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注水井分层流量调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生产测井领域所用的方法,属于油田注水井分层流量调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步深入,特别是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驱油以来,油田注水井的分层流量调配工作已经成为困扰油田精细开发的难题。以往均是靠工人的经验,在井上反复投捞水嘴“试凑水量”来完成调配任务。可对于四级五段以内的分层注水井,每调配合格一口井,平均需要4-5天,对于一些特殊井往往需要15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现场测试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工作效率十分低,影响油田的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注水井分层流量调配的时间慢、效率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注水井分层流量调配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注水井分层流量调配速度快、效率及成功率高。
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油田注水井分层流量调配方法,首先绘制图版,即依据井深100米、单层、多层、偏心管柱的分层流量试验,确定出井下水流组合通道,在相同注水压力、不同水嘴直径及不同背压下的过流规律,绘制出压差、嘴径、流量的曲线图版;其次上井,即在原水嘴不动情况下,全井按配注上中下限稳定注水,同时下流量计测出各层段注水指示曲线;再次解释,即将各层段层位、深度的基本数据及注水指示曲线进机,经解释软件处理给出全井各层段新水嘴尺寸组合;最后调配,即参照上述c步的解释结果对原不合理的水嘴下打捞器打捞,更换新水嘴,全井在配注量下稳定注水,测出分层流量调配结果。
上述的组合通道包括管柱、配水器、堵塞器、水嘴、滤网、出液孔。
该方法地有益效果是:由于该调配方法与现有人工调配方法的条件、环境相同,不增加成本,经过计算机解释软件处理后的结果进行调配,调配准确性及成功性高,缩短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了注水井测试的质量和效率,为油田注好水、注够水提供了技术保障,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模拟注水井分层流量示意图;
附图2是压差、嘴径、流量的曲线图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调配方法首先依据水力学节流原理对井深100米、单层、多层、偏心管柱的分层流量试验(见附图1),确定出井下水流组合通道,包括管柱、配水器、堵塞器、水嘴、滤网、出液孔,在相同注水压力、不同水嘴直径及不同背压下的过流规律,绘制出压差、嘴径、流量的曲线图版(见附图2);其次在原水嘴不动情况下,全井按配注上中下限稳定注水,同时下流量计测出各层段注水指示曲线;然后将各层段层位、深度的基本数据及注水指示曲线进机,经解释软件处理给出全井各层段新水嘴尺寸组合;最后参照上述解释结果对原不合理的水嘴下打捞器打捞,更换新水嘴,全井在配注量下稳定注水,测出分层流量调配结果。
实施例1:对大庆喇8-2522井的注水分层流量调配情况(相对误差小于30%):
层段 偏I 偏II 偏III 偏IV 偏V配注量(m3/d)报表水嘴(Φmm)捞出水嘴(Φmm)解释后新水嘴(Φmm)调配后结果(m3/d)上限、下限 0 死 死 死 0 0 30 3.8 4.0 1.6 35 27 30 7.4 7.8 2.4 36 25 30 7.4 8.8 6.6 37 27 30 8.0 7.8 7.8 34 28
实施例2:对大庆朝76-132井的注水分层流量调配情况(相对误差小于30%):
层段 偏I 偏II 偏III配注量(m3/d)报表水嘴(Φmm)捞出水嘴(Φmm)解释后新水嘴(Φmm)调配后结果(m3/d) 10 8.8 8.8 8.8 10 10 8.8 8.8 空 11 10 3.2 3.2 4.4 12
实施例3:对大庆朝33井的注水分层流量调配情况(相对误差小于30%):层段 偏I 偏II 偏III配注量(m3/d)报表水嘴(Φmm)捞出水嘴(Φmm)解释后新水嘴(Φmm)调配后结果(m3/d) 10 4.2 4.2 5.0 11 10 7.0 7.8 空 12 15 8.8 8.8 空 15
可见,上述三种方案的调配后的结果速度之快是现有技术无法比拟的,一般可缩短50%时间,提高工作效率50%左右,测试成功率高,况且劳动强度低,大大提高了水井测试的质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