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目前的研究及现场实践经验表明,区块整体调剖是高含水期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
一项重要措施,它可改善注入水的不均匀推进状况,进而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改善
油田开发效果。从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国内外都已经开始了深部调驱
的研究工作,并逐渐扩大施工规模,因此,深部调驱技术将是未来调剖堵水工作的主
流。相应地要求建立一套适合区块整体调驱技术的决策方法。
哈里伯顿石油公司的KTROL软件,可用来模拟单井堵水调剖的施工过程,预测措
施后产液或吸水剖面,优选注入量、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施工参数。该软件不能对
区块堵水调剖进行优化设计。
英国AEA技术咨询公司研制出了聚合物地下交联反应进行堵水调剖的软件
SCORPIO 53,为三维三相多组分模型,考虑了温度场的变化、化学组分在岩石表面
的吸附及交联化学反应、成胶前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变化,聚合物和交联剂在岩石表面
的滞留、变联反应,凝胶导致渗透率的降低等主要因素,具有较好的前后处理功能。
Wu F.H.等研制开发了用于堵水的专家系统WCES,可用于解决井筒的波及问题及
其处理的各个方面,可用于识别堵水问题,恰当选择处理液,推荐最佳计划及充填技
术。由于该系统具有解释功能,所以还可用于培训工具来帮助用户理解识别堵水问题
主要要素。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了RS优化决策技术,这是一套适合区块整体调剖的筛
选方法,具有选井、选层、选剂、堵剂用量优化、效果预测和经济评价等功能。其优
点是操作简单、速度快、精度高,适合区块整体调剖筛选的需要。
石油大学开发的RE决策是基于油藏工程研究,包括静态地质研究和注水动态研
究,利用油藏参数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决策。主要包括选井决策,堵剂决策,施工参
数决策,效果预测和效果评价。
石油大学开发的PI决策是利用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计算所得的压力指数并结合
其他测试数据进行决策。可解决区块整体调剖堵水的以下6个问题:判别区块调剖的
必要性、决定区块上需调剖堵水的井、选择适当的堵剂用于调剖堵水、计算堵剂用量、
评价调剖堵水效果和决定重复施工时间。
现有的决策技术适用于注水油田的调剖堵水,但对于深部调驱技术并不适用,特
别是堵剂的选择。纵观国内外的决策技术,没有见到适用于深部调驱技术的决策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步骤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在实际操作和实施中,发明者是按如下步骤来实现注水油田区块整体调剖堵水决
策的,即:
1.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的计算
第一步:根据注水井指示曲线确定油层吸水启动压力P0;
注水井指示曲线反映了地层吸水规律和吸水能力的大小,将注水井的指示曲线回
归,得如下方程。
P=kq+P0 (1)
式中,P-注水井正常注水时的井口油管压力,MPa;
k-注水井指示曲线的斜率;
P0-油层吸水启动压力,MPa。
注水井指示曲线中,吸水量为0时的注水压力称为油层吸水启动压力。也就是油
层开始吸水时的井口的油管压力。计算油层吸水启动压力(P0)首先要进行注水井测
试,控制注入量为5、10、50、100,做出注水井指示曲线,然后将注水井指示曲线反
向延长,与纵轴的交点即为油层吸水启动压力P0。
第二步:根据注水井压降曲线确定压力指数PI值;
PI按下式定义:
PI = ∫ 0 t p ( t ) dt t - - - ( 2 ) ]]>
式中,PI-注水井的压力指数,MPa;
p(t)-瞬时关井后注水井井口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函数;
t-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的测试时间,min;
指定关井时间t,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算出该曲线的
值,然后按公式
PI = ∫ 0 t p ( t ) dt t ]]>即可得压力指数PI值。
第三步:计算
( PI - P 0 ) h q ]]>值;
式中,h-地层厚度,m;
q-日注水量,m3/d;
第四步:根据区块油水井的大地坐标,绘制井位图,建立油水井对应关系,即确
定水井对应受效油井组及油井对应水井组;
第五步:计算对应油井的含水指数WI值;
油井的含水指数WI按下式计算:
WI = ∫ 0 t f w ( t ) dt t - - - ( 3 ) ]]>
式中:t-油井生产时间,a;
fw(t)-油井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函数;
根据采油井的月度生产报表,绘制油井的综合含水曲线图,在油井生产时间内,
可由综合含水曲线图算出该曲线的
值,即可以得到油井的含水指数。
第六步:按公式(4)计算水井对应油井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
A = WI ( PI - P 0 ) h / q - - - ( 4 ) ]]>
并将水井对应的所有的油井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取平均,作为该水井的平面非
均质决策系数A值;同时计算油井对应水井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并将油井
对应的所有水井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取平均,作为该油井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
数A值。将整个区块上所有注水井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取平均,作为该区块
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
2.纵向非均质决策系数有两个,即渗透率变异系数Vk和吸水剖面决策系数C,应分别
进行计算。
(1)渗透率变异系数Vk的计算
渗透率变异系数由下述方法确定:
第一步,取岩心分析数据;
第二步,将岩心渗透率从大到小排队,得各种岩心的顺序号;
第三步,将岩心渗透率对(顺序号/岩心总数)×102的值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作
图;
第四步,由图上读出
k和kδ,按下式求渗透率变异系数Vk:
V k = k ‾ - k δ k ‾ ]]>
式中,Vk-渗透率变异系数;
k-标准点〔指(顺序号/岩心总数)×102为50的点〕渗透率;
kδ-统计偏差点〔指(顺序号/岩心总数)×102为84.1的点〕渗透率。
(2)吸水剖面决策系数C的计算
根据吸水剖面的资料计算各井的相对吸水强度差值ΔB′,按吸水剖面决策系数的
定义式
来计算,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吸水剖面资料,确定各注水井的吸水层位、吸水层厚度及吸水层的
相对吸水量;
第二步,计算注水井各小层相对吸水强度;
第三步,计算注水井各小层相对吸水强度的极差ΔB′;
第四步,计算注水井对应的层位中吸水层厚度占射开层厚度的百分比h吸/h射及吸
水层层数占射开层层数的百分比n吸/n射;
第五步,按吸水剖面决策系数的定义式计算C值。
根据上述计算所得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纵向非均质决策系数之渗透率变
异系数Vk和吸水剖面决策系数C进行以下区块整体调驱决策:
1.判断油水井连通关系
将注水井和对应油井间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排序,A值越大的方向即注水
井注入水的主流向;将采油井和对应注水井间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排序,A值
越大的注水井方向即采油井产出水的主供水源。
2.判断区块整体调驱必要性
以两个标准来判断区块整体调驱的必要性:一是平面上非均质的判别标准,二是
纵向上非均质的判别标准。
平面上非均质的判别标准有两个:
(1)区块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均值,该值越大越需调驱,从统计得到,平面非
均质决策系数均值大于0.05的区块均需要调驱;
(2)区块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的极差,即区块注水井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越大,越需要调驱。从统计得到,极差大于0.1的区块
均需要调驱。
纵向上非均质的判别标准有四个:
(1)区块纵向非均质决策系数之渗透率变异系数均值,该值越大越需调驱,从
统计得到,渗透率变异系数均值大于0.4的区块均需要调驱;
(2)区块纵向非均质决策系数之渗透率变异系数的极差,即区块渗透率变异系
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越大,越需要调驱。从统计得到,渗透率变异系数的极
差大于0.6的区块均需要调驱。
(3)区块纵向非均质决策系数之吸水剖面决策系数均值,该值越大,越需要调
驱,研究表明,当该值大于60时需要高强度的调剖,而当此值介于20-60时,需要
进行适当的调驱,当此值小于20时,不需要进行调剖措施。
(4)区块吸水剖面决策系数极差,即区块注水井吸水剖面决策系数的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差,极差越大,越需要调驱。研究表明,吸水剖面决策系数极差大于30的
区块均需要调驱。
符合以上其中任一个或同时符合任几个标准的区块均有调驱的必要。
3.选择调剖井
(1)按平面非均质系数:
将区块上所有注水井的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按大小排序,该值越大越需要调
剖,大于等于整个区块的平均值的井应优先调剖。
(2)按纵向非均质决策系数:
将注水井的渗透率变异系数排序,并计算该区块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均值
Vk,Vk
越大的注水井越需要调剖,所有大于区块平均值
Vk或Vk>0.6的注水井都应优先进行
调剖。
将区块上各井按吸水剖面决策系数C值大小排序,并计算吸水剖面决策系数均值
C,吸水剖面决策系数C值越大,纵向非均质性越强,注水井越需要调剖,所有吸水
剖面决策系数大于吸水剖面决策系数均值C或吸水剖面决策系数C>20的注水井应优
先进行调剖。
4.调驱方式的确定原则
通常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A值越大的注水井越应以调剖为主;调整纵向非均质的
注水井以调剖为主;边部对应油井较少的注水井应以调剖为主;平面非均质决策系数
A值较小且处于中部对应油井较多的注水井应以驱油为主。
5.堵剂组合及设置方式
调剖剂用量越大,最终采收率越高;渗透率比值越大,注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
越小,纵向非均质比平面非均质的影响大;调剖剂的用量存在一个最低值(小于20%),
低于该用量调剖效果不明显;纵向非均质岩心调剖剂的最低用量高于平面非均质岩心
的;调剖剂的用量存在一个最佳值(20%-45%),当调剖剂的用量高于该最佳值调剖
时,增加调剖剂的用量采收率基本不增加,地层越不均质,调剖剂的最佳用量越大;
调剖应大剂量一次完成,尽量避免少量多次,多次调剖时,一次调剖的量必须充足;
使用组合堵剂进行调剖时,强度高的调剖剂应先注入。
6.确定堵剂的用量
以调剖为主时调剖剂的用量应为大孔道或高渗透条带孔隙体积的5%-10%。调驱
结合时,调驱剂的用量应为大孔道或高渗透条带孔隙体积的10%-20%。
7.评价调驱效果
通过下列曲线来评价区块调剖效果: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注水井指示曲线;注
水井吸水剖面;注水曲线;油井和区块的采油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