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89557.1 (22)申请日 2017.08.08 (73)专利权人 江苏金塔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 东瞿路20号 (72)发明人 毛亚凌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代理人 胡美强 曾莺华 (51)Int.Cl. A61M 5/142(2006.01) A61J 1/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输注泵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注泵系统, 其包 括: 注射器; 设有容置
2、腔和加药孔的壳体; 位于容 置腔内的弹力储液装置; 位于壳体外的过滤器; 位于容置腔内的第一导管; 一端穿设于容置腔内 的第二导管; 位于壳体外的第三导管; 位于容置 腔内的加药件, 加药件的一端穿设于加药孔内; 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 第一通路依次通过注射 器、 加药件、 第一导管和弹力储液装置; 第二通路 依次通过弹力储液装置、 第一导管、 加药件、 第二 导管、 过滤器和第三导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 力储液装置、 加药件、 第一导管整合放入壳体中, 大大地缩小了输注泵系统的整体体积, 便于患者 携带; 同时, 将注射器组合进输注泵系统, 避免注 射器在配药液时出现药液混淆的情况, 便于医
3、护 人员操作。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208464823 U 2019.02.05 CN 208464823 U 1.一种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一注射器; 一壳体, 所述壳体设有容置腔, 且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 所述顶板设有 与容置腔连通的加药孔; 一弹力储液装置,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一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壳体外; 第一导管, 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弹力储液装置连通, 且位于所容置腔内; 第二导管, 所述第二导管与所述过滤器的一端连通, 且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过滤器 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第三导管, 所述第三导管与
4、所述过滤器另一端连通, 且所述第三导管位于所述壳体外; 一加药件, 所述加药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加药件卡设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 且 所述加药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加药孔内, 所述加药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管、 所述第二导管 和所述注射器连通; 其中, 所述输注泵系统还包括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 所述第一通路依次通过所述注射 器、 所述加药件、 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弹力储液装置; 所述第二通路依次通过所述弹力储液 装置、 所述第一导管、 所述加药件、 所述第二导管、 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三导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设有加药件底座, 所述加 药件底座设于所述底板
5、中面向所述顶板的一表面, 所述加药件底座包括侧壁与卡槽, 所述 侧壁与所述底板的表面围绕形成所述卡槽, 所述加药件的一端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加 药件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加药孔内, 且所述加药件的另一端的外表面抵靠于所述加药孔的 内壁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可脱卸连接的上盖和下 壳, 所述上盖和下壳环绕形成所述容置腔; 所述上盖包括所述顶板和上盖侧壁, 所述上盖侧壁垂直于所述顶板; 所述下壳包括所述底板和下壳侧壁, 所述下壳侧壁垂直于所述底板; 其中, 所述下壳侧壁与所述上盖侧壁相对设置, 且所述下壳侧壁中远离所述顶板的一 端与所述下壳侧壁远离所述底
6、板的一端可脱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侧壁的一端沿所述顶板的长 度方向延伸有一上凸起, 所述上凸起上设有上挂孔; 所述下壳侧壁的一端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下凸起, 所述下凸起上设有下挂 孔; 其中, 所述上挂孔和下挂孔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 固定支架;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位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 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弹力 储液装置;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位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 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 导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注泵系
7、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平行相对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208464823 U 2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包括上第一固定支架和下第一固定支架, 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下 第一固定支架相对设置; 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 且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的高度方向垂直 于所述顶板, 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有上第一固定槽,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的外表 面抵靠于所述上第一固定槽的内表面, 所述上第一固定槽与所述弹力储液装置的外表面的 形状与尺寸相匹配; 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且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的高度方向垂直 于所述底板, 所述下第一固定
8、支架的另一端设有下第一固定槽,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的外表 面抵靠于所述下第一固定槽的内表面, 所述下第一固定槽与所述弹力储液装置的外表面的 形状与尺寸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 连接, 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有 第二固定槽, 所述第二导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包括: 一储液体, 所述储液体设有储液内腔; 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卡扣于所述储液体的两端的外表 面; 一定位套管, 所述定位套管的
9、一端穿设于所述储液体的储液内腔内, 所述定位套管的 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液体的储液内腔外, 且所述定位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内腔连通, 所述 定位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连通; 一杆体, 所述杆体的依次穿设于所述定位套管的一端和所述储液内腔, 且所述杆体的 一端与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定位套管的一端密封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体为中空囊状, 所述储液体 的材料为可延展性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延展性材料为乳胶或硅胶。 11.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包括: 筒体, 所述筒
10、体设有针头和内腔; 芯杆, 所述芯杆滑设于所述内腔; 待注射液体, 所述待注射液体位于所述内腔内; 盖帽, 所述盖帽可脱卸地盖设于所述针头, 并用于阻止所述筒体的内腔内的待注射液 体流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还包括胶塞, 所述胶塞 位于所述筒体的内腔内, 且卡扣于所述芯杆靠近所述针头的一端, 所述胶塞的外周缘与所 述内腔的内壁为过盈配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药件为三通单向阀体, 所述三 通单向阀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管、 所述第二导管和所述注射器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注泵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注
11、泵系统还包括一止流夹、 一 接头和一护帽; 所述止流夹位于所述壳体外, 且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管;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208464823 U 3 所述接头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三导管远离所述过滤器的一端, 且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三 导管连通; 所述护帽套设于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 权 利 要 求 书 3/3 页 4 CN 208464823 U 4 输注泵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注泵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有的输注泵部件的体积太大, 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携带造成活动 不便; 同时,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上来说, 当注射器和输注泵配合使用的时候可能会
12、出现配套 使用的注射药液使用错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输注泵体积太大的缺陷, 提供一种输注泵系统。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5 一种输注泵系统, 其特点在于, 其包括: 0006 一注射器; 0007 一壳体, 所述壳体设有容置腔, 且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 所述顶板 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加药孔; 0008 一弹力储液装置,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0009 一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壳体外; 0010 第一导管, 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弹力储液装置连通, 且位于所容置
13、腔内; 0011 第二导管, 所述第二导管与所述过滤器的一端连通, 且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过 滤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0012 第三导管, 所述第三导管与所述过滤器另一端连通, 且所述第三导管位于所述壳 体外; 0013 一加药件, 所述加药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加药件卡设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 间, 且所述加药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加药孔内, 所述加药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管、 所述第二 导管和所述注射器连通; 0014 其中, 所述输注泵系统还包括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 所述第一通路依次通过所述 注射器、 所述加药件、 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弹力储液装置; 所述第二通路依次通过所述弹力 储液装置
14、、 所述第一导管、 所述加药件、 所述第二导管、 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三导管。 0015 在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将弹力储液装置、 加药件、 第一导管整合放入壳体中, 大大 地缩小了输注泵系统的整体体积, 便于患者携带; 同时, 将注射器组合进输注泵系统, 避免 注射器在配药液时出现药液混淆的情况, 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0016 较佳地, 所述壳体还设有加药件底座, 所述加药件底座设于所述底板中面向所述 顶板的一表面, 所述加药件底座包括侧壁与卡槽, 所述侧壁与所述底板的表面围绕形成所 述卡槽, 所述加药件的一端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加药件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加药孔内, 且所述加药件的另一端的外表
15、面抵靠于所述加药孔的内壁面。 说 明 书 1/7 页 5 CN 208464823 U 5 0017 在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设置加药件底座可以将加药件更好地固定定位, 保证了当 将注射器插入加药件进行配药液的操作动作时, 不会出现晃动, 影响配药质量。 0018 较佳地, 所述壳体包括可脱卸连接的上盖和下壳, 所述上盖和下壳环绕形成所述 容置腔; 0019 所述上盖包括所述顶板和上盖侧壁, 所述上盖侧壁垂直于所述顶板; 0020 所述下壳包括所述底板和下壳侧壁, 所述下壳侧壁垂直于所述底板; 0021 其中, 所述下壳侧壁与所述上盖侧壁相对设置, 且所述下壳侧壁中远离所述顶板 的一端与所述下壳
16、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可脱卸连接。 0022 在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设置上盖和下壳, 方便检查壳体的容置腔内的各部件, 并保 证了部件可以很方便进行替换及安装。 0023 较佳地, 所述上盖侧壁的一端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上凸起, 所述上凸 起上设有上挂孔; 0024 所述下壳侧壁的一端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下凸起, 所述下凸起上设有 下挂孔; 0025 其中, 所述上挂孔和下挂孔相对设置。 0026 在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设置上挂孔和下挂孔, 方便将壳体吊挂, 以便于患者注射。 0027 较佳地,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 0028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位于所述顶板
17、和底板之间, 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 弹力储液装置; 0029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位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 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 第二导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 0030 较佳地, 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平行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包括上第一固定 支架和下第一固定支架, 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和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相对设置; 0031 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 且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的高度方向 垂直于所述顶板, 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有上第一固定槽,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的 外表面抵靠于所述上第一固定槽的内表面, 所述上第一固定槽与所述弹力储液装置的外表 面的形状与尺
18、寸相匹配; 0032 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且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的高度方向 垂直于所述底板, 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有下第一固定槽,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的 外表面抵靠于所述下第一固定槽的内表面, 所述下第一固定槽与所述弹力储液装置的外表 面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 0033 在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设置上第一固定支架和下第一固定支架配合, 对弹力储液 装置进行限位, 防止弹力储液装置的相对移动, 保证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 0034 较佳地,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高度 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槽, 所述第
19、二导管穿设于 所述第二固定槽。 0035 在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支架, 对第二导管进行限位, 防止第二导管的 缠绕, 保证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 0036 较佳地,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包括: 说 明 书 2/7 页 6 CN 208464823 U 6 0037 一储液体, 所述储液体设有储液内腔; 0038 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卡扣于所述储液体的两端的 外表面; 0039 一定位套管, 所述定位套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储液体的储液内腔内, 所述定位套 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液体的储液内腔外, 且所述定位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内腔连通, 所述定位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
20、一导管连通; 0040 一杆体, 所述杆体的依次穿设于所述定位套管的一端和所述储液内腔, 且所述杆 体的一端与所述储液体远离所述定位套管的一端密封连接。 0041 在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支架, 对第二导管进行限位, 防止第二导管的 缠绕, 保证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 0042 较佳地, 所述储液体为中空囊状, 所述储液体的材料为可延展性材料。 0043 较佳地, 所述可延展性材料为乳胶或硅胶。 0044 较佳地, 所述注射器包括: 0045 筒体, 所述筒体设有针头和内腔; 0046 芯杆, 所述芯杆滑设于所述内腔; 0047 待注射液体, 所述待注射液体位于所述内腔内; 0048
21、盖帽, 所述盖帽可脱卸地盖设于所述针头, 并用于阻止所述筒体的内腔内的待注 射液体流出。 0049 较佳地, 所述注射器还包括胶塞, 所述胶塞位于所述筒体的内腔内, 且卡扣于所述 芯杆靠近所述针头的一端, 所述胶塞的外周缘与所述内腔的内壁为过盈配合。 0050 较佳地, 所述加药件为三通单向阀体, 所述三通单向阀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管、 所 述第二导管和所述注射器连通。 0051 较佳地, 所述输注泵系统还包括一止流夹、 一接头和一护帽; 0052 所述止流夹位于所述壳体外, 且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管; 0053 所述接头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三导管远离所述过滤器的一端, 且所述接头与所述 第三导管连通
22、; 0054 所述护帽套设于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外。 0055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56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力储液装置、 加药件、 第一导管整合放入壳体中, 大大地缩小 了输注泵系统的整体体积, 便于患者携带; 同时, 将注射器组合进输注泵系统, 避免注射器 在配药液时出现药液混淆的情况, 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0057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上盖开启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58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弹力储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6
23、1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0062 附图标记说明 说 明 书 3/7 页 7 CN 208464823 U 7 0063 注射器10 0064 筒体11 0065 针头111 0066 内腔112 0067 芯杆12 0068 盖帽13 0069 待注射液体14 0070 胶塞15 0071 壳体20 0072 容置腔21 0073 上盖22 0074 顶板221 0075 上盖侧壁222 0076 上凸起223 0077 上挂孔224 0078 下壳23 0079 底板231 0080 下壳侧壁232 0081 下凸起233 0082 下挂孔234 0083 加药
24、孔24 0084 加药件底座25 0085 侧壁251 0086 卡槽252 0087 第一固定支架26 0088 上第一固定支架261 0089 下第一固定支架262 0090 上第一固定槽263 0091 下第一固定槽264 0092 第二固定支架27 0093 第二固定槽271 0094 容量标识28 0095 弹力储液装置30 0096 储液体31 0097 储液内腔311 0098 第一盖体32 0099 第二盖体33 0100 定位套管34 0101 杆体35 说 明 书 4/7 页 8 CN 208464823 U 8 0102 过滤器40 0103 第一导管51 0104 第二
25、导管52 0105 第三导管53 0106 加药件60 0107 止流夹70 0108 接头80 0109 护帽90 具体实施方式 0110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 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111 请结合图1-图5予以理解, 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输注泵系统, 其包括: 注射器10、 壳 体20、 弹力储液装置30、 过滤器40、 第一导管51、 第二导管52、 第三导管53和加药件60。 所述 壳体20设有容置腔21, 且所述壳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221和底板231, 所述顶板221设有 与容置腔21连通的加药孔24。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
26、顶板221与所述底板231平行相对设置。 所 述壳体20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0112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30位于所述容置腔21内。 所述过滤器40位于所述壳体20外。 所 述第一导管51与所述弹力储液装置30连通, 且位于所容置腔21内。 所述第二导管52与所述 过滤器40的一端连通, 且所述第二导管52远离所述过滤器4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容置腔21 内。 所述第三导管53与所述过滤器40另一端连通, 且所述第三导管53位于所述壳体20外。 所 述加药件60位于所述容置腔21内, 所述加药件60卡设于所述顶板221和底板231之间, 且所 述加药件6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加药孔24内, 所述加药件60
27、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管51、 所述第 二导管52和所述注射器1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加药件60为三通单向阀体, 所述三通单 向阀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管51、 所述第二导管52和所述注射器10连通。 0113 所述输注泵系统还包括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 所述第一通路依次通过所述注射器 10、 所述加药件60、 所述第一导管51和所述弹力储液装置30; 所述第二通路依次通过所述弹 力储液装置30、 所述第一导管51、 所述加药件60、 所述第二导管52、 所述过滤器40和所述第 三导管53。 这样, 通过将弹力储液装置30、 加药件60、 第一导管51整合放入壳体20中, 大大地 缩小了输注泵系统
28、的整体体积, 便于患者携带; 同时, 将注射器10组合进输注泵系统, 避免 注射器10在配药液时出现药液混淆的情况, 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0114 所述壳体20还设有加药件底座25, 所述加药件底座25设于所述底板231中面向所 述顶板221的一表面, 所述加药件底座25包括侧壁251与卡槽252, 所述侧壁251与所述底板 231的表面围绕形成所述卡槽252, 所述加药件60的一端卡设于所述卡槽252内, 所述加药件 60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加药孔24内, 且所述加药件60的另一端的外表面抵靠于所述加药孔 24的内壁面。 这样, 通过设置加药件底座25可以将加药件60更好地固定定位, 保证了当
29、将注 射器10插入加药件60进行配药液的操作动作时, 不会出现晃动, 影响配药质量。 0115 所述壳体20包括可脱卸连接的上盖22和下壳23, 所述上盖22和下壳23环绕形成所 述容置腔21。 所述上盖22包括所述顶板221和上盖侧壁222, 所述上盖侧壁222垂直于所述顶 说 明 书 5/7 页 9 CN 208464823 U 9 板221。 所述下壳23包括所述底板231和下壳侧壁232, 所述下壳侧壁232垂直于所述底板 231。 其中, 所述下壳侧壁232与所述上盖侧壁222相对设置, 且所述下壳侧壁232中远离所述 顶板221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侧壁232远离所述底板231的一端可脱
30、卸连接。 这样, 通过设置上 盖22和下壳23, 方便检查壳体20的容置腔21内的各部件, 并保证了部件可以很方便进行替 换及安装。 所述上盖22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所述上盖22上设有容量标识28, 便于医护人员观 察弹力储液装置30内的液体的体积。 0116 所述上盖侧壁222的一端沿所述顶板221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上凸起223, 所述上 凸起223上设有上挂孔224。 所述下壳侧壁232的一端沿所述底板231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下 凸起233, 所述下凸起233上设有下挂孔234。 所述上挂孔224和下挂孔234相对设置。 这样, 通 过设置上挂孔224和下挂孔234, 方便将壳体20吊挂,
31、 以便于患者注射。 0117 所述壳体20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6和第二固定支架27。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6位于 所述顶板221和底板231之间, 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6用于固定所述弹力储液装置30。 所述 第二固定支架27位于所述顶板221和底板231之间, 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7用于固定所述第 二导管52位于所述壳体20内的一端。 0118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6包括上第一固定支架261和下第一固定支架262, 所述上第一 固定支架261和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262相对设置。 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261的一端与所述 顶板221连接, 且所述上第一固定支架261的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顶板221, 所述
32、上第一固定 支架261的另一端设有上第一固定槽263,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30的外表面抵靠于所述上第一 固定槽263的内表面, 所述上第一固定槽263与所述弹力储液装置30的外表面的形状与尺寸 相匹配。 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26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231连接, 且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262的 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231, 所述下第一固定支架262的另一端设有下第一固定槽264, 所 述弹力储液装置30的外表面抵靠于所述下第一固定槽264的内表面, 所述下第一固定槽264 与所述弹力储液装置30的外表面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 这样, 通过设置上第一固定支架261 和下第一固定支架262配合, 对弹力储液
33、装置30进行限位, 防止弹力储液装置30的相对移 动, 保证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 0119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7的一端与所述底板231连接, 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7的高度 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231,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7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槽271, 所述第二导 管52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槽271。 这样, 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支架27, 对第二导管52进行限位, 防止第二导管52的缠绕, 保证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 0120 所述弹力储液装置30包括: 储液体31、 第一盖体32、 第二盖体33、 定位套管34和杆 体35。 所述储液体31设有储液内腔311。 所述第一盖体32和第二盖体33分别卡扣
34、于所述储液 体31的两端的外表面。 所述定位套管34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储液体31的储液内腔311内, 所述 定位套管3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液体31的储液内腔311外, 且所述定位套管34的一端与所 述储液内腔311连通, 所述定位套管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51连通。 所述杆体35的依次 穿设于所述定位套管34的一端和所述储液内腔311, 且所述杆体35的一端与所述储液体31 远离所述定位套管34的一端密封连接。 这样, 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支架27, 对第二导管52进行 限位, 防止第二导管52的缠绕, 保证了患者使用时的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储液体31为 中空囊状, 所述储液体31的材料
35、为可延展性材料。 所述可延展性材料为乳胶或硅胶。 所述壳 体20上设有容量标识28, 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弹力储液装置30内的待注射液体14的情况。 说 明 书 6/7 页 10 CN 208464823 U 10 0121 所述注射器10包括: 筒体11、 芯杆12、 盖帽13、 待注射液体14和胶塞15。 所述筒体11 设有针头111和内腔112。 所述芯杆12滑设于所述内腔112。 所述待注射液体14位于所述内腔 112内。 所述盖帽13可脱卸地盖设于所述针头111, 并用于阻止所述筒体11的内腔112内的待 注射液体14流出。 所述胶塞15位于所述筒体11的内腔112内, 且卡扣于所述芯杆
36、12靠近所述 针头111的一端, 所述胶塞15的外周缘与所述内腔112的内壁为过盈配合。 0122 所述输注泵系统还包括止流夹70、 接头80和护帽90。 所述止流夹70位于所述壳体 20外, 且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管52。 所述接头80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三导管53远离所述过滤 器40的一端, 且所述接头80与所述第三导管53连通。 所述护帽90套设于所述接头80的另一 端外。 0123 使用时, 先通过止流夹将第二导管夹紧, 再打开注射器的盖帽, 推动注射器的芯杆 将待注射液体注入加药件, 待注射液体通过第一通路, 也就是待注射液体依次通过所述注 射器、 所述加药件、 所述第一导管, 最后进入弹
37、力储液装置, 此时, 可以通过壳体上的容量标 识知悉待注射液体注入弹力储液装置的具体体积; 再松开止流夹, 通过弹力储液装置的可 延展性材料的恢复性能, 将注射液体通过第二通路注入人体, 也就是依次通过所述弹力储 液装置、 所述第一导管、 所述加药件、 所述第二导管、 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三导管注入人体。 其中, 第三导管的内径可以为0.0010.2毫米。 这样, 第三导管为微定量管路, 可以控制药 液的流出速度, 使药液微定量流出。 0124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这些仅是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 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 改, 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7/7 页 11 CN 208464823 U 11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12 CN 208464823 U 12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3 CN 208464823 U 1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4 CN 208464823 U 1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