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特性信息的系统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特性信息应用系统相关,这种系统能够让各个终端设备保留在电子商务或其它各种类型的交易中使用到的个人信息。本发明也与这种系统中所包括的并用于提高系统实用性的设备相关。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因特网应用的迅速发展以及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的良好设计环境,电子商务目前已经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交易手段被广泛地普及开,因此人们开始在商品购买、票务、音乐制品等各个方面使用电子商务。在不久的将来,由于因特网将实现始终正常联接并可以通过各种宽带方式进行访问,电子商务的使用也会更为普遍。
在各种传统的电子商务系统中,如官方公报JP-A No.222586/2001中所发表的,服务提供者要将各用户有关业余活动、爱好等的个人信息存储在业余活动/爱好数据库中,将各用户的购买历史存储在购买历史管理数据库中。被记录在购买历史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被加以分析以用于更新业余活动/爱好数据库中的内容。为了向用户介绍商品,业余活动/爱好数据库要被参考,以便指导用户浏览与他们的业余活动和爱好相符合的产品。
电子商务服务也包括这类其它的服务,比如按用户购物结果实行价格折扣。
但是,在传统地电子商务系统中,服务提供者自己收集用户的信息,因此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当然是很有限的。例如,对于服务提供者而言,收集与其它电子商务服务、产品以及各用户购买的物品相关的信息确实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服务提供者以往不能期望从那些用户的购物历史记录中获取很准确的分析结果的原因。
另一方面,当用户访问一个不同于其以往经常访问的电子商务服务时,用户通常被认作“新顾客”,并被拒绝接收其它服务和获取有关他/她喜欢的商品和目录的导航信息。这会令用户感到很不愉快。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传统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当用户访问电子商务服务时按照来自主服务器的请求将用户个人信息(特性信息)透露给主服务器的方法,该个人信息包括存储在他/她的计算机终端中的购物历史。
按本方法,特性信息的透露使得访问电子商务的用户能够即使在从未访问过的商店也能满意地接受服务,同时服务提供者能够有效地收集他/她的个人信息。
此外,本发明还力图提高本方法(特性信息应用系统)的适用性。
在不远的将来,由于因特网能通过各种宽带手段进行访问并且能够保持被正常地连接到各种网络上,因此因特网会变得更为有用。例如,各用户都可以从家中、办公室中或者她/他家以外的其它地方—例如公司中安装的某一终端上开始访问各种电子商务服务,以便能够基于各种业务和业余爱好的使用目的获取在线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性信息应用系统,它让用户在无需使用特殊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就能接受网络服务,同时还提供可以被该系统所采用的设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中的特性信息应用系统被配置了一台中心设备和多个终端设备。中心设备包括一台服务器,它能够接收通过网络请求服务的各用户的特性信息,并提供与他/她的特性信息相符合的服务;还包括一个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用于从用户的特性信息中生成服务/内容的特性信息,以便向用户提供与用户特性信息相符的服务。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请求服务,该终端中含有一个用于生成/管理用户特性信息的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以及一个被连接到便携式存储设备上的外部设备接口,该接口将用户特性信息发送给外部设备或者从其上接收用户特性信息,这样,由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生成或者经由外部设备接口从便携式存储设备上输入的特性信息就能通过网络被发送给中心设备。
这种配置使得各用户通过任意被连接到便携式存储设备上的终端设备都能连接到与她/他的特性信息相符的服务。便携式存储设备中其上存储着用户的特性信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终端设备包括一个用于生成/管理用户特性信息的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以及一个能被连接到便携式存储器上并被用于从外部设备上接收用户特性信息或者将其发送给外部设备的外部设备接口。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生成/作为特性信息的管理简档信息和偏好信息。简档信息包括帐户、姓名和用户的地址。偏好信息包括用户的爱好信息。简档信息和偏好信息都与能够表示用户各次使用目的的用户特性类型信息相对应。由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生成的或者从便携式存储设备经由外部设备接口被输入的特性信息都通过网络被发送给中心设备,以让用户从中心设备上接受到其想得到的服务。
终端设备的配置使得用户在便携式存储设备中存储他/她的特性信息以及在需要时将该信息从终端设备发送给服务器都成为可能,因此就能够从各种终端设备上接受网络服务。用户还可以接收与他/她的使用目的相符的服务,只要用户为每个使用目的如工作、业余爱好、定期活动都设置了他/她的特性信息并且用户为了得到与被发送的使用目的相符的服务还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在阅读了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后会更加显然。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特性信息应用系统的方块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终端设备的方块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一种中心设备的方块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简档信息的数据结构。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偏好信息的数据结构。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生成偏好信息的前处理所需要的一种配置方案。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存储终端设备-偏好关系的管理工作表。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生成偏好信息的第一道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生成偏好信息的第二道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描述特性信息合成/分离的图表。
图11中的图表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移动特性信息的处理程序。
图12中的图表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使一个特性信息与另一信息相一致的处理程序。
图13中的图表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在使用另一台终端设备时自动生成偏好信息的处理程序。
图14中的图表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恢复原始特性信息的处理程序。
图15中的图表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何将特性信息由一台终端设备发送给中心设备。
图16中的图表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何将特性信息从便携式存储设备发送到中心设备上。
图17中的图表用于说明如何将备份特性信息发送给中心设备。
图18中的图表用于说明如何将一个用户的特性信息与其它用户的特性信息合成。
图1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中心设备的详细方块图。
图20中的图表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由中心设备管理的内容特性信息。
图2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将特性信息直接写到便携式存储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的方块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考相应的附图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特性信息应用系统如图1所示,配置有一台用于存储个人特性信息的终端设备30、一台用于从终端设备30经由网络20接收用户特性信息并按被接收到的特性信息提供服务的中心设备10,以及用于通过便携式存储设备70与终端设备30交换个人特性信息的另一台终端设备50。便携式存储设备70可以由无线网络60或者有线设备80替换。但是在本例中,预先设定便携式存储设备70被采用。
网络20可能是电话网、CATV网、因特网和宽带网络中的任何一种。
便携式存储设备70可能是IC卡、SD卡(商标)、存储条(商标)、高密度磁盘、尺寸足够小且能够存储数据的便携式电话中的任何一种。
无线网络60可能是使用了红外线或篮牙技术的任何一种设备,有线设备80可能是一种USB或网络链接(i-link)设备。
终端设备30使得用户能够发送他/她的个人特性信息到中心设备10上,并按个人特性信息接收服务。终端设备50能够让用户访问中心设备10并提供从终端设备30经由无线网络60、有线设备80和便携式存储设备70接收到的个人特性信息,因而能够按特性信息让用户接受来自中心设备上的服务。
终端设备30还包括一个用于经由网络20进行通信的通信块31,一个用于执行这种应用程序例如浏览器的应用块32,一个用于生成/管理特性信息的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一个用于存储/管理着从中心设备10生成并接收的内容的内容管理块34,以及一个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接口的接口块35。
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管理着由其自身生成以及从外部设备上接收到的个人特性信息,并且将个人特性信息输出到外部设备上。
当便携式存储设备70作为外部设备时,外部设备接口块35可以通过接触或非接触的方式从便携式存储设备70上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到该存储设备中。从外部设备接口块35读取到的信息可以通过内部总线、或者采用了有线通信设备的有线设备、或者采用了非接触式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设备被发送出去。
终端设备50的配置与终端设备30的配置相同。
图2是终端设备30的详细方块图。应用程序块32中包括一个浏览器块321和一个编辑块322。前者用于读取经由网络接收到的HTML文件以便摘取文件中说明,后者用于编辑和移动声音数据和图像数据以便制作服务内容。浏览器块321和编辑块322通过用户接口块36接收用户的指令。
由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存储并管理的用户特性信息被分成简档信息和偏好信息。简档信息能够标识各用户,偏好信息能够指明用户的爱好。简档信息包括与用户相关的地址、姓名、性别、生日信息等项;偏好信息包括与用户有关的业余活动、爱好、最喜好的内容、最喜好的服务提供者(频繁访问的电子商务站点等)等项。
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包括一个用于存储使用历史信息,例如广播节目收看历史、主页访问历史、电子商务使用记录、邮件发送/接收记录等—的使用历史数据库,用于收集来自使用历史数据库331的使用历史信息的使用历史收集块332,用于从收集到的使用历史信息中分析用户喜好以生成偏好信息的偏好自动生成块333,用于存储生成的偏好信息的偏好数据库334,用于接受简档信息注册的简档设置块335,以及一个用于通过将简档信息和偏好信息进行合并实现特性信息管理以及为了响应外部的各种请求输出特性信息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
内容管理块34包括一个用于管理经由网络20从外部被接收的内容的接收内容管理块341,一个用于存储被接收内容(作为接收内容)的内容数据库(DB)343,一个用于管理由编辑块322生成的内容(作为用户内容)的用户内容管理块342,一个用于存储用户内容的用户内容数据库344。
便携式存储设备70包括一个用于存储经由外部设备接口块35从终端设备30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接收到的偏好信息的偏好数据库72,一个用于存储从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中接收的简档信息的简档数据库(DB)73,一个用于管理从偏好数据库72和简档数据库73中读取的信息或者它们存储到这两个数据库中的信息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71。
中心设备10包括一个用于通过网络20进行通信的通信块11,一个用于按个人特性信息提供服务的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12,一个用于存储/管理内容的内容管理块13。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12如图3所示,包括一个用于检验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特性信息的正确性的个人特性信息检验块121和一个用于提供服务的服务服务器122。服务服务器122是,例如,电子商务服务器或者用于将内容管理块13管理的内容进行分配的移动图像流分配服务器。
下面,将对由终端设备的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管理的个人特性信息进行说明。个人特性信息可能是按工作、业余活动、定期活动等这种使用目的而进行分类的各用户的信息。图4表示了由简档设置块335设置并由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管理的简档信息的一个例子。简档信息包括适用用户的每个使用目的的固定值,例如用户ID、姓名、地址、性别、生日(身高、体重、家庭组成、信用卡号码等)。按使用目的分类的简档信息被分成类型1、2、3,对于每个简档信息代号和邮件地址都要被设置。
图5表示了由偏好自动生成块333生成以及由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管理的偏好信息的一个实例。在该例中,偏好信息按使用目的分为10种(特性数目)。特性类型1中的偏好信息所适用的角色是与孩子进行交谈的父亲。特性类型2中的偏好信息适用于业余爱好,…,特性类型10中的偏好信息适用于工作。
各种类型的偏好信息说明了如特性类型、开始日期、可用简档、爱好类型数目、各爱好类型内容、最喜爱商店数目、最喜爱商店的详细信息、所支付的价格范围等数据项。偏好信息中也包括用于区分原始信息和拷贝的备份信息的“原始类型”。
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可以移动或拷贝(按各种使用目的)整个或者部分特性信息。用于某一使用目的的特性信息由一个对应特定使用目的的特性类型的偏好信息和在偏好信息中“可用简档”段中说明的简档信息组成(定值+用于各个使用目的的信息)。
被移动或拷贝的特性信息通过外部设备接口块35被传送给便携式存储设备70或者其它的终端设备。被拷贝的偏好信息的原始类型成为“备份”。偏好信息如何被移动将在后面给以说明。
接下来,将说明如何根据使用目的生成偏好信息。偏好信息由下面三种方法生成。在第一种方法中,特性类型在每一台终端设备和便携式存储设备中被预先设置。图7表示了一张“终端设备-偏好关系管理表”,用于指示各终端设备和各特性类型之间的关联。管理表由主终端设备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进行管理。
当未连接便携式存储设备时,终端设备将其使用历史收集在“终端设备-偏好关系管理表”中,作为其自身的特性类型集。当便携式存储设备被连接时,终端设备就将该使用历史作为便携式存储设备的特性类型集收集到“终端设备-偏好关系管理表”中。
接下来,终端设备与特性类型之间的关系参考图8所示的流程图和图6所示的图表进行说明。
步骤1:便携式存储设备A(设备ID=00134)被用户连接到终端设备上;
步骤2:终端设备中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参考“终端设备-偏好关系管理表”识别出对应便携式存储设备A的使用目的是“工作”;
步骤3:向使用历史收集块332和偏好自动生成块333发出指令,按使用目的“工作”收集信息并生成偏好信息;
步骤4:偏好自动生成块333按由用户操作更新过的使用历史更新偏好信息中的特性类型“=工作”项。
步骤5:按使用目的=“工作”生成偏好信息,并直到便携式存储设备A被断开连接。
当便携式存储设备A被断开连接后,终端设备的使用目的参考“终端设备-偏好关系管理表”被改变成“父亲”。
当一个新的便携式存储设备和一个新的终端设备被使用时,要为这些设备预先设置使用目的,而且“终端设备-偏好关系管理表”要被更新。
在第二种方法中,用户预先为各个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设置特性类型,用于指明终端设备、用户ID和特性类型之间关系的“终端设备-偏好关系管理表”(图7)由便携式存储设备中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71进行管理。便携式存储设备管理着与一个用户相关的所有特性信息中的偏好信息。偏好数据库72存储着这些偏好信息,如图5所示。
当便携式存储设备70被连接到终端设备30上,终端设备30中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向便携式存储设备70中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71发送终端ID和用户ID信息,以请求特性类型。便携式存储设备70中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71继而参考“终端设备-偏好关系管理表”对终端设备30中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回复特性类型信息。一旦接收了来自终端设备30的请求,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71便向终端设备30发送这种偏好信息以作为特性信息中的一个爱好类型。
一接到偏好信息,终端设备30中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就使用图8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3及其之后的步骤生成该特性类型的偏好信息。
在第三种方法中,当用户使用终端设备时,用户要输入使用目的。图9表示了登陆时用户用于输入使用目的并同时输入他/她的用户帐户和密码(password)的过程。
步骤10:当用户登陆到终端设备时,输入使用目的(例如,“工作”)的同时输入他/她的帐户和密码。
步骤11:用户输入的用户帐户、密码和使用目的通过用户接口块36和浏览器块321被发送给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
步骤12: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识别出使用目的是“工作”,之后
步骤13:向使用历史收集块332和偏好自动生成块333发出指令以收集信息并生成与该使用目的“工作”相符合的偏好信息。
步骤14:偏好自动生成块333参考由用户操作更新过的使用历史更新偏好信息中的特性类型=“工作”。
步骤15:按使用目的=“工作”,偏好信息生成一直工作并直到用户注销。
无论何时用户使用应用程序而且未处于登陆状态,用户都可以注册一种使用目的。
当一个用户被允许具有多个帐户时,而且每个帐户都对应一个使用目的,使用目的就可以在帐户输入的同时被识别。
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337如图10所示,它按照来自用户的指令将由用户的多条特性信息组成的特性信息进行合成/分离。在本例中,将多条特性信息合成一条信息是自动执行的。将一条特性类型信息分离成多条特性信息则是由用户操作完成的。
当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7要把由用户的多条特性类型信息组成的特性信息进行合成时,它可以将另外一条其它用户的特性信息拷贝添加到这些要被合成的多条特性信息中。
数据也可以被自动分离到如赛事收看、电影收看等的条目中。用户可以为每个分离出的条目设置一个“特性类型”。
图11表示了将特性信息从终端设备移动到连接到终端上的便携式存储设备的处理过程。
如图11(a)所示,用户指示终端设备依据一个特定使用目的在浏览器的屏幕上将特性信息移动到便携式存储设备中(步骤1),一个要求移动被请求特性类型1中的特性信息的请求从浏览器块被发布给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步骤2)。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对特定类型1中的特性信息进行复制,以便用作备份,并将复制的信息发送到便携式存储设备中,而在块中保留原始信息。如图11(b)所示,包含在复制的特性信息的偏好信息中的原始类型被更新为“备份”(步骤3)。便携式存储设备中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存储将从终端设备中获取的特性信息中的简档信息存储到简档数据库中,将偏好信息存储到偏好数据库中,以便对其进行管理并作为原始特性信息,如图11(c)所示(步骤4)。
当便携式存储设备被连接到终端设备上时,步骤(1)和(2)被跳过,只要偏好自动生成块生成偏好信息,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就可以依据其自身的决策将特性信息移动到便携式存储设备中。
用户也可以将他/她终端设备中的特性信息的备份进行压缩。
当特性信息在一台终端设备中被留作备份的时候,它能作为备份信息被移动和拷贝。
虽然以上说明仅是针对移动部分特定使用目的的特性信息而给出的,该处理过程可以被用于对整个特性信息进行移动。
图12表示了当由便携式存储设备管理的用户特性信息与终端设备管理的同一用户的特性信息之间出现差别时,使一种特性信息与另外一种相一致的处理过程。这两条特性信息间的这种差别出现在以下情况中,例如,随着使用连接到另一台终端设备上的便携式存储设备存储在便携式存储设备中偏好数据库中的偏好信息需要被更新时。在这种情况下,先假设便携式存储设备中包括了需要按图11中处理程序进行移动的特性信息。通过将便携式存储设备连接到源终端设备中,才能使存储在便携式存储设备中的特性信息与存储在源终端中备份的信息相一致。
此时,如果便携式存储设备被连接到终端设备(步骤1)中,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将识别出便携式存储设备(步骤2)并检测便携式存储设备中的特性信息,因而能够使这两条信息彼此一致(步骤4)。
当只有原始信息被更新时,实现一致的处理过程始于对原始信息进行拷贝。如果原始和备份的特性信息都被更新,更新过程仅对它们之间存在差别的部分进行,通过对这两条信息中被添加过、删除过、更新过的部分进行更新而实现,如图12(b)所示。
如图13所示,当终端设备60被提供了收集使用历史信息的功能但没有被提供自动生成偏好信息的功能时,便携式存储设备被连接到这台终端设备60上,这样设备60中的使用历史数据才被记录到便携式存储设备中,然后该便携式存储设备才被连接到被提供了偏好自动生成块的终端设备30上。因此,使用历史数据被传送到终端设备30中,由生成块生成的偏好数据被存储到便携式存储设备的偏好数据库中。因此,该系统也能够被启动,以使用没有被提供偏好自动生成块的低价位终端设备。
当保存着原始特性信息的便携式存储设备出现故障并且原始特性信息被丢失时,由设备制造商提供恢复便携式存储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原始信息不能从备份信息中恢复。图14表示了如何利用这种恢复便携式存储设备从备份信息中恢复原始信息。
首先,备份可移动存储设备被连接到保留有备份特性信息的终端设备上(步骤1)。终端设备中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可以识别出该备份便携式存储设备(步骤2)。当用户输入与特性信息相关的备份请求时(步骤3),浏览器在屏幕上显示偏好信息(步骤4)。随后,用户被要求选择需要被存储的偏好信息(步骤5)。浏览器将与被选中的偏好信息有关的备份请求发送给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步骤6)。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将具体指定的偏好信息中的原始类型更新为“原始”(步骤7)。
正如上面说明过的,仅由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者拥有的备份便携式存储设备在从备份信息中恢复原始信息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也避免了用户具有一堆的原始数据。
以上说明针对的情况中由终端设备中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33生成的特性信息通过“移动”或“复制”特性信息的方式被存储到便携式存储设备中,当然直接将特性信息写入到与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便携式存储设备中也是可行的。图21表示了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30的功能方块图。由偏好自动生成块333生成的偏好信息和由简档设置块335设定的简档信息通过外部设备接口块35被直接传送给便携式存储设备70并存储到便携式存储设备70中的偏好数据库72和简档数据库73中。同时,写入到便携式存储设备70中的特性信息的原始类型被更新成“原始”。
下面,将对向中心设备发送特性信息以获得服务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图15(a)表示的情况中,由终端设备的个人特性信息管理块所管理的特性设备被发送给中心设备。同时,可以相应终端设备的偏好自动生成块的处理过程仅发送使用目的的特性信息作为特性信息。例如,当终端设备按“使用目的=父亲”被使用时,在特性信息被发送到目的地之前将图15(b)所示的特性信息中除特性类型1以外的其它所有类型的信息都隐藏掉是可行的。
如上所述,服务提供者不仅能够按爱好也能够按通过识别发送给中心设备10中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的特性信息的各种特性类型而得出的使用目的提供服务。换句话说,因为各种服务请求能够根据如用户的业余活动、工作、与孩子相关等的使用目的中被分辨出来,因而服务提供者能够提供适当的服务。
图16说明的情况中被存储在便携式存储设备上的特性信息被发送到中心设备10以请求服务。在这种连接中,中心设备10中的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仅仅通过个人特性信息检测块检测特性信息的正确性;而不进行检测是否个人特性信息存储在便携式存储设备中。这就是为何只要用户随身带着便携式存储设备就能够通过他/她的任何一台终端设备从中心设备10获得服务。
中心设备10中的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检测是否用户ID与在各用户特性信息中的简档信息和偏好信息之间相符合,以及特性信息是原始信息还是备份信息以便检测特性信息的正确性。当用户ID与以上两信息项目之间都不相符时,服务器将拒绝许可该被请求的服务。
如图17所示,当终端设备将由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所管理的备份特性信息发送给目标服务器时,该服务器将按照偏好信息中原始类型的说明识别特性信息是备份信息。
如果任一特性信息被识别出是备份信息,服务器将限制或者拒绝按该特性信息提供服务。这样可以防止备份数据被广泛流传。
如图19所示的中心设备中被提供了服务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14以及通信块11、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12和内容管理块13。但是,服务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14也利用使用这些服务和内容的用户的特性信息将特性信息分配到服务/内容中,以此作为分配特性信息到服务/内容中的方法之一。
在本例中,服务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14被提供了一个用于收集使用了服务和内容的各用户的特性信息的使用历史收集块141,一个用于自动从使用历史收集块141收集到的使用历史信息中生成用于指示各用户使用了哪些服务和内容的偏好信息的偏好自动生成块142,一个用于管理由偏好自动生成块142生成的并作为服务和内容的特性信息的偏好信息的服务特性信息管理143。图20表示了由服务特性信息管理143所管理的内容的特性信息的一个实例。从特性信息中偏好信息集合中发现产品目录(ID=0001)吸引的用户是流行歌手MatsukoMatsushita的歌迷,而且他们喜欢视频游戏。偏好信息也指示用户宁愿租赁而不愿购买。
当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12接收了服务/内容请求以及用户特性信息时,它通过个人特性信息检测块121检测用户的特性信息,然后将特性信息发送给服务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14。然后,服务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14中的服务特性信息管理143将用户特性信息和服务/内容偏好信息进行比较以便告知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12应提供给用户的适当服务和内容。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中的服务服务器122引导用户得到由服务特性信息管理块143所告知的服务/内容。当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内容被确定后,服务服务器122向用户提供服务/内容,并且将信息发送给服务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14。服务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14中的使用历史收集块141存储着被提供过的服务/内容,并以此作为使用历史信息。这两条信息间彼此对应。偏好自动生成块142将被存储的使用历史信息添加到一条新的信息中以生成该被提供过的服务/内容的偏好信息。
中心设备10按上述说明能够有效地使用这类用户特性信息以向用户提供适当而有用的服务。
图18表示了一种利用简档信息提供服务的新方式。
如图18(a)所示,在该服务方式中,中心设备10中的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12可以出售名人的偏好信息。此时,特性信息服务服务器12将这类信息作为“名人A的拷贝”加入到偏好信息中,以便指示偏好信息并未由其自身生成,因而能够防止偏好信息被用于恶意的使用目的。
购买这种偏好信息的用户将该信息与他/她个人的特性信息(如图18(c))合并在一起,如图18(d)所示。通过这种操作,另一个用户(其它人)的特性信息的拷贝被添加到需要被合成的多条特性信息中。因此,用户可以将其自己/或他人标识为一个名人,并利用这些特性信息从服务器上获得服务以享有成为名人的感觉。
本发明使以下形式的服务被采用。
终端设备的用户通过终端上的操作面板和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设置使用目的,接收到该使用目的的通知,确定要被生成的特性信息的使用目的。
当以上两条由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以及便携式存储设备所管理的特性信息都属于同一用户时,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会使这两条特性信息保持一致。
终端设备包括一个能够与外部传输通道进行通信的通信块,该通信块让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能够与传输通道进行通讯。
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将由其管理的各用户的整条或部分特性信息通过通信块发送给中心设备。
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将由连接到外部设备接口块上的便携式存储设备管理的整条或者部分特性信息通过通信块发送给中心设备。
各特性信息中包括一个用于指示该特性信息由另一位用户生成的特性类型。
中心设备的服务个人特性信息生成/管理块包括一个用于收集使用了服务/内容的用户的特性信息的使用历史收集块,一个用于从使用历史收集块收集到的信息中生成偏好信息的服务偏好信息自动生成块,由使用了服务/内容的各用户的特性信息组成的偏好信息,一个用于管理这些偏好信息并以此作为服务/内容特性信息的服务特性管理块。
偏好信息中包括使用了服务/内容的用户的偏好信息。
尽管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这里进行了说明,应该理解为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条件下一些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将在以下的从事权利说明中被完全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