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577.43KB ,
资源ID:8472832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84728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及其制备方法.pdf)为本站会员(万林****人)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及其制备方法.pdf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180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04 CN 103418031 A *CN103418031A* (21)申请号 201210156094.2 (22)申请日 2012.05.17 A61L 27/40(2006.01) A61L 27/54(2006.01) A61L 27/58(2006.01) A61L 27/24(2006.01) A61L 27/18(2006.01) (71)申请人 天津市康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301706 天津市武清区大碱厂镇兰家庄 (72)发明人 赵文和 李春来 兰成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本知

2、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11308 代理人 秦力军 (54) 发明名称 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及 其制备方法, 首先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成膜 状防渗层 ; 同时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成网状 片层 ; 再将所述膜状防渗层和网状片层进行热合 处理, 制得包含防渗层和网状层的双层复合材料 ; 最后将生物活性成分覆盖在所述双层复合材料网 状层的表面, 制得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本发 明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具有优异的生物降 解性、 生物相容性、 生物可吸收性以及优异的柔韧 性, 无排斥反应、 无毒性、 无致癌、 致畸作用, 在新 生组织

3、生成后被完全吸收, 从而能够更加安全、 有 效地应用于硬脑膜修复相关医疗手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18031 A CN 103418031 A *CN103418031A* 1/1 页 2 1. 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膜状防渗层 ; 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的修复层 ; 以及 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而成的网状片层, 其一侧表面与所述膜状防渗层连接, 另一 侧表面覆

4、盖有所述修复层。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状防渗层的可降 解高分子材料选自对二氧环已酮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三亚甲基碳酸酯和乙交酯的共聚物、 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共聚物中的一种。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片层的可降解 高分子材料为丙交酯、 乙交酯、 三亚甲基碳酸酯、 己内酯、 对二氧环己酮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复层所含有的生 物活性成分为胶原或胶原复合材料。 5. 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5、A) 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成膜状防渗层 ; B) 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成网状片层 ; C) 将所述膜状防渗层和网状片层进行热合处理, 制得包含防渗层和网状层的双层复合 材料 ; D) 将生物活性成分覆盖在所述双层复合材料网状层的表面, 制得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 片。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A) 中采 用热压工艺将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成膜状防渗层, 其中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选自 对二氧环已酮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三亚甲基碳酸酯和乙交酯的共聚物、 丙交酯和己内酯的 共聚物中的一种 , 所述热压工艺的绝对压力为 30-80MPa, 温度

6、为 80-130 , 时间为 10-30 秒。 7.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A) 中采 用挤出吹膜工艺将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成膜状防渗层, 其中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为对二氧环已酮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三亚甲基碳酸酯和乙交酯的共聚物、 丙交酯和己内酯 的共聚物中的一种 , 所述挤出吹膜工艺的温度为 100-140, 牵引速度为 1-3 米 / 分钟。 8.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B) 中所 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丙交酯、 乙交酯、 三亚甲基碳酸酯、 己内酯、 对二氧环己酮的均聚物 或共聚

7、物, 所述网状片层的拉伸强度为 4-8MPa, 断裂伸长率为 20-40%。 9.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C) 中所 述热合处理的绝对压力为 30-80MPa, 温度为 80-130 , 时间为 10-30 秒。 10.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D) 中 采用静电纺丝或涂覆的方式将生物活性成分覆盖在所述双层复合材料网状层的表面, 其中 所述生物活性成分为质量百分含量为 0.2-2% 的胶原或胶原复合材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18031 A 2 1/7 页 3 一种可吸收硬

8、脑膜修复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材料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硬脑膜是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 其外层称为骨膜层, 是颅骨内面的骨膜, 仅疏松地 附于颅盖 ; 其内层称为脑膜层, 较外层厚而坚韧, 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 硬脑膜的主 要作用是保护大脑。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时必须切开硬脑膜, 硬脑膜出血、 电凝止血、 肿瘤 侵犯硬脑膜切除、 外伤性硬脑膜损伤等均可导致硬脑膜缺损。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 硬脑膜的 完整性十分重要。硬脑膜修补材料对于重建硬脑膜完整性, 保护脑组织, 防止脑脊液漏、 颅 内感染、 脑膨出、

9、 癫痫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0003 目前硬脑膜修复材料有自身组织, 如自体颅骨骨膜、 颞肌筋膜、 帽状腱膜、 阔筋膜 等, 这些材料不会产生不利或有害的免疫排斥反应, 不会传递感染, 取材方便, 是目前世界 范围内广泛认为的最为安全且并发症最少的硬脑膜替代材料, 然而组织提取需要附加手 术, 有些肿瘤病人不能提供骨膜组织, 或是硬脑膜缺损较大没有足够的自身组织修补。 生物 替代材料作为硬脑膜替代材料是非常有效的, 具有良好的生物适应性, 国内临床上常使用 牛心包、 羊心包、 年腹膜、 猪腹膜、 肠系膜等代替硬膜, 其具有使用安全有效、 较柔韧、 易于操 作、 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等优点。

10、然而, 其同时也具有导致粘连、 不易保存、 不易消毒、 有可能 发生免疫反应等缺陷。 0004 天然材料如天然胶原蛋白虽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 容易吸收等优点, 但生物 蛋白膜贴覆不严, 易形成脑膜外积液 ; 此外由于生物蛋白膜可吸收, 在后期作颅骨修补时易 被吸收而缺乏对脑膜的保护, 容易误伤脑组织。除了上述生物材料外, 人工合成的可吸收 高分子材料也逐渐应用于外科微创性修补中, 如聚乙烯醇、 聚环氧乙烷、 聚已内脂以及聚乳 酸 - 羟基乙酸等, 这些材料虽然弹性和强度可满足需求, 但生物相容性相对薄弱, 还可能造 成局部液体积聚、 无菌性炎症等。 0005 理想的硬脑膜替代材料应该密不透

11、水、 能够防止脑脊液漏、 保护脑组织 ; 具有可靠 的强度和良好的柔韧性、 弹性, 在外科修补时及修补后能够承受一定的力并产生变形而不 破损 ; 经处理后能杜绝传递潜在已知或未知感染 ; 无排斥反应、 无毒性、 无致癌、 致畸作用 ; 能够在新生组织生成后被完全吸收 ; 容易保存, 术前准备简单方便 ; 材料来源方便, 价格相 对适中。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 对硬脑膜替代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进行中。 0006 公开号为 CN 1317297A 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吸收性的人工硬脑膜及其 制备方法, 其将含甘油、 明胶和诺氟沙星的 3壳聚糖混合液, 采用水平流涎或水平喷涂方 法将其涂

12、敷在聚乳酸网或无纺布上, 经烘干、 稀碱中和、 蒸馏水冲洗、 浸泡、 干燥、 分切、 封 装、 消毒等步骤即得到不同厚度、 不同规格的双层结构的人工硬脑膜。 其制备的硬脑膜材料 生物相容性好, 无毒, 无抗原反应, 抑菌, 缝合时无脱边, 为细胞生长可提供三维支架结构, 在人内可缓慢吸收, 它可用于硬脑膜缺损的修复和胸膜、 心色缺损、 腹膜、 腹肌筋膜缺损的 说 明 书 CN 103418031 A 3 2/7 页 4 修复、 防粘连等多种用途, 然而其防渗漏性和力学性能有限。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 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

13、的硬脑膜修复补片具有更高力学性能及更好的防渗作用的, 能 够有效地防止脑脊液漏、 保护脑组织, 还可以更好的促进细胞生长、 迁移到脑膜补片内部, 有利于促进修复效果。 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0009 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膜状防渗层 ; 0010 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的修复层 ; 以及 0011 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而成的网状片层, 其一侧表面与所述膜状防渗层连接, 另一侧表面覆盖有所述修复层。 0012 其中, 所述膜状防渗层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选自对二氧环已酮 (PDO) 的均聚物或 共聚物、 三亚甲基碳酸酯和乙交酯

14、的共聚物、 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共聚物中的一种。 所述对二 氧环已酮的均聚物为聚对二氧环已酮 (PPDO) , 所述对二氧环已酮的共聚物为对二氧环已酮 (PDO) 与丙交酯 (LA)、 乙交酯 (GA) 的聚合物。本发明所述膜状防渗层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优选为聚对二氧环已酮, 其主链兼具酯键和醚键结构, 从而赋予其优异的生物降解性、 生物 相容性、 生物可吸收性以及优异的柔韧性、 抗张强度、 打结强度, 制成的膜状防渗层具有良 好的防渗功能, 防渗层密不透水、 能够有效地防止脑脊液漏、 保护脑组织。 0013 特 别 是, 所 述 膜 状 防 渗 层 的 长 度 为 20-250mm, 宽 度 为

15、 20-200mm, 厚 度 为 0.05-0.5mm, 其在 100-155mmHg 的压力下可保持 1 分钟不渗透, 具有良好的防渗液功能。尤 其是, 所述膜状防渗层优选为长度为 20-250mm, 宽度为 20-200mm, 厚度为 0.05-0.1mm。 0014 其中, 所述网状片层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丙交酯、 乙交酯、 三亚甲基碳酸酯、 己 内酯、 对二氧环己酮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0015 特别是, 所述网状片层为两种以上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而成, 从而使形成 的网状编织结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本发明的网状片层优选为由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 物、 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

16、 己内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与聚对二氧环己酮编 织而成, 特别优选为由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PG910) 与聚对二氧环己酮 (PPDO) 编织而成。 0016 尤其是, 编织网状片层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线状, 其直径为 0.05-0.65mm, 优 选为 0.05-0.1mm ; 编织形成的网状片层的长度为 20-250mm, 宽度为 20-200mm, 厚度为 0.1-1.0mm, 优选厚度为 0.1-0.2mm。 0017 本发明所述的网状片层的拉伸强度为 4-8MPa, 断裂伸长率为 20-40%, 力学性能优 异。 0018 其中, 所述修复层所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为胶原或胶原复

17、合材料。所述胶原是从 牛跟腱提取出的 I 型胶原, 其是动物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高分子, 是细胞外基质成分, 具有 良好的生物学特性, 可作为组织支持物, 对细胞、 组织及器官正常发挥功能及外伤修复有重 要作用 ; 所述胶原复合材料是胶原与壳聚糖、 明胶、 海藻酸盐、 丝素蛋白等按照现有技术中 常规交联、 共混等方法所形成的复合材料。修复层中所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能与脑组织接 说 明 书 CN 103418031 A 4 3/7 页 5 触, 可以更好的促进细胞生长、 迁移到脑膜补片内部, 有利于促进修复效果。本发明所形成 的修复层的长度为 20-250mm, 宽度为 20-200mm, 厚度为

18、0.01-0.05mm。 0019 本发明另一方面一种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20 A) 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成膜状防渗层 ; 0021 B) 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成网状片层 ; 0022 C) 将所述膜状防渗层和网状片层进行热合处理, 制得包含防渗层和网状层的双层 复合材料 ; 0023 D) 将生物活性成分覆盖在所述双层复合材料网状层的表面, 制得可吸收硬脑膜修 复补片。 0024 其中, 步骤 A) 中采用热压工艺或挤出吹膜工艺将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成膜 状防渗层, 其中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选自对二氧环已酮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三亚甲基碳 酸酯和乙交

19、酯的共聚物、 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共聚物中的一种 , 优选为聚二氧环已酮 ; 所述 热压工艺的绝对压力为 30-80MPa, 温度为 80-130 , 时间为 10-30 秒 ; 所述挤出吹膜工艺 的温度为 100-140, 牵引速度为 1-3 米 / 分钟。 0025 其中, 步骤 B) 中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丙交酯、 乙交酯、 三亚甲基碳酸酯、 己内 酯、 对二氧环己酮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优选为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与聚对二氧环己酮, 所 述网状片层的拉伸强度为 4-8MPa, 断裂伸长率为 20-40%。 0026 其中, 步骤 C) 中所述热合处理的绝对压力为 30-80MPa, 温度

20、为 80-130 , 时间为 10-30 秒。 0027 其中 , 步骤 D) 中采用静电纺丝或涂覆的方式将生物活性成分覆盖在所述双层复 合材料网状层的表面, 其中所述生物活性成分为质量百分含量为 0.2-2% 的胶原或胶原复 合材料。 0028 特别是, 所述静电纺丝控制电压为 15-25kV, 电场距离为 10-30cm, 纺丝速率为 0.5-3mL/h。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0030 1、 本发明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为三层复合结构, 其中防渗层在 100-155mmHg 下保持 1 分钟不渗透, 能够有效地防止脑脊液漏, 保护脑组织 ; 网状片层结构的拉

21、伸强度为 4-8MPa, 断裂伸长率为 20-40%, 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 修复层与脑组织接触, 可以更好的促 进细胞生长、 迁移到脑膜补片内部, 有利于促进修复效果 ; 0031 2、 本发明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 生物相容性、 生物可 吸收性以及优异的柔韧性, 无排斥反应、 无毒性、 无致癌、 致畸作用, 在新生组织生成后被完 全吸收, 从而能够更加安全、 有效地应用于硬脑膜修复相关医疗手术。 附图说明 0032 图 1 为本发明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0033 具体实施例方式 003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

22、会随着描述而 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 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 人员应该理解的是,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 说 明 书 CN 103418031 A 5 4/7 页 6 进行修改或替换, 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35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材料如下 : 0036 胶原, 医用级, 为从牛跟腱提取出的 I 型胶原, 购自 sigma 公司 ; 0037 壳聚糖, 医用级, 分子量约为 160000, 脱乙酰化程度 85%, 购自 Sigma 公司 ; 0038 明胶 B, 医用级, 购自 Sigma 公司 ;

23、 0039 胶原 / 壳聚糖 (或明胶) 复合材料, 医用级, 按现有技术将胶原与壳聚糖 (或明胶) 共 混制得 ; 0040 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PG910) 、 己内酯 - 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 己内酯 - 三亚 甲基碳酸酯共聚物购自 Purac 公司, 特性粘度 1.7dl/g ; 0041 聚对二氧环己酮 (PPDO) 、 对二氧环己酮-丙交酯共聚物、 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 共聚物、 丙交酯 - 己内酯共聚物购自 Evonik 公司, 特性粘度为 1.5-2.2dl/g。 0042 实施例 1 0043 1、 制备防渗层 0044 将聚对二氧环已酮置于热压机中 , 开启热压

24、机的加热器进行加热, 在绝对压力为 60MPa, 温度为 100下热压处理 20s, 制得 20mm20mm0.05mm 的防渗层 ; 0045 在绝对压力为 100-155mmHg 下测定防渗层对生理盐水的渗透性能, 结果表明防渗 层在 100-155mmHg 下保持 1 分钟不渗透 ; 0046 2、 制备网状片层 0047 采用编织机将直径均为 0.05mm 的线状材料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聚对二氧环 已酮横纵交错编织, 制成 20mm20mm0.1mm 的网状片层 ; 0048 采用 GB/T 1040-2:2006 方法测量网状片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结果见表 1 ; 00

25、49 3、 制备双层复合材料 0050 采用热合机将上述制备的防渗层和网状片层在绝对压力为 50MPa, 温度为 100 下热合处理 30s, 制得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 ; 0051 4、 制备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52 将胶原溶于六氟异丙醇中, 经过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制成 0.2% 的胶原溶液 ; 0053 将所述胶原溶液置于注射装置中, 将上述制备的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置于接 收装置端, 接通高压电源, 控制电压为 15kV, 电场距离为 30cm, 注射速率为 3ml/h, 使 胶原溶液喷射于复合材料上形成厚度为 0.01mm 的纳米纤维 (修复层) ; 即制得尺寸为 20mm20m

26、m0.15mm 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54 实施例 2 0055 1、 制备防渗层 0056 将三亚甲基碳酸酯 - 乙交酯共聚物置于热压机中 , 开启热压机的加热器进行加 热, 在绝对压力为30MPa, 温度为130下热压处理10s, 制得60mm40mm0.1mm的防渗层, 防渗层在 100-155mmHg 下保持 1 分钟不渗透 ; 0057 2、 制备网状片层 0058 采用编织机将直径均为 0.1mm 的线状材料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和聚对 二氧环已酮横纵交错编织, 制成 60mm40mm0.2mm 的网状片层 ; 网状片层的拉伸强度和 说 明 书 CN 103418031

27、 A 6 5/7 页 7 断裂伸长率结果见表 1 ; 0059 3、 制备双层复合材料 0060 采用热合机将上述制备的防渗层和网状片层在绝对压力为 30MPa, 温度为 120 下热合处理 20s, 制得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 ; 0061 4、 制备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62 将胶原溶于三氟乙醇中, 经过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制成 0.5% 的胶原溶液 ; 0063 将所述胶原溶液涂覆在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的网状层表面, 形成厚度 0.01mm 的 纳米纤维 (修复层) ; 即制得尺寸为 60mm40mm0.3mm 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64 实施例 3 0065 1、 制备防渗层

28、0066 将干燥好的对二氧环己酮 - 丙交酯共聚物颗粒送入挤出机中, 经塑化挤出、 形成 管坯、 吹胀成型、 冷却、 牵引等工艺, 制得 80mm60mm0.05mm 的防渗层, 其中控制挤出温 度为 140, 牵引速度为 3 米 / 分钟 ; 制备的防渗层在 100-155mmHg 下保持 1 分钟不渗透 ; 0067 2、 制备网状片层 0068 采用针织机将直径均为 0.05mm 的线状材料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聚对二氧环 已酮横纵交错编织, 制成 80mm60mm0.1mm 的网状片层 ; 网状片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 长率的结果见表 1 ; 0069 3、 制备双层复合材料 007

29、0 采用热合机将上述制备的防渗层和网状片层在绝对压力为 80MPa, 温度为 90下 热合处理 10s, 制得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 ; 0071 4、 制备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72 将胶原 / 壳聚糖复合材料溶于甲酸中, 经过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制成 1% 的胶原 / 壳聚糖溶液 ; 0073 将所述胶原 / 壳聚糖溶液置于注射装置中, 将上述制备的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 置于接收装置端, 接通高压电源, 控制电压为 20kV, 电场距离为 20cm, 注射速率为 2ml/L, 使胶原溶液喷射于复合材料上形成厚度为 0.02mm 的纳米纤维 (修复层) ; 即制得尺寸为 80mm60mm0.

30、17mm 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74 实施例 4 0075 1、 制备防渗层 0076 将聚对二氧环已酮置于热压机中 , 开启热压机的加热器进行加热, 在绝对压力 为 80MPa, 温度为 80下热压处理 30s, 制得 150mm100mm0.1mm 的防渗层, 防渗层在 100-155mmHg 下保持 1 分钟不渗透 ; 0077 2、 制备网状片层 0078 采用针织机将直径均为 0.05mm 的线状材料己内酯 - 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和聚 对二氧环已酮横纵交错编织, 制成 150mm100mm0.1mm 的网状片层 ; 网状片层的拉伸强 度和断裂伸长率的结果见表 1 ; 007

31、9 3、 制备双层复合材料 0080 采用热合机将上述制备的防渗层和网状片层在绝对压力为 60MPa, 温度为 115 下热合处理 20s, 制得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 ; 说 明 书 CN 103418031 A 7 6/7 页 8 0081 4、 制备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82 将胶原 / 明胶复合材料溶于醋酸中, 经过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制成 1% 的胶原 / 明胶溶液 ; 0083 将所述胶原 / 明胶溶涂覆在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的网状层表面, 形成厚度 0.05mm 的纳米纤维 (修复层) ; 即制得尺寸为 150mm100mm0.2mm 的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84 实施例

32、5 0085 1、 制备防渗层 0086 将干燥好的丙交酯 - 己内酯共聚物颗粒送入挤出机中, 经塑化挤出、 形成管坯、 吹胀成型、 冷却、 牵引等工艺, 制得 250mm200mm0.1mm 的防渗层, 其中控制挤出温度为 100, 牵引速度为 1 米 / 分钟 ; 制备的防渗层在 100-155mmHg 下保持 1 分钟不渗透 ; 0087 2、 制备网状片层 0088 采用针织机将直径均为0.1mm的线状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聚对二氧环已 酮横纵交错编织, 制成 250mm200mm0.2mm 的网状片层 ; 网状片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 长率的结果见表 1 ; 0089 3、 制备双

33、层复合材料 0090 采用热合机将上述制备的防渗层和网状片层在绝对压力为 60MPa, 温度为 100 下热合处理 20s, 制得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 ; 0091 4、 制备可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92 将胶原溶于六氟异丙醇中, 经过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制成 2% 的胶原溶液 ; 0093 将所述胶原溶液置于注射装置中, 将上述制备的双层结构的复合材料置于接 收装置端, 接通高压电源, 控制电压为 25kV, 电场距离为 10cm, 注射速率为 1ml/L, 使 胶原溶液喷射于复合材料上形成厚度为 0.05mm 的纳米纤维 (修复层) ; 即制得尺寸为 250mm200mm0.3mm 的可

34、吸收硬脑膜修复补片。 0094 表 1 本发明网状片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0095 实施例 拉伸强度 (MPa) 断裂伸长率 (%) 实施例 1 4.2 23 实施例 2 6.8 35 实施例 3 4.5 25 实施例 4 5.2 28 实施例 5 6.5 33 0096 试验例 0097 取 20 只新西兰兔, 体重 (250040) g, 雌雄各半, 麻醉后施行顶部开颅, 用剥离 器分离骨膜, 暴露双顶部颅骨后, 用高速磨钻磨开颅骨, 双顶部形成骨窗, 剪掉双侧顶部 10mm10mm 大小的正方形硬脑膜, 制造出顶部硬脑膜缺损 ; 说 明 书 CN 103418031 A 8 7/7

35、页 9 0098 将实施例 1-5 制备的硬脑膜修复补片剪成与上述硬脑膜缺损尺寸相应大小后, 分 别贴覆于上述 10 只新西兰兔的硬脑膜缺损部位, 每实施例的补片贴覆 5 只, 缝合后对动物 进行常规喂养与观察 ; 0099 术后动物进食进水正常, 切口愈合, 且无脑脊液漏 ; 术后 12 个月, 以手术部位为中 心, 在大于手术部位 1cm 范围切取标本, 可见内侧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 上皮下可见纤维 组织增生, 宿主新生组织侵入, 材料降解, 总量明显减少, 新老组织界面无炎症细胞反应, 脑 组织正常。 说 明 书 CN 103418031 A 9 1/1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18031 A 10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