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02532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53253.X

申请日:

2008.05.26

公开号:

CN101592390A

公开日:

2009.12.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3/02申请日:20080526|||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3/02

主分类号:

F24F13/02

申请人: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昌勋

地址:

300402天津市北辰区兴淀公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晓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包括设置在室外和室内机之间,向室内机引导外部空气的通风管道;从导流到室内机的外部空气中,把一部分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流入口;把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分别导流的空气引导件;从导流到室内机的外部空气中,把剩余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机内部的管道连接部件;形成有把空气引导件和管道连接部件导流的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扇的多个通风通路的通风主体。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可以把室内空间的空气维持在洁净状态,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产品满意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室外和室内机之间,向室内机引导外部空气的通风管道;从导流到室内机的外部空气中,把一部分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流入口;把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分别导流的空气引导件;从导流到室内机的外部空气中,把剩余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机内部的管道连接部件;形成有把空气引导件和管道连接部件导流的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扇的多个通风通路的通风主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外部空气流入口在形成室内机外观的壳体的一侧,被选择性地去除,让通风管道与室内机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空气引导件的一侧形成有与外部空气流入口连通,把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导流到下部的外部空气通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收集冷凝水的排水盘一侧,形成有与外部空气通路连通,让顺着外部空气通路流动的外部空气贯穿排水盘的外部空气引导孔。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通风通路包括把外部空气通路引导的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扇的第1通风通路,以及把管道连接部件导流的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扇的第2通风通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流过通风通路的外部空气与通过吸入口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室内空气混合。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室内机内部混合的室内空气和外部空气,通过在形成室内机外观的正面面板一侧穿孔地形成的排出口排向室内。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2通风通路从通风主体的外侧朝向中央形成。

说明书

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尤其是利用具有通风组件的室内机,对室内空气进行通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吸入室内的热空气与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然后把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向室内,并反复进行上述循环,对室内进行降温,或者通过相反运行,对室内进行供暖的制冷/供暖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构成一连串循环回路的设备。
空调分为通常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也称作“室外侧”或“放热侧”),以及通常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的室内机(也称作“室内侧”或“吸热侧”)。在室外机中,设有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和压缩机,在室内机中,设有蒸发器(室内热交换器)。
另外,众所周知,空调大体上可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别单独设置的分体式空调,以及室外机和室内机一体地设置的一体型空调。考虑到设置空间或噪音等因素,通常设置分体型空调。
最近,上市的空调中有中央空调。当想要在家庭中设置两台以上空调或者在具有多个办公室的建筑物中在每间办公室里各设置一台空调时,可以有效地使用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具有一个室外机和多台与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其效果与设置多台分体式空调一样。
下面,参照附图,对现有中央空调中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1固定在天花板内部,维持悬吊状态,底面露在天花板下侧,吸入室内空气后进行热交换后,重新排向室内空间。
室内机1由形成底面外观边缘部的正面面板10;设置在正面面板10的中央部,让室内空气流入到室内机1内部的吸入隔栅20;形成室内机1的上部外观,在内部安装有多种部件的壳体30;封闭壳体30顶面的同时把室内机1安装在天花板内部的底座40构成整体外观。
正面面板10的内部被穿孔成四边形形状,安装有吸入隔栅20,在底面形成有矩形排出口12。排出口12使在室内机1内部得到热交换的空气排向室内,排出口12按相同的形状穿孔地形成在正面面板10的前后左右部位。
在排出口12上,形成有决定通过排出口12排向室内空气的风向的窗栅14。窗栅14具有与排出口12的形状以及大小对应的四边形板结构,与产生旋转动力的电机(图略)连接进行旋转,决定空气的流动方向。
在正面面板10的中央部,安装有大体上呈四边形板形状的吸入隔栅20。吸入隔栅20让室内空气流入室内机1内部。在吸入隔栅20的中央部,按横向长长地切除的结构形成有使上下部贯穿的多个吸入口22。
虽然没有图示,在吸入隔栅20的上侧,即壳体30的内部设有强行地使室内空气流入室内机内部的送风装置,以及使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等。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天花板式室内机存在如下问题:室内机吸入室内空气后进行热交换并排出,只能进行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很难维持或提高室内空气的洁净程度。另外,运行空调时,室内空间维持封闭状态,以此提高空气调节效率,但存在室内空气越来越混浊的问题。不仅如此,室内空气混浊时通常打开窗户对室内空气进行通风,而通过这种方式通风时,会降低热交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有所选择地把外部空气引入道室内空间,对室内空间进行通风的通风组件,可调节室内空气洁净程度;采用可按消费者的要求把通风组件外加设置在原有室内机的结构,可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包括设置在室外和室内机之间,向室内机引导外部空气的通风管道;从导流到室内机的外部空气中,把一部分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流入口;把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分别导流的空气引导件;从导流到室内机的外部空气中,把剩余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机内部的管道连接部件;形成有把空气引导件和管道连接部件导流的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扇的多个通风通路的通风主体。
外部空气流入口在形成室内机外观的壳体的一侧,被选择性地去除,让通风管道与室内机连通。
在空气引导件的一侧形成有与外部空气流入口连通,把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导流到下部的外部空气通路。
在收集冷凝水的排水盘一侧,形成有与外部空气通路连通,让顺着外部空气通路流动的外部空气贯穿排水盘的外部空气引导孔。
通风通路包括把外部空气通路引导的空气导流到室内扇的第1通风通路,以及把管道连接部件导流的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扇的第2通风通路。
流过通风通路的外部空气与通过吸入口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室内空气混合。
在室内机内部混合的室内空气和外部空气,通过在形成室内机外观的正面面板一侧穿孔地形成的排出口排向室内。
第2通风通路从通风主体的外侧朝向中央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具有把外部空气有所选择地供应到室内空间进行通风的通风组件,可以把室内空气维持在洁净状态,可以提高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另外,本发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中,可在原有室内机(不具有通风组件的室内机)上有所选择地结合通风组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有所选择地追加设置通风组件,不仅可以提高室内机的使用上的方便程度,而且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结构底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正面面板分离状态底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组件外观结构底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管道以及管道连接部件的结合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组件与正面面板内部结合构造示意图。
图7是图6的I-I’线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组件与正面面板外部结合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外部空气流入路径示意图。
图10是图2的II-II’线纵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2的III-III’线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室内机;110:正面面板;130:壳体;136:外部空气流入口;144:支撑孔;150:排水盘;152:集水空间;154:贯穿口;156:室内热交换器;158:外部空气引导孔;160:空气引导件;162:空气引导孔;164:外部空气通路;180:导风罩;182:导风罩孔;200:通风组件;210:通风管道;220:通风主体;222:室内空气通路;224:热交换通路;226:通风通路;227:第1通风通路;228:第2通风通路;229:去除部;230:设置支架;236:正面结合部件;238:主体结合部件;240:加强部件;250:挂接部;252:正面挂接部;254:主体挂接部;260:通路形成部件;280:管道连接部件;282:管道连接部;284:方向转换部;286:通孔部;290:约束部;292:主体约束部;294:正面约束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上部插入在天花板内部得到固定,底面露在天花板下侧。
室内机100由形成底面外观边缘部的正面面板110;设置在正面面板110的中央部,让室内空气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吸入隔栅120;形成室内机100的上部外观,在内部安装有多种部件的壳体130;封闭壳体130顶面的同时把室内机100安装在天花板内部的底座140(图3为准)构成整体外观。
正面面板110的内部被穿孔成四边形形状,安装有吸入隔栅120,在底面形成有矩形排出口112。即,在正面面板110的中央部穿孔地形成有正方形吸入口112,吸入口112与吸入隔栅120的形状和大小对应。在吸入口112的内部设置吸入隔栅120后,吸入隔栅120形成室内机100的底面中央部外观。
在正面面板110的前后左右部位形成有呈长长矩形形状的排出口114。排出口114是使通过吸入口112流入到室内机100的空气重新排向室内空间的结构,连通室内机100的内部和室内空间。
在排出口114的内部,安装有决定通过排出口114排向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的窗栅116。窗栅116具有与排出口114的形状以及大小相应的四边形板结构,可以以一端部为准进行旋转。即,在窗栅116的一端连接有接通电源时产生旋转动力的窗栅电机(图略),在窗栅电机的旋转动力作用下窗栅116与之联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反复地来回转动。
窗栅116的顶面与通过排出口114排出的空气相互接触时,由于被窗栅电机驱动的窗栅116与排出空气的接触角度时时发生变化,因此窗栅116按各种方向排出室内空气。
吸入隔栅120引导室内空气,使之流入室内机100内部,在整个面上形成有横向长度长的空气流动孔122。空气流动孔122按上下方向贯穿地形成在吸入隔栅120上,让室内机100内部中央空间与室内空间连通。室内机100工作时,室内空气通过空气流动孔122流入室内机100内部,被排出口114引导,重新流入室内。
下面,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内部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吸入隔栅120的上侧设有空气滤芯124。空气滤芯124过滤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空气中的异物,空气滤芯124由柔软性材料形成,在整个面上穿孔地形成有微小孔。通过吸入口112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空气,其含有的异物被微小孔截留,附着在空气滤芯124的底面,可以事先防止室内机100内部堆积异物。
在空气滤芯124的上侧设有排水盘150。排水盘150用于收集室内热交换器156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时产生在热交换器156外表面的冷凝水,排水盘150大于从上方观察的室内热交换器156外部轮廓大小。
在排水盘150的顶面形成有向下凹陷的集水空间152。在集水空间152的内部收容并安装室内热交换器156的下端部,使产生在室内热交换器156外表面的冷凝水流淌到下方,汇集在集水空间152内部。
由空气滤芯124净化的空气贯穿排水盘150向上流动,即,在排水盘150的中央部穿孔地形成有圆形贯穿口154。室内空气通过吸入口112和贯穿口154向上流动。
在排水盘150的顶面,详细地说在集水空间152的上侧,设有室内热交换156。室内热交换器156是让空气滤芯124净化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装置,在内部流动着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媒。
在排水盘150的左侧角部,按上下方向形成有外部空气引导孔158。外部空气引导孔158让通过通风管道120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外部空气贯穿排水盘150向下移动,与下面将要说明的外部空气流入口136连通。
室内热交换器156从上方观察时呈菱形形状。详细地说,室内热交换器156为了增加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由细而长的管多次折曲形成,从整体上呈四边形形状。通过贯穿口154流动到上方的室内空气按前后/左右方向强行地流动,与室内热交换器156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过程中在室内热交换器156外表面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在集水空间152。
在室内热交换器156的外侧设有空气引导件160。空气引导件160是使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56时与冷媒热交换的空气重新流向排出口114的部件,在内侧设有室内热交换器156,按上下方向穿孔地形成有与排出口114连通的空气引导孔162。使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56时得到热交换的室内空气,通过空气引导孔162向下移动,通过排出口114重新流入室内。
在空气引导件160的左侧内部形成有外部空气通路164(见图10)。外部空气通路164为通过外部空气流入口136流入到壳体130内部的外部空气提供流动路径,从空气引导件160的左侧面向右侧方向凹陷后,右侧端部被穿孔。顺着外部空气通路164流动的空气,被导流到排水盘150下侧。
在空气引导件160的外侧设有壳体130。壳体130由多个板相互结合形成,从上方观察时呈八边形形状,形成室内机100的前后左右外观,封闭室内机100内部。壳体130的下端部与下面将要说明的通风组件200的上端部接触地结合,壳体130的上端部结合在底座支撑件142的底面。即,在壳体130的侧面上端部设有向外侧突出后向上折曲的插入件132,可以在内部插入底座支撑件142的下端部一侧。在插入件132的内部结合底座支撑件142边缘部下端部后,壳体130的内部与外部隔离,可以防止空气流入。
在壳体130的中央部设有组装凸缘134。组装凸缘134用于把室内机100设置在天花板上,与一端部固定在天花板的线(图略)的另一端部结合,把室内机100固定在天花板上。
在壳体130的左侧面一侧形成有外部空气流入口136。外部空气流入口136是让外部空气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结构,通过穿孔形成,与通风管道210连通地连接。
外部空气流入口136圆圆地印(Siltting)在壳体130上,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有所选择地穿孔。这是为了按使用者的要求有所选择地提供通风功能的空调。
在壳体130的内部中央设有室内扇170。室内扇170与在接通电源时产生旋转动力的扇电机172轴接,强行地吹送空气。在室内机170的中央部产生上向吸力,在外围面方向形成从内到外的风力。室内扇170接收扇电机172的旋转动力快速旋转时,产生在下侧的吸力传到贯穿口154以及吸入口112,让室内空间的空气流入。吸入到室内扇170中央部的室内空气,被吹向外周面方向,贯穿室内热交换器156,与冷媒进行热交换。
在扇电机172的上侧设有电机座176。电机座176防止与室内扇170轴接的扇电机172降落到下侧,其顶面接触在底座140的底面,通过组装部件(图略)组装。室内扇170不会掉落到下方,维持位于壳体130内部中央的状态,从扇电机172接收旋转动力进行快速旋转时,也能被电机座176稳固地支撑。
在室内扇170的下侧,详细地说贯穿口154的内部,设有导风罩180。导风罩180是让从排水盘150的下侧向上流动的空气流入到室内扇170中央的部件,越到下方直径越大,呈圆筒状结构,下端部位于与排水盘150底面相同的平面上。
在导风罩180的内部,按上下方向穿孔地形成有可让排水盘150下侧空气贯穿排水盘150的导风罩孔182。导风罩孔182的内径略大于室内扇170的外径,室内扇170位于导风罩孔182的内部。室内扇170旋转,在下侧产生吸力时,排水盘150的下侧空气顺着导风罩孔182向上流动,流入到室内扇170的中央部。
在导风罩孔180的底面穿孔地形成有组装孔184。组装孔184用于把导风罩180组装在排水盘150上。插入到组装孔184的组装部件端部组装在贯穿口154外侧后,导风罩180固定在排水盘150的中央。
在室内机100的顶面,设有大体上呈八边形板形状的底座140。底座140的一侧通过固定部件(图略)固定在室内空间的天花板上,支撑包括室内扇170、扇电机172的室内机100重量,在中央部形成有组装电机座176的支撑孔144。贯穿电机座176边缘部位的组装部件组装在支撑孔144后,电机座176维持固定的状态,不会从底座140分离。
在底座140的整个面上形成有左/右对称结构的加强部146。加强部146是加强底座140强度的结构,考虑到室内扇以及扇电机重量,以底座140的中央部为准按放射状形成为宜。在底座140的下侧设有底座支撑件142。底座支撑件142支撑底座140的底面边缘部,防止底座140的变形,与加强部146的作用相同。在底座支撑件142和加强部146的作用下,底座140不会发生变形。
在底座支撑件142中央部位,形成有大体上按四边形形状穿孔的穿孔部147。穿孔部147引导电机座176的组装位置,以便把电机座176组装在底座140上。
在正面面板110和底盘150之间,设有本发明重要结构——通风组件200。通风组件200是可让使用者有所选择地控制室内机100,让室内机100进行通风运行的装置,把通过多个部位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空气导流到室内扇170。
通风组件200与通风管道210连通,通风管道210与外部空气吸入部212连通地连接。外部空气吸入部212是用于把室外空气吸入到室内的结构,虽然没有图示,但在外部空气吸入部212的内部设有强行吹送空气的通风扇以及过滤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滤芯。通过外部空气吸入部212流入的外部空气,被外部空气滤芯过滤后,通过通风管道210流过室内机100内部后,流入到室内。
通风组件200包括向室内导流被室内扇170排出的空气,同时引导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外部空气流动方向的通风主体220;环绕在通风主体220的外侧,提高通风主体220强度的加强部件240;嵌入在通风主体220的一侧,导流外部空气流动方向的通路形成部件260;与通路形成部件260以及通风管道210同时连通,把外部空气导流到通路形成部件260的管道连接部件280。
下面,参照图4、图5,对通风组件200包括的结构以及其结合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5所示,通风组件200由通风主体220形成大部分外观,通风主体220具有与排水盘150类似的形状。通风主体220同时形成有与室内空气热交换的空气以及外部空气流动的通路。即,在通风主体220的中央,按四边形形状穿孔地形成有与吸入口112连通的室内空气通路222,在边缘部位,穿孔地形成有让与室内热交换器156热交换的空气向排出口流动的多个热交换通路224。
在通风主体220的右侧底面和后半部上形成有通风通路226。即,通风通路226包括从通风主体220的右侧底面向上凹陷形成的第1通风通路227,以及去除通风主体220的后半部后形成的第2通风通路228。第1通风通路227是让贯穿排水盘150的外部空气向导风罩180流动的结构,与外部空气引导孔158连通地连接。第2通风通路228是想要让室内机100具有通风功能时有所选择地形成的结构,通过去除形成在通风主体220后端部的较薄去除部229形成。即,为了防止上/下侧的已热交换空气与未热交换空气之间发生热交换,通风主体220由隔热材料发泡形成,如果在通风主体220上不形成去除部229,则由于容易向左右掰开,在移动通风主体220时容易出现破损。在发泡成形通风主体220时形成去除部229后,与加强部件240以及通路形成部件260结合时有所选择地去除,去除去除部229后,通风主体220的后端被前、后方向开放,形成第2通风通路228。第2通风通路228与管道连接部件280连通,把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空气导流到导风罩180。
在通风主体220的左右侧设有设置支架230。设置支架230通过多处切除金属板材后多次折曲形成,用于把通风组件220固定在排水盘150上,并让通风组件200结合在正面面板110上。即,在设置支架230的上、下侧分别直立地结合有通过弹性回复挂接的主体结合部件238和正面结合部件236。主体结合部件238和正面结合部件236的结合构造,在后面参照图6、图7进行详细说明。
设置支架230在发泡成形通风主体220时嵌衬地得到固定。即,把设置支架230嵌衬在通风主体220发泡模具的状态下,把发泡成型材料注入到发泡模具内部,形成通风主体220的同时把设置支架230一体地固定在通风主体220上。设置支架230的一部分位于通风主体220的内部,其他部分向室内空气通路222所处方向突出。
在通风主体220的外侧面设有加强部件240。加强部件240把除去除部229的外侧面收容在内部,加强通风主体220的强度,具有与通风主体220外形相对应的形状,形成室内机100侧面下部外观的一部分。
如图8所示,在加强部件240的外面角部,形成有让正面面板110与通风组件200结合地固定的固定支架242。
固定支架242具有按“”形状折曲的结构粘贴在加强部件240上,通过螺丝等组装部件组装在正面面板110的壳体130一侧。
下面,参照图8,对利用固定支架242把正面面板110和壳体130外部结合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固定支架242的上下端部,形成有向前方折曲的上端结合部243以及下端结合部244。上端结合部243通过组装部件结合在壳体130上,让通风组件200的重量被壳体130支撑,下端结合部244通过组装部件结合在正面面板110内侧的正面结合部118上,让正面面板110的重量被通风组件200支撑。详细地说,在壳体130的外面下端,在与固定支架242的顶面靠近并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折曲的壳体结合部138,正面结合部118形成在与下端结合部244的底面靠近并对应的位置。上端结合部243和下端结合部244通过组装部件分别与壳体结合部138和正面结合部118结合后,正面面板110的下端最终通过固定支架242支撑在壳体130上。
如图4、图5所示,在通风主体220的后端部上形成有通路形成部件260。通路形成部件260把没有环绕加强部件240的部位从上/下部封闭,形成按前/后方向穿孔的通风通路228,在内部分别装放通风主体220的后端部,即相互隔离的部位。
通风主体220、加强部件240以及通路形成部件260相互结合后,形成图4的结构。在通风主体220的底面,设有提高通风主体220和排水盘150的紧密接触程度,防止冷气泄漏的密封部件270。
在通路形成部件260的后方设有管道连接部件280。管道连接部件280包括与通风管道210的端部结合的管道连接部282,对通过管道连接部282流入的空气进行方向切换的方向转换部284,与第2通风通路228连通,把顺着方向转换部284流动的流动方向被转换的外部空气导流到第2通路228的通孔部286。
管道连接部282具有与通风管道210端部相对应的形状,具有略小于或略大于通风管道210端部的直径。管道连接部282与通风管道210的端部嵌入地结合,维持防止空气泄漏的状态。
在管道连接部282的前方设有方向转换部284。方向转换部284具有纵向长度长的四边形形状,内部除了管道连接部282和通孔部286,其他部位处于封闭状态。
在方向转换部284的背面中央部形成有管道连接部282,在正面上部形成有通孔部286。通过管道连接部282流入到方向转换部284内部的外部空气,向上方流动,通过通孔部286排向管道连接部件180外部。
通孔部286把通路形成部件260的后半部收容在内部,通过多个组装部件组装在通路形成部件260。管道连接部件280不会与通路形成部件260分离,维持结合的状态,流出通孔部286的外部空气,通过第2通风通路228流入通风主体220内侧。
下面,参照图6、图7,对通风组件200的组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7所示,通风主体220通过结合在去除部229的主体结合部件238与排水盘150结合,通过结合在去除部229上侧的正面结合部件236与正面面板110结合。在排水盘的顶面和去除部229的下部一侧,设有让主体结合部件238与正面结合部件236固定并约束其移动的约束部290。即,约束部290包括把主体结合部件238上端部收容在内部,挂接约束的主体约束部292,收容正面结合部件236的顶面后端部挂接约束的正面约束部294。
顶面后端部嵌入约束在主体约束部292和正面约束部294上的正面结合部件236和主体结合部件238,通过螺丝等组装部件分别约束在通风主体220和正面面板110上。
在去除部229和排水盘150上,形成有与正面结合部件236和主体结合部件238的下端部挂接的挂接部250。即,挂接部250包括与正面结合部件236的下端部挂接的正面挂接部252,以及与主体结合部件238的下端部挂接的主体挂接部254。正面结合部件236和主体结合部件238的下端部分别通过弹性回复,挂接在正面挂接部252和主体挂接部254后,排水盘150、通风组件200以及正面面板110维持相互结合的状态,不会发生分离。
下面,参照图9到图11,对本发明室内机100的通风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0,对外部空气通过第1通风通路227流入室内机100的过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10的箭头):
室内扇170旋转,在下侧形成向上吸力时,吸力传向外部空气引导孔158、外部空气通路164以及外部空气流入口136。传到外部空气流入口136的吸力,通过通风管道210传向外部空气吸入部212,让外部空气吸入部212吸入外部空气。之后,流入到外部空气吸入部212的外部空气,通过外部空气滤芯过滤异物后,流过通风管道210,通过外部空气流入口136贯穿壳体130,与此同时,顺着外部空气通路164向下移动后,通过外部空气引导孔158,贯穿排水盘150导流到排水盘150的下侧。
导流到排水盘150下侧的外部空气贯穿导风罩180后,被室内扇强行吹向外侧,贯穿室内热交换器156后通过排出口114排向室内。
下面,参照图11,对外部空气通过第2通风通路228流入室内机100的过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11的箭头):
室内机100工作,外部空气吸入部212内部的通风扇(图略)产生吸力,把外部空气吸入到外部空气吸入部212内部。流入到外部空气吸入部212内部的外部空气,被外部空气滤芯(图略)去除异物后,通过吸入管道210流入管道连接部件280内部。详细地说,顺着通风管道210流动的外部空气,通过与通风管道210连接的管道连接部282流入管道连接部件280内部,之后顺着方向转换部284向下流动后,通过通孔部286流入室内机100内部。流入到室内机100内部的外部空气,通过第2通风通路228流入排水盘150下侧,之后,通过导风罩180向上流动,流入室内扇170内部。
室内扇170通过旋转,把外部空气强行吹向室内扇170圆周方向,使外部空气贯穿室内热交换器156后,通过空气引导件160向下流动,通过排出口114排向室内。从而,室内空间被供应外部空气,可以保持新鲜的空气。
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进行很多实施例变形,而这些实施例属于本发明。
比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空气引导件160的一侧形成外部空气通路164,连通外部空气通路164和外部空气引导孔158,引导外部空气的流动。但可以在壳体130的一侧形成隔板,替代外部空气通路也可以。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外部空气吸入部212内部设置外部空气滤芯,但根据需要在吸入管道210的内部设置外部空气滤芯也可以。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吸入管道210的内部设置阻尼件,有所选择地封闭通风通路226,可以调节通风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同领域内的有识之士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可以轻易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种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花板式空调室内机通风通路结构,包括设置在室外和室内机之间,向室内机引导外部空气的通风管道;从导流到室内机的外部空气中,把一部分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流入口;把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分别导流的空气引导件;从导流到室内机的外部空气中,把剩余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机内部的管道连接部件;形成有把空气引导件和管道连接部件导流的外部空气导流到室内扇的多个通风通路的通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