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联结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02519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0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46916.9

申请日:

2007.11.07

公开号:

CN101578470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16L 37/091公开日:2009111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L37/091

主分类号:

F16L37/091

申请人:

SNC公司

发明人:

李金基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2006.12.18 EP 06026185.6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玉双;付永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联结装置,包括联结套筒(1),该联结套筒具有连续的轴孔(2)且具有纵轴(3),其中,围绕管设有用于使联结的管松脱的衬套(4)以及管锁定元件(5)。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从而易于制造并可提高管、管锁定元件及联结套筒之间的结合性能的联结装置,本发明提出了该管锁定元件(5),该管锁定元件容纳有朝向该纵轴(3)指向的第一保持装置(6)以及离开该纵轴(3)指向的第二保持装置(7),由此,该管锁定元件(5)为一体形成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管联结装置,包括联结套筒(1),该联结套筒具有连续的轴孔(2)且具有纵轴(3);其中,围绕管设有用于使联结的管松脱的衬套(4)及管锁定元件(5),其特征在于,该管锁定元件(5)容纳有朝向该纵轴(3)指向的第一保持装置(6)以及离开该纵轴(3)指向的第二保持装置(7),由此,该管锁定元件(5)为一体形成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结装置,其中,该管锁定元件(5)包括主体(8)和/或具有用于该第一保持装置(6)的邻接件(11),该主体(8)具有壁厚增大的区域(9),特别是,交替地具有壁厚减小的区域(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结装置,其中,该第一保持装置(6)由内齿轮(12)构成,该内齿轮(12)的齿(13)能旋转地安装在该主体(8)内,特别是,该内齿轮(12)的转轴位于该主体(8)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联结装置,其中,所述齿(13)的旋转行程由该邻接件(11)确定,和/或其中,该内齿轮(12)由小型带构成,该小型带曲折以形成相间隔的三角形的齿(13),所述齿在其各自的基部处相互连接,和/或其中,该基部相对于所述齿(13)倾斜。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其中,该第二保持装置(7)为L形,且具有一个离开该纵轴(3)指向的叶片(14)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其中,该第二保持装置(7)由多个L形件构成,特别是,所述多个L形件设置在该壁厚增大的区域(9)中。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持装置(6)和/或该第二保持装置(7)是由金属制成的,该管锁定元件(5)是由塑料,特别是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锁定元件(5)是通过注射模塑,特别是嵌件模塑形成的。

说明书

管联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联结装置,其包括联结套筒,该联结套筒具有连续的轴孔且具有纵轴,其中围绕所述管设有用于使联结的管松脱的衬套以及管锁定元件。
背景技术
管联结装置用于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以固定和快速的方式将管联结及分离的各种技术领域中。所述管通常用作加工或未经加工的液体,例如饮料的导管。在该管联结装置中,利用管锁定元件可将管的端部经由联结套筒的轴孔推入到联结装置中,借助管锁定元件、联结套筒及管之间的接合可防止管随后被向外拉出。因此,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联结形式,在此联结形式中,管的端部可被直接插入到联结装置中,且由此可通过防止由于管上的任意拉动造成管几乎缩回的方式来使管接合。然而,可通过将衬套向内推入到联结套筒中同时向外拉该管来将管释放。因此,管的释放仅受故意动作的影响,而不受管上的意外拉动的影响。
在现有技术的状态下,EP0939267B1中公开了一种管锁定元件,其为衬套的形式并具有承载了多个第一保持元件的弹性臂。这些第一保持元件设于衬套的内表面上且邻近弹性臂的自由端。这些第一保持元件为锯齿形,并指向彼此且与被推入到衬套中的管的外表面接合。形成保持元件的材料与管锁定元件本身的材料相同。
EP0976961B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联结管的装置,其具有联结套筒、利用第一保持装置与联结套筒的内表面接合的筒形元件。这些保持装置为位于倾斜的凸轮区域的、单独的V形钢圈的形式。钢圈的一个叶片指向外,以与联结套筒的内壁接合。筒形元件还包括倾斜的凸轮区域,该倾斜的凸轮区域与筒形衬套的相应的凹槽接合。该筒形衬套具有接触插入的管的外表面的弹性臂。通过向外拉该管,衬套的弹性臂就紧压到倾斜的凸轮区域上,而该倾斜的凸轮区域自身又挤压着顶靠到联结套筒的内表面的钢圈。因此,此联结装置需要单独制造并插入的钢圈,所以该联结装置不易组装。
EP0890774B1中公开了一种模制的筒形衬套,其具有多个位于联结套筒内的弹性臂。还设有环形金属元件,这些环形金属元件围绕筒形衬套的弹性臂的自由端扣合。这些环形元件也具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指向内以与自身经由筒形衬套延伸的管的表面接合。这些环形元件还可具有用以与衬套的外表面接合的装置,以防止环形元件由于衬套拉出到联结套筒之外而脱离。各环形元件由弹簧钢制成,且必须围绕各弹性臂单独地夹持。
因此,在现有技术的状态下,仅记述了复杂的管联结装置。长期以来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期待一种结构简单的联结装置,其可在管连接的过程中改进管、管锁定元件与联结套筒之间的结合性能,并可通过防止异物堵塞在各部件之间而避免泄露。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从而易于制造并可提高管、管锁定元件及联结套筒之间的结合性能的联结装置。
此目的是通过一种联结装置来实现的,在该联结装置中,管锁定元件容纳有朝向纵轴指向的第一保持装置以及离开纵轴指向的第二保持装置,由此,该管锁定元件为一体形成的。
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特征使得管连接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可确保联结装置与管之间的可靠接合,还可高度地防止泄露。由于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与管锁定元件是一体形成的,因此,本发明的管联结装置的要组装部件的数量减为最少。因此,简化了制造程序,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由于可移动部件的数量较少,所以必需密封的表面也少。这样极大地有利于构造直径为0.5英寸的管的连接装置,而这在本发明问世之前是不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管锁定元件包括主体和/或具有用于该第一保持装置的邻接件,该主体具有壁厚增大的区域,特别是,交替地具有壁厚减小的区域。此实施例不仅减小了本发明的联结装置的重量,还提供了可将力从所述保持装置稳定地传送至管锁定元件中的区域。由邻接件确定保持装置的行程,以此防止本发明的装置的损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保持装置包括内齿轮,该内齿轮的齿可旋转地安装在该主体内,特别是,该内齿轮的转轴位于该主体内。通过旋转安装所述保持装置,可将其紧配于插入的管的外表面,并可将管保持住,不会由于切入管材而使管被拉出。若转轴位于该主体内,则作用在齿上的力以稳定的方式向前传送到主体中。
根据本发明,该齿的旋转行程由邻接件确定,和/或该内齿轮包括小型带,该小型带曲折以形成相间隔的三角形的齿,所述齿在其各自的基部处相互连接,和/或该基部相对于所述齿倾斜。此实施例确保了第一保持装置的牢固和可靠,而无需紧凑的内齿轮。小型带曲折,以此将各个齿与相邻的齿相互连接,并允许利用齿以及基部的几何形状来满足由于管的不同直径、管壁材料等产生的不同需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在单个内齿轮中使用不同的几何形状,并可使用具有不同宽度面积的带。例如,带的宽度可在三角形的顶端周围或在基部处扩大。
若第二保持装置包括多个L形件,特别是,所述多个L形件设置在该主体的壁厚增大的区域中,则这些L形件就以稳定的方式在该主体中受到引导。L形件中的较长叶片离开该纵轴指向,因此可用于将管锁定元件固定于联结套筒的内表面,并防止管锁定元件由联结套筒拉出。较短的叶片结合在主体中,以此为第二保持装置提供稳定的锚定点。
特别地,若该第一保持装置和/或该第二保持装置是由金属制成的,而该管锁定元件是由塑料,特别是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则可在不降低管锁定元件的保持能力的情况下简化制造。
根据本发明,该管锁定元件是通过注射模塑,特别是嵌件模塑形成的。这种成熟的制造方法允许快速生产,并允许混合不同的材料。
附图说明
以下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参考附图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插入的管的联结装置的截面图;
图2为插入到联结套筒中的管锁定元件的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管锁定元件连同一个衬套的立体图;
图4为管锁定元件的俯视图;及
图5a至图5c为管锁定元件的不同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1,其中示出了联结套筒1,该联结套筒具有连续的轴孔2和纵轴3。联结套筒1为对称的,且设置为联结两个管15。轴孔2设置为阶梯孔,因此,轴孔2包含具有不同内径的区域,最大的直径设置在联结套筒的两端附近。阶梯孔中的阶梯用作管15、密封环16及管锁定元件5的邻接件11。密封环16通常为防止循环流体泄露的O形环。图1还示出了衬套4,通过将衬套4压入联结套筒1中而以与管15的外表面脱离的方式使第一保持装置6弯曲,由此衬套用于将管15卸下。衬套4的筒形部16接触管15。筒形部16的外表面上设有与管锁定元件5相互作用的凸轮17。
现转到图2,所示的管锁定元件5插入到联结套筒1中。管锁定元件5的主体8包括第一保持装置6和第二保持装置7。主体8为筒形并具有壁厚增大的区域9和壁厚减小的区域10。从图1和图2中可知,第一保持装置6可围绕位于管锁定元件5中的转轴旋转。由该管锁定元件5的外部形成邻接件11,因此,第一保持装置6不会转动到超出其停止位置(idle position)。由图2可知,在壁厚减小的区域10中,第一保持装置的外端附近结合在主体8中。图中还示出了第二保持装置7。第二保持装置为L形,其较短的叶片14结合在主体8中的壁厚增大的区域9中。因此,第二保持装置7与主体8之间的结合强度得到了加强。离开纵轴3指向的叶片14可具有如图所示的倾斜端。第二保持装置7陷入联结套筒1的内壁中,以此防止管锁定元件5与联结套筒1分离。
图3示出了管锁定元件5和衬套4的立体图。主体8由热塑性塑料制成,而第一保持装置6和第二保持装置7由金属制成。管锁定元件5通过嵌件模塑,例如通过围绕金属件来模制热塑性塑料而制成。第一保持装置6包括内齿轮12,内齿轮12为小型带的形式,该小型带曲折(meandring)以形成三角形的齿13和连接基部18。在基部18附近模制热塑性塑料材料,由此基部18和齿13可包括非180°的角度。此外,上述带的宽度可在内齿轮12的不同区域内改变。例如,在齿13的尖端附近,上述宽度可大于基部18的区域的宽度。根据本发明,在主体8内的基部18结合于主体8中的区域中设有加强件19。邻接件11和壁厚增大的区域用作齿13的引导装置,以此控制它们的行程(stroke)。
图4为管锁定元件5的俯视图,其具有齿13、基部18、第二保持装置7的叶片14以及用于齿13的旋转行程的邻接件11。
图5a至图5c最后示出了具有第二保持装置7和第一保持装置6的管锁定元件5的三个截面图。在设有第二保持装置7的区域中,主体8示出了壁厚增大的区域9。在这些区域中未设置第一保持装置6的齿13。图5b示出了第一保持装置6,其处于停止位置,并未插入任何的管15。图中示出了夹在齿13与基部18之间的角度。在图5c中示出了齿13的旋转行程,只要管15进入到本发明的管锁定元件5中,该旋转行程就受到导引。
本发明的联结装置的组装包括以下步骤:将O形环16插入到联结套筒1中以紧靠邻接件11,将管锁定元件5用力地插入联结套筒1的轴孔2中。以此,第二保持装置7自身抵靠按压联结套筒1的内壁,以防止管锁定元件5从联结套筒1中被拉出。由于第二保持装置7突出超过主体8的外周,因此第二保持装置能抵靠按压联结套筒的内壁。接下来,将衬套4插入到管锁定元件5的中心开口中。设于筒形部16的外表面上的凸轮17与管锁定元件5接合,管锁定元件5构成了凸轮17的邻接件。在此情况下,齿13通过衬套4旋转如图1或图5c所示的特定角度。齿13由壁厚增大的区域9引导,以实现稳定的旋转运动。接着,将管15插入衬套4中,直到管15邻接抵靠联结套筒1的邻接件11为止。管15挤压到紧靠联结套筒的内壁的O形环16,从而实现无泄露的密封。此外,齿13自身紧密地紧靠管15的外壁,并以此使其自身陷入该壁中。通过这样的操作,齿13防止管15从联结套筒1中被拉出。为解除联结,将衬套4推入到轴孔2中,以此中断齿13与管15的接触,从而可容易地将管15从联结套筒1中抽出。
借助本发明的联结装置,可无泄露地联结直径大于0.5英寸的管,而这在先前是不可能达到的。这主要是由于联结装置中的部件数量减少而且必需的密封件的数量减少。
附图标记:
1联结套筒
2轴孔
3纵轴
4衬套
5管锁定元件
6第一保持装置
7第二保持装置
8主体
9壁厚增大的区域
10壁厚减小的区域
11邻接件
12内齿轮
13齿
14叶片
15管
16密封环
17筒形部
18基部
19加强件

管联结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管联结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管联结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联结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联结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联结装置,包括联结套筒(1),该联结套筒具有连续的轴孔(2)且具有纵轴(3),其中,围绕管设有用于使联结的管松脱的衬套(4)以及管锁定元件(5)。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从而易于制造并可提高管、管锁定元件及联结套筒之间的结合性能的联结装置,本发明提出了该管锁定元件(5),该管锁定元件容纳有朝向该纵轴(3)指向的第一保持装置(6)以及离开该纵轴(3)指向的第二保持装置(7),由此,该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