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耦合共振磁电传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线耦合共振磁电传送器。
背景技术:
室内空间安装线路麻烦复杂,影响室内美观,易产产生事故,现有的文献记载,Hwang等在《Proceeding of 2005 IEEEEMB,pp809-813》(2005国际电子电工生物医学工程年会)上发表的Relative Location Estimation of power-Receiver from Transmitter for InVivo Robotic Capsules(机器人胶囊能量收发相对位置地估算)提出一对平行安装的接收、发射线圈,该文中提出的这种安装方法过于理想化,其实对于运动器件来说,接收线圈是随机运动的,并不能保持两者的相对平行使发射线圈磁力线最多的穿过接收线圈,传送的能量小,在某种极限情况,例如接收线圈轴线与发射线圈轴线升垂直时,有可能接收不到能量,而基于两组独立电路透过耦合在空气中电源传输的技术,这技术在上世纪N.Tesla,U.S.patent 1,119,732(1914).中发表过有关高压耦合放电技术,但这高压耦合放电技术很难应用到日常生活上,结构复杂,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无线耦合共振磁电传送器,可无线传送磁电。
无线耦合共振磁电传送器由发送器和接收器构成,所述发送器依次由电源输入电路、纵波产生线路、调频及载波线路、发射线路、发射线圈调频线路电连接而成,所述接收器由接收电源线圈、调频及线路、变压整流线路、负载电连接而成。
所述纵波产生线路、调频及载波线路、发射线路电连接于CPU控制器上。
所述输入电源为交流电,所述发送器依次由交流电源输入电路、变压整流线路、纵波产生线路、调频及载波线路、发射线路、发射线圈调频线路电连接而成。
由于设有上述结构,该传送器可无线传送磁电,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上,安全效果好、避免火花和引起爆炸的危险,彻底做到防水,成本减低,增加竞争力,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 的无线耦合共振磁电传送器的板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 的无线耦合共振磁电传送器发送器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 的无线耦合共振磁电传送器接收器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无线耦合共振磁电传送器由发送器1和接收器2构成,所述发送器依次由直流电源输入电路17、纵波产生线路13、调频及载波线路14、发射线路15、发射线圈调频线路16电连接而成,所述接收器2由接收电源线圈21、调频及线路22、变压整流线路23、负载24电连接而成。所述纵波产生线路13、调频及载波线路14、发射线路15电连接于控制器18上.所述输入电源为交流电时,所述发送器依次由交流电源输入电路11、变压整流线路12、纵波产生线路13、调频及载波线路14、发射线路15、发射线圈调频线路16电连接而成。使用时,发射器和接收器振动频率要一致,而振动频率是基于频率公式计算而得的,发射器加入纵波载负电源发射传送出去,而接收组加入共振感应,可以调校到所需要的共振距离,而产生共振原理,共振距离最好应为波长一半,而调校振动频率是调校L和C之值,由理论公式计算调校,交流电源输入发射组,交流电源会经过变压整流线路,变为直流电推动纵波产生线路,同时,自动调校所需要的共振距离,CPU控制器会用以理论公式计算电感(L)和电容(C)值,决定纵波的频调率和波长,再经过载波和发射线路从线圈发射出去。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用直流电源输入发射组,则直流电源便可以直接连接到纵波产生线路上,而不需要经过变压整流线路。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3所示,如所需要感应距离不长的话,亦可以不用CPU控制器,只靠耦合原理,接收器亦可感应到发射器所传来的电能,接收器是要有相同调频线路来接收发射器所传来的电能,是交流电源,要输入到变压整流线路,使变为直流电压,可以应用到负载上。如负载是可以应用交流电的话,接收组所接收到的交流电源,便可以直接应用到负载上,实际操作上,发射器基本上是固定在插座上,而接收器是可以携带式的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电力线会透过发射线圈从两面作环状散射出外,这是发射器从AC交流电取得电能,透过发射线圈用本原理发射出去,电力是不会受遮挡物3影响,可以绕过遮挡物3而传送,无电能的负载,只靠感应到的无电便可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