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用手套式操作箱一体型连续烧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修用手套式操作箱一体型连续烧结设备,该连续烧结设备是将连续烧结炉的炉体上部包容在维修用手套式操作箱内,将该炉体的炉顶盖打开,由炉体内部拉出单元化了的炉构件,即能将维修操作全部通过手套作业来进行。该技术对于例如核燃料制造工程中的燃料芯块烧结设备等需要有包藏性的设备是有用的。
背景技术
在核燃料制造工程中的燃料芯块的烧结设备上,为了处理核燃料物质,必须保证包藏性。以往的连续烧结设备,是能将炉体分割成数个(例如3个程度)区段的连结结构,将O型环等夹在各炉体区段间,以维持气密状态,同时是将入口侧手套式操作箱与出口侧手套式操作箱连接在炉体的两端的结构。另外,入口侧手套式操作箱与出口侧手套式操作箱是在炉体两端以O形环与凸缘形成具有包藏性的结合口。
通常的烧结作业是按下述顺序进行。未烧结芯块是由专用的台车从前一工序搬入到入口侧手套式操作箱内,载放在盘上通过炉体内。在其通过的过程中进行烧结处理。然后将烧结芯块依次搬出到出口侧手套式操作箱内,以专用台车送出到下一工序。
在这样的烧结设备中,由于长期地使用,炉体内部的作为炉构件的加热器与隔热砖等会发生破损与劣化。因此,必须定期地或在发生故障时进行炉体与炉构件的检查、修补与更换等。但是,为了进行作为炉构件的加热器或隔热砖等的修补或更换,需要在炉体区段间分离开,但只就分离开而言就不能保证包藏性。
因此,对于以往的维修方法来说,要在连续烧结炉地周围设置气密室(为能维持内外的气密性,用乙烯树脂软片围设,并在适当的部位捆绑在金属框架等上面,以保持形状的如同帐蓬那样的简易设备),穿着航空公司飞行服等防护用具的操作者进入该气密室内进行必要的作业。具体而言,例如在进行炉构件更换的情况下,首先在炉体区段间以炉体分离用乙烯树脂袋进行连结,将需要维修的炉体区段分离开,在气密室内进行维修作业。
象这样,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必须在连续烧结炉的周围设置气密室,需要附设为在气密室内维持负压所用的排气设备等,维修所用的设备变得庞大,在其设置与拆除上要花费时间。因此,需要大的设置空间,在维修与修理时设备的长期停止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一个大的问题是作业者必须穿着防护用具进入气密室内进行作业,为了在炉体区段间进行分离,必须以乙烯树脂筒进行连结,作业烦琐,且费时间。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烧结设备,可不在周围设置气密室地通过手套作业在短时间内并且容易地进行维修作业。
即,本发明是一种连续烧结炉的炉体上部包容在维修用手套式操作箱内、成为一体构造的连续烧结设备。前述炉体是由炉体主体与对其装卸自如的炉顶盖组成,可在保证包藏性的状态下,在前述手套式操作箱内将前述炉顶盖打开。收容在炉体内部的炉构件是由分割成数个的炉构件单元组合而成,打开炉项盖,由炉体内部将炉构件单元拉出到手套式操作箱内,即可通过手套作业进行维修操作。因此,能改善维修性,并将维修与故障时的停机时间控制在最小限度。
在此,各炉构件单元包括包围在外侧的筒状壳体与包容在其内部的隔热砖与加热器等。并且数个炉构件单元以其轴心一致地排列在炉体内部。
在手套式操作箱的内部上方设置桥式起重机。另外,在手套式操作箱内,要确保临时放置卸下的炉顶盖的炉顶盖临时放置空间与维修用的作业空间,并在作业空间内最好设置能载放拉出的炉构件单元的转动工作台。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维修用手套式操作箱一体型连续烧结设备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A部的安装着炉顶盖的状态下的放大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维修用手套式操作箱一体型连续烧结设备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表示其A部的放大剖面。图示的实施例是核燃料制造过程中的燃料芯块的烧结设备。该连续烧结设备是将连续烧结炉的炉体10的上半部分包容在手套式操作箱12的一体构造,在保证包藏性的状态下根据必要在手套式操作箱12内将炉体10的上部开放,可通过手套作业进行炉构件的更换操作或损坏等的修补。
炉体10是由炉体主体14以及对其装卸自如的炉顶盖16组合而成。如图2中放大表示那样,将手套式操作箱12的下端向内伸出的安装部22通过密封件20a载放在炉体主体14的上端向外伸出的突缘18上加以固定,以确保气密性。炉顶盖16的构造是通过密封件20b载放在炉体主体14的突缘18上,可利用夹板24进行接合。另外,图1的整体结构图表示卸下炉顶盖16的状态,图2的放大剖视图表示安装着炉顶盖16的状态。
将分割成数个的炉构件单元26的炉构件装入炉体主体14的内部,构成炉体10。各炉构件单元26包括包围在外侧的筒状的壳体28与叠置在其内侧的耐热砖30以及位于该耐热砖30的内侧的相对向的两侧面上的加热器32等。这些炉构件单元26在炉体主体14的内部轴心一致地排成一列,使形成于中央的空间在炉体主体14的内部轴心一致地排成一列,烧结体通过形成于中央的空间内,在其通过的过程中利用加热器32所产生的热进行烧结处理。加热器32是曲折的发热体,在各炉构件单元之间必须是可连结、分离的。因此,各炉构件单元要有独立的加热器,为使温度控制能各自分别地进行,要按受不同系统的电源供给。因此,在将各炉构件单元由炉体主体拉出的情况下,要将作为对象的炉构件单元的电源供给部由电极卸下,反之在将炉构件单元装入炉体主体内时,将电源供给部连接在电极上即可。
在手套式操作箱12内设置桥式起重机34,用于将炉顶盖16与炉构件单元26等吊起移动。另外,在手套式操作箱12内要确保临时放置所卸下的炉顶盖16所用的炉顶盖临时放置空间(在图1中放置着炉顶盖的空间)S1与维修用的作业空间S2。在其作业空间S2内设置可以载放拉出的炉构件单元26(以双点划线表示)的转动工作台36。转动工作台36的构造是不仅能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而且整体能在手套式操作箱内沿水平方向或根据必要沿垂直方向进行移动,并能使用手套式操作箱的手套容易地修补或更换载放于其上的炉构件单元的构成构件。
另外,虽然省略了说明,但与以往相同,在炉体上附设有上述以外的通常在烧结上必要的各种设备(例如烧结体的供给设备、输送设备、取出设备、气体介质调整设备等)。
维修作业按以下的顺序地行。将夹板24移开,利用设置于手套式操作箱12上部的桥式起重机34将炉顶盖16吊起,移动到临时放置空间S1。于是,炉体上部开放,炉体内部的炉构件单元26处于可取出状态。利用桥式起重机34将维修对象炉构件单元26取出并移动到维修用的作业空间S2内。然后载放在转动工作台36上。转动工作台36不仅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而且还能在水平面内移动,将维修对象的炉构件单元26移动到易于进行手套作业的埸所,使其朝向容易进行手套作业的方向,进行构件更换等维修与修补操作。维修与修补所必要的构件是利用手套式操作箱12以入箱与出箱方式进行搬入与搬出。维修结束后的炉构件单元26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收容到炉体内部,关闭炉顶盖16,以夹板24进行紧固,连续烧结设备即可再次开动。因此,不需要象以往的方法那样在周围设置气密室。也不需要操作者穿着防护用具进入气密室内进行作业。
另外,连续烧结设备的通常动作基本上与以往相同。未烧结芯块是由专用的台车从前一工序搬入到入口侧手套式操作箱内,载放在盘上通过炉体内。在通过炉体内的过程中进行烧结处理,然后将烧结芯块依次搬出到出口侧手套式操作箱内,以专用的台车送出到下一工序。
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由于是将维修用手套式操作箱与连续烧结炉作成一体化的结构,能在保证包藏性的状态下使炉体的一部开放,因而不需要设置以往那样的气密室和穿着防护用具的烦琐作业。而且在本发明中,炉构件是分割成数个炉构件单元,能分别地取出,因此提高了维修与发生故障时的修补作业时的操作性,能缩短作业时间。由于现有技术中所用的气密室的设置与解体也没有必要,所以省去了这些作业所要的时间,作业量也减少,连续烧结设备的设置空间也可减小。
另外,在定期检修时等能根据必要容易地确认炉体内部,因此从预防维护的观点来看本发明也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