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4 ,大小:3.23MB ,
资源ID:7103669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71036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pdf)为本站会员(1**)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pdf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688784.6 (22)申请日 2015.10.22 A01N 59/16(2006.01) A01P 1/00(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大学 地址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 8 号 (72)发明人 董彬 张慧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代理人 杨明 (54) 发明名称 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包 括镁微球, 所述镁微球的表面上覆盖有一层银。 本 发明以镁微球为基础, 利用镁基微米马达镁和水

2、的反应产生推动力, 能够在水溶液中的自主运动, 实现自推进运动, 通过在镁微球的表面沉积银, 利 用银离子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能够起到杀菌或抗 菌的作用 ; 此外, 通过镁微球在水溶液中的自主 运动, 能够从运动中释放更多的银离子, 在较短的 时间内杀死更多的细菌, 是静态情况下杀死细菌 数量的 9 倍左右, 具有更有效的杀菌效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9页 CN 105309477 A 2016.02.10 CN 105309477 A 1/1 页 2 1.一种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其特征在于 :

3、 包括镁微球, 所述镁微球的表面上覆盖有 一层银。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银蒸镀在所述镁微 球表面的局部, 所述镁微球表面的其它部分为镁并暴露在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镁微球的直径为 20-30 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银的厚度为 20 纳 米。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银的纯度为 99。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309477 A 2 1/3 页 3 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技术领域 000

4、1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米马达, 尤其涉及一种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背景技术 0002 自推进微米马达是指能够在溶液中实现自主运动的微小物体。 它在生物医学等方 面有许多潜在的应用前景。 这些微米马达是利用将化学能转化成动能的方式实现在溶液中 的运动的。其所基于的原理可以是气泡推进或者是表面与界面张力等。所依赖的燃料可以 是过氧化氢, 酸, 溴或碘等。但是这些燃料一般来说是有毒的, 因此基于这些燃料的微米马 达不适合在生物医学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0003 官建国等人, 报道了一种基于铂和镁的微米马达, 其是通过在镁的微米球的表面 通过热蒸镀的方法蒸镀上一层铂来进行构造, 但是构造出来的铂 / 镁微

5、米马达, 并没有杀 菌的性质 (Angew Chem Int Ed 2013,52,7208)。Joseph Wang 等人, 报道了一种基于二 氧化钛和镁的微米马达, 其是通过在镁的微米球的表面通过热蒸镀的方法蒸镀上一层二 氧化钛, 来实现的。这种二氧化钛 / 镁的微米马达只能实现对于孢子的破坏 (ACS Nano 2014,8,11118)。 0004 现有的基于镁的微米马达不能实现杀死细菌的功能。 0005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 本设计人, 积极加以研究创新, 以期创设一种自推进杀菌微米 马达, 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6、能够在溶液中自主运动, 并能够 杀死细菌的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0007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其特征在于 : 包括镁微球, 所述镁微球的 表面上覆盖有一层银。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银蒸镀在所述镁微球表面的局部, 所述镁微球表面 的其它部分为镁并暴露在外部。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镁微球的直径为 20-30 微米。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银的厚度为 20 纳米。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银的纯度为 99。 0012 借由上述方案,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 本发明以镁微球为基础, 利用镁基微米 马达镁和水的反

7、应产生推动力, 能够在水溶液中的自主运动, 实现自推进运动, 通过在镁微 球的表面沉积银, 利用银离子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能够起到杀菌或抗菌的作用 ; 此外, 通过 镁微球在水溶液中的自主运动, 能够从运动中释放更多的银离子, 在较短的时间内杀死更 多的细菌, 是静态情况下杀死细菌数量的 9 倍左右, 具有更有效的杀菌效率。 0013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说 明 书 CN 105309477 A 3 2/3 页 4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

8、菌微米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2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的电镜图 ; 0016 图 3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中银的光谱分析图 ; 0017 图 4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中镁的光谱分析图 ; 0018 图 5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在水溶液中运动的光学图像 ; 0019 图 6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在水溶液中的运动曲线图 ; 0020 图 7 为本发明多个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在中水溶液中运动速率的直方图 ; 0021 图 8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在过氧化氢溶液中运动的光学图像 ; 0022 图 9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运动曲线图

9、; 0023 图 10 为本发明多个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在中过氧化氢溶液中运动速率的直方 图 ; 0024 图 11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放置到含大肠杆菌的溶液中后活的大肠杆菌 的形态图 ; 0025 图 12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放置到含大肠杆菌的溶液中后死的大肠杆菌 的形态图 ; 0026 图 13 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动态和静态情况下杀菌率的示意图 ; 0027 图14为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动态和静态情况下, NaHCO3溶液中银含量的示意 图 ; 0028 图 15 为本发明各种因素对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杀菌效率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10、,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 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0 实施例 : 一种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 包括镁微球 1, 所述镁微球的表面上覆盖有一 层银 2。 0031 所述银蒸镀在所述镁微球表面的局部, 所述镁微球表面的其它部分为镁并暴露在 外部。 0032 所述镁微球的直径为 20-30 微米。 0033 所述银的厚度为 20 纳米。 0034 所述银的纯度为 99。 0035 用热蒸镀法来完成银 / 镁微米马达制造。镁微球首先放置在玻璃基板上, 在镁微 球表面沉积 20 纳米厚的银后, 得到银 / 镁微球结构, 再用超声波将其从玻璃基板释放

11、到水 溶液中。 0036 利用电镜扫描证实其形貌, 如图 2 所示, 微球的表面局部形覆盖有一层薄薄的银, 而其余的是暴露的镁, 具有两面特征。 0037 通过光谱分析证实这种结构的组成, 如图3和图4所示, 从元素映射所产生的结构 来看, 银的信号覆盖大部分的微球的表面, 而镁信号集中在微球的底部。 说 明 书 CN 105309477 A 4 3/3 页 5 0038 为了实现马达的自主运动, 不对称是基础。不对称依赖于结构或成分的差异。这 些差异能够使其在合适的燃料中产生单向力, 从而实现整个结构的自主运动。 0039 镁是稳定的, 由于镁和水的反应产生氢气, 能够产生气泡, 通过气泡能

12、够推动其运 动, 如图 5 所示。每间隔 1 秒银 / 镁微米马达自推进的光学图像。 0040 如图 6 所示, 银 / 镁微米马达的运动轨迹的曲线可以看出是接近线性的运动。通 过分析该运动轨迹, 速度可大约在 83 微米 / 秒。此外, 通过测量多个微米 马达得到的平均 移动速度约为 90 微米 / 秒, 如图 7 所示。随着不断的运动和镁材料消耗, 银 / 镁微米马达 将最终停止, 总的运动时间大约是 15 分钟, 总移动距离约 8.1 厘米。最终镁全部消耗, 微米 马达的其余结构是壳薄银。 0041 除了镁与水反应, 银能够与过氧化氢反应, 分解出水和氧气, 氧气产生的气泡能够 使其产生

13、自主运动 0042 如图8所示, 将银/镁微米马达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 由于氧气气泡是在含银表面 的一端产生, 银 / 镁微米马达的运动方向与水驱动微米马达运动方向相反。如图 9 所示, 银 / 镁微米马达的运动轨迹的曲线可以看出是接近线性的运动。运动速度在 70 微米 / 秒, 通 过测量多个微米马达得到的平均移动速度约为 67 微米 / 秒, 如图 10 所示。比较微米马达 由镁和银驱动的移动速度, 分别是 90 微米 / 秒和 67 微米 / 秒。然而, 镁和银的重量分别约 为 1.410-5毫克和 6.910 -8毫克, 由于镁比银重得多, 因此, 这意味着银可以携带的重量 是其200

14、倍的重量, 表明银与氧化氢的反应能够产生更有效的推进。 在氧化氢水溶液中银/ 镁微米马达最终也将停止移动, 总推进时间是约为 30 分钟, 总移动距离大约是 12 厘米。自 推进时间大约是水驱动的 2 倍, 移动距离大约是水驱动的 1.5 倍。 0043 本发明自推进杀菌微米马达的杀菌实验 : 0044 采用大肠杆菌作为模型菌, 为了考察银 / 镁微米马达对细菌的作用, 在含大肠杆 菌的溶液添加银 / 镁微米马。通过对活 / 死细胞的荧光染色方法, 确定细菌的生存能力。 0045 将银 / 镁微米马放置在菌液中 10 分钟后, 分别研究活的和死的细菌, 如图 11 所 示, 活的大肠杆菌有一个

15、椭圆形的形状, 具有规则的形状和光滑的表面形态, 表明其结构完 整。相反, 如图 12 所示, 银 / 镁金属微米马达的银层释放银离子杀死死的大肠杆菌, 死的大 肠杆菌细胞膜破裂, 杀菌率为 90左右。 0046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比对运动和静止的银 / 镁微米马达, 静止的银 / 镁微米马达 杀杀菌率为10左右, 对于运动和静止的银/镁微米马达, 银含量测定分别在1.5510-5和 0.8910-5mol/L, 即移动马达比静态马达释放的银离子多。 0047 为了进一步确认各种因素对杀菌效率的影响, 从而进行更多的控制实验。如图 15 中 a 图所示, 说明镁离子对杀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16、如图 15 中 b 图 所示, 杀菌效率在 pH 7 和 8 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如图 15 中 c 图所示, 杀菌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如图 15 中 d 图所示, 杀菌效率依赖 NaHCO3浓度, 较高的 NaHCO 3浓度杀菌率越高, 为了解释这个现 象, 进行银 / 镁微米马达移动速度和释放的银离子在不同浓度的 NaHCO3中的情况。如图 15 中 e 和 f 图所示, 银 / 镁微米马达速度和银离子的释放量取决于 NaHCO3浓度。 004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 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

17、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 变型, 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5309477 A 5 1/9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309477 A 6 2/9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309477 A 7 3/9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309477 A 8 4/9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309477 A 9 5/9 页 10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309477 A 10 6/9 页 11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309477 A 11 7/9 页 12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309477 A 12 8/9 页 13 图 11图 12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309477 A 13 9/9 页 14 图 14 图 1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309477 A 1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