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7 ,大小:1.05MB ,
资源ID:7637145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76371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家具滑轨.pdf)为本站会员(sha****007)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家具滑轨.pdf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705402.6 (22)申请日 2016.07.06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201620024139.4 2016.01.12 CN (73)专利权人 林旭文 地址 522000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西马仙 滘村向阳路西一巷7号 (72)发明人 林旭文 (51)Int.Cl. A47B 88/493(2017.01) A47B 88/57(2017.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家具滑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

2、具滑轨, 包括大致呈 U型槽状的外轨、 中轨和内轨, 中轨轴向滑动设置 在外轨的U型槽内并且中轨与外轨的槽口朝向相 同, 内轨轴向滑动设置在中轨的U型槽内并且中 轨与内轨的槽口朝向相反; 在外轨的内侧端的U 型槽内设置有能够阻止中轨和内轨滑行的限位 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 的滑行行程; 其特征在于, 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 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 限位止 挡器包括缓冲软垫块, 缓冲软垫块插接在轴向竖 立片上, 缓冲软垫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轴向竖立 片的竖立高度但矮于内轨的槽底壁。 这样, 轴向 竖立片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布局方式提高了限位 止挡器承受撞击力的能力。 权利要

3、求书2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10页 CN 206006555 U 2017.03.15 CN 206006555 U 1.家具滑轨, 包括大致呈U型槽状的外轨、 中轨和内轨, 所述中轨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 外轨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与所述外轨的槽口朝向相同, 所述内轨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 中轨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与所述内轨的槽口朝向相反; 在所述外轨的内侧端的U型槽内 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中轨和内轨滑行的限位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 端方向的滑行行程;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 向竖立片; 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缓冲软垫块, 所述缓冲软垫块插接在所述

4、轴向竖立片上, 所 述缓冲软垫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轴向竖立片的竖立高度但矮于所述内轨的槽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滑轨, 其特征在于: 从俯视方向看, 所述缓冲软垫块大致 呈梯形从而具有宽端部和窄端部, 所述窄端部朝所述中轨和内轨方向布置, 所述窄端部的 外侧端设置有向左、 右两边横向凸出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滑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轨内侧端的槽底壁上设置有 呈U型的中轨叉口槽, 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内侧端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 所述中轨叉口槽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 当推进所述中轨让所述中轨叉口槽插接 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 所述中轨叉口槽

5、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滑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轨内侧端的槽侧壁在横向方向 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 所述内轨的内侧端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 当推 进所述内轨让所述内轨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 所述内轨内侧端的槽侧壁能够含着所 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家具滑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轨的槽侧壁的内侧布 置有两条上、 下平行排列的第一滚珠槽, 所述内轨的槽侧壁的外侧布置有两条上、 下平行排 列的第四滚珠槽, 所述中轨的槽侧壁的外侧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一滚珠槽的两条上、 下平 行排列的第二滚珠槽, 所述第一滚珠槽

6、与所述第二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 一滚珠总成; 所述中轨的槽侧壁的内侧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四滚珠槽的两条上、 下平行排 列的第三滚珠槽, 所述第三滚珠槽与所述第四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二滚 珠总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具滑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包括呈板 状的第一骨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骨架上的第一滚珠组, 所述第一滚珠组包括第一上排滚珠 组和第一下排滚珠组, 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 上、 下方向上错位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具滑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或所述第一下排 滚珠组中的其中一排滚珠

7、在所述第一骨架上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小于中 段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具滑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骨架两侧并对应于所述第 一上排滚珠组和第一下排滚珠组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出筋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具滑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包括呈U 型槽状的第二骨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骨架的槽侧壁上的第二滚珠组, 所述第二滚珠组包括 第二上排滚珠组和第二下排滚珠组, 所述第二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二下排滚珠组 中的滚珠在上、 下方向上错位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家具滑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骨架的槽侧壁被分割为间 权 利 要

8、求 书 1/2 页 2 CN 206006555 U 2 隔布置的小岛, 每个所述小岛上设置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滚珠。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6006555 U 3 家具滑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家具用五金产品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家具用的滑轨。 背景技术 0002 在家具中通常会安装一些抽屉、 活动台板之类的抽拉型部件。 最原始的方案就是 采用滚轮导轨方案, 也是目前普通家具中使用最多的方案, 后来又发展出滚珠导轨方案, 这 些滚珠导轨主要分为两节式滚珠导轨和三节式滚珠导轨方案等。 我们可以查找的最早的两 节式滚珠导轨是申请号为01242280.0, 名称为

9、 “滚珠式抽屉导轨” 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 一种滚珠式抽屉导轨,其特征是一根对称开有四条滚珠槽的内导轨沿纵向设置于支架另一 侧面的顶端,槽型支架的另一侧开有若干个安装孔,一根外导轨套于内导轨上,在两导轨之 间设置一个在两端各设有两组滚珠定位孔的滚珠定位套,滚珠放置于滚珠定位孔内并与 外、 内导轨接触。 而可以查找的最早的三节式滚珠导轨方案是申请号为02205244.5, 名称为 “三截式导轨” 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一种三截式导轨, 其后申请号为200320117910.5、 200320117901.6、 200320118063.4以及最新提出的申请号为201520918413.8、 还

10、有本申请 人于2015年8月提出了名称为一种滑轨, 申请号为201520628618.2的三节式导轨技术方案, 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方案的滑轨结构。 不论两节式还是上述这些三节式滚珠导轨技 术方案, 在关闭抽屉的时候, 都存在需要在内侧端设置限位止挡器从而对滑动轨予以内侧 端定位的问题。 但上述专利申请方案在内侧端所设置的限位止挡器, 它们都是在外轨 (也称 外轨) 内侧端设置横向翻起的定位片, 还有的在所述横向翻起的定位片的外面在插接一个 橡胶缓冲块。 这种结构的限位止挡器, 由于所述定位片是薄片结构而且也是单边定位, 从而 在使用非常容易被撞击变形即向内侧端偏转从而失去限位作用。 00

11、03 其次,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内、 中、 外导轨之间所采用的滚珠结构一般都是单层结 构, 即使存在双层结构但仍然存在晃动间隙大并容易出现磨损和卡滞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根据上述对现有技术的分析发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地予以改进从而能够 不会明显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大大提高滚珠导轨的结构性能和使用的友好感受度。 其中第 一个方面, 我们希望在不会明显提高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改进现有的所述限位止挡器的结 构, 能够让其更加耐受撞击力而不易变形, 而且也能还能提高定位效果。 另一方面, 我们还 需要进一步改进内、 中、 外导轨本身的结构以及它们所采用滚珠的定位结构, 从而能够进一 步提高导轨运行的

12、稳定性。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具滑轨, 包括大致呈U型槽状 的外轨、 中轨和内轨, 所述中轨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与所述外 轨的槽口朝向相同, 所述内轨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中轨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与所述内 轨的槽口朝向相反; 在所述外轨的内侧端的U型槽内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中轨和内轨滑行 的限位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说 明 书 1/14 页 4 CN 206006555 U 4 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 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缓冲软 垫块, 所述缓冲软垫

13、块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 所述缓冲软垫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 轴向竖立片的竖立高度但矮于所述内轨的槽底壁。 0006 其中, 所述外轨、 中轨和内轨是组成所述滑轨主体部分的三节相互独立的导轨。 把 所述家用导轨安装到家具中后, 所述外轨安装固定在家具上为所述中轨和内轨提供定位支 撑。 而所述内轨是相对所述外轨靠近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一侧的导轨, 一般情况下把所述 内轨与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固定连接, 在拉动所述抽拉型活动部件伸缩移动的同时, 所述 抽拉型活动部件也会拉动所述内轨一起滑动, 而所述中轨是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和内轨之 间的导轨。 0007 其中, 在所述外轨的内侧端的U型槽内设置有能够

14、阻止所述中轨和内轨滑行的限 位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 上述特征主要定义了所 述限位止挡器的功能, 所述限位止挡器能够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 程, 避免所述中轨和内轨从内侧端脱离所述外轨, 甚至碰撞到家具中而对家具做成损坏。 而 所述限位止挡器可以直接同时阻止所述中轨和内轨的滑行; 或者在所述内轨和中轨之间设 置限定所述内轨在所述中轨上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的内轨限位器, 而所述限位止挡器 直接阻止所述中轨的滑行, 这样, 在所述限位止挡器阻止所述中轨在所述外轨上滑行时, 也 间接限定了所述内轨在所述外轨上的滑行。 0008 其中, 所述外侧端和

15、内侧端是以它们之间相对的方位命名的, 把靠近所述中轨和 内轨伸出方向的一侧为外侧端, 相对的一端为内侧端。 0009 其中, 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 轴向竖立片, 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竖立片的结构形状, 所述竖立片呈片状的凸兀体。 其 次还定义了所述竖立片的设置方式, 当仅仅设置一个所述竖立片时, 所述竖立片是沿轴向 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 而当所述竖立片的数量为多个时, 可以选择性地设置一个轴 向竖立片以及一个沿横向方向延伸布置的横向竖立片, 又或者一对相互平行设置的轴向竖 立片, 还可以在一对相互平行设置的轴向竖立片之间设置一个沿横向方向延伸

16、布置的横向 竖立片。 当然除了设置所述竖立片外, 还可以增设其他的限位止挡构造体。 而所述轴向是所 述家具导轨的延伸方向或滑动方向。 0010 其中, 所述缓冲软垫块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 这样, 所述缓冲软垫块是独立于 所述轴向竖立片但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的独立构件, 为此所述缓冲软垫块可以采用与 所述轴向竖立片不同的材质制造, 例如具有缓冲性能的塑料、 橡胶料等。 0011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 与相应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 1.由于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一个站立设置在所述外轨的槽底壁上的竖立片, 所述竖立片中至少包括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 为此,

17、在所述中轨和内轨 向内侧端方向滑行并对所述轴向竖立片施加撞击力时, 所述轴向竖立片不容易出现受力折 弯变形的情况, 即使出现折弯变形的情况, 所述轴向竖立片仍然可以保持站立的状态而不 会躺下, 为此仍然具有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的功能。 这样, 所述轴 向竖立片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布局方式提高了所述限位止挡器承受撞击力的能力。 0013 2.由于所述缓冲软垫块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 为此, 所述缓冲软垫块能够减 缓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滑行时对所述轴向竖立片的撞击力, 也能够降低所述中轨 说 明 书 2/14 页 5 CN 206006555 U 5 和内轨撞击在所述轴向竖

18、立片上产生的噪音量。 0014 3.由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轴向竖立片的竖立高度, 这样, 所 述缓冲软垫块基本上能够完全包裹所述轴向竖立片, 避免所述中轨和内轨直接撞击在所述 轴向竖立片上而对所述轴向竖立片造成过大的损坏。 0015 4.由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高度矮于所述内轨的槽底壁, 这样, 所述缓冲软垫块并 不高出于所述内轨的槽底壁, 当在所述内轨上安装所述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时, 所述缓冲 软垫块并不会阻碍所述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的安装。 0016 所述缓冲软垫块可以缓冲所述中轨和内轨的撞击力, 为了能够优化所述缓冲软垫 块的缓冲性能, 进一步采用如下的方案, 从俯视方向看,

19、所述缓冲软垫块大致呈梯形从而具 有宽端部和窄端部, 所述窄端部朝所述中轨和内轨方向布置, 所述窄端部的外侧端设置有 向左、 右两边横向凸出的凸起。 0017 其中, 所述从俯视方向看的特征定义了观察所述缓冲软垫块的方向, 把所述缓冲 软垫块安装在所述外轨上并把所述外轨平卧放置, 此时所述外轨的U型槽口朝上, 在这种状 态下, 把从上往下看的方向定义为所述从俯视方向看。 0018 其中, 所述窄端部的外侧端设置有向左、 右两边横向凸出的凸起, 这样, 在所述凸 起与所述宽端部之间形成收窄过渡部。 而所述凸起的横向宽度是比所述宽端部的横向宽度 小。 0019 而为了能够优化所述导轨的使用性能, 还

20、需要进一步优化所述中轨结构, 进一步 的技术方案是: 在所述中轨内侧端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呈U型的中轨叉口槽, 所述中轨叉口槽 的内侧端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 所述中轨叉口槽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 块的窄端部, 当推进所述中轨让所述中轨叉口槽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 所述中轨叉 口槽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 0020 其中, 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内侧端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 这样, 在横向方向上, 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内侧槽口的横向宽度比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外侧槽底的横 向宽度小。 0021 其中, 所述中轨叉口槽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 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缓 冲软

21、垫块的窄端部与所述中轨叉口槽具有大体上一致的形状和配合尺寸。 这样所述中轨叉 口槽的外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左、 右凸起适配, 而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内侧端与所述缓 冲软垫块的收窄过渡部适配。 002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 当向内侧端推进所述中轨并让所述中轨叉口槽插接到所述缓 冲软垫块上, 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外侧槽口咬合在所述缓冲软垫块的收窄过渡部上, 此时所 述中轨叉口槽的外侧槽口实际上已经被卡在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左、 右凸起与所述宽端部之 间, 所述中轨叉口槽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 这样, 借助所述中轨叉口槽与所述缓冲 软垫块的窄端部的配合能够对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的中轨进行定位, 防止所

22、述中轨碰 撞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后受所述缓冲软垫块给予的反撞击力的影响而反弹向外侧端方向 滑行。 0023 另外, 还可以对所述内轨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具体技术方案是: 所述内轨内 侧端的槽侧壁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 所述内轨的内侧端适配于所述缓 冲软垫块的宽端部, 当推进所述内轨让所述内轨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 所述内轨内 说 明 书 3/14 页 6 CN 206006555 U 6 侧端的槽侧壁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 0024 其中, 所述内轨内侧端的槽侧壁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 这样 在所述内轨的内侧端形成收窄的束口部。 0025 根据

23、上述技术方案, 所述内轨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之间采用的配合 结构与所述中轨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之间采用的配合结构是类似的, 也取得 了类似的效果。 当推进所述内轨让所述内轨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 所述内轨内侧端 的槽侧壁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 借助所述内轨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 端部的配合能够起到到位所述内轨, 防止所述内轨碰撞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后受所述缓冲 软垫块给予的反撞击力的影响而反弹向外侧端方向滑行。 0026 而为了使所述外轨、 中轨和内轨之间的相对滑行更加平稳, 进一步对所述外轨、 中 轨和内轨的结构进行改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外轨的

24、槽侧壁的内侧布置有两条上、 下平行排列的第一滚珠槽, 所述内轨的槽侧壁的外侧布置有两条上、 下平行排列的第四滚 珠槽, 所述中轨的槽侧壁的外侧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一滚珠槽的两条上、 下平行排列的第 二滚珠槽, 所述第一滚珠槽与所述第二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 成; 所述中轨的槽侧壁的内侧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四滚珠槽的两条上、 下平行排列的第三 滚珠槽, 所述第三滚珠槽与所述第四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 0027 其中, 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是指, 所述第一滚珠总成不仅设置有滚珠, 还包括有 用于支撑定位所述滚珠的骨架。 而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也是指, 所述第

25、二滚珠总成不仅 设置有滚珠, 还包括有用于支撑定位所述滚珠的骨架。 0028 其中, 所述第一滚珠槽与所述第二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一滚珠 总成, 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长度, 所述第一滚珠总成具有所述第一滚珠槽 与所述第二滚珠槽局部段的长度, 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滚珠槽与所述第 二滚珠槽的长度。 当所述中轨在所述外轨上滑行的过程中, 所述第一滚珠总成也会随所述 中轨滑行并为所述中轨提供平稳的滑行支撑。 为此设置局部段长度的第一滚珠总成能够节 省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耗材量。 同样地, 所述第三滚珠槽与所述第四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 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具有类

26、似的效果, 为此不再重复论述。 0029 根据上述方案, 在所述外轨与所述中轨之间, 所述中轨和所述内轨之间都分别设 置有双层滚珠结构, 借助所述双层滚珠能够使所述外轨与所述中轨, 所述中轨和所述内轨 在上、 下方向上分别具有均匀的滑行间隙, 从而避免所述中轨、 内轨在滑行的过程中出现 上、 下方向上的晃动而出现卡滞、 磨损等现象进而影响到滑行。 0030 为了安装所述滚珠, 往往是采用在所述骨架上设置安装滚珠的滚珠安装孔, 而在 上述双层结构滚珠组中, 如果上、 下排滚珠采用上、 下对应设置的方式时, 相应地需要使所 述滚珠安装孔上、 下对应设置, 这样, 上、 下对应设置的所述滚珠安装孔明

27、显会削弱所述骨 架的结构强度, 使所述骨架非常容易出现损坏。 为此如何设置所述上、 下层滚珠也是值得我 们深究的问题。 0031 针对上述问题, 首先对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结构进行改进, 具体的改进方案是: 0032 所述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包括呈板状的第一骨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骨架上的 第一滚珠群, 所述第一滚珠群包括第一上排滚珠组和第一下排滚珠组, 所述第一上排滚珠 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 下方向上错位布置。 说 明 书 4/14 页 7 CN 206006555 U 7 0033 其中, 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 下方 向上错位布置也

28、能够使用于安装定位所述滚珠定位构造体, 例如第一上排滚珠安装孔与所 述第一下排滚珠安装孔在上、 下方向上错位布置, 从而使所述骨架具有适当的结构强度。 而 且在此错位布置的方式中, 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可以靠近甚至稍稍伸入到第一上 排滚珠组中相邻的两个滚珠之间的空间中, 从而能够适当地减少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高 度, 减少其在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从而有利于缩少所述家具导轨的整体高度。 0034 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在所述外轨和中轨之间滑行时, 由于第一上排滚珠组的前后 两端起始位置是主要受力部而非常容易使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外轨或中轨接触产生摩擦 而损坏, 鉴于此, 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

29、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或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其 中一排滚珠在所述第一骨架上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小于中段位置的滚珠 间隔间距。 这样, 在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的滚珠相对密集能够使所述 第一骨架与所述外轨或中轨保持合适的间隙空间, 避免或减少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外轨或 中轨接触产生摩擦而损坏。 其次, 上述相对密集的滚珠还能够为所述外轨和中轨提供更加 平稳的支撑。 003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在所述第一骨架两侧并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和第一 下排滚珠组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出筋条。 这样, 借助所述凸出筋条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一骨 架与所述外轨、 中轨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减少

30、对所述第一骨架的磨损。 另外借助所述凸出筋 条还能够加强所述第一骨架两侧的结构强度。 0036 另外, 还对所述第二滚珠总成的结构进行改进, 具体的改进方案是: 0037 所述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包括呈U型槽状的第二骨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骨架的 槽侧壁上的第二滚珠组, 所述第二滚珠组包括第二上排滚珠组和第二下排滚珠组, 所述第 二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二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 下方向上错位布置。 这样, 可 以取得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 下方向上错 位布置类似的效果。 003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第二骨架的槽侧壁被分割为间隔布置的小岛,

31、 每个所述小岛上设置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滚珠。 这样, 所述第二骨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 能力, 当所述内轨与所述中轨之间的轴向滑行间隙的大小由于制造误差、 或装配误差而在 某段位置出现变化时, 所述第二骨架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适当调整形状从而能够 防止被卡滞在所述内轨和所述中轨之间。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家具滑轨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2是图1所示的家具滑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1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2 图4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 为了简化视图, 图中省略了所述缓冲软垫块4、 弹扣叶片5; 0043 图5是所述第一骨架

32、610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6是所述缓冲软垫块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7是所述内轨3的在内侧端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6 图8是所述中轨2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5/14 页 8 CN 206006555 U 8 0047 图9是图8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48 图10 是所述底座7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11 是所述底座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0 图12 是把图11所示的所述底座7翻转过来后观察所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3 是应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弹扣叶片5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 述弹扣叶片5的基

33、准正向面5a朝上; 0052 图14 是把图13所示弹扣叶片5翻转过来后观察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弹扣 叶片5的反向面5b朝上; 0053 图15 是图13所示弹扣叶片5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6 是应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所示弹扣叶片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7是所述反向凸块 (55、 56) 与所述接纳孔 (34、 34a) 之间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0056 图18是应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弹扣叶片5 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19 是应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弹扣叶片5 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在家具中通常会安装一些抽屉、

34、活动台板之类的抽拉型部件, 而为了能够为所述 抽拉型部件提供滑动支撑, 在所述抽拉型部件与所述家具之间设置有家具滑轨。 如图1和图 2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结构的三折伸缩型家具导轨100, 包括大致呈U型槽状 的外轨1、 中轨2和内轨3。 所述中轨2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1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2与 所述外轨1的槽口朝向相同, 所述内轨3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中轨2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 2与所述内轨3的槽口朝向相反; 在所述外轨1的内侧端1a的U型槽内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中 轨2和内轨3向内滑行的限位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所述中轨2和内轨3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 行程; 而在所述中轨2与所述内轨3

35、之间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内轨3意外脱离所述中轨2的滑 轨防脱装置。 0059 当把所述家具导轨100安装到家具中后, 所述外轨1安装固定在家具上为所述中轨 2和内轨3提供定位支撑。 所述内轨3是相对所述外轨1靠近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一侧的导 轨, 一般情况下把所述内轨3与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固定连接, 在拉动所述抽拉型活动部件 伸缩移动的同时, 所述抽拉型活动部件也会拉动所述内轨3一起滑动, 而所述中轨2是滑动 设置在所述外轨1和内轨3之间的导轨。 而为了下面论述的方便, 我们先对所述家具导轨100 的两个端部分别进行定义, 把靠近所述中轨2和内轨3伸出方向的一端定义为外侧端, 相对 的另一端定位为

36、内侧端。 0060 下面结合附图2、 图3、 图4和图5先对所述外轨1、 中轨2和内轨3之间的滑行结构作 介绍: 0061 如图3和图4所示, 所述外轨1、 所述中轨2和所述内轨3都大致呈U型槽状, 为此它们 分别具有槽底壁以及分别竖立设置在所述槽底壁两侧的竖立槽侧壁。 在所述外轨1的一对 槽侧壁10的内侧分别布置有两条上、 下平行排列的第一滚珠槽101, 所述内轨3的一对槽侧 壁30的外侧分别布置有两条上、 下平行排列的第四滚珠槽301, 所述中轨2的一对槽侧壁20 的外侧分别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一滚珠槽101的两条上、 下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二滚珠槽 201, 所述第一滚珠槽101与所述第二滚珠

37、槽201之间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61, 所述 说 明 书 6/14 页 9 CN 206006555 U 9 第一滚珠总成61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滚珠槽101与所述第二滚珠槽201的长度, 为此所述第 一滚珠总成61仅仅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珠槽101与所述第二滚珠槽201之间的局部段内。 这 样, 当所述中轨2在所述外轨1上滑行的过程中, 所述第一滚珠总成61也会随所述中轨2滑行 并为所述中轨2提供平稳的滑行支撑。 另外, 所述中轨2的一对槽侧壁20的内侧分别布置有 适配于所述第四滚珠槽301的两条上、 下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三滚珠槽202, 所述第三滚珠槽 202与所述第四滚珠槽301之间带骨架

38、的第二滚珠总成62, 同样地, 所述第二滚珠总成62的 长度短于所述第三滚珠槽202与所述第四滚珠槽301的长度, 为此所述第二滚珠总成62仅仅 设置在所述第三滚珠槽202与所述第四滚珠槽301之间的局部段内。 这样, 当所述内轨3在所 述中轨2上滑行的过程中, 所述第二滚珠总成62也会随所述内轨3滑行并为所述内轨3提供 平稳的滑行支撑。 0062 如图3和图5所示, 所述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61包括呈板状的第一骨架610和设 置在所述第一骨架610上的第一滚珠组, 所述第一滚珠组包括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和第一下 排滚珠组611a。 在所述第一骨架610上按照所述滚珠组 (611、 611a)

39、 中的滚珠的布局位置相 应地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滚珠的滚珠安装孔6100。 如果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和第一下排滚 珠组611a中的滚珠采用上、 下对应设置的方式时, 相应地需要使所述滚珠安装孔6100上、 下 对应设置, 这样, 上、 下对应设置的所述滚珠安装孔6100明显会削弱所述第一骨架610的结 构强度, 使所述第一骨架610非常容易出现损坏。 鉴于此与现有常用的技术方案不同, 本发 明的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中的滚珠在上、 下方向 上错位布置。 这样就能巧妙地解决了上技术问题, 使所述第一骨架610具有适当的结构强 度。 而且在此错位布置的方式中,

40、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中的滚珠可以靠近甚至稍稍伸 入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中相邻的两个滚珠之间的空间中, 从而能够适当地减少所述第一 滚珠总成61的高度, 减少其在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有利于缩少所述家具导轨100的整体 高度。 0063 而经过长期的实验发现, 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在所述外轨1和中轨2之间滑行 时, 由于第一上排滚珠组611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是主要受力部而非常容易使所述第一骨 架610与所述外轨1或中轨2接触产生摩擦而损坏, 鉴于此, 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 如图5所 示, 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在所述第一骨架610上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 (L1、 L

41、3) 小于中段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L2。 这样, 在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的前后两端起 始位置的滚珠相对密集能够使所述第一骨架610与所述外轨1或中轨2保持合适的间隙空 间, 避免或减少所述第一骨架610与所述外轨1或中轨2接触产生摩擦而损坏。 其次, 上述相 对密集的滚珠还能够为所述外轨1和中轨2提供更加平稳的支撑。 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 式, 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前后两端起始位置设置相对密集的滚珠也是可以的。 0064 进一步的, 在所述第一骨架610两侧并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和第一下排 滚珠组611a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出筋条 (612、 612a) 。 这样, 借

42、助所述凸出筋条 (612、 612a) 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一骨架610与所述外轨1、 中轨2的接触面积, 以及减少对所述第一骨架 610的磨损。 另外借助所述凸出筋条 (612、 612a) 还能够加强所述第一骨架610两侧的结构强 度。 0065 如图2和图4所示, 所述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62包括呈U型槽状的第二骨架620和 设置在所述第二骨架620的槽侧壁上的第二滚珠组, 所述第二滚珠组包括第二上排滚珠组 说 明 书 7/14 页 10 CN 206006555 U 10 621和第二下排滚珠组621a, 所述第二上排滚珠组621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二下排滚珠组621a 中的滚珠在上、 下方向

43、上错位布置。 这样, 可以取得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中的滚珠与 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中的滚珠在上、 下方向上错位布置类似的效果。 0066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骨架620的槽侧壁被分割为间隔布置的小岛623, 每个所述小 岛623上设置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滚珠安装孔624, 在每个所述滚珠安装孔624上安装有滚 珠。 这样, 所述第二骨架620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 当所述内轨3与所述中轨2之间的轴 向滑行间隙的大小由于制造误差或装配误差而在某段位置出现变化时, 所述第二骨架620 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适当调整形状从而能够防止被卡滞在所述内轨3和所述中轨 2之间。 0067 综

44、上所述, 在所述外轨1与所述中轨2之间, 所述中轨2和所述内轨3之间都分别设 置有双层滚珠结构, 借助所述双层滚珠结构能够使所述外轨1与所述中轨2, 所述中轨2和所 述内轨3在上、 下方向上分别具有均匀的滑行间隙, 从而避免所述中轨2、 内轨3在滑行的过 程中出现上、 下方向上的晃动而出现卡滞、 磨损等现象进而影响到滑行效果。 0068 所述中轨2和所述内轨3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是通过所述限位止挡器予以限 定的, 所述限位止挡器可以同时直接阻挡所述中轨2和所述内轨3; 还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 方式, 在所述内轨3的外侧端设置向下折弯边31, 所述内轨3能够通过所述下折弯边31顶靠 所述中轨2

45、的外侧端而限定在所述中轨2上, 而所述中轨2是直接通过所述限位止挡器限定 在外轨1上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 这样, 所述限位止挡器与所述向下折弯边31能够共同 限定所述内轨3在外轨1上向内侧端方向的轴向滑行行程。 0069 在本发明中, 所述限位止挡器的结构也是与众不同的, 下面结合附图2、 图6、 图7、 图8和图9对所述限位止挡器的具体结构作介绍。 0070 如图2所示, 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站立设置在所述外轨1的槽底壁11的内侧端上的 一对轴向竖立片 (12、 12a) , 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与所述外轨1一体成形例如采用冲压 直接一体成型。 所述站立的含义主要在于所述轴

46、向竖立片 (12、 12a) 设置为大致垂直于所述 槽底壁11的方向可以是90 也可以是稍微小于90 。 所述轴向是所述家具导轨100的延伸方 向。 这样, 在所述中轨2和内轨3向内侧端方向轴向滑行并对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施加 轴向撞击力时, 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不容易出现受力折弯变形特别是在轴向方向倾倒 变形躺下, 为此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布局方式大大提高了所述限位 止挡器承受冲击力的能力。 实质上, 在所述外轨1的槽底壁11的内侧端上只设置一个轴向竖 立片, 或者设置一个轴向竖立片和一个纵向竖立片的方式也是可行的方案。 而不论

47、采用何 种方式, 至少设置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才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0071 另外, 所述限位止挡器还包括可以插接到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上的缓冲软垫 块4。 所述缓冲软垫块4采用软橡胶或类似物制造。 如图6所示, 从俯视方向看, 所述缓冲软垫 块4大致呈梯形从而具有宽端部40和窄端部41, 所述窄端部41的外侧端设置有向左、 右两边 横向凸出的凸起 (411、 411a) , 一对所述凸起 (411、 411a) 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宽端部40的横 向宽度。 这样, 在所述凸起 (411、 411a) 与所述宽端部40之间形成收窄过渡部412。 0072 而在所

48、述缓冲软垫块4上还设置有一对与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适配的插接槽 42。 所述缓冲软垫块4通过所述插接槽42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上并把所述窄端 部41朝所述中轨2和内轨3方向布置。 从侧视方向看, 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 说 明 书 8/14 页 11 CN 206006555 U 11 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的竖立高度但安装所述内轨后矮于所述内轨3的槽底壁32。 这样, 所 述缓冲软垫块4基本上能够完全包裹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 避免所述中轨2和内轨3直 接冲击在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上而对所述轴向竖立

49、片 (12、 12a) 造成过大的损坏, 还能 够减缓所述中轨2和内轨3向内侧端方向滑行时对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的冲击力, 并能 够降低所述中轨2和内轨3撞击在所述轴向竖立片 (12、 12a) 上产生的噪音量。 而且所述缓冲 软垫块4并不高出于所述内轨3的槽底壁32因此也不会阻碍到所述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的 安装。 0073 当所述中轨2和内轨3撞击到所述限位止挡器上, 所述中轨2和内轨3同时也会承受 所述限位止挡器给予的反向作用力, 为了防止所述中轨2和内轨3因反弹力而向外侧端滑 行, 下面对所述中轨2和内轨3的结构再做进一步的改进。 0074 首先, 先对所述中轨2的结构进行改进。 如图8和图9所示, 在所述中轨2内侧端2a的 槽底壁21上设置有呈U型的中轨叉口槽22, 所述中轨叉口槽22的内侧端在横向方向上稍微 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 也就在所述中轨叉口槽22的内侧端形成相对收窄的内侧槽口221。 在所述中轨叉口槽22的外侧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