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282.13KB ,
资源ID:6872007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68720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茶叶翻炒装置.pdf)为本站会员(罗明)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茶叶翻炒装置.pdf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57079.8 (22)申请日 2015.12.17 (73)专利权人 重庆市合川区小沔镇星田茶场 地址 401520 重庆市合川区小沔镇小溅村1 社 (72)发明人 周祥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成艳 (51)Int.Cl. A23F 3/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茶叶翻炒装置 (57)摘要 本专利公开了制茶工具, 具体为一种茶叶翻 炒装置, 包括灶架、 炒锅与翻炒机构, 所述翻炒机

2、 构包括机架、 电机、 传动轴, 以及伸入炒锅中的翻 炒爪, 所述电机连接传动轴, 所述传动轴连接翻 炒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炒锅具有与明火接触的 受热锅体、 与茶叶接触的加热锅体以及设置于受 热锅体与加热锅体间的空气夹层; 所述传动轴具 有热气通道, 所述翻炒爪具有热气孔, 所述机架 上还具有气管, 所述气管连通热气通道与空气夹 层, 所述热气通道连通热气孔。 本专利为了解决 采用明火作为炒青热源时, 炒锅的各个部分温度 不一致的问题, 意在提供一种炒茶时炒锅的各部 分温度一致的茶叶翻炒装置。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492377 U 2016.08.24 CN

3、205492377 U 1.茶叶翻炒装置, 包括灶架、 炒锅与翻炒机构, 所述翻炒机构包括机架、 电机、 传动轴, 以及伸入炒锅中的翻炒爪, 所述电机连接传动轴, 所述传动轴连接翻炒爪,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炒锅具有与明火接触的受热锅体、 与茶叶接触的加热锅体以及设置于受热锅体与加热锅 体间的空气夹层; 所述传动轴具有热气通道, 所述翻炒爪具有热气孔, 所述机架上还具有气 管, 所述气管连通热气通道与空气夹层, 所述热气通道连通热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翻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气孔开口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翻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气孔覆盖有滤网。 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翻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管内具有除水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翻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管具有取放除水块的取放 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翻炒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炒爪为弧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92377 U 2 茶叶翻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工具, 具体为一种茶叶翻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炒青也有称炒茶, 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 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 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 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 的工序。 炒青是制茶史上一个

5、大的飞跃。 0003 1.炒青最主要的作用是迅速、 彻底破坏酶的活性: 0004 做青适度的鲜叶, 水份和内含物质已转化到一定程度, 达到了乌龙茶的内质要求, 必须及时迅速地抑制酶促作用, 否则, 做青叶继续 “发酵” , 红变过度, 产生不利于茶汤的褐 色物质。 2.继续散失水份, 准备茶叶塑型: 炒青青叶, 叶温迅速增高, 叶细胞受热膨胀, 部分 液泡破裂, 结合水释出并蒸发, 部分细胞液粘附叶表, 叶组织卷缩柔软, 物理性状改善。 0005 3.促进了内质的一系列良好的变化: 做青中剩余的低沸点芳香物质进一步挥发, 减少了青味, 如 、 烯醇, A、 B已烯醛和顺型青叶醇, 一些高沸点的

6、芳香物质, 如苯甲醇等显 露, 部分反型青叶醇和微量的二甲硫结合, 呈现出新茶香。 叶绿素减少, 据分析, 乌龙茶的做 青叶叶绿素含量为0.57%,炒青后为0.52%,同时组成比例也改变, 其中兰绿色的a破坏多, 黄 绿色的叶绿素b破坏少 , 因而炒青叶色泽表现为暗黄绿色。 其它色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转化。 如花黄素自动氧化为橙黄色或桔红色产物, 花青素转化失去苦味, 胡萝 卜素转化为紫罗酮等 芳香物质。 氨基酸、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果胶的含量有所增加。 0006 现有炒青存在的问题是, 使用电热丝作为炒青热源时, 炒青的温度容易控制 , 但 炒出茶的品质不如使用明火作为炒青热源, 但使用明火炒青的

7、问题是, 炒青的炒锅温度不 易控制, 炒锅的局部高温使茶叶的成熟度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采用明火作为炒青热源时, 炒锅的各个部分温度不一致的问 题, 意在提供一种炒茶时炒锅的各部分温度一致的茶叶翻炒装置。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 茶叶翻炒装置, 包括灶架、 炒锅与翻炒机构, 所述翻 炒机构包括机架、 电机、 传动轴, 以及伸入炒锅中的翻炒爪, 所述电机连接传动轴, 所述传动 轴连接翻炒爪, 其中, 所述炒锅具有与明火接触的受热锅体、 与茶叶接触的加热锅体以及设 置于受热锅体与加热锅体间的空气夹层; 所述传动轴具有热气通道, 所述翻炒爪具有热气 孔,

8、所述机架上还具有气管, 所述气管连通热气通道与空气夹层, 所述热气通道连通热气 孔。 0009 工作原理: 在灶架内起火后, 火首先与炒锅的受热锅体相接触, 热量传递到空气夹 层中, 空气再将热传递到加热锅体上。 然后启动电机, 电机带动传动轴, 传动轴旋转时翻炒 爪翻炒炒锅内的茶叶。 如前所述, 热量不是直接传递到茶叶上, 有通过一层起到缓冲作用的 空气夹层, 如此当热量的传递到加热锅体上时, 热量会分布得更为均匀。 在空气夹层中加热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492377 U 3 的空气通过气管、 传动轴的热气通道、 翻炒爪的热气孔直接传递到茶叶上, 热空气能使茶叶 更为均匀

9、受热同时加速炒青的过程。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 由于采用了受热锅体、 空气夹层加热锅体三 层, 使得加热锅体在翻炒茶叶时温度更为均匀, 炒锅内的茶叶受热也更为均匀, 所有的茶叶 炒制的程度相近, 所以工人能够更为准确炒茶的时间, 同时空气夹层中的热空气也未曾浪 费用以加速炒茶的精度。 0011 方案二: 为基础方案的优选, 所述热气孔开口朝下。 有益效果: 热气孔开口朝下, 热 气始终向炒锅内吹, 茶叶不会受气流影响而飞出, 同时也避免茶叶中的小颗粒因重力作用 而掉入热气孔。 0012 方案三: 为基础方案的优选, 所述热气孔覆盖有滤网。 有益效果: 滤网可避免茶叶

10、飞入热气孔中。 0013 方案四: 为基础方案的优选, 所述气管内具有除水块。 有益效果: 完成炒青后, 与气 管连通的空气夹层会在降温的过程中向内吸入空气, 此时要避免空气夹层会吸入水蒸气加 速炒锅的锈蚀。 0014 方案五: 为方案四的优选, 所述气管具有取放除水块的取放门。 有益效果: 除水块 通常采用一些吸湿材料制成, 在完成吸湿后可通过取放门取出。 0015 方案六: 为基础方案的优选, 所述翻炒爪为弧形。 有益效果: 弧形的翻炒爪能更为 贴合炒锅的形状, 能翻起贴锅面的茶叶。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叶翻炒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说明书附图中

11、的附图标记包括: 灶架1、 机架2、 炒锅30、 气管34、 传动轴4、 炒爪5、 受 热锅体31、 加热锅体33、 空气夹层32、 热气孔51、 除水块6、 取放门61。 0018 如图1所示的茶叶翻炒装置, 包括灶架1、 炒锅30与翻炒机构, 所述翻炒机构包括机 架2、 电机、 传动轴4, 以及伸入炒锅30中的翻炒爪5, 所述电机连接传动轴4, 所述传动轴4连 接翻炒爪5, 其中, 所述炒锅30具有与明火接触的受热锅体31、 与茶叶接触的加热锅体33以 及设置于受热锅体31与加热锅体33间的空气夹层32; 所述传动轴4具有热气通道, 所述翻炒 爪5具有热气孔51, 所述机架2上还具有气管3

12、4, 所述气管34连通热气通道与空气夹层32, 所 述热气通道连通热气孔51。 所述热气孔51开口朝下。 所述热气孔51覆盖有滤网。 所述气管34 内具有除水块6。 所述气管34具有取放除水块6的取放门61。 所述翻炒爪5为弧形。 0019 使用效果与各部分特征效果: 工作原理: 在灶架1内起火后, 火首先与炒锅30的受 热锅体31相接触, 热量传递到空气夹层32中, 空气再将热传递到加热锅体33上。 然后启动电 机, 电机带动传动轴4, 传动轴4旋转时翻炒爪5翻炒炒锅30内的茶叶。 如前所述, 热量不是直 接传递到茶叶上, 有通过一层起到缓冲作用的空气夹层32, 如此当热量的传递到加热锅体

13、33上时, 热量会分布得更为均匀。 在空气夹层32中加热的空气通过气管34、 传动轴4的热气 通道、 翻炒爪5的热气孔51直接传递到茶叶上, 热空气能使茶叶更为均匀受热同时加速炒青 的过程。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492377 U 4 0020 由于采用了受热锅体31、 空气夹层32加热锅体33三层, 使得加热锅体33在翻炒茶 叶时温度更为均匀, 炒锅30内的茶叶受热也更为均匀, 所有的茶叶炒制的程度相近, 所以工 人能够更为准确炒茶的时间, 同时空气夹层32中的热空气也未曾浪费用以加速炒茶的精 度。 0021 所述热气孔51开口朝下。 有益效果: 热气孔51开口朝下, 热气

14、始终向炒锅30内吹, 茶叶不会受气流影响而飞出, 同时也避免茶叶中的小颗粒因重力作用而掉入热气孔51。 0022 所述热气孔51覆盖有滤网。 有益效果: 滤网可避免茶叶飞入热气孔51中。 0023 所述气管34内具有除水块6。 有益效果: 完成炒青后, 与气管34连通的空气夹层32 会在降温的过程中向内吸入空气, 此时要避免空气夹层32会吸入水蒸气加速炒锅30的锈 蚀。 0024 所述气管34具有取放除水块6的取放门61。 有益效果: 除水块6通常采用一些吸湿 材料制成, 在完成吸湿后可通过取放门61取出。 0025 所述翻炒爪5为弧形。 有益效果: 弧形的翻炒爪5能更为贴合炒锅30的形状, 能翻起 贴锅面的茶叶。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492377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492377 U 6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