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016098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08176.5

申请日:

1999.06.11

公开号:

CN1239652A

公开日:

1999.12.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A61F5/05; A61L31/00

主分类号:

A61F5/05; A61L31/00

申请人:

覃建华;

发明人:

覃建华

地址:

230031安徽省合肥市三里庵淠河路8号(省科创中心)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属于医疗器材,它是由树脂、增塑剂、填料混合加温至110摄氏度左右搅拌均匀经压延而成,使用时加温至65摄氏度左右即具有相当宽范围的可塑性和延伸率,室温下很快固化,反复加温可任意塑形,有足够的使用强度。本发明兼有木夹板、石膏绷带和高分子塑料板材的特性,加工简便,成本较低,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提箱式自动恒温加热装置以便临床应用,本发明还适应抗灾抢险、军事活动中现场急救骨折伤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由树脂、增塑剂和填料经加热 混炼均匀而成;装置由手提箱式外壳(2)、半导体自动温控仪总成 (3)、加热盘(4)、反射罩(5)、远红外电热管(6)与保温材料构成其 特征在于: (一)三种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A.树脂   46%-82%     B.增塑剂 10%-18%     C.填料   16%-26% 树脂A是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A用热溶胶、硬脂酰胺或其他脂 肪酸脂,或彼此以任意比例的混合物进行改性。 增塑剂B是石腊、氯化石腊、环氧化油脂或其他脂肪酸脂类, 或者是彼此以任意比例复配的混合物。 填料C是凹凸棒石粉、澎润土粉、木粉、核桃壳粉、棉子壳粉、 植物纤维和合成纤维,C至少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彼此以任意比 例复配的混合物; (二)其装置是加热盘(4)底部与反射罩(5)上口相吻合,远红外电 热管(6)两根平行于反射罩(5)内,加热盘(4)、反射罩(5)连同远红 外电热管(6)一并置放于形似旅行手提箱(2)内,半导体自动温控仪 总成(3)置于手提箱(2)中的一侧,手提箱(2)的主体材料及保温材料 均为阻燃绝缘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矫 形材料表面用静电植绒方法处理。

说明书


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外伤或骨胳畸形外固定用矫形材料以及其应用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属于医疗器材。

    在骨科医疗中,对骨胳创伤部位进行矫正固定治疗,传统的外固定材料是采用绷带石膏粉以及木夹板,必要时采用钢结构支架进行固定。骨胳形变一般用塑料板材制成不同组合件支架对其相应患部进行梆附矫正。采用石膏绷带方式进行外固定操作简便,X光透视率较好,定型后相对牢靠,因此在骨科治疗中一直沿用至今,但在石膏凝固定型后,其型腔与消肿后的患部形体之间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间隙,若未能及时调整,则容易导致断裂处骨端位移。石膏粉有着良好的塑性但必须用水调制与绷带配合使用才能达到予期效果。在微小肢体部位,如手指,足趾骨伤时,一般采用小木夹板捆梆方式,对其肢体的微小部位患处进行固定若采用石膏绷带方式却难以操作。木夹板作为另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因其平直而不可随意弯曲,在临床上不能与患部的生理形体表面相吻合,虽普遍采用但却不够理想。新型骨科矫形材料有专利局CN85100278、CN8101407、CN1066775A、CN1155438A(台湾)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其中有热塑性树脂材料;有用天然橡胶与填料构成的板材;有采用多层材料其间夹有药物构成的夹板,另外还有德国产高分子聚合塑料板材,可塑性有限。

    本发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易,使用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便于临床应用的新型材料及其装置以满足医务工作者除常规使用外,还可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使用,例如抗灾抢险、军事活动中现场急救骨折伤员。

    本发明由树脂、增塑剂和填料加温均匀混炼而成,三种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A树脂      46%—82%

    B增塑剂    10%—18%

    C填料      16%—26%

    上述组分中(A)采用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以采用天然树脂为好,例如松香、虫胶等,天然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以任意比例复配使用。树脂须经改性处理,改性剂是热溶胶、脂肪酸、硬脂酰胺、硬脂酸脂类,改性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比例复配使用。上述改性剂以热溶胶与硬脂酰胺为好;(B)采用石腊、氯化石腊或环氧化油脂,上述增塑剂可单独使用或以任意比例复配使用;(C)采用核桃壳粉、木粉、凹凸棒石粉、澎润土粉、植物纤维、合成纤维,上述填料至少采用两种以上可彼此以任意比例复配使用。将(A)、(B)、(C)三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室温常压下置于容器内加温至摄氏110℃左右,搅拌均匀后经辊式压延机延压成为1—4毫米厚度的板材,再按所需尺寸进行剪裁,最后采用静电植绒方法,在裁剪后的体位生理形状展开料表面,植上一层0.5—1.8毫米厚的纤维丝绒,干燥后开孔,孔径3—5毫米,等距密布,模具成形如附图3所示定型板、套。本发明成品材料在临床使用时必须加温至摄氏60—80度使之软化,为配合临床应用时加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加热装置,该装置由形似于旅行手提箱外壳(2)、半导体自动温控仪总成(3)、加热盘(4)、反射罩(5)、远红外电热管(6)与保温材料构成,加热温度可以在40—100摄氏度之间设定,并实现自动恒温控制,本装置特征是加热盘(4)底部与反射罩(5)上口相吻合,远红外电热管(6)两根平行于反射罩(5)内,加热盘(4)、反射罩(5)连同远红外电热管(6)一并置放于形似旅行手提箱(2)内,半导体自动温控仪总成(3)置于手提箱中的一侧,手提箱(2)的主体材料及保温材料均为阻燃绝缘物。

    本发明在加热时,具有较宽范围的塑性和延伸率,能够包裹几何形体复杂的人体创伤患部,例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材料在室温下迅速固化,固化后的材料有足够的强度、透气性和舒适感,而且对消肿后患部与固定材料之间留有的间隙调整操作简便,即用电吹风对患部原包裹材料加热使之软化,再以手工捏合便可达到予期效果,无须像石膏绷带那样锯开重新包裹。本发明各组分均无毒,原料易得,加工简便,成本较低。本发明还适应抗灾抢险、军事活动中,现场急救、骨折伤员的特殊环境中使用。

    附图1本发明材料及其装置示意图附图2本发明装置示意图中加热盘(4)、反射罩(5)、远红外电热管(6)附图3本发明材料经模具制作的定型板、套示意图

    实施例:

    以加工10千克为例

    一、取7000克松香,500克热溶胶,投入带搅拌器地容器内,加温至80℃保持10分钟,再将300克氯化石腊投入,待溶化后启动搅拌器,经搅拌溶融后依次投入500克澎润土粉、1000克核桃壳粉、700克2-3厘米长的尼龙丝纤维,待搅拌分散均匀后取出,经辊式压延机延压成1-4毫米厚的板材,再按一定尺寸剪裁,开孔,最后采用静电植绒方法将定型板材表面植上一层0.5-1.8毫米厚度的纤维绒,干燥后包装待用;

    二、取7800克松香、150克虫胶溶液、400克热溶胶置容器内加温至86℃待溶化后保持12分钟,投入150克硬脂酰胺加温至110℃待溶化搅拌均匀后,依次投入400克凹凸棒石粉、500克木粉、600克尼龙丝纤维(规格同例一),后续加工同例一。

    三、取8200克松香、360克热溶胶置于容器内加温至90℃待溶化后保温8分钟投放180克硬脂酰胺,继续加温至110℃搅拌均匀后依次投入300克澎润土、700克长度为1-2厘米长的尼龙丝纤维和260克粘胶纤维,待分散均匀后取出,后续加工同前两例。

    本发明成品材料临床使用加温至65-75℃时似生面并状柔软,自然降温至55-60℃时包裹骨折患部,于室温下6-15分钟内即固化,经多例临床观察表明:无过敏反应、病人无闷热感、X光透片对比,骨痂清晰同石膏绷带,无一例断裂现象,一般骨折固定时间平均为20天,经测试本发明成品材料有足够的冲击强度和抗弯性能。

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科矫形材料及其装置,属于医疗器材,它是由树脂、增塑剂、填料混合加温至110摄氏度左右搅拌均匀经压延而成,使用时加温至65摄氏度左右即具有相当宽范围的可塑性和延伸率,室温下很快固化,反复加温可任意塑形,有足够的使用强度。本发明兼有木夹板、石膏绷带和高分子塑料板材的特性,加工简便,成本较低,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提箱式自动恒温加热装置以便临床应用,本发明还适应抗灾抢险、军事活动中现场急救骨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