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80026454.X (22)申请日 2013.03.20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3209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8 (30)优先权数据 61/614,268 2012.03.22 US 13/804,724 2013.03.14 US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11.20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US2013/033148 2013.03.20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
2、据 WO2013/142599 EN 2013.09.26 (73)专利权人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地址 美国俄勒冈州 (72)发明人 M.A.纳斯 B.基尔戈 G.R.利迪 J.毕晓普 J.赫德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王小京 (51)Int.Cl. A43B 7/14(2006.01) A43B 13/14(2006.01) A43B 13/12(2006.01) A43B 3/0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1296630 A,2008.10.29, CN 1649522 A,2005.08.03, US 2011/000010
3、1 A1,2011.01.06, US 2009/0307925 A1,2009.12.17, WO 2006/108660 A1,2006.10.19, CN 101884449 A,2010.11.17, CN 201919820 U,2011.08.10, US 7,266,908 B2,2007.09.11, US 2005/0160626 A1,2005.07.28, US 2010/0251571 A1,2010.10.07, 审查员 刘翠萍 (54)发明名称 配置为允许相对的脚跟/前脚运动的鞋底结 构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鞋和/或鞋元件, 其便于自 然的脚移动和/或减小倾
4、向于反抗自然脚移动的 力。 在至少一些这样的结构中, 穿着者的脚跟以 这样的方式固定到鞋的后脚区域(例如通过鞋带 系统): 允许脚跟/前脚旋转, 并且允许下部腿保 持竖直。 在其他结构中, 鞋可包括脚跟支撑部件, 其与中底部件分开, 并且该脚跟支撑部件可沿脚 跟支撑部件和中底部件之间的交接部朝向鞋的 外侧和/或内侧运动。 还描述了其他适当的鞋和 鞋部件结构。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8页 附图63页 CN 104320985 B 2016.11.16 CN 104320985 B 1.一种鞋类物件, 包括: 中底部件, 包括主上表面, 该主上表面限定用于穿着者的脚的前脚脚底表面的支撑部, 其中
5、, 该主上表面的脚跟区域包括具有弯曲上表面的凹入部分; 脚跟支撑部件, 其与中底部件分开, 其中, 脚跟支撑部件包括弯曲下表面, 该弯曲下表 面可动地接收在中底部件的主上表面的凹入部分中; 和 鞋帮, 其中鞋帮与中底部件在前脚区域接合且与脚跟支撑部件接合, 且其中, 鞋类物件 被配置为允许脚跟支撑部件相对于中底部件且朝向鞋类物件的内侧或外侧中的至少一个 运动, 该允许的运动包括脚跟支撑部件沿凹入部分的弯曲上表面和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 表面之间的交接部的滑动, 该允许的运动还包括脚跟支撑部件绕沿鞋类物件的纵向方向延 伸的轴线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中底部件包括前脚部
6、分、 中脚部分和脚跟部 分, 并且其中, 主上表面的凹入部分在前脚部分之前终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中底部件包括前脚部分、 中脚部分和脚跟部 分, 并且其中, 主上表面的凹入部分在中脚部分之前终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脚跟支撑部件的后上表面包括向上延伸以限 定后脚跟接合元件的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中底部件由泡沫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脚跟支撑部件由泡沫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脚跟支撑部件由泡沫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7、脚跟支撑部件可关于中底部件围绕轴构件运 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中底部件的主上表面和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 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被处理, 以减小凹入部分与弯曲下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中底部件的主上表面的凹入部分比构成中 底部件的其余部分的大部分材料更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比构成脚跟支 撑部件的其余部分的大部分材料更硬。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鞋帮周边、 中底部件的内侧脚跟侧部区域具有 弧形构造, 其中弧形的底部处的高度Hma小于邻近内侧中脚区域中的弧形的中底
8、部件的顶点 处的高度Hmm且小于邻近内侧脚跟区域中的弧形的中底部件的顶点的高度Hmh, 其中鞋帮周 边、 中底部件的外侧脚跟区域具有高度为Hlh的顶点, 且其中Hlh大于Hmh和Hmm中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进一步包括: 外底部件, 其与中底部件的主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鞋类物件, 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合外底部件与鞋帮的器件, 用以减小或防止鞋帮和外底部件之间在向上的力由 穿着者的脚施加到鞋帮时垂直分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合中底部件与鞋帮的器件, 用以减小或防止鞋帮和中底部件之间在向上的力由
9、穿着者的脚施加到鞋帮时垂直分开。 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04320985 B 2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件, 进一步包括: 脚跟固定鞋带部件, 其至少部分地延伸在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底下, 以牢固地 接合脚跟支撑部件与穿着者的脚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脚跟固定鞋带部件包括第一端部, 其延伸 在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的内侧下方; 和第二端部, 其延伸在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 表面的外侧底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脚跟固定鞋带部件包括: 内侧连结区域, 外侧连结区域, 下部内侧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
10、以及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的内侧底下延 伸, 下部外侧鞋带部件, 其从外侧连结区域以及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的外侧底下延 伸, 后脚跟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延伸到外侧连结区域, 以接合在穿着者的脚的后 脚跟部分周围, 上部内侧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朝向鞋类物件的内侧脚背区域延伸, 和 上部外侧鞋带部件, 其从外侧连结区域朝向鞋类物件的外侧脚背区域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类物件, 其中, 脚跟固定鞋带部件包括: 内侧连结区域, 外侧连结区域, 下部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延伸到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的底下的外侧连 结区域, 后脚跟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延
11、伸到外侧连结区域, 以接合在穿着者的脚的后 脚跟部分周围, 上部内侧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朝向鞋类物件的内侧脚背区域延伸, 和 上部外侧鞋带部件, 其从外侧连结区域朝向鞋类物件的外侧脚背区域延伸。 20.一种脚接收装置, 包括: 脚覆盖构件; 脚跟支撑部件, 其与脚覆盖构件接合, 其中, 脚跟支撑部件包括弯曲下表面; 和 脚支撑构件, 其与脚跟支撑部件分开, 并且包括限定用于穿着者的脚的前脚脚底表面 的支撑部的主上表面, 其中, 脚覆盖构件与脚支撑构件在前脚区域接合且与脚跟支撑部件接合, 主上表面的脚跟区域包括凹入部分, 该凹入部分具有用于接收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 表面的弯曲上表面, 并
12、且 脚接收装置被构造为允许脚跟支撑部件相对于脚支撑构件且朝向脚接收装置的内侧 或外侧中的至少一个运动, 该允许的运动包括脚跟支撑部件沿凹入部分的弯曲上表面和脚 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之间的交接部的滑动, 该允许的运动还包括脚跟支撑部件绕沿脚 接收装置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脚接收装置, 其中, 脚支撑构件包括在其主下表面上的地面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04320985 B 3 接触部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脚接收装置, 还包括: 用于接合地面接触部件与脚覆盖构件的器件, 用以减小或防止地面接触部件和脚覆盖 构件之间在向上的力由穿
13、着者的脚施加到脚覆盖构件时垂直分开。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脚接收装置, 还包括: 用于接合脚支撑构件与脚覆盖构件的器件, 用以减小或防止脚支撑构件和脚覆盖构件 之间在向上的力由穿着者的脚施加到脚覆盖构件时垂直分开。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脚接收装置, 还包括: 脚跟固定鞋带部件, 其至少部分地延伸在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底下, 以牢固地 接合脚跟支撑部件与穿着者的脚跟。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脚接收装置, 其中, 脚跟固定鞋带部件包括第一端部, 其延 伸在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的内侧底下; 和第二端部, 其延伸在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 下表面的外侧底下。 26.根据权利要求
14、24所述的脚接收装置, 其中, 脚跟固定鞋带部件包括: 内侧连结区域, 外侧连结区域, 下部内侧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以及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的内侧底下延 伸, 下部外侧鞋带部件, 其从外侧连结区域以及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的外侧底下延 伸, 后脚跟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延伸到外侧连结区域, 以接合在穿着者的脚的后 脚跟部分周围, 上部内侧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朝向脚接收装置的内侧脚背区域延伸, 和 上部外侧鞋带部件, 其从外侧连结区域朝向脚接收装置的外侧脚背区域延伸。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脚接收装置, 其中, 脚跟固定鞋带部件包括: 内侧连结区域, 外侧连结区
15、域, 下部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延伸到脚跟支撑部件的弯曲下表面的底下的外侧连 结区域, 后脚跟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延伸到外侧连结区域, 以接合在穿着者的脚的后 脚跟部分周围, 上部内侧鞋带部件, 其从内侧连结区域朝向脚接收装置的内侧脚背区域延伸, 和 上部外侧鞋带部件, 其从外侧连结区域朝向脚接收装置的外侧脚背区域延伸。 权 利 要 求 书 3/3 页 4 CN 104320985 B 4 配置为允许相对的脚跟/前脚运动的鞋底结构 0001 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3年3月14日提交的名称为 “Sole Structure Configured to Allow
16、Relative Heel/Forefoot Motion” 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3/804,724以及基于 2012年3月22日提交的名称为 “Footwear Configured to Allow Relative Heel/Forefoot Motion” 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1/614,268的优先权的权益。 申请13/804,724和61/ 614,268以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0003 在很多体育活动或其他类型的活动中, 人们可能快速地运动到侧面。 一个众所周 知的示例是在篮球运动中由向前运动的运动员进行的 “切入(cut)” 动作。 在这些和其他
17、类 型的事件过程中, 人们的脚可能经受大的力和移动。 设计用于在这样的活动中支撑和/或保 护脚的鞋类存在持续的挑战。 发明内容 0004 该发明内容提供用于以简化形式介绍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 的选择。 该发明内容不旨在指明本发明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 0005 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 鞋和/或鞋元件便于自然脚移动和/或减小倾向于反抗自然 脚移动的力。 在至少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 穿着者的脚跟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到鞋的后脚区 域: 允许脚跟/前脚旋转, 并且允许下部腿保持竖直。 脚跟可以该方式使用鞋带系统固定。 0006 在其他实施例中, 鞋可包括脚跟支撑部件, 该脚跟支撑部件与中底部
18、件分开。 脚跟 支撑部件可沿脚跟支撑部件和中底部件之间的交接部朝向鞋的外(lateral)侧和/或内 (medial)侧运动(例如旋转、 滑动和旋转等)。 0007 其他实施例可包括用于脚的脚底表面的支撑构件(和包含这样的支撑构件的鞋 类), 其包括: (a)脚跟支撑区域; (b)前脚支撑区域; (c)延伸在脚跟支撑区域和前脚支撑区 域之间并且固定到脚跟支撑区域和前脚支撑区域的外侧构件; 和(d)延伸在脚跟支撑区域 和前脚支撑区域之间的内侧构件。 该内侧构件可固定到脚跟支撑区域, 并且包括自由端, 该 自由端没有固定到前脚支撑区域, 并且与前脚支撑区域的主表面部分地重叠。 0008 其他实施例
19、包括用于鞋类物件的鞋底结构(和包含这样的鞋底结构的鞋类), 其包 括: (a)中底部件(可任选地由泡沫材料制成或包含泡沫材料), 给脚的脚底表面提供支撑; (b)支撑中底部件的至少后脚区域的板; 和(c)支撑该板的下后脚表面的下泡沫部件。 下泡 沫部件可具有弯曲的上表面(用于接收板的弯曲的表面)和更平直的(并且甚至基本上平 直)的下表面。 下部泡沫部件(或至少其内侧)可比中底部件和板更柔软、 较不致密和/或更 可压缩, 以使下部泡沫部件(或至少其内侧)可在方向改变或切入动作阶段过程中基本上压 缩。 0009 本文还描述了另外的实施例。 说 明 书 1/28 页 5 CN 104320985 B
20、 5 附图说明 0010 在附图的图中以示例方式而不是以限制方式示出一些实施例, 其中相同的附图标 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0011 图1A1和1A2分别是受试者竖直站立时没穿鞋的脚的前视图和后视图。 0012 图1B1和1B2显示了在裸脚的个人进行的切入动作过程中的外侧部脚移动。 0013 图1C是在类似于图1B1和1B2那样的切入动作过程中穿鞋的脚的后视图。 0014 图2A, 2B和2C分别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鞋的外(lateral)侧视图、 后视图和内 (medial)侧视图。 0015 图3A和3B为图2A到2C中所示的鞋的区域剖视图。 0016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鞋的分解视图。 00
21、17 图5A, 5B和5C分别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鞋的外侧视图、 后视图和内侧视图。 0018 图6A到6D显示了用于制造图5A-5C的鞋的元件过程中的一些步骤。 0019 图7A, 7B和7C分别为图5A-5C的鞋的另外的外侧视图、 后视图和内侧视图, 只是外 上部元件被去除。 0020 图8A到8D是图5A-5C的鞋的内上元件的外侧视图、 内侧视图和前视图。 0021 图9A到9D是图8A-8D的内上元件的相应的外侧视图、 后视图、 内侧视图和前视图, 只是外部面板被去除。 0022 图10是从图9A中所示的位置看的区域剖视图。 0023 图11A到11C显示了制造图8A-8D的内上元件的一
22、部分的操作。 0024 图12是图5A-5C的鞋的分解视图。 0025 图13和14是根据一些另外的实施例的鞋的脚跟部分的区域剖视图。 0026 图15A到15C示出了包括根据至少一些实施例的旋转或其他方式可动结合部的脚 支撑构件的各种视图。 0027 图16A示出了包括在图15A到15C中示出的类型的脚支撑构件的鞋类物件。 0028 图16B到16E示出图16A中所示的鞋类物件以及图15A到15C中所示的脚支撑构件的 的变形形式的各个视图。 0029 图17A到17D示出可提供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的鞋骨承托板(shankplate)的形式 的脚支撑构件的各个视图。 0030 图18A到18M示
23、出可提供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的鞋底结构及其各个单独的部件的 各个视图。 0031 图19A到19D示出根据至少一些实施例的可与图18A到18M的鞋底结构(或上面所述 的其他鞋带结构)一起使用的具有上靴衬和鞋带组件的鞋帮的各个视图。 0032 图20A到20C显示了包括图19A到19D的靴衬和鞋带结构的示例性鞋帮以及图18A到 18M中所示的鞋底结构的各个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定义 0034 为了辅助和阐明各个实施例的下面的描述, 在本文中定义了多个术语。 除非上下 说 明 书 2/28 页 6 CN 104320985 B 6 文中声明, 否则下面的定义适用于整个本说明书(包括权利要求
24、)。“鞋” 和 “鞋类物件” 可互 换地使用, 以指代旨在用于穿着在人类脚上的物件。 鞋可以或可以不包封穿着者的整个脚。 例如, 鞋可包括露出穿着的脚的大部分的凉鞋或其他物件。 鞋的 “内部(interior)” 指代鞋 被穿着时由穿着者的脚占据的空间。 鞋元件的 “内部侧(interior side)” (或表面)指代朝 向(或将要朝向)完成的鞋中的鞋内部取向的元件的面。 元件的 “外部侧(exterior side)” (或表面)指代背离(或将要背离)完成的鞋中的鞋内部取向的元件的面。 在一些情况下, 元 件的内部侧可具有在完成的鞋的内部侧和外部侧之间的其他元件。 类似地, 元件的外部侧
25、可在该外部侧和完成的鞋的外部的空间之间具有其他元件。 0035 纵向脚轴线指代沿着脚的中心的水平脚跟-脚趾轴线, 而该脚搁置在大体上平行 于沿着第二跖骨和第二趾骨的线的水平表面上。 横向脚轴线指代横跨脚的大体上垂直于纵 向轴线的水平轴线。 纵向方向平行于纵向轴线或具有平行于纵向轴线的主定向部件。 横向 方向平行于横向轴线或具有平行于横向轴线的主定向部件。 0036 鞋元件可基于穿着该鞋的人脚的区域和/或解剖学结构来描述。 作为一个示例, 脚 的前脚区域包括跖骨和趾骨。 鞋的前脚元件是在鞋被穿着时具有位于穿着者的脚(或其一 部分)的上方、 底下、 外侧(lateral side)和/或内侧(me
26、dial side)和/或前部的一个或多 个部分的元件。 作为另一个示例, 脚的中脚区域包括骰骨、 舟骨、 内侧楔状软骨、 中间楔状软 骨和外侧楔状软骨以及跖骨的头部。 鞋的中脚元件是在鞋被穿着时具有位于穿着者的中脚 (或其一部分)的上方、 底下和/或外侧和/或内侧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的元件。 作为又一个示 例, 脚的后脚区域包括距骨和跟骨。 鞋的后脚元件是在鞋被穿着时具有位于穿着者的后脚 (或其一部分)的上方、 底下、 外侧和/或内侧和/或后部的一个或多个部分的元件。 前脚区域 可中脚区域重叠, 中脚区域也可和后脚区域重叠。 0037 在向侧面的身体运动过程中脚的移动 0038 在很多类型的体育
27、活动或其他活动中, 人们可能快速地运动到他或她的侧面。 例 如, 篮球或其他体育运动通常需要向前运动的运动员快速地 “切入” 到左或右侧。 在这些切 入动作中, 运动员通常用力挤压在外侧脚上(当向左切入时挤压右脚, 反之亦然)。 结果, 外 侧脚可能经受大的向侧面的力和移动。 当快速地从站立位置向左或向右运动时, 人们可能 施加类似的力和移动。 其他类型的活动(例如来回跑动、 跳跃)可能施加不同程度的这些类 型的力和运动。 0039 本申请的受让人已经关于各个向侧面的人体运动过程中人脚的移动进行了研究。 为了参照, 图1A1和1A2分别显示了受试者竖直站立时没穿鞋的脚的前(前部)视图和后(后
28、部)视图。 如这些图中可见, 受试者的脚的脚跟H和前脚F的底部(脚底)表面在大体平直的情 况下都搁置在地面G上。 距骨关节关于前脚在正中, 因为存在微小的脚底或脚背挠曲。 距下 关节(subtalar joint)关于脚跟在正中。 不存在脚跟相对于脚踝的外翻, 因为根骨没有朝 向距骨的外侧倾斜。 也不存在脚跟相对于脚踝的内翻, 因为根骨没有朝向距骨的内侧倾斜。 0040 图1A1和1A2中包括水平线L1, L2和L3, 用于与后面的附图相比较。 线L1绘制穿过前 脚F中的任意水平横向轴。 由于前脚骨的相对位置在脚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 因此线L1还 假设相对于一个前脚骨(例如第一跖骨的末端)。
29、 水平线L2绘制穿过脚跟H中的任意横向轴 线, 并且假设相对于根骨固定。 水平线L3绘制穿过脚踝A中的任意横向轴线, 并且假设相对 于距骨固定。 说 明 书 3/28 页 7 CN 104320985 B 7 0041 图1B1和1B2显示了在裸脚的个人进行的90度切入动作过程中的外侧脚移动。 图 1B1和1B2不意图为测试的任何特定瞬间的准确再现。 而是相反, 图1B1和1B2用意为大体上 示出在上面提到的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未穿鞋的脚在切入过程中经受的移动类型。 图1B1 是在切入的后期阶段中未穿鞋的外侧脚的前视图。 特别地, 图1B1图示了在外侧脚已经着地 并且受试者已经完成该动作的大约5
30、0之后的切入中的时间点。 图1B2是在该同一时间点 处同一脚的后视图。 在图1B1和1B2中, 线L2-L3具有分别相对于单个前脚骨、 跟骨和距骨相 同的固定位置, 如与图1A1和1A2相关的那些线那样。 0042 如图1B1, 并且至少沿横向方向, 前脚F大体上相对于地表面G的平面平直。 线L保持 大体上平行于地表面G。 但是脚跟H现在相对于前脚F外翻。 特别地, 如图1B1和1B2中所示, 线 L2现在相对于线L1成外翻脚e1.在涉及裸脚切入动作的测试过程中, 观察到大致20 到30 脚跟/前脚外翻角(例如角度e1)。 但是还如图1B1和1B2中可见, 脚踝A的下距关节保持在正 中。 线L
31、2和L3的比较显示出这些线大体平行。 因而, 跟骨大体上关于距骨不外翻。 结果, 受试 者的脚跟和下部腿保持相对竖直。 0043 图1B1和1B2的裸脚运动反映了在极端的向侧面动作过程中人脚的自然倾向。 传统 的鞋帮和鞋底结构可能抵制正常的脚移动。 这示出在图1C中, 其为在类似于图1B1和1B2的 切入动作过程中并且在切入动作的相同时间点处的穿鞋的脚的后视图。 如图1B1和1B2, 图 1C不意图为任何特定测试瞬间的准确再现, 而是相反, 用意为大体示出在上面提到的研究 过程中观察到的移动的类型。 图1C中的线L1, L2和L3具有与前面附图中相对应脚骨的相同 的固定位置。 0044 在图1
32、C的示例中, 受试者正穿着传统设计的鞋。 鞋的元件以区域剖视图显示, 以使 脚的位置可见。 鞋包括传统的高帮鞋帮U, 该高帮鞋帮U围绕脚通过系带(未示出)固定。 鞋帮 U基本上无弹性, 并且在由穿着者的活动施加的载荷作用下没有可意识到的伸展。 鞋帮U沿 基本上鞋底结构S和鞋帮U之间的全部接合部固定到传统的鞋底结构S。 鞋帮U的下边缘围绕 脚的整个外周锚定到鞋底结构S, 该锚定位置大体上与该外周对准(或恰好在该外周的内侧 或外侧)。 0045 在图1C的情形下, 鞋帮U的外侧后脚部分中的张力被传递到鞋帮U的内侧脚踝鞋帮 口区域。 这产生倾向于将脚踝向外侧拉动的力X。 因此, 下部腿不再处于其自然
33、的竖直状态。 相反, 如通过线L2和L3进行比较可见, 脚跟相对于脚踝内翻。 而且, 自然的脚跟-前脚外翻 (图1B2中的角度e1)减小或消除。 0046 至少一些实施例包括便于脚移动和/或减小倾向于反抗自然脚移动的力的鞋和/ 或鞋元件。 0047 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 穿着者的脚跟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到鞋的中脚区域: 允许脚 跟/前脚旋转, 并且允许下部腿保持竖直。 在一些这样的实施例中, 脚跟以该方式使用鞋带 系统固定。 鞋带系统可也包括在鞋帮中, 所述鞋帮包括在前脚区域中的弹性部分。 0048 在至少一些另外的实施例中, 脚跟的外边缘可以是圆形的。 0049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 鞋可在脚跟区
34、域中包括脚跟支撑部件(本文中也称为 “后脚” 或 “后部脚” ), 其与也设置在脚跟区域中的中底部件分离, 以允许后跟支撑部件沿脚跟支撑 部件和中底部件之间的结合部(接合表面)朝向鞋的外侧和/或内侧运动(例如旋转、 滑动及 旋转等)。 利用该构造, 该结构的后脚部分可相对于前脚部分在切入或方向改变动作阶段过 说 明 书 4/28 页 8 CN 104320985 B 8 程中维持更正中和自然的脚踝/脚取向和/或移动。 0050 而其他实施例包括用于脚的脚底表面的支撑构件(和包含这样的支撑构件的鞋 类), 其包括: (a)脚跟支撑区域; (b)前脚支撑区域; (c)延伸在脚跟支撑区域和前脚支撑区
35、 域之间并且固定到脚跟支撑区域和前脚支撑区域的外侧构件; 和(d)延伸在脚跟支撑区域 和前脚支撑区域之间的内侧构件。 该内侧构件固定到脚跟支撑区域, 并且包括自由端, 该自 由端没有固定到前脚支撑区域, 并且与前脚支撑区域的主体表面部分地重叠。 利用该构造, 在方向改变或切入动作过程中, 穿着者的脚的内侧可更容易地关于脚的外侧运动和/或脚 的后部部分可关于脚的前脚部分运动, 以维持更正中且自然的脚踝/脚取向和/或移动。 0051 其他实施例还包括用于鞋类物件的鞋底结构(和包含这样的鞋底结构的鞋类), 其 包括: (a)中底部件(可任选地由泡沫材料制成或包含泡沫材料), 给脚的脚底表面提供支 撑
36、; (b)支撑中底部件的至少后脚区域的板; 和(c)支撑板的下后脚表面的下泡沫部件。 下泡 沫部件可具有弯曲的上表面(用于接收板的弯曲的表面)和更平直的(并且甚至基本上平 直)的下表面。 下泡沫部件(或至少其内侧)可比中底部件和板更柔软、 较不致密和/或更可 压缩, 以使下泡沫部件(或至少其内侧)将在方向改变或切入动作阶段过程中基本上压缩。 下泡沫部件的内侧的另外的压缩有助于在这些运动过程中维持更正中和天然的脚踝/脚取 向和/或移动。 0052 实施例还包括结合来自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特征的鞋。 虽然下面 结合某些特定的鞋、 和/或通过描述各种鞋元件的某些形状、 尺寸和位置描述一些
37、实施例, 但是任何具体内容仅是示例。 类似地, 各种示例可包括意图用于某些活动的鞋。 其他实施例 包括意图用于可能本文没有明确提到的活动中的鞋。 实施例不限于完整的鞋。 因而, 一些实 施例包括鞋的部分、 用于制造鞋或鞋的部分的过程和使用鞋或鞋的部分的过程。 0053 允许自然脚运动的后脚鞋带系统 0054 至少一些实施例包括其中鞋帮包括后脚鞋带系统的鞋。 该鞋带系统可将穿着者的 脚跟固定到鞋底结构, 同时减小由任何传统的鞋类设计施加的非自然约束。 例如, 一些采用 这样的鞋带系统的鞋帮在切入动作过程中允许脚跟相对于前脚更大的外翻, 并且允许下部 腿保持更竖直。 0055 图2A到2C是根据一
38、些实施例的鞋200的外侧视图、 后视图和内侧视图, 其中鞋帮包 括鞋底系统。 鞋200包括鞋底结构212和鞋帮213。 鞋帮213包括前部元件214、 后脚鞋带系统 211和靴衬215。 鞋底结构212可以是任意数量的多种多样类型的鞋底结构。 作为一个示例, 鞋底结构212可以是由合成橡胶或其他材料模制的单件。 作为另一个示例, 鞋底结构212可 包括多个部件, 所述多个部件以随后模制或以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 这样的鞋底结构可包 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中底(例如发泡的乙烯醋酸乙烯酯), 其结合到由不同材料(例如合成 橡胶)形成的外底。 鞋底结构212可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流体填充衬垫、 增强板或其他支
39、撑元 件(一个或多个)、 牵引元件(例如鞋钉)等。 为了方便, 并且由于鞋底结构中的可包括在鞋 200的多种实施例中的多种变形形式, 鞋底结构212被处理为图2A-2C中的单个整体部件。 0056 鞋帮213的前部元件214覆盖穿着者的前脚, 并且包括部分地延伸到穿着者的中脚 和后脚区域中的部分。 前部元件214的下部边缘216锚定到鞋底结构212。 元件214和鞋底结 构212之间的内部腔室容纳穿着者的脚。 虽然在图2A中不可见, 但是边缘221的外侧拐角在 大约与穿着者的骰骨和/或穿着者的距骨和跟骨的后面部分对准的位置中。 类似地, 边缘 说 明 书 5/28 页 9 CN 1043209
40、85 B 9 222的内侧拐角, 其在图2C中不可见, 在大约与穿着者的舟骨和/或穿着者的距骨和跟骨的 后面部分对准的位置中。 元件214的外侧后边缘221向前和向上延伸到鞋舌开口403的外侧。 鞋舌开口403在图2A-2C中不可见, 但是在图4中可见。 元件214的外侧后边缘222向前和向上 延伸到鞋舌开口403的内侧。 鞋舌402(图4)桥接鞋舌开口403的间隔。 鞋舌开口403可由系带 224系牢, 以将元件214固定并且贴合到穿着者的前脚。 系带224穿过鞋舌开口403的外侧和 内侧上的孔眼, 那些孔眼中的最后一个在系带224以通常的收紧方式系紧时大约位于穿着 者的中间和外侧楔骨上方。
41、 如下面更详细解释的, 元件214将穿着者的前脚固定到鞋底结构 212。 0057 鞋带系统211进一步包括脚踝鞋带231、 外侧脚跟鞋带232和内侧脚跟鞋带233。 还 如下面更详细解释的, 鞋底系统211将穿着者的脚跟固定到鞋底结构212。 脚踝鞋带231的前 部可连接和分离, 以允许穿着者穿上和移除鞋200。 特别地, 脚踝鞋带231的外侧端部234可 附接到脚踝鞋带231的内侧端部235, 以将脚踝鞋带231在外侧(腓骨)和内侧(胫骨)踝底下 固定到穿着者的脚周围。 在图2A-2C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外侧端部234包括附接到其端部的 环236。 内侧端部235包括粘钩材料和毛绒材料的面
42、板。 在使内侧端部235通过环236之后, 内 侧端部235可通过将粘钩面板挤压在毛绒面板上而固定到自身。 在其他实施例中, 端部234 和235可以不同的方式固定。 例如, 端部234和235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孔眼, 系带 224(或分开的系带)可穿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孔眼并且然后系牢。 作为另一个示例, 带扣、 卡 扣或其他类型的连接机构可用于附接脚踝鞋带的端部。 0058 外侧脚跟鞋带232的顶部部分240在穿着者的外侧踝底下联接到脚踝鞋带231。 类 似地, 内侧脚跟鞋带233的顶部部分241在穿着者的内侧踝底下联接到脚踝鞋带231。 顶部部 分240和241可通过直接附接或以其他
43、方式联接到脚踝鞋带231。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 脚跟 鞋带的顶部部分可通过铆钉枢转地附接到脚踝鞋带231。 作为另一个示例, 脚踝鞋带231和 脚跟鞋带232和233可作为单件从较大的材料面板切出。 外侧脚跟鞋带232和内侧脚跟鞋带 233的前向边缘242和243位于鞋帮213的后脚和/或中脚区域中。 外侧脚跟鞋带232和内侧脚 跟鞋带233的后边缘244和245位于鞋帮213的后脚区域中。 0059 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 脚踝鞋带231是不对称的, 以符合脚踝区域的不对称形状。 当鞋带231的外侧和内侧端部234和235固定时, 鞋带231的前部大体上搁置在穿着者的舟骨 和骰骨上方和/或距
44、骨的后部上方。 鞋带231的外侧从前部向下成角度, 以使鞋带231的上部 边缘248在外侧踝下方。 鞋带231的外侧然后在外侧踝后面向上成角度, 以定位在跟骨结节 上方并且大致与距骨对准。 在脚踝鞋带231的外侧持续在脚的后部周围并且变为脚踝鞋带 231的内侧之后, 其向下成角度, 以使上部边缘248在内侧踝下方。 脚踝鞋带231的内侧然后 向上朝向前部成角度。 由于外侧踝在下方在内侧踝后部, 因此脚踝鞋带231是不对称的。 实 际上, 鞋带系统211作为整体是不对称的。 由于脚跟鞋带232和233在踝底下联接到脚踝鞋带 232, 因此外侧脚踝鞋带232壁内侧脚踝鞋带233更短并且更向后。 0
45、060 靴衬(bootie)215包括在鞋帮231中以提高穿着者的舒适性。 例如, 靴衬215在鞋带 系统211和穿着者的皮肤之间提供一层缓冲, 以防止皮肤发炎。 靴衬215还提供对脚跟区域 中的穿着者的皮肤的耐磨防护。 在其他实施例中, 靴衬215可被省略。 靴衬215可配置为不制 约脚跟运动。 例如, 靴衬215可搁置在鞋带系统211内, 但是可不附接到鞋带系统211或鞋底 结构212。 靴衬215的前向边缘(未示出)附接到前部元件214, 但是靴衬215的在该附接部后 说 明 书 6/28 页 10 CN 104320985 B 10 面的部分可相对于鞋带系统211和鞋底结构212自由运
46、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 靴衬215可胶合 到鞋底结构212。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 前部元件214和鞋带系统211基本上无弹性。 换句话说, 前部元件 214或鞋带系统211在可能由穿着者施加的载荷作用下不可意识到地伸展。 但是由于这些部 件附接到鞋底结构212的方式, 自然的脚移动被适应。 前部元件214在穿着者的前脚的外周 边处或周围锚定到鞋底结构212。 因而, 前部元件214用于保持前脚平直紧靠鞋底结构212。 由于前脚不相对于鞋底结构的前脚部分旋转(或仅小量旋转), 因此前脚不可旋转地固定到 鞋底结构的前脚部分。 但是这不是所关注的。 如上面结合图1B1所述的, 前脚在向侧面动
47、作 过程中保留相对平直。 因而, 前脚元件214不迫使前脚进入不自然的位置中, 并且不抵抗脚 的自然移动倾向。 0062 相反地, 鞋带系统211适应上面关于图1B2所述的脚移动, 并且允许脚跟相对于前 脚的增大的移动。 特别地, 鞋带系统211将穿着者的脚跟固定到鞋底结构212, 并且允许穿着 者的脚跟相对于鞋底结构212的前向部分倾斜, 由此允许脚跟相对于前脚旋转。 这示出在图 3A和3B中。 图3A是从图2A中所示的位置部分截取的鞋200的区域剖视图。 如上面所述, 鞋带 系统211是不对称的。 因此, 图3A和3B的左侧的剖切平面从图后侧的剖切平面向前偏移(即 朝向鞋200的脚趾),
48、以显示鞋带232和233。 穿着者的脚300被增加在图3A和3B中, 但是剖切 平面中脚300的内部解剖结构没有示出。 图3A和3B中的线L11, L12和L13分别类似于图1A1到 1C的线L1, L2和L3。 为了方便, 也可能出现在图3A和3B的剖视图中的前部元件214的小件也 为了方便被省略。 0063 图3A显示了穿着者的脚300在穿着者竖直站立在水平表面上时穿着者的脚300的 后脚部分。 为了清楚, 图3A中的邻近元件之间增加了一些间隔。 在实际的鞋中, 一些或全部 该增加的间隔可能不存在, 并且图3A中显示分开的元件可能直接接触。 除了鞋带系统211、 鞋底结构212和靴衬215
49、, 图3A还显示了基部构件301。 基部构件301可以是士多宝(Strobel) 或其他类型的耐久元件。 构件301可以下面所述的方式缝合到前部元件214, 并且结合到鞋 底结构212。 图3A还显示了各种在靴衬215内的鞋垫306。 鞋垫可延伸鞋200的内部的整个长 度。 如上面所述, 靴衬215可能在脚跟区域中不附接到鞋底结构212。 鞋垫306可能类似地在 脚跟区域中不附接到鞋底结构212, 但是鞋垫306的下表面可能涂覆有发粘材料(例如没有 完全固定的胶), 以防止鞋垫306和靴衬215之间或鞋垫306和鞋底结构212之间在鞋200的前 脚区域中滑动。 0064 如图3A中可见, 外侧脚跟鞋带232的底部部分锚定到脚300的脚跟底下的位置305 处的基部构件301(并且因而锚定到鞋底结构212)。 锚定位置305适当地在脚300的脚跟外周 内部, 并且位于脚跟脂肪垫的外侧前部底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 从距离锚定位置305到脚的 外侧周边的横向距离d1为在对应于位置305的沿鞋200的纵向长度的点处平均跨脚跟宽度 w1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