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板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板,具体地说,涉及可防止显示效果劣化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便携电话机等携带工具日益普及。图11是表示传统的便携电话机的模式图。图12是图11的线段XII~XII之间部分的局部截面模式图。图13是用于图12所示便携电话机上的液晶板的截面模式图。图14是说明图11~13所示便携电话机的LCD显示部分102上,显示图像等内容时的构造的截面模式图。下面参照图11~14,对传统的便携电话机进行说明。
参照图11~14,传统的便携电话机101,包括LCD(液晶显示器)显示部分102、设置在便携电话机101主体上半部分的接收机、设置在主体下半部分的麦克风,以及执行输入操作的输入部分。接收机具有把通话对象的声音传输给使用者地功能;麦克风用于使用者输入声音;LCD显示部分102则用来显示变化的电话簿、电子邮件等文字信息、图像等图像信息之类的各种信息。另外,主体的上半部分还设置有天线。
在LCD显示部分102中,如图12所示要用到液晶板107。液晶板107被固定在由前面板106和后面板(图上未显示)组成的便携电话机101的框体内部。液晶板107中位于射出光的出射面区域上,在前面板106上形成一个开口部分,模内(inmold)成形品103被设置在这里,以遮盖该开口部分。模内成形品103由塑料成形品105和设置在塑料成形品105表面的模内箔104组成。模内箔104是一个多层膜,如图14所示,它包括位于塑料成形品105表面上的剥离层123和位于该剥离层123上的模内箔上层122。该模内成形品103是通过所谓的模内处理法制造的。所谓的模内处理法,是一种在加工塑料成形品时,出于修饰、高机能化等目的,在用于塑料成形的模具内设置模内箔,随着塑料的成形加工,每冲压一次就会生产出塑料成形品105和模内箔104的一体化产品,即模内成形品的方法。使用这种模内成形品103,既可以控制制造成本的上升,又给便携电话机101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度。
就液晶板107而言,为了得到更优秀的显示效果,人们逐渐采用有源矩阵型液晶板。下面参照图13,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板107的构造。
参照图13,液晶板107是一个半透射的彩色液晶板,液晶板107由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做成的基片108和表面设置有滤色镜115a~115c的CF(滤色镜)基片109相对设置并夹着液晶142而形成,基片108的表面有制作成薄膜场效应管的开关元件,用来控制液晶各种像素的显示。基片108在面对液晶142的表面上,设置有:控制开关元件的导线,即数据线110a~110c;给液晶142附加电场的透明电极111a~111c。数据线110a~110c和透明电极111a~111c在面对液晶142的表面上,形成了定向膜112a。
CF基片109在面对液晶142的表面上,形成一层反射膜116,用来反射从液晶板107的出射面侵入的光。在反射膜116上,设置有滤色镜115a~115c。滤色镜115a~115c分别是红、绿、蓝色的滤色镜。滤色镜115a~115c上还设置有覆盖膜114。覆盖膜114上设置有作为相对电极的透明电极113,在透明电极113上设置有定向膜112b。
定向膜112a和定向膜112b的中间固定有液晶142。另外,在基片108和CF基片109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材料来固定液晶142。
在液晶板107的出射面一侧的基片表面上,通过粘接层119固定着相位差板(λ/4板)117a,相位差板117a上设置有偏光板118a。另外,在CF基片109中与面对液晶142的一面相背对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层(图上未显示)固定着相位差板(λ/4板)117b。相位差板117b上与面对CF基片108的一面相背对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偏光板118b。
参照图14,对便携电话机101的LCD显示部分102上显示图像等信息时的构造进行说明。
参照图14,在便携电话机101的LCD显示部分102上通过模内成形品103射入液晶板107的入射光125,从液晶板107的出射面(面对模内成形品103的面)射入液晶板107的内部。然后,该入射光125被液晶板107基片部分121上的反射膜116反射。这个被反射的光(反射光126)从基片部分121经过粘接层119、相位差板117a、偏光板118a,由液晶板107的出射面射出。然后,该反射光126经模内成形品103从便携电话机101的LCD显示部分射出。该反射光126在滤色镜115a~115c处着色。另外,通过利用开关元件改变透明电极111a~111c的电位,改变附加在液晶142上的电场强度和方向,可以改变液晶142的光学性质。其结果,可以切换反射光126在液晶142中透射的状态和不透射的状态。所以,为了显示预定的文字和图像,通过控制与各像素对应的开关元件,可以使预定的文字和图像显示在LCD显示部分102上。
在此,发明者发现在所述的传统便携电话机的LCD显示部分中,存在下列问题。即,在图11~14说明的传统的便携电话机101中,会产生在LCD显示部分102的液晶显示上,除了本来显示在液晶板107的出射面上的图像之外,其整个显示面上会看到细小的亮点(以下把这种细小亮点称为亮斑)。这种亮斑特别是在暗处使用便携电话机等周围较暗的情况下会显得特别突出。由于这种亮斑的产生,LCD显示部分102的显示质量就降低了。而且,便携电话机101等便携终端,由于假设用户会在各种情况下使用,因此假设即使在日常中,也会在所述的周围很暗的场合使用便携电话机。所以,这种亮斑的发生,作为便携电话机101的LCD显示部分102显示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显示性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板。
发明的公开
发明者在对所述亮斑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即,发明者对作为产生了亮斑现象的液晶显示装置使用的便携电话机的构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发现,构成便携电话机101模内成形品105的模内箔104的剥离层123上,如图14所示出现了非常细小的凹凸。这些凹凸的间距P1大约为0.2mm~0.4mm。这些剥离层123的凹凸,被认为是在实施模内处理法之前,对模内箔104事先进行凹版印刷时,卷有模内箔104的鼓状表面上所形成的凹凸部的形状发生转印而形成的。
另一方面,液晶板107的象素间距随着液晶板107的高度精细化,达到了0.2mm~0.3mm的程度。而且,从液晶板107射出的反射光126也有对应于该像素间距的间距强度分布。所以,反射光126的强度分布的间距和剥离层123的凹凸的间距P1大致相同。其结果,由于模内箔104的剥离层123上的凹凸和反射光126相互干涉,产生了亮斑(即,可以把亮斑考虑为反射光126和剥离层123上的凹凸相互干涉的干涉不一致)。
发明者根据这个见解,使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包括:固定液晶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板;位于液晶板上、能透射从液晶板射出的光的窗体材料;位于液晶板的液晶和窗体材料之间、能使从液晶中射出的光发生散射的散射材料。
在此,从液晶板射出的光具有和液晶板的像素间距相对应的强度分布。并且,通过使从液晶板的液晶射出的光经散射材料发生某种程度的散射,使得从液晶板射出的光对应于液晶板的像素间距的强度分布变得均匀。这样,在窗体材料透射光的部分,如果形成与像素间距具有同等程度间距的凹凸(例如,使用作为窗体材料的模内成形品等时,在构成该模内成形品的模内箔上形成具有与像素间隔大致相同的间隔的凹凸部的情况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从液晶板射出的光和所述窗体材料上形成的凹凸之间相互干涉。因此,就能够防止所谓亮斑的发生,从而收到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下降的效果。
而且,如上所述,即使在窗体材料中使用模内成形品等,也能防止亮斑的产生。所以,在保持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质量的状态下,可以在窗体材料中使用模内成形品等,从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在设计上的自由度。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散射材料最好能包含:能够透射光的衬底;分散设置在衬底中的光散射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分散在衬底中的光散射材料的大小和在衬底中的光散射材料的分布密度,能任意改变散射材料的光散射性能。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设定散射材料的光学性能,使得有源矩阵型液晶板良好的显示质量不会劣化,且为了减少亮斑而散射由液晶板射出的光。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板最好包括固定液晶的第一和第二基片。第一基片位于液晶板射出光的出射面一侧,另一方面,第二基片可以位于从液晶看时,比第一基片更远离出射面的区域。而且,液晶板还可以包含光学材料,它设置在第一基片中与面对液晶的面相背对一侧的面上。散射材料可以位于第一基片和光学材料之间。
这时,可以把散射材料装入液晶板的内部。所以,在由液晶板和安装液晶板的框体等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不需要对框体等液晶板以外的材料的设计进行大的变更。所以,通过使用具备散射材料的液晶板,在本发明中的液晶显示装置上,可以容易地沿用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框体等的设计。其结果,由于可以大大缩短为实现本发明中提出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设计框体等材料的时间,从而可以防止本发明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散射材料最好为连接光学材料与第一基片的粘接层。
在这里,传统的液晶板里也有连接光学材料和第一基片的粘接层。所以,通过在传统的粘接层上加上作为散射材料的功能,可以使液晶板在外形上和传统的保持相同。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板以外的部分,都可以沿用与传统相同的部件。这样,为实现本发明提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设计成本就会更低。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散射材料的雾度值最好在50%~60%之间。
此时,如果散射材料的雾度值在所述数值范围内,则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既可以维持有源矩阵型液晶板良好的显示质量,又可以把从液晶板射出的光适当地散射,以防止亮斑的发生。另外,这里所说的散射材料的雾度值,是指当可见光照射在散射材料上的时候,散射透射光相对于全部透射光所占的雾度值;它可以表示为:雾度值=(散射透射率)/(全部光线透射率)×100%。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液晶板,是固定液晶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板,包括固定液晶的第一和第二基片。第一基片位于液晶板中射出光的出射面一侧,另一方面,第二基片位于从液晶看时,比第一基片更远离出射面的区域。并且,液晶板包括:在第一基片中与面对液晶的面相背对一侧的表面上设置的光学材料;位于第一基片和光学材料之间的散射材料。
在此,如上所述,从液晶板射出的光具有对应于液晶板的像素间距的强度分布。而且,从液晶板的液晶射出的光(出射光)经过散射材料,被一定程度地散射,由此,使从液晶板射出的光中,对应于液晶板的像素间距的强度分布变得均匀。接着,考虑在液晶板的出射面上设置窗体材料等的情况。在窗体材料中透射由液晶板射出的光的部分上,形成与像素间距同等程度间距的凹凸(例如,使用模内成形品等作为窗体材料时,在构成该模内成形品的模内箔上形成和像素间距有大致相同间距的凹凸部的情况下)的情况下,由于出射光的强度分布已经变得均匀,就可以抑制液晶板的出射光和在窗体材料上形成的凹凸之间相互干涉。因此,可以防止所谓亮斑的发生,从而防止液晶板显示质量的降低。
在所述其他情况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散射部件最好包含:能够透射光的衬底;分散地设置在衬底中的光散射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分散在衬底中的光散射材料的大小和在衬底中的光散射材料的分布密度,能任意改变散射材料的光散射性能。因此,可以设定散射材料的光学性能,使得有源矩阵型液晶板良好的显示质量不会大幅劣化,并为了降低亮斑使由液晶板射出的光散射。
在所述其他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散射材料最好是连接光学材料和第一基片的粘接层。
如前所述,传统的液晶板里也有粘接光学材料和第一基片的粘接层。所以,通过在已有的粘接层上加上作为散射材料的功能,可以使液晶板在外形上和传统的保持相同。其结果,在装有液晶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液晶板以外的部分基本上可以沿用与传统一致的部件。这样,可以使为设计出使用本发明液晶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而用的设计成本降得更低。
在所述其他方面的液晶板中,散射材料的雾度值最好在50%~60%之间。
此时,若散射材料的雾度值在所述数值范围内,通过在维持有源矩阵型液晶板良好的显示质量的同时,适度散射从液晶板射出的光,即使在液晶板的出射面上设置形成与液晶板的象素间距有着相似间隔的凹凸的窗体材料(例如,窗体材料等是用模内箔上有凹凸的模内成形品组成的),也可以防止该窗体材料的凹凸和从液晶板射出的光相互干涉。
在本发明其他情况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包含:有源矩阵型液晶板;位于液晶板上、在液晶板中位于射出光的出射面的区域内形成开口部分的边框材料;为遮盖边框材料的开口部分而设置、能透射从液晶板的出射面射出的光的窗体材料。在窗体材料上,从液晶板的出射面射出的光透射的区域由一层透射性材料构成。
如上所述,从液晶板的出射面射出的光具有和液晶板的像素间距相对应的强度分布。而且,由于在所述本发明其他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得在窗体材料中从液晶板的出射面射出的光透射的区域是由一层透射性材料构成的,因此,该区域并不是类似于模内成形品的塑料成形品表面上设置模内箔的多层构造。所以,不会出现模内箔上形成的凹凸部和从液晶板的出射面射出的光相互干涉的现象,即,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谓亮斑的发生。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亮斑造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劣化。
而且,由于除窗体材料以外还具有边框材料,所以不但可以保持良好的显示性能,还可以任意改变该边框材料的设计,提高液晶显示装置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包括:有源矩阵型液晶板;为围住液晶板而设置的、在液晶板中与射出光的出射面相对的区域上形成开口部分的框体;为覆盖框体开口部分而设置的、透射从液晶板的出射面射出的光的窗体材料。窗体材料中,透射从液晶板的显示面射出的光的区域是由一层透射性材料构成的。
如上所述,从液晶板的出射面射出的光具有和液晶板的像素间距相对应的强度分布。而且,在所述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窗体材料中透射从液晶板的出射面射出的光的区域是由一层透射性材料构成的,因此,该区域不是类似于模内成形品的塑料成形品表面上设置模内箔的多层构造。所以,不会出现在模内箔上形成的凹凸部和从液晶板的出射面射出的光相互干涉的现象,即,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谓亮斑的产生。进而可以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因亮斑而劣化。
所述另一个情况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窗体材料也可以包含:在透射从液晶板的显示面射出光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着色层。
此时,通过在窗体材料上形成任意色彩和形状的着色层,可以对窗体材料进行任意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便携电话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模式图。
图2是在图1的线段II~II之间部分的局部截面模式图。
图3是用于图2所示的便携电话机上的液晶板的截面模式图。
图4是用来说明在图1~3所示的便携电话机的LCD显示部分2上、显示图像等信息时的构造的截面模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截面模式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便携电话机LCD显示部分的局部平面模式图。
图7是在图5所示的便携电话机LCD显示部分中,LCD显示窗体材料的展开透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5~7所示的本发明中,便携电话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变形例中的截面模式图。
图9是表示在图5~7所示的本发明中,便携电话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变形例中的截面模式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便携电话机LCD显示部分的局部平面模式图。
图11是表示传统的便携电话机的模式图。
图12是在图11的线段XII~XII之间部分的局部截面模式图。
图13是用于图12所示的便携电话机的液晶板的截面模式图。
图14是用来说明在图11~13所示的便携电话机的LCD显示部分102上、显示图象等信息时的构造的截面模式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下面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会加上同一个参照编号,不进行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中便携电话机的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4,便携电话机1包括:LCD(液晶显示器)显示部分2;设置在便携电话机1主体的上半部分中的接收机;设置在主体下半部分的麦克风;执行输入操作的输入部分。接收机具有把通话对象的声音传输给使用者的功能。麦克风用于使用者输入声音。LCD显示部分2则用来显示变化的电话簿、电子邮件等文字信息、图片等图像信息之类的各种信息。另外,主体的上半部分还设置有天线。
在LCD显示部分2中,如图2所示要用到液晶板7。液晶板7被嵌在由前面板6和后面板(图上未显示)组成的便携电话机1的框体内部。在液晶板7中位于射出光的出射面的区域上,在前面板6中形成一个开口部分。为覆盖该开口部分,设置了模内成形品3。模内成形品3由塑料成形品5和压在该塑料成形品5的表面上的模内箔4构成。模内箔4是一个多层膜,如图4所示,包括:位于塑料成形品5的表面上的剥离层23;位于该剥离层23上的模内箔上层22。该模内箔上层22包括:粘接层和画有设计的色彩和图案的层。模内成形品3是利用所谓的模内处理法制造的。
作为液晶板7,为得到优质的显示效果,应用有源矩阵型液晶板。下面参照图3,来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便携电话机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板7的构造。
参照图3,液晶板7是半透射型的彩色液晶板。在液晶板7中,在表面形成用于控制液晶的各种象素的显示用的开关元件,即薄膜场效应三极管等,它是由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做成的作为第一基片的基片8和表面设置有滤色镜15a~15c的作为第二基片的CF基片9相对设置并夹着液晶42而形成。基片8中面对液晶42的表面上,设置有:开关元件;控制开关元件的导线,即,数据线10a~10c;给液晶42附加上电场的透明电极11a~11c。在液晶42中,与数据线10a~10c和透明电极11a~11c相对的表面上,还设置了定向膜12a。
CF基片9中面对液晶42的表面上,形成反射从液晶板7的出射面侵入的光的反射膜16。在反射膜16上设置有滤色镜15a~15c。滤色镜15a~15c分别是红、绿、蓝色的过滤层。滤色镜15a~15c上还设置有覆盖膜14。覆盖膜14上设置有作为相对电极的透明电极13。透明电极13上设置有定向膜12b。
定向膜12a和定向膜12b中间固定了液晶42。另外,在基片8和CF基片9中间,还设置了固定液晶42用的密封材料24。
在基片8中的液晶板7出射面一侧的表面上,通过作为散射材料的粘接层19固定着相位差板(λ/4板)17a。该粘接层19在作为基片的粘接剂里分散设置作为光散射材料的填料20。只要是可以散射光的材料都可以用做填料20。这里,将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光散射材料作为填料20分散设置在粘接剂中。
相位差板17a上设置有偏光板18a。另外,在CF基片9中与面对液晶42的面相背对一侧的面上,通过粘接层(图上未显示)固定着相位差板(λ/4板)17b。在相位差板17b中与面对CF基片108的面相背对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偏光板18b。
下面参照图4对便携电话机1的LCD显示部分2上显示图像等信息时的构造进行说明。
参照图4,在便携电话机1的LCD显示部分2上,通过模内成形品3射入液晶板7的入射光25,从液晶板7的出射面(和模内成形品3相对的面)射入液晶板7的内部。然后,该入射光25被液晶板7的基片部分21上的反射膜16反射。这个被反射的光,即反射光26从基片21经过粘接层19、相位差板17a、偏光板18a,由液晶板7的出射面射出。然后,该反射光26经模内成形品3从便携电话机1的LCD显示部分2射出。同时,该反射光26在滤色镜15a~15c处着色。另外,通过利用开关元件改变透明电极11a~11c的电位,以及改变附加在液晶42上的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改变液晶42的光学性质。其结果,可以对在液晶42中透射反射光26的状态和不透射的状态进行切换。所以,为了显示预定的文字和图像等,通过控制和各像素对应的开关元件,可以使预定的文字和图像显示在LCD显示部分2上。
在此,如前所述,从液晶板7射出的光,即反射光26具有和液晶板7的像素间距相对应的强度分布。然后,由于存在含有填料20的粘接层19,可以使反射光26被作为散射材料的粘接层19一定程度地散射。即如图4所示,通过使反射光26的一部分被粘接层19内包含的填料20散射,产生了散射光27a和27b。这样,对于反射光26,可以使和液晶板7的像素间距相对应的强度分布变得均匀。因此,对于作为窗体材料的模内成形品3上透射反射光26的部分上,如果在构成该模内成形品3的模内箔4的剥离层23上,形成具有和像素间距几乎相同的间距P1的凹凸部的时候,可以防止反射光26和所述剥离层23的凹凸相互干涉。所以,由于能够防止所谓亮斑的发生,可以防止便携电话机1的LCD显示部分2的显示效果的劣化。
另外,如图1~4所示,由于作为窗体材料,即使使用设计自由度很大的模内成形品3也能抑制亮斑的产生,所以在保证便携电话机1上LCD显示部分2的良好显示质量的状态下,通过将模内成形品3作为窗体材料使用,可以提高便携电话机1设计上的自由度。
而且,通过改变分散在作为基片的粘接剂中的光散射材料,即填料20的大小,或改变粘接剂中填料20的分布密度,可以任意改变粘接层19的光散射性能。所以,对于便携电话机1的LCD显示部分2,为了不会降低有源矩阵型液晶板7良好的显示质量,且为了减少亮斑而把从液晶板7射出的光,即反射光26散射,可以设定粘接层19的光学性能(光散射性能)。
另外,在液晶板7中,调整了填料20的分布密度,使作为散射材料的粘接层19的雾度值达到52%。在这里,粘接层19的雾度值最好在50%~60%之间。
此时,若粘接层19的雾度值在所述数值范围内,在便携电话机1的LCD显示部分2中,既可以维持有源矩阵型液晶板7良好的显示质量,又可以把从液晶板7射出的反射光26适当地散射,可以有效地防止亮斑的发生。
另外,作为散射材料的粘接层19位于作为第一基片的基片8和作为光学材料的相位差板17a之间,具有把该相位差板17a固定在基片8上的功能。即作为散射材料的粘接层19是构成液晶板7的材料。因此,除液晶板7之外的,组成液晶板7的便携电话机1的框体等材料的设计没有必要进行大的变动。所以,由于使用了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液晶板7,传统便携电话机的框体等材料的设计能够容易地沿用在本发明中便携电话机1上。其结果,可以缩短本发明中便携电话机1的框体等材料的设计时间,从而控制本发明的便携电话机1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而且,如图13所示,粘接层19也存在于传统的液晶板中。所以,在原有的粘接层19中添加填料20,增加它作为散射部分的功能,由此,使液晶板7的外形和传统的保持一致。其结果,便携电话机1的液晶板7以外的部分都可以沿用传统的部件,从而可以使本发明的便携电话机1的设计成本降得更低。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5~7来说明本发明提出的便携电话机的第二实施例。另外,图5对应图2。
参照图5~7,便携电话机基本上和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电话机具备同样的构造。只不过,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电话机中,在液晶板7的出射面上设置了作为窗体材料的模内成形品3。另一方面,在图5~7所示的便携电话机1中,在液晶板7的出射面上,设置了由作为窗体材料的丙烯板32和作为窗框状边框材料的模内成形品30组成的LCD显示窗体材料33。在模内成形品30上形成开口部分31。另外,模内成形品30由边框状塑料成形品29和在该塑料成形品29的表面上设置的模内箔28构成。丙烯板32被固定地嵌在模内成形品30的开口部分31中。在模内成形品30的开口部分31上,形成固定丙烯板32用的凸部34;而在丙烯板32上形成和该凸部34对应的凹部35。通过将该丙稀板32的凹部35横向移动并固定在模内成形品30的凸部34上,丙烯板32也就被固定在模内成形品30上了。丙烯板32是一层透射性材料,其表面上没有覆盖其他的膜。而且,液晶板7也使用具有和图13所示的传统液晶板同样构造的液晶板。
在这里,如前所述,从液晶板7的出射面射出的光(即反射光26(参照图4))具有和液晶板7的象素间距相对应的强度分布。而且,作为图5和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便携电话机1上,在作为窗体材料的丙烯板32中,透射由液晶板7的出射面射出的光的区域是由一层透射性材料做成的。因此,在丙烯板32中的该区域,不是像模内成形品30那样在塑料成形品29的表面上设置模内箔28的多层构造。所以,由于在丙烯板32的表面上不存在含有凹凸部的模内箔,也不会发生从液晶板7的出射面射出的光和这些凹凸部相互干涉的现象。即,可以有效地避免所谓亮斑的产生。
另外,由于除了作为窗体材料的丙烯板32之外,还有作为边框材料的模内成形品30,所以,在保证LCD显示部分2良好的显示质量的同时,通过任意改变模内成形品30的设计,可以提高便携电话机1设计上的自由度。
图8是和图5相对应的,在图8中显示的是便携电话机的整个截面。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
参照图8,便携电话机1基本上和图5~7显示的便携电话机1具有同样的构造。只不过,图8所示的便携电话机1中,在构成LCD显示窗体材料33的丙烯板32上,没有形成如图5所示的凹部35。如图8所示的便携电话机1上,丙烯板32的截面形状接近矩形。另外,丙烯板32和图5~7上显示的丙烯板32一样,是一层透射性材料,其表面没有覆盖其他的膜。而且,在模内成形品30上,形成用来嵌入整个丙烯板32的开口部分。
这样,既可以得到和图5~7显示的便携电话机同样的效果,又使丙烯板32的形状得到简化,能够进一步降低便携电话机的制造成本。
另外,如图8所示,便携电话机1包括:构成框体的前面板6和后面板36。在这个由前面板6和后面板36构成的框体内部,设置有液晶板7、安装了控制回路等的基片38、和用以通知收到信号时产生振动的马达37。
参照图9和图10,说明本发明的便携电话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另外,图9和图5对应。
参照图9和10,便携电话机1基本上和图5~7显示的便携电话机1具有同样的构造。只不过,位于液晶板7的出射面上的区域,在作为框体的前面板6上有一个开口部分40。为了覆盖该开口部分40,设置了一层透射性材料丙烯板32。作为窗体材料的丙烯板32中,位于液晶板7的出射面上的区域,就是透射从液晶板7射出的光的区域。该区域中,和图5~7所示的丙烯板32一样,没有在丙稀板32的表面上覆盖其他的膜。
另外,在丙烯板32的周边部分,形成丝网印刷层41,将它作为在丙稀板32的背面上形成规定色彩、文字、图案的着色层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和图5~7所示的便携电话机一样,由于丙烯板32的表面没有包含凹凸部的模内箔,就不会发生从液晶板7的出射面射出的光和该凹凸部相互干涉的现象,即,可以有效地防止亮斑的产生。
而且,和图5~7所示的便携电话机相比,由于不需要作为边框材料的模内成形品30,因此,可以使便携电话机1的构造更加简化。因此,也可以降低便携电话机1的制造成本。
再者,通过在作为窗体材料的丙烯板32上形成任意色彩和形状的丝印刷层41,可能对丙烯板32进行任意的设计,所以,可以一定程度地确保便携电话机1设计上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列举了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便携电话机;实际上,凡是用到液晶板的装置,例如便携信息终端、笔记本电脑等将液晶板用于显示部分的装置,甚至电脑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电视等各种装置都可适用本发明。
如上所述,本文介绍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将各实施例的特征进行适当的组合。而且,本次公开的实施例的所有方面都是作为示例,不能把它认为是限制。本发明的区域不是所述的实施例,而是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示,包含在与权利要求范围等同以及在范围内的所有变形形式。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不只是用在便携电话机上,而是可以应用在具有用来显示文字信息和图像的显示部分的电子装置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