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624.10KB ,
资源ID:8045750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80457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种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pdf)为本站会员(1520****312)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种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pdf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51107.6 (22)申请日 2016.09.26 (71)申请人 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 地址 200072 上海市静安区洛川东路151号 (72)发明人 陈义俊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1262 代理人 周春洪 (51)Int.Cl. A61K 36/896(2006.01) A61K 36/428(2006.01) A61P 17/06(2006.01) A61P 17/00(2006.01) A

2、61P 25/02(2006.01) A61K 33/28(2006.01) A61K 3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药 组合物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 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 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升药20-50份、 天花粉10-15 份、 七叶一枝花5-15份、 石榴皮10-15份、 生明矾 5-15份、 熟明矾5-15份、 白芷粉5-15份。 本发明还 涉及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银屑 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药物的剂 型包括软膏剂、 硬膏剂、 凝胶剂或贴剂。

3、 本发明的 中药组合物药味数目少, 原材料丰富, 制备工艺 简单, 对环境友好, 在治疗银屑病中有良好的应 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CN 106266458 A 2017.01.04 CN 106266458 A 1.一种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是 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升药20-50份、 天花粉10-15份、 七叶一枝花5-15份、 石榴皮10- 15份、 生明矾5-15份、 熟明矾5-15份、 白芷粉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

4、原料药制成: 升药30-40份、 天花粉12-13份、 七叶一枝花7-13 份、 石榴皮12-13份、 生明矾7-13份、 熟明矾7-13份、 白芷粉7-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升药33份、 天花粉13份、 七叶一枝花9份、 石榴皮 13份、 生明矾9份、 熟明矾9份、 白芷粉9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 的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屑病为寻常型、 化疮型、 关节病型、 或红皮病型。 6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屑病中医辨证属血热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根据需要加入药物可接受的基质 辅料制备成任何药用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软膏剂、 硬膏剂、 凝胶剂 或贴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可接受的基质辅料为黄凡士林 140份及石蜡油160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膏剂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按 重量份称取原料药, 常规方法煎煮, 取滤液加黄凡士林及石蜡油, 煎熬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 即得。 权 利 要 求 书

6、1/1 页 2 CN 106266458 A 2 一种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 是一种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 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银屑病,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炎症性皮肤病。 典型临床表现为鱗屑性红 斑或斑片, 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病程长且易复发。 大多数患者冬重夏轻, 久病后与季节变化无明显关系。 银屑病皮损形态多样, 全身各处可 发, 常对称分布, 头皮和四肢伸侧多见, 亦可局限于某一部位。 临床上一般将银屑病分为寻 常型(如点滴状、

7、斑坎状、 椒壳状等)、 化疮型、 关节病型、 红皮病型四种类型, 其中寻常型占 多数, 其他类型往往是由寻常型转化而来。 0003 银屑病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多认为与遗传、 感染、 变态反应、 代 谢障碍及自身免疫等有关, 从病理角度来看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 角化不全、 炎症 细胞浸润所致。 因此, 西医对此病的研究多从抑制角质细胞增殖, 炎症细胞浸润的观点去寻 求药物, 但都是治标不治本, 停药后又可再发, 甚至可加重原有病情。 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血 热内盛, 营阴耗损, 化燥生风终致肌肤失养而成。 根据大量临床观察, 众医家普遍认识到 “血 分蕴热” 是银屑病发生发展

8、的关键, 尤其是银屑病进行期血热病机的突出地位。 血热既是银 屑病发病的启动因素, 也是导致病情转化的关键。 血分蕴热日久不能得到及时清解, 可耗伤 营阴以致营血亏虚, 化燥生风; 或因血分毒热日久伤及阴血, 气血瘀滞, 导致经脉阻塞而转 为血瘀。 0004 现有文献公开了大量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 如中国专利2006100872231, 公开 了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组合物, 该组合物是由白芷、 天花粉、 蔓荆子、 荆芥穗、 穿山甲、 蜗 牛、 白矾、 雄黄、 孩儿茶、 石膏、 乳香等23味原料药组成, 其治疗牛皮癣总有效率为98.5。 中 国专利201010214470X, 公开了一种治疗

9、银屑病的中药, 由如下所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 制成: 犀角80-120, 黄芪80-12, 穿山甲80-120, 天花粉80-120, 当归80-120, 白芷80-120, 玄 参80-120, 黄柏80-120, 川楝子80-120, 栀子80-120, 丹参80-120, 白藓皮80-120, 黄芩80- 120, 生地80-120, 牡丹皮80-120, 甘草80-120, 该中药临床观察60例中, 治疗1-6个疗程, 治 愈38例, 显效20例, 无效2例, 其中显效患者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减轻, 疗效好, 见效快。 中国期 刊 光明中医 2014年7月第29卷第7期, 刊登的论文 复

10、方青黛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 , 采用复方青黛膏(青黛粉50g、 黄柏粉20g、 滑石粉20g、 炉甘石粉20g加入凡去林溶化调匀冷 却后而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根据患者皮损面积, 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 量, 早晚各一次, 4周后治愈3例, 14例显效, 2例有效, 有效率达85.00。 然而现有技术中, 关 于本发明的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一种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 说 明 书 1/10 页 3 CN 106266458 A 3 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0006 本发明的第

11、二个目的是, 提供如上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 0007 一种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 份的原料药制成: 升药20-50份、 天花粉10-15份、 七叶一枝花5-15份、 石榴皮10-15份、 生明 矾5-15份、 熟明矾5-15份、 白芷粉5-15份。 0008 进一步, 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升药30-40份、 天花粉12- 13份、 七叶一枝花7-13份、 石榴皮12-13份、 生明矾7-13份、 熟明矾7-13份、 白芷粉7-13份。 0009 进一步, 所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升药33份、 天花粉13

12、份、 七叶一枝花9份、 石榴皮13份、 生明矾9份、 熟明矾9份、 白芷粉9份。 0010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1 如上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疾病的药物 中的应用。 0012 进一步, 所述银屑病为寻常型、 化疮型、 关节病型、 或红皮病型。 0013 进一步, 所述银屑病中医辨证属血热型。 0014 进一步, 所述药物根据需要加入药物可接受的基质辅料制备成任何药用剂型。 0015 进一步, 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软膏剂、 硬膏剂、 凝胶剂或贴剂。 0016 进一步, 所述药物可接受的基质辅料为黄凡士林140份及石蜡油160份。

13、0017 进一步, 所述软膏剂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按重量份称取原料药, 常规方法煎 煮, 取滤液加黄凡士林及石蜡油, 煎熬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18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 天花粉作用清热泻火消肿排脓, 七叶一枝花作用清热解 毒、 消肿止痛, 两者合用具有较强抗菌作用, 白芷粉作用清热解毒、 抗菌, 还能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 清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 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 进而达到治疗效果。本草纲 目 谓白芷 “长皮肤, 润泽颜色, 可做面脂” 。 升药作用拔毒排脓, 除腐生肌。张氏医通 、吴 氏医方汇编 、痴医大全 等均有论述。 明矾具有抗菌收敛、 局部皮肤刺激作用,医林

14、纂 要 :“生用解毒, 煅用生肌却水” 。千金日华子本草 等亦有论述。 而石榴皮在 全国中草 药医疗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 有专治牛皮癣论述。 凡士林、 石蜡油为软膏基质, 能 透入皮肤而被吸收。 0019 本发明优点在于: 0020 1、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 升药与其他的中药具有明显协同作用, 极大的提高了 药物对红斑、 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的改善效果, 疗效更佳。 0021 2、 本发明的药物由纯中药制成, 具有无毒副作用, 价格低等优点。 0022 3、 本发明的药物药味数目少, 原材料丰富, 制备工艺简单, 对环境友好, 在治疗银 屑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23 4、 本发明

15、中药组合物的配比是通过大量实验筛选获得的, 具有疗效好、 效果显著、 不易复发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 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 说 明 书 2/10 页 4 CN 106266458 A 4 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 定的范围。 0025 实施例1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一) 0026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33份、 天花粉13份、 七叶一枝花9份、 石榴皮13份、 生明矾9份、 熟

16、明矾9份、 白芷粉9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27 实施例2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二) 0028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20份、 天花粉10份、 七叶一枝花5份、 石榴皮10份、 生明矾5份、 熟明矾5份、 白芷粉5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00份、 石蜡油10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29 实施例3本发明治疗银

17、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三) 0030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50份、 天花粉10份、 七叶一枝花5份、 石榴皮10份、 生明矾5份、 熟明矾5份、 白芷粉5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00份、 石蜡油10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31 实施例4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四) 0032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50份、 天花粉15份、 七叶一枝花5份、 石榴皮10份、 生明矾5份、 熟明矾5份、 白芷粉5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8、 100份、 石蜡油10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33 实施例5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五) 0034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50份、 天花粉15份、 七叶一枝花15份、 石榴皮10份、 生明矾5份、 熟明矾5份、 白芷粉5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00份、 石蜡油10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35 实施例6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六) 0036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50份、 天花粉15份、 七叶一枝花15份、

19、 石榴皮15份、 生明矾5份、 熟明矾5份、 白芷粉5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00份、 石蜡油10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37 实施例7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七) 0038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50份、 天花粉15份、 七叶一枝花15份、 石榴皮15份、 生明矾15 份、 熟明矾5份、 白芷粉5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 林100份、 石蜡油10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

20、匀即得。 0039 实施例8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八) 0040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50份、 天花粉15份、 七叶一枝花15份、 石榴皮15份、 生明矾15 份、 熟明矾15份、 白芷粉5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 士林100份、 石蜡油10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41 实施例9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九) 0042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50份、 天花粉15份、 七叶一枝花15份、 石榴皮15份、 生明矾15 份、 熟明矾15份、 白芷粉15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

21、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 士林200份、 石蜡油20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43 实施例10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 说 明 书 3/10 页 5 CN 106266458 A 5 0044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50份、 天花粉15份、 七叶一枝花15份、 石榴皮15份、 生明矾15 份、 熟明矾15份、 白芷粉15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 士林200份、 石蜡油15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22、 0045 实施例11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一) 0046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30份、 天花粉12份、 七叶一枝花7份、 石榴皮12份、 生明矾7-份、 熟明矾7份、 白芷粉7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47 实施例12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二) 0048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40份、 天花粉12份、 七叶一枝花7份、 石榴皮12份、 生明矾7份、 熟明矾7份、 白芷粉7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

23、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49 实施例13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三) 0050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40份、 天花粉13份、 七叶一枝花7份、 石榴皮12份、 生明矾7份、 熟明矾7份、 白芷粉7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51 实施例14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四) 0052 按重量份称取:

24、升药40份、 天花粉13份、 七叶一枝花13份、 石榴皮12份、 生明矾7份、 熟明矾7份、 白芷粉7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53 实施例15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五) 0054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40份、 天花粉13份、 七叶一枝花13份、 石榴皮13份、 生明矾7份、 熟明矾7份、 白芷粉7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

25、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55 实施例16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六) 0056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40份、 天花粉13份、 七叶一枝花13份、 石榴皮13份、 生明矾13 份、 熟明矾7份、 白芷粉7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 林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57 实施例17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七) 0058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40份、 天花粉13份、 七叶一枝花13份、 石榴皮13份、 生明矾13 份

26、、 熟明矾13份、 白芷粉7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 士林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59 实施例18本发明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八) 0060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40份、 天花粉13份、 七叶一枝花13份、 石榴皮13份、 生明矾13 份、 熟明矾13份、 白芷粉13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 士林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61

27、 实施例19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十九) 0062 按重量份称取: 天花粉13份、 七叶一枝花9份、 石榴皮13份、 生明矾9份、 熟明矾9份、 白芷粉9份, 浸泡, 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140份、 石蜡 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说 明 书 4/10 页 6 CN 106266458 A 6 0063 实施例20治疗银屑病的软膏剂的制备(二十) 0064 按重量份称取: 升药55份、 天花粉20份、 七叶一枝花20份、 石榴皮8份、 生明矾5份、 熟明矾5份、 白芷粉5份, 浸泡,

28、常规方法温火(约100)煎煮40-50min。 取滤液, 加黄凡士林 140份、 石蜡油160份, 再温火(约100)煎熬15-30min, 冷却成膏状物。 调匀即得。 0065 实施例2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实验 0066 1研究对象 0067 1.1病例来源 0068 观察病例均来自皮肤科门诊确诊为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0069 1.2病例选择标准 0070 1.2.1诊断标准 0071 1.2.1.1西医诊断标准 0072 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本病皮肤损害以红色 炎性丘疹、 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斑片为主, 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 刮除鳞屑

29、可见一层光亮的 薄膜, 薄膜下可有点状出血。 皮疹形式可有点滴状、 钱币状、 地图状、 混合状等多种类型, 但 境界明显。 皮疹可发生在身体表面各处。 发生在头皮者, 毛发呈束状; 发于甲板(指、 趾)者, 可有点状凹坑呈顶针状或甲板不平整、 变黄增厚。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病程慢, 易复发。 0073 1.2.1.2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0074 参照 中药新药治疗白庀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和 中医外科学 银屑病血热证辨 证标准: 新皮疹不断出现, 以丘疹、 斑丘疹为主, 疹基底皮肤颜色鲜红, 鳞屑增多, 刮去鳞屑 见点状出血, 可有同形反应。 可有不同程度瘙痒, 心烦口渴或口干, 便秘尿黄,

30、 舌质红、 苔黄、 脉数。 0075 1.2.2纳入标准 0076 (1)志愿受试, 签署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过程符合GCP的规定; 0077 (2)年龄18-65周岁的病人; 0078 (3)符合中医血热型银屑病诊断标准者; 0079 (4)近1个月未经治疗者; 0080 (5)皮损面积在30以内者。 0081 1.2.3排除标准 0082 (1)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5周岁以上者; 0083 (2)不符合临床研究方案纳入标准者; 0084 (3)妊娠、 分娩、 感染、 外伤等应激状态者; 0085 (4)进一个月内系统应用或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 0086 (5)严重心、

31、 肝、 肾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 0087 (6)曾经对本药中任何一种中药或基质成分有全身或局部接触过敏者; 0088 (7)关节型、 脓包型、 红皮病型银屑病; 0089 (8)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0090 1.2.4脱落标准 0091 (1)患者依从性差, 不能按照试验方案使用药物及接受访视等; 0092 (2)发生意外事件而不能坚持治疗者; 说 明 书 5/10 页 7 CN 106266458 A 7 0093 (3)因其他原因无法完成试验。 0094 2研究方法 0095 2.1治疗分组 0096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 中药一组、 中药二组、 中药三组, 每组各50

32、例。 0097 2.2用药方法 0098 中药一组: 使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中药软膏, 外用涂于患处, 一日两次。 0099 中药二组: 使用实施例19所制备的中药软膏, 外用涂于患处, 一日两次。 0100 中药三组: 使用实施例20所制备的中药软膏, 外用涂于患处, 一日两次。 0101 2.3疗程 0102 疗程4周, 第2、 4周复诊, 记录临床观察指标, 并于用药结束后第8周随访, 观察疗后 情况。 0103 2.4临床疗效评分标准 0104 (1)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治疗原则 详细记录患者鳞屑(D)、 浸润(I)、 红斑(E) 瘙痒程度及皮损面积大小, 计算PASI评分。 0105

33、 PASI分数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程度分(D+E+I)*0.1+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 度分(D+E+I)*0.2+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程度分(D+E+I)*0.3+下肢免积分*下肢严重程度 分(D+E+I)*0.4 0106 (2)瘙痒程度评分: 0分, 无瘙感觉; 1-3分, 轻度瘙痒, 不影响睡眠学习生活工作; 4- 6分, 中度瘙痒, 时重时轻, 影响睡眠学习生活工作; 7-10分, 重度瘙痒, 严重影响睡眠学习生 活工作。 0107 2.5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0108 2.5.1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PASI评分判定标准 说 明 书 6/10 页 8 CN 106266458

34、 A 8 0109 0110 计算公式为: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0111 痊愈: PASI评分减少95以上; 0112 显效: PASI评分减少60-95; 0113 有效: PASI评分减少30-59; 0114 无效: PASI评分减少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0125 3.2三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说 明 书 7/10 页 9 CN 106266458 A 9 0126 表1三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x平均数S) 0127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P值 中药一组5.352.413.142.040.023 中药二组4.672.573.311.510.

35、035 中药三组4.832.813.462.370.032 0128 经统计, 三组治疗前PAS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PASI评分均降低, 与治 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前后三组PASI评分改善情况无 明显差异。 0129 3.3三组治疗前后PASI各项评分比较 0130 表2三组治疗前后单项评分比较 0131 0132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 0133 经统计分析, 三组治疗后PASI单项(鳞屑、 浸润、 红斑、 面积)评分均降低, 其中三组 鳞屑、 浸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中药一组、 中药三组红斑评分治疗 前后差异

36、显著(P0.05); 中药一组面 积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 说明中药一组在改善红斑、 面积单项疗效优于中药二组及中药三组。 0134 3.4三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0135 表3三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0136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P值 中药一组5.571.682.211.51P0.05 中药三组5.631.322.891.12P0.05 0137 经统计, 三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均降低, 其中中药一组、 中药三组瘙痒评分治疗前后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说明 中药一组、 中药三组改善瘙痒程度的疗效优于中药二组。 0138 3.5临床疗效比较 0139 表4三组总

37、有效率比较 说 明 书 8/10 页 10 CN 106266458 A 10 0140 0141 0142 注: 与中药一组比较#P0.05。 0143 中药一组痊愈6例, 显效28例, 有效11例, 总有效率92。 中药二组痊愈0例, 显效19 例, 有效17例, 总有效率72。 中药三组痊愈1例, 显效20例, 有效13例, 无效16例, 总有效率 68。 中药一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二组、 中药三组,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0144 3.6随访情况 0145 中药一组、 中药二组、 中药三组共有150例患者, 其中136例患者接受随访, 中药一 组48例, 复发1例

38、, 中药二组45例, 复发4例, 中药三组43例, 复发5例, 复发原因均为感染。 中 药一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他组。 0146 表5三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比较 0147 组别随访例数复发例数复发率 中药一组4812.0 中药二组4548.9 中药三组43511.6 0148 3.7安全性评价 0149 治疗期间, 三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0150 本发明的中药软膏制剂, 对银屑病血热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达到92, 可以有效的缓解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使用方便, 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 生, 易于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0151 实施例2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神经性皮

39、炎的疗效实验 0152 1、 选取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 符合 临床皮肤病学 中有关神经性皮炎的诊断。 60 例患者中男25例, 女35例; 发病年龄23-46岁, 平均年龄35岁; 病程最短5个月, 最长2年。 其临 床表现主要以皮肤苔癣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 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 肘窝、 胭窝、 前 臂、 大腿、 小腿及腰骶部等。 自觉症状常为阵发性剧烈瘙痒, 夜间为甚, 多数患者有头晕、 失 眠、 烦躁易怒、 焦虑不安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0153 排除标准: 皮损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入选前1周内 局部用过糖皮质激素药物, 或服用过抗组胺类药物者; 1个月内系统应

40、用过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者; 已知对研究药及其基质成分过敏者; 有慢性肝、 肾疾病或其他严重病患者; 有糖尿病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 96例患者均符合上述纳入标准。 说 明 书 9/10 页 11 CN 106266458 A 11 0154 2、 试验方法 0155 外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软膏, 外用涂于患处, 一日两次, 4周一个疗程。 。 0156 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皮肤损伤、 糜烂或开放性伤口处禁用; 病毒感染者(疱疹、 水 痘)禁用。 治疗期间生活规律, 忌辛辣刺激、 腥发之品, 戒除烟酒嗜好。 0157 2.2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损和自觉症状的变化情况, 包括皮损

41、面积、 皮 损程度和瘙痒程度的变化情况。 0158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0159 3.1疗效标准 0160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以皮损范围、 形态及瘙痒累计积分, 计算疗效 率并进行疗效判定。 0161 疗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进行计算。 0162 临床痊愈: 皮损全部消退, 瘙痒感消失, 疗效率达100; 0163 显效: 皮损消退70以上, 痒感明显减轻, 疗效率达70以上; 0164 有效: 皮损部消退3以上, 瘙痒感减轻, 疗效率达30以上; 0165 无效: 皮损消退不足30, 或皮损虽然减轻较多但仍不断有新皮损出现, 疗效率未 达30。 0166 3.2治疗统计结果 0167 60例中临床痊愈23例, 显效18例, 有效13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0。 所有病例 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016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 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10/10 页 12 CN 106266458 A 1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