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011519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10777.1

申请日:

2000.08.10

公开号:

CN1278516A

公开日:

2001.01.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8.10

IPC分类号:

C02F3/30; C02F3/28; C02F3/12; C05F7/00

主分类号:

C02F3/30; C02F3/28; C02F3/12; C05F7/00

申请人:

何宝财;

发明人:

何宝财

地址:

110042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152号东侧四楼沈阳山源水处理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述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旋流除砂、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沉降出水等,其特征是:污水通过厌氧消化池,在厌氧消化池内设置交错的多道上下隔板,同时池内设置降解生物膜,池上覆盖保温层;在好氧消化池中设置高密度软体生物膜,在曝气条件下进行活性污泥分离,此池中的沉积污泥全部回流至厌氧消化池中,与厌氧污泥混合。优点是以厌氧降解为主,以好氧降解为辅,泥水一体体处理,减少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将污泥转化为生物肥、变废为宝。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旋流除砂、厌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沉降出水等步骤,其特征是: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步骤中,污水通过厌氧消化池,在厌氧消化池内设置交错的多道上 下隔板,同时池内设置降解生物膜,为保证池内温度,池上覆盖保 温层;在降解过程中投入酵母菌和多酶体生物启动剂,使酵母菌迅 速繁生,保证生物降解;在好氧消化池中设置高密度软体生物膜, 在曝气条件下进行活性污泥分离,此池中的沉积污泥全部回流至厌 氧消化池中,与厌氧污泥混合;厌氧消化池内的污水容量与好氧消 化池内的污水容量之比为8∶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污水在厌 氧消化池内的降解消化时间不少于18小时,而在好氧消化池内的降 解消化时间与在厌氧消化池内的降解消化时间之比为2∶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在厌氧消 化池上复盖保温层,保温层的厚度为0.1-1米。

说明书


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

    本发明属于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SY-A8/O2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所有的污水处理厂都是根据水质条件确定污水处理的工艺,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有AB法、A/D法、A2/O法、O/O法,SBR法等,依照这些工艺建起的污水处理厂,每吨污水的运行费用普遍在5角钱以上,因此有些污水厂虽然建起来了,但耗电量大,运行费用高,不得不短路运行,因此不能很好完成污水处理的目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以厌氧降解为主、以好氧降解为辅、大量减少好氧设备的投资;降低运行费用,节省电能,将降解后沉淀污泥变废为宝,转化为生物肥,提高其使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工艺如下:它包括先将污水引入调节井内,然后提升至旋流器内进行除砂,除砂后的污水进行厌氧生物处理,然后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最后通过沉降池出水。其技术特征是: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步骤中,污水通过厌氧消化池,在厌氧消化池内设置交错的多道上下隔板,同时池内设置降解生物膜,为保证池内温度,池上覆盖保温层;在降解过程中投入酵母菌和多酶体生物启动剂,使酵母菌迅速繁生,保证生物降解;污水中的80%固形物(SS)在厌氧池中沉积,其余20%的固形物(SS)再进入好氧池中进行生物处理,在好氧消化池中设置高密度软体生物膜,在曝气条件下进行活性污泥分离,此池中的沉积污泥全部回流至厌氧消化池中,与厌氧污泥混合;这样,既实现了除磷脱氮的目的,又将污泥转化成的生物肥;厌氧消化池内的污水容量与好氧消化池内的污水容量之比为8∶2。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显著降低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污水处理以厌氧降解为主,以好氧降解为辅,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相比减少40%好氧设备;同时由于采取泥水一体化处理,减少了对泥脱水等一系列的设备投资;污水厂内采用污水自流,减少很多泵地投入;和常规污水厂钢材消耗比较可减少70%;同时占地面积小,利用率高。和传统污水处理方法相比,过去电耗太大,运行费用太高,而本发明节省大量电能,每吨水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2、变废为宝,实现污泥资源化。将污水中的污泥转化为生物肥,变废为宝,提高基使用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厌氧消化池中净化槽的上下隔板设置示意图。

    实施例:见图1-2,1、首先将污水收集入调节井。污水在地下,因而调节井也设在地下,它是一个集水池,为保证提升泵的正常工作,需要清除污水中的片状物,因此在调节井中设置1-2道格栅,以将片状物滤出。2、然后通过提升泵将污水提升到旋流器中,将污水中的砂去除,避免污水中的砂进入污水厂内沉积,从而保证生物肥的质量。3、除砂后的污水进入厌氧消化池(A8池)内,厌氧消化池由若干净化槽组合,见图2,槽壁由水泥等材料砌筑而成,槽深5-8米,每个槽中设置直立交错的上隔板和下隔板,污水通过上、下隔板时形成上下蠕动状态的流动,使污水中的固形物(SS)在隔板的阻拦下沉降,使水不断的同沉降的污泥交溶、翻滚,使污泥没有沉积的死区,使污泥更增加了活性,为生化反应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同时在净化槽中也实现了泥同水分离。在各净化槽内安设浮球生物载体或表面生物膜。并在净化槽内的处理污水中投入酵母菌及多酶体生物启动剂,在生物载体和生物膜的作用下,使污水内大量的油脂分子分解为有机脂肪酸,促进厌氧消化池内水同泥的酸性发酵;而酵母菌种和多酶体使污泥内的酵母迅速繁殖,可保证污水每立方米优势菌的额度量,保证了污泥的生物降解,污泥契约池转化为生物有机肥。为了保证在厌氧消化池中的环境温度和厌氧工作环境,必须在各净化槽上复盖保温层,例如在池上加盖盖板后,再复盖0.1-1米厚的土壤保温层,使池内工作温度保持在17℃-50℃;降解消化时间为不少于18小时,4、经厌氧消化池降解后的污水进入好氧消化池(O2池),厌氧消化池内的污水容量与好氧消化池的污水容量之比为8∶2,在好氧消化池内的降解消化时间与在厌氧消化池内的降解消化时间之比为2:8。在好氧消化池内设置高密度软体生物膜和曝气设备,污水在曝气条件下采用生物膜分离其残留物;同时投入光合菌和多酶体生物启动剂;这样光合菌能在多酶体生物启动剂的促能下可成千成万倍的在生物膜上繁生,其自身的硝化菌也会同时迅速生长,以光合菌为优势菌的完整生物链在酶的促能下在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增强其在黑夜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此池中所沉淀的污泥经降解后全部回流厌氧消化池中,好氧污泥同厌氧污泥通过混合实现合理的配比,也使大量的光合菌回流入厌氧消化池中繁殖作功。在此池中的曝气运行,可根据曝气池中的储水量采用间歇式运行,这样污水中固形物(SS)含量少,又节省能源,使每吨污水的运行费用更低。5、最后污水进入沉降池,污水中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为减少水中污泥的含量,在此池中进行沉降,沉降的污泥全部回流到厌氧消化池中的前端。而经处理后水放出即可。

    按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其污水处理前后的技术指标如下:

    处理前:

    污水的化学耗氧量(COD)    1100mg/L

    污水的生物耗氧量(BOD)    450mg∥1L

    污水中固形物含量(SS)     640mg/L

    处理后

    COD去除率95%以上,小于100mg/L

    BOD去除率95%以上,小于30mg/L

    SS去除率96%以上,小于30mg/L

    注:SY-技术标志。

    A8-标志着在厌氧区将SS、COD降解80%。

    O2-标志着在好氧区将SS、COD降解20%。

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自流式污水处理工艺,它包括旋流除砂、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沉降出水等,其特征是:污水通过厌氧消化池,在厌氧消化池内设置交错的多道上下隔板,同时池内设置降解生物膜,池上覆盖保温层;在好氧消化池中设置高密度软体生物膜,在曝气条件下进行活性污泥分离,此池中的沉积污泥全部回流至厌氧消化池中,与厌氧污泥混合。优点是以厌氧降解为主,以好氧降解为辅,泥水一体体处理,减少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将污泥转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