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4 ,大小:523.59KB ,
资源ID:9774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977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种提供蒸汽动力的方法及其装置.pdf)为本站会员(a1)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种提供蒸汽动力的方法及其装置.pdf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1710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1710A21申请号201410280243522申请日20140623F25B27/02200601F01K25/1020060171申请人周永奎地址644007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旧州路23号72发明人周永奎54发明名称一种提供蒸汽动力的方法及其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供蒸汽动力的方法及其装置,属动力技术领域。回收利用热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的蒸汽冷凝潜热作为热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的驱动热源驱动热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以热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的高温输出热源作为加热热源对驱动蒸汽动力循环的工质加热,以热压缩式热泵制冷

2、系统的低温输出热源作为冷源对蒸汽动力循环的乏汽进行冷凝,向外输出动力。这样,消耗少量机械功,为蒸汽动力循环提供了热源和冷源。冷源除了能够为蒸汽动力循环提供冷源外,富余部分可向外供冷,实现电冷联供。克服了现有热泵循环与动力循环组成的动力系统的经济性问题,实现了大规模绿色动力,真正实现绿色发展。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1710ACN104061710A1/1页21一种提供蒸汽动力的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收利用热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的蒸汽冷凝潜热作为驱动热源,驱动热压缩

3、式热泵制冷系统,以热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输出的高温热源作为蒸汽动力循环的加热热源,以热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输出的低温热源作为蒸汽动力循环的冷凝热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泵制冷系统为吸收式热泵制冷系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泵制冷系统为吸附式热泵制冷循环系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吸收式热泵制冷系统的发生器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加压压缩后作为吸收式热泵制冷系统的驱动热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吸附式热泵制冷系统的吸附床解吸产生的制冷剂蒸汽加压压缩后作为驱动热源。6如权利要求1所

4、述的蒸汽动力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蒸汽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作为吸收式热泵制冷系统的驱动循环,其蒸汽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以吸收式热泵制冷系统的发生器为冷凝器,以吸收式热泵制冷系统的冷凝器为蒸发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蒸汽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作为吸附式热泵制冷系统的驱动循环,其蒸汽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以吸附式热泵制冷循环的吸附床作为冷凝器,以吸附式热泵制冷系统的冷凝器为蒸发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蒸汽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作为吸收式热泵制冷系统的驱动循环,其蒸汽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以吸收式热泵制冷循环的发生器作为冷凝器,以吸收式热泵制冷循环

5、的吸收器为蒸发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蒸汽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作为吸附式热泵制冷系统的驱动循环,其蒸汽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以吸附式热泵制冷循环处于解吸状态的吸附床作为冷凝器,以吸附式热泵制冷系统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床作为蒸发器。权利要求书CN104061710A1/6页3一种提供蒸汽动力的方法及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动力的方法,属蒸汽动力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一般的蒸汽类动力输出装置蒸汽机、汽轮机采用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等能源供热,化石能源的燃烧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核能装置安全控制要求高,太阳能收集装置投资很大。0003CN940254公开

6、了一种以动力循环系统与吸收式制冷系统组合构成的动力系统装置,这种动力系统,采用吸收式制冷提供低温冷煤对蒸汽动力机械排出的乏汽进行冷却,该技术可利用低品位热源提供动力。CN940254同时公开了一种以动力循环系统、压缩式热泵系统、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构成的动力系统装置,这种系统在前一系统基础上,采用热泵对热源进行升温,提高了动力循环系统的初温,使动力系统的效率较前一系统更高。CN940254同时公开了一种以动力循环系统、吸收式热泵系统、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动力系统,这种系统较前一系统的效率又有所提高。但这三种动力系统存在的缺陷是,吸收式制冷系统至少需要两种热源,一种高温热源作为驱动热源,一种中温热

7、源作为冷却剂和低温热源使用。一般来说,常温环境是一种热源,还需要另外提供一种驱动热源,该系统才能正常工作。热源有很多种,除采用化石能源和余热外,有利用高山不同海拨高度温度差的提供不同热源,也有利用海水不浓水深提供不同热源的,但这些热源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也可采用人工制造不同海拨高度以产生温差的,但这种方法成本较高,经济价值不高。也有采用太阳能集热提供高温热源的,但太阳能集热需要大面积安装太阳能集热装置的空间。这限制了系统的商业化应用。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高效经济地提供CN940254公开的由动力循环系统、吸收式热泵制冷循环系统所需的驱动热源。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CN940254公开的

8、提供蒸汽动力的系统所需的除化石能源、余热及太阳能集热外的经济、低污染、低排放的驱动热源。000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回收利用热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的蒸汽冷凝潜热作为驱动热源,驱动热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以热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提供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驱动动力系统装置。蒸汽动力装置由热泵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两个循环耦合组成。0006热泵制冷循环采用改进的热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由发生器或者吸附床、蒸汽压缩机、节流减压阀、蒸发器、吸收器或者吸附床及管道连接而成。采用蒸汽压缩机对发生或者解吸过程产生的中压制冷剂蒸汽进行压缩加压,产生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高温高压蒸汽回流到发生器或吸附床热源端作为驱

9、动热源,对发生器或者吸附床内的工质进行加热,工质蒸发产生中压工质蒸汽,中压工质蒸汽进入蒸汽压缩机,工质对浓溶液经溶液换热器与来自吸收器的稀溶液换热后进入吸收器。说明书CN104061710A2/6页40007作为驱动热源的高压工质蒸汽,受到工质对溶液或者吸附床的冷却,凝结成中压工质液体,中压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在蒸发器的冷凝段中从蒸汽动力循环的泛汽中吸热蒸发,工质湿蒸汽继续经蒸发器的制冷段从环境中吸热蒸发,全部汽化为低压工质蒸汽,同时提供低温环境,向蒸汽动力循环的冷凝器提供冷源。低压蒸汽进入吸收器或者吸附床被工质对浓溶液吸收或者吸附,向环境放热,提供高温环境,向蒸汽动力循环的蒸汽生产装置提供热

10、源,开始下一蒸汽动力循环。吸收了工质的稀溶液进入溶液换热器与来自发生器的浓溶液换热后进入发生器。0008热泵制冷循环也可由驱动循环和热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构成复合式热泵制冷循环。驱动循环由蒸汽压缩机、用作冷凝器的发生器吸附床、节流减压阀、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连接而成。驱动工质蒸汽经蒸汽压缩机压缩加压升温,高温高压驱动工质蒸汽进入用作冷凝器的发生器或吸附床,驱动发生器或吸附床,同时驱动工质蒸汽冷凝为驱动工质液体,驱动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减压,进入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吸热蒸发,产生驱动工质蒸汽。0009蒸汽动力循环仍采用有机朗肯循环,蒸汽生产装置中的工质液体从热泵制冷循环的吸收器或者吸附床、或者冷凝器吸

11、热产生高压工质蒸汽,高压工质蒸汽在膨胀机中膨胀做功,产生泛汽,泛汽进入热泵制冷循环的蒸发器,向热泵制冷循环蒸发器中的低压制冷剂工质放热,蒸汽动力工质冷凝成液体,蒸汽动力工质液体经工质泵加压泵入蒸汽生产装置,进入下一循环。0010在吸收式热泵制冷循环中,采用多级复叠式吸收式热泵制冷循环,可增大高温和低温之间的温差,从而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的膨胀机效率。0011本发明的效果有效回收利用了热压缩式热泵制冷循环中工质蒸汽的冷凝潜热用作驱动热源,只消耗少量机械压缩功。这样,消耗少量机械功,产生了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为蒸汽动力循环提供了热源和冷源。冷源除了能够为蒸汽动力循环提供冷源外,富余部分可向外供冷,实现

12、电冷联供。当采用空气或水作低温热源时,由于空气中的能量本质上是太阳能,空气在环境中是自然流动的,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样一来,凡是在需要动力的地方,均可以很方便低廉大规模地获得动力。既解决了CN940254动力系统因缺乏高效经济的驱动热源而阻碍了商业推广的障碍,也克服现有的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转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问题,又克服了现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成本高,无法同煤等化石能源竞争的问题。彻底解决当前地球所面临的由于化石能源的使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走向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附图说明0012图1自驱动吸收式热泵制冷动力系统示

13、意图0013图2自驱动吸附式热泵制冷动力系统示意图0014图3复合自驱动吸收式热泵制冷动力系统示意图0015图4复合自驱动吸附式热泵制冷动力系统示意图0016图5吸收热驱动吸收式热泵制冷动力系统示意图0017图6吸附热驱动吸附式热泵制冷动力系统示意图说明书CN104061710A3/6页5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图示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0019自驱动吸收式热泵制冷蒸汽动力装置如图1所示,系统由热泵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构成。0020热泵制冷循环由发生器1制冷剂端、压缩机2、发生器1热源端、节流减压阀3、蒸发器4、吸收器5、溶液泵7、溶液换热器6、发生器1制冷剂端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制冷剂

14、稀溶液在发生器1中被高温热源加热蒸发,产生中压制冷剂蒸汽,浓溶液进入溶液换热器6与来自吸收器5的稀溶液换热后进入吸收器5,中压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2压缩加压升温,产生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回流到发生器1热源端作驱动蒸汽,向发生器1中稀溶液放热,自身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液体经节流减压阀3节流减压后进入蒸发器4,先在蒸发器4的冷凝段中从蒸汽动力循环的乏汽吸热蒸发,湿蒸汽继续在蒸发器的制冷段中,从冷媒中吸热蒸发,全部汽化为低压制冷剂蒸汽,低压制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5,被吸收器5中的浓溶液吸收,同时放热将热量传给蒸汽动力循环的工质液体,制冷剂稀溶液经溶液泵7泵入溶液换热器6与来自于发生

15、器1的制冷剂浓溶液换热后进入发生器1,开始下一循环。0021蒸汽动力循环由用作加热器的吸收器5、膨胀机8、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工质泵9、用作加热器的吸收器5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低温低压的低沸点工质液体从用作热源的吸收器5中吸收热量,变成高温高压工质蒸汽,高温高压工质蒸汽进入膨胀机械8中膨胀做功,乏汽进入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被低温冷却凝结成工质液体,工质液体经加压泵9压入吸收器5中,开始下一轮循环。膨胀机械膨胀做功向外输出。0022自驱动吸附式热泵制冷的动力系统如图2所示,由吸附式热泵制冷循环系统和动力循环系统构成。0023热泵制冷循环分两路,一路由吸附床11制冷剂端、阀门22、压缩机2、阀

16、门20、吸附床11热源端、阀门14、节流减压阀3、蒸发器4、阀门18、吸附床24制冷剂端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一路由吸附床24制冷剂端、阀门17、压缩机2、阀门19、吸附床24热源端、阀门15、节流减压阀3、蒸发器4、阀门16、吸附床11制冷剂端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吸附床11解吸、吸附床24吸附阶段,阀门22、阀门20、阀门14开启,阀门19、阀门21、阀门12、阀门15关闭,吸附床11的工质受驱动蒸汽加热解吸,产生工质蒸汽,经压缩机2加压压缩,产生高温高压工质蒸汽,高温高压工质蒸汽回流到吸附床11热源端作驱动热源,对吸附床11加热,自身冷凝成液体,经节流减压阀3节流减压,进入蒸发器4吸热蒸发,

17、提供低温,低压工质蒸汽进入吸附床24吸附放热。吸附床24解吸、吸附床11吸附阶段,阀门17、阀门19、阀门15开启,阀门22、阀门20、阀门14、阀门13关闭。工质在吸附床24中从驱动蒸汽吸热蒸发,工质蒸汽经压缩机2加压压缩,进入吸附床24,对吸附床24加热,驱动工质蒸汽凝结成驱动工质液体,驱动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3节流减压进入吸附床11,在吸附床11中吸附放热。0024蒸汽动力循环分两路,一路由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11、阀门21、膨胀机8、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工质泵9、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11及管道依次连接组成;一路由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24、阀门23、膨胀机8、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工质泵9、

18、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24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吸附床11解吸、吸附床24吸附阶段,阀门23、阀门13开启,阀门说明书CN104061710A4/6页621、阀门19、阀门12、阀门15关闭,动力工质液体在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24中吸热蒸发,产生高压工质蒸汽,高压工质蒸汽进入膨胀机8膨胀做功,乏汽排入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向制冷循环工质放热,凝结成动力工质液体,动力工质液体经工质泵9压入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24,开始下一循环。吸附床24解吸、吸附床11吸附阶段,阀门21、阀门14开启,阀门20、阀门23、阀门15、阀门12关闭,动力工质液体在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1中吸热蒸发,产生高压工质蒸汽,高压工质蒸汽

19、进入膨胀机8膨胀做功,乏汽排入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向制冷循环工质放热,凝结成动力工质液体,动力工质液体经工质泵9压入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1,开始下一循环。0025复合吸收式热泵制冷蒸汽动力装置如图3所示,系统由蒸汽动循环和吸收式热泵制冷循环构成。0026热泵制冷循环由驱动循环和吸收式热泵制冷循环组成。0027驱动循环由蒸汽压缩机2、用作冷凝器的发生器1、节流减压阀25、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压缩机2及管道连接而成。低压驱动工质蒸汽经压缩机2加压压缩,产生高压驱动工质蒸汽,进入用作冷凝器的发生器1,作驱动热源,自身放热冷凝成驱动工质液体,驱动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25节流减压,进入用作蒸发器的冷

20、凝器10,在其中吸热蒸发,低压驱动工质蒸汽进入压缩机2,开始下一循环。0028吸收式热泵制冷循环由发生器1、冷凝器10、节流减压阀3、蒸发器4、吸收器5、溶液泵7、溶液换热器6、发生器1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制冷剂稀溶液在发生器1中被高温热源加热蒸发,产生制冷剂蒸汽,浓溶液进入溶液换热器6与来自吸收器5的稀溶液换热后进入吸收器5,制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10中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液体经节流减压阀3节流减压后进入蒸发器4,先在蒸发器4的冷凝段中从蒸汽动力循环的乏汽吸热蒸发,湿蒸汽继续进入蒸发器4的制冷段中,从冷媒中吸热蒸发,全部汽化为低压制冷剂蒸汽,低压制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5,被吸收器5中的浓溶液

21、吸收,同时放热将热量传给蒸汽动力循环的工质液体,制冷剂稀溶液与来自于发生器1的制冷剂浓溶液换热后进入发生器1,开始下一循环。0029蒸汽动力循环由用作蒸发器的吸收器5、膨胀机8、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工质泵9、用作蒸发器的吸收器5及管道连接而成。低温低压的低沸点工质液体从用作热源的吸收器5中吸收热量,变成高温高压工质蒸汽,高温高压工质蒸汽进入膨胀机械8中膨胀做功,乏汽进入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被低温冷却凝结成工质液体,工质液体经加压泵9压入吸收器5中,开始下一轮循环。膨胀机械膨胀做功向外输出。0030复合吸附式热泵制冷的动力系统如图4所示,由吸附式热泵制冷循环系统和动力循环系统构成。0031热

22、泵制冷循环系统由驱动循环、热泵制冷循环组成。0032驱动循环分两路,一路由压缩机2、阀门20、用作冷凝器的吸附床11、阀门14、节流减压阀25、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压缩机2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一路由压缩机2、阀门19、用作冷凝器的吸附床24、阀门15、节流减压阀25、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压缩机2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吸附床11解吸、吸附床24吸附阶段,阀门20、阀门14开启,阀门19、阀门21、阀门12、阀门15关闭,驱动蒸汽对吸附床11加热,自身冷凝成液体,驱动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25节流减压,在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中吸收蒸发,工质蒸汽经压缩机压缩说明书CN104061710A5/6

23、页7加压后进入吸附床11作为驱动热源,如此循环。吸附床24解吸、吸附床11吸附阶段,阀门19、阀门15开启,阀门20、阀门13、阀门14、阀门23关闭,驱动蒸汽对吸附床24加热,自身冷凝成液体,驱动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25节流减压,进入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吸热蒸发,工质蒸汽进入压缩机2压缩加压后进入吸附床24作为驱动热源,如此循环。0033热泵制冷循环分两路,一路由吸附床11、阀门22、冷凝器10、节流减压阀3、蒸发器4、阀门18、吸附床24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一路由吸附床24、阀门17、冷凝器10、节流减压阀3、蒸发器4、阀门16、吸附床11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吸附床11解吸、吸附床24吸

24、附阶段,阀门22、阀门18开启,阀门17、阀门16关闭,工质在吸附床11中被热源蒸汽加热解吸,产生工质蒸汽,工质蒸汽进入冷凝器10中冷凝成工质液体,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3节流减压,进入蒸发器4,在蒸发器4中的冷凝段从动力循环的乏汽吸热蒸发,继续在蒸发器4的低温热源段从低温热源吸热,产生低压工质蒸汽,进入吸附床24被吸附剂吸附,同时放热。吸附床24解吸、吸附床11吸附阶段,阀门17、阀门16开启,阀门22、阀门18关闭,工质在吸附床24中被热源蒸汽加热解吸,产生工质蒸汽,工质蒸汽进入冷凝器10中冷凝成工质液体,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3节流减压,进入蒸发器4,在蒸发器4中的冷凝段从动力循环的乏汽吸热

25、蒸发,继续在蒸发器4的低温热源段从低温热源吸热,产生低压工质蒸汽,进入吸附床11被吸附剂吸附,同时放热。0034蒸汽动力循环分两路,一路由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24热源端、阀门23、膨胀机8、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工质泵9、阀门13、吸附床24热源端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一路由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11热源端、阀门21、膨胀机8、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工质泵9、阀门12、吸附床11热源端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吸附床11解吸、吸附床24吸附阶段,阀门23、阀门13开启,阀门19、阀门21、阀门12、阀门15关闭,动力工质在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24中中吸热蒸发,产生高压工质蒸汽,高压工质蒸汽进入膨胀机8膨胀做功

26、减压,乏汽排入蒸发器4,向制冷循环工质放热,凝结成动力工质液体,动力工质液体经工质泵9压入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24,开始下一循环。吸附床24解吸、吸附床11吸附阶段,阀门21、阀门12开启,阀门23、阀门13、阀门14、阀门20关闭,动力工质在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11中吸热蒸发,产生高压工质蒸汽,高压工质蒸汽进入膨胀机8膨胀做功减压,乏汽排入蒸发器4,向制冷循环工质放热,凝结成动力工质液体,动力工质液体经工质泵9压入用作蒸发器的吸附床11,开始下一循环。0035吸收热驱动的热泵制冷动力系统如图5所示,由吸收式式热泵制冷循环系统和动力循环系统构成。0036热泵制冷循环由驱动循环和热泵制冷循环构成。0

27、037驱动循环由用作冷凝器的发生器1、节流减压阀25、吸收器5、压缩机2、用作冷凝器的发生器1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热泵制冷循环由发生器1、冷凝器10制冷剂端、节流减压阀3、蒸发器4、吸收器5、溶液泵7、溶液换热器6、发生器1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制冷剂工质在发生器1中被热源蒸汽加热,产生工质蒸汽,工质蒸汽进入冷凝器10中冷凝成工质液体,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3节流减压,在蒸发器4中的冷凝段从动力循环的乏汽吸热蒸发,继续在蒸发器4的低温热源段从低温热源吸热,全部汽化为低压工质蒸汽,低压工质蒸汽进入吸收器5吸收,同时放热。稀溶液经溶液泵7泵入溶液换热器6与来自发生器1的浓溶液换热后进入发生器1,开始下

28、一循环。说明书CN104061710A6/6页80038蒸汽动力循环系统由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膨胀机8、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工质泵9、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动力工质在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中吸热蒸发,产生高压工质蒸汽,高压工质蒸汽进入膨胀机8,乏汽排入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向制冷循环工质放热,凝结成动力工质液体,动力工质液体经工质泵9压入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完成一个循环。0039吸附热驱动的吸附式热泵制冷动力系统如图6所示,由吸附式热泵制冷循环系统和动力循环系统构成。0040热泵制冷循环由驱动循环、热泵制冷循环构成。0041驱动循环一路由吸附床24热源端、阀门23

29、、压缩机2、阀门20、吸附床11热源端、阀门12、节流减压阀25、吸附床24热源端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一路由吸附床11热源端、阀门21、压缩机2、阀门19、吸附床24热源端、阀门15、节流减压阀26、吸附床11热源端及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吸附床11解吸、吸附床24吸附阶段,阀门23、阀门20、阀门12开启,阀门19、阀门21、阀门15关闭,驱动蒸汽对吸附床11加热,自身冷凝成液体,驱动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25减压进入吸附床24,在吸附床24中吸收吸附热蒸发,产生蒸汽,蒸汽经压缩机2压缩加压后进入吸附床11作为驱动热源,如此循环。吸附床24解吸、吸附床11吸附阶段,阀门21、阀门19、阀门15开启

30、,阀门20、阀门12、阀门23关闭,驱动蒸汽对吸附床24加热,自身冷凝成液体,驱动工质液体节流减压阀26节流减压,在吸附床11中吸热蒸发,产生蒸汽,经压缩机2加压压缩进入吸附床24作为驱动热源,如此循环。0042热泵制冷循环分两路,一路由吸附床11制冷剂端、阀门22、冷凝器10、节流减压阀3、蒸发器4、阀门18、吸附床24制冷剂端经管道依次连接而成;一路由吸附床24制冷剂端、阀门17、冷凝器10、节流减压阀3、蒸发器4、阀门16、吸附床11制冷剂端经管道依次连接而成。吸附床11解吸、吸附床24吸附阶段,阀门22、阀门18开启,阀门17、阀门16关闭,工质在吸附床11中被热源蒸汽加热解吸,产生工

31、质蒸汽,工质蒸汽进入冷凝器10中冷凝成工质液体,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3节流减压,进入蒸发器4,在蒸发器4中的冷凝段从动力循环的乏汽吸热蒸发,继续在蒸发器4的低温热源段从低温热源吸热,全部汽化为低压工质蒸汽,进入吸附床24被吸附剂吸附,同时放热。吸附床24解吸、吸附床11吸附阶段,阀门17、阀门16开启,阀门22、阀门18关闭,工质在吸附床24中被热源蒸汽加热解吸,产生工质蒸汽,工质蒸汽进入冷凝器10中冷凝成工质液体,工质液体经节流减压阀3节流减压,进入蒸发器4,在蒸发器4中的冷凝段从动力循环的乏汽吸热蒸发,继续在蒸发器4的低温热源段从低温热源吸热,产生低压工质蒸汽,进入吸附床11被吸附剂吸附,

32、同时放热。0043蒸汽动力循环系统由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膨胀机8、用作冷凝器的蒸发器4、工质泵9组成。动力工质在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中吸热蒸发,产生高压工质蒸汽,高压工质蒸汽进入膨胀机8膨胀做功减压,乏汽排入蒸发器4,向制冷循环工质放热,凝结成动力工质液体,动力工质液体经工质泵9压入用作蒸发器的冷凝器10,开始下一循环。说明书CN104061710A1/6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0A2/6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0A103/6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0A114/6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0A125/6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0A136/6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0A1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