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9832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29 CN 203898328 U (21)申请号 201420170061.8 (22)申请日 2014.04.09 A61B 5/22(2006.01) A61F 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校搏 地址 100730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 (东 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专利权人 黄宇光 (72)发明人 校搏 赵晶 黄宇光 裴丽坚 李虹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言诚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29 代理人 陈海平 (54) 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
2、固定保护套 (57) 摘要 一种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 前臂固定保护套, 包括 : 手背面咬合片, 其上设置 有手指固定带和腕部固定带, 该手指固定带上设 置有第一硬性结构, 该腕部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二 硬性结构和第一胶质半圆柱状突起结构, 该手背 面咬合片与前臂接触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胶质半 圆柱状突起结构 ; 以及手心面咬合片, 其与所述 手背面咬合片咬合在一起。该保护套可以在手术 过程中有效固定被监测前臂的食指、 中指根部及 腕部, 防止手掌颤动及腕部活动对监测的影响, 并 且全面保护前臂不受外界挤压, 给拇指留出足够 的活动空间, 维持监测温度, 以及可以通过第一及 第二胶质半
3、圆柱状突起结构增加对腕部摩擦防止 前臂旋转而保证监测成功, 最终降低肌松残留风 险。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98328 U CN 203898328 U 1/1 页 2 1. 一种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 固定保护套为容纳手掌和腕部的固定保护套, 该前臂固定保护套包括 : 手背面咬合片, 其上 设置有手指固定带和腕部固定带, 该手指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一硬性结构, 该腕部
4、固定带上 设置有第二硬性结构和第一胶质半圆柱状突起结构, 该手背面咬合片与前臂接触的一侧上 设置有第二胶质半圆柱状突起结构 ; 以及手心面咬合片, 其与所述手背面咬合片咬合在一 起。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其 特征在于所述手指固定带为弹性手指固定带, 所述腕部固定带为弹性腕部固定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 套, 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固定带和腕部固定带的末端均粘接在所述手背面咬合片的不与前 臂接触的一侧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
5、固定保护套, 其 特征在于所述手指固定带的始端的位置靠近手指根部。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其 特征在于所述手背面咬合片边缘向内侧翻折, 手心面咬合片的边缘覆盖手背面咬合片的所 述翻折处。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其 特征在于所述手心面咬合片的拇指侧翻折起来形成拱形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其 特征在于所述手指固定带为食指和中指固定带。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6、 其 特征在于所述前臂固定保护套的边缘为圆弧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98328 U 2 1/4 页 3 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辅助器械。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 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背景技术 0002 肌松药的应用在对患者的全身麻醉过程中较为广泛, 该药物的主要功能是使患者 肌肉丧失收缩力, 从而便于对患者在术中的机械通气以及外科医生的操作。在对患者肌肉 松弛度要求较高的手术中, 如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间灭术等, 麻醉大夫可能会根据外科大 夫需要而给患者大量的肌松药, 但此时也会增加
7、患者苏醒时肌松药残留而导致的无力自主 呼吸、 憋气, 甚至窒息等风险。为此, 麻醉大夫采用肌松监测技术来评价患者肌力恢复的情 况。 肌松监测技术多采用刺激尺神经, 通过监测拇指加速度来评价拇内收肌收缩力, 进而衡 量患者肌力水平。常用的设备如 TOF-watch 肌松监测仪, 采用强直刺激后四个成串刺激, 测 得第一次到第四次的肌肉收缩力(TW1、 TW2、 TW3及TW4), 评价第一次刺激肌肉收缩力(TW1) 及第四次比第一次肌肉收缩力的比值 (TOF TW4/TW1)。 0003 在监测过程总需要保证被监测前臂不受任何干扰, 前臂位置恒定, 前臂温度持续 大于 32.0 摄氏度。 000
8、4 但在很多手术中, 往往由于外科大夫需要站在患者身旁而无法将患者前臂外展进 行肌松监测, 或是由于患者需要采用俯卧位等体位而无法进行监测, 亦或是由于外展手臂 无法保证监测温度大于 32.0 摄氏度等原因, 从而局限了肌松监测技术的应用。 0005 鉴于如上原因, 有必要研究一种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 保护套,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考虑到至少一个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该前臂固定保护套在肌 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时保护前臂, 从而使肌松监测
9、技术适用于更多的手术种类以 及患者体位, 降低肌松残余及其并发症。 0007 具体地, 一种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其特征在 于所述前臂固定保护套为容纳手掌和腕部的固定保护套, 该前臂固定保护套包括 : 手背面 咬合片, 其上设置有手指固定带和腕部固定带, 该手指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一硬性结构, 该腕 部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二硬性结构和第一胶质半圆柱状突起结构, 该手背面咬合片与前臂接 触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胶质半圆柱状突起结构 ; 以及手心面咬合片, 其与所述手背面咬合 片咬合在一起。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 所述手指固定带为弹性手指固定带, 所述腕部固定带 为
10、弹性腕部固定带。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 所述手指固定带和腕部固定带的末端均粘接在所述手 说 明 书 CN 203898328 U 3 2/4 页 4 背面咬合片的不与前臂接触的一侧上。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 所述手指固定带的始端的位置靠近手指根部。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 所述手背面咬合片边缘向内侧翻折, 手心面咬合片的 边缘覆盖手背面咬合片的所述翻折处。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 所述手心面咬合片的拇指侧翻折起来形成拱形结构。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 所述手指固定带为食指和中指固定带。 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 所述前臂
11、固定保护套的边缘为圆弧形。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 0016 该保护套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有效固定被监测前臂的食指、 中指根部及腕部, 防止 手掌颤动及腕部活动对监测的影响, 并且全面保护前臂不受外界挤压, 给拇指留出足够的 活动空间, 维持监测温度, 以及可以通过第一及第二胶质半圆柱状突起结构增加对腕部摩 擦防止前臂旋转而保证监测成功, 最终降低肌松残留风险。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 臂固定保护套的手背面咬合片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2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
12、肌收缩力的前 臂固定保护套的手心面咬合片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3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 臂固定保护套的使用示意图。 0020 图中, 1 表示手指固定带 ; 2 表示 A、 B 片 ( 即手背面咬合片、 手心面咬合片 ) 连接 处 ; 3 表示手指固定带末端粘合处 ; 4 表示 A 片 ( 即手背面咬合片 ) 翻折处 ; 5 表示腕部固定 带胶质板 ; 6 表示胶质半圆柱样突起结构 ; 7 表示 A 片翻折处 ; 8 表示腕部固定带 ; 9 表示腕 部固定带末端粘合结构 ; 10 表示 A、 B 片连接处 ; 11 表示手指固定带上胶质硬性板子
13、 ; 12 表 示手指固定带 ; 13 表示肌松监测仪的拇指及食指卡套部件及中间的连接杆 ; 14 表示腕部固 定带及固定带上胶质硬性板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 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 这里的具体 实施方式在于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 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 参见图 1-3, 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 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 该用于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的前臂固定保护套为容
14、纳手掌和腕部的固定保护套。 该前臂固定保护套包括 : 手背面咬合片, 其上设置有手指固定 带和腕部固定带, 该手指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一硬性结构, 该腕部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二硬性 结构和第一胶质半圆柱状突起结构, 该手背面咬合片与前臂接触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胶质 半圆柱状突起结构 ; 以及手心面咬合片, 其与所述手背面咬合片咬合在一起。 0023 优选地, 所述手指固定带为弹性手指固定带, 所述腕部固定带为弹性腕部固定带。 说 明 书 CN 203898328 U 4 3/4 页 5 0024 优选地, 所述手指固定带和腕部固定带的末端均粘接在所述手背面咬合片的不与 前臂接触的一侧上。 0025 优选
15、地, 所述手指固定带的始端的位置靠近手指根部。 0026 优选地, 所述手背面咬合片边缘向内侧翻折, 手心面咬合片的边缘覆盖手背面咬 合片的所述翻折处。 0027 优选地, 所述手心面咬合片的拇指侧翻折起来形成拱形结构。 0028 优选地, 所述手指固定带为食指和中指固定带。 0029 优选地, 所述前臂固定保护套的边缘为圆弧形。 0030 可以理解的是, 本实用新型由 A 片和 B 片咬合而成, 对用于肌松监测的前 臂进行 有效固定及保护。监测过程中不需要将监测手臂外展, 不影响外科大夫的手术操作, 可以 避免因手臂旋转而导致的数据不稳定, 可以保持前臂温度, 并且可以满足仰卧位、 膀胱截石
16、 位、 侧卧位及俯卧位手术的要求。 0031 同时, 通过本实用新型对监测前臂的保护全面, 不仅可以保证四个连续刺激下相 对值 TOF 的稳定, 同时可以保证每次单独刺激下肌肉收缩力的绝对值 TW1、 TW2、 TW3 及 TW4 稳定。 0032 优选地, 本设备采用开盖结构, 分为左手适用款和右手适用款。 两款呈镜像对称结 构, 在此以左手款为例进行描述。设备由 A 片、 B 片咬合而成, 两片咬合后可将手掌及部分 前臂包含于其中。其中 A 片在手背面, B 片在手心面。 0033 A片结构包括用于固定手指的手指固定带、 用于固定腕部的腕部固定带。 手指固定 带上附有硬性结构, 从而可以将
17、更多的约束带的力量分配给手指指腹, 而不会因为过于束 缚手指两侧而导致手指供血及血液回流障碍。固定时选择患者食指及中指。腕部固定带上 附有硬性结构, 在可以有效地束缚住腕部的同时保证桡动脉、 尺动脉血供及腕部静脉血液 回流。同时腕部固定带上及 A 片内侧设有胶质半圆柱样突起结构, 可以增加腕部旋转时的 阻力。手指及手腕固定带具有弹性, 固定带末端可以粘合在 A 片背面。在 A 片底面手指固 定带起始位置低于手指根部, 从而使固定更为牢固, 保证数据稳定。 0034 A 片边缘向内侧翻折, 保护手指及手腕, 并且避免膀胱截石位时保护套对腿部的压 迫。 0035 A 片底面与 B 片在桡侧连接,
18、两片咬合后 B 片边缘覆盖于 A 片翻折处, 以达到更好 的抗压效果, 防止保护套因挤压而变形。B 片拇指侧翻折起来后形成拱形结构, 可以减少外 科大夫挤压保护套时的不适, 同时可以给拇指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0036 可以理解的是, 在使用时, 可以首先将肌松监测仪的拇指及食指卡套部件固定于 患者手掌, 然后将患者前臂置于 A 片中, 用腕部固定带将腕部固定, 将腕部固定带末端粘合 结构粘在 A 面背侧。之后用手指固定带将食指及中指固定, 将手指固定带末端粘合结构粘 在 A 面背侧。将 B 片盖于 A 片上, 将 A、 B 片固定。 0037 不论患者采取什么体位, 为了避免重力所造成的影响
19、, 在肌松监测过程中都需要 保持患者手心持续向上, 也就是 B 片位于上面。 0038 优选地, 当患者采取仰卧位、 膀胱截石位时, 左手右手均可以进行监测 ; 当患者采 取俯卧位时, 仰卧位进行麻醉诱导时肌松监测的校准及稳定过程均需保持掌心向上, 将患 者翻身后将患者前臂内旋, 保持患者手心向上 ; 当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时需选取左侧前臂, 右 说 明 书 CN 203898328 U 5 4/4 页 6 侧卧位时需选取右侧前臂进行监测, 同时在监测时保证掌心向上。 0039 优选地, 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专用前臂保护套对前臂全面包裹, 并留 给拇指足够的活动空间, 可以适用于仰卧位、
20、侧卧位、 俯卧位、 膀胱截石位的手术。 0040 优选地, 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专用前臂保护套的边缘采用圆弧形设 计, 避免不同体位对患者以及外科大夫的挤压。如膀胱截石位时避免保护套对腿外侧皮肤 的损伤。 0041 优选地, 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专用前臂保护套手指固定带固定食指和 中指根部, 即可以保证拇指活动自如, 同时保证监测不易因手掌部及掌指关节震动而受到 干扰。 0042 优选地, 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专用前臂保护套手指固定带的与 A 片的 连接处位置略靠近手指根部, 这种设计使得手指固定带对手指根部的固定效果更好, 并且 对于小儿较小的手掌仍然适用。 0043
21、 优选地, 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专用前臂保护套腕部固定带防止腕关节 转动, 使得前臂在保护套内更为固定, 留给拇指足够的运动空间。同时腕部固定带及 A 片内 侧胶质半圆柱样突起结构可以提高对腕部的固定, 增加腕部旋转的阻力, 同时避免前臂静 脉回流障碍。 0044 优选地, 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专用前臂保护套可通过全面包裹前臂维 持前臂监测温度。 0045 优选地, 肌松监测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力专用前臂保护套手指固定带上附有硬性 结构, 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约束带的力量分配给手指指腹, 而不会因为过于束缚手指两侧而 导致手指供血及血液回流障碍。 0046 优选地, 肌松监测中监测拇
22、内收肌收缩力专用前臂保护套两片咬合后 B 片边缘覆 盖于 A 片翻折处, 以达到更好的抗压效果, 防止保护套因挤压而变形。 0047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 该保护套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有效固定被 监测前臂的食指、 中指根部及腕部, 防止手掌颤动及腕部活动对监测的影响, 并且全面保护 前臂不受外界挤压, 给拇指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维持监测温度, 以及可以通过第一及第二 胶质半圆柱状突起结构增加对腕部摩擦防止前臂旋转而保证监测成功, 最终降低肌松残留 风险。 0048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和实质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 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898328 U 6 1/2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98328 U 7 2/2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98328 U 8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