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2 ,大小:1.20MB ,
资源ID:8574200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85742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可上端移液的试管及试管组件.pdf)为本站会员(C***)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可上端移液的试管及试管组件.pdf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608377.9 (22)申请日 2017.07.24 (71)申请人 郑州威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国槐街8号火炬大厦A1201号 (72)发明人 韩志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41119 代理人 胡伟华 (51)Int.Cl. C12M 1/24(2006.01) C12M 1/00(2006.01) B01L 3/14(2006.01) (54)发明名称 可上端移液的试管及试管组件

2、(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实验室容器领域, 特别是涉及到 了一种可上端移液的试管及试管组件。 可上端移 液的试管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的下端为封闭的管 底, 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管口, 所述管体的上部 于管口的下方设有向管体的径向外侧膨凸的壁 膨凸, 所述壁膨凸具有在翻转至低位时供试管内 的液体流入以进行移液的凹腔。 所述试管组件包 括可上端移液的试管和套盖在包括壁膨凸在内 的试管上端的翻盖式管帽。 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 的试管使用时移液管或吸头需要插入管底才能 移液的不便以及移液器杆插入管体而容易产生 交叉污染的问题; 而翻盖式试管组件既可避免分 体式管帽脱落和错配的风险又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书2页

3、 说明书9页 附图20页 CN 109294884 A 2019.02.01 CN 109294884 A 1.可上端移液的试管, 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的下端为封闭的管底, 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 管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的上部于管口的下方设有向管体的径向外侧膨凸的壁膨凸, 所 述壁膨凸具有在翻转至低位时供试管内的液体流入以进行移液的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膨凸为朝向管体的一侧膨大的单向 壁膨凸、 朝向管体的相背两侧分别膨大的双向壁膨凸或者环绕管体轴线圆周膨大的环形壁 膨凸, 相应的凹腔为凹腔、 双侧凹腔或环槽形凹腔。 3.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 包括试管

4、和管帽, 所述试管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的下端为封 闭的管底, 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管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的上部于管口的下方设有向管 体的径向外侧膨凸的壁膨凸, 所述壁膨凸具有在翻转至低位时供试管内的液体流入以进行 移液的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管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膨凸为朝向管体的一侧膨大的 单向壁膨凸、 朝向管体的相背两侧分别膨大的双向壁膨凸或者环绕管体轴线圆周膨大的环 形壁膨凸, 相应的凹腔为凹腔、 双侧凹腔或环槽形凹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管组件, 其特征在于: 在管体的轴向上, 所述壁膨凸的径向 尺寸由中部向上、 下两端逐渐减小或者由下端向上端逐渐减小;

5、 所述管帽为热塑成型的塑 料管帽, 具有与管体上的单向壁膨凸、 双向壁膨凸或环形壁膨凸相应的帽壁膨凸, 帽壁膨凸 的形状与所述管体的位于壁膨凸的径向尺寸最大处之上的部分的形状吻合; 所述管帽通过 设置于管口平面以下的铰链与管体连接, 所述帽壁膨凸径向尺寸最大处的径向尺寸大于铰 链的翻转轴线与管口远离铰链一侧的口沿的间距, 所述铰链连接于管体背向单向壁膨凸的 一侧、 任意一个双向壁膨凸的膨凸方向的一侧或者环形壁膨凸的径向任意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管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帽包括管帽主体, 所述铰链是 与管帽主体一体化设置的塑料膜片铰链, 包括用于形成翻转轴线的翻转折弯部和在周向上

6、 位于翻转折弯部两侧的膜片部, 在周向上, 所述膜片部的两侧形成无附着的游离缘; 所述塑 料膜片铰链远离管帽的一侧设有与管体或者与管体上固定的中间连接件连接的管体侧连 接体; 在管帽处于关闭状态时, 沿管帽径向观察, 所述塑料膜片铰链与管帽主体的连接处形 成凸向管底的上弧形连接线, 所述塑料膜片铰链与管体侧连接体的连接处形成凸向管口的 下弧形连接线, 所述翻转折弯部位于所述上弧形连接线和下弧形连接线相互靠近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管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连接件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之 一与管体固定, 方式一、 卡扣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卡扣, 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供 所述卡

7、扣沿管体轴向插设的卡槽, 所述卡扣上设置有在卡扣插入卡槽后阻止卡扣从卡槽中 滑脱的弹性倒刺; 方式二、 扣箍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两只相互搭接的弹性箍臂, 两只 弹性箍臂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分别设有适配的挂齿, 通过扣紧所述挂齿抱紧固定在管体上; 方式三、 螺纹连接: 所述管体上的壁膨凸为环形壁膨凸, 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用于套设到管 体上的螺纹连接套, 所述螺纹连接套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管体上于环形壁膨凸的下方设有 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 方式四、 管口端连接套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件为套设在管体的壁膨 凸与管口之间的管口端连接套, 管口端连接套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管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

8、的试管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上于管口处设有扩径段, 所 述扩径段的内径和外径均大于管体上的相邻部分而在管体上形成内壁台阶和外壁台阶, 所 述管口端连接套包括套设在管体外侧的套筒和设置在套筒上端开口的内翻折边, 所述内翻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9294884 A 2 折边与套筒之间具有供所述扩径段嵌入的环形间隔, 所述套筒的内壁上于环形间隔的下方 设有用于与管体过盈配合的轴向凸肋。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试管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侧连接体包括用于与 管体或中间连接件的侧壁连接的管体侧固定部分和与管体侧固定部分呈L形布置并朝向管 口延伸的管体侧延伸部分,

9、所述管体侧延伸部分与管体或中间连接件的侧壁之间形成供管 帽主体的侧壁沿轴向嵌入的径向间隔; 所述塑料膜片铰链远离管体的一侧与所述管帽主体 的侧壁之间设有管帽侧连接体, 所述管帽侧连接体包括用于与管帽主体的侧壁连接的管帽 侧固定部分和与管帽侧固定部分呈L形布置并朝向管底延伸的管帽侧延伸部分, 所述管体 侧延伸部分和管帽侧延伸部分为能够在管帽相对于管体下移时向外折弯变形的挠性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管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帽在其顶部与侧壁转折处的 径向内侧向下凸设有用于与管体的管口相配合的管塞, 所述管塞为上部用于与所述管口形 成密封配合, 下部表面带通气沟槽的通气-密封型管塞。

10、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9294884 A 3 可上端移液的试管及试管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实验室容器领域, 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可上端移液的试管及试管组 件。 背景技术 0002 试管是化学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实验室常用的由玻璃或透明塑料管制成的一种小 型容器, 其中用于生物细胞或微生物培养的试管也称作培养管。 试管通常包括管体, 管体的 下端封闭为管底, 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管口。 管口有平口形式和卷口形式, 卷口形式即管口 的口沿稍向外侧凸出, 形成外径大于管体其他部分的外径的凸缘, 便于管体的夹持和管盖 的锁扣, 不易脱落; 管底壁可有平底, 圆底和圆锥底等不同类

11、型; 管体通常为圆柱形结构。 现 有的试管需要用移液管或移液器吸头 (枪头) 插入管底移液, 因此存在一些不便和缺点: 例 如采用移液管移液不仅操作不便而且移液管比移液枪头成本高和废物产生多; 而采用移液 枪头移液和接种虽然操作方便, 但由于移液器的吸杆和卸枪头器也可能插入管体内, 具有 产生交叉污染的风险。 因此, 如能改变试管的结构, 可以在试管的上部进行移液和接种, 则 可克服上述不便和缺点。 0003 此外, 试管有时需要配备防止内部液体蒸发, 被污染, 溅出或抛洒试管塞, 试管盖 或试管帽, 例如用于细胞和微生物培养的试管也叫摇菌管或培养管, 通常需要配备套置在 管口上端一定深度的管

12、帽, 不仅保持管口无菌环境, 而且还要保持管内外气体交换, 而不是 仅用试管塞或试管盖盖住管口。 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细胞和微生物培养试管, 一般配有双 位锁扣管帽, 当管帽锁扣夹持在试管管口的防脱凸缘时, 管塞仅疏松盖住管口, 从而可进行 通气培养; 当进一步按压管帽, 使管塞紧紧插入管口时, 能够实现完全密封。 但是, 由于双位 锁扣管帽套盖在管体的上端需要一定深度以确保无菌, 无法采用管帽和管体连体的翻盖形 式, 而只能采用管帽和管体的分体形式, 这样不仅不方便单手操作, 而且潜在管帽脱落和错 配的风险。 此外, 当管塞密封状态时, 直接上拔管帽容易导致管内液体溅出, 从管帽下沿上 推管帽

13、, 特别是用拇指和食指夹持并上推管帽其它3指和手掌夹持管体的单手操作, 容易使 手指触碰管口造成污染。 0004 虽然有些现有的试管组件为管体和管盖连体的翻盖式试管组件, 但其铰链通常设 置在近管口缘水平, 如德国eppendorf管以及专利号为US7717284 B2的美国专利中所公开 的翻盖式试管组件, 其管盖与管体之间的铰链均设置在管口的上沿水平, 无法对管口和管 体上端进行套盖以确保无菌, 因此不适合用于无菌培养的用途。 如果既要管帽和管体的一 体化翻盖形式, 又要将铰链设置在管口水平面以下, 就像现有的翻盖式饮料瓶一样, 翻盖的 侧壁与管口之间需要保持足够大的空间以确保盖侧壁在翻转过

14、程中不受管口的阻碍, 这样 就必须使管口缩小或管帽侧壁径向扩大, 管口缩小不利于移液和接种, 而扩大管帽侧壁势 必在管帽侧壁与管体和管口之间形成大的间隙及环境空气流动对管口的污染潜在风险, 而 且套盖管体上端越深, 要求管帽侧壁径向扩大越大, 其间隙也越大, 结果是管帽不是套盖在 管体上端上, 而是罩盖在管口上无法保证管口不被污染。 因此, 需要研发新型的试管及其试 说明书 1/9 页 4 CN 109294884 A 4 管组件以满足上端移液, 单手翻盖操作以及适合无菌培养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上端移液的试管, 以解决现有的试管采用移液器吸头 需要插入管底才能

15、移液而容易产生交叉污染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同时, 本发明还提供了 一种使用了该试管的试管组件。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 可上端移液的试管, 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的下端为封闭的管底, 所述管体的上端 设有管口, 所述管体的上部于管口的下方设有向管体的径向外侧膨凸的壁膨凸, 所述壁膨 凸具有在翻转至低位时供试管内的液体流入以进行移液的凹腔。 0007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述的试管, 所述壁膨凸为朝向管体的一侧膨大的单向壁膨凸、 朝向管体的相背两侧分别膨大的双向壁膨凸或者环绕管体轴线圆周膨大的环形壁膨凸, 相 应的凹腔为凹腔、 双侧凹腔或

16、环槽形凹腔。 0008 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 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 包括试管和管帽, 所述试管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的下端 为封闭的管底, 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管口, 所述管体的上部于管口的下方设有向管体的径 向外侧膨凸的壁膨凸, 所述壁膨凸具有在翻转至低位时供试管内的液体流入以进行移液的 凹腔。 0009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述的试管组件, 所述壁膨凸为朝向管体的一侧膨大的单向壁 膨凸、 朝向管体的相背两侧分别膨大的双向壁膨凸或者环绕管体轴线圆周膨大的环形壁膨 凸, 相应的凹腔为凹腔、 双侧凹腔或环槽形凹腔。 0010 方案3: 根据方案2所述的试管组件,

17、 在管体的轴向上, 所述壁膨凸的径向尺寸由中 部向上、 下两端逐渐减小或者由下端向上端逐渐减小; 所述管帽为热塑成型的塑料管帽, 具 有与管体上的单向壁膨凸、 双向壁膨凸或环形壁膨凸相应的帽壁膨凸, 帽壁膨凸的形状与 所述管体的位于壁膨凸的径向尺寸最大处之上的部分的形状吻合; 所述管帽通过设置于管 口平面以下的铰链与管体连接, 所述帽壁膨凸径向尺寸最大处的径向尺寸大于铰链的翻转 轴线与管口远离铰链一侧的口沿的间距, 所述铰链连接于管体背向单向壁膨凸的一侧、 任 意一个双向壁膨凸的膨凸方向的一侧或者环形壁膨凸的径向任意一侧。 0011 方案4: 根据方案3所述的试管组件, 所述管帽包括管帽主体,

18、 所述铰链是与管帽主 体一体化设置的塑料膜片铰链, 包括用于形成翻转轴线的翻转折弯部和在周向上位于翻转 折弯部两侧的膜片部, 在周向上, 所述膜片部的两侧形成无附着的游离缘; 所述塑料膜片铰 链远离管帽的一侧设有与管体或者与管体上固定的中间连接件连接的管体侧连接体; 在管 帽处于关闭状态时, 沿管帽径向观察, 所述塑料膜片铰链与管帽主体的连接处形成凸向管 底的上弧形连接线, 所述塑料膜片铰链与管体侧连接体的连接处形成凸向管口的下弧形连 接线, 所述翻转折弯部位于所述上弧形连接线和下弧形连接线相互靠近的部分。 0012 方案5: 根据方案4所述的试管组件, 所述中间连接件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之一与管

19、 体固定, 方式一、 卡扣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卡扣, 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卡 扣沿管体轴向插设的卡槽, 所述卡扣上设置有在卡扣插入卡槽后阻止卡扣从卡槽中滑脱的 弹性倒刺; 方式二、 扣箍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两只相互搭接的弹性箍臂, 两只弹性箍 说明书 2/9 页 5 CN 109294884 A 5 臂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分别设有适配的挂齿, 通过扣紧所述挂齿抱紧固定在管体上; 方式三、 螺纹连接: 所述管体上的壁膨凸为环形壁膨凸, 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用于套设到管体上的 螺纹连接套, 所述螺纹连接套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管体上于环形壁膨凸的下方设有与内螺 纹适配的外螺纹; 方式四

20、、 管口端连接套连接: 所述中间连接件为套设在管体的壁膨凸与管 口之间的管口端连接套, 管口端连接套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管体上。 0013 方案6: 根据方案5所述的试管组件, 所述管体上于管口处设有扩径段, 所述扩径段 的内径和外径均大于管体上的相邻部分而在管体上形成内壁台阶和外壁台阶, 所述管口端 连接套包括套设在管体外侧的套筒和设置在套筒上端开口的内翻折边, 所述内翻折边与套 筒之间具有供所述扩径段嵌入的环形间隔, 所述套筒的内壁上于环形间隔的下方设有用于 与管体过盈配合的轴向凸肋。 0014 方案7: 根据方案4或5或6所述的试管组件, 所述管体侧连接体包括用于与管体或 中间连接件的侧壁

21、连接的管体侧固定部分和与管体侧固定部分呈L形布置并朝向管口延伸 的管体侧延伸部分, 所述管体侧延伸部分与管体或中间连接件的侧壁之间形成供管帽主体 的侧壁沿轴向嵌入的径向间隔; 所述塑料膜片铰链远离管体的一侧与所述管帽主体的侧壁 之间设有管帽侧连接体, 所述管帽侧连接体包括用于与管帽主体的侧壁连接的管帽侧固定 部分和与管帽侧固定部分呈L形布置并朝向管底延伸的管帽侧延伸部分, 所述管体侧延伸 部分和管帽侧延伸部分为能够在管帽相对于管体下移时向外折弯变形的挠性部分。 0015 方案8: 根据方案4或5或6所述的试管组件, 所述管帽在其顶部与侧壁转折处的径 向内侧向下凸设有用于与管体的管口相配合的管塞

22、, 所述管塞为表面带通气沟槽的通气型 管塞或者用于与所述管口形成密封配合的密封型管塞。 0016 方案9: 根据方案7所述的试管组件, 所述管帽在其顶部与侧壁转折处的径向内侧 向下凸设有用于与管体的管口相配合的管塞, 所述管塞为上部用于与所述管口形成密封配 合, 下部表面带通气沟槽的通气-密封型管塞。 0017 方案10: 根据方案3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试管组件, 所述管帽的顶部于背向铰链 的一侧设有沿管帽的径向向外凸出的供翻盖用的翻盖扣手。 0018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所述管体的上部于管口的下方设有向管体 的径向外侧膨凸的壁膨凸, 所述壁膨凸具有在翻转至低位时供试管内的液体

23、流入以进行移 液的凹腔, 这样, 需要移液时只需将试管倾斜, 使倾斜前处于管体下部的液体向管口流动并 流入壁膨凸所形成的凹腔内即可将液体聚集在靠近管口的位置, 这时只需将移液管或移液 器吸头插入管口一小部分即可深入液体内继而实现吸取液体, 与现有技术中的试管操作时 需要插入试管底部相比, 本发明中的试管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要求不高, 移液方便, 并且能 够避免因移液管或移液器吸头插入过深导致管口处受到污染。 0019 进一步地, 在管体的轴向上, 所述壁膨凸的径向尺寸由中部向上、 下两端逐渐减小 或者由下端向上端逐渐减小; 所述管帽为热塑成型的塑料管帽, 具有与管体上的单向壁膨 凸、 双向壁膨凸

24、或环形壁膨凸相应的帽壁膨凸, 帽壁膨凸的形状与所述管体的位于壁膨凸 的径向尺寸最大处之上的部分的形状吻合; 所述管帽通过设置于管口平面以下的铰链与管 体连接, 所述帽壁膨凸径向尺寸最大处的径向尺寸大于铰链的翻转轴线与管口远离铰链一 侧的口沿的间距, 所述铰链连接于管体背向单向壁膨凸的一侧、 任意一个双向壁膨凸的膨 凸方向的一侧或者环形壁膨凸的径向任意一侧, 这样使得管帽能够实现翻盖式操作, 进而 说明书 3/9 页 6 CN 109294884 A 6 实现单手开合管帽, 大大方便人员操作、 提高移液接种操作的效率、 避免交叉污染的风险和 长移液管的浪费, 同时巧妙地利用了膨大部分, 能够避免

25、管帽与管口之间形成过大间隙而 导致外界空气流动污染管口。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轴剖面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试管进行移液操作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轴剖面视图; 图6是图4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是图7中的管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的管帽装配到管体上且管帽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管帽装配到管体上且管帽关闭状态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

26、试管组件的实施例1单手开盖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1上端移液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1管帽翻转轨迹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2整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2铰链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3的管塞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4中的管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的铰链的管帽侧连接体与U形让位槽的示意图; 图21是图19中的管帽装配到管体上且处

27、于通气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2是图19中的管帽主体闭合盖设在管口上且管塞处于通气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3是图19中的管帽主体闭合盖设在管口上且管塞处于密封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5中管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5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5中管帽与管体装配为一体的结构示 意图; 图27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6中的管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6中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6中的管帽与管

28、体装配为一体的结构 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7中的管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7中的管帽和管体装配为一体的结构 示意图; 说明书 4/9 页 7 CN 109294884 A 7 图32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8的管帽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8中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8中的管帽和管体装配为一体的结构 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9中的管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9中的管体的结构

29、示意图; 图37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9中的管帽和管体装配为一体的结构 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9中的管帽和管体装配为一体的剖面 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10中的管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10中的管帽和管体装配为一体的剖 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管体, 2-管侧壁, 3-管底, 4-管口, 5-凹腔, 6-壁 膨凸, 7-吸头, 8-管帽主体, 9-管帽侧壁, 10-管帽开口, 11-凸肋, 12-帽壁膨凸, 13-铰链, 14- 翻转折弯部

30、, 15-膜片部, 16-管帽侧连接体, 17-管帽侧固定部分, 18-管帽侧延伸部分, 19- 管体侧连接体, 20-管体侧固定部分, 21-管体侧延伸部分, 22-上弧形连接线, 23-下弧形连 接线, 24-通气型管塞, 25-通气沟槽, 26-翻盖扣手, 27-密封型管塞, 28-径向间隔, 29-通气- 密封型管塞, 30-卡槽, 31-卡扣, 32-弹性倒刺, 33-挡止凸缘, 34-管扣箍, 35-弹性箍臂, 36- 挂齿, 37-螺纹连接套, 38-内螺纹, 39-外螺纹, 40-管口端连接套, 41-开口口沿, 42-缺口, 43-扩径段, 44-内壁台阶, 45-外壁台阶,

31、 46-内翻折边, 47-轴向凸肋, 48-连接套膨凸。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3 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的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 包括下部为柱状的管体1, 管体1包括管侧壁2和封闭在管侧壁2下端的圆底型的管底3, 管侧壁2的上端设有管口4, 管 侧壁2的上部于管口4下方设有向管体1的径向一侧膨凸的壁膨凸6, 该壁膨凸6为单向壁膨 凸, 所述壁膨凸6具有由管侧壁2围成的内腔, 所述内腔形成供管体1内部的液体流入的凹腔 5, 该凹腔5为单侧凹腔。 在管体1的轴向上, 所述壁膨凸6的径向尺寸由中部向上、 下两端逐 渐减小, 形成V形的腔壁; 进行移

32、液操作时, 如图3所示, 将管体1具有单向壁膨凸6的一侧下 倾, 使管体1底部的液体流入壁膨凸6所形成的凹腔5内, 将部分液体聚集在凹腔5内形成具 有一定深度的液面, 然后即可将移液器的吸头7插入凹腔5处的液面下实现移液操作, 吸头7 插入很小的长度即可实现移液。 如果要进行接种操作, 可以通过与移液操作类似的方式实 现。 0024 壁膨凸6设置为径向尺寸由中部向上、 下两端逐渐减小的方式, 能够与移液枪的插 入角度适配, 从而能够使得壁膨凸6的轴向尺寸不至于过大, 结构小巧, 便于放入试管架内。 同时, 采用单向壁膨凸6也能够有效地减小试管在试管架上的空间占用, 使得现有的试管架 即可满足该

33、试管的放置需求, 不需要另外设计大试管间距的试管架。 0025 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的实施例2如图4-图6所示,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 说明书 5/9 页 8 CN 109294884 A 8 于, 本实施例中的壁膨凸6为环绕管体1轴线的环形壁膨凸6, 相应的凹腔5为环槽形。 这样, 使用时试管朝任意方向倾斜均能够实现移液操作。 0026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 壁膨凸6是以经过管体1的轴线为对称面的面对称结构, 以 所述对称面作为剖面, 所述壁膨凸6的剖面形状为轴向中部的尺寸大于轴向两端的尺寸的 弧线形或V字折线形。 在其他实施例中, 壁膨凸6也可以是非面对称结构; 并且, 在其他实施

34、例中, 壁膨凸6如果采用非环形膨大, 其数量也可以进行增加, 例如设置成朝向管体1的相背 两侧分别膨大的双向壁膨凸6, 或者设置三处以上的壁膨凸6, 各壁膨凸6也可以在管体1轴 向上具有位置差。 当然, 壁膨凸6的具体位置、 径向尺寸、 膨大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 整, 例如对膨大形状进行调整, 设计为球形、 椭球形、 方形、 锥形等, 设计为锥形时, 壁膨凸6 的径向尺寸由下端向上端逐渐减小。 另外, 在其他实施例中, 试管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管侧壁 2上的刻度线。 0027 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1如图7-图14所示, 本实施例是一种主 要适用于细菌培养的试管组件, 包括试管

35、和与试管一体化设置的翻盖式的管帽, 试管包括 下部为柱状的管体1, 管体1包括管侧壁2和封闭在管侧壁2下端的圆底型的管底3, 管侧壁2 的上端设有管口4, 管侧壁2的上部于管口4下方设有向管体1的径向一侧膨凸的壁膨凸6, 该 壁膨凸6为单向壁膨凸6。 翻盖式管帽包括管帽主体8、 铰链13, 以及供铰链13附着并与管体1 直接连接的管体侧连接体19。 管帽主体8为塑料材质, 譬如聚丙烯PP塑料材质, 所述铰链13 是与管帽主体8一体化设置的塑料膜片铰链。 0028 所述管体侧连接体19为凸出管体1侧壁的环形肋条, 与铰链13附着处呈凸向管体1 径向外侧的弧形面, 塑料膜片铰链的对应侧连接在该弧形

36、面上。 管帽主体8具有套盖在管体 1的上端部的管帽侧壁9和由管帽侧壁9形成的管帽开口10, 管帽侧壁9的顶部封闭, 管帽侧 壁9的一侧设有形状与管体1上端的位于壁膨凸6的径向尺寸最大处以上的部分的形状吻合 而形成单向壁膨凸6罩壳的帽壁膨凸12。 铰链13设置在管帽侧壁9的与帽壁膨凸12相背的一 侧, 铰链13的翻转轴线位于管口4所在平面的下方。 所述帽壁膨凸12径向尺寸最大处的径向 尺寸大于铰链13的翻转轴线与管口4远离铰链13一侧的口沿的间距。 管帽主体8的内壁上设 有沿轴向延伸的凸肋11, 管帽主体8在凸肋11作用下能够在保证恒定气体交换的同时对管 体1的上端部分套盖, 以保持管口4处的无

37、菌环境。 0029 铰链13采用现有技术中铰链式塑料瓶盖上常用的塑料膜片铰链, 也称为蝴蝶盖铰 链, 一般采用聚丙烯PP材料注塑成形, 包括用于形成翻转轴线的翻转折弯部14和在周向上 位于翻转折弯部14两侧的膜片部15, 在周向上, 所述膜片部15的两侧形成无附着的游离缘; 在管帽处于关闭状态时, 沿管帽径向观察, 所述塑料膜片铰链与管帽主体8的连接处形成凸 向管底3的上弧形连接线22, 所述塑料膜片铰链与管体侧连接体19的连接处形成凸向管口4 的下弧形连接线23, 所述翻转折弯部14位于所述上弧形连接线22和下弧形连接线23相互靠 近的部分。 本实施例中, 管体侧连接体19凸设在管体1的侧壁

38、上以使塑料膜片铰链与管帽主 体8的连接部以及塑料膜片铰链与管体侧连接体19的连接处上下对齐。 0030 所述塑料膜片铰链远离管体1的一侧与所述管帽主体8的侧壁之间设有管帽侧连 接体16, 管帽侧连接体16连接在管帽主体8靠近管帽开口10的一侧, 并且管帽侧连接体16与 管帽主体8的连接部与管帽开口10的口沿具有间距, 所述管帽侧连接体16包括用于与管帽 主体8的侧壁连接的管帽侧固定部分17和与管帽侧固定部分17呈L形布置并朝向管底3延伸 说明书 6/9 页 9 CN 109294884 A 9 的管帽侧延伸部分18。 在管帽翻转打开至管帽开口10和管口4均处于朝上的位置时, 所述铰 链13在周

39、向上整体呈中间高而窄渐向两端宽而低的蝴蝶形。 所述铰链13为非平面膜片铰 链, 铰链处于打开状态时, 翻转在中间的折弯部14转折平面高, 在两端的游离缘平面低, 因 此当以中间平面为旋转轴心转折时, 两端的游离缘则被拉紧, 在转至中间平面高度时拉伸 度最大, 形成越过该平面会有翻转的趋于开盖或闭盖的弹性牵张力, 就像打开的雨伞顶部 高周边低以顶部为翻转轴上翻时一样, 翻到顶部高度平面时拉伸紧张度最大, 越过这个平 面上方或下方紧张度均较低, 以此限制管帽主体8的摇摆自由度和保持开盖或闭盖的弹性 牵张力, 而完全是平面的膜片铰链则缺少这种效果。 0031 由于管帽侧延伸部分18与管帽侧壁9分离,

40、 使管帽主体8与管帽侧延伸部分18之间 可有角度变化, 并且管帽侧延伸部分18呈片状, 能够在管帽主体8翻转过程中贴附于管帽侧 壁9, 因而能够限制管帽主体8的摇摆幅度, 在翻转过程中既可调整角度又限制摇摆和扭转, 更方便翻盖。 0032 所述管帽主体8在其顶部与管帽侧壁9转折处的径向内侧向下凸设有用于与管体1 的管口4相配合的管塞, 所述管塞为表面带通气沟槽25的通气型管塞24。 通气型管塞24在管 帽主体8翻转至管口4上方并在膜片铰链的牵拉作用下插入管口4时, 管体1内外够通过通气 沟槽25的气体弥散保持气体交换, 可用于有氧培养。 管塞的下部整体为锥形, 对管塞插入管 口4起引导作用。

41、管帽内壁上设置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肋11在周向上间隔设置, 能够形成 气体弥散间隔通道, 保证恒定的管内外气体交换效果。 0033 为了方便单手拇指翻盖并避免翻盖后触碰所套盖的管口4和管体1上端造成污染, 所述管帽的顶部于背向铰链13的一侧设有沿管帽的径向向外凸出的供翻盖用的翻盖扣手 26。 在其他实施例中, 也可以通过对管帽主体8的顶部于背向铰链13的一侧的外周面施力以 实现管帽的开启, 此时可以不设置翻盖扣手26或设置在管帽主体8的管帽开口10的口沿。 0034 使用时, 在管帽处于关闭状态时, 如果需要打开管帽, 可以用拇指外的其他四指将 管体1握在手掌内, 然后利用拇指上顶并外旋翻盖扣

42、手26, 使管帽翻转打开, 闭合管帽时在 铰链13侧上顶并向内旋转管帽主体8, 在管塞斜插入管口4时铰链13拉紧, 此时管帽以管塞 与管口4接触形成的支撑点为最大的旋转半径, 再继续翻转管帽, 使得管塞进入管口4, 管塞 接近竖直状态时, 阻力达到最大, 这时铰链13弹性拉伸得最紧, 一旦越过阻力最大的位置, 管塞将完全变成竖直状态, 与管体1的轴线重合, 铰链13的牵拉力会向下牵拉住管帽关闭, 这时铰链13张紧度立即降低, 操作者在此过程中会感觉到松-紧-松的过程, 管塞闭合管口4 会产生撞击管口4的声音。 同样, 开盖时, 操作者会感受到与关闭时的松-紧-松过程相反的 松-紧-松过程。 关

43、闭状态时, 通气型管塞24位于管口4内, 但是通气沟槽25使得管体1内外能 够通气, 能够实现管体1内腔与管帽内腔的气体交换。 0035 实现翻盖的必要条件: 管帽的翻转轨迹实际是绕铰链13的翻转折弯部14所形成的 类似虚拟旋转轴心划圆, 如图14所示, 套管帽主体8盖在管体1上端的轴向尺寸越大, 管帽主 体8的帽壁膨凸12的最大径向尺寸越大, 帽壁膨凸12径向尺寸最大处的径向尺寸大于铰链 13的翻转轴线与管口4远离铰链13一侧的口沿的间距, 才能满足管帽主体8相对管体1上端 旋转的翻转轨迹不受阻碍, 而传统圆筒套盖式试管帽的直径恒定, 与套盖的深度无关。 0036 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管体

44、侧连接体19也可与管体1外侧壁抵近融合, 形成外观形 似铰链13于管体1的直接连接, 实可视为管体侧连接体19的缩小或与管体1外侧壁的接近融 说明书 7/9 页 10 CN 109294884 A 10 合。 0037 本发明中翻盖式试管组件的实施例2如图15和图16所示,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 于, 本实施例中管帽主体8的开口口沿41上设有用于在管帽打开时避让管体1的缺口42, 管 帽侧连接体16直接连接在缺口42的底部。 本实施例的结构的特点是管帽主体8的摇摆自由 度小, 这也是普通日用产品广泛采用的结构。 然而用于生物培养的试管, 由于管帽开口10沿 留有缺口42, 降低了有效套盖管体

45、1上端的长度, 为了要保持相同有效套盖管体1上端的长 度, 就必须增加管帽侧壁9的轴向长度, 相应的就必须增加侧壁折的径向尺寸和试管的占用 空间。 0038 本发明中翻盖式试管组件的实施例3如图17所示,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 实施例中的管塞为具有用于与管口4的内壁密封配合的密封外圆面的密封型管塞27, 所述 管塞插入管口4后能够与管口4内壁密封配合形成密封, 该实施例主要用于厌氧培养或样本 保存。 0039 本发明中可上端移液的试管组件的实施例4, 如图18-图23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 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1) 本实施例中的管塞为通气-密封型管塞29, 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

46、具有与管口4内壁密封配合的密封面, 上部插入管口4内时可完全密封, 下部带有通气沟槽 25, 当仅有下部插入管口4内时, 能够实现管体1的内外气体交换;(2) 与管体1外侧壁一体化 连接的管体侧连接体19较实施例1长, 包括用于与管体1的侧壁连接的管体侧固定部分20和 与管体侧固定部分20呈L形布置并朝向管口4延伸的管体侧延伸部分21, 所述管体侧延伸部 分21与管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供管帽主体8的侧壁沿轴向嵌入的径向间隔28, 所述管体侧延 伸部分21和管帽侧延伸部分18为能够在管帽相对于管体1下移时向外折弯变形的挠性部 分。 使用时, 当管帽主体8翻转至关闭位时, 仅带有通气沟槽25的下部管

47、塞插入管口4, 试管 组件处于关闭状态但能够实现试管内外气体的交换以用于有氧培养; 进一步按压管帽主体 8的顶部使管塞上部插入管口4时, 管帽主体8轴向下移, 所述径向间隔28为管帽侧壁9提供 容纳空间, 伴随管塞上部插入管口4和管帽主体8的轴向下移, 所述管帽侧连接体16发生塑 性折弯变形以配合管帽主体8的轴向下移变化。 该实施例主要用于有氧培养并在培养结束 后进行样本密封保存, 也可用于厌氧培养。 0040 本发明中翻盖式试管组件的实施例5如图24-图26所示,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 于翻盖式管帽的管体侧连接体19的管体侧固定部分20上设置有卡扣31, 卡扣31形成中间连 接件, 管体1

48、的外侧壁上设有横截面为U形的卡槽30, 卡扣3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在插入卡槽 30后向外张开以阻止卡扣31从卡槽30中滑脱的弹性倒刺32, 为了保证卡扣31可靠地连接在 管体1上, 卡扣31主体的上部还设有挡止凸缘33, 用于与卡槽30的顶部沿管体1轴线挡止配 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 卡槽30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形式, 例如由两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L形卡 槽30体相向布置而成, 相当于将上述横截面为U形的卡槽30的外壁从中间剖开。 0041 本发明中翻盖式试管组件的实施例6, 如图27-图29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 别是所述翻盖式管帽通过管体侧连接体19上设置的管扣箍34与管体1上端的间接连接

49、, 所 述管扣箍34具有两只相互搭接的弹性箍臂35, 两只弹性箍臂35相互靠近的侧面上分别设有 适配的挂齿36, 通过扣紧挂齿36实现与管体1的管扣箍34连接。 使用时, 先将管扣箍34松松 地套连于管体1, 并将管帽主体8置于管口4闭合位置定位后, 再将弹性箍臂35的挂齿36扣 紧。 该实施例的优点是管体1的侧壁上可以不设置供铰链13连接的连接结构, 通用性好。 为 说明书 8/9 页 11 CN 109294884 A 11 了便于箍臂箍紧管体1, 弹性箍臂35上于与铰链13的翻转轴线的平行的方向两侧设有凸起, 凸起形成捏持部, 使用时捏紧捏持部即可带动两只弹性箍臂35上的挂齿36扣紧。 0042 本发明中翻盖式试管组件的实施例7, 如图30-图31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 别是管体1的上端具有环形的壁膨凸6, 相应的弹性箍臂35的形状与壁膨凸6的下部形状吻 合。 0043 本发明中翻盖式试管组件的实施例8, 如图32-图34所示, 与实施例5和6和7的不同 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翻盖式管帽通过管体侧连接体19上设置的螺纹连接套37与管体1 实现间接连接, 所述螺纹连接套37内设置有内螺纹38, 所述管体1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39, 螺纹连接套37旋紧后为螺纹连接套37贴紧壁膨凸6的下面并套连于管体1的准确位置。 0044 本发明中翻盖式试管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