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390.32KB ,
资源ID:687249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68724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pdf)为本站会员(1520****312)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pdf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421945.4 (22)申请日 2018.03.27 (73)专利权人 湖北四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31724 湖北省天门市沉湖林业科技 示范区五号垸 (二分区) (72)发明人 董德孝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4227 代理人 吴清瑕 (51)Int.Cl. A01K 61/17(2017.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包括外壳、 水流下落机构和

2、水流提升机构, 所述 水流下落机构包括第一螺旋水槽和第一转轴, 所 述第一转轴固定在外壳的内部一侧, 所述第一螺 旋水槽螺旋固定在第一转轴的圆周上, 所述水流 提升机构包括第二螺旋水槽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 二转轴固定在外壳的内部远离水流下落机构的 一侧, 所述第二螺旋水槽螺旋固定在第二转轴的 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可以循环使用的水 流, 水流首先下落然后上升, 使得卵粒能够一直 处于流动的状态, 通过改变变速电机的转速可以 调整水流的流速, 流速调节方便, 确保了孵化效 果, 并且本装置占地面积小, 体积较小, 成本较 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8191873

3、U 2018.12.07 CN 208191873 U 1.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包括外壳(1)、 水流下落机构(4)和水流提升机构(5),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水流下落机构(4)包括第一螺旋水槽(41)和第一转轴(42), 所述第一转轴(42) 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一侧, 所述第一螺旋水槽(41)螺旋固定在第一转轴(42)的圆周上, 所 述水流提升机构(5)包括第二螺旋水槽(51)和第二转轴(52), 所述第二转轴(52)固定在外 壳(1)的内部远离水流下落机构(4)的一侧, 所述第二螺旋水槽(51)螺旋固定在第二转轴 (52)的圆周上, 所述第二螺旋水槽(51)包括大水槽(511)和小

4、水槽(512), 所述大水槽(511) 共设置有两个, 且两个大水槽(511)分别位于小水槽(512)的上下侧, 所述外壳(1)的内部下 方固定有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42)相连接的第一变速电机(9), 且外壳(1)的内部下方固 定有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转轴(52)相连接的第二变速电机(8), 所述第一转轴(42)靠近下端 的位置圆周上设置有倾斜的第一过渡板机构(3), 所述第一过渡板机构(3)通过第一支架 (2)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 上方的所述大水槽(511)的下方设置有倾斜的第二过渡板机构 (7), 所述第二过渡板机构(7)通过第二支架(6)固定在外壳(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5、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上方的所述大水槽 (5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5111), 且通孔(5111)的直径大于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渡板机构 (3)与第一转轴(4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过渡板机构(3)的倾斜较高一侧位于 第一螺旋水槽(41)的下方, 且第一过渡板机构(3)倾斜较低的一侧位于下方的一个大水槽 (511)的上方, 所述第一过渡板机构(3)包括第一挡板(31)和第一过渡板(32), 且第一挡板 (31)固定在第一过渡板(32)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6、所述第二过渡板机构 (7)与第二转轴(5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过渡板机构(7)的倾斜较高一侧位于 上方的一个大水槽(511)的下方, 且第二过渡板机构(7)的倾斜较低一侧位于第一螺旋水槽 (41)的上方, 所述第二过渡板机构(7)包括第二挡板(71)和第二过渡板(72), 且第二挡板 (71)固定在第二过渡板(72)的两侧。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91873 U 2 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泥鳅受精卵的孵化在人工繁殖泥鳅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

7、直接关系到 人工养殖泥鳅的成败。 目前, 一般人工繁殖泥鳅采用人工泥鳅受精卵技术进行人工受精和 孵化。 常用的有静水孵化和流水孵化两种方式。 孵化设备一般采用孵化池、 孵化网箱、 孵化 缸、 孵化桶、 孵化环道等。 流水孵化, 即用流动水或微流动水孵化, 把受精卵放在具有流动水 或微流动水的孵化缸、 孵化箱或孵化环道中进行孵化, 由于泥鳅受精卵在孵化缸、 孵化桶及 孵化环道的流水中, 因流速不好调控, 而且孵化时间较长, 费工耗时, 往往孵化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

8、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包括外 壳、 水流下落机构和水流提升机构, 所述水流下落机构包括第一螺旋水槽和第一转轴, 所述 第一转轴固定在外壳的内部一侧, 所述第一螺旋水槽螺旋固定在第一转轴的圆周上, 所述 水流提升机构包括第二螺旋水槽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二转轴固定在外壳的内部远离水流下 落机构的一侧, 所述第二螺旋水槽螺旋固定在第二转轴的圆周上, 所述第二螺旋水槽包括 大水槽和小水槽, 所述大水槽共设置有两个, 且两个大水槽分别位于小水槽的上下侧, 所述 外壳的内部下方固定有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相连接的第一变速电机, 且外壳的内部下方 固定有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转轴相连接的第二变速电

9、机, 所述第一转轴靠近下端的位置圆周 上设置有倾斜的第一过渡板机构, 所述第一过渡板机构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外壳的内部, 上方的所述大水槽的下方设置有倾斜的第二过渡板机构, 所述第二过渡板机构通过第二支 架固定在外壳上。 0005 优选的, 上方的所述大水槽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且通孔的直径大于3cm。 0006 优选的, 所述第一过渡板机构与第一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过渡 板机构的倾斜较高一侧位于第一螺旋水槽的下方, 且第一过渡板机构倾斜较低的一侧位于 下方的一个大水槽的上方, 所述第一过渡板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一过渡板, 且第一挡板 固定在第一过渡板的两侧。 0007 优选的,

10、所述第二过渡板机构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过渡 板机构的倾斜较高一侧位于上方的一个大水槽的下方, 且第二过渡板机构的倾斜较低一侧 位于第一螺旋水槽的上方, 所述第二过渡板机构包括第二挡板和第二过渡板, 且第二挡板 固定在第二过渡板的两侧。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可以循环使用的 水流, 水流首先下落然后上升, 使得卵粒能够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 通过改变变速电机的转 速可以调整水流的流速, 流速调节方便, 确保了孵化效果, 并且本装置占地面积小, 体积较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191873 U 3 小, 成本较低。

11、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流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方的大水槽的俯视图。 00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渡板机构的立体图。 001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渡板机构的立体图。 0014 图中: 1-外壳、 2-第一支架、 3-第一过渡板机构、 31-第一挡板、 32-第一过渡板、 4- 水流下落机构、 41-第一螺旋水槽、 42-第一转轴、 5-水流提升机构、 51-第二螺旋水槽、 511- 大水槽、 5111-通孔、 512- 小水槽、 52-第二转轴、 6-第二支架、 7-第二过渡板机构、 71-第二 挡

12、板、 72-第二过渡板、 8-第二变速电机、 9-第一变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请参阅图1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一种泥鳅卵粒孵化设备, 包括外壳1、 水流下 落机构4和水流提升机构5, 水流下落机构4包括第一螺旋水槽41和第一转轴42, 水流下落机 构4 用于水流向下流

13、动, 第一转轴42用于带动第一螺旋水槽41转动, 第一螺旋水槽41转动 用于调节水流流速, 第一转轴42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一侧, 第一螺旋水槽41螺旋固定在第一 转轴 42的圆周上, 水流提升机构5包括第二螺旋水槽51和第二转轴 52, 水流提升机构5用 于提升水流, 第二转轴52用于带动第二螺旋水槽51转动, 第二螺旋水槽51用于提升水流, 第 二转轴 52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远离水流下落机构4的一侧, 第二螺旋水槽51螺旋固定在第 二转轴52的圆周上, 第二螺旋水槽51包括大水槽511和小水槽512, 大水槽511用于接收以及 放出水流下落机构4内部的水, 小水槽512用于提升水流, 大水槽

14、511 共设置有两个, 且两个 大水槽511分别位于小水槽512的上下侧, 外壳1的内部下方固定有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 42相连接的第一变速电机9, 第一变速电机9可以变速, 并且能够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 且外 壳1的内部下方固定有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转轴 52相连接的第二变速电机8, 第二变速电机8 可以变速, 并且能够带动第二转轴52转动, 第一转轴42靠近下端的位置圆周上设置有倾斜 的第一过渡板机构3, 第一过渡板机构3用于将水流下落机构4的水过渡到大水槽511的内 部, 第一过渡板机构3 通过第一支架2固定在外壳1的内部, 上方的大水槽511的下方设置有 倾斜的第二过渡板机构7, 第二过渡

15、板机构7用于将水流提升机构5上的水过渡到水流下落 机构4上, 第二过渡板机构7 通过第二支架6固定在外壳1上。 0017 上方的大水槽51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5111, 且通孔5111的直径大于3cm, 孔5111用 于漏出水与卵粒。 0018 第一过渡板机构3与第一转轴4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第一过渡板机构3的倾斜 较高一侧位于第一螺旋水槽41的下方, 且第一过渡板机构3倾斜较低的一侧位于下方的一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191873 U 4 个大水槽 511的上方, 第一过渡板机构3包括第一挡板31和第一过渡板 32, 且第一挡板31 固定在第一过渡板32的两侧。 001

16、9 第二过渡板机构7与第二转轴5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第二过渡板机构7的倾斜 较高一侧位于上方的一个大水槽511 的下方, 且第二过渡板机构7的倾斜较低一侧位于第 一螺旋水槽41的上方, 第二过渡板机构7包括第二挡板71和第二过渡板72, 且第二挡板71固 定在第二过渡板72的两侧。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将水与卵粒从第一螺旋水槽41 的上方喂入, 第一变速 电机9逆时针转动, 来降低水向下流的流速, 水流与卵粒经过第一螺旋水槽41落在第一过渡 板32上, 第一挡板 31可以避免水流与卵粒外漏, 水流与卵粒通过第一过渡板32落在下方的 一个大水槽511上, 第二变速电机8逆时

17、针转动带动第二转轴 52转动, 第二变速电机8转速 大, 水流以及卵粒随着第二螺旋水槽51的转动而向上运动, 直至水流以及卵粒进入上方的 大水槽511内部后, 经过通孔5111落在第二过渡板7上, 经过第二过渡板7落入第一螺旋水槽 41内部, 重复循环这个过程即可。 002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191873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8191873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8191873 U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8191873 U 8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