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056408.0 (22)申请日 2014.02.20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85745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8.26 (73)专利权人 赵瑞荣 地址 250021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22799号 银座中心1号楼904 (72)发明人 赵瑞荣 (51)Int.Cl. A61K 36/9068(2006.01) A61P 9/04(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305844 A,2001.08.01, 王明
2、亮等. “强心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6 例” .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7,第4卷(第2期),第 105页. 王笑梅等.益气活血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充血 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007,第 16卷(第11期),第1328-1329页. 审查员 田丽丽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 合物, 其中, 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组分: 肉桂20-30g, 干姜20-30g, 黄芪20-30g, 瓜蒌15- 25g, 黄芩15-25g, 陈皮15-25g, 乌药15-25g, 鸡血 藤15-25g, 泽兰
3、15-25g, 党参15-25g, 杜仲10- 20g, 杏仁15-25g, 侧柏叶10-20g, 厚朴10-20g, 石 斛10-20g, 地骨皮10-20g, 甘草8-15g。 本发明益 气强心、 健脾利水、 活血化瘀, 具有标本兼治的功 能, 疗效确切, 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CN 104857459 B 2018.07.06 CN 104857459 B 1.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按照重量单位配制的原料药组成 如下: 肉桂20-30g, 干姜20-30g, 黄芪20-30g, 瓜蒌15-25g, 黄芩15-25g, 陈皮15-25g, 乌药
4、15-25g, 鸡血藤15-25g, 泽兰15-25g, 党参15-25g, 杜仲10-20g, 杏仁15-25g, 侧柏叶10-20g, 厚朴10-20g, 石斛10-20g, 地骨皮10-20g, 甘草8-1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按照重量单位配制 的原料药组成如下: 肉桂20-25g, 干姜20-25g, 黄芪20-25g, 瓜蒌15-20g, 黄芩15-20g, 陈皮 15-20g, 乌药15-20g, 鸡血藤15-20g, 泽兰15-20g, 党参15-20g, 杜仲10-15g, 杏仁15-20g, 侧 柏叶10-15g, 厚朴10
5、-15g, 石斛10-15g, 地骨皮10-15g, 甘草8-12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按照重量单位配制 的原料药组成如下: 肉桂25-30g, 干姜25-30g, 黄芪25-30g, 瓜蒌20-25g, 黄芩20-25g, 陈皮 20-25g, 乌药20-25g, 鸡血藤20-25g, 泽兰20-25g, 党参20-25g, 杜仲15-20g, 杏仁20-25g, 侧 柏叶15-20g, 厚朴15-20g, 石斛15-20g, 地骨皮15-20g, 甘草10-15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按照重量
6、单位配制 的原料药组成如下: 肉桂22-28g, 干姜22-28g, 黄芪22-28g, 瓜蒌18-22g, 黄芩18-22g, 陈皮 18-22g, 乌药18-22g, 鸡血藤18-22g, 泽兰18-22g, 党参18-22g, 杜仲12-18g, 杏仁18-22g, 侧 柏叶12-18g, 厚朴12-18g, 石斛12-18g, 地骨皮12-18g, 甘草9-13g。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 在于, 剂型为胶囊剂,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组份加重量10倍量乙醇, 加热回流提 取3次, 每次2小时, 将3次提取液合并, 减压
7、回收乙醇, 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 抽 滤后, 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时1.08; 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 之后用 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 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 收集乙醇 洗脱液, 去除乙醇溶剂, 得到组份药粉, 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857459 B 2 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 “喘证” 、“胸痹” 、“心悸” 等范畴,素问
8、痹论 曰:“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 ” 其喘息、 心慌、 乏力、 气短, 并动则尤甚, 属气虚表现; 胸 闷、 胸痛、 舌质紫暗, 为瘀血内阻之征; 且这类患者病程长,“久病必虚” 、“久病入络” , 故其主 要病机为气虚阳虚夹血瘀, 气虚阳虚为本, 血瘀为标; 病位在心, 涉及肺、 肾。 中医目前治疗 心衰的方法主要有 “温阳、 活血、 利水” , 这与西医传统的 “强心、 利尿、 扩血管” 的方法可谓异 途同归。 西医治疗心力衰竭应用的洋地黄类强心剂其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 扩张血管、 强心、 利尿是西医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方法。 总而言之, 主要采用 “活血化瘀、
9、 益气温阳、 利 水祛湿” 等治则, 常选用生脉散、 真武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方剂加减治疗。 主要药物包括福 寿草、 铃兰、 北五加皮、 万年青、 葶苈子、 蟾酥等强心甙类, 以及人参、 附子、 黄芪、 麦冬、 枳实、 生姜、 肉桂等非强心甙类两种。 但是中医方药的临床疗效没有取得显著的突破, 由于局限于 传统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所以治疗方法除温阳、 活血、 利水外, 还有泻肺、 养阴、 益气等方法, 虽然研究结果也证明有改善心肌收缩力, 改善症状等作用, 但并没有带来突破性进展。 0003 心力衰竭也称心功能不全。 心脏因疾病、 过劳、 排血功能减弱, 以至排血量不能满 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
10、需要。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 喘息、 水肿等。 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 血量下降以至于组织和器官灌注量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若左心衰 会有肺淤血, 会呼吸困难! 若右心衰会有胃肠淤血, 所以厌食, 恶心, 腹胀! 心脏泵血功能差, 外周血回心不良所以下肢, 眼睑水肿, 由于病人肺淤血, 所以病情加重是病人不能平卧! 但 是, 临床上很多病人是全心衰竭, 这种情况更加加大了治疗难度。 这种心力衰竭病程较长, 迁延不愈, 常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 致阴阳两虚, 病情复杂, 发病机理可见气虚、 阳虚、 阴虚、 血瘀、 毒邪等表现。 0004 目前西医治疗心力衰竭对部分病例尚欠理想
11、。 利尿剂可使电解质失衡; 洋地黄制 剂个体差异很大, 有时中毒量与治疗量接近甚至重迭, 或因对洋地黄耐受性差, 容易造成中 毒或导致心律失常; 部分血管扩张剂有一定的副作用或不宜长期应用。 所以我们试图用中 医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心力衰竭的病机关健点是心气阳虚, 心血瘀阻。 气阳虚病位主要 在心, 与肺、 脾、 肾等脏器有密切关系。 本病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心阳虚为本, 血瘀、 痰浊为 标。 治宜益气温阳、 活血化瘀为法,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可使本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 在本为心气亏虚, 在标为血脉瘀阻, 水饮内停。 类似中医的 “心水” 病 证, 当标实为主
12、要矛盾时, 中医古籍大多主张以攻逐水饮为重点。 如 证治准绳 日:“若心气 不足, 肾水凌之, 逆上而停心者, 必折逆气, 泻其水, 补其阳。 心脏功能的好坏决定于正气之 盛衰,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且发病以老年人为最高, 老年之病多为虚, 故此病机为本虚标 实。 虚包括五脏之虚, 但以心虚为主要矛盾, 心虚必累及阴阳气血, 轻则为气虚血虚, 重则阴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4857459 B 3 阳气血俱虚, 甚则厥脱。 实则为 “痰” 和 “瘀” 。 至于虚与实孰先孰后的问题, 一般理论认为先 有虚, 后才有实。 心虚引起气血失畅, 气与血, 阴阳互根, 气为血帅, 血为
13、气母, 血随气行, 迄 行则血行, 气是主动, 血是被动。 气虚则生痰, 痰湿内停则气机不利, 气滞致血瘀, 气虚血行 乏力, 又致血瘀, 血瘀可反作用于气, 致气滞或气虚进一步加重。 心脉痹阻, 血液瘀滞是其主 要病因。 0005 因此, 需要出现一种配比简单, 使用方便, 益阴助阳、 益气解毒、 活血化瘀、 益气温 阳、 利水祛湿, 提高心脏泵血能力的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一种配比简单, 使用方便, 益阴助阳、 益气 解毒、 活血化瘀、 益气温阳、 利水祛湿, 提高心脏泵血能力的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 物及其
14、制备方法。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其中, 包括 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组分: 肉桂20-30g, 干姜20-30g, 黄芪20-30g, 瓜蒌15-25g, 黄芩 15-25g, 陈皮15-25g, 乌药15-25g, 鸡血藤15-25g, 泽兰15-25g, 党参15-25g, 杜仲10-20g, 杏 仁15-25g, 侧柏叶10-20g, 厚朴10-20g, 石斛10-20g, 地骨皮10-20g, 甘草8-15g。 0008 或者, 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组分: 肉桂20-25g, 干姜20-25g, 黄芪20-25g, 瓜蒌15
15、-20g, 黄芩15-20g, 陈皮15-20g, 乌药15-20g, 鸡血藤15-20g, 泽兰15-20g, 党参15- 20g, 杜仲10-15g, 杏仁15-20g, 侧柏叶10-15g, 厚朴10-15g, 石斛10-15g, 地骨皮10-15g, 甘 草8-12g。 0009 或者, 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组分: 肉桂25-30g, 干姜25-30g, 黄芪25-30g, 瓜蒌20-25g, 黄芩20-25g, 陈皮20-25g, 乌药20-25g, 鸡血藤20-25g, 泽兰20-25g, 党参20- 25g, 杜仲15-20g, 杏仁20-25g, 侧柏叶15-20g, 厚
16、朴15-20g, 石斛15-20g, 地骨皮15-20g, 甘 草10-15g。 0010 或者, 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组分: 肉桂22-28g, 干姜22-28g, 黄芪22-28g, 瓜蒌18-22g, 黄芩18-22g, 陈皮18-22g, 乌药18-22g, 鸡血藤18-22g, 泽兰18-22g, 党参18- 22g, 杜仲12-18g, 杏仁18-22g, 侧柏叶12-18g, 厚朴12-18g, 石斛12-18g, 地骨皮12-18g, 甘 草9-13g。 0011 本发明可以水煎服, 一日一剂, 一日分两次服, 10天为一疗程。 0012 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
17、法, 其特征在于, 0013 剂型为胶囊剂,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组份加重量10倍量乙醇, 加热回 流提取3次, 每次2小时, 将3次提取液合并, 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 mL, 抽滤后, 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时1.08; 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 之 后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 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 收集 乙醇洗脱液, 去除乙醇溶剂, 得到组份药粉, 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0014 本发明优点: 益气强心、 健脾利水、 活血化瘀, 具有标本兼治的功能, 疗效确切, 效 果显著。 与现有技术相比教, 本发明
18、具有明显优势: 使用后, 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 增强心 肌收缩力,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保护心肌细胞, 改善心脏功能。 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血 流动力学紊乱, 改善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构; 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本发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4857459 B 4 明可以有效治疗心衰, 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改善心衰者的心功能, 提高近期疗效; 可以逆 转衰竭心肌心室重构, 从而改善心衰者的远期预后; 也提示可长期应用而无明显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其中, 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组分: 肉桂20- 30g, 干姜20-3
19、0g, 黄芪20-30g, 瓜蒌15-25g, 黄芩15-25g, 陈皮15-25g, 乌药15-25g, 鸡血藤 15-25g, 泽兰15-25g, 党参15-25g, 杜仲10-20g, 杏仁15-25g, 侧柏叶10-20g, 厚朴10-20g, 石 斛10-20g, 地骨皮10-20g, 甘草8-15g。 0016 或者, 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组分: 肉桂20-25g, 干姜20-25g, 黄芪20-25g, 瓜蒌15-20g, 黄芩15-20g, 陈皮15-20g, 乌药15-20g, 鸡血藤15-20g, 泽兰15-20g, 党参15- 20g, 杜仲10-15g, 杏仁15
20、-20g, 侧柏叶10-15g, 厚朴10-15g, 石斛10-15g, 地骨皮10-15g, 甘 草8-12g。 0017 或者, 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组分: 肉桂25-30g, 干姜25-30g, 黄芪25-30g, 瓜蒌20-25g, 黄芩20-25g, 陈皮20-25g, 乌药20-25g, 鸡血藤20-25g, 泽兰20-25g, 党参20- 25g, 杜仲15-20g, 杏仁20-25g, 侧柏叶15-20g, 厚朴15-20g, 石斛15-20g, 地骨皮15-20g, 甘 草10-15g。 0018 或者, 包括按照重量单位配置的如下组分: 肉桂22-28g, 干姜22-
21、28g, 黄芪22-28g, 瓜蒌18-22g, 黄芩18-22g, 陈皮18-22g, 乌药18-22g, 鸡血藤18-22g, 泽兰18-22g, 党参18- 22g, 杜仲12-18g, 杏仁18-22g, 侧柏叶12-18g, 厚朴12-18g, 石斛12-18g, 地骨皮12-18g, 甘 草9-13g。 0019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药效学研究: 0020 1、 心气虚模型小鼠应用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后, 对悬挂引起的紧张有明显抑制作 用; 使睡眠时间延长; 肌张力增加、 站立时间延长; 采用水迷宫法测得记忆力增加; 常压下耐 缺氧时间延长; 使心气虚小鼠心率恢复; 0021 2、 正
22、常小鼠应用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后, 对强迫游泳法和悬挂法引起的紧张有明 显的镇静作用; 使小鼠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 对免疫功能明显的提高, 使单核吞噬细胞吞噬 指数和吞噬活性明显增加, 小鼠血清深血素显著升高; 0022 3、 对神经内分泌型高血压模型大鼠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心率明显恢复; 睡眠时间显著延长, 与戊巴比妥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用水迷宫法试验可见, 使模型大鼠的 记忆力增加, 在迷宫中停留的时间明显缩短; 用断头法试验可见,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使大鼠 断头后的张嘴时间明显延长。 0023 急性毒性实验: 0024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小鼠口服最大给药量为210g生药/kg, 按
23、公斤体重计算, 相当 于成人日用量8.8g的1215倍, 按体表面积计算, 相当于167倍; 腹腔给药测得其LD50为 41.375生药/kg, 其95可信限为35.24342.068g生药/kg。 说明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口服 毒性低, 临床应用较安全。 0025 长期毒性实验: 0026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对小鼠按7 .69、 19.18和43 .21g生药/kg连续用药12周 (1.0ml/100g体重, 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 结果表明: 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对大鼠的毛发、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4857459 B 5 行为、 大小便、 体重、 脏器重量、 血象、 肝肾功
24、能、 血糖、 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脏器肉眼 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用药12周及停药3周后, 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 变。 说明本发明中药复方制剂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 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 应用安 全。 0027 药理药效 0028 一、 本发明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家犬冠脉肾血流量的影响 0029 1 材料和方法: 0030 1.1 实验材料: 0031 1.1.1 动物: 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 体重13.270.59kg, 雌雄兼用。 0032 1.1.2 药物: 本发明滴丸剂; 戊巴比妥钠; 地高辛0.25mg/片; 肝素钠注射液; 0.9 氯化钠注射液。 上述实验
25、药物除戊巴比妥钠、 肝素外均在实验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等体积 3ml/kg, 经十二指肠给药。 0033 1.2 实验分组: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5只。 A组: 为空白对照组, 实验中饲 以生理盐水3ml/kg; B组: 本发明低剂量组, 5g生药/kg; C组: 本发明高剂量组, 10g生药/kg; D 组: 阳性对照组, 地高辛片100 g/kg。 0034 1.3 实验方法: 实验动物用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 气管插管, 连接电动人 工呼吸机分离右侧股静脉&连接恒速蠕动泵, 以备输入戊巴比妥钠; 分离右侧股动脉, 插管, 测量动脉血压BP; 左侧第四肋间开胸, 暴露心
26、脏, 剪开心包, 做心包床, 分离冠状动脉左旋支 和主动脉, 分别放置电磁流量计探头, 测量冠脉血流量CBF和心排血量CO。 腹部手术分离肾 动脉和放置电磁流量计探头, 测量肾动脉血流量KBF。 上述各项指标同步记录于多道生理记 录仪。 实施腹部手术, 十二指肠插管, 以备给予所试药物。 静脉推注肝素注射液125U/kg进行 肝素化, 30分钟后, 记录各项指标, 作为本发明滴丸前基础值。 经蠕动泵恒速输入2戊巴比 妥钠, 输入量为0.2ml/minkg。 以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下降70作为心力衰竭指标, 达此值后调整戊巴比妥钠给入量为0.08ml/minkg, 持续15分钟, 使左室舒张末
27、压保持稳 定, 记录各项心力衰竭后指标, 药前值。 十二指肠给入所试药物。 分别于药后10、 20、 30、 40、 60、 90、 120、 180分钟记录各项观测指标。 0035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0036 结果: 本发明滴丸剂两个剂量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BF的作用, 药后90分钟, 10g生 药/kg剂量组CBF从药前20.788.06ml/min增至39.6116.51ml/min, 增加81.16 17.24, 与药前比较P0.05及与对照组比较P0.01均有显著差异。 本发明滴丸剂两个剂 量组对CO影响不显著。 两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KBF, 与药前比较及与
28、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 差异P0.050.01。 0037 本研究证实, 本发明滴丸剂能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 不但能有助 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衰的治疗, 而且对心衰所导致的冠状动脉、 肾动脉血流量 的降低和肾功能的损伤有明显的疗效。 0038 例1: 孙某, 男, 59岁, 有冠心病病史, 心悸、 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电图显示: 心肌供 血不足, 室性早搏。 经常出现心力衰竭, 时有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 双下腿有凹陷性水肿, 舌 青紫, 脉沉细结代。 临床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衰III 。 使用如下配方治疗: 0039 肉桂30g, 干姜30g, 黄芪3
29、0g, 瓜蒌25g, 黄芩25g, 陈皮25g, 乌药25g, 鸡血藤25g, 泽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4857459 B 6 兰25g, 党参25g, 杜仲20g, 杏仁25g, 侧柏叶20g, 厚朴20g, 石斛20g, 地骨皮20g, 甘草15g。 0040 服用本发明汤剂, 日服2次, 服药10日, 症状减轻, 服药30日, 心率失常降低, 继续用 药6个月巩固, 临床一年后治愈, 随访6年, 未复发。 0041 例2: 张某, 女, 56岁, 冠心病病史2年, 心悸心绞痛、 房颤, 心电图: 心肌供血不足、 房 颤。 临床主诉: 静坐时有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 疲乏
30、无力, 咳嗽白痰、 双下肢重度水肿、 舌青 紫、 脉沉细结代。 临床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房颤、 肺内感染、 心衰III 。 服用本发明汤剂, 使 用如下配方: 0042 肉桂20g, 干姜20g, 黄芪20g, 瓜蒌15g, 黄芩15g, 陈皮15g, 乌药15g, 鸡血藤15g, 泽 兰15g, 党参15g, 杜仲10g, 杏仁15g, 侧柏叶10g, 厚朴10g, 石斛10g, 地骨皮10g, 甘草8g。 0043 服用本发明汤剂, 日服2次, 服药15日, 症状减轻, 服药30日, 心率失常降低, 继续用 药6个月巩固, 临床一年后治愈, 随访6年, 未复发。 0044 例3: 李某
31、, 男性, 62岁, 素有高血压病史, 冠心病病史3年, 曾因患急性心肌梗死住 院治疗, 经溶栓治疗观察, 两个月后出院, 仍有胸闷、 气短、 乏力等心肌损伤体征, 患者长期 卧床, 不能下地活动, 稍活动后病情加重, 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心梗, 并严重S-T段改变, 心脏 超声提示左室舒缩功能严重减退, 造影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血管严重狭窄, 并应用 PTCA, 充血性心力衰竭III 转中医治疗, 停止服用西药, 改服根据本发明制备的中药丸剂, 使用如下配方: 0045 肉桂25g, 干姜25g, 黄芪25g, 瓜蒌20g, 黄芩20g, 陈皮20g, 乌药20g, 鸡血藤20g, 泽 兰
32、20g, 党参20g, 杜仲15g, 杏仁20g, 侧柏叶15g, 厚朴15g, 石斛15g, 地骨皮15g, 甘草10g。 0046 制成胶囊剂服用。 每日服用三次, 每次四颗, 同时加心搏康治疗, 50天后病人症状 明显好转.经治疗5个月后心电图S-T段改变纠正常, 心脏超声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继续服 用半年天巩固, 停药后至今未复发。 0047 例4: 鲁某, 男性, 58岁, 冠心病史2年, 伴有心绞痛, 高血压。 体征: 有发烧症状, 体温 正常后仍感心悸, 脉搏增快, 心前区不适, 身体疲乏无力。 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 心电 图异常, 心肌损伤ST-T改变, 冠心病心绞痛
33、、 心率失常、 心衰III 。 使用如下配方: 肉桂22g, 干姜22g, 黄芪22g, 瓜蒌18g, 黄芩18g, 陈皮18g, 乌药18g, 鸡血藤18g, 泽兰18g, 党参18g, 杜 仲12g, 杏仁18g, 侧柏叶12g, 厚朴12g, 石斛12g, 地骨皮12g, 甘草9g。 0048 水煎服每日服用两次,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 病情趋地稳定, 但有轻微的心脏扩大、 心动能减退、 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变化, 再经过3个月的治疗, 患者症状逐渐好转。 0049 数据比较: 0050 1.1 诊断及分级标准, 心力衰竭参照Framingham标准诊断, 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 纽约心脏病学会(
34、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执行。 005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扩 张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功能IIIIV级患者均纳入标准范围; 排除恶性肿瘤、 心包 炎、 急性心肌梗死、 肝肾功能衰竭、 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患者。 0052 1.3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近3年来我院内科住院病例, 均经临床症状、 体征、 心脏彩 色多谱勒测定, 按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符合IIIIV级, 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 治疗组32例, 年龄5075岁; 心功能III级20例, 心功能IV级12例; 其中冠心病15例, 高血 压性心脏病10例
35、, 肺源性心脏病5例, 扩张性心脏病1例, 风湿性心脏病1例。 对照组32例, 年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4857459 B 7 龄5575岁; 心功能III级22例, 心功能IV级10例; 其中冠心病14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 肺源性心脏病6例, 扩张性心脏病1例, 风湿性心脏病1例, 两组在年龄、 心衰病因、 心功能分 级、 病种等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0053 2 治疗方法 0054 2.1 对照组, 予常规治疗, 包括休息、 低钠饮食、 吸氧、 口服利尿剂, ACEI制剂(氢氯 噻嗪25mg、 安体舒通20mg、 卡托普利
36、25mg, 均每日2次), 静滴门冬氨酸钾镁。 心率过快者(110 次/min)临时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 速尿40mg, 并给予病因及对症支持治疗。 部分病例给予 地高辛0.1250.25mg, 每日1次口服, 必要时静滴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 0055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本发明中药治疗。 每日1剂, 水煎成300ml, 分2次温服。 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 0056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两组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临】 床症状、 体征和明尼苏达生活质 量调查积分, 采用心脏彩色多谱勒测定治疗心功能变化包括SV、 CO、 CL、 EF等指标, 治疗前后 均作为肝肾功能等基
37、本检查, 并观察不良反应。 0057 2.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2标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0058 3 疗效观察 0059 3.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有关慢性充血性心力 衰竭的疗效标准订。 显效: 心力衰竭基本控制, 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 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 显改善。 有效: 心功能提高1级, 但不及2级, 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 无效: 心功能提 高不及1级, 甚至恶化。 0060 3.2 治疗结果 0061 3.2.1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 0062 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0063
38、(见表1) 0064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0065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228(87.5)3(9.3)1(3.1)31(96.9)a 对照组3216(50)11(34.3)5(15.6)27(84.4) 0066 注: 两组比较, aP0.05 0067 3.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1)。 (见表2) 0068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xs) 0069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4857459 B 8 0070 00
39、71 注: 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a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与组内治疗 前比较, cP0.05 0072 3.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5例, 经停用地高辛, 补钾等治疗后缓解, 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0073 本发明益气强心、 健脾利水、 活血化瘀, 具有标本兼治的功能, 疗效确切, 效果显 著。 与现有技术相比教, 本发明具有明显优势: 使用后, 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 增强心肌收 缩力,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保护心肌细胞, 改善心脏功能。 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 力学紊乱, 改善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构; 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本发明可 以有效治疗心衰, 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改善心衰者的心功能, 提高近期疗效; 可以逆转衰 竭心肌心室重构, 从而改善心衰者的远期预后; 也提示可长期应用而无明显副作用。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4857459 B 9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