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11805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9101538.X

申请日:

1999.01.21

公开号:

CN1261565A

公开日:

2000.08.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2.1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9.1.21|||公开

IPC分类号:

B22F9/24

主分类号:

B22F9/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明人:

郑化桂

地址:

230026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汪祥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特征是将钴盐或镍盐重量2—5倍的NaOH加入到钴或镍离子摩尔量3倍以上的水合肼的溶液中,再与钴盐或镍盐的醇-水溶液混合均匀,反应即自动进行;所得纳米钴粉或镍粉具有很好的磁学性能和催化性能;本方法原料价廉易得,设备工艺简单,无需加热,高效快速,一步完成,产率高;母液可重复利用;利用本方法还可对粒子进行表面包覆修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钴盐或镍盐溶于醇--
水溶液中;将钴盐或镍盐重量2--5倍的NaOH加入到钴或镍离子摩尔量3倍以上的
水合肼的溶液中;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反应即自动进行;所述醇--水溶液,对
于制备纳米金属钴粉,可采用重量浓度大于70%的乙醇-水溶液或丙三醇-水溶液;对
于制备纳米金属镍粉,可采用重量浓度大于40%的乙醇-水溶液或丙三醇-水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在所述含钴粉
和/或镍粉的母液中加入银氨溶液进行后续包复工艺,可获得纳米包银钴粉和/或镍
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在所述含钴粉
和/或镍粉的母液中加入亚铁盐的乙醇溶液后、再加入银氨溶液,可获得纳米钴--镍--
铁包银粉或钴--铁包银粉或镍--铁包银粉。

说明书

一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金属纳米材料在醇-水体系中的化学制备方法。

金属钴以及镍、铁纳米团簇做为催化剂、太阳能吸收材料、磁记录材料、电子
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主要的化学制备方法有羰基法、气体还原法、沉淀还原
法、水溶液还原法等,但这些制备方法存在着设备复杂、操作步骤繁多、产物粒径
较大、不易控制、分离困难、生成效率低和成本高等缺点。

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1338~1340,1995)曾报道采用超声引发水合肼作还原
剂制备纳米金属钴粉,但该方法实验条件苛刻,需高能量的超声装置,水合肼浓度
高达85%,NaOH浓度也在50%以上,反应时间长且产率也不高,显然不适用于大
规模工业生产。此文还涉及到另一种采用贵金属Pt、Pa催化的制备方法,但是只能
获得不纯的钴粉。

美国《胶体和聚合物科学》杂志(Colloid Poly.Sci.,275:426~431,1997)报道了
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作模板、用硼氢化合物作还原剂制备纳米金属钴粉的方法,但该
方法存在着工艺过程复杂、产物纯度差、不能获得单一成分钴粉的缺陷。

中国《化学通报》1996年第1期41~42页报道了在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下,升
温至90℃以上,用AgNO3作成核剂制备出亚微米级镍粉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
工艺复杂、产物纯度差、粒径大等缺陷。

利用化学方法在水溶液中一步就能彻底完成反应,高效快速地制备纯度高的纳米
级钴粉至今未见成功的报道。镍虽然比较容易制备,但是在水溶液中、尤其是采用水
合肼,一步就能彻底完成反应,也未见成功的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醇-水体系中室温下能一步完成的纳米金属钴粉或镍
粉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这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钴盐或镍盐溶于醇--水溶
液中;将钴盐或镍盐重量2--5倍的NaOH加入到钴或镍离子摩尔量3倍以上的水合
肼的溶液中;将上述配备的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反应即自动进行;所述醇--水溶液,
对于制备纳米金属钴粉,可采用重量浓度大于70%的乙醇--水溶液或丙三醇--水溶
液;对于制备纳米金属镍粉,可采用重量浓度大于40%的乙醇--水溶液或丙三醇--水
溶液。

根据反应的原料配比及环境温度,反应一般可在15~60分钟内结束;反应结束时
母液变成无色透明;产物经磁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即得产品纳米金属钴粉或镍
粉。

还可以通过在上述含纳米钴粉和/或镍粉的母液中加入银氨溶液,进行后续对粒
子表面的包复修饰工艺,获得纳米包银钴粉和/或镍粉。

也可以通过在含钴粉和/或镍粉的母液中加入亚铁盐的乙醇溶液后、再加入银氨
溶液,获得纳米钴--镍--铁包银粉、钴--铁包银粉或镍--铁包银粉。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方法所采用的原料价廉、易得;所需设备简单、工
艺方便;反应无需加热,高效快速,可一步完成;采用本方法,反应后的含醇与碱
的母液仍可重复利用,后处理简单,环境影响小;同时,采用本方法,可以根据不同
的醇--水体系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产物的粒度等形态进行调节;通过改变原料的成分
以及进行后续粒子表面的包复修饰工艺,实现对产物结构和成分的控制;后续包复
修饰工艺可以改进产物的磁学性能,减少和延缓纳米钴粉、镍粉的氧化,使其比较
稳定;采用本发明方法合成钴或镍的产率可高达99%以上,且钴在粉末中的含量高
达95%以上,平均粒径小于35nm;镍在粉末中的含量高达97%以上,平均粒径小于
15nm;它们均具有很好的磁学性能和催化性能。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在乙醇--水体系中制备纳米钴粉

分别将3克CoCl2·6H2O溶于15ml重量浓度为90%的乙醇--水溶液中;将5
克NaOH加入到8ml重量浓度为50%的水合肼溶液中,搅拌成糊状;

将上述配备的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反应很快自动激烈进行,伴有大量气泡并产生
黑色沉淀,反应体系温度自然升高至60--70℃;25分钟后,母液变成无色透明,反
应即可结束;
产物经磁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即得到钴粉。

采用X--射线衍射、电镜对产物的物相及形态进行分析,可得到钴的六方相为主、
夹有少量立方相的X--衍射峰,由峰宽通过计算可知其平均粒径小于35nm,由此可
确定产物是纳米钴粉;由电镜照片可看到钴的粒子基本上呈六方形片状,粒径在30-
-40nm。

通过亚硝基R盐对钴离子的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得钴的含量高于95%;原子吸
收及热重分析法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取分离钴粉后的母液,酸化后用SCN-1显色,未见Co2+的特征颜色,说明该母液
中Co2+的含量低于10-5mol/L,证明反应进行得非常彻底,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方
法制备钴的产率高达99%以上。

在BH磁强计上对钴粉的磁性能进行了测定,其比饱和磁化强度为
186A·m2·kg-1,矫顽力为13.7kA·m-1

通过对水合肼催化分解作对比试验,结果证明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纳米金属钴
粉其催化性能优于市售试剂钴粉。
实施例2:在丙三醇--水体系中制备纳米钴粉

分别将2克CoSO4·7H2O溶于10ml重量浓度为80%的丙三醇中;将4克NaOH
加入到8ml重量浓度为50%的水合肼溶液中,搅拌成糊状;

将上述配备的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反应即自动进行,反应体系温度自然升高;45
分钟后,母液变成无色透明,反应即可结束。

产物经磁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即得到钴粉。

采用X--射线衍射、电镜对产物的物相及形态进行分析,其X--衍射特征峰比实
施例1的更宽,说明产物为平均粒径比实施例1的35nm还要小的纳米钴粉。

通过亚硝基R盐对钴离子的显色测得产物中钴的含量高于95%。

取分离钴粉后的母液酸化后用SCN-1显色,未见Co2+的特征颜色,说明母液中
Co2+的含量低于10-5mol/L,证明反应非常彻底,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钴的产率
高达99%以上。

由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较可知,由于丙三醇--水体系粘度大,在丙三醇--水
体系中制备纳米钴粉(或镍粉)比在乙醇--水体系中速度慢,且所得产物的粒径小。由
此,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醇--水体系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对产物的粒度等
形态进行调节。
实施例3:纳米包银钴粉的制备

分别将10克CoCl2·6H2O溶于35ml重量浓度为95%的乙醇中;将20克NaOH
加入到25ml重量浓度为50%的水合肼溶液中,搅拌成糊状;

将上述配备的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反应即自动进行;30分钟后,母液变成无色
透明,反应即可结束。产物经磁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即得到钴粉。

取1克钴粉,放回分离产物后的原母液中,加入2ml体积摩尔浓度为0.05mol/L
的银氨溶液;放置15分钟后,经磁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即得到纳米包银钴粉。

采用X--射线衍射、电镜对产物的物相及形态进行分析,其X--衍射特征峰包含
了银和钴两种特征峰,由峰宽通过计算可知其平均粒径小于30nm;热分析与电镜照
片表明,是银包覆在钴的表面。
实施例4:纳米镍粉的制备

将2克NiCl2·6H2O溶于15ml重量浓度为80%的乙醇--水溶液中;将4克NaOH
加入到8ml重量浓度为50%水合肼溶液中,搅拌成糊状;

将上述配备的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反应即自动进行;大约20分钟后,母液变成
无色透明,反应即可结束。产物经磁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即得到纳米镍粉。

用X--射线衍射、电镜对产物的物相及形态进行分析,得到镍的立方相的X--衍
射峰,由峰宽通过计算可知其平均粒径小于10nm;并可从电镜分析得到证实。

通过丁二酮肟对镍离子的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得产物中镍的含量高于97%,原子
吸收及热重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取母液在氨性溶液中用丁二酮肟检测,未见镍的特征颜色,可知反应非常彻底,
母液中镍的含量低于10-5mol/L,即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镍的产率高达99%以上,

在BH磁强计上对镍粉的磁性能进行了测定,其比饱和磁化强度为
91.6A·m2·kg-1,矫顽力为7.1kA·m-1

通过对水合肼催化分解作对比试验,结果证明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纳米金属
镍粉其催化性能相当于雷里(Rele)镍粉。
实施例5:母液的重复利用及纳米镍--铁包银粉的制备

取实施例4中所制得的镍粉0.4克,加入到实施例1中分离产物后的母液中;补
加2克NaOH和3ml重量浓度为50%水合肼溶液,再加入10ml重量浓度为20%的FeCl2
的乙醇溶液,充分搅拌;放置30分钟后,滴加4ml体积摩尔浓度为0.05mol/L的银
氨溶液;再过10分钟后,经磁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即得到纳米镍--铁包银粉。

用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和粒径分析,得到立方相镍与γ--铁的混合衍射峰和银
的X--衍射峰,由峰宽通过计算可知其平均粒径小于15nm。热分析与电镜照片表明,
是银包覆在镍和铁的表面。由热分析知,在520℃以下有镍--铁合金形态存在。

由本实施例可知,通过改变原料的成分以及进行后续粒子表面的包复修饰工艺,
可实现对产物结构和成分的控制。

若将由钴盐和镍盐的混合溶液制备出金属粉后的母液中,加入亚铁盐的乙醇溶
液后、再加入银氨溶液,则可获得纳米钴--镍--铁包银粉。

一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纳米金属钴粉或镍粉的制备方法,特征是将钴盐或镍盐重量25倍的NaOH加入到钴或镍离子摩尔量3倍以上的水合肼的溶液中,再与钴盐或镍盐的醇水溶液混合均匀,反应即自动进行;所得纳米钴粉或镍粉具有很好的磁学性能和催化性能;本方法原料价廉易得,设备工艺简单,无需加热,高效快速,一步完成,产率高;母液可重复利用;利用本方法还可对粒子进行表面包覆修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铸造;粉末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