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信息检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信息检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日益增强,其承载的数据量也不断增大。其中,移动终端的电话本功能对于许多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庞大的数据库。如果能够从移动终端的电话本中快速匹配到需要的联系人信息,将大大提高移动终端的使用效率。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手机名片索引法为用户搜索匹配的联系人信息。其中,将联系人的姓名与联系人信息建立索引关系,当用户利用键盘或手写笔输入联系人姓名或姓名的首字母作为搜索信息时,该移动终端可根据姓名或姓名的首字母搜索所有联系人的信息,找到与联系人姓名匹配的联系人信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用户只能通过联系人姓名检索匹配的联系人信息,因此,如果用户忘记联系人姓名,则无法进行查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信息检索方法,可利用脸部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预存的联系人信息中检索与其匹配的当前联系人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检索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根据采集的脸部图像信息获取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查找与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当匹配成功时,提示所述与当前联系人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信息检索移动终端,该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第一图像处理单元,与图像采集单元连接,用于根据采集的该脸部图像信息获取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信息检索单元,与第一图像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查找与获取的该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提示单元,与该信息检索单元连接,用于在信息检索单元查找到与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时,提示与当前联系人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用户可根据采集的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所获得的脸部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中检索与其匹配的联系人信息,为用户搜索终端设备中的联系人信息提供了途径,这样,当用户遇见当前联系人但不确定其相关信息时,可通过拍摄该当前联系人的图像进行搜索匹配,查找与该图像对应的联系人的信息,增加了手机中了联系人搜索的功能性和趣味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信息检索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信息检索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第一图像处理单元的构成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信息检索单元的构成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移动终端显示联系人信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信息检索方法,如图1所示,该信息检索方法包括:采集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见步骤101);根据采集的脸部图像信息获取该当前联系人地脸部特征信息(见步骤102);查找与获取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见步骤103);当匹配成功时,提示与当前联系人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见步骤104)。
在本实施例中,该联系人信息可包括:联系人姓名、移动电话号码、家庭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职位和电子邮箱地址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脸部特征信息可以为某联系人的脸部特征区别于其他人的信息,可以是一个向量或向量组,该向量或向量组中的元素反映了该联系人与其他人在脸部某些关键点上的差异数值,该脸部特征信息可以通过人像识别技术获得。例如,比较两个脸部图像的眼睛、嘴巴、鼻子这些关键部位之间的距离,可形成一组差值,这些差值可组成一个向量;或者,可先确定每个脸部图像的这些关键部位在整个脸部的位置坐标,然后比较两个脸部图像中的所有关键部位的位置坐标,可形成一组差值,这些差值可组成一个向量。可采用一个向量作为脸部特征信息;也可以将多个向量组成向量组来作为脸部特征信息。但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为手机、PDA等,但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由上述内容可知,用户采集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根据采集的脸部图像信息可获得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通过获得的脸部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中检索与其匹配的联系人信息。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信息检索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0,预存联系人信息及该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联系人信息和联系人对应的脸部特征信息预先录入并存储在移动终端中。
其中,在存储每一个联系人信息时,可采用如下方式:输入联系人信息和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对该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取该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将该联系人信息和该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储存。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联系人信息可以采用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按键等现有技术实现,该联系人信息可包括联系人姓名、移动电话号码等;该联系人的图像信息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可采用手机中的摄像头拍摄,也可以通过蓝牙技术等将存储在其他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中的该联系人脸部图像信息传输到该移动终端中,还可以利用3G技术从网络中下载该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如实施例1所述,对该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可采用人像识别技术,例如“特征人脸法”等,可获取该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数据库方式、或者采用文件方式存储联系人信息及其脸部特征信息,可采用联系人姓名或者联系人编号为该联系人信息和该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建立关联,也可以以标注的方式将联系人与其脸部特征信息联系起来,但不限于此。
步骤201,当查询当前联系人的信息时,可首先采集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当偶遇到当前联系人时,该当前联系人的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和脸部特征信息)已经存储在移动终端中,但此时忘记了该当前联系人的姓名或其他信息,此时,可以采用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的摄像头采集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以通过该脸部图像信息找到该当前联系人的姓名等相关的联系人信息。
步骤202,从采集的脸部图像信息中分离出脸部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可从图像背景中识别出人脸,进行定位,然后将人脸的脸部图像从图像背景中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从图像背景中识别出人脸可采用人脸图像提取算法,例如,几何特征识别法或者整体识别法。
当采用几何特征识别法时,可根据该脸部图像信息上的单个特征点,如眼睛、鼻子、嘴、嘴角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几何距离,在脸部图像信息上找到明确的脸部特征部位,对人脸进行识别,但不限于此。
当采用整体识别法时,该整体识别法又分为局部识别算法和总体识别算法。其中,该局部识别算法可对人脸所有的局部特征或一系列的局部特征进行识别;该总体识别算法可将整个人脸作为原始数据进行输入,其中一种常用的总体识别算法——特征人脸法就是在组成部分的基础上进行识别的。在实践中常常将局部识别算法和总体识别算法结合起来,即杂交法从脸部图像信息中分离出脸部图像,以提高识别出脸部图像的精确度和坚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从图像背景中识别出人脸后,可对该人脸部位进行定位,例如该人脸部位位于整个图像信息的左上部位,面积大约为1平方厘米,则对该图像区域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到脸部图像信息的人脸区域后,可将该人脸的脸部图像从图像背景中分离出来,并可另存为另一幅图像,但不限于此。
步骤203,根据脸部图像生成脸部特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脸部图像生成脸部特征信息的过程可以通过人像识别技术实现,例如可采用特征人脸法实现。
当采用特征人脸法时,首先,可以在移动终端,例如,在手机中预存一个标准的人脸模板信息,该人脸模板从很多人脸图像中分析出来的,例如,可以通过“主要成分分析”从许许多多的例图中获得,该人脸模板可被称为“特征人脸”;其次,可将根据步骤202中得到的脸部图像与该“特征人脸”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后,根据该差异生成该脸部图像的脸部特征信息。
但是,提取人像特征点以及生成脸部特征信息的实现不限于此,还可通过“Fischerfaces”和“Distance-From-Feature Space”等其它的现有方法实现。
步骤204,在预存的脸部特征信息中查找与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脸部特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特征信息对比法,计算脸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所有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似度。
当采用特征信息对比法时,首先,可将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与预存的所有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对于预存的每个联系人都获得一个向量,这个向量中包含着该当前联系人与该预存的联系人的脸部特征的相似度;其次,选择相似度最高的向量,该向量对应的预存的联系人与该当前联系人即可确定为同一人。
例如,该当前联系人与预存的联系人A的相似度为66%,与B的相似度为23%,与C的相似度为98%,则该当前联系人可确定为C。本实施例中,在联系人信息和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之间建立关联可如步骤200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相似程度可以采用人像识别技术中的已有算法计算,例如可通过错误平方的总和计算出来,但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是,查找与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脸部特征信息不限于上述特征信息对比法,还可采用其它现有方法实现。
步骤205,在预存的联系人信息中查找与匹配的脸部特征信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这样,就可获得当前联系人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可从步骤204得到的结果查找该当前联系人对应的联系人信息,例如确定该当前联系人为C,则可根据C的姓名或者联系人编号等查找联系人信息(如姓名,手机电话号码等)。
步骤206,当匹配成功时,提示与当前联系人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
输出查找到的当前联系人的联系人信息,这样,用户可通过脸部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中检索该当前联系人的联系人信息。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当需要查询某联系人的信息时,可以采集该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然后获得其脸部特征信息,脸部特征信息可以通过人像识别技术实现;在预存的脸部特征信息中查找到与该获取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脸部特征信息后,再查找与该匹配的脸部特征信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这样,用户可通过脸部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中检索与其匹配的联系人信息。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301,用于采集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第一图像处理单元302,与该图像采集单元301连接,用于根据采集的脸部图像信息获取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信息检索单元303,与该第一图像处理单元302连接,用于查找与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提示单元304,与信息检索单元303连接,用于在信息检索单元303查找到与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时,提示与当前联系人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提示单元401可采用显示单元和语音输出单元实现,当移动终端检索到匹配的联系人信息时,移动终端通过屏幕、扬声器和听筒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移动终端,将检索到的联系人信息进行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单独作为信息检索装置使用,也可以与如手机、PDA等终端设备集成在一起作为终端设备使用。其工作流程如实施例1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上述内容可知,用户通过采集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根据采集的脸部图像信息获得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通过获得的脸部特征信息在终端设备中检索与其匹配的联系人信息,为用户提供方便。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如图4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301、第一图像处理单元302、信息检索单元303和提示单元304;其中各个单元的作用与实施例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可包括:信息输入单元401、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02和存储单元403;其中,信息输入单元401用于供用户输入联系人信息和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02与信息输入单元401连接,用于对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取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存储单元403与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02和信息输入单元401连接,用于储存联系人信息和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信息输入单元401可通过手机上的键盘、摄像头、蓝牙等装置实现;第二图像处理单元402与第一图像处理单元302类似;存储单元403可采用数据库方式,也可采用文件方式存储联系人信息(如联系人姓名、移动电话等信息),以及联系人对应的脸部特征信息,可以以标注的方式将联系人与其脸部特征信息联系起来,但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若该图像采集单元301所采集的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中包括其他不相关的背景图像等,可能干扰该联系人的人像特征点的提取,因此,该第一图像处理单元302需要将该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根据该分离出来的脸部图像生成脸部特征信息。其中,在将脸部图像信息从背景图像中分离出来时,可采用如下方式:从该脸部图像信息中找到脸部图像,进行定位后,可将该脸部图像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进行后续的处理。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图像处理单元302可包括:图像分离单元501和信息生成单元502;其中,图像分离单元501用于从图像采集单元301中采集的脸部图像信息中分离出脸部图像,信息生成单元502与图像分离单元501连接,用于根据图像分离单元501中分离的脸部图像生成脸部特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检索单元303用于查找与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如图6所示,该信息检索单元303可包括第一查找单元601和第二查找单元602;其中,第一查找单元601用于在存储单元403中预存的脸部特征信息中查找与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脸部特征信息,第二查找单元602用于在存储单元403中预存的联系人信息中查找与匹配的脸部特征信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单独作为信息检索装置使用,也可以与如手机、PDA等终端设备集成在一起作为终端设备使用。其工作流程如实施例2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内容可知,用户通过采集当前联系人的脸部图像信息,根据采集的脸部图像信息获得该当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通过获得的脸部特征信息在移动终端中检索与其匹配的联系人信息,为用户提供方便。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将结合前述实施例揭示的技术方案,对本实施例中预存当前联系人信息以及查找当前联系人信息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手机中预存多个联系人的联系人信息以及对应的脸部特征信息。比如在一次同学聚会中,通过手机按键可将同学张三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等输入手机中,可存储在如实施例4中所述的存储单元;并可采用手机摄像头录入了张三的图像,通过如实施例4中所述的第二图像处理单元,从该图像中分离出张三的脸部图像,并生成张三的脸部特征信息;最后可将张三的脸部特征信息存储到如实施例4中所述的存储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在某个场合遇见当前联系人时,例如在大街上碰到某同学A时,但是记不清他的姓名和其他个人信息,用户可通过如实施例3或4所述的图像采集单元,如手机的摄像头对A进行拍照;然后通过如实施例3或4所述的第一图像处理单元分离出A的脸部图像,并生成A的脸部特征信息;然后通过如实施例3或4所述的信息检索单元在存储单元中查找与A的脸部特征信息匹配的联系人信息,并得到相似度信息;例如,在与存储单元中预先存储的总共32位联系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后,得到32个向量,在这32个向量中每个都包含一个相似度,从这32个相似度中得到A与张三的相似度最高,达到99%,则可以确定A即是张三,可以通过如实施例4所述的输出单元显示A的联系信息。如图7所示,手机通过屏幕输出该联系人的联系人信息。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为用户提供了搜索手机中的联系人信息提供了其它途径,当用户遇见当前联系人但不确定其相关的联系人信息时,可通过拍摄该当前联系人的图像进行搜索匹配,查找与该图像对应的联系人的信息,增加了手机中搜索联系人的功能性和趣味性。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应能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