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处理用一次性穿着物品 本发明涉及适合处理粪便特别是软粪便的一次性穿着用品。
婴幼儿排泄的大便多为软粪便,适合处理该软粪便的一次性尿布及吸收性物品有几个建议。例如日本专利特开昭62-125001号公报公开了一次性尿布,该尿布表面片具有孔径2~8mm的许多开孔,在表面片与吸收体之间夹有由纤度6~12d的合成纤维组成的厚4~100mm,密度0.005~0.181cm3的软垫纤维层,软粪便通过开孔向软垫纤维层移动,并保持在其上面,使尿布穿用者的皮肤不与粪便接触,借此可以消除因尿布穿用引起的皮肤过敏等不舒服的原因之一。
日本专利特开昭62-276002号公报公开了一次性尿布的表面构造,其中表面片具有开孔面积为7~50mm2的许多开孔,这些开孔具有6~20mm的排列间距,作为全部具有15~70%的开孔率。位于表面片下面的纤维集合层由互相热融的纤维组成,具有2~10mm的厚度,20~80g/m2地重量和50%以上的温湿状态下的弹性压缩恢复率,这个现有技术也具有与上述现有技术相同的效果。
另外,日本专利特开平9-299402号公报公开了吸收用品,具有透液体的表面层、不透液体的里面层、位于这两层之间的吸湿芯、位于表面层与吸湿芯之间的液体过滤层,在表面层上交替形成垄部和凹部,在凹部形成许多开孔部和从开孔部的周缘向里面片立起的凸缘。过滤层在30g/cm2的加压下的厚度为1.0mm以上,纤维间平均距离为150μm以上,该吸湿用品产生的效果与上述的两个现有技术相同。
在上述公知的尿布和吸收性物品中,因软垫纤维层和过滤层与表面片的下面紧密接触,所以从下面挡住表面片的开孔。软粪便可以向纤维层和过滤层移动,但由于这两个层被限制在位于开孔内侧的部分,在开孔面积比较小时,即使软粪便有可能移动也不能移动得很快。而当开孔面积变大、软粪便移动变快时,位于开孔内侧的纤维层和过滤层的纤维刺激尿布穿用者的皮肤,在这些层上大多使用纤度高的纤维,因为这样的纤维引起的刺激强,所以即使加大开孔面积也有限度。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能使粪便特别是软粪便向表面片下方迅速移动和穿用感良好的一次性穿着用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由第1发明和第2发明构成。所述第1发明的前提是,穿用时使粪便贮留部周边区与以穿用者肛门为中心的臀部所需区相接触的粪便处理用一次性穿着用品,它具有与穿用者皮肤接触的内面、位于该内面的相反侧的外面,在上述内面上具有可接收容纳排泄的粪便的凹状粪便贮留部分。
在上述前提的基础上,上述第1发明的特征是:上述贮留部分具有20~30000mm2的开口和至少2.5mm的深度,并在厚度5~100mm的粪便保持层上至少形成一个上述贮留部分,上述保持层在上述内外面之间延伸的厚度方向和与上述厚度方向交叉的面方向上具有通气通水性能,并在上述厚度方向具有弹性可压缩的三维网状构造。
本发明有如下的实施方式。
(1)上述穿着用品的内面的至少一部分由疏水片组成的表面层构成,上述表面层在至少上述贮留部分附近覆盖上述保持层上面,上述贮留部分从在上述表面层上形成的上述开口向上述保持层延伸,上述穿着用品的外面由不透液体的片组成的里面层构成。
(2)在上述贮留部分的内周面上,上述保持层的三维网结构露出。
(3)上述贮留部分的深度达到上述保持层厚度的1/2以上。
(4)上述贮留部分形成多个,并且其中至少一部分贯通上述保持层。
(5)在上述保持层的上述厚度方向的弹性压缩恢复率至少为50%。
(6)上述保持层具有100~1500g/m2的坪量,含有纤度6~100d的热塑性合成纤维,上述纤维通过互相熔接和机械交联中至少一种形成一体,从而使上述保持层是形成上述三维网状构造的弹性体,并且相对于加填载荷量2g/cm2时的厚度T1,加填载荷量35g/cm2时的厚度T2具有厚度T1的40%~80%的压缩率。
(7)上述保持层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是亲水性的。
(8)上述保持层由100份重量的热塑性合成纤维和1~100份重量的非溶融性和亲水性的纤维组成。
(9)在上述保持层上,形成有在上述贮留部分内周面上具有开口、从上述内周面上平行上述表面层向两侧延伸的断面积至少为1mm2的通道。
(10)在上述保持层与上述里面层之间夹有含吸水性材料的吸收层。
(11)上述吸收层具有20~600g/m2的坪量,并具有至少8g/g的生理盐水吸收能力。
(12)上述吸收层置于贯通上述保持层的上述贮留部分的内侧。
(13)上述吸收层具有20~600g/m2的坪量,上述坪量的20~100重量%由纤度为6~100d的亲水性热塑合成纤维占有。
(14)上述保持层和吸收层中的至少一个的热塑性合成纤维的50%重量以上是10~70d纤度的纤维。
(15)所述吸收层具有0.1~20mm的厚度。
(16)所述吸收层中0.1~70重量%由高吸水性的树脂占有。
本发明中的第2发明的前提是,由具有可通过粪便的开口的疏水性表面片、粪便保持层、水分吸收层和不透液性里面片顺次叠层的粪便处理用的一次性穿着用品。
在该前提下,上述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表面片上形成至少一个具有面积20~30000mm2的开口,上述保持层是厚度5~100mm的弹性体,在厚度方向和与该方向交叉的面的方向上具有通气通水性,厚度方向的弹性压缩恢复率至少为50%,在上述表面片开口的正下方具有与上述面积大致相同的开口面积的、深度至少为2.5mm的凹状贮留部分。
图1是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剖开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沿图1的II-II线的剖切面的图。
图3是与图1不同方式的保持层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沿图3的IV-VI线剖切面的图。
下面,以一次性尿布为例作为与本发明有关的粪便处理用的一次性穿着用品,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图1中用局部剖开的平面图示出的一次性尿布1具有表面片2、不透液体的里面片3、夹在这两个片2,3之间并与表面片2的下面接触的粪便保持层6、接触在保持层6下面的水分吸收层7。表面片2由位于尿布宽方向中央部分上的疏水性第1片2A和位于尿布1的周缘部分的透液性的第2片2B组成。保持层6和吸收层7大小和形状都大致相同,呈计时砂漏形。表面片2,3从该保持层6和吸收层7的周缘伸出互相重合,其互相重合部分通过热熔粘接剂(未示出)接合。尿布1沿前后方向具有前体周边区11、后体周边区12、位于这两个区11和12之间的裆区13;裆区13的两侧缘14朝向尿布1的内方弯曲,腿周边弹性件16在裆区13沿两侧缘14延伸,体周边弹性件18在后体周边区沿端缘17延伸。这两个弹性件16,18在表面片2与里面片3之间,在伸长状态下至少接合在这两个片2,3中的至少一个内面上。带状固定件21从后体周边区12的两侧缘19向侧方延伸。
在尿布1的内面上形成若干个粪便贮留部分22。贮留部分22特别适合收容软粪便,在该平面形状上,如图示那样有椭圆形的贮留部分22A,圆形的贮留区22B和矩形的贮留部分22C等,其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在与肛门附近接触的部位上,特别是最好形成开口面积大的贮留部分22B。
图2是表示由图1的II-II线剖切面的图面。表面片2中的第1片2A与第二片2B互相重叠,通过粘接或熔接接合。该表面片2、接触在表面片2下面的保持层6、接触在保持层6下面的吸收层7、接触在吸收层7面的里面片3最好通过互相接触部位的粘接或熔接而接合。
贮留部分22由形成在表面片2上的开口26、形成在保持层6上的凹部27构成。开口26形成在表面片2中的第1片2A与保持层6重合的部位上,具有20~30000mm2的开口面积。凹部27形成在开口26的正下方,开口面积与开口26的开口面积几乎相同。凹部27的深度至少为2.5mm,比较优选的达到保持层6的厚度1/2以上的深度,更优选的是具有贯通保持层6的深度。在图示例中,贮留部分22中的22A的凹部27贯通保持层6达到吸收层7,贮留部分22中的22D的凹部27具有保持层6厚度的1/2到该厚度的1/2以上的深度。至少在尿布1的内面上形成一个贮留部分2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覆盖尿布穿用者肛门的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开口面积。例如如果是乳幼儿用的尿布,则可以只形成一个由具有3000~7000mm2的开口面积的开口26和凹部27组成的贮留部分22,而如果是大人用的尿布,则可以只形成一个具有20000~30000mm2大小的开口面积的贮留部分22。如果贮留部分22为多个时,则作为主要的那个贮留部分形成在肛门及其附近。覆盖保持层6上面的第一片2A的形成应能使第一片2A在保持层上面至少覆盖在贮留部分22的开口附近。
在这样的尿布1中,表面片2的第1片A2最好使用疏水性的片,例如聚乙稀或聚丙烯等热塑性合成树脂薄膜或热塑性合成树脂发泡片、热塑性合成纤维的无纺布等。第2片2B可使用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无纺布或开孔塑料薄膜。这些表面片2的厚度,如果是薄膜或无纺布,则最好在0.01~0.30mm范围,如是发泡片则最好为0.2~2mm的范围。
保持层6是在表面片2、里面片3之间延伸的厚度方向和与其交叉的面方向具有通气、通水性的三维网状构造的弹性体,由如棉网的热塑性合成纤维的集合体、由热塑性合成纤维组成的弹性无纺布、如具有连续气泡的发泡聚氨酯的发泡片等形成。热塑性合成纤维最好是卷曲的,保持层6在加2g/cm2的载荷5分钟时填充量的厚度T1变成5~100mm,最好在加35g/cm2载荷5分钟压缩时的厚度T2具有厚度为T1的40~80%的压缩率。另外,保持层6具有在加载荷35g/cm25分钟后,撤去该载荷,放置30分钟,然后加2g/cm2的载荷5分钟时厚度T3弹性恢复到厚度T1的50%以上的压缩恢复率即弹性压缩恢复率。在保持层6的凹部27的周面31或底面32上,该纤维集合体和发泡片的三维网结构露出。在本发明中,所谓这个厚度是指除去表示测定条件的情况,加2g/cm2的负荷5分钟后的厚度。
在用热塑性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形成的该保持层的情况下,使用纤度6~100d的纤维按坪量100~1500g/cm2的比例使用,最好该使用量中的50%以上被纤度10~70d的纤维占有,通过使纤维之间熔粘和/或机械交联一体化赋予上述压缩率和压缩恢复率,最好在纤维间产生具有通气、通水性的许多空隙。在保持层6上最好使用亲水性纤维,但也可以使用疏水性纤维,在保持层6上并在100份重量的热塑性合成纤维中可以加1~100份重量的非热熔融性的亲水性纤维。在该亲水纤维上可以有由纸浆纤维和棉纤维等的天然纤维、人造丝纤维等化学纤维、丙烯腈系纤维等合成纤维、聚乙烯醇和超吸水性树脂等组成的纤维。
吸收层7包含吸水性纤维和超吸水性树脂,最好至少能按吸收生理盐水8g/g的比例吸收生理盐水,并且最好具有20~600g/m2的坪量,在加2g/cm2负荷5分钟时的厚度T1为0.1~20mm,密度为0.01~0.1g/cm3。吸收层7最好具有相应在加35g/cm2的负荷5分钟后压缩的厚度T2变成厚度T1的40%以上的压缩率,具有相应在加35g/cm2的负荷5分钟,然后撤销载荷放置30分钟,然后加2g/cm2的负荷5分钟时的厚度T3恢复到T1的70%以上的弹性的弹性压缩恢复率。
在该吸收层7中的吸水性纤维可以使用纸浆纤维、人造丝纤维等化学纤维、纤维状的超吸水性树脂,可以在这些纤维中混合亲水性热塑性合成纤维、亲水处理过的疏水性热塑性合成纤维等。吸水性纤维最好占吸收层7的20~100重量%。热塑性合成纤维最好是热熔融性的、纤度为6~100d的纤维。占使用量中的50重量%以上的纤维最好是纤度为10~70d的纤维。热塑性合成纤维在吸收层7中形成通气、通水性的空隙,从而能赋予缓冲性。在超吸水性树脂中,除纤维状的树脂之外,还有颗粒状树脂,其使用量最好在吸收层7的0~70重量%范围内。在吸收层7中根据需要可以把20重量%作为上限混合疏水性的热塑性合成纤维,从而可以提高吸收层7内的水分扩散性。
里面片3由厚度0.01~0.3mm的聚乙稀等热塑性合成树脂薄膜组成,在这些薄膜中有不透液体的薄膜和通气不透液体的薄膜。
按照上述构成的一次性尿布1,排泄的粪便,特别是软粪便容易通过表面片2的开口26进入保持层6的凹部27。因为保持层6具有三维网状结果,所以软粪便可以从凹部27的周面31和底面32向两侧和下方移动,当体压作用在保持层6上时,特别能促进粪便的这种移动。在凹部27中向两侧移动的粪便不会覆盖在表面层2上与皮肤接触。如果该保持层6具有上述压缩率和压缩恢复率,则即使有体压作用也不会严重坍塌,从而可以防止粪便倒流到凹部27的外部,另外,在表面片2是由疏水性无纺布或薄膜组成的时,软粪便不容易渗入表面片2,并且,在表面片2上扩散之前落入到并落入贮留部分22中,使尿布的穿用者的皮肤遍及的范围不会被软粪便弄脏。软粪便的水分被保持层6和吸收层7的吸水性材料吸收,在保持层上只残留固体成分。因为变成了这样的软粪便失去了最初的流动性,所以不会大范围的弄脏皮肤。因为在表面片2的开口26的正下方保持层6形成凹部27,所以即使因形成保持层6的纤度高的纤维向开口26外突出也不会刺激尿布穿用者的皮肤。
图3,4是表示在尿布1等粪便处理穿着用品上使用的保持层6和吸收层7的一侧的斜视图及其沿1V-1V线的剖面图。在保持层6形成的若干个凹部27中的任何一个中,通道36从该凹部27伸出。通道36B从例如凹部27中的27B达到凹部27C,而通道36D和36E分别从凹部27D和27E延伸成放射状。通道36至少具有1mm2的断面积,可以只沿所需方向和所需长度延伸。流入保持层6的凹部27的软粪便除了能利用三维网结构的空隙在平面上扩展之外,还能流入通道内侧持续扩展到保持层6的内部。当这样利用所有的保持层6的空间时,可以在不弄脏皮肤的前提下使保持在尿布1的内部的软粪便相当多。
以一次性尿布1为例说明的发明,也可以以放置在尿布、尿垫、短内裤等内侧上位于穿用者肛门及周围使用的粪便处理专用垫形式实施,另外保持层6或保持层6和吸收层7也可不象图中所示那样配置在尿布1整个内面上,而只配置在内面的一部分上。本发明不限于婴幼儿用的尿布和粪便处理用垫,即使成人用的这些垫等也可以实施。
与本发明有关的粪便处理用一次性穿着用品在表面片上形成开口,在与表面片的下面接触的保持层上,在开口的正下方形成凹部,可以使软粪便流入该凹部,因此不会使软粪便扩展到表面层上大范围地弄脏尿布穿用者的皮肤,该穿着用品保持层的纤维不会从表面上的开口突出刺激物品穿用者的皮肤。
利用具有保持层从凹部向两侧延伸的通道的方式穿着用品,可以使软粪便不断扩展到保持层内,可以在不弄脏皮肤的前提下保持更多的软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