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CN101960350A43申请公布日20110126CN101960350ACN101960350A21申请号200980106889922申请日20090218200805862620080307JP200831456820081210JPG02B6/44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藤仓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大里健冈田直树富川浩二74专利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代理人张建涛车文54发明名称光学纤维线缆及其中跨接近方法57摘要一种光学纤维线缆包括沿所述光学纤维线缆的轴线伸长的开槽芯部7,该开槽芯部包括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槽口11和能够通过所述槽口接
2、近的凹槽5;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3;围住所述开槽芯部和所述光学纤维的护套9;结合部15,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在该结合部处结合;以及嵌入所述开槽芯部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强度构件17,该强度构件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且在包括所述轴线的平面上对准。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827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09/00068220090218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10177EN20090911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0页附图14页CN101960351A1/2页21一种具有轴线
3、的光学纤维线缆,所述光学纤维包括沿所述轴线伸长的开槽芯部,所述开槽芯部包括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槽口和能够通过所述槽口接近的凹槽;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围住所述开槽芯部和所述光学纤维的护套;结合部,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在该结合部处结合;以及嵌入所述开槽芯部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强度构件,所述强度构件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且在包括所述轴线的平面上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强度构件包括从钢和FRP的组中选取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结合部包括从如下组中选取的一种,该组由从所述开槽芯部凸出的凸出肋部、介于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之间的粘合元件
4、、退入所述开槽芯部中的凹口以及具有介于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之间的粘合剂的线绳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还包括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吸收性纱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还包括细长带,该细长带附接在所述开槽芯部上以覆盖所述槽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细长带包括吸收性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结合部保留成不由所述细长带覆盖,且与所述槽口和所述平面上的强度构件对准。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槽口和所述细长带的尺寸确定为使得由出自所述轴线且分别与所述开槽芯部的槽口的边缘接触的平面形成的角在从30度到90度的范围
5、内,并且,由出自所述轴线且分别与所述细长带的两个边缘接触的另外的平面形成的角大于所述角且小于所述角的四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还包括构造成支承一条或多条所述光学纤维的一个或多个锚定件,所述锚定件在沿所述轴线的方向上间隔开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锚定件中的每个锚定件包括紫外线硬化树脂,该紫外线硬化树脂在正常温度下具有800MPA或更小的杨氏模量和500CPS或更大的粘度,所述锚定件之间的间隔中的每个间隔在从100MM至2000MM的范围内,并且,拉出被支承的光学纤维需要的力是5N/10M或更大。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护套包括
6、不均匀的壁,使得所述壁的最大厚度是所述壁的最小厚度的15倍或更大。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还包括形成在所述护套上的标记,所述标记指示所述结合部的位置。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还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切口,所述切口形成在所述护套的外表面上且沿所述轴线延伸。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所述切口设置成使得由出自所述轴权利要求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2/2页3线且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切口的平面形成的角在从30度到160度的范围内。15一种权利要求1的光学纤维线缆的中跨接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护套部分地分开,以便部分地暴露所述槽口;将一条
7、或多条所述光学纤维拉出所述开槽芯部;以及利用所述护套的分开的部分来部分地覆盖暴露的槽口。权利要求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1/10页4光学纤维线缆及其中跨接近方法技术领域0001符合本发明的设备涉及围住纤维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被围住的纤维容易接近但防止了对被围住的纤维的破坏,并且涉及光学纤维线缆的中跨接近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一些情况下,光学纤维线缆出于提高容量或增加经由线缆连结的装置的数目的目的而包括多条纤维。这些纤维可由开槽芯部围住,而开槽芯部和纤维一起还可由护套围住。0003在放置好之后,一些光学纤维线缆通常面临名为中跨接近的工作,以便使被围住的光学纤维分叉。
8、在中跨接近工作中,切割和分开护套和芯部,以便能够接近一条或多条被围住的纤维。由于暴露在外部的纤维易受破坏,故可能需要任何适合的保护措施。0004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S62291608,NOS635313,NOH0650009和NOH08211261公开了光学纤维线缆的相关技术。发明内容0005技术问题0006一些环境造成对光学纤维性能的损害。例如,当开槽芯部可能相对于护套移动时,就会发生开槽芯部从护套的一端凸出。该凸出将导致凸出部分处的光学纤维的损坏。此外,弯曲或曲折可对光学纤维产生压缩应力或拉伸应力,这会造成传输损失的增加。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提供了围住纤维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被围住的纤维
9、是容易接近的,但防止了对被围住的纤维的破坏。0007技术方案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学纤维线缆具有轴线。该光学纤维线缆包括沿所述轴线伸长的开槽芯部,该开槽芯部包括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槽口和能够通过所述槽口接近的凹槽;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的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围住所述开槽芯部和所述光学纤维的护套;结合部,所述开槽芯部与所述护套在该结合部处结合;以及嵌入所述开槽芯部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强度构件,该强度构件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且在包括所述轴线的平面上对准。000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光学纤维线缆的中跨接近方法包括使护套的一部分与光学纤维分离来部分地暴露槽口;利用护套的分离部分来部分地覆盖暴露的槽
10、口;以及将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拉出开槽芯部。附图说明0010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0011图2A至图2E为阐述中跨接近过程的图。0012图3为阐述拉伸测试方法的简图。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2/10页50013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0014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0015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0016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0017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其还应用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
11、和第九实施例。0018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0019图10示出了沿图9的Y轴截取的光学纤维的纵向截面。0020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0021图12A至图12C是局部截面视图,以示出用于指示开槽芯部与护套固定的位置的标记的变体。0022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的横截面,根据该实施例的光学纤维可由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替换。0023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的横截面。0024图15A至图15D为阐述中跨接近过程的图,结合根据第十四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阐述该中跨接近过程。0025图16为用于阐述中跨接
12、近过程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视图。0026图17为示出分开后的状态的光学纤维线缆的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下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根据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沿其中心轴线C是细长的,但图1、图4至图9、图11至图13仅示出了其沿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为了方便描述,以下描述和附图经常会提到直角坐标系,该直角坐标系由这些截面上的X轴和Y轴表示。这些X轴和Y轴以及与其相关的元件有时表示沿中心轴线C伸长的平面和实体。0028参看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1包括光学纤维3,具有用于容纳光学纤维3的凹槽5的开槽芯部7,以及围住开槽芯部9和光学纤维3的护套
13、9。不用说,所有纤维3、凹槽5、芯部7、护套9和槽口11都平行于光学纤维线缆1的中心轴线C延伸。0029开槽芯部7还包括槽口11,该槽口11沿开槽芯部7线性地开口以便能够接近凹槽5的内部。因此,开槽芯部7具有字母C形的横截面形状。开槽芯部7的壁朝与槽口11相对的一侧逐渐变厚。凹槽5与开槽芯部7的外侧轮廓偏心。当使槽口11的中心和刚好与槽口11相对的一侧在Y轴上对准时,该偏心也在沿Y轴的方向上。0030护套9优选为由诸如聚乙烯的任何适合的树脂构成。护套9包括不均匀的壁,该壁从最厚的壁部13朝最薄的壁部15逐渐变薄,最厚的壁部13和最薄的壁部15两者在Y轴上对准。因此,由所述壁限定的中空部相对于护
14、套9的外侧轮廓被给予了在沿Y轴的方向上的偏心。最厚的壁部13覆盖槽口11。0031由于凹槽5相对于开槽芯部7的偏心刚好与护套9的中空部的偏心相反,结果凹槽5与光学纤维线缆1的中心轴线C大致同心。作为备选,凹槽5可在沿Y轴的任一方向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3/10页6上与中心轴线C略微偏心。0032开槽芯部7还包括嵌入其中的一对强度构件17。两个强度构件17在包括Y轴和线缆1的中心轴线C两者的平面上对准。此外,强度构件17自然关于中心轴线C与槽口11相对。强度构件17可形成为各种形状,如直线、条带、细长的多边棱柱或柱体。强度构件17的数目不限于两个,且可为三个或更多
15、个。强度构件17之间优选为保持一微小间隔。0033强度构件17由加强光学纤维线缆1以克服张力的任何材料制成,如钢或FRP纤维增强塑料,且通常所具有的硬度大于其它构件的硬度。由于具有此硬度的强度构件17在该平面上对准,故当光学纤维线缆1弯曲时,该平面就用作力学意义上的中性表面材料沿该表面既不受压缩,也不被延伸。0034在任何情况下,强度构件17可在另一平面上对准。即使这样,如果光学纤维3设置为围绕该平面,则可抑制传输损失的增大,这将在下文中阐述。0035尽管凹槽5的横截面形状在图1中示为圆形,但该形状并不限于此且可替代地为椭圆形或任何不规则的形状。此外,凹槽5的内部除光学纤维3外可为真空的,或填
16、充有任何缓冲构件。在任何情况下,光学纤维3都优选设置成围绕中心轴线C。0036光学纤维3可为裸光学纤维、光学纤维线和光学纤维带中的任何一种。0037优选为由无纺织物或诸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任何树脂制成的细长带19附接到开槽芯部7上,以便覆盖槽口11。细长带19并非围绕开槽芯部7包覆,而是保留开槽芯部7的表面的下部未覆盖。因此,护套9可与开槽芯部7的该下部直接接触,同时细长带19介于开槽芯部7的上部与护套9之间。0038在该未覆盖的部分处,开槽芯部7具有结合部23,开槽芯部7在该结合部23处结合到护套9。结合部23沿纵向在开槽芯部7上延伸,以便形成连续线或一排间隔开的分离部。热熔结合可
17、应用于结合部23处的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在结合之前形成从开槽芯部7凸出的凸出肋部21。凸出肋部21便于与护套9的热熔结合,且在结合之后,变为配合在护套9的互补凹口中且与该互补凹口结合的结合部23。在任何适合的情况下,可省略热熔结合或任何其它结合处理,而配合在凹口中的凸出肋部21通过其自身用于结合。优选的是,凸出肋部21不从护套9中凸出出来。0039光学纤维线缆1可包括撕开线,用以便于分开护套9。0040如已经论述的那样,当光学纤维线缆1在垂直于图1中示为Y轴、强度构件17于其上对准的平面的任何方向上即,沿X轴的方向弯曲时,该平面用作力学意义上的中性表面。此外,光学纤维线缆1可在很小的应力下大致
18、自由地旋转或扭曲,这是因为线缆1大体上经受很小的限制。因此,即使人们沿偏离X轴的方向弯曲光学纤维线缆1,光学纤维线缆1也会略微重新定向来使其沿X轴弯曲,然后包括中心轴线C的平面仍用作中性表面。此外,当光学纤维3设置成围绕中心轴线C包括在中性表面中时,光学纤维3大致既不受压缩,也不被延伸。因此,可将由压缩应力或拉伸应力造成的传输损失抑制在很低的水平。特别地当一些环境迫使放置的光学纤维线缆弯曲或曲折时,由于抑制了传输损失,故是有利的。0041由于护套9没有会妨碍分开或切断护套9的强度构件,故光学纤维线缆1提供了用于中跨接近工作的便利。0042由于护套9具有不均匀的壁,其中最厚的壁部13覆盖槽口11
19、,故加强了该部分中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4/10页7的机械强度。当外力施加到护套9上、尤其是槽口11上时,由于防止了对围住的光学纤维3的破坏,故这是有利的。当最厚的壁部13的厚度为最薄的壁部15的厚度的15倍或更大时,该效果就变得很明显。0043在没有结合部23的情况下,因为在放置光学纤维线缆1之后的温度变化可导致热膨胀或热收缩,所以开槽芯部7可能沿其纵向方向移动。此外,光学纤维线缆1的一些处理方式可导致开槽芯部7相对于护套9的旋转位移。由于护套9和开槽芯部7在结合部23处结合在一起,所以防止了开槽芯部7相对于护套9在纵向和旋转方向上的位移。在结合部23处的结合
20、有效防止了开槽芯部7的凸出、收缩和旋转位移。由于结合部23处的结合防止这种位移,故光学纤维线缆1就提供了用于处理的突出便利性。0044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的结合限于结合部23。该事实提供了用于中跨接近工作的便利性,这是因为比芯部和护套全部结合在一起的情况更易于执行护套9的剥除。具体而言,当刀具在开始中跨接近工作而插入护套中时,刀具可切除凸出肋部21,且因此同时破坏结合部23处的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的结合。因此,显著地改善了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0045参看图2A至图2E,下文将描述中跨接近的过程。首先,刀具25的尖锐刃部插入护套9中,且围绕其圆周进行前移,以便围绕护套9执行切割。此外
21、,刀具25沿结合部23进行前移,以便执行护套9的分离,且随后又在如图2B中所示的另一部分处执行围绕切割。由于结合部23形成在凸出肋部21处,故在上述步骤的过程中容易破坏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的结合。此外,尽管刀具25沿纵向方向的运动由于槽口11沿此方向延伸而会引起对围住的光学纤维3的破坏,但该运动是在与槽口11相对的结合部23处进行的,因此光学纤维3不会受到破坏。0046然后,如图2C中所示,护套9的一部分与护套9的其余部分分开,且在此部分中还形成了纵向缝隙27。该部分变为可从开槽芯部7和光学纤维3移除。0047在移除护套9的该部分之后,如图2D中所示,槽口11暴露出来,因此容纳在凹槽5中的光
22、学纤维3就变为可经由槽口11接近。如图2E中所示,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3从开槽芯部7中拉出,然后进行分叉处理。0048表1证实了关于拉伸测试、护套末端处的开槽芯部的凸出长度、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以及传输损失的一些实例的测试结果。拉伸测试已经以图3中所示的方式执行,其中,测试件29的开槽芯部7从具有400MM长度的护套9中、以100MM/MIN的速度、沿其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拉,且测量拉力的最大值。0049同时,鉴于防止开槽芯部相对于护套的位移,故拉力优选为98N或更大。0050根据本实施例制作出了工作实例1。0051比较实例15与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该表中所概括的结构参数。0052表
23、1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5/10页800530054注意优没有任何问题且以与现有线缆相比的更大便利性进行工作0055尚可与现有线缆相比,需要大量劳动进行工作0056差工作很麻烦0057如从表1中理解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工作实例1令人满意的性质在于,拉力为98N或更大,凸起长度为1MM或更小,并且传输损失仅为021DB/KM,同时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很优异。0058比较实例1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7和护套9完全结合在一起。因为剥除完全与开槽芯部7结合的护套9相当费力,所以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不如工作实例1的可工作性。0059比较实例2
24、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与护套之间没有形成结合。该结构导致将开槽芯部拉出护套所需要的10N或更小的较小的力,以及开槽芯部凸出护套的55MM的较大的凸出长度。这意味着开槽芯部易于相对于护套移位。0060比较实例3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与护套的固定只取决于护套在开槽芯部上的压力。该结构导致开槽芯部凸出护套的5MM的较大凸出长度。此外,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不如工作实例1的可工作性。传输损失增大至045DB/KM,这远大于工作实例1的021DB/KM。0061比较实例4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与护套之间没有形成结合,且由带构成的包覆件以螺旋形状围绕开槽芯部卷
25、绕。由于包覆件用于抵抗开槽芯部位移的摩擦,故拉力较高,为85N。然而,开槽芯部凸出护套的凸出长度达到大约5MM。此外,由于需要额外的工作来除去包覆件,故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不如工作实例1的可工作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6/10页9性。传输较低,为023DB/KM,但该值略微大于工作实例1的值。0062比较实例4与工作实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开槽芯部与护套之间没有形成结合,此外,由纱线构成的包覆件围绕开槽芯部和沿槽口的细长带卷绕。尽管包覆件用于抵抗开槽芯部位移的摩擦,但对开槽芯部的拉力仅为20N,且开槽芯部凸出护套的凸出长度达到36MM。此外,由于需要额外的工作
26、来除去包覆件,故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不如工作实例1的可工作性。传输损失相当低,为021DB/KM。0063如从上述比较中理解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工作实例1提供了相比于比较实例的有益结果,如防止开槽芯部相对于护套的位移、低传输损失以及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优异可工作性。0064上述实施例将以各种方式进行改进。这些改进中的一些将在下文中示范性地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将主要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相比的差异,且将省略或简化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元件的描述。0065参看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4,在结合之前将粗糙度部分地给予开槽芯部7,而开槽芯部7的粗糙表面经受热熔结合,以便与护套9形成结合部23。结合部23由
27、热熔结合所产生的热熔结合部31构成,其中,开槽芯部7和护套9熔合在一起,从而局部地形成一个整体。0066作为备选,在第三实施例中,开槽芯部7在结合之前部分地加热至足够接近或高于护套9的温度的温度,以便软化开槽芯部7,然后执行热熔结合。0067参看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图5,作为热熔结合的替代,诸如粘合剂的结合材料33可用于形成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的结合。因此,结合部23由结合材料33构成。0068参看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图6,作为凸出肋部的替代,在结合之前形成退入开槽芯部7中的凹口35,而护套9具有互补的凸起。在该凸起配合到凹口35中之后,就执行热熔结合,以便在其间形成结合部23。正如第一实施例的肋部
28、,凹口35可为一连续线的凹陷或一排分离的凹陷,其沿纵向在开槽芯部7上延伸。0069参看示出第六实施例的图7,具有诸如粘合剂的结合材料的撕开线37介于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撕开线37优选为设置在强度构件17在其上对准的平面上,或设置为靠近该平面。借助于取代热熔结合的撕开线37的结合材料,开槽芯部7与护套9结合。当拉撕开线37时,其有助于像普通撕开线一样使护套分开,且同时还破坏了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的结合。由于以此方式进一步便于除去护套9,故人们可比第一实施例更为容易地执行中跨接近工作。0070参看示出第七实施例的图8,一条或多条吸收性纱线39可容纳在开槽芯部7的凹槽5中。吸收性纱线39改善了
29、光学纤维线缆1的防水质量。0071作为备选,可代替第一实施例的细长带19应用具有吸水能力的吸收性带41,或与第一实施例的细长带19一起应用具有吸水能力的吸收性带41。吸收性带41也改善了防水质量。0072此外,作为备选,可使用吸收性纱线39和吸收性带41这两者。吸收性纱线39和吸收性带41的这种组合进一步改善了防水质量。0073参看示出第十实施例的图9和图10,锚定件43设置在开槽芯部7的凹槽5中。该锚定件43在适当位置上支承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3。优选的是,锚定件43在沿中心轴线C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7/10页10的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即使在光学纤维线缆1变形时
30、,该结构也防止作用于光学纤维3上的非所期望的力。此外,锚定件43优选为由任何软的粘性材料制成。优选的是,该材料为在正常温度下具有800MPA或更小的杨氏模量和500CPS或更高的粘度的紫外线硬化树脂,由此防止了作用于光学纤维3上的非所期望的力,该力会增大传输损失。优选的是,各锚定件43的间隔范围为从100MM至2000MM,由此防止了施加到光学纤维3上的非所期望的力。优选的是,调节锚定件43对光学纤维3的支承,使得将被支承的光学纤维拉出所需的力为5N/10M或更大。0074锚定件43的安装以以下方式执行,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带19展开,然后使其延伸。未凝固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大致在带19的中心处间歇
31、性地注入延伸的带19上。然后,带19和未凝固的紫外线硬化树脂暴露于紫外线光下,以便使紫外线硬化树脂凝固,且随后颠倒回转。因此,由紫外线硬化树脂制成的锚定件43就间隔开设置在带19的下面上。另一方面,光学纤维3放入开槽芯部7的凹槽5中,且使槽口11向上定向。带19和锚定件43一起附接到开槽芯部7上,以便覆盖槽口11,由此,锚定件43就插入凹槽5中来支承光学纤维3。挤出机可用于利用护套9围住开槽芯部7。0075表2证实了关于传输损失、拉伸测试和关于中跨接近的可工作性的一些实例的测试结果。实例1至实例8大致根据上述第十实施例制造,而变化在于如在表2中概括的树脂类型、其杨氏模量及其粘度。0076表20
32、0770078假设性能的目标水平设置为使得传输损失为025DB/KM或更小,将开槽芯部拉出护套所需的力大于5,且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超过现有线缆的可工作性,则实例中满足目标水平的是实例3、实例4和实例6,它们共同包括由紫外线硬化树脂制成的锚定件。具有由热熔粘合剂构成的锚定件的实例7和其中填充到凹槽中的纱线固定光学纤维的实例8并未满足目标水平。0079更详细地,当实例2、实例5和实例8的锚定件的杨氏模量达到1000MPA时,这些实例不具有满足目标水平的足够低的传输损失。与之相比,实例1、实例3、实例4和实例6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8/10页11满足目标传输损
33、失,其中,锚定件的杨氏模量为800MPA或更小。更具体地,锚定件的800MPA或更小的杨氏模量鉴于抑制传输损失而提供了有益的结果。0080此外,锚定件的粘度为300CPS的实例1和实例2未满足目标拉力,而粘度为500CPS或更大的实例3、实例4、实例5和实例6满足目标拉力。更具体地,锚定件的500CPS或更大的粘度鉴于防止开槽芯部的位移而提供了有益的结果。0081将出现上述实施例的其它改进。参看示出第十一实施例的图11,槽口11的在适当范围内的宽度也有有益结果。出自中心轴线C、与槽口11右侧中的边缘接触的平面在图11中示为直线L,而出自中心轴线C、与槽口11左侧中的另一边缘接触的另一平面示为直
34、线L。如图11中所示,这些平面产生了角。当角大于30度时,关于中跨接近工作的可工作性就变得容易。此外,当角小于90度时,就防止了护套9落入凹槽5中,因此不会对传输损失有非所期望的影响。更具体地,在30度至90度范围内的角提供了有益的结果。0082此外,带19在适当范围内的宽度也有有益结果。出自中心轴线C、与带19右侧中的边缘接触的平面在图11中示为直线T,而出自中心轴线C、与带19左侧中的另一边缘接触的另一平面示为直线T。如图11中所示,这些平面产生了角。大于角的角提供的有益结果将不必说明。当角小于角的四倍时,由于开槽芯部7和护套9确保了足够的接触面积,故开槽芯部7牢固地与护套9固定。更具体地
35、,在从角到四倍角的范围内的角提供了有益结果。0083参看示出第十二实施例的图12A至图12C,光学纤维线缆1还可包括标记,用于指示结合部23的位置。该标记可为从护套9凸出的凸起45,如图12A中所示,其刚好与结合部23对准。作为备选,如图12B中所示,标记可为护套9上的有色条47。此外,作为备选,如图12C中所示,标记可为凹入部49。标记的存在有助于执行中跨接近工作的人员找出切割位置。0084参看示出第十三实施例的图13,一对矩形棱柱形状的强度构件20嵌入开槽芯部7中,代替了第一实施例中的柱形强度构件17。0085参看示出第十四实施例的图14,光学纤维线缆1包括形成在护套9的外表面上的两个切口
36、51,所述两个切口51沿中心轴线C延伸。切口51便于在进行中跨接近过程时使护套9分开。切口51的数目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为三个或更多个。此外,切口51的截面不限于字母V形,而是可为任何适合的形状。当前实施例的其它方面可与第一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的相同。0086切口51或在提供了三个或更多个切口的情况下的最外侧两个切口51可相对于最薄的壁部15对称地设置,且在其间留下适当窄的间隔。如此定位的切口51就位于护套9的较薄的部分处,且彼此相对接近,从而充分地便于护套9的分开。与剩余护套9分开的护套9的一部分有益地是可进行再利用,以便覆盖暴露的槽口11,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0087切口51之间的幅度影响再
37、围住光学纤维的容易程度和撕开护套的容易程度。表3中概括的测试结果证实了该特征。在这些测试中,测试了分别具有各种幅度的测试件16。在表3中,幅度由角指示,其中,角限定为由出自中心轴线C且分别穿过切口51的平面CN、CN形成的角NCN。0088表3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9/10页1200890090如从表3中理解到的,护套上的两个或更多个切口便于使护套分开,具有大于30度的角的切口测试件36更为有利。同时,具有范围从30度至160度的角的测试件35比具有此范围外的角的测试件1、2和6在再围住光学纤维的容易程度方面更为有利。0091切口51的深度T可关于切口51的部分
38、处的护套9的厚度D设置在特定范围内。满足不等式TD/5的范围内的较小的深度T在分开容易程度方面是不利的,而满足不等式T4D/5的范围内的太大深度T在护套9的粗糙度方面是不利的。因此,在从D/5至4D/5的范围内的深度T可能是优选的。0092参看图15和图16,将关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纤维线缆描述中跨接近的过程。0093参看图15A,刀具25的尖锐刃部插入护套9中,且围绕其圆周进行前移,以便围绕护套9执行切割。刀具25的尖端的运动可在如图16中的圆形虚线所示的轨迹上。0094接下来,如图15B和图17中所示,借助于切口51使护套9分开。然后,护套9部分地分成一较大的部分和一较小的部分,从而使开
39、槽芯部7部分地暴露于这些部分之间。0095参看图15C,容许切除护套9的较小部分,但优选保留较大的部分。一条或多条光学纤维3从开槽芯部7中拉出,然后进行分叉处理。其余的光学纤维3返回至开槽芯部7,且由开槽芯部7再围住。0096然后,护套9的未切部分可再使用,以用于如图15D中所示那样覆盖暴露的槽口11。尽管从光学纤维线缆1分叉出的光学纤维3引出护套9,但其余的光学纤维3由护套9再围住。该过程不需要任何专用夹具,且可用手和手指执行。0097第十四实施例提供了分开的护套9作为暴露的光学纤维3的覆盖件的这种再使用性,同时在增加了一些附加劳动时,即使在其它实施例中这样的再使用也是可能的。相反,在现有技
40、术中,暴露的芯部需要围绕芯部包覆的任意带或此类保护措施,以免破坏光学纤维。将带包覆在芯部上相当费力。因此,第十四实施例提供了优异的保护和容易的可工作性两者。0098上述第一至第十四实施例是彼此兼容的。因此,会出现这些实施例的任何组合。此外,附加的撕开线可介于开槽芯部7与护套9之间。0099尽管上文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10/10页13述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依据上述教导内容而想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和变型。0100工业适用性0101提供了围住纤维的光学纤维线缆,其中,容易接近被围住的纤维,但防止
41、了对被围住的纤维的破坏。说明书CN101960350ACN101960351A1/14页14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2/14页15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3/14页16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4/14页17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5/14页18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6/14页19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7/14页20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8/14页21图11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9/14页22图12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10/14页23图13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11/14页24图14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12/14页25图15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13/14页26图16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CN101960351A14/14页27图17说明书附图CN101960350A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