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软启动器件的图象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具有阴极射线管和一种器件的图象显示装置,该器件在电子束偏转线圈中发生锯齿波电流;利用变压器产生该装置所需的不同电压;并包括用于提供偏转线圈电流的双极功率晶体管,其基极电流被由相连接的变压器绕组提供的正反馈而自动保持,其意义在于向功率晶体管基极提供当其已经导通时适合提高其导电性的电压,而且通过由行频率信号控制的称为阻塞元件的一个元件,使功率晶体管的基极电流被变换以便其在规则间隔中的时间周期内呈现不导通状态。
这种图象显示装置公知于文献GB2082413。在此文献公开的电路中,调低基极电流的元件(T1)直接由矩形波线同步信号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它在等待过程中不会烧毁阴极射线管,并可在关断之后抑制所有残留高张力,启动时也不会在行扫描电路中产生过电流。
为此目的,该装置包括积分电路,其输入端与用于传输运行/等待信号的接线端连接,其输出端传输在运行/等待信号值传输期间逐渐变化地电压,并与一个作为所述输出电压函数的组件连接,该组件改变控制阻塞元件的行频率信号的占空因数。
在特定实施例中,为了构成阻塞元件,作为阻塞晶体管的晶体管主电流通路,由所述线频率信号控制,并接在功率晶体管基极与电压参考点之间。
阻塞晶体管的基极最好连接到用作由行频率信号控制的控制晶体管的晶体管发射极上,其收集极通过第一电阻器连接至电源,第一电容把控制器晶体管的收集极连接至功率晶体管的基极。
这样的电路可使在一个非导通周期之后,该功率晶体管的自触发基极电流自触发。
有利地是,本装置包括带有接收晶体管的光耦合器,该耦合器由所述控制晶体管和被馈以所述行频率信号的发射二极管构成。
这使得行偏转线圈与该装置的其它电路之间形成直流分隔,与主电路绝缘。
在特定实施例中,发射二极管由另一个晶体管馈电,其基极通过第二电容连接至矩形波行频率信号发生源,信号幅度可作为运行/等待信号的函数而变化。
这可保证在控制电路失效时对功率晶体管的导通时间自动限制。
在特定实施例中,在行同步信号发生器的开路收集极输出端,可获得其幅度作为运行/等待信号值函数的所述矩形波行频率信号,其输出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至积分电路的输出。
有利地是,功率晶体管的基极电流由如下电路设置来提供,其一端连接至电压参考点,并包括串联所述变压器绕组、电感器和二极管,其另一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三电容并联构成的复合连接至功率晶体管的基极。
有利地是,随着二极管的一个接线端与第三电阻连接,第四电阻连接在二极管另一接线端与功率晶体管基极之间。
第四电阻可传输负电压,从而使功率晶体管不导通。
结合下列实施例将了解和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案。
图1是具有阴极射线管的图象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电路图。
下面将结合电视机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也可用于诸如监视器等的任何图象显示装置。
图1所示的电视机,包括调谐器22,接收例如来自天线21的信号,并把其频率变换为中频,供给后面的视频放大器23和音频放大器24。
IF音频放大器24之后是解调器29,该解调器向音频输出放大器27提供基带中的音频信号,供给扬声器33。IF视频放大器23之后是单元25,该单元向视频放大器26提供基带中的视频信号,视频放大器26向阴极射线管32的电极提供特定信号。单元25还从此信号中引出同步信号,该同步信号加在场扫描电路28和行扫描电路36上。场或“垂直”扫描电路28提供场偏转线圈30中的电流。行扫描电路设有行输出级35,为行偏转线圈34提供电流,并产生作为EHT的约25KV的电压,通过连接31供给显示管的荧光屏。行输出级35通过连接器V1由例如是截止式接主电路的电源14来供电。如通常那样,其它电路22-29通过连接器由行输出级35供电,这些连接器因为简化图面未示出。遥控接收器13通过连接器RC连接到行扫描电路36上,用于控制停止或启动,它分别涉及由行输出级35供电的电视机各部件的等待状态或运行状态。
图2所示装置包括功率晶体管TP,此例中是NPN型,以公知的方式对偏转线圈34的电流起开关作用。正如也已公知那样,偏转线圈与称为S电容器的电容器SC串联连接,并与回流二极管D1以及回扫电容器CR一样与功率晶体管TP并联连接。EHT变压器以公知方式包括初级绕组和多个次级绕组。图2中上展示了初级绕组L1,它连接在功率晶体管TP的收集极与电源端V1之间,此例中该电源为正电压,例如约一百状。此电压由图1所示的主电源14供给,因此EHT与主电路是DC耦合的。
利用包括从此例中是地的电压参考点的级联启动向晶体管TP提供基极电流:
EHT变压器绕组的绕组L2,与绕组L1磁性耦合,并在由L1和L2相应端处的圆点所表示的方向上连接,因而提供适合使功率晶体管TP在扫描期间呈导通状态的正电压,
电感器L3,不与其它电感器磁性耦合;
二极管D2,其正向允许TP基极电流通过,其负极与结点N1连接。
L2+L3+D2排列的末端,即结点N1,通过由电阻器R3与电容器C3并联构成的组合,与功率晶体管TP的基极连接。
电阻器R4一方面连接在电感器L3和二极管D2的公共点,另一方面连接在功率晶体管TP的基极。无论任何原因,只要晶体管TP的阻塞未控制在预定时间内,则电流将继续提高直至TP欠饱和,此时电流将停止增大,这会降低L2的电压以及基极电流。这种现象是累积的而且晶体管将被截止。这种截止被L2中的回扫电压增强,通过电阻器R4传输至TP的基极。
NPN型晶体管TB称为阻塞晶体管,是用来改变功率晶体管的基极电流使其截止,为此目的,把结点N1连接至地。虽然在二极管D1的导通相位期间晶体管TP已截止,上面已提及的电感器L3在L2的端点电压为正时限制晶体管TB中的电流。
电阻器R1由电源接线端V1连接在N2上,直至称为控制晶体管的NPN型晶体管TC的收集极,其发射极向阻塞晶体管TB的基极提供电流,同时当晶体管TC截止时,位于晶体管TB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器12有助于其阻塞。齐纳二极管Z连接在公共点N2与TB的基极之间,其方向应使TC在正常工作期间不致短路。在使TC导通的控制失败时,或者在电源过压时,N2处的电压将升高直至二极管Z呈现导通,从而晶体管TP截止。
一个电容器使点N2连接至晶体管TB的收集极,亦即最终通过C3-R3连接至晶体管TP的基极。晶体管T C本身通过产生行同步信号的电路,按如下方式交替导通和截止。在晶体管TC和晶体管TB同时导通期间,电容C1部分放电,这样可使其在晶体管TC和TB截止的瞬间,对功率晶体管基极暂时提供电流,以便启动其自触发。
控制晶体管TC是光耦合器的接收晶体管,其中发射二极管DE由TS的收集极通过电阻器7连接至电源V2的晶体管TS供电,当装置处于等待状态时电源V2保持原状(此电压按公知方式由与图1中的电源14中的主电源绝缘的绕组来提供)。晶体管TS的基极通过极化电阻6连接至电压源V2,并通过电容器C2连接至接线端SY,该接线端SY是提供矩形波行同步信号的集成电路的输出端。电阻6具有在缺少通过电容C2的控制时使晶体管TS饱和的值。
所述集成电路是诸如公知的TDA8360系列中的一种。它包括图1中的几种元件并尤其是提供行频率信号。该信号由开路收集极输出端提供,如图中的晶体管TO所示。
接线端RC传输由遥控接收电路发出的运行/等待信号。接线端RC的信号当装置运行时例如是+5伏,当装置进入等待状态时降至零伏接线端RC连接至由电阻器4及随后连接至地的电容器8构成的积分电路。积分电路的输出即电阻4与电容8的公共点通过电阻R2连接至输出SY。
该装置按如下方式运行:在正常运行状态中,RC为高电压,由电阻R2充电的晶体管TO的收集极传送行同步信号,本例中是矩形波信号,并通过电容C2传输至晶体管TS的基极。在矩形波信号期间,当SY为低电压时,电容C2通过电阻6充电,晶体管TS基极电压再次升高。这些元件所选值如下,在正常运行中,在SY的矩形波信号增强之前,电压上升至几乎足以但还不完全足以使晶体管TS导通的程度。如果由于任何原因,在期望周期的时间内未由TO所同步,这种现象将在电流危险地增大的时间内引发TS的导通和TP的阻塞。
当启动等待状态时,在接线端RC电压降至零,电容器8的有源板即电阻器R2的“冷”点逐渐地变为零,SY处的脉冲幅度逐渐减小,直至被消除。当此脉冲幅度降低时,因上述的电容C2的充电导致的TS基极电压的升高,使得晶体管TS在早期时刻导通,这导致功率晶体管TP在早期时刻不导通,以致其导通时间逐渐减少,从而偏转线圈24和EHT中的偏转电流幅度也减少。
当接线端RC的电压恢复到5伏时会发生相反的现象。于是获得行扫描的渐进停止和启动。电阻4和电容8的值可调节晶体管TS导通和截止时的各周期时间。
显然可以做出变化,特别是对于控制光耦合器的电路,任何其它公知的组合,也适合于使晶体管TB在运行/等待信号传输期间能以逐渐变化的占空系数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