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1701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7 CN 204017013 U (21)申请号 201420189329.2 (22)申请日 2014.04.17 A61M 5/158(2006.01) A61M 5/38(2006.01) (73)专利权人 高宏 地址 214023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清扬路 299 号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专利权人 陆培华 (72)发明人 高宏 陆培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2104 代理人 殷红梅 (54) 实用新型名称 静脉留置针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
2、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 静脉留置针。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所 述静脉留置针, 包括留置针以及与所述留置针相 连通的输液导管 ; 所述输液导管上设有能进行开 关调节的排气阀。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气阀的打开 或关闭, 能有效阻止气体进入静脉血管并避免污 染 ; 通过在留置针内设置留置针开关能防止血液 回流进入留置针内, 避免血液在留置针内的栓塞 ; 通过穿刺针防护装置能避免穿刺针造成的误刺伤 以及交叉感染, 结构简单紧凑, 使用方便, 延长留 置针的使用时间, 适应范围广, 安全可靠。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
3、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17013 U CN 204017013 U 1/1 页 2 1. 一种静脉留置针, 包括留置针 (11) 以及与所述留置针 (11) 相连通的输液导管 ; 其特 征是 : 所述输液导管上设有能进行开关状态调节的排气阀 (5)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静脉留置针, 其特征是 : 所述排气阀 (5)包括排气阀底座 (30) 以及与所述排气阀底座 (30) 匹配连接并能调节所述排气阀 (5) 开关状态的排气调节 盖 (31) , 排气阀底座 (3
4、0) 内设有阻水膜 (29)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静脉留置针, 其特征是 : 所述排气阀底座 (30) 上设有底座出 气孔, 所述排气调节盖 (31) 上设有调节盖气孔, 排气调节盖 (31) 能在排气阀底座 (30) 上转 动, 且排气调节盖 (31) 在排气阀底座 (30) 上转动时, 底座出气孔能与调节盖气孔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静脉留置针, 其特征是 : 所述留置针 (11)内设有穿刺针 (21) , 所述穿刺针 (21) 通过穿刺针防护装置安装于留置针 (11)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静脉留置针, 其特征是 : 所述穿刺针防护装置包括与留
5、置针 (11) 端部的留置针座 (3) 匹配的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 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通过柔性的套 膜 (24) 与套膜座 (23) 连接, 穿刺针 (21) 的尾部固定在套膜座 (23) 内, 穿刺针 (21) 的头部 能穿过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伸入留置针 (11) 内。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静脉留置针, 其特征是 : 所述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包括接头 外壳 (25) , 所述接头外壳 (25) 内设有接头芯柱 (26) , 所述接头芯柱 (26) 上设有第一限位板 (27) 及与所述第一限位板 (27) 匹配的第二限位板 (28) ; 穿刺针 (21)
6、 的头部退入穿刺针保 护接头 (22) 内后, 通过第一限位板 (27) 及第二限位板 (28) 能阻止穿刺针 (21) 的头部再次 暴露。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静脉留置针, 其特征是 : 所述留置针 (11) 内设有用于控制留 置针 (11) 内管腔开关状态的留置针开关。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静脉留置针, 其特征是 : 所述留置针开关包括可置入留置针 (11) 内的调节杆 (2) , 所述调节杆 (2) 的一端端部设有与留置针 (11) 匹配的调节塞 (12) , 调 节杆 (2) 的另一端设有调节手柄 (4) , 所述调节手柄 (4) 与留置针 (11) 端部的留置针座
7、 (3) 匹配 ; 留置针 (11) 的侧壁上设置出液孔 (1) , 所述出液孔 (1) 与留置针 (11) 内的腔体相连 通, 调节塞 (12) 跟随调节杆 (2) 在留置针 (11) 内运动时, 能封闭或开放留置针 (11) 侧壁上 的出液孔 (1) , 以阻断或打开留置针 (11) 管腔与出液孔 (1) 的流通通道。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静脉留置针, 其特征是 : 所述留置针开关包括位于留置针 (11) 内的第二囊袋 (17) , 所述第二囊袋 (17) 与用于对所述第二囊袋 (17) 进行充液或充气 的第二导充管 (18) 相连通, 第二导充管 (18) 上设有与留置针 (1
8、1) 端部的留置针座 (3) 匹 配的导充管座 (19) , 第二导充管 (18) 通过导充管座 (19) 安装于留置针 (11) 内, 通过第二导 充管 (18) 使得第二囊袋 (17) 膨胀或瘪陷时, 阻断或开放留置针 (11) 的管腔。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静脉留置针, 其特征是 : 所述输液导管上设有固定贴膜 (10) , 所述固定贴膜 (10) 上设有与输液导管匹配的导管安装孔 (37)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17013 U 2 1/6 页 3 静脉留置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0002 静脉留
9、置针是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医疗器械, 具有使用方便, 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 的作用, 从而也减少了临床输液时反复穿刺, 降低了病人的穿刺痛苦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 工作量, 因而在当今的临床中已经获得广泛应用。 0003 现有的静脉留置针中, 一般包括 : 穿刺针、 留置针以及输液导管。使用时, 首先, 使 用者将穿刺针联通留置针插入患者的注射位置, 然后, 通过穿刺针导引将留置针导入患者 血管, 最后, 将穿刺针抽出, 使留置针留在患者血管中, 并用敷贴贴膜固定。使用时, 将一输 液管穿设于留置针内进行点滴。 0004 现有留置针的普遍缺点是 : 1) 、 当通过连接于留置针的输液管道或三通旋阀对留
10、置针进行输液或注药时, 可能伴随气体进入静脉血管 ; 2) 、 留置针保留在患者血管内, 虽进 行了冲管护理, 但时常仍有留置针被血液栓塞发生, 尤其是在血液髙凝状态的患者 ; 3) 、 当 留置针穿刺操作完成时, 拔出穿刺针时可能刺伤操作人员, 工作人员处理该废弃物时, 也可 能被刺伤, 并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 4) 、 留置针固定时, 要专门拿取专用贴膜, 不方便 ; 同时, 外覆贴的固定方式在输液管受外力时, 贴膜受力部住聚中在输液导管部位, 极易撕脱, 进而 导致留置针脱出。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静脉留置针, 其结构 简单紧凑, 使
11、用方便, 能有效防止气体污染, 有效防止留置针的栓塞, 延长留置针的使用寿 命, 能避免对操作人员的刺伤, 适应范围广, 安全可靠。 0006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所述静脉留置针, 包括留置针以及与所述留置 针相连通的输液导管 ; 所述输液导管上设有能进行开关状态调节的排气阀。 0007 所述排气阀包括排气阀底座以及与所述排气阀底座匹配连接并能调节所述排气 阀开关状态的排气调节盖, 排气阀底座内设有阻水膜。 0008 所述排气阀底座上设有底座出气孔, 所述排气调节盖上设有调节盖气孔, 排气调 节盖能在排气阀底座上转动, 且排气调节盖在排气阀底座上转动时, 底座出气孔能与调节 盖气孔
12、相连通。 0009 所述留置针内设有穿刺针, 所述穿刺针通过穿刺针防护装置安装于留置针上。 0010 所述穿刺针防护装置包括与留置针端部的留置针座匹配的穿刺针保护接头, 穿刺 针保护接头通过柔性的套膜与套膜座连接, 穿刺针的尾部固定在套膜座内, 穿刺针的头部 能穿过穿刺针保护接头伸入留置针内。 0011 所述穿刺针保护接头包括接头外壳, 所述接头外壳内设有接头芯柱, 所述接头芯 柱上设有第一限位板及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匹配的第二限位板 ; 穿刺针的头部退入穿刺针保 说 明 书 CN 204017013 U 3 2/6 页 4 护接头内后, 通过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能阻止穿刺针的头部再次暴露, 从
13、而避免刺伤 他人造成交叉感染。 0012 所述留置针内设有用于控制留置针内管腔开关状态的留置针开关。 0013 所述留置针开关包括可置入留置针内的调节杆, 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端部设有与留 置针匹配的调节塞, 调节杆的另一端设有调节手柄, 所述调节手柄与留置针端部的留置针 座匹配 ; 留置针的侧壁上设置出液孔, 所述出液孔与留置针内的腔体相连通, 调节塞跟随调 节杆在留置针内运动时, 能封闭或开放留置针侧壁上的出液孔, 以阻断或打开留置针管腔 与出液孔的流通通道。 0014 所述留置针开关包括位于留置针内的第二囊袋, 所述第二囊袋与用于对所述第二 囊袋进行充液或充气的第二导充管相连通, 第二导充管
14、上设有与留置针端部的留置针座匹 配的导充管座, 第二导充管通过导充管座安装于留置针内, 通过第二导充管使得第二囊袋 膨胀或瘪陷时, 阻断或开放留置针的管腔。 0015 所述输液导管上设有固定贴膜, 所述固定贴膜上设有与输液导管匹配的导管安装 孔。 001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 通过排气阀的打开或关闭, 能有效阻止气体进入静脉血管并 避免污染 ; 通过在留置针内设置留置针开关能防止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内, 避免血液在留 置针内的栓塞 ; 通过穿刺针防护装置能避免穿刺针造成的误刺伤以及交叉感染, 结构简单 紧凑, 使用方便, 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适应范围广, 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7 图
15、 1 为本实用新型留置针上设置穿刺针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穿刺针保护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排气调节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底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底座上设置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 9 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 10 为本实用新型留置针开关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00
16、27 图 11 为图 10 中留置针开关关闭留置针的使用状态图。 0028 图 12 为图 10 中留置针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 13 为本实用新型留置针开关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0030 图 14 为图 13 中留置针开关关闭留置针的使用状态图。 0031 图 15 为本实用新型留置针开关的第三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0032 图 16 为图 15 中留置针开关关闭留置针的使用状态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 1- 出液孔、 2- 调节杆、 3- 留置针座、 4- 调节手柄、 5- 排气阀、 6- 第 一输液导管、 7-第一输液导管接头、 8-第二输液导管接头、 9-第二输液导
17、管、 10-固定贴膜、 11- 留置针、 12- 调节塞、 13- 台阶、 14- 第一囊袋、 15- 第一导充管、 16- 密封塞、 17- 第二囊 说 明 书 CN 204017013 U 4 3/6 页 5 袋、 18- 第二导充管、 19- 第二导充管座、 20- 第二导充管充口、 21- 穿刺针、 22- 穿刺针保护 接头、 23- 套膜座、 24- 套膜、 25- 接头外壳、 26- 接头芯柱、 27- 第一限位板、 28- 第二限位板、 29- 阻水膜、 30- 排气阀底座、 31- 排气调节盖、 32- 第一出气孔、 33- 阻挡板、 34- 第二出气 孔、 35- 流道、 3
18、6- 底座出气侧孔及 37- 导管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5 如图1和图4所示 : 为了避免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气体进入静脉管道, 本实用新型包括留置针 11 以及与所述留置针 11 相连通的输液导管 ; 所述输液导管上设有 能进行开关调节的排气阀 5。 0036 具体地, 输液时, 所述排气阀 5 能将进入输液导管内的空气排出 ; 留置不输液时, 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输液导管内造成污染, 可以将排气阀 5 关闭。 0037 了能够使得排气阀 5 能进行操作开闭, 所述排气阀 5 包括排气阀底座 30 以及与所 述排气阀底
19、座 30 匹配连接并能调节所述排气阀 5 开口度的排气调节盖 31, 排气阀底座 30 内设有阻水膜29。 所述阻水膜29只能允许药液中的空气通过, 通过阻水膜29后的空气, 通 过排气阀底座 30 与排气调节盖 31 逸出, 实现排气的作用。当通过排气调节盖 31 与排气阀 底座 30 关断外部空气进入排气阀 5 内的通道时, 能够避免外部污染, 确保整个静脉留置针 的使用安全。 0038 为了能方便实现排气阀 5 的打开或关闭, 所述排气阀底座 30 上设有底座出气孔, 所述排气调节盖 31 上设有调节盖气孔, 排气调节盖 31 能在排气阀底座 30 上转动, 且排气 调节盖 31 在排气
20、阀底座 30 上转动时, 底座出气孔能与调节盖气孔相连通。在具体实施时, 底座出气孔与调节盖气孔间具有多种实施关系, 当底座出气孔与调节盖气孔间连通时, 则 使得排气阀 5 处于打开状态 ; 当底座出气孔与调节盖气孔间处于阻挡 (不连通) 状态时, 则 使得排气阀 5 处于关闭状态。 0039 进一步地, 如图 5 和图 6 所示, 所述排气调节盖 31 上设有若干第一出气孔 32, 排 气阀底座 30 内设有阻挡板 33, 所述阻挡板 33 上设有若干能与第一出气孔 32 相连通的第 二出气孔 34, 排气调节盖 31 能在排气阀底座 30 上转动, 且排气调节盖 31 在排气阀底座 30
21、上转动时, 通过第一出气孔 32 与第二出气孔 34 间的位置调节排气阀 5 的开关状态。具体 地, 所述阻挡板 33 可以位于阻水膜 29 的上方, 第一出气孔 32 与第二出气孔 32 可以交错排 布, 排气调节盖 31 在排气阀底座 30 上转动时, 第一出气孔 32 与第二出气孔 32 间可以处于 完全重合、 完全错开或部分重合的状态, 当处于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时, 进入排气阀 5 的气 体能通过排气阀 5 逸出, 当处于全部错开时, 能防止外部气体进入排气阀 5 内, 从而通过上 述不同位置调节整个排气阀 5 的开口度, 即能方便实现排气或关闭整个排气阀 5 的操作。 0040 如图
22、7和图8所示, 所述排气阀5包括排气阀底座30以及与所述排气阀底座30匹 配连接并能调节所述排气阀 5 开口度的排气阀调节盖 31, 排气阀底座 30 内设有阻水膜 29, 排气阀底座 30 内设有若干流道 35, 排气阀底座 30 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底座出气侧孔 36, 排 气阀调节盖31上设有若干能与底座出气侧孔36相连通的调节盖侧孔 ; 排气调节盖31能在 排气阀底座 30 上转动, 且排气调节盖 31 在排气阀底座 30 上转动时, 通过调节盖侧孔与底 座出气侧孔 36 间的位置调节排气阀 5 的开关状态。 说 明 书 CN 204017013 U 5 4/6 页 6 0041 具体地,
23、 通过流道 35 对药液进行导流, 通过导流后药液中的空气能使气体有效逸 出。所述流道 35 可以通过多个隔板形成, 所述流道 35 与药液的流通方向相一致。阻水膜 39 可以在流道 35 的上部或上方位置。底座出气侧孔 36 分布在排气阀底座 30 的侧壁上, 所述底座出气侧孔 36 位于阻水膜 29 的上方, 底座出气侧孔 36 在排气阀底座 30 上为均匀 分布或非均匀分布。排气阀调节盖 31 呈盖状结构, 在排气阀调节盖 31 的侧壁上也设有若 干对应分布的调节盖侧孔, 所述排气调节盖31安装在排气阀底座30上时, 调节盖侧孔与排 气阀底座30上的底座出气侧孔36间可以处于全部重合、
24、全部错开或部分重合的状态, 当处 于全部重合或部分重合时, 进入排气阀 5 内的空气可以通过调节盖侧孔以及底座出气侧孔 36 逸出, 能保证排气阀 5 的正常使用。当处于全部错开时, 能阻止外部的气体进入排气阀 5 内, 从而实现对排气阀 5 的开关状态调节。 0042 进一步地, 所述输液导管可以为一体结构, 也可以为可拆分的结构。 当输液导管采 用可分离的结构时, 所述输液导管包括第一输液导管 6 及第二输液导管 9, 第二输液导管 9 的一端与留置针 11 连接, 第二输液导管 9 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输液导管接头 8, 第一输液导 管 6 的一端端部设有与第二输液导管接头 8 匹配的第一输
25、液导管接头 7, 第一输液导管 6、 第二输液导管 9 通过第一输液导管接头 7 与第二输液导管接头 8 匹配连接后连接成输液导 管, 排气阀 5 位于第一输液导管 6 上。具体实施时, 第一输液导管 6 可以通过第一输液导管 接头 7 与第二输液导管接头 8 之间的分离实现与第二输液导管 9 之间的分离, 实现快速方 便地更换第一输液导管 6。 0043 如图 9 所示, 所述输液导管上设有固定贴膜 10, 所述固定贴膜 10 上设有与输液导 管匹配的导管安装孔 37。输液导管可以通过导管安装孔 37 穿过固定贴膜 10, 从而实现固 定贴膜 10 与输液导管间的连接。固定贴膜 10 与输液
26、导管连接后, 通过将固定贴膜 10 折叠 成合适的大小, 然后通过固定贴膜 10 将整个输液导管固定在所需的位置。输液导管通过固 定贴膜 10 固定后, 增大输液导管的固定面积, 提高输液导管的固定牢固程度, 确保输液导 管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 0044 如图 1、 图 2 和图 3 所示, 在使用留置针 11 时, 需要先使用穿刺针 21 进行穿刺, 使 用穿刺针 21 时, 裸露的穿刺针 21 容易造成刺伤以及对穿刺针 21 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中, 留置针 11 上设有对穿刺针 21 的穿刺针防护装置。所述穿刺针防护装置包括穿刺针 保护接头 22 以及套膜座 23, 所述穿刺针
27、保护接头 22 与套膜座 23 间通过柔性的套膜 24 连 接, 穿刺针 21 的一端固定在套膜座 23 内, 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与留置针 11 端部的留置针座 3相匹配, 从而通过穿刺针保护接头22与留置针座3配合后, 将整个防护装置安装在留置针 11 上。在穿刺时, 穿刺针 21 穿过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以及留置针 11, 即穿刺针 21 的端部位 于留置针 11 外, 以便进行穿刺的操作。当穿刺操作完成后, 需要将整个穿刺针 21 退出留置 针 11。对穿刺针 21 进行退出操作时, 通过套膜座 23 向外拉动穿刺针 21, 同时, 套膜 24 也 跟随套膜座 23 的运动方向伸长
28、, 直至穿刺针 21 的头部位于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内, 整个穿 刺针 21 都处于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及套膜 24 包围的密封环境中, 通过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与留置针座 3 分离后, 以实现一次完整的穿刺操作。由于在穿刺针 21 退出时, 通过套膜 24 以及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能避免穿刺针 21 裸露对操作者的误刺伤, 同时也避免直接接触裸 露的穿刺针 21 引起的交叉感染。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与留置针座 3 分离后, 留置针 11 进行 留置。 说 明 书 CN 204017013 U 6 5/6 页 7 0045 进一步地, 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包括接头外壳 25 以及位
29、于所述接头外壳 25 内的接 头芯柱 26, 接头芯柱 26 上设置第一限位板 27 及与所述第一限位板 27 匹配的第二限位板 28, 通过第一限位板 27 与第二限位板 28 的配合, 能使得穿刺针 21 被拉动进入穿刺针保护 接头 22 内后, 不能再次穿出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进入留置针 11 内, 能够避免对穿刺针 21 的 误操作。具体实施时, 第一限位板 27 与第二限位板 28 间呈锲型, 在穿刺针 21 的头部退入 穿刺针保护接头 22 后, 第一限位板 27 与第二限位板 28 间能阻挡穿刺针 21 的头部进入留 置针 11 内。套膜 24 采用柔性薄膜制成, 套膜 24
30、的长度不小于穿刺针 21 的长度, 以确保通 过套膜 24 能将整个穿刺针 21 包围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 0046 为了能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防止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 11 内, 避免造成对留置针 11的栓塞, 本实用新型包括留置针11 ; 所述留置针11内设有用于防止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 11 管内的留置针开关。 0047 具体地, 在不需要通过留置针 11 进行输液时, 通过留置针开关来阻挡血液流入留 置针11内的通道, 以防止血液进入留置针11内 ; 当再次需要通过留置针11进行输液时, 通 过留置针开关再次打开留置针 11 的输液通道, 通过上述开关防止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 11 内, 从而
31、能延长留置针 11 的使用时间。 004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留置针开关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结构, 如图 10、 图 11 和图 12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留置针开关的第一种实施形式。 具体地, 所述留置针开关包括可置入 留置针 11 内的调节杆 2, 所述调节杆 2 的一端端部设有与留置针 11 匹配的调节塞 12, 调节 杆 2 的另一端设有调节手柄 4, 所述调节手柄 4 与留置针 11 端部的留置针座 3 匹配 ; 留置 针11的侧壁上设置出液孔1, 所述出液孔1与留置针11内的腔体相连通, 调节塞12跟随调 节杆 2 在留置针 11 内运动时, 能封闭或开放留置针 11 侧壁上的出液
32、孔 1, 以阻断或打开留 置针 11 管腔与出液孔 1 的流通通道。 0049 所述出液孔 1 与留置针座 3 分别位于留置针 11 的两端, 调节杆 2 与留置针 11 同 轴放置, 调节塞 12 的外径与留置针 11 的内径相匹配, 调节塞 12 能在留置针 11 内进行轴向 移动, 调节塞 12 的长度可以大于出液孔 1 的长度。调节手柄 4 上设有台阶 13, 通过台阶 13 能实现调节手柄 14 与留置针座 3 间的定位与限位配合。本实施例中, 调节手柄 14 通过台 阶 13 刚好完全安装在留置针座 3 内时, 出液孔 1 位于调节塞 12 的前方, 即调节塞 12 更靠 近留置针
33、 11 的位于血管内的端部, 此时, 留置针 11 可以通过出液孔 1 进行正常的输液 ; 当 向后拉动调节塞 12 时, 调节塞 12 能封堵留置针 11 侧壁上的出液孔 1, 封闭出液孔 1 后, 能 防止血液通过出液孔 1 进入留置针 11 内。当通过调节塞 12 封闭出液孔 1 后, 再需要通过 留置针 11 进行输液时, 将调节塞 12 移动到出液孔 1 的后面, 既能使得留置针 11 通过出液 孔 1 进行输液操作。 0050 进一步地, 如图 13 和图 14 所示, 所述留置针开关包括位于留置针 11 内的第一囊 袋 14, 所述第一囊袋 14 与用于对第一囊袋 14 进行充液
34、或充气的第一导充管 15 相连通, 第 一导充管 15 位于留置针 11 外的端部设有密封塞 16, 通过第一导充管 15 使得第一囊袋 14 膨胀或瘪陷时, 阻断或开放留置针 11 的管腔。 0051 所述第一囊袋 14 粘结在留置针 11 的内壁上, 第一囊袋 14 位于留置针 11 的出液 端口, 第一导充管 15 穿过留置针 11 后与第一囊袋 14 连接, 第一导充管 15 位于留置针 11 内的部分固定在留置针 11 的内壁上, 第一导充管 15 位于留置针 11 外的部分固定在留置针 说 明 书 CN 204017013 U 7 6/6 页 8 11 的外壁上, 第一导充管 15
35、 的管径远小于留置针 11 的关键, 以确保不会影响留置针 11 的 正常使用。当通过第一导充管 15 对第一囊袋 14 充液或充气后, 第一囊袋 14 膨胀后与留置 针 11 的内径相匹配, 即第一囊袋 14 在留置针 11 内形成一个阻挡隔膜, 阻挡隔膜与留置针 11 的内径相一致, 通过阻挡隔膜能阻挡血液通过留置针 11 的出液端口回流进入留置针 11 内, 确保不需要通过留置针11进行输液时, 阻挡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11内。 第一导充管15 端部的密封塞16能保持第一囊袋14在充液或充气前后的状态。 当需要正常使用留置针11 时, 通过密封阀 16 将第一囊袋 14 内的液体或气体释放
36、, 第一囊袋 14 的体积缩小后, 进入留 置针 11 内的药液能通过出液端口进行正常的输液操作。 0052 如图 15 和图 16 所示, 所述留置针开关包括位于留置针 11 内的第二囊袋 17, 所述 第二囊袋 17 与用于对所述第二囊袋 17 进行充液或充气的第二导充管 18 相连通, 第二导充 管18上设有与留置针11端部的留置针座3匹配的导充管座19, 第二导充管18通过导充管 座 19 安装于留置针 11 内, 通过第二导充管 18 使得第二囊袋 17 膨胀或瘪陷时, 阻断或开放 留置针 11 的管腔。 0053 所述第二导充管 18 与留置针 11 同轴放置, 第二囊袋 17 在
37、未充液或未充气时, 不 与留置针 11 的内壁相接触。第二囊袋 17 位于留置针 11 的出液端, 第二导充管 18 通过导 充管座 19 安装在留置针 11 内, 导充管座 19 内设有第二导充管充口 20, 通过第二导充管充 口 20 能对第二囊袋 17 进行充液或充气。当第二囊袋 17 充液或充气膨胀后, 第二囊袋 17 能与留置针 11 的内壁相接触, 形成一个阻挡隔膜, 阻挡隔膜与留置针 11 的内径相一致, 通 过阻挡隔膜能阻挡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 11 内。第二导充管 18 的管径远小于留置针 11 的 管径, 当需要通过留置针 11 进行输液时, 以确保第二导充管 18 及第二囊
38、袋 17 不会影响留 置针 11 的正常使用。第二导充管充口 20 上可以设置密封塞, 通过密封塞保持第二囊袋 17 的充液、 充气前、 后状态。将第二囊袋 17 中的液体或气体释放后, 即可保证留置针 11 的正 常使用。 0054 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气阀 5 的打开或关闭, 能有效阻止气体进入静脉血管并避免污 染 ; 通过在留置针11内设置留置针开关能防止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11内, 避免血液在留置 针11内的栓塞 ; 通过穿刺针防护装置能避免穿刺针21造成的误刺伤以及交叉感染, 结构简 单紧凑, 使用方便, 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适应范围广, 安全可靠。 说 明 书 CN 204017013 U 8 1/5 页 9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7013 U 9 2/5 页 10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7013 U 10 3/5 页 11 图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7013 U 11 4/5 页 12 图 12 图 13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7013 U 12 5/5 页 13 图 15 图 1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17013 U 13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