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182114.8 (22)申请日 2016.12.12 (71)申请人 傅哲泓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民德路1 号 (72)发明人 傅哲泓 傅斌 余月 (51)Int.Cl. A61B 17/12(2006.01) (54)发明名称 充气血管夹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气血管夹, 涉及医疗设 备领域, 该充气血管夹可以从注气单向阀注气或 生理盐水, 压迫U型空间里的血管。 需要释放掉气 或水时, 使用剪刀片、 细针或电外科器械破坏该 结构即可,
2、 整套器材为一次性。 气囊下面的一端 固定在外壳上, 另一端通过外壳上的孔穿出。 可 以通过牵引线将U型空间收紧放松, 达到对需要 阻断的血管预固定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6580388 A 2017.04.26 CN 106580388 A 1.一种充气血管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血管夹包括安装在外壳(1)内部的气囊(2), 气囊(2)通过连接管(3)与注气单向阀(4)连接, 外壳(1)底部设有硅胶弯管(5), 硅胶弯管 (5)与外壳(1)内部的硅胶管(6)连通, 硅胶管(6)内固定有牵引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血管夹, 其特征在于: 所
3、述外壳(1)、 气囊(2)、 连接管(3)、 硅胶弯管(5)、 硅胶管6均由硅胶或乳胶制造, 硅胶弯管(5)和硅胶管(6)为整体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580388 A 2 充气血管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充气血管夹。 背景技术 0002 在微创外科中, 不同于传统外科, 对血管的临时阻断不能用开放手术的大器械完 成。 现有技术多依托于医生的个人习惯, 用金属的小夹子夹住血管阻断血流的作用, 将夹子 放松时, 血流得以恢复。 但是, 金属夹得有齿面对血管结构有一定损伤, 且由于夹子本身有 很大弹性, 在使用夹持器械打开, 关
4、闭和移动金属夹时, 非常容易出现夹子脱落或突然蹦 出, 损伤附近器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气血管夹, 是一种基于硅胶或乳胶材质 的充气式血管阻断器, 可避免金属夹对血管的损伤, 也可以使移动相对安全有效。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血管夹,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充气血管夹包括安装在外壳内部的气囊, 气囊通过连接管与注气单向阀连接, 外壳底部 设有硅胶弯管, 硅胶弯管与外壳内部的硅胶管连通, 硅胶管内固定有牵引线。 0005 优选的, 所述外壳、 气囊、 连接管、 硅胶弯管、 硅胶管均由硅胶或乳胶制造, 硅胶弯 管和硅胶
5、管为整体结构。 0006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该充气血管夹可以从注气单向阀注气或生理盐 水, 压迫U型空间里的血管。 需要释放掉气或水时, 使用剪刀片、 细针或电外科器械破坏该结 构即可, 整套器材为一次性。 气囊下面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 另一端通过外壳上的孔穿出。 可以通过牵引线将U型空间收紧放松, 达到对需要阻断的血管预固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08 图1是本发明充气血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是本发明充气血管夹压迫夹持血管的示意图。 0010 其中, 1-外壳、 2-气囊、 3-连接管、 4-注气单向
6、阀、 5-硅胶弯管、 6-硅胶管、 7-牵引 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充气血管夹的优选实施方式。 0012 图1和图2出示本发明充气血管夹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充气血管夹包括安装在外壳 1内部的气囊2, 气囊2通过连接管3与注气单向阀4连接, 外壳1底部设有硅胶弯管5, 硅胶弯 管5与外壳1内部的硅胶管6连通, 硅胶管6内固定有牵引线7。 0013 外壳1、 气囊2、 连接管3、 硅胶弯管5、 硅胶管6均由硅胶或乳胶制造, 柔韧性好, 可避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580388 A 3 免金属制造的血管夹对血管的损伤, 也可以使移动相对安全有效。
7、硅胶弯管5和硅胶管6为 整体结构。 0014 如图2所示, 该充气血管夹可以从注气单向阀4注气或生理盐水, 压迫外壳1和硅胶 弯管5组成的U型空间里的血管。 需要释放掉气或水时, 使用剪刀片、 细针或电外科器械破坏 该结构即可, 整套器材为一次性。 气囊2下面的一端固定在外壳1上, 另一端通过外壳1上的 孔穿出。 可以通过牵引线7将U型空间收紧放松, 达到对需要阻断的血管预固定的目的。 0015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580388 A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106580388 A 5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