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的构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的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筋土挡墙的构筑中,其施工方法一般是将框格或模袋用作坡面块体,然后在坡面块体的背面一侧灌入填土,形成坡度很陡的坡面,并通过各类草木对坡面进行绿化,构筑成拥有大坡度墙面的加筋土挡墙。
然而,在传统的加筋土挡墙构筑方法中,一般都是将钢制紧固件嵌入到砼砌块中,或是通过螺栓将钢制紧固件连接到砼砌块上。
如图3所示,地面102上设置砼砌块109,在砼砌块109的背面及上侧灌入填土112后辗压,进行第一土壤层L1的施工。在第一土壤层L1上部再设置前述砼砌块109并灌入填土112后辗压,构筑第二土壤层L2。然后照此法依次向上施工,形成加筋土106。通过螺栓111将钢制紧固件113与前述砼砌块109连接到一起,同时,将连接在此钢制紧固件113上的拉杆118的另一端向远离加筋土106的坡面114的方向延伸,将拉杆118地另一端与平行于坡面114的锚板120相连后埋设。通过砼砌块109、加筋土106的规定土壤层L之间埋设的锚板120、以及拉杆118,共同构筑成加筋土挡墙115。
此时,在前述锚板120上,由于抵抗拉力的作用,会形成滑移线(图中未显示),通过这些滑移线的扩展,构成仿墙面构造。
但在上述加筋土挡墙中,地面上形成的基础以及埋设有钢制紧固件、拉杆的填土如果沉降较大,前述砼砌块与钢制紧固件的变形特性不同,因而砼砌块与钢制紧固件的连结部位就会产生过度的应力,给实际的应用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如图3所示,垂直的前述砼砌块109的表面基本很难进行植被,在需要考虑景观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地方也不适用。
而且,还有一个不便之处就是,为了使砼砌块垒砌时的垂直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施工时必须对垂直度实施非常严格的管理。
传统的构筑方法中,为了实现植被,采用的方法即如图4所示,在坡面一侧垂直或成阶梯状设置笼状坡面构件210,将图中未标出的拉杆一端与该笼状坡面构件210相连结,构筑成加筋土挡墙(图中未标出)。
但是,使用笼状坡面构件尽管可以进行植被,当地面上形成的基础以及埋设有拉杆的填土发生沉降时,由于前述笼状坡面构件与拉杆的变形特性不同,也就无法与变形随动,笼状坡面构件与拉杆的连结部位会产生过度的应力,这一缺点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的构筑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的构筑方法,包括:
在地面上设置笼状坡面构件,在笼状坡面构件的内部以及背面和上侧灌入填土后碾压,进行第一土壤层的施工;
在第一土壤层上部成阶梯状设置前述笼状坡面构件并灌入填土后碾压,构筑第二土壤层;
依照上述方法依次向上施工,形成加筋土;
在前述笼状坡面构件附近位于加筋土的规定土壤层之间的位置,埋设平行于坡面的第一锚板,同时将连接在此第一锚板一段的拉杆向远离加筋土坡面的方向延伸,将拉杆的另一端与平行于第一锚板的第二锚板相连后埋设;
通过笼状坡面构件、加筋土规定土壤层之间埋设的第一、第二锚板以及拉杆共同构筑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
其中,可在成阶梯状设置笼状坡面构件之前,将该第一锚板嵌入笼状坡面构件的所包含的粒状材料之中。
其中,安装该第一、第二锚板的笼状坡面构件还可以垂直向上垒起构筑成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首先,由于在前述笼状坡面构件附近,即坡面附近以及拉杆的另一端所在的填土深层部位,可成群埋设通过拉杆连结在一起的第一、第二锚板,并且无需将第一、第二锚板及拉杆与其他构件相连结,即可在填土的坡面附近和填土的深层,形成富有变形适应性的仿墙面构造。
另外,施工时只需将第一、第二锚板及拉杆埋设到填土中,非常易于施工。
再者,由于填土的坡面由土体构筑而成,因而进行绿化植被也就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本发明构筑的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构筑原理示意图。
图3为使用砼砌块的加筋土挡墙的构筑原理示意图。
图4为笼状坡面构件的斜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在地面2的基础4上,设置用圆钢或铁丝预制成的箱笼或蛇笼等组成的笼状坡面构件10,此笼状坡面构件10的内部、背面以及上部,灌入由土砂、碎石、岩屑或稳定处理土等材料构成的填土12并辗压,进行第一土壤层L1的施工,然后在第一土壤层L1的上部成阶梯状设置前述笼状坡面构件10,灌入填土并辗压,进行第二土壤层L2的施工,照此法依次向上垒砌,构筑成加筋土6。
此时,在前述笼状坡面构件10的附近且位于加筋土6的规定土壤层L之间,埋设平行于坡面14的第一锚板16,同时,将一端连结在此第一锚板16上的拉杆18的另1端向远离前述加筋土6坡面14的方向延伸,然后将与第一锚板18平行的第二锚板20与拉杆的另一端连结后埋设。
由此,前述笼状坡面构件10、加筋土6的规定土壤层之间埋设的第一16、第二锚板20以及拉杆18共同构筑成前述圆坡锚板加筋土挡墙8。
关于前述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的构造原理,如图2所示,土砂、碎石、岩屑或稳定处理土等材料组成的填土12中埋设的第一、第二锚板16、20,由于抗拉产生的拉力作用,在周围的土砂及碎石、岩屑或稳定处理土等材料组成的填土12中形成滑移线22。
第一16、第二锚板20由抗拉产生的拉力,即拉力反作用力,随着前述滑移线22的扩展而增大,相应地起到稳定填土12的作用。
第一16、第二锚板20中,将成群锚板按左右及上下方向(参照图2)彼此相接,再用土砂、碎石、岩屑或稳定处理土等组成的填土12进行埋设,相邻的滑移线22之间部分相互重叠,与类似墙面构造的仿墙面构造24以相同方式发生位移。
土砂、碎石、碎岩或稳定处理土等组成的填土12中埋设的群锚板的拉力产生滑移线22。通过滑移线22的扩展,如图2所示,即在加固区域的前部和后部构成一个类似墙面结构且具有良好的变形适应性的仿墙面24。
在构筑前述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8时,如图1所示,在地面2上造成基础4,将笼状坡面材料10在地面2的基础4上按水平方向设置,将此笼状坡面构件10的内部、背面及上侧灌入填土12进行第一土壤层L1的施工。
在前述笼状坡面构件10的附近且位于加筋土6的第一土壤层L1上,设置平行于坡面14的第一锚板16,同时,在第一锚板16上,连接拉杆18的一端,另一端沿远离加筋土6坡面14的方向延伸,再将其与平行于第一锚板16的第二锚板20相连结。
第一16、第二锚板20及拉杆18设置完毕,在第一土壤层L1的上部,照此法再设置第一、第二锚板16、20及拉杆18,进行第二土壤层L2的施工。
此时,第二土壤层L2的施工方法为:在第一土壤层L1上部,成阶梯状设置前述笼状坡面构件10,并使其从前述加筋土6的坡面14向内有一定位移,灌入填土12并辗压,构筑第二土壤层L2。
以下同样如此,在第二土壤层L2上进行第3土壤层L3的施工,并依次向上成阶梯状直至最顶端。在这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从第一土壤层L1开始,按规划填土高度依次进行施工,直至最顶端的第15土壤层L15。
前述第一16、第二锚板20及拉杆18,埋设到加筋土6的规定土壤层L之间,例如隔出1个土壤层,即在奇数土壤层和偶数土壤层之间设置。同时,如果无需设置前第一16、第二锚板20及拉杆18,可在前述笼状坡面构件10的上下接合部位安设土工格栅等辅助加固件(图中未标出)。
前述第一16、第二锚板20及拉杆18的埋设状态,并非仅限于隔1个土壤层,也可根据设计计算及土壤状态,相应在每一土壤层或任意土壤层间埋设。
另外,还可以在成阶梯状设置笼状坡面构件10之前,将该第一锚板16嵌入该笼状坡面构件10所包含的粒状材料中。
安装了该第一锚板16及第二锚板20的笼状坡面构件10还可以垂直向上垒砌构筑成固坡锚板加筋土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