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缩倍数循环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浓缩倍数循环水系统中的水净化装置,尤其涉及冷却供水系统中的水循环处理罐。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用水中,冷却水的消耗量占很大的比例。提高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减少补水量便成为节约工业用水的有效途径。但随着水的循环使用,系统中水地硬度、碱度和含盐量越来越高,会导致系统的腐蚀和结垢。为此,很多用水单位为防止或延缓结垢的发生,常在循环水中添加阻垢剂。目前,大多数阻垢剂的处理机理是采用高浓缩倍数对循环水进行快速沉淀,即阻止结垢的成分进入运行管路中。但是,仅仅简单的在循环水中添加阻垢剂,还不能真正地确保整个冷却水循环系统的高效运行。因为不能做到及时沉淀、及时排出废渣,如果采用沉淀法,则会占用很大的用地面积,且蒸发量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对运行中的循环水进行在线处理,从而能实现水资源最大限度利用的高浓缩倍数循环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罐体,在罐体上设有进水口、处理水出口和设于罐体底部的沉淀物排放口,所述罐体内设有混凝区、斜管装置、旋转筛网、反冲洗装置和反冲洗液排出区;
所述混凝区设在罐体下部,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混凝区;
所述斜管装置设在罐体中部,混凝区上方;
所述旋转筛网设在罐体上部,斜管装置上方;
所述反冲洗装置设于所述旋转筛网的上方,它包括上隔板和喷头;所述上隔板将所述旋转筛网的上部分隔成处理水排出区和反冲洗区,所述处理水排出区连通所述处理水出口;所述喷头设在反冲洗区顶部;
所述反冲洗液排出区设在所述旋转筛网的下方,包括下隔板,所述反冲洗液排出区由所述下隔板在所述旋转筛网下方的罐体中分隔而成,所述反冲洗液排出区与所述反冲洗区在所述旋转筛网上的投影一致,并相互连通。
所述进水口处设有加注混凝药液的加药口。
本发明所处理的水中,含有大量的絮凝物,为使所处理的水在一有限“行程”的罐体内实现絮凝物的全面排除,本发明在罐体内设置了混凝区、斜管装置,混凝区能将药液与进水充分混合,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絮凝物,质量、密度较大的絮凝物直接沉淀,落入罐体的底部;质量、密度较小的絮凝物向上进入斜管装置,在斜管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团聚”,再通过混凝区落入罐体的底部;本发明中的筛网在工作中是可以旋转的,在工作过程中,水从斜管装置上升,通过旋转筛网---处理水排出区---处理水出口排出罐外,但再往上运行的水中仍含有质量、密度更小的絮凝物、杂质,此时,通过筛网进行过滤,会造成筛网的阻塞;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个“隔离冲洗”的技术手段,旋转筛网运转到“隔离区”(筛网上部的反冲洗区、下部的反冲洗液排出区)内,利用喷头对旋转筛网进行反冲洗,以确保其网孔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冷却塔,2是进水口,3是加药口,4是沉淀物排放口,5是混凝区,6是罐体,7是斜管装置,8是反冲洗液排出口,9是反冲洗液排出区,10是旋转筛网,11是喷头,12是驱动电机,13是上隔板,14是处理水排出区,15是补水口,16是处理水出口。
图中线箭头为水的流向,实心箭头为絮凝物、反冲洗液排出流向。
图2是图1中A-A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2所示:包括罐体6,在罐体6上设有进水口2、处理水出口16和设于罐体6底部的沉淀物排放口4,所述罐体6内设有混凝区5、斜管装置7、旋转筛网10、反冲洗装置和反冲洗液排出区9;
所述混凝区5设在罐体6下部,所述进水口2连通所述混凝区5;
所述斜管装置7设在罐体6中部,混凝区5上方;
所述旋转筛网10设在罐体6上部,斜管装置7上方;由装设在罐体6顶部的驱动电机12驱动;
所述反冲洗装置设于所述旋转筛网10的上方,它包括上隔板13和喷头11;所述上隔板13将所述旋转筛网10的上部分隔成处理水排出区14和反冲洗区,所述处理水排出区14连通所述处理水出口16;所述喷头11设在反冲洗区顶部;
所述反冲洗液排出区9设在所述旋转筛网10的下方,包括下隔板,所述反冲洗液排出区9由所述下隔板在所述旋转筛网10下方的罐体中分隔而成,所述反冲洗液排出区9与所述反冲洗区在所述旋转筛网10上的投影一致,并相互连通。反冲洗出的杂质通过反冲洗液排出口8排出罐外。
所述进水口2处设有加注混凝药液的加药口3。
以在冷却塔1上应用本发明为例,如图1所示,处理水排出口16直接连通冷却塔1的进水口,为防止蒸发量造成循环水的减少,在处理水排出口16处设置一补水口15。补水口15也可以设在进水口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