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296026.9 (22)申请日 2017.04.28 (71)申请人 爱博诺德 (北京) 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超前路 37号6号楼1层北区 (72)发明人 刘江帅 解江冰 王曌 甄彦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李晨 安文森 (51)Int.Cl. A61F 2/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人工晶状体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人工晶状体。 所述人工晶状体包 括光学部件和
2、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圆周均匀设 置的两组或更多组支撑襻。 光学部件具有前表 面、 后表面以及通过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几何中心 的几何轴线。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两个或更多个 支撑襻, 其中, 每个支撑襻包括顶端和根端、 顶端 以及位于根端和顶端之间的中间部分, 每个支撑 襻经由各自的根端与光学部件连接。 两组或更多 组支撑襻中的每一组支撑襻的各个支撑襻经由 各自的顶端相互连接。 每个支撑襻的厚度在所述 根端处厚度最小且宽度最大。 每个支撑襻的宽度 在所述根端处最大且在所述中间部分处最小。 本 发明的人工晶状体在人眼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能够从更小的切口植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3、 108078653 A 2018.05.29 CN 108078653 A 1.一种人工晶状体, 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 光学部件, 其具有前表面、 后表面以及通过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几何轴线; 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圆周均匀设置的两组或更多组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 括两个或更多个支撑襻, 其中, 每个支撑襻包括根端、 顶端以及位于所述根端和所述顶端之 间的中间部分, 每个支撑襻经由各自的根端与所述光学部件连接, 所述两组或更多组支撑 襻中的每一组支撑襻的各个支撑襻经由各自的顶端相互连接,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厚度在 所述根端处最小,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宽度在所述根端处最大且在
4、所述中间部分处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根端的宽度为0.5mm至4mm, 优选为2mm至3mm, 更优选为大约2.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根端的厚度为0 .1mm至 0.19mm, 优选为0.13mm至0.17mm, 更优选为大约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顶端的厚度为0 .2mm至 0.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中间部分的宽度为0.3 1.5mm, 优选为大约0.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 其中, 所述
5、人工晶状体包括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 圆周均匀设置的两组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两个支撑襻, 并且其中, 每组支撑 襻中的两个支撑襻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20 到90 , 优选为大约46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 其中, 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 圆周均匀设置的两组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三个支撑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 其中, 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 圆周均匀设置的三组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两个支撑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 其中, 沿着从所述根端到所述顶端的方向, 每个 支撑襻的
6、厚度逐渐增大, 并且沿着从所述根端到所述顶端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的宽度首先 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状体, 其中, 沿着从所述根端到所述顶端的方向, 每个 支撑襻的厚度首先逐渐增大然后保持不变, 并且沿着从所述根端到所述顶端的方向, 每个 支撑襻的宽度首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078653 A 2 人工晶状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人工晶状体, 更具体地涉及具有联动襻型的人工晶状体。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晶状体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 0003 随着患者对于术后要求的增高, 人工晶状体发展出了多
7、种不同的结构设计。 通过 不同的结构设计, 给人工晶状体带来不同的性能, 使人工晶状体能够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 例如, CN101098665A所公开的MI60人工晶状体经过特殊结构设计使得能够通过微切口植入 人眼囊袋内并且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 0004 超声乳化手术在白内障领域内的使用已经成熟, 使得白内障从复明手术发展为屈 光手术。 也因超声乳化手术的引入, 使得手术切口能够减小, 患者视力恢复更好。 人工晶状 体需要通过植入器才能从植入切口植入眼内, 然而现有技术的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导致其厚 度较大, 使得人工晶状体不能从更小的切口植入。 目前主流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切口在3mm左 右, 仍然
8、较大, 人工晶状体的厚度一直是制约手术切口进一步减小的主要因素。 0005 在手术切口较大的情况下, 将带来较大的术源性散光以及更多的并发症。 另外, 患 者术后视力恢复也与手术切口有最直接的联系。 缩小手术切口从而实现超微切口手术, 一 直是人工晶状体领域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 0006 目前, 关于超微切口人工晶状体, 仅国外几家人工晶状体龙头企业具有该项技术, 但在国内还属于空白。 而且, 国外的超微切口人工晶状体也仅达到了最小1.8mm的微切口。 因此, 开发一种在手术时切口小于1.8mm的超微切口人工晶状体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白内 障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鉴于现
9、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 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人 工晶状体, 其采用了将光学部件的厚度降至最低的襻结构设计, 使得人工晶状体在具有优 秀的位置稳定性的同时能够从更小的切口植入。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人工晶状体, 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光学部件 和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圆周均匀设置的两组或更多组支撑襻。 所述光学部件具有前表面、 后表面以及通过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几何轴线。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两个或更多 个支撑襻, 其中, 每个支撑襻包括根端、 顶端以及位于所述根端和所述顶端之间的中间部 分, 每个支撑襻经由各自的根端与所述光学部件连接, 所述两组或更多组支撑襻
10、中的每一 组支撑襻的各个支撑襻经由各自的顶端相互连接,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厚度在所述根端处 最小,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宽度在所述根端处最大且在所述中间部分处最小。 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 每个支撑襻的根端的宽度为0.5mm至4mm, 优选为2mm至3mm, 更优 选为大约2.4mm。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 每个支撑襻的根端的厚度为0.1mm至0.19mm, 优选为0.13mm至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8078653 A 3 0.17mm, 更优选为大约0.15mm。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 每个支撑襻的顶端的厚度为0.2mm至0.4mm。 0012 在一个实施
11、例中, 每个支撑襻的中间部分的宽度为0.31.5mm, 优选为大约0.8mm。 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圆周均匀设置的两组 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两个支撑襻, 并且其中, 每组支撑襻中的两个支撑襻的 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20 到90 , 优选为大约46 。 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圆周均匀设置的两组 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三个支撑襻。 0015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围绕所述光学部件的圆周均匀设置的三组 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两个支撑襻。 0016 在一个实
12、施例中, 沿着从所述根端到所述顶端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的厚度逐渐增 大, 并且沿着从所述根端到所述顶端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的宽度首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 大。 0017 在一个实施例中, 沿着从所述根端到所述顶端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的厚度首先逐 渐增大然后保持不变, 并且沿着从所述根端到所述顶端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的宽度首先逐 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 0018 术语定义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 “光学部件” 指的是人工晶状体的中心部分, 其具有前表面、 后 表面以及通过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几何轴线。 0019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 “根端” 指的是支撑襻与光学部件连接的端部。 0020 在本申
13、请中使用的术语 “顶端” 指的是支撑襻远离光学部件的端部。 0021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 “中间部分” 指的是支撑襻的位于根端和顶端之间的部分。 0022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 “联动襻型” 指的是与光学部件连接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支 撑襻的顶端相互连接的襻型。 0023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 “联动效应” 指的是在支撑襻受到压力或者其它应力时, 所 受到的压力或者其它应力能够均匀分散到与其连接的支撑襻上, 从而降低或消除变形等不 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24 图1a-1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人工晶状体。 0025 图2a-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人工晶状体当承受囊袋压缩力时
14、能够 通过支撑襻的弯曲变形来吸收囊袋压缩力, 从而确保光学部件的位置保持基本不变。 0026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人工晶状体。 0027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人工晶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具体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 于以下的具体实施方案。 任何在这些实施方案基础上的变化, 只要符合本发明的原则精神 和范围, 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8078653 A 4 002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工晶状体, 该人工晶状体包括光 学部件。 光学部件具有前表面、
15、 后表面以及通过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几何中心的几何轴线。 该 人工晶状体还包括围绕光学部件的圆周均匀设置的两组或更多组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 襻分别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支撑襻, 其中, 每个支撑襻包括根端、 顶端以及位于根端和顶端之 间的中间部分, 每个支撑襻经由各自的根端与光学部件连接, 两组或更多组支撑襻中的每 一组支撑襻的各个支撑襻经由各自的顶端相互连接,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厚度在根端处最 小, 其中, 每个支撑襻的宽度在根端处最大且在中间部分处最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 沿着从 根端到顶端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的厚度逐渐增大, 并且沿着从根端到顶端的方向, 每个支撑 襻的宽度首先逐渐减小然后
16、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 沿着从根端到顶端的方向, 每个支 撑襻的厚度逐渐增大然后保持不变, 并且沿着从根端到顶端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的宽度首 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 当被植入到人眼清空囊袋中时, 支撑襻能够通过自身的弯曲和 联动效应, 将施加在其上的径向压缩力吸收, 从而确保光学部件的几何轴线与眼睛的光轴 保持基本对准, 并且确保光学部件的位置保持基本不变。 0030 图1a-1c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其中, 图1a示出了人工晶状体的平面图, 图 1b示出了图1a的人工晶状体沿箭头所示方向的截面图, 并图1c示出了图1b的截面图中的圆 圈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a-1c所示, 该人
17、工晶状体包括支撑襻1和光学部件2。 图1a所示的人 工晶状体包括四个支撑襻1。 光学部件2具有前表面、 后表面以及通过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几 何中心的几何轴线。 每个支撑襻1包括根端11、 顶端12以及中间部分13。 根端11是支撑襻1与 光学部件2连接的端部。 顶端12是支撑襻1远离光学部件2的端部。 中间部分13位于根端11和 顶端12之间。 每个支撑襻1的纵向中心线L均可以延伸经过光学部件2的几何中心C。 0031 每个支撑襻1经由各自的根端11与光学部件2连接, 每个支撑襻1的厚度在根端11 处最小, 并且每个支撑襻1的宽度在根端11处最大且在中间部分13处最小。 在一个实施例 中, 沿着
18、从根端11到顶端12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1的厚度逐渐增大, 并且沿着从根端11到顶 端12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1的宽度首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 沿着从根 端11到顶端12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1的厚度首先逐渐增大然后保持不变, 并且沿着从根端11 到顶端12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1的宽度首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 该人工晶状体的支撑襻 1的厚度在满足支撑需求的情况下被设计成尽可能小, 使得在同等材料以及屈光度下的人 工晶状体的光学部件2的厚度尽可能小, 从而使人工晶状体能够通过更小的切口植入。 0032 为使人工晶状体厚度达到尽可能小, 应使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件2的边缘21达到
19、 尽可能薄。 在保证产品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的前提下, 需将光学部件2的边缘21设计到尽可 能薄, 例如为0.10.19mm。 0033 光学部件2的边缘21连接支撑襻1的根端11, 从而支撑襻1的根端11厚度例如为大 约0.10.19mm, 优选为大约0.13mm至0.17mm, 更优选为大约0.1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 支撑 襻1的顶端12的厚度例如为大约0.2mm0.4mm。 为使支撑襻1具有足够的强度, 支撑襻1的根 端11是最宽的, 其宽度例如为大约0.54mm, 优选为大约2mm至3mm, 更优选为大约2.4mm。 沿 着从根端11到顶端12的方向, 每个支撑襻1的宽度首先逐渐减
20、小然后逐渐增大, 支撑襻1的 最小宽度出现在支撑襻1的中间部分13, 例如为大约0.31.5mm, 优选为大约0.8mm。 0034 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使用联动襻型, 例如图1a、 图3和图4所示。 相邻支撑襻1的顶 端12之间的支撑襻结合部14的宽度例如为0.4mm1.5mm。 通过联动效应, 提高力学传导性,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8078653 A 5 将力均匀分散, 降低偏心倾斜并发症发病率。 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可以设计有90 全方边 15, 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PCO发病率, 提高了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 0035 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的支撑襻1的中间部分13最窄, 便于吸
21、收囊袋收缩带来的压 缩力, 使人工晶状体在人眼囊袋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0036 因此,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分配稳定性和力学均匀性, 可 通过超微切口植入, 使人工晶状体手术切口达到尽可能小。 003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人工晶状体的总直径11mm。 如图1a所示, 光学部件2的 一侧与两个支撑襻1连接, 并且光学部件2的相对的另一侧与两个支撑襻1连接。 光学部件2 的每侧的两个支撑襻1的顶端12通过支撑襻结合部14连接。 支撑襻结合部14的宽度为 0.7mm。 支撑襻1的根端11的厚度为0.15mm并且宽度为2.4mm。 支撑襻1的中间部分13的厚度 0.25mm
22、并且宽度为0.8mm。 如图1a所示, 光学部件2的每侧的两个支撑襻1的纵向中心线L之 间的夹角 为大约20 到90 , 优选为大约46 。 支撑襻1与光学部件2的结合部具有一圈90 全 方边15。 0038 本发明具有使人工晶状体稳定性高、 手术切口小的有益效果, 具体说明如下。 0039 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采用联动襻型, 由于人工晶状体具有一体式结构, 当承受外 力时, 外力能很好地分散开来, 降低偏心倾斜的可能性。 而且, 每一个支撑襻1的宽度和厚度 均是变化的。 如图2a和图2b所示, 当承受囊袋3的压缩力时, 能够通过支撑襻1的弯曲变形来 吸收囊袋3的压缩力, 使得人工晶状体在囊袋3
23、内保持稳定, 其中, 图2a示出了未承受压缩力 时的人工晶状体, 并且图2b示出了当承受囊袋3的压缩力时支撑襻1产生了弯曲变形, 但是 光学部分位置保持基本不变。 因此, 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能有效抵抗在囊袋3内的偏心与倾 斜。 0040 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 “联动襻型” , 其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内。 004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人工晶状体可以包括围绕光学部件2的圆周均匀设置 的两组或更多组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支撑襻1, 其中, 每个支撑 襻1包括根端11、 顶端12以及位于根端11和顶端12之间的中间部分, 每个支撑襻经由各自的 根端1
24、1与光学部件2连接, 两组或更多组支撑襻中的每一组支撑襻的各个支撑襻1经由各自 的顶端12相互连接。 0042 如前面所描述的, 图1a示出了人工晶状体包括围绕光学部件2的圆周均匀设置的 两组支撑襻并且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两个支撑襻1的实施例。 0043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3所示, 人工晶状体包括围绕光学部件2的圆周 均匀设置的两组支撑襻,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三个支撑襻1。 0044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 人工晶状体包括围绕光学部件2的圆周 均匀设置的三组支撑襻, 其中, 每组支撑襻分别包括两个支撑襻1。 0045 本发明的人工晶状体通过降低光学部件的厚度, 使
25、人工晶状体能通过更小的切口 植入。 0046 本发明采用了支撑襻的厚度与宽度的变化相结合, 并且采用了联动襻型使人工晶 状体结构更加稳定的设计, 使得支撑襻1与光学部件2的结合部尽可能薄, 例如厚度仅为 0.15mm。 现有技术的人工晶状体, 例如MI60, 支撑襻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件结合部的厚度至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8078653 A 6 少为0.2mm。 0047 对于人工晶状体而言, 屈光度与前后曲率和材料折射率有关, 与厚度关系很小。 人 工晶状体的总厚度除了取决于折射率, 还取决于光学部件2的边缘21的厚度。 这就使得相同 屈光度的人工晶状体, 在材料折射率相同的
26、情况下, 边缘厚度21越小, 人工晶状体越薄。 本 发明使得光学部件2的边缘21的厚度在保证人工晶状体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小, 使得在相 同折射率的条件下, 使人工晶状体达到相同的屈光度, 光学部件2的厚度比现有技术的其它 人工晶状体更小, 从而实现了体积更小的人工晶状体, 达到手术切口减小的目的。 0048 尽管已经参照 (一个或多个) 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 理解的是, 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确切结构和组成部分, 而且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 求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从前面的描述可明白各种修改、 变化和变形。 本发明 不受步骤的所示排序的限制, 因为一些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和/或与其它步骤同时进 行。 因此, 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 (一个或多个) 具体实施例, 而是将会包括落在所附权利要 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8078653 A 7 图 1a 图 1b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108078653 A 8 图 1c 图 2a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108078653 A 9 图 2b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108078653 A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108078653 A 11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