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飞机装货和卸货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飞机装货和卸货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可倾斜的第一传送带部分,其高度可进行调节,并包括传送带通道,用于向第二传送带部分送进和从第二传送带部分运走行李,诸如手提箱、包裹和类似的货物,第二传送带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传送带部分,并可从所述第一传送带伸出,其中所述第二传送带部分用于通过飞机中的一个开口伸至飞机中,进入所述飞机中的货舱,其中所述第二传送带部分包括一条传送带通道,用于向货舱内的贮藏位置送进和从货舱内的贮藏位置运走行李。
在为诸如DC 9、MD 80系列和波音737等,即所谓窄体飞机的小型飞机的装货和卸货方面,众所周知,有关工作对涉及的人员是十分紧张的。后者是由于可利用的时间常常十分短促,且货舱的尺寸是如此之小,以致在处理行李时,涉及的人员必须跪在或坐在所述货舱中。因此,对体力有很高地损害风险。
已提出若干建议以方便所述的工作。任何一种辅助设备能否应用常常取决于,一旦装货和卸货操作结束,所述设备能否从飞机中运走,因为所述辅助设备的重量使它不能留在飞机中。此外,辅助设备必须相当快速地进入和移出飞机,因为可利用的时间间隔相当短。
WO 98/54073披露了一种为飞机手工装货和卸货的装置。此已知装置包括伸缩性传送带,它可伸入货舱中,并在其端部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放置在货舱内,从而得以堆垛货物。在飞机外侧布置了一条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向伸缩性传送带部分送进货物。
DK-PS No.170863披露了一种传送装置,它具有若干连接组件,其中每一组件在上表面包括若干承载辊子。这些承载辊子又被横向轴所搬运,且在底侧设置有轮子,所述轮子使组件得以在底座上滚动。若干个这样的连接组件从布置在飞机外侧的传送带之下的贮存舱推入至所述飞机的货舱中。发明的简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它具有较简单的结构,且得以较方便地将货物运入和运出飞机的货舱,同时又确保所述货物方便和连续的运动。
此目的是通过上述装置获得的,其特征在于,第二传送带部分包括若干枢轴转动地相互连接的传送带单元,它们包括它们各自可启动的传送带通道,以及它们各自的轮子组。
结果是能较方便地处理可伸展的第二传送带,且同时得以使货物能方便、连续地运动,因为单个传送带单元在货舱的地面上向着所述货舱内所讨论装货场地滚动和从该场地滚走,且因为所述传送带单元借助它们自己的驱动装置支持所述货物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二传送带部分的传送带通道各自头尾相连地伸展着,且枢轴转动地相互连接的传送带单元可至少局部形成两个传送带单元的部分传送带通道,因为在第二传送带部分的伸展和缩回期间,它们相互从第一传送带部分直接延伸至第二传送带部分。装置的最终的整条传送带通道就较连续和平整。
根据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第一传送带部分可包括连续传送带,其中所述传送带的传送带通道的长度可随着传送带单元的伸出和缩回而调节。
此外,根据本发明装置可包括桥构件,借助桥构件,第二传送带部分的传送带单元移动于装置与飞机之间。此桥构件确保装置与飞机之间的平稳转移。
根据本发明,特别优异的是,第一传送带部分的连续传送带伸展于可放置在飞机邻近的前转向构件与最后的转向构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部分另外还包括中间改向构件,它在传送方向往复运动,并将传送带从最后的转向构件与改向构件之间的直线上通道引向中间通道,该中间通道平行于上通道,但所在的水平低于改向构件与前转向构件之间的所述上通道,从而前转向构件与最后的转向构件之间的传送带伸展于上和中间通道之下,且从而上通道至少形成第一传送带部分的部分传送带通道,且从而传送带单元总数的后端连接至第一传送带部分的改向构件,因而用于追随其往复运动,所述传送带单元在位于飞机之外时在第一传送带部分的中间通道之上移动。结果,第一和第二传送带部分的传送带通道各自能以简单的方式基本不间断地相互延伸,同时,当所有传送带单元或其最后部分不在飞机之内时,确保为传送带单元总数或其最后部分提供空间。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优点是可包括支承装置,用于在第一传送带部分的环形传送带运动于上通道内期间,对其进行支承。
根据本发明,特别优异的是两个传送带部分的传送带通道均借助传送带单元跨越它们整个长度而形成。此外,根据本发明,装置可包括舱,用于安放传送带单元总数的最后端,所述传送带单元依次随着前端必须移入飞机中的距离,移入或移出所述舱。这样就容易使传送带单元的总数适应所讨论飞机的货舱的长度。
此外,第一传送带部分可包括环形传送带,并被布置至传送带单元的通道之上、一个邻近桥构件的区域,结果是,可能限制传送带单元的总数,因而限制与装置相关联的舱的容量。
根据本发明,前传送带单元可包括在背部枢轴转动地以轴颈支承的传送带活板,它借助驱动装置能相对其余传送带单元的运行平面按要求的倾斜度加以放置。结果,操作员能将传送带活板的前端放置于在特定时间于飞机内要处理的货物堆对面的要求水平上。
对此,根据本发明,传送带活板可在离枢轴转动位置最远的前端设置有传送带前构件,它也被铰接地以轴颈加以支承,并能借助其自己的驱动装置相对传送带活板的前移平面设定成具有要求的倾斜度。结果,操作员能将前构件放置于最便于进、出所讨论货物堆的通道的平面中。
根据本发明,每一传送带单元可包括环形传送带,它由驱动辊子以及一根或多根辅助辊子加以驱动,所有这些辊子均由框架所载运,而所述框架转而又由携带轮子的支承构件加以支承。最终的传送带单元特别简单。
根据本发明,前传送带单元的传送带活板可由框架和相关联的传送带构成,并被枢轴转动地以轴颈支承在携带轮子的支承构件上,而其驱动装置可以是若干电驱动启动器。结果,前传送带单元能简单地在货舱内向前和向后移动,虽然传送带活板相对所述货舱的地面倾斜地加以布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装货期间当在第二传送带部分的传送方向察看时,传送带活板可在相关联的支承构件之前突出一段距离,根据本发明,传送带活板还可在其前端或传送带前构件设置有轮子,用于在所述传送带活板和所述传送带前构件位于下垂位置时,支承它们。结果,当所述传送带活板放置于倾斜位置时,操作员可在传送带活板之下很容易地为他的腿部找到空间。然而,当传送带前构件下垂时,所述传送带前构件的轮子能确保活板受到支承,并能容易地与其余的传送带单元一起加以处理。
根据本发明特别有利的是,第二传送带部分的前端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连接至装置的所有驱动装置,即位于飞机内的操作员能通过启动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装置进行导向。结果,操作员能有效地控制两个传送带部分。
根据本发明,传送带单元可借助可脱开连接装置进行相互连接,结果,如需要的话,传送带单元能方便地加以更换,并可能根据主要要求调节其数目。
此外,根据本发明,桥构件可包括导向装置,用于在第二传送带部分移入和移出飞机的货舱期间,对它进行导向。最终的运动能较简单地加以完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至少传送带单元的某些连接装置是这样的,即相邻的传送带单元能相互相对地横切传送方向而移动,结果,它们能十分方便地调节以适应货舱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特别有利的是,前传送带单元上的传送带前构件包括具有其自身驱动装置的环形传送带。
最后,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装置适合安装在运载汽车上。附图简述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更为详尽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侧示图,其中为清楚起见,一些零件被卸去;
图2是图1中第一和第二传送带部分的侧视图,其中,第二传送带部分布置于完全伸展的状态;
图3对应于图1,但其中的第二传送带部分布置于部分伸展的状态;
图4对应于图2,但其中的第二传送带部分相对第一传送带部分被完全缩回;
图5是图4中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6是图5中实施例的放大顶视图,但其中一些零件为清楚起见,已被卸去;
图7是图6中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至11是第二传送带部分移入飞机货舱期间,装置不同步骤的示意顶视图;
图12是装置的示意图,其桥构件通过开口伸入飞机的货舱中,但其中传送带部分为清楚起见,已被卸去;
图13和14相应为第二传送带部分的前端在各种步骤时的顶视图和侧视图;
图15是构成部分第二传送带部分的传送带单元的示意透视图,其中零件为清楚起见被单独加以表示;
图16和17相应为第二传送带部分的前端在装货和卸货期间的示意图;
图18和19为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传送带部分均由传送带单元的耦合排构成,并分别示于伸展和缩回状态;
图20展示了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置,它具有可倾斜的桥构件;
图21是构成部分第二传送带部分的传送带单元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为清楚起见,单个零件被分别加以表示;
图22是第二传送带部分的前传送带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3是桥构件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而
图24展示了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第一传送带部分由环形传送带构成,它安装在第一传送带部分的传送带单元排之上,位于从贮藏舱至桥构件的所述传送带单元的通道内。发明的较优实施例
图1的装置包括一辆运载汽车,它总体用标号1表示,并设置有驾驶室2和平台3。驾驶室2的宽度大致相当平台3宽度的一半。紧挨驾驶室2,运载汽车1设置有倾斜装置4,它安装成可进行倾斜,但其安装方式将不予以详细说明。此倾斜装置4可借助致动器5相对运载汽车1的平台3以适当的倾斜度而定位。倾斜装置4基本跨越运载汽车1的整个长度而伸展,所述倾斜装置的前端6安装在驾驶室2的前侧周围的区域中。
倾斜装置4装载着用总体标号7表示的第一传送带部分和用总体标号8表示的第二传送带部分。第一传送带部分7包括环形传送带9,其细节示于图1至4中,其中倾斜装置器侧的零件为清楚起见,已被卸去。在倾斜装置4的后端,此环形传送带9从下通道10通过后转向构件12移动至上通道11,或反之,后转向构件12设置有若干辊子13、14和15。在其前端,上通道11终止于以总体标号16表示的改向构件,也可参见图6和7。改向构件16包括两根相互连接的辊子17和18,它们将传送带9改向至中间通道19,继续朝着倾斜装置的前端6、平行于上通道11,但在位于其下的水平上前进。此中间通道19终止于前转向构件,该前转向构件以总体标号20表示,并包括单根辊子21。传送带9通过后述的单根辊子21返回至下通道10,所述下通道10平行于上通道11和中间通道19而伸展。
如图6和7具体所示,当在运载汽车1的纵向察看时,改向构件16借助U形夹子22连接至第二传送带部分8的后端。由于夹子22同时啮合沿倾斜装置4的两侧23和24的合适导轨(其细节未表示),参看图6,于是第二传送带部分8的相对运载汽车1的纵向的往复运动意味着,改向构件16按这样的方式追随所述运动,即第一传送带部分7的上传送带通道11的长度随第二传送带部分8的后端的位置而增加或缩短。在中间通道19之内,传送带9被支承板25通过减少摩擦的适当装置(未表示)所支承,参见图7。
在上通道11内,传送带9被支承装置26所支承,支承装置26包括大量相互连接的薄板27,所述薄板沿着离传送带9最远的纵向侧铰接地相互连接。在一个端部,此支承装置26按这样的方式连接至改向构件16,即它追随所述改向元件16的运动。此外,支承装置用于从紧邻下通道10的位置按这样的方式通过与所述支承板25的转向构件12相邻的后端移动至上通道11之下的位置,即位于上通道11之下、处于支承状态的薄板数基本对应上通道11的整个长度。如需要的话,从支承板一侧至相对侧的运动能借助导轨加以促进,导轨未详尽表示。此外,最远离改向构件16的支承装置26的端部也能按以下方式通过常规的已知装置而连接至所述改向构件,即当改向构件16向下向着最后端的转向构件12移动时,所讨论的端部受到牵引力。
第二传送带部分8包括若干传送带单元30,所有传送带单元30与前传送带单元31均基本相同地离开。所有传送带单元30包括连续的带32,参见图15,此连续带32围绕适当的辊子33、34和35而受到驱动。这些辊子以轴颈支承在框架36内,而框架36则安装在支承构件37上。
支承构件37安装在辊子44上。传送带单元30、31借助弹性耦合装置相互连接,它使所述传送带单元得以相互相对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转向,得以在相同方向上相互相对位移一段短距离。耦合装置被矩形横截面、并具有周向波纹的风箱形管所围绕。框架36和支承构件37由适当的塑料制成。耦合装置还用于以不加详细说明的方式将传送带单元30、31可脱开地耦合在一起,从而所述传送带单元能方便地加以替换。此外,围绕耦合装置的风箱形管为主配电系统及相关的耦合设备的进入提供了方便的通道,结果是,能方便地为单个传送带单元30、31输送要求的能量,诸如电流。如上所述,最后面的传送带单元30连接至第一传送带部分的改向构件16。传送带单元的高度还进一步被设置成,以使其传送平面,也即传送带32的上侧与环形传送带9的上通道11取平,参见图7。
前传送带单元31包括向后以轴颈支承的传送带活板39,具体参见图13和14。图13中,传送带活板39被示于两种可能的位置上,而在图14中,展示了3种可能的位置。此传送带活板39包括环形传送带40,它安装在框架41中,其安装方式未加详细说明。在背面,框架41可枢轴转动地以轴颈支承在支承构件42中,其支承方式将不详细说明,而支承构件42也安装在轮子44上,参见图1。千斤顶43安装在框架41与支承构件42之间,所述千斤顶使传送带活板39得以按要求的倾斜度调节在位。
在前部,传送带活板39设置有枢轴转动地以轴颈支承的传送带前构件45。当从侧面察看时,此传送带前构件45具有三角形横截面,且也与环形皮带46相连接。此传送带前构件45可借助未详细表示的构件相对传送带活板设定成具有要求的倾斜度。当传送带活板39相对其余传送带单元的传送方向按预定倾斜度布置时,传送带前构件45的传送带46的上侧主要设置于水平平面内。
传送带前构件45还包括轮子44,这意味着,所述传送带前构件45能有助于突出较远的传送带活板39连同支承构件42一起的支承。
把手47和48安装在传送带活板39的框架41的侧面上。这些把手47和48使操作员得以操纵第二传送带部分8。此外,这些把手47和48还可按以下方式用作控制装置,即通过适当转动所述把手,操作员可启动或驱动第一和第二传送带部分7、8的未加表示的各种驱动装置。
可伸展桥构件50安装成与倾斜装置的前端相连接,参看图8至12和20。此桥构件50是可倾斜的,参见图20,并用于借助驱动器28安装在基本为水平的位置上,以便移动通过开口51进入飞机53的货舱52。在图8至12中,通常关闭通向货舱52的开口用的门已被卸走。于是,桥构件形成倾斜装置4与直接位于开口51之内的货舱52的地面54之间的桥梁。如图8所示,当所述传送带单元位于倾斜装置上的缩回状态时,桥构件50直接放置在前传送带单元31之下。如图9所示,桥构件向前移动,连同前传送带单元31一起通过开口51。此向内运动是在倾斜装置4的倾斜度调节成匹配货舱52的地面54的同时进行的。当桥构件已设置成倚靠在货舱52内侧的地面54上时,前传送带单元按这样的方式向外抬起至所述桥构件50的一侧或相对侧,即从这一位置它能连同其后的传送带单元30一起在所述货舱内向后拉或向前推。前传送带单元31和随后的传送带单元30的这一调节或导向由抬高的平台55加以促进,平台55具有适当形状的导向侧面56和57,所述传送带单元30和31在它们的移动期间倚着所述导向侧面而滑移。未表示的适当装置按这样的方式将桥构件与前传送带单元31进行连接和脱开,以便桥构件连同所述传送带单元31能一起移入和移出货舱52的开口51。
在应用本发明提出的装置时,第二传送带部分被推动移入所讨论的货舱中,参见图10和11,其中操作员能应用所述第二传送带部分分别进行装货和卸货,参见图16和17。如图16所示,操作员可借助传送带活板39向上拉动行李59越过他的腿部,然后借助传送带前构件45直接放在货物堆60的顶部上。卸货期间,货物从货物堆60中拉出,放置在前传送带单元31上,然后再移出货舱。应用装置期间,操作员当然可随他的心意放置和应用传送带活板39。第二传送带8在所讨论货舱内的所有运动和停顿以及长度调节均可由操作员借助把手47根据所述货舱内的主要情况加以控制。
图18和19展示本发明提出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此处,第一和第二传送带部分7和8均由传送带单元30和31的耦合排构成。此传送带单元排的后端安放在运载汽车1的平台3之下的舱65中,它在排的前端移入飞机53的货舱52内时,从此位置通过运载汽车的后端向上移至倾斜装置上。此实施例特别适用于特长的货舱52、要求较大量传送带单元的情况。
单个构件,特别是第二传送带部分8的传送带单元主要根据要求的强度由塑料制成。此外,辅助传送带61和62可安装在装置的后端,以便促进前移和卸去行李用的设备与第一传送带部分7后端之间的过渡。所有驱动装置均连接至运载汽车1中的电源,其连接方式将不详细说明。
图21展示传送带单元的第二实施例,它具有由辊子72和73支承的连续带71,其中第一辊子72是驱动辊子,如图所示,通过导线管116向它输送电能。辊子72和73借助支架74和75以轴颈支承在框架75中。框架75在两侧均设置有一对轮子76,它们分别借助隔板78以这样的方式加以保护,即它们在顶部和底部均是暴露的,从而传送带单元在传送带71面朝上的位置和所述传送带面向下的位置均能在合适的导轨上滚动,参见图24。隔板79和80沿传送带71的侧面安装在框架75上。
传送带单元借助连接构件81和82加以连接,连接构件81和82最好由压铸铝制成。连接构件81和82枢轴转动地围绕两个相邻传送带单元中的轴线83和84以轴颈而支承,并共同围绕轴线85而枢轴转动地以轴颈加以支承,橡胶部件86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之间。橡胶部件86既能确保传送带单元在所述传送带单元未承受共同转向负载时的拉直,又能在传送带单元之间通过适当通道87和88提供电导线管的保护性通道。传送带单元装载构件115与连接构件81和82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协作,即它们只能在一个方向围绕轴线83和84从通过传送带单元、平行于它们的传送带通道的共同平面转出。
图22展示前传送带单元的第二实施例。此传送带单元用总体标号90表示,并包括传送带活板91。在前端,传送带活板91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一个弯头,即前传送带单元包括一件前构件92,它永久性地连接至活板91的余下部分。前传送带单元90包括环形传送带93,它通过适当的辊子伸展越过前构件。在连续带93之前,设置了一对宽松地由轴颈支承的辊子94和95。传送带活板91包括框架96,在背面它被枢轴转动地通过轴颈支承在支承构件97上。此支承构件97安装有千斤顶98以及支承装置99和100,它们被铰接地安装在支承构件97上,并可移动地安装在框架96上。支承构件97包括轮子101,它们可转动地围绕轴而安装,这些轴垂直于支承构件97的平面而伸展。此外,参见图24,在活板91的前构件92之下设置了一个或多个轮子102,所述轮子与轮子101同属一个类型。
图23展示了一种伸缩性桥构件105,它包括导向装置106和107。这些导向装置106和107使传送带单元的排得以按要求的方向导向进入飞机的货舱。两个导向装置中的前导向装置107安装在可转动圆盘108上,它得以将所述导向装置107设定在要求的方向上。导向装置106和107用于与传送带单元底侧上的、未加表示的适当导向构件协同运作。
图24展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此处第一传送带部分7的传送带通道由第一环形传送带110构成,它安装在舱111与桥构件105之间传送带单元70的通道之上。第一传送带部分7还包括具有第二连续带112的前传送装置,其前部呈尖锥形状,以便使处理的货物能较容易地通向第一传送带部分7的第一环形传送带,和从其上输出。如图24所示,在舱111中设置了导轨113,传送带单元70在环形传送带面向下时,能在所述导轨上借助轮子76进行移动。传送带单元70在舱内的来、去移动借助驱动的环形传送带114加以实现,传送带114与传送带单元70的底侧以适当的方式,诸如借助摩擦,协同进行运作。
已参照较优实施例对发明进行了说明。可进行许多修改,只要不偏离发明的范围。第一和第二传送带部分7和8以及相关联的倾斜装置4可例如安装在不同于运载汽车的其它设备上。对此,致命因素是能够实现进入所讨论货舱的开口的定位。
已说明的发明是打算用于飞机的,但,当然它也能用于其它场合,其中具有相似的情况。
支承装置26也能设置辊子以替代薄板27,传送带单元30、31能用于在倾斜装置4的侧面上的适当导轨上滑移,以替代倚靠在它们自身的轮子上,只要它们被放置在所述倾斜装置4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