空调器.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026101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53062.3

申请日:

2008.05.09

公开号:

CN101576286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4F 1/00公开日:20091111|||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00; F24F13/28

主分类号:

F24F1/00

申请人: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东润

地址:

300402天津市北辰区兴淀公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漪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包含有: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本体;安装于本体,并形成有空气通过的开口部的过滤器框架;设置于开口部的过滤器,在过滤器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中,在其一侧凸起向左右方向凸出形成,而另一侧朝开口部向左右方向开口形成有用于插入凸起并卡住的卡槽。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过滤器的侧端将可牢固的固定于过滤器框架中,从而可使过滤器的松动现象达到最小化,并可防止过滤器任意脱离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调器,包含有: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本体;安装于本体,并形成有空气通过的开口部的过滤器框架;设置于开口部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的一侧向左右方向凸出形成有凸起;两者凸起对应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结合凸起的结合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结合部由在形成开口部的壁面上向左右方向开口形成,从而使凸起插入并卡住的卡槽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结合部由在开口部的旁边凸出形成,从而使通过凸起弹性变形后复原并卡住凸起的卡钩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和过滤器框架中的一侧向上下方向凸出形成用于将过滤器悬挂在过滤器框架的凸出部,而在另一侧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用于使凸出部插入并卡住的卡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凸出部在其前方部和后方部中的一侧形成有倾斜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和过滤器框架分别包含有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部,以及在水平部的前端向下方倾斜形成的倾斜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凸起在过滤器的倾斜部左、右两侧端分别凸出形成,结合部在过滤器框架的倾斜部各面与凸起对应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凸出部在过滤器的水平部向下方凸出形成,卡孔在过滤器框架的水平部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框架中,用于放置过滤器的水平部的水平放置部面向开口部凸出形成,卡孔形成于水平放置部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凸出部分别凸出形成于过滤器的水平部左、右两侧,卡孔分别形成于水平放置部的左、右两侧。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过滤器框架在开口部的左、右侧中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把手槽。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凸起及结合部成对形成有多个,把手槽设置于多对凸起及卡槽之间的位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凸起及结合部成对形成有多个,多个结合部从把手槽凸出形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空调器中还包含有安装于本体的内部的热交换机,过滤器框架中凸出形成有用于插入到热交换机并结合的过滤器框架结合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热交换机中相隔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冷媒通过的冷媒管,过滤器框架结合部由插入于冷媒管之间并支撑于多个冷媒管的至少一个凸出部构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过滤器框架在水平部的后端左、右两侧凸出形成有形成用于贯通结合构件的结合孔的结合部,机架的上部在与结合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结合结合构件的结合轴套,过滤器框架的结合部将通过结合构件结合于机架。

17、
  一种空调器,包含有: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本体;安装于本体,并弯曲形成有水平部和倾斜部的过滤器框架;安装于过滤器框架,并弯曲形成有水平部和倾斜部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过滤器的水平部向下方凸出形成的凸出部插入于在过滤器框架的水平部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的卡孔中,在过滤器的倾斜部的侧端向左右方向凸出的凸起插入于在过滤器框架的倾斜部向左右方向开口形成的卡槽,将使过滤器安装于前面框架中。

18、
  一种空调器,包含有: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本体;安装于本体,并弯曲形成有水平部和倾斜部的过滤器框架;安装于过滤器框架,并弯曲形成有水平部和倾斜部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过滤器的水平部向下方凸出形成的凸出部插入卡住于在过滤器框架的水平部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的卡孔中,在过滤器的倾斜部的侧端向左右方向凸出的凸起被约束于在过滤器框架的倾斜部凸出形成的卡钩,将使过滤器安装于前面框架中。

说明书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在本发明中,通过由过滤器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中的一侧形成的凸起插入到形成于另一侧的卡槽,从而可防止过滤器任意从过滤器框架脱离,并可得到固定。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器是通过利用压缩机和冷凝机、膨胀装置及蒸发机对室内进行致冷/致热操作的装置,在安装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单元的情况下,还可具备净化室内的功能。
空调器中安装有多个种类的净化单元,特别是可拆装的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异物质的过滤器,在空调器进行操作时,可通过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异物质,并净化室内,随后分离过滤器,进行清扫或替换。
图14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纵截面图。
如图14所示,现有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包含有:机架202;结合于机架202的前面,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204及吸入格栅206的前面格栅210;可旋转的连接于前面格栅210的前面的前面吸入格栅212;设置于机架202和前面格栅210之间的送风扇216;设置于送风扇216和空气吸入口204及吸入格栅206之间的热交换机218。
前面格栅210的前面形成有前面空气吸入口204,在其上部一体形成有上面吸入格栅206。
此外,前面格栅210中设置有过滤器205,过滤器205用于过滤吸入到空气吸入口204的空气中的异物质。
前面吸入格栅212用于保护前面空气吸入口204及过滤器205,其上部可旋动的连接于前面格栅210的上部。
前面格栅210的下部形成有用于汇集从室内热交换机218掉落的冷凝水的冷凝水接收部219,并在与机架202之间的位置安装有形成空气排出口220的排出装置222。
热交换机218中包含有:垂直设置于前面格栅210的前面部后侧的垂直热交换部218a;在垂直热交换部218a的上端向机架202的上端倾斜弯曲,并设置于前面格栅210的上面部下侧的倾斜热交换部218b。
排出装置222中形成有用于划分送风扇216的吸入流路和排气流路的稳流装置224。
稳流装置224中包含有:用于改变向空气排出口220排出的空气的左右风向的百叶窗230;用于改变上下风向的叶片240。
下面,将对如上所述结构的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送风扇216进行旋转时,前面吸入格栅212的前方的空气将通过前面吸入格栅212,并在通过前面格栅210的前面空气吸入口204时,将由过滤器205过滤异物质,随后吸入到前面格栅210和机架202之间的空间。
前面格栅210的上侧的空气将通过上面吸入格栅206,并吸入到前面格栅210和机架202之间的空间。
吸入的室内空气将通过室内热交换机218的垂直热交换部218a和倾斜热交换部218b,并由冷媒进行冷却或加热,随后流入到送风扇216,并向下侧吹送,接着在百叶窗230及叶片240的引导作用下,将通过空气排出口220排出到室内。
图15是打开图14中图示出的前面吸入格栅,并在吸入格栅中安装过滤器时的立体图。
前面格栅210的前面部的下部向左右方向加长形成有用于放置过滤器205的下端的凸台部213,凸台部213中形成有插入孔213a,从过滤器205的下端向下方凸出的插入肋205a将插入到插入孔213a,并保持前后、左右卡住的状态。
此外,前面格栅210的上部形成有滑动引导装置214,滑动引导装置214用于滑动引导过滤器205的上部侧端部。
在前面格栅210的左、右两侧上部分别形成有上、下肋,上、下肋的间隔大于滑动引导装置214的过滤器的间隔。
在安装过滤器205时,在将前面吸入格栅212向前方旋转,并开放前面格栅210的前面部的状态下,将其上部侧端部在滑动引导装置214中进行滑动,并将插入肋205a向下插入于插入孔213a,从而使插入肋205a前后、左右卡住于前面格栅210的插入孔213a,并进行固定。
相反,在分离过滤器205时,为了使插入肋205a从插入孔213a向上侧脱离,将过滤器205的下部或其整体向上侧抬起,并在插入肋205a从插入孔213a的上侧脱离时,将过滤器205向前方取出。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机中,在安装过滤器205时,当插入肋205a没有准确插入于前面格栅210的插入孔213a的情况下,过滤器205将无法正确进行安装,过滤器205将只会放置于前面格栅210,并得到支撑,但无法固定其侧端,因此,在受到振动或冲击等而使空调器或过滤器205发生摇动的情况下,过滤器205将可能从前面格栅210中分离。
由于是过滤器205滑动安装于前面格栅210的结构,需要在前面格栅210中另外形成滑动引导装置214,从而使前面格栅210的成型结构较为复杂。同时,需要将过滤器205的上端对准滑动引导装置214,并将过滤器205推入到滑动引导装置214的上、下肋之间的位置,从而使过滤器205的安装作业变得复杂,并可能导致过滤器205错误装配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空调器,在本发明中,通过简单的结构将过滤器容易的安装在过滤器框架中,并在安装过滤器时,可防止过滤器发生松动或任意脱离的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在本发明中,可使以立体形状构成水平部和倾斜部的过滤器得到容易简便的安装。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空调器,包含有: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本体;安装于本体,并形成有空气通过的开口部的过滤器框架;设置于开口部的过滤器,在过滤器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中的一侧向左右方向凸出形成有凸起,而在另一侧形成有用于结合凸起的结合部;结合部可以由在形成开口部的壁面上向左右方向开口形成,从而使凸起插入并卡住的卡槽构成;结合部可以由在开口部的旁边凸出形成,从而使通过凸起弹性变形后复原并卡住凸起的卡钩构成;在过滤器和过滤器框架中的一侧可以向上下方向凸出形成用于将过滤器悬挂在过滤器框架的凸出部,而在另一侧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用于使凸出部插入并卡住的卡孔;凸出部在其前方部和后方部中的一侧形成有倾斜部;过滤器和过滤器框架分别包含有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部,以及在水平部的前端向下方倾斜形成的倾斜部;凸起可以在过滤器的倾斜部左、右两侧端分别凸出形成,结合部在过滤器框架的倾斜部各面向凸起形成;凸出部可以在过滤器的水平部向下方凸出形成,卡孔在过滤器框架的水平部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在过滤器框架中,用于放置过滤器的水平部的水平放置部面向开口部凸出形成,卡孔形成于水平放置部中;凸出部可以分别凸出形成于过滤器的水平部左、右两侧,卡孔分别形成于水平放置部的左、右两侧;过滤器框架在开口部的左、右侧中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把手槽;凸起及结合部可以成对形成有多个,把手槽设置于多对凸起及卡槽之间的位置;凸起及结合部成对形成有多个,多个结合部可以从把手槽凸出形成。空调器中还包含有安装于本体的内部的热交换机,过滤器框架中凸出形成有用于插入到热交换机并结合的过滤器框架结合部;热交换机中相隔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冷媒通过的冷媒管,过滤器框架结合部由插入于冷媒管之间,并支撑于多个冷媒管的至少一个凸出部构成;过滤器框架在水平部的后端左、右两侧凸出形成有形成用于贯通结合构件的结合孔的结合部,机架的上部在与结合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结合结合构件的结合轴套,过滤器框架的结合部将通过结合构件结合于机架上。
本发明的一种空调器,包含有: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本体;安装于本体,并弯曲形成有水平部和倾斜部的过滤器框架;安装于过滤器框架,并弯曲形成有水平部和倾斜部的过滤器,通过在过滤器的水平部向下方凸出形成的凸出部插入于在过滤器框架的水平部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的卡孔中,在过滤器的倾斜部的侧端向左右方向凸出的凸起插入于在过滤器框架的倾斜部向左右方向开口形成的卡槽,将使过滤器安装于前面框架中。
本发明的一种空调器,包含有: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本体;安装于本体,并弯曲形成有水平部和倾斜部的过滤器框架;安装于过滤器框架,并弯曲形成有水平部和倾斜部的过滤器,通过在过滤器的水平部向下方凸出形成的凸出部插入卡住于在过滤器框架的水平部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的卡孔中,在过滤器的倾斜部的侧端向左右方向凸出的凸起被约束于在过滤器框架的倾斜部凸出形成的卡钩,将使过滤器安装于前面框架中。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空调器,在过滤器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中的一侧向左右方向凸出的凸起结合于在过滤器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中的另一侧形成的结合部,由此使过滤器的侧端牢固的固定于过滤器框架,并可防止过滤器受到振动或冲击等而任意脱离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凸起插入过滤器中形成的卡槽,使过滤器牢固的固定于过滤器框架,同时简化用于固定凸起的结构,并降低其费用。凸起也可以通过弹性地结合/脱离于过滤器中凸出形成的卡钩,在安装或拆卸过滤器时无需弯曲过滤器的一部分,从而可防止在过滤器的一部分弯曲时可能发生的过滤器的损伤或异物质掉落的情况。根据本发明中的空调器,通过将过滤器的水平部两侧悬挂在过滤器框架的水平部,并随后将过滤器的倾斜部两侧推入到过滤器框架的水平部的操作,将使过滤器固定于过滤器框架中,从而可容易的进行过滤器的安装作业。根据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在过滤器框架的开口部的左、右侧中的至少一侧形成有用于容易握持过滤器的把手槽,从而使用户容易的握持过滤器,并可容易的进行过滤器的拆卸作业。根据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在过滤器框架中凸出形成有插入于热交换机并进行结合的过滤器框架结合部,将使过滤器设置于吸入单元以外的位置,并同时可容易的进行过滤器框架的安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纵截面图;
图3是分离图1及图2中图示出的吸入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分离图1及图2中图示出的吸入单元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空调器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简单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2至图5中图示出的过滤器及过滤器框架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中图示出的过滤器及过滤器框架的结合部分被放大图示的立体图;
图8是将图6中图示出的过滤器安装于过滤器框架时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A-A线截面图;
图10是图8中的B-B线截面图;
图11是图8中的C-C线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及过滤器框架的结合部分放大图示的立体图;
图13是将图12中图示出的过滤器安装于过滤器框架时的立体图;
图14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纵截面图;
图15是打开图14中图示出的前面吸入格栅,并将过滤器安装于前面格栅时的立体图。
主要符号说明
2:本体                         4:空气吸入口
6:空气排出口                   10:机架
20:吸入单元                    21:吸入格栅
26:前面板                      30:排出单元
50:送风机                      60:热交换机
80:过滤器                      82:水平部
83:倾斜部                      84:凸起
85:凸出部                      90:过滤器框架
91:开口部                      92:水平部
93:倾斜部                      98:水平放置部
99:倾斜放置部                   104:卡槽
105:卡孔                        106:把手槽
110:吸入喷嘴                    135:吸入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中的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纵截面图;图3是分离图1及图2中图示出的吸入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分离图1及图2中图示出的吸入单元的主视图;图5是本发明中的空调器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简单分解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在本体2中形成有空气吸入口4和空气排出口6,在本体2的外面或内部安装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异物质并进行净化的过滤器80,以及用于清扫过滤器80中过滤的异物质的清扫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可适用于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或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顶棚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等。下面,将以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为例具体进行说明。
本体2可在前面和上面中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空气吸入口4,或可从前面上部到上面形成空气吸入口4。下面,以前面和上面之间的边角部构成倾斜或圆角状态,并且空气吸入口4从倾斜部或圆角部到上面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本体2可在前面和下面中的至少一面形成空气排出口6,或可在前面的下部形成空气排出口6,也可从前面的下部到下面形成空气排出口6。下面,以前面和下面之间的边角部构成倾斜或圆角状态,并且空气排出口6形成于倾斜部或圆角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体2的上部形成有空气吸入口4,并在本体2的下部形成有空气排出口6。本体2大体上包含有机架10和吸入单元20及排出单元30。
机架10是安装有后述的送风机50的风扇电机52及清扫装置的清扫送风机180等,并形成有空气通过的流路的一种外壳。
机架10可通过螺钉等结合构件直接安装于墙面上,或是由另外的安装板11通过螺钉等结合构件结合于墙面上,并通过卡钩等将机架10悬挂安装在安装板11上,或通过螺钉等结合构件进行安装。
机架10中一体形成有用于形成后述的风扇54的流路的流路引导装置15、16、17。
流路引导装置15、16、17中包含有:在机架10中向前方凸出的左、右引导装置15、16;设置于左、右引导装置15、16之间的中央引导装置17。
在机架10中安装有热交换机支架18,热交换机支架18用于支撑后述的热交换机60,并形成空气的流路。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左、右引导装置15、16中的一个引导装置16起到形成空气的流路,并支撑热交换机60的引导装置/支架的作用。热交换机支架18将结合于左、右引导装置15、16中的另一个引导装置15。
如图1所示,吸入单元20设置于机架10的前方,并在与机架10之间形成空间,在吸入单元20中开口形成有空气吸入口4,并形成有用于保护空气吸入口4的内侧的吸入格栅21。
在吸入单元20的前面可旋转的连接有用于开闭吸入单元20的前面板26。
排出单元30用于排出在本体2的内部进行调节的空气,它通过结合构件等结合装置或卡钩等悬挂装置装配于机架10和吸入单元20中的至少一个。
在排出单元30的上面形成有用于汇集从后述的热交换机60中掉落的冷凝水的排水部32,排水部32中连接有用于将冷凝水引导到本体2的外部的排水软管33,并在排水部32的下部开口形成有空气排出口6。
在排出单元30中,可在排水部32的左、右两侧其左、右侧面部向下方凸出,并在与机架10的流路引导装置15、16、17下部之间的位置形成空气排出口;也可在排水部32的左、右两侧其左、右侧面部向下方凸出,并同时形成用于衔接左、右侧面部的下端的下部水平部,从而在排水部32和左、右侧面部及下部水平部之间的位置形成空气排出口6。
排出单元30中可旋转的设置有用于调节通过空气排出口6的空气的上下风向的叶片34,安装有用于旋转叶片34的叶片电机35,并可旋转的设置有用于调节通过空气排出口6的空气的左右风向的百叶窗36。
此外,在本体2的内部安装有:通过空气吸入口4吸入空气,使其经由本体2的内部后通过空气排出口6进行排出的送风机50;用于将吸入到本体2的内部的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机60。
如图5所示,送风机50中包含有:设置于机架10中形成的电机安装部19进行安装的风扇电机52;安装于风扇电机52的旋转轴的风扇54;安装于机架10中,并盖住风扇电机52的电机盖56。
其中,风扇54由在流路引导装置15、16、17,特别是在左、右流路引导装置15、16之间的位置向左右方向加长形成的横流风扇构成。
热交换机60设置于本体2的空间,特别是吸入框架20的前面后方,并将位于空气吸入口4和风扇54之间的位置,热交换机60的下端将位于排水部32的上侧。
热交换机60中包含有:垂直设置于排水部32的上侧的垂直部62;在垂直部62的上侧向机架10的上部倾斜形成的前方倾斜部64;在前方倾斜部64的上部向机架10的下部倾斜形成的后方倾斜部66。
热交换机60中连接有用于与室外机(图中未示)进行连接的冷媒配管68。
此外,在本体2的内部特别是风扇电机52的周围安装有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控制箱70,控制箱70通过卡钩或螺钉等结合构件安装于机架10中。
控制箱70中一同安装有用于控制风扇电机52等的空调操作中所需的各种电装部件的主印刷电路板72,以及用于控制清扫装置的各种电装部件的清扫印刷电路板74。
为了根据主印刷电路板72的控制信号控制清扫装置的各种电装部件,清扫印刷电路板74通过导线与主印刷电路板72进行连接,其中,考虑到清扫装置的选择性安装,导线将通过连接器连接到主印刷电路板72。
控制箱70的前面处于开放状态,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主印刷电路板72和清扫印刷电路板74的容纳部,控制箱70的前面设置有用于关闭其内部的箱盖75。
过滤器80是用于过滤通过空气吸入口4吸入的空气中的异物质的一种净化单元,它可设置有单个,或是可在左、右相隔设置有多个。下面,以左、右设置有多个过滤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过滤器80中包含有: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部82;在水平部82的前端向下方倾斜形成的倾斜部83。
此外,在本体2中安装有用于安装过滤器80的过滤器框架90。
过滤器框架90可由过滤器80自由进行移动的结构构成,或是由过滤器80可进行拆装的结构构成。下面,以过滤器80可进行拆装,并在安装时得到牢固的固定,从而使其限制任意脱离或松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过滤器框架90安装于空气吸入口4和热交换机60之间的位置,并形成有空气通过且设置有过滤器80的开口部91。
过滤器框架90可设置为与过滤器80相同的个数,并使各过滤器80安装于各过滤器框架90中,或是可设置为少于过滤器80的个数,并可一同安装多个过滤器80。下面,以形成有多个开口部91,并且一个过滤器框架90中设置有多个过滤器80,同时使各过滤器80分别设置于各开口部91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过滤器框架90中,将分别形成设置有左侧过滤器的左侧开口部和设置有右侧过滤器的右侧开口部。
过滤器框架90中包含有:水平方向形成的水平部92;在水平部92的前端向下方倾斜形成的倾斜部93。
在过滤器框架90中,水平部92将以水平方向设置于热交换机60的后方倾斜部66的上侧,倾斜部93将在热交换机60的前方倾斜部64的前方上侧与前方倾斜部64并排设置。
在过滤器框架90中,水平部92的后端将结合于机架10,在过滤器框架90的左、右两侧后方凸出形成有形成用于贯通螺钉等结合构件95的结合孔的结合部96,在机架10的上部与结合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安装结合构件95的结合轴套10a,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部92的两侧后端将通过结合构件95结合于机架10中。
过滤器框架90由合成树脂等注塑构成,由于太靠近热交换机60的情况下将可能发生热膨胀等而引起噪音,过滤器框架90最好整体上与热交换机60相隔进行安装。如图2所示,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93中凸出设置有过滤器框架结合部97,过滤器框架结合部97将固定于热交换机60,并具有一定的高度。
过滤器框架结合部97由插入于热交换机60的冷媒管之间,并支撑于热交换机60的冷媒管的凸出部特别是凸出肋构成,其一侧形成有插入到热交换机60的冷媒管之间的部分可实现弹性弯曲的切开部97a。
清扫装置中包含有:用于吸入过滤器80的异物质并送出的吸入力产生装置108;与吸入力产生装置108进行连通,吸入吸入力产生装置108送出的空气和异物质,并只排出空气的同时汇集异物质的集尘筒190。
吸入力产生装置108用于将过滤器80的尘埃与空气一同吸入到集尘筒190中。下面,以其包含有吸入喷嘴110、吸入风道组件130、软管170及清扫用送风机18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吸入喷嘴110随着过滤器80移动,并从过滤器80中分离异物质,同时将与空气一同吸入异物质,它可大致以上下方向加长形成,并随着过滤器80向左右方向进行滑动,或是可大致以左右方向加长形成,并向上下方向进行滑动。下面,以其整体向上下方向加长形成,并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吸入喷嘴110具有与过滤器80及过滤器框架90相同的形状弯曲形成,即,面对过滤器80的水平部的水平部和面对过滤器80的倾斜部的倾斜部将与过滤器80的弯曲角度相同或类似弯曲。
吸入喷嘴110在面对过滤器80的面形成有作为开口部的吸入部112。
在吸入喷嘴110中,面对过滤器80的面上安装有刷子113,刷子113在吸入喷嘴110移动时用于将过滤器80中的异物质从过滤器80进行分离。
此外,吸入喷嘴110的内部形成有异物质和空气通过的通路114。
在吸入喷嘴110中,在其大致下部设置有作为异物质和空气排出的出口部的排出部115,排出部115以矩形风道形状凸出形成。
吸入喷嘴110中包含有:安装有刷子113,并形成吸入部112和排出部115的下部本体116A;与下部本体116A进行结合,并在与下部本体116A之间形成通路114的上部本体116B。
清扫装置中还包含有用于使吸入喷嘴110移动的移动装置120。
移动装置120中包含有:与吸入喷嘴110一同移动,并作为安装于吸入喷嘴110的驱动源的喷嘴移动用电机121;通过喷嘴移动用电机121进行旋转的驱动齿轮123;形成于过滤器80和过滤器框架90及吸入风道组件130中的一侧,并以与吸入喷嘴110的移动方向并排的方向加长形成的固定齿轮124;与驱动齿轮123及固定齿轮124进行啮合,并在驱动齿轮123进行旋转时,将随着固定齿轮124移动的从动齿轮125、126。
为了使吸入喷嘴110可向左、右两方向进行移动,喷嘴移动用电机121由其旋转轴121b可实现正/逆旋转的双向旋转电机构成。
喷嘴移动用电机121可直接旋转驱动齿轮123,或是可在旋转轴121b上安装用于旋转驱动齿轮123的电机齿轮121a。
从动齿轮125、126可设置有一个,或是可左、右相隔设置有多个,为了使吸入喷嘴110向左、右稳定进行移动,从动齿轮125、126最好左、右相隔设置有多个,并与吸入喷嘴110一同进行旋转。
此外,吸入喷嘴110中还包含有用于盖住驱动齿轮123和从动齿轮125、126的齿轮箱127。
吸入风道组件130中包含有:设置有与吸入喷嘴110的排出部115连通的空间,并形成有用于吸入喷嘴110移动的开口面的吸入风道135;与吸入喷嘴110进行连接,通过吸入喷嘴110移动并遮住开口面134的遮蔽构件150。
在排出部115贯通吸入风道135的开口面,排出部115的大致下端位于吸入风道135的内部,使排出部115插入到吸入风道135的内侧的状态下,吸入喷嘴110将沿着开口面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吸入风道135是整体上向左右方向加长形成的固定型箱体,它在作为面向吸入喷嘴110的面的上面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有开口面。
吸入风道135中包含有:相邻的两面开放的风道外壳136;遮住风道外壳136的一面,并在与风道外壳136之间形成开口面的风道盖137。
遮蔽构件150与吸入风道135一同在吸入风道135的内部形成封闭的吸入通路133,它在吸入风道135的开口面中除了吸入风道135的排出部115以外遮住其余所有部分,它的一侧开口形成有用于贯通吸入喷嘴110的排出部115的贯通部151。
遮蔽构件150可通过粘接剂等结合装置直接固定于吸入喷嘴110,或是可通过另外的固定构件155固定于吸入喷嘴110。下面,以通过固定构件155进行固定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固定构件155用于与吸入喷嘴110进行结合,并防止遮蔽构件150脱离,在与吸入喷嘴110进行结合时,它将位于遮蔽构件150的内侧空间,并使遮蔽构件150的一部分位于与吸入喷嘴110之间的位置,从而可通过吸入喷嘴110和固定构件155约束遮蔽构件150。
固定构件155中形成有用于贯通吸入喷嘴110的排出部115的开口部156。
软管170用于引导通过吸入风道组件130的异物质和空气,其一端连接于吸入风道组件130,另一端则连接于清扫送风机180。
清扫送风机180用于在软管170和吸入风道组件130及吸入喷嘴110中产生吸入力,并在吸入力的作用下,将通过软管170引导的异物质和空气吹送到集尘筒190中,清扫送风机180中包含有:通过螺钉等结构构件结合于机架10的清扫风扇电机181;通过清扫风扇电机181进行旋转的清扫风扇182;与清扫风扇电机181进行结合,并围住清扫风扇182的清扫风扇壳体184、185。
清扫风扇182由涡轮风扇构成。清扫风扇壳体184、185由贯通有清扫风扇电机181的旋转轴的第1本体184,以及与第1本体184结合,并在与第1本体184之间形成送风通路的第2本体185构成。在第1、2本体184、185中,面对清扫风扇182的吸入面的本体中一体形成有用于将空气及异物质引导到清扫风扇182的导流孔186,并凸出形成有用于连接软管170的软管连接部(图中未示)。
集尘筒190是用于分离清扫送风机180中排出的异物质和空气,汇集异物质并只排出空气的一种空气分离器及异物质储存部,集尘筒190中包含有:一面开放的筒体191;与筒体191结合,并用于盖住筒体191的开放面的顶盖192。
集尘筒190中形成有吸入口193,吸入口193与清扫风扇壳体184、185的排出部187进行连通,并吸入异物质和空气,并且,集尘筒190中形成有将空气排出到集尘筒190的外部的空气排出口194。
在集尘筒190中,吸入口193和空气排出口194分别形成于不相互面对的面上。
集尘筒190在筒体191的内部形成有构成‘U’形状的分离流路的隔壁195,隔壁195从顶盖192向筒体191的内部凸出形成,其将面对空气排出口194,并与筒体191的底面部相互隔离。
此外,为了通过清扫印刷电路板74控制移动装置120特别是喷嘴移动用电机121和清扫送风机180的清扫风扇电机181,清扫装置将通过导线与清扫印刷电路板74进行连接。
图6是图2至图5中图示出的过滤器及过滤器框架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6中图示出的过滤器及过滤器框架的结合部分被放大图示的立体图;图8是将图6中图示出的过滤器安装在过滤器框架时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A-A线截面图;图10是图8的B-B线截面图;图11是图8的C-C线截面图。
在过滤器框架90中,在形成开口部91的壁面上凸出形成有用于放置过滤器80的水平部82边角中的一部分的水平放置部98,并且,在形成开口部91的壁面上凸出形成有用于放置过滤器80的倾斜部83边角中的一部分的倾斜放置部99,此外,还形成有横跨开口部91的多个加强肋100。
水平放置部98中包含有:在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部侧开口部左侧面凸出形成的左侧水平放置部;在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部侧开口部右侧面凸出形成的右侧水平放置部;在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部侧开口部后面凸出形成的后方侧水平放置部。
倾斜放置部99中包含有:在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侧开口部左侧面凸出形成的左侧倾斜放置部;在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侧开口部右侧面凸出形成的右侧倾斜放置部。
过滤器80在过滤器框架90的上侧位置向开口部91插入,并将放置于水平放置部98和倾斜放置部99及多个加强肋100得到支撑。
此外,过滤器80将插入于开口部91的内侧,并通过水平放置部98和倾斜放置部99及多个加强肋100得到支撑,同时,其水平部82和倾斜部83将都固定于过滤器框架90。
下面,将对过滤器80和过滤器框架90的固定及其拆装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过滤器80的左、右两侧端将固定于过滤器框架90,在过滤器80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90中的一侧向左右方向凸出形成有凸起84,在过滤器80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90中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结合凸起84的结合部,过滤器80的侧端侧即凸起84将安装于过滤器框架90,或将从过滤器框架90中分离。
结合部用于固定凸起84,它由向左右方向开口形成的卡槽104构成,从而使凸起84插入并卡住。
凸起84在过滤器80的倾斜部83侧端凸出形成,卡槽104在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93中形成开口部91的壁面上,与凸起84面对,并凹陷形成。
凸起84及卡槽104在过滤器80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90上只形成一对,但也可左、右形成或上、下形成,其最好在左侧上部一对、左侧下部一对、右侧上部一对及右侧下部一对,共形成4对,从而在左右及上下方向稳定进行固定。
卡槽104分别形成于高于及低于倾斜放置部99的位置,过滤器80的倾斜部83的中间部分将放置于倾斜放置部99上,倾斜部83的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则卡住在过滤器框架90,并得到固定。
在过滤器80和过滤器框架90中的一侧向上下方向凸出形成有用于将过滤器80悬挂于过滤器框架90的凸出部85,而在另一侧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有用于插入并卡住凸出部的卡孔105。
凸出部85在过滤器80的水平部82向下方凸出形成,它构成左右宽度短、高度及前后宽度长的长形加强肋形状,卡孔向上下方向开口形成于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部92。
凸出部85及卡孔105可在过滤器80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90只形成一对,但也可左、右形成多个,其最好是左侧一对、右侧一对,共形成2对,从而在左右方向稳定进行固定。
卡孔105形成于水平放置部98,水平部82的左、右、后端将放置于水平放置部98,从而使其左、右两侧卡住固定于过滤器框架90。
为了在握住过滤器80的下部向上侧举起时,凸出部85容易脱离卡孔105,凸出部85的前方部和后方部中的一侧形成有倾斜部86。
通过在过滤器80的水平部82向下方凸出形成的凸出部85插入于在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部92向下方开口形成的卡孔105中,在过滤器80的倾斜部83的侧端向左右方向凸出的凸起84插入于在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93向左右方向开口形成的卡槽104,过滤器80将安装于过滤器框架90中。
此外,过滤器框架90在开口部91的左、右侧中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把手槽106。
把手槽106横跨倾斜放置部99的侧部分,与倾斜放置部99一体形成,左侧把手槽将位于凸起84及卡槽104的左侧上部一对和左侧下部一对之间的位置,右侧把手槽则位于凸起84及卡槽104的右侧上部一对和右侧下部一对之间的位置。
把手槽106整体上构成矩形槽的形状。
下面,将对如上所述结构的过滤器的安装和拆卸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安装过滤器80时,将过滤器80位于过滤器框架90的上侧位置,用手握住过滤器80的倾斜部83两侧,将过滤器80的水平部82上形成的凸出部85插入于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放置部98上形成的卡孔105,并使过滤器80的水平部82放置于水平放置部98时,过滤器80的水平部82将插入到过滤器框架90的开口部91,其凸出部85将前、后、左、右卡住于过滤器框架90的卡孔105中,并受到约束。
如上所述,当将过滤器80的凸出部85插入于过滤器框架90的卡孔105中,并以凸出部85及卡孔105为中心将过滤器80向下方向旋转时,过滤器80将插入到开口部91,并使凸起84放置于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93侧开口部91旁边部分。
随后,将过滤器80的倾斜部83两侧向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93进行按压时,过滤器80的一部分特别是倾斜部83将凸出或凹陷弯曲,凸起84将沿着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93侧开口部91壁面进入到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93侧开口部91中,随后,当凸起84插入到卡槽104并被卡住时,过滤器80的被弯曲的部分将复原,并使倾斜部83放置于倾斜放置部99上,过滤器80的水平部82和倾斜部83将都插入到过滤器框架90的开口部91的内侧空间,从而使过滤器80固定于过滤器框架90中。
在过滤器80中,其水平部82的左、右两侧固定于过滤器框架90的水平部92上,其倾斜部83的左、右两侧固定于过滤器框架90的倾斜部93,从而整体上将限制其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及任意的脱离。
当需要从过滤器框架90中分离如上所述固定安装的过滤器80时,用户将手放入到把手槽106,握住过滤器80的侧端后,向过滤器80的一部分特别是倾斜部83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其发生凸出或凹陷弯曲程度的变形,此时,过滤器80的倾斜部83将部分凸出或凹陷弯曲,凸起84将通过卡槽104的旁边脱离,再将过滤器80向开口部91的上侧方向拉出时,过滤器80在水平部82上形成的凸出部85的一部分卡住于卡孔105的状态下脱离开口部91,最后将过滤器80的水平部82向上侧举起时,凸出部85将从卡孔105的上侧脱离,过滤器80的倾斜部83和水平部82将都被拉出到过滤器框架90的外部。
图12是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过滤器及过滤器框架的结合部分放大图示的立体图;图13是在将图12中图示出的过滤器安装于过滤器框架时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为了在结合部通过凸起84弹性变形后复原并卡住凸起84,开口部91的旁边设置有凸出形成的卡钩104’。
卡钩104’由上侧卡钩部104a和下侧卡钩部104b构成一对而成,上侧卡钩部104a和下侧卡钩部104b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凸起84时向上方或下方弹性变形,从而使凸起84进入到上侧卡钩部104a和下侧卡钩部104b之间,当凸起84较深进入到上侧卡钩部104a和下侧卡钩部104b之间时,弹性变形的卡钩104’将复原,并约束凸起84,从而限制凸起84向进入时相反的方向任意移动。
凸起84和卡钩104’可左、右分别形成,也可上、下分别形成,其最好是左侧上部一对、左侧下部一对、右侧上部一对、右侧下部一对,共形成4对,从而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稳定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同的在过滤器框架90中形成有把手槽106’,卡钩104’可形成于把手槽106’的大致上部或下部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也可在把手槽106’特别是把手槽106’的底面凸出形成。下面,以在把手槽106’凸出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把手槽106’的长度长于在过滤器80的侧端形成的多个凸起84之间的间隔,多个卡钩104’之间、把手槽106’的上端和多个卡钩104’中位于上部的卡钩之间、把手槽106’的下端和多个卡钩104’中位于下部的卡钩之间将成为用户的手可插入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中,除了结合部由卡钩104’构成,并且卡钩104’从把手槽106’凸出的结构以外,其它结构及作用与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去对其详细的说明。
下面,将对如上所述结构的过滤器的安装和拆卸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安装过滤器80时,将过滤器80向过滤器框架90的开口部91内侧插入,并将凸起84推入到卡钩104’时,凸起84将使上侧卡钩部104a和下侧卡钩部104b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弹性变形,并将插入到上侧卡钩部104a和下侧卡钩部104b之间的位置,当凸起84较深插入到上侧卡钩部104a和下侧卡钩部104b之间时,弹性变形的卡钩104’将复原,并约束凸起84,由此,过滤器80将插入于过滤器框架90的开口部91的内侧空间,并固定于过滤器框架90中。
当需要从过滤器框架90中分离如上所述固定安装的过滤器80时,用户将手放入把手槽106’特别是把手槽106’中的多个卡钩104’之间,握住过滤器80的侧端后,将过滤器80向卡钩部91的上侧方向或前方上侧方向拉出时,过滤器80的凸起84将使卡钩104’特别是上侧卡钩部104a和下侧卡钩部104b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脱离上侧卡钩部104a和下侧卡钩部104b之间,由此,将使过滤器80特别是倾斜部83从过滤器框架90中分离。
本发明可适用于空调器中,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过滤器的侧端将固定于过滤器框架中,从而使过滤器牢固的固定于过滤器框架中,并可防止过滤器受到振动或冲击时发生任意脱离的现象。

空调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空调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空调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调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器.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包含有: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本体;安装于本体,并形成有空气通过的开口部的过滤器框架;设置于开口部的过滤器,在过滤器的侧端和过滤器框架中,在其一侧凸起向左右方向凸出形成,而另一侧朝开口部向左右方向开口形成有用于插入凸起并卡住的卡槽。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过滤器的侧端将可牢固的固定于过滤器框架中,从而可使过滤器的松动现象达到最小化,并可防止过滤器任意脱离的情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