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器件及其电子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19543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22792.3

申请日:

2001.07.24

公开号:

CN1334555A

公开日:

2002.02.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1.7.24

IPC分类号:

G09G3/36; G02F1/133

主分类号:

G09G3/36; G02F1/133

申请人:

夏普株式会社

发明人:

熊田浩二; 柳俊洋; 太田隆滋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0.07.24 JP 222880/2000; 2001.05.23 JP 154258/2001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沈昭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输出给像素电极。具有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或由于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导致直流电压的差异等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基准电压生成电路由使得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构成。这样能够提供也可用于便携式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能够降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晶 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电压输出给各像素电极, 另外具有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 在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所述调整手段由使得源极驱动器输出 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 手段是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而调整 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 手段是在用几种金属膜层叠形成像素电极时,为了补偿薄膜晶体管漏极和与 该漏极电气连接的像素电极中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 分量之差异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 手段是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非对 称性导致的直流电压之差异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 段。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变化手段设置在生成源极驱动器中成为源极信号电压基准的源 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生成手段中; 所述电平变化手段包含根据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之电压差利用 分压生成输出几个所述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的电压差分压手段、使所述上 侧基准电压与所述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的上下基准电压联 动手段、以及设定在所述上侧基准电压中的下侧基准电压比例的下侧基准电 压设定手段。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 差分压手段能够生成互相不同的几组电压作为所述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 并选择其中某一组输出。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 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由为了输出上侧基准电压将两种产生的电压相加用的采用 运算放大器的加法电路、以及为了输出下侧基准电压将两种产生的电压相减 用的采用运算放大器的减法电路构成。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 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由为了根据两种产生的电压输出下侧基准电压的采用运算 放大器的第1反相放大电路、以及为了根据两种产生的电压输出上侧基准电 压的采用运算放大器的第2反相放大电路构成。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 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由输入DC电平调整数据并输出下侧基准电压的下侧基准电 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将上下基准电平差设定数据与所述DC电平调整数据 相加的数字加法电路、以及输入来自该数字加法电路的相加数据并输出上侧 基准电压的上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构成。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为了对 公共电极加固定电位,设置具有仅仅进行地电位与正电源切换的切换手段的 公共电极信号生成手段。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公 共电信号生成手段装在源极驱动器中。
12: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是采用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构 成的液晶显示器件; 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 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输出给各像素电极,另 外具有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而且 所述调整手段由使得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 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变化手段设置在生成源极驱动器中成为源极信号电压基准的源 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生成手段中; 所述电平变化手段包含根据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之电压差利用 分压生成输出几个所述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的电压差分压手段、使所述上 侧基准电压与所述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的上下基准电压联 动手段、以及设定在所述上侧基准电压中的下侧基准电压比例的下侧基准电 压设定手段。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差分压 手段能够生成互相不同的几组电压作为所述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并选择 其中某一组输出。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准电 压联动手段由为了输出上侧基准电压将两种产生的电压相加用的采用运算放 大器的加法电路、以及为了输出下侧基准电压将两种产生的电压相减用的采 用运算放大器的减法电路构成。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准电 压联动手段由为了根据两种产生的电压输出下侧基准电压的采用运算放大器 的第1反相放大电路、以及为了根据两种产生的电压输出上侧基准电压的采 用运算放大器的第2反相放大电路构成。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准电 压联动手段由输入DC电平调整数据并输出下侧基准电压的下侧基准电压生成 用D/A变换电路、将上下基准电平差设定数据与上述DC电平调整数据相加的 数字加法电路、以及输入来自该数字加法电路的相加数据并输出上侧基准电 压的上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构成。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 件驱动电路为了对公共电极加上固定电位,设置具有仅仅进行地电位与正电 源切换的切换手段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手段。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信 号生成手段装在源极驱动器内。
20: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器件是反 射型、半透过型、反射/透过两用型、透过型中的某一种。
21: 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是装有采用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构 成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电子装置; 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 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输出给各像素电极,另 外具有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而且 所述调整手段由使得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 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变化手段设 置在生成源极驱动器中成为源极信号电压基准的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的基 准电压生成手段中; 所述电平变化手段包含:根据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之电压差利 用分压生成输出几个所述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的电压差分压手段、使所述 上侧基准电压与所述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的上下基准电压 联动手段、以及设定在所述上侧基准电压中的下侧基准电压比例的下侧基准 电压设定手段。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差分压手段 能够生成互相不同的几组电压作为所述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并选择其中 某一组输出。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准电压联 动手段由为了输出上侧基准电压将两种产生的电压相加用的采用运算放大器 的加法电路、以及为了输出下侧基准电压将两种产生的电压相减用的采用运 算放大器的减法电路构成。
25: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准电压联 动手段由为了根据两种产生的电压输出下侧基准电压的采用运算放大器的第1 反相放大电路、以及为了根据两种产生的电压输出上侧基准电压的采用运算 放大器的第2反相放大电路构成。
26: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基准电压联 动手段由输入DC电平调整数据并输出下侧基准电压的下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 变换电路、将上下基准电平差设定数据与所述DC电平调整数据相加的数字加 法电路、以及输入来自该数字加法电路的相加数据并输出上侧基准电压的上 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构成。
27: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 动电路为了对公共电极加上固定电位,设置具有仅仅进行地电位与正电源切 换的切换手段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手段。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信号生 成手段装在源极驱动器内。
29: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件是 反射型、半透过型、反射/透过两用型、透过型中的某一种。
30: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是移动电 话、信息便携终端、笔记本电脑、袖珍电视机、便携式游戏机中的某一种。

说明书


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器件及其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采用该驱动电路的例如反射型、半透过型、反射/透过两用型或透过型等液晶显示器件;以及采用该液晶显示器件的包含例如移动电话、信息便携终端(PDA:Personal Data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袖珍电视机、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以及另外为了调整由于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导致直流电压之差异等理由而对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进行调整的电路。

    背景技术

    在采用薄膜晶体管(下面称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的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器件(下面称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中,通常每块液晶显示板要进行公共电极信号的DC电平调整。

    这其中的一个理由就象例如日本国专利公报“特公平7-120146号(公告日为1995年12月20日)”等所述地那样,在将TFT从导通(ON)切换为关断(OFF)时,由于TFT寄生电容的影响,漏极电压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进行补偿,以保持适当的数值。

    即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板,由于TFT的寄生电容影响而产生的漏极电压变化量不是一定的,各液晶显示板包含每次制造产生的差异,因此对每块液晶显示板要进行DC(直流电压)电平调整。

    具体来说,调整公共电极信号的DC电平即电压电平的电路可以采用例如图8所示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50。在该图中,用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开关51根据控制信号VIN对正电源VDD与地电位GND进行切换,通过这样生成公共电极信号VCOM。

    即在上述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50中,由两个晶体管52及53、两个电阻54及55和一个可变电阻56构成箝位电路,将该箝位电路57中由上述正电源VDD得到的输出与由上述C-MOS开关51及电容器58得到的输出进行耦合,输出公共电极信号VCOM。这里,通过改变箝位电路57的可变电阻56的值,来调整公共电极信号VCOM的DC电平。通过这样,对于公共电极信号VCOM与未图示的像素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进行补偿,使之成为考虑到由于TFT寄生电容的影响导致漏极电压变化量的最佳DC电平值。

    另一方面,如图9及图10所示,对TFT-LCD显示板源极信号线供给源极信号电压的源极驱动器61通常采用6~8位的R-DAC方式,使用由外部基准电压生成电路62供给的几个基准电压V1~V4,进行数模变换(下面称为“D/A变换”),输出源极信号电压。这里,之所以采用几个基准电压V1~V4,是因为液晶的介电常数随所加电压而变化的缘故。

    另外,TFT 63……的寄生电容对漏极电压的影响因液晶所加电压而异。因而,显示白时和显示黑时,必须要改变DC电平,例如美国专利“第5402142号(登录日:1995年3月28日)”所示。因此,如图10所示,例如利用电阻R21、R22、R23、R24及R25对固定在大约4V的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地电位GND之电压差进行分压,通过这样,利用信号φ使开关SW1、SW3、SW5及SW7导通,将上述基准电压V1~V4输出给源极驱动器61。另一方面,利用电阻R11、R12、R13、R14及R15对上侧基准电压VHIGH进行分压,通过这样,利用信号φ使开关SW2、SW4、SW6及SW8导通,将与上述基准电压V1~V4不相同的未图示的基准电压V′1~V′4输出给源极驱动器61。

    即在上述技术中,通过采用几个基准电压V1~V4或基准电压V′1~V′4进行D/A变换,进行与液晶特性匹配的非线性变换,同时还对液晶所加电压—透过率特性与人的视觉特性之差进行补偿,即γ补偿。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由于在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50中利用箝位电路57进行公共电极信号VCOM的调整,因此该箝位电路57的电阻55及可变电阻56上始终加上正电源VDD,结果存在的问题是,箝位电路57的功耗大,不适用于要求低功耗的便携式设备等电子设备用的TFT-LCD。

    另外,在以往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50中,利用控制信号VIN对例如+5V的正电源VDD与OV的地电位GND进行切换,同时利用箝位电路57的电阻54、55及可变电阻56和电容58,得到例如交替重复+4V与-1V电压的交流信号。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通过该箝位电路57及电容58时,很难得到稳定的公共电极信号VCOM。具体来说,例如利用控制信号VIN即使选择正电源VDD的+5V时,公共电极信号VCOM的DC电平也不能维持+4V,产生变化,然后进一步切换C-MOS开关51,再一次得到交流信号时,交流信号从该变化的DC电平开始,公共电极信号VCOM慢慢返回+4V与-1V的交流电压。

    结果存在的问题是,在采用以往的箝位电路57及电容58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50中,若不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则不能得到公共电极的稳定DC电平,因此不能用于低频驱动或休止驱动。

    另外,在用几种金属膜层叠形成像素电极时,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和与该漏极电气连接的像素电极中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直流电压分量产生差异。例如,漏极电极进行铝(Al)蒸镀等,而且将几种金属膜层叠形成像素电极时,在像素电极中和液晶接触的例如铝(AL)金属膜与漏极电极之间,由于当中隔着几种不同种类的金属,因此该漏极电极与铝(Al)金属之间产生电位差。

    要对这样的几种不同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电位差进行调整,虽然采用上述以往的调整手段也能够解决,但是仍然存在功耗等方面的问题。

    另外,作为其它作用于液晶层的DC电平的变化原因,还有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由于该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DC分量始终作用于液晶层。

    作为上述各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例如有有源矩阵基板侧的定向膜膜厚与相对基板侧的定向膜膜厚各不相同;象混合定向那样在有源矩阵基板侧与相对基板侧的定向膜材料不相同;以及象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有源矩阵基板侧的铝(Al)反射电极与相对基板侧的ITO透明电极那样,当中夹着液晶层的相对的电极材料不相同等。在这些主要因素中,特别是当中夹有液晶层的相对的各电极材料之差异而导致的不对称性,将产生最大的DC电平变化。

    另外,因电极材料不同而导致的DC电平变化,由于不能通过计算得出,因此公共电极的电位调整很费时间,在该调整时间内,该DC将作用于液晶层。因而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液晶显示器件的可靠性下降,产生残像痕迹等不正常的情况。

    要对这样的由于当中夹着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而导致的DC分量进行调整,同样虽然采用上述以往的调整电路也能够解决,但是仍然存在功耗等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用于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器件的驱动电路、采用该驱动电路的液晶显示器件及采用该液晶显示器件的电子装置,它能够减少对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进行调整的调整电路中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输出给各像素电极,另外具有对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进行调整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利用该基准电压生成电路使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产生同样的偏移。

    根据上述构成,上述基准电压生成电路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为了补偿漏极与多层像素电极中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分量之差异,以及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而导致的直流电压差异,对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进行调整。

    而且,上述基准电压生成电路采取对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平进行调整的方法,源极信号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产生同样的偏移。即根据上述基准电压生成电路,能够一面维持各灰度电压的中心电压之电位差,一面使全体DC电平偏移。

    结果,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由于能够使公共电极的电位固定,因此不需要以往必须具有电压调整用电阻的箝位电路,能够避免因存在箝位电路而造成的功耗增加。另外,由于不需要箝位电路及电容器,因此也能够用于低频驱动及休止驱动。

    因而能够提供可用于包含便携式装置在内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为了补偿漏极电压变化,为了补偿多层像素电极导致的直流电压分量之差异,以及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而导致的直流电压差异,采用对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进行调整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所述基准电压生成电路能够降低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产生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根据下述说明将十分清楚。另外,本发明的优点,根据参照附图的下面的说明将很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实施形态,是对源极驱动器生成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的电路图。

    图2所示为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的整体示意图。

    图3所示为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构成图。

    图4所示为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构成电路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另一实施形态,是由采用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加法电路与采用运算放大器的电压减法电路构成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的电路图。

    图6所示的是由采用运算放大器的第1反相放大电路与采用运算放大器的第2反相放大电路构成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的电路图。

    图7所示的是由下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将上下基准电平差设定数据与DC电平调整数据相加的数字加法电路与上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构成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的电路图。

    图8所示为以往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构成图。

    图9所示为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的整体示意图。

    图1O所示为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的对源极驱动器生成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根据图1至图4说明如下。本实施形态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可用于例如反射型、半透过型、反射/透过两用型或透过型等液晶显示器件,另外适用于移动电话、信息便携终端(PDA:Personal DataAssistant)、笔记本电脑、袖珍电视机或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式装置及包含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

    本实施形态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下面称为“LCD:Liguid CrystalDisplay)如图2所示,具有在一个像素选择期间输入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用驱动器即栅极驱动器2、对液晶板1输入数据信号的数据信号用驱动器即源极驱动器3、以及控制这些栅极驱动器2及源极驱动器3的时序的控制电路4。

    在上述液晶板1上,具有玻璃基板上设置的供给数据信号的源极总线S(1)、S(2)、……S(N)及供给扫描信号的栅极总线G(1)、G(2)、……G(N),它们呈网格状排列,另外还具有在每个网格交点设置的开关元件即薄膜晶体管(下面称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6……、通过TFT6……与上述源极总线S(1)、S(2)…、S(N)连接的像素电极7……、以及与这些像素电极7……相对的公共电极8。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中是这样构成的,从控制电路4将图像数据送至源极驱动器3,源极驱动器3将该图像数据信号进行D/A变换,作为液晶显示板1的驱动电压输出。在上述图像数据信号进行D/A变换时,由与该源极驱动器3连接的作为调整手段、电平可变手段及基准电压生成手段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生成作为D/A变换基准的电压。

    另一方面,控制电路4如上所述,将图像数据送至源极驱动器3,同时对栅极驱动器2送出扫描用信号。这样,栅极驱动器2对栅极总线G(1)、G(2)……进行扫描,对液晶显示板1内的各TFT6……进行通断(ON-OFF)控制,通过这样,图像信号从上述源极驱动器3通过各源极总线S(1)、S(2)……及各TFT6……供给各像素电极7……。

    这里的公共电极8是由一块电极构成,近似覆盖整个液晶显示板1,同时公共电极信号从作为公共电极信号生成手段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供给该公共电极8。即根据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间的电位差,夹在该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间的未图示的液晶发生变化,进行该像素的显示。

    然而,在上述的液晶显示板1中,例如由于TFT6……的寄生电容,在TFT6……从导通(ON)状态变为关断(OFF)状态时,要引起漏极电压变化。该变化由于各液晶显示板1制造时的差异而不同,因此必须对每一块液晶显示板1进行调整。

    另外,作为作用于液晶层的DC电平变化原因,除了上述TFT6……的寄生电容以外,还有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由于该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DC分量始终作用于液晶层。

    作为该各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例如有有源矩阵基板侧的定向膜膜厚与相对基板侧的定向膜膜厚各不相同;象混合定向那样在有源矩阵基板侧与相对基板侧的定向膜材料不相同;以及象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有源矩阵基板侧的铝(A1)反射电极与相对基板侧的ITO透明电极那样、当中夹着液晶层的相对的电极材料不相同等。在这些主要因素中,特别是当中夹有液晶层的相对的各电极材料之差异而导致的不对称性,将产生最大的DC电平变化。

    因此在以往技术中,该调整一般是通过使上述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供给的公共电极信号DC电平变化的形式来进行的。

    但是,在以往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始终对具有电阻的箝位电路加上电压,因此箝位电路的功耗大,不适合要求低功耗的便携式装置等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减小液晶显示器件的功耗,首先如图3所示,仅仅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开关11构成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该构成中没有以往的箝位电路。

    即在上述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中,仅仅用C-MOS开关11作为切换手段,对地电位GND与正电源VDD进行切换,构成极其简单。因而,在上述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中,通过切换控制信号VIN为两种规定的电压,就能够供给由OV的地电位GND与例如+5V的正电压形成的交流信号作为公共电极信号VCOM。

    结果在本实施形态中,排除了用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对公共电极8的DC电平进行补偿来调整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间的电位差这样的以往的考虑方法。

    另外,在上述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中,不包括以往的箍位电路及电容器。因此,在利用控制信号VIN将供给电压维持在例如正电源VDD的+5V时,能够维持公共电极信号VCOM为+5V。因而,上述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也能够用于低频驱动及休止驱动。

    另一方面,当如上所述,不用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进行DC电平调整时,必须有代用的调整方法。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该调整方法是利用对源极驱动器3供给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作为调整手段,在TFT6……从导通(ON)状态变为关断(OFF)状态时,对随着漏极电压变化而产生的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进行调整。

    下面说明能够调整上述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的构成。

    本实施形态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如图1所示,具有电压差分压部分20a作为电压差分压手段,该电压差分压部分20a具有将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进行两种分压的电阻R11~R15与电阻R21~R25。

    即上述电压差分压部分20a具有两组由5个电阻串联连接的系统,使得利用分压由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生成两组各4个DC电压。

    具体来说,5个电阻R11~R15依照该次序串联连接的第1系统,其电阻R11与上侧基准电压VHIGH连接,电阻R15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连接。另外,电阻R11~R15分别设定为适当的电阻值。这样第1系统利用电阻分压,根据从下侧基准电压VLOW至各电阻连接点的合成电阻值,从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生成DC电压,并从各电阻的连接点分别输出上述生成的DC电压。再有,各电阻连接点分别通过利用信号φ一起进行控制的开关SW2、SW4、SW6、SW8,与放大器Amp21~Amp24连接。

    同样,5个电阻R21~R25依照该次序串联连接的第2系统利用电阻分压,根据从下侧基准电压VLOW至各电阻连接点的合成电阻值,从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生成DC电压,并从各电阻连接点分别输出上述生成的DC电压。再有,各电阻连接点分别通过利用信号φ一起进行控制的开关SW1、SW3、SW5和SW7,与放大器Amp21~Amp24连接。

    这里,上述信号φ与信号 φ为同一时刻变化而仅仅极性不同的信号。因而,开关SW1与开关SW2、开关SW3与开关SW4、开关SW5与开关SW6、开关SW7与开关SW8,其中必有一个开关导通。结果,上述第1系统及第2系统生成的利用信号φ与信号 φ选择的某一组四个DC电压输出给放大器Amp21~Amp24。

    这样,例如当利用信号φ一起进行控制的开关SW1、SW3、SW5、SW7导通(ON)时,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利用电阻R21~R25分压成几个电压,将基准电压V1~V4作为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输出。另外,例如当利用信号 φ一起进行控制的开关SW2、SW4、SW6、SW8导通(ON)时,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利用电阻R11~R15分压成几个电压,将未图示的基准电压V′1~V′4作为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输出。

    即TFT6……的寄生电容对漏极电压的影响因液晶所加电压而异,根据是显示白还是显示黑,必须改变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利用电阻R21~R25及电阻R11~R15分别对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进行分压,能够很容易进行两种分压,因此很容易根据是显示白还是显示黑来切换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能够将两种基准电压V1~V4或V′1~V′4输出给源极驱动器3。

    另外,上述的上侧基准电压VHIGH是由前级的作为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即D/A变换器DAC1和放大器Amp11构成的电路生成,同时下侧基准电压VLOW是由作为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D/A变换器DAC2和放大器Amp12构成的电路生成。

    在本实施形态中,上述D/A变换器DAC1及DAC2的低6位(bit)输入公共的DC电平调整用数据。即为了将放大器Amp11的输出作为上侧基准电压VHIGH,将其高2位固定为高电平即“1”,而为了将放大器Amp12的输出作为下侧基准电压VLOW,将其高2位固定为低电平即“0”。

    结果,上述D/A变换器DAC1及DCA2,由于在本实施形态中分别构成8位,因此在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间始终保持192等级(=27+26)的电压差,同时能够利用外部数据按63(=26-1)等级进行调整。即对于D/A变换器DAC1能够按63等级输入数据,相对于该D/A变换器DAC1的输入数据,对于D/A变换器DAC2能够输入192等级的不同的值。

    因而,根据该构成,供给源极驱动器3的分压为四个电压的各基准电压V1~V4或基准电压V′1~V′4,能够始终使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保持一定关系,同时使其偏移。而且,在进行与液晶特性匹配的非线性D/A变换及γ补偿方面,也能够生成必需的几种分压的基准电压V1~V4及其准电压V′1~V′4供给源极驱动器3。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构成中,是对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进行两组分压,但不一定限于此,其构成也可以是利用分压生成更多组的基准电压。

    在上述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中生成的基准电压V1~V4输入至图4所示的具有由电阻构成的D/A变换器即R-DAC的源极驱动器3。上述R-DAC由梯形电阻部分31、灰度电压选择电路33、放大器AMP……构成。

    具体来说,上述基准电压V1~V4输入至源极驱动器3的梯形电阻部分31,来自前述控制电路4的图像信号输入至取样、移位寄存器及数据译码电路32,通过这样,根据来自各灰度电压选择电路33……的上述图像数据得到的源极信号电压输出给输出端OUT1~OUT240,然后输入至所述液晶显示板1。

    在上述梯形电阻部分31中,利用多个电阻将基准电压V1与V4之间分割成64级灰度。因而,若有基准电压V1及V4这两个电压,乍一看也可以认为不需要V2及V3,但之所以这样采用四个基准电压V1~V4,是由于液晶的介电常数随所加电压而变化的缘故。

    因而,在该图及图1中,为简化起见,采用生成四个基准电压V1~V4的构成,但不一定限于此,可以生成更多的基准电压V1~Vn(n为5以上的整数)。这样能够完成更与液晶特性匹配的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是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仅仅用C-MOS开关11将公共电极信号VCOM切换为地电位GND与正电源VDD其构成极其简单。

    因而,若采用该构成,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的构成非常简单,而以往那样,却是利用箝位电路将DC电平进行偏移,使公共电极信号VCOM的下侧电压的电位低于地电位GND的电平,因此本实施形态的构成能够减少以往构成中的功耗。

    另外,在以往的箝位电路中,以图像信号水平扫描频率附近的频率进行交流动作作为动作的前提条件,不能将公共电极信号VCOM长时间固定在某一种极性,不能适应休止驱动及低频驱动,而与此相反,在本实施形态的构成中,能够使其固定在某一种极性稳定工作,即仅仅对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进行地电位GND与正电源VDD的切换而生成,因此能够很容易将休止驱动时的公共电极信号VCOM保持在一定电平,同时在休止驱动与通常驱动切换时,不会产生未预计的电平,所以不会发生切换时的闪烁等现象,保证显示质量。

    另外,作为使源极信号电平可变的手段,由于采用的构成中,供给源极驱动器3的R-DAC的由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生成的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不是固定的,而能够使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因而能够实现调整手段。

    再有,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增加的DC电平调整用D/A变换器DAC1和DAC2及放大器Amp11和Amp12,由于下一级电路的阻抗很高,因此能够以低功耗工作,所以能够大幅度减少总的功耗。

    另外,在以往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中,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为例如约4V,下侧基准电压VLOW为地电位GND,是固定电压,而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该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能够联动动作,因此源极驱动器3中的源极信号电平能够很容易一律偏移。

    再有,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由于在实现通常动作的低功耗的基础上,还能够适应与通常交流驱动条件不同的休止驱动及低频驱动那样的各种动作模式,因此这样也能够有助于实现低功耗。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化。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是在公共电极8一侧形成,但如上所述,由于其构成能够非常简单,因此对此无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很容易将该电路装在源极驱动器3中。

    另外,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由于这样能够很容易装在源极驱动器中,而且可以不使公共电信信号VCOM成为负的电压,因此能够通过电路集成化而降低成本,安装面积也可减少,这样的构成最适合于便携式用途等的电子装置。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2的扫描信号,利用TFT6……进行开关控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3的源极信号电压输出给各像素电极7……。另外具有为了补偿由于TFT6……的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而调整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另外,该调整手段还可以为了补偿漏极与多层像素电极中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分量之差异而调整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再有,该调整手段也可以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导致直流电压差异而调整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

    这里在以往的技术中,上述调整手段设置在对公共电极8供给电压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中。即在以往的技术中,为了补偿由于TFT6……的寄生电容而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为了补偿漏极与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分量差异,以及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而导致直流电压差异,采用调整公共电极8的电位的方法,以调整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

    然而,用以往的调整手段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调整公共电极8的电位用的箝位电路中所接入的电阻始终加有电压,因此箝位电路的功耗大,不适合于要求低功耗的便携式装置等电子装置用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

    另外存在的问题是,若不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则由于不能得到公共电极8的稳定电平,因此不能用于低频驱动或休止驱动。

    另外,上述的所谓低频驱动是指降低交流反相的频率的驱动。所谓休止驱动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使交流反相停止的驱动。即低频驱动与休止驱动的区别在于,低频驱动的交流反相的频率是一定的,而休止驱动的交流反相的频率有一部分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调整手段是由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构成,是作为对各像素电极7……使源极驱动器3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平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

    即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要补偿例如由于TFT6……的寄生电容而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而调整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的方法,是采用调整源极驱动器3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电平的方法,源极信号电压电平利用对源极驱动器3供给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对各像素电极7……一起进行偏移。

    结果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由于能够使公共电极8的电位固定,因此不需要以往必须具有电压调整用电阻的箝位电路,能够避免因存在箝位电路而造成的功耗增加。另外,由于不需要箝位电路及电容器,因此也能够用于低频驱动及休止驱动。

    因而能够提供也可用于便携式装置等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为了补偿漏极电压变化,为了补偿漏极与多层像素电极中靠近液晶层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分量之差异,以及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而导致的直流电压差异,采用调整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能够降低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电平变化手段设置在生成成为源极驱动器3中源极信号电压基准的基准电压V1~V4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中。

    另外,电平变化手段由利用电阻R11~R15或电阻R21~R25将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进行分压成几个基准电压V1~V4输出的作为电压差分压手段的电压差分压部分20a、使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的D/A变换器DAC1及DAC2、以及设定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中的下侧基准电压VLOW比例的作为下侧基准电压设定手段的下侧基准电压设定部分206构成。

    因而,在生成成为源极驱动器3中源极信号电压基准的基准电压V1~V4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中,首先利用下侧基准电压设定部分20b,设定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中的下侧基准电压VLOW的比例。该下侧基准电压VLOW的比例例如是考虑到为了补偿由于TFT6……的寄生电容而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来确定的。

    接着,D/A变换器DAC1及DAC2,由于使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因此例如可以使考虑到漏极电压变化影响的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位差始终保持一定。

    接着,利用电压差分压部分20a,例如通过电阻R21~R25将该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位差分压成几个基准电压V1~V4输出。

    结果在源极驱动器3中,例如由于提供考虑了漏极电压变化影响的基准电压V1~V4,因此从源极驱动器3对各像素电极7……也能够输出考虑了漏极电压变化影响等的电平的源极信号。

    而且,例如由于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对每个液晶显示板都不一样,因此对该变化部分进行补偿时,只要用基础电压生成电路20中的下侧基准电压设定部分20b设定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中的下侧基准电压VLOW的比例并加以改变即可。这样,能够对各像素电极7使源极驱动器3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平一律偏移。

    结果能够提供调整手段即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0的具体构成,能够提供也可用于便携式装置等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能确实减少漏极电压变化补偿等用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驱动电路中,电压差分压部分20a在将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分压成几个电压时,能够输出几种例如两种基准电压V1~V4及基准电压V′1~V′4。具体来说,在采用电阻R21~R25与采用电阻R11~R15两种情况之间进行切换。

    即TFT6……寄生电容对漏极电压的影响因液晶所加电压而异,根据是显示白还是显示黑,必须要改变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的电位差,而在本实施形态中,电压差分压部分20a在将上侧基准电压VHIGH与下侧基准电压VLOW之电压差分压成几个电压时,由于能够将两种基准电压V1~V4及基准电压V′1~V′4的某一种基准电压输出,因此能够根据是显示白还是显示黑,很容易改变像素电极7……与公共电极8之电位差。

    结果能够提供高性能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设置具有仅仅进行地电位GND与正电源VDD切换的C-MOS开关11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对公共电极8供给固定电位。

    结果,由于确实使公共电极8的电位固定,因此不需要以往必须具有电压调整用电阻的箝位器电路,能够避免因存在箝位电路而造成的功耗增加。另外,由于不需要箝位电路及电容器,因此也能够用于低频驱动及休止驱动。

    因而能够提供也可用于包含便携式装置等的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能确实减少漏极电压变化补偿等用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能装在源极驱动器3中。

    即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的公共电极信号VCOM不会低于地电位GND,同时构成简单,因此能够很容易装在源极驱动器3中。

    这样,通过将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10装置在源极驱动器3中,实现电路集成化,相信能降低成本。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器件采用了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

    因此能够提供也可用于包含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的例如反射型、半透过型、反射/透过两用型或透过型等液晶显示器件,能减少漏极电压变化补偿等用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电子装置采用了上述液晶显示器件。

    因此能够提供也可用于便携式装置例如包含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DA)、笔记本电脑、袖珍电视机及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能减少漏极电压变化补偿等用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个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实施形态2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态根据图5至图7说明如下。另外,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对于具有与前述实施形态1附图所示部分相同功能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关于上述实施形态1所述的各种特征,在本实施形态中也可组合使用。

    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几种上述实施形态1所述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其它形态。

    首先,如图5所示,作为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例如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70包含运算放大器OP11及电阻R36、R37、R38、R39构成的电压加法电路71;运算放大器OP12及电阻R40、R41、R42、R43构成的电压减法电路72;电阻R31、可变电阻R32及电阻R33构成的第1偏置电路73;电阻R34及R35构成的第2偏置电路74。

    在上述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70中,作为运算放大器OP11的输出,是第1偏置电路73产生的电压VA1与第2偏置电路74产生的电压VB1的相加结果即电压值VA1+VB1输出。

    另外,作为运算放大器OP12的输出,是第1偏置电路73产生的电压VA1与第2偏置电路74产生的电压VB1的相减结果即电压值VA1~VB1输出。

    因而,上述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70用运算放大器OP11的输出作为上侧基准电压,同时用运算放大器OP12的输出作为下侧基准电压,通过这样,具有使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的作为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功能。

    即第2偏置电路74生成的电压VB1设定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之差,运算放大器OP11的输出电压VA1+VB1与运算放大器OP12的输出电压VA1-VB1之差不管产生的电压VA1为何值,均始终保持2×VB1的值。

    而关于第1偏置电路73产生的电压VA1,其电压值随可变电阻R32变化而变化。因而,运算放大器OP11及运算放大器OP12的输出电压,能够一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电位差,一面随产生的电压VA1的电压变化而改变DC电平。

    另外,关于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其它别的形态,还可以构成例如图6所示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80。

    如图6所示,上述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80包含运算放大器OP21、电阻R57及R58构成的第1反相放大电路81;运算放大器OP22、电阻R59及R60构成的第2反相放大电路82;电阻R51、可变电阻R52及电阻R53构成的第1偏置电路83;电阻R54、R55及R56构成的第2偏置电路84。

    因而,上述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80用运算放大器OP21的输出电压作为下侧基准电压,另外用运算放大器OP22的输出电压作为上侧基准电压,通过这样,具有使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功能。

    具体来说,例如当电阻R57=R58时,运算放大器OP21的输出电压为VA2-(VB21-VA2)。另外,当电阻R59=电阻R60时,运算放大器OP22的输出电压为VA2-(VB22-VA2)。

    这时,运算放大器OP22与运算放大器OP21之电压差为(VB21-VB22),不管第1偏置电路83产生的电压VA2为何值,均始终保持这一关系。

    而第1偏置电路83产生的电压VA2,其电压值随可变电阻R52变化而变化。运算放大器OP21及OP22的输出电压,分别根据前式可知,由于有2×VA2一项,故将随着第1偏置电路83产生的电压VA2的变化,以产生的电压VA2的2倍变化量而变化。

    因而,运算放大器OP21及OP22的输出电压,能够一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电位差,一面随第1偏置电路83产生的电压VA2的电压变化而改变DC电平。

    另外,关于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其它的形态,还可以构成例如图7所示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90。该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90是由上述实施形态1所示的D/A变换器DAC1及放大器Amp11构成的电路形成,同时是由D/A变换器DAC2及放大器Amp12构成的电路的变形例。

    即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90的构成如该图所示,使用上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91及下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92这两个D/A变换电路,生成上侧基准电压及下侧基准电压,一面保持上下基准电压之电压差一定,一面能够仅仅改变DC电平。即与实施形态1的构成相比,不同点在于,D/A变换器DAC1及D/A变换器DAC2的各高2位是否固定为高电平即“1”还是低电平即“0”。

    上述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90中的下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92是直接将DC电平调整数据作为变换用数据输入。而上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91,则是用数字加法电路93将预选设定的上下基准电平差设定数据与DC电平调整数据进行相加,将这里相加所得的数据作为变换用数据输入。

    根据该构成,若使DC电平调整数据变化,则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能够一面保持由上下基准电平差设定数据给定的电压差,一面使DC电平变化。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70由电压加法电路71及电压减法电路72构成,上述电压加法电路71是采用运算放大器OP11的加法电路,用来对产生的两种电压VA1及电压VB1进行相加,并将上侧基准电压输出,上述电压减法电路72是采用运算放大器OP12的减法电路,用来对产生的两种电压VA1及电压VB1进行相减,并将下侧基准电压输出,通过这样,能够使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结果,能够提供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具体手段。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80由采用运算放大器OP21的第1反相放大电路81及采用运算放大器OP22的第2反相放大电路82构成,上述第1反相放大电路81根据产生的两种电压VA1及VB2输出下侧基准电压,上述第2反相放大电路82根据产生的两种电压VA2及VB22输出上侧基准电压,通过这样,能够使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结果,能够提供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具体手段。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部分90由输入DC电平调整数据并输出下侧基准电压的下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92、将该上下基准电平差设定数据与上述DC电平调整数据相加的数字加法电路93、以及输入来自该数字加法电路93的加法数据并输出上侧基准电压的上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91构成。

    通过这样,能够使上述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结果,能够提供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具体手段。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电压输出给各像素电极,另外具有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上述调整手段也可以由使得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

    根据上述发明,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电压输出给各像素电极。

    这里,在以往技术中,上述调整手段设置在对公共电极施加电压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中。即在以往技术中,作为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方法是采用调整公共电极电位的方法。

    而且,在以往的调整手段中,由于调整公共电极电位用的箝位电路中安装的电阻始终加有电压,因此存在的问题是,箝位电路的功耗大,不适合于要求低功耗的便携式装置等电子装置用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

    另外,以往的调整手段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若不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就不能得到稳定的公共电极电平,因此不能用于低频驱动或休止驱动。

    因此,在本发明中,调整手段采用使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压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的方法。

    即在本发明中,作为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存在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方法,是采用调整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的方法,利用电平变化手段将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

    结果,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由于能够使公共电极的电位固定,因此不需要以往必须具有电压调整用电阻的箝位电路,能够避免因存在箝位电路而造成的功耗增加。另外,由于不需要箝位电路及电容器,因此也能够用于低频驱动及休止驱动。

    因而能够提供也可用于便携式装置等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能够降低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电压输出给各像素电极,另外具有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存在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上述调整手段也可以由使得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

    根据上述发明,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具有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存在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

    这里,在以往技术中,上述调整手段设置在对公共电极施加电压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中。即在以往技术中,作为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存在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方法是采用调整公共电极电位的方法。

    而且,在以往的调整手段中,由于调整公共电极电位用的箝位电路中安装的电阻始终加有电压,因此存在的问题是,箝位电路的功耗大,不适合于要求低功耗的便携式装置用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

    另外,以往的调整手段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若不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就不能得到稳定的公共电极电平,因此不能用于低频驱动或休式驱动。

    因此,在本发明中,调整手段采用使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的方法。

    即在本发明中,作为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存在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方法,是采用调整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的方法,利用电平变化手段将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

    结果,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由于能够使公共电极的电位固定,因此不需要以往必须具有电压调整用电阻的箝位电路,能够避免因存在箝位电路而造成的功耗增加。另外,由于不需要箝位电路及电容器,因此也能够用于低频驱动及休止驱动。

    因而能够提供也可用于包含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能够降低补偿漏极电压变动所用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电压输出给各像素电极,另外具有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用来补偿用多种金属膜层叠形成像素电极时,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和与该漏极电气连接的像素电极中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分量之差异。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上述调整手段也可以由使得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

    根据上述发明,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具有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这里,作为设置调整手段的理由是,为了补偿由于前述薄膜晶体管存在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另外还有的理由是,为了补偿用多种金属膜层叠形成像素电极时,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和与该漏极电气连接的像素电极中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分量之差异。

    然而,在以往技术中,上述调整手段设置在对公共电极施加电压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中。即在以往技术中,作为为了补偿漏极与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分量之差异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方法是采用调整公共电极电位的方法。

    而且,在以往的调整手段中,由于调整公共电极电位用的箝位电路中安装的电阻始终加上电压,因此存在的问题是,箝位电路的功耗大,不适合于要求低功耗的便携式装置等电子装置用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

    另外,以往的调整手段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若不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就不能得到稳定的公共电极电平,因此不能用于低频驱动或休止驱动。

    因此,在本发明中,调整手段采用使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的方法。

    即在本发明中,作为为了补偿将多种金属膜层叠形成像素电极时的漏极与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分量之差异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方法,是采用调整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的方法,利用电平变化手段将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

    结果,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由于能够使公共电极的电位固定,因此不需要以往必须具有电压调整用电阻的箝位电路,能够避免因存在箝位电路而造成的功耗增加。另外,由于不需要箝位电路及电容器,因此也能够用于低频驱动及休止驱动。

    因而能够提供也可用于包含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能够降低为了补偿将多种金属膜层叠形成像素电极时的漏极与靠近液晶层一侧的金属膜之间产生的直流电压分量之差异而进行调整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电压输出给各像素电极,另外具有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导致直流电压之差异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上述调整手段也可以由使得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

    根据上述发明,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具有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这里,作为设置调整手段的理由是,为了补偿由于前述薄膜晶体管存在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另外还有的理由是,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导致直流电压之差异。构成该直流电压差异原因的不对称性中,影响较大的是当中夹有液晶层的相对各电极材料之差异产生的不对称性。

    然而,在以往技术中,上述调整手段设置在对公共电极施加电压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电路中。即在以往技术中,作为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导致直流电压之差异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方法是采用调整公共电极电位的方法。

    而且,在以往的调整手段中,由于调整公共电极电位用的箝位电路中安装的电阻始终加有电压,因此存在的问题是,箝位电路的功耗大,不适合于要求低功耗的便携式装置等电子装置用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

    另外,以往的调整手段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若不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就不能得到稳定的公共电极电平,因此不能用于低频驱动或休止驱动。

    在本发明中,调整手段采用使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电平变化手段构成的方法。

    即在本发明中,作为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导致直流电压之差异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方法,是采用调整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的方法,利用电平变化手段将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

    结果,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由于能够使公共电极的电位固定,因此不需要以往必须具有电压调整用电阻的箝位电路,能够避免存在箝位电路而造成的功耗增加。另外,由于不需箝位电路及电容器,因此也能够用于低频驱动及休止驱动。

    因而能够提供也可用于包含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能够降低为了补偿由于当中夹有液晶层的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导致直流电压之差异而进行调整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再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是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其电平变化手段设置在生成源极驱动器中成为源极信号电压基准的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生成手段中,而且上述电平变化手段也可以由将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之电压差分压成多个电压作为上述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输出的电压差分压手段、使上述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的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以及设定在上述上侧基准电压中的下侧基准电压比例的下侧基准电压设定手段构成。

    根据上述发明,在生成源极驱动器中成为源极信号电压基准的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的基准电压生成手段中,首先利用下侧基准电压设定手段,设定在上侧基准电压中的下侧基准电压比例。该下侧基准电压的比例是考虑到例如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存在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来确定的。

    接着,由于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使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因此能够使例如考虑到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的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之电位差始终保持一定。

    接着,利用电压差分压手段将该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之电位差分压成几个电压,作为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输出。

    结果,在源极驱动器中,由于提供例如考虑到漏级电压变化的影响的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因此也能够从源极驱动器对于各像素电极输出考虑到漏极电压变化影响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

    然后,由于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对于每个液晶显示器件不相同,因此在补偿该变化部分时,只要用下侧基准电压设定手段改变设定上侧基准电压中的下侧基准电压的比例即可。这样能够使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压的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

    因而,能够提供调整手段即电平变化手段的具体构成。所以能够提供也可用于包含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能够确实降低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再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是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其电压差分压手段在将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之电压差分压成几个电压时,也可以输出几种源极用基准电压。

    这里,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对漏极电压的影响因液晶所加电压而异,根据是显示白还是显示黑,必须改变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发明,由于电压差分压手段在将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之电压差分压成几个电压时,能够输出几种源极驱动器用基准电压,因此根据是显示白还是显示黑,能够很容易改变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这样,能够提供高性能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

    再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是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其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也可以由为了输出上侧基准电压将两种产生的电压相加用的采用运算放大器的加法电路、以及为了输出下侧基准电压将两种产生的电压相减的采用运算放大器的减法电路而构成。

    根据上述发明,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可以使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这样,能够提供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具体手段。

    再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是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其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也可以由为了根据两种产生的电压输出下侧基准电压的采用运算放大器的第1反相放大电路、以及为了根据两种产生的电压输出上侧基准电压的采用运算放大器的第2反相放大电路构成。

    根据上述发明,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可以使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这样,能够提供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具体手段。

    再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是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其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也可以由输入DC电平调整数据并输出下侧基准电压的下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将上下基准电压电平差设定数据与上述DC电平调整数据相加的数字加法电路、以及输入来自该数字加法电路的相加数据并输出上侧基准电压的上侧基准电压生成用D/A变换电路构成。

    根据上述发明,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可以使上侧基准电压与下侧基准电压这两个基准电压联动变化。这样,能够提供上下基准电压联动手段的具体手段。

    再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是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为了对公共电极加上固定电位,设置具有仅仅进行地电位及正电源切换的切换手段的公共电极信号生成手段。

    根据上述发明,利用公共电极信号生成手段的切换手段,确实能够固定公共电极的电位。结果不需要以往必须具有电压调整用电阻的箝位电路,能够避免因存在箝位电路而造成的功耗增加。另外,由于不需要箝位电路及电容器,因此也能够用于低频驱动及休止驱动。

    因而,由于确实能够降低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因此能够提供也可以用于包含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

    再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也可以是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中,公共电极信号生成手段装在源极驱动器内。

    根据上述发明,公共电极信号生成手段可使公共电极信号不低于地电位,同时由于构成简单,可以很容易装在源极驱动器内。这样,通过将公共电极信号生成手段装在源极驱动器内,预计能够利用电路集成化来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是采用上述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构成的。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提供也可以用于包含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所述液晶显示器件能够降低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是装有上述液晶显示器件的装置。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提供也可以用于便携式装置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能够降低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调整手段的功耗,而且没有以一定周期进行交流动作的限制条件。

    在发明的详细说明事项中所述的具体实施形态或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了充分明确地阐述,但本发明不是仅仅限定于那样的具体例子所作的狭义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及下述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加以实施。

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器件及其电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器件及其电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器件及其电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器件及其电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器件及其电子装置.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驱动电路根据来自栅极驱动器的扫描信号,用薄膜晶体管进行开关动作,将来自源极驱动器的源极信号输出给像素电极。具有为了补偿由于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导致漏极电压变化的影响或由于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的特性不对称性导致直流电压的差异等而调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电位差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基准电压生成电路由使得源极驱动器输出的源极信号电平相对于各像素电极一律偏移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构成。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