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8619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8.06 CN 102686194 B (21)申请号 201080059798.7 (22)申请日 2010.12.16 2009-298787 2009.12.28 JP A61F 13/15(2006.01) A61F 13/49(2006.01) (73)专利权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日本爱媛县 (72)发明人 桥野夕贵 S菲彻基雅瓦特 正木俊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张会华 JP 特开 2009-240695 A,200
2、9.10.22, 说明 书第 0013 段至 0048 段、 附图 1-4. JP 特开2009-165839 A,2009.07.30,全文. JP 特开2009-240694 A,2009.10.22,全文. (54) 发明名称 穿着物品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易于抻开在前后腰部区 域产生的褶皱的穿着物品。尿布 (10) 包含前后腰 部构件 (20、 30)和将这些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连接起来的裆部构件 (40) 。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包含从腰部端边缘 (22、 32) 向裆部区域 (13) 侧延伸并与前后翼部 (46、 47)重叠的第 1 区域 (71
3、) 和与第 1 区域 (71) 邻接的第 2 区域 (72) 。在 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的各内外表面片 (24、 25) 以及内外表面片 (34、 35) 之间, 将第 1 腰部弹性体 (81) 和第 2 腰部弹性体 (82) 分别安装于第 1 区域 (71) 和第 2 区域 (72) 。在第 2 区域 (72) 中形成 有与芯部 (42) 重叠的非弹性区域 (72a) 和位于非 弹性区域 (72a) 的横向两外侧的弹性区域 (72b) 。 将第 1 区域 (71) 的紧固力设为小于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
4、2.06.28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0/072644 2010.12.16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81027 JA 2011.07.07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彭韵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86194 B CN 102686194 B 1/1 页 2 1. 一种穿着物品, 其包含 : 纵向及横向 ; 身体侧及与身体侧相反的一侧 ; 主体, 其包含 前腰部区
5、域、 后腰部区域及位于上述前后腰部区域之间的裆部区域 ; 吸液构造体, 其从上述 裆部区域向上述前后腰部区域延伸 ; 以及腰部弹性体, 其以向上述横向伸长的状态可收缩 地安装于上述前后腰部区域, 上述吸液构造体包含 : 吸液性的芯部 ; 覆盖片, 其用于覆盖上 述芯部 ; 以及前后翼部, 其位于上述芯部的前后端边缘的上述纵向外侧且由上述覆盖片形 成, 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腰部区域由前腰部构件形成, 上述后腰部区域由后腰部构件形成, 上述吸液构造体的与上述前后腰部区域重叠的上述纵向长度尺寸为上述前后腰部区 域的上述纵向长度尺寸的 70% 90%, 上述前后腰部区域包含从腰部开口端向上述裆部区 域
6、侧延伸并至少与上述前后翼部的一部分重叠的第 1 区域和与上述第 1 区域邻接的第 2 区 域, 上述第 1 区域利用第 1 腰部弹性体在其整个区域的上述横向上实现弹性化, 上述第 2 区域包含与上述芯部重叠的非弹性区域和位于上述非弹性区域的上述横向两外侧并利用 第 2 腰部弹性体实现弹性化的弹性区域, 将上述第 1 区域的紧固力设为小于上述第 2 区域 的紧固力, 上述前后腰部区域包含与上述第 2 区域的上述裆部区域侧邻接的第 3 区域, 上述前后 腰部区域被划分为上述第 1 区域、 第 2 区域和第 3 区域, 并且, 将上述第 3 区域的紧固力设 为小于上述第 2 区域的紧固力, 上述后腰
7、部构件的紧固力设为小于上述前腰部构件的紧固力。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穿着物品,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 1 区域的紧固力为上述第 2 区域的紧固力的 70% 9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穿着物品, 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 2 区域的紧固力设为比上述第 3 区域的紧固力大 20% 5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86194 B 2 1/7 页 3 穿着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着物品, 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次性尿布、 排泄训练用内裤 (training pants)、 失禁用内裤等穿着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公知形成有腰部开口部和腿部开口
8、部且在腰部开口部的周缘部配置有腰部 用弹性构件的一次性尿布。例如, 专利文献 1 中公开的尿布包括 : 腰部褶裥部, 其形成于腰 部开口部 ; 腰身褶裥部, 其位于腰部褶裥部的裆部区域侧 ; 吸收体, 其一部分与腰身褶裥部 重叠且具有吸液性。 0003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10-314220 号公报 (JP10-314220A) 0004 腰部褶裥部和腰身褶裥部由表背面片与安装于这些片之间的弹性构件形成。从 而, 在各褶裥部中, 容易由表背面片产生沿纵向延伸的褶皱。尿布是通过抻开上述这样的 褶皱来穿着的, 但是, 由于从腰部开口部到吸收体的距离较大, 难以在整个纵向上抻开该褶 皱。
9、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抻开在前后腰部区域产生的褶皱的穿着 物品。 0006 本技术方案涉及改进的一种穿着物品, 其包含 : 纵向及横向 ; 身体侧及与身体侧 相反的一侧 ; 主体 (chassis) , 其包含前腰部区域、 后腰部区域及位于上述前后腰部区域之 间的裆部区域 ; 吸液构造体, 其从上述裆部区域向上述前后腰部区域延伸 ; 以及腰部弹性 体, 其以向上述横向伸长的状态可收缩地安装于上述前后腰部区域, 上述吸液构造体包含 : 吸液性的芯部 ; 覆盖片, 其用于覆盖上述芯部 ; 以及前后翼部, 其位于上述芯部的前后端边 缘的上述纵向外侧且由上述覆盖片形成。
10、 0007 本技术方案的穿着物品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液构造体的与上述前后腰部区域重叠 的上述纵向长度尺寸为上述前后腰部区域的上述纵向长度尺寸的 70 90, 上述前后 腰部区域包含从腰部开口端向上述裆部区域侧延伸并至少与上述前后翼部的一部分重叠 的第 1 区域和与上述第 1 区域邻接的第 2 区域, 上述第 1 区域利用第 1 腰部弹性体在其整 个区域的上述横向上实现弹性化, 上述第 2 区域包含与上述芯部重叠的非弹性区域和位于 上述非弹性区域的横向两外侧且利用第 2 腰部弹性体实现弹性化的弹性区域, 将上述第 1 区域的紧固力设为小于上述第 2 区域的紧固力。 000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个
11、实施方式, 上述第 1 区域的紧固力为上述第 2 区域的紧固 力的 70 90。 0009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上述前后腰部区域被划分为上述第 1 区域与 上述第 2 区域。 00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上述前后腰部区域包含与上述第 2 区域的上 说 明 书 CN 102686194 B 3 2/7 页 4 述裆部区域侧邻接的第 3 区域, 上述前后腰部区域被划分为上述第 1 区域、 第 2 区域和第 3 区域, 并且, 将上述第 3 区域的紧固力设为小于上述第 2 区域的紧固力。 0011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将上述第 2 区域的紧固力设为比上述第
12、 3 区 域的紧固力大 20 50。 0012 在本发明中, 上述吸液构造体的与上述前后腰部区域重叠的上述纵向长度尺寸为 上述前后腰部区域的上述纵向长度尺寸的 70 90, 前后腰部区域被划分为位于腰部 开口侧的第 1 区域和从第 1 区域向上述裆部区域侧延伸的第 2 区域, 将第 1 区域的紧固力 设为小于第 2 区域的紧固力。因而, 当扩展腰部开口时, 能够容易地抻开第 1 区域的褶皱。 由于吸液性的芯部重叠地位于第 2 区域, 并且在第 2 区域的与芯部重叠的部分处形成有非 弹性区域, 因此, 能够在第 2 区域中难以形成褶皱。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是作为穿着物品的一例而示出的一
13、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0014 图 2 是从第 1 实施方式的尿布的身体侧观察到的尿布的展开俯视图。 0015 图 3 是图 2 的 III-III 剖视图。 0016 图 4 是图 2 的 IV-IV 剖视图。 0017 图 5 是图 2 的分解组装图。 0018 图 6 是从第 2 实施方式的尿布的身体侧观察到的尿布的展开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第 1 实施方式 0020 图 1 图 5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 1 实施方式的图, 作为穿着物品以一次性尿布为例 进行说明。 0021 图 1 是尿布 10 的将腰部开口及腿部开口保持为环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2 是从尿 布 10 的身体侧
14、观察到的尿布 10 的展开俯视图, 是表示使尿布的各弹性体克服其收缩力而 伸长、 将尿布10保持为平面的状态的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 剖视图, 图 5 是图 2 的分解组装图。在图 3 及图 4 中, 比假想纵向中心线 P-P 靠图的右侧表 示各弹性体收缩的状态。 0022 尿布 10 包含 : 纵向 Y 及横向 X ; 身体侧及作为其相反侧的衣物侧 ; 前腰部区域 11 ; 后腰部区域 12 ; 位于该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之间的裆部区域 13。尿布 10 还具有将横向 X 的长度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纵向中心线P-P和将纵向Y的长度尺寸二等分的假想
15、横向中心线 Q-Q, 并形成为相对于该假想纵向中心线 P-P 大致对称。 0023 尿布 10 包含在纵向 Y 上相互远离的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和将这些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连接起来的裆部构件 40。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的在横向 X 上远离的两侧边缘 21、 31 相互接合而形成接合部 (日文 : 部) 14。 利用该接合部14来形成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 开口。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包含用于形成腰部开口端的腰部端边缘 22、 32 和位于裆部区域 13 侧且用于形成腿部开口的一部分的裆部端边缘 23、 33。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分别包含位 于身体侧的内表面片
16、24、 34 和位于衣物侧的外表面片 25、 35。 0024 后腰部构件 30 包含在使两侧边缘 21、 31 接合时与前腰部构件 20 重叠而位于穿 说 明 书 CN 102686194 B 4 3/7 页 5 着者的腰部的腰部贴合区域 30a 和从腰部贴合区域 30a 向裆部区域 13 延伸出的延伸区域 30b。腰部贴合区域 30a 与延伸区域 30b 被假想线 70 划分。将从腰部端边缘 32 到假想线 70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与从前腰部构件 20 的腰部端边缘 22 到裆部端边缘 23 的在 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大致相等。 0025 将从前腰部构件20的腰部端边缘22到裆
17、部端边缘23的区域设为前腰部区域11, 将从后腰部构件 30 的腰部端边缘 32 到假想线 70 的区域、 即腰部贴合区域 30a 设为后腰部 区域 12, 将从假想线 70 到前腰部构件 20 的裆部端边缘 23 的区域设为裆部区域 13。利用 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和裆部构件 40 的一部分来形成本发明的主体。 0026 裆部构件 40 包括吸液构造体 41、 密封罗口 50 和阻漏罗口 60。吸液构造体 41 包 括吸液性的芯部 42、 覆盖芯 42 的内表面且位于身体侧的内装片 43、 覆盖芯部 42 的外表面 的防漏片 44 以及作为防漏片 44 的外表面且位于衣物侧的外装片
18、45。作为芯部 42, 可使用 短纤浆 (flap plup)、 高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等。上述芯部 42 具有在横向 X 上的长度尺寸朝 向假想横向中心线 Q-Q 变小而使中间变细的形状。 0027 将芯部42在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300mm400mm, 优选设为大约335mm 380mm。将内装片 43 和防漏片 44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于芯部 42 在纵向 Y 上的长 度尺寸, 将内装片 43 和防漏片 44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 350mm 450mm, 优选设 为大约 375mm 430mm。在上述吸液构造体 41 中, 在芯部 42 的纵向 Y 外侧形成有
19、仅由内 装片 43、 防漏片 44 和外装片 45 形成的前后翼部 46、 47。在该前后翼部 46、 47 处, 利用热熔 (hot-melt) 粘接剂等粘接手段使内装片 43、 防漏片 44 和外装片 45 相互接合。 0028 在芯部 42 的横向 X 外侧, 形成有由自上述芯部 42 延伸出的内装片 43、 防漏片 44 以及外装片 45 形成的两侧翼部 48(或密封罗口, 以下相同) 。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手段 使上述片相互接合。两侧翼部 48 在横向 X 上的长度尺寸为大约 170mm 220mm, 优选为大 约 190mm。 0029 作为内装片 43, 可以使用透液性的纤维无纺
20、布等。该内装片 43, 例如能够使用单 位面积重量为大约 10g/m2 25g/m2的热风纤维无纺布、 点粘合 (pointbond) 纤维无纺布、 纺粘型 (spunbond) 纤维无纺布等。 0030 作为防漏片 44, 可以使用具有透湿性且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 至少用该防漏片 44 覆盖整个吸液构造体 41, 以防止尿液等体液漏到尿布 10 之外。 0031 作为外装片 45, 能够使用透湿性且不透液性的纤维无纺布等。该外装片 45, 例如能够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大约 10g/m2 25g/m2的纺粘 - 熔喷 - 纺粘 (SMS, Spunbond-Meltblown-Spunbond)
21、 纤维无纺布、 点粘合纤维无纺布、 纺粘型纤维无纺布等。 0032 密封罗口 50 包含位于两侧翼部 48 的内装片 43、 外装片 45 以及安装在由外装片 45 形成的翻边部 (sleeve) 内的密封弹性体 51。密封弹性体 51 由多根弹性丝构成, 其沿纵 向 Y 延伸且以伸长状态可收缩地安装。 0033 阻漏罗口 60 是通过将从密封罗口 50 延伸出的外装片 45 在吸液构造体 41 上折叠 成大致 Z 字状来形成的。由多根弹性丝构成的阻隔弹性体 61 沿纵向 Y 延伸并以伸长状态 可收缩地安装在折叠的外装片 45 之间。阻漏罗口 60 的仅在纵向 Y 上的前后端部与密封罗 口 5
22、0 侧相接合, 阻漏罗口 60 的其它区域不与密封罗口 50 侧相接合。因而, 利用阻隔弹性 体 61 的收缩力, 使阻漏罗口 60 以从密封罗口 50 立起的方式与密封罗口 50 相分离。 说 明 书 CN 102686194 B 5 4/7 页 6 0034 对于密封罗口50和阻漏罗口60, 如图3所示, 在穿着尿布10时, 使阻漏罗口60以 远离内装片 43 的方式立起而紧贴于穿着者的大腿根附近, 并且密封罗口 50 也能够因密封 弹性体 51 而在纵向 Y 上具有弹性, 且以向穿着者侧弯曲的方式使密封罗口 50 紧贴于穿着 者的大腿周围。 因而, 能够利用阻漏罗口60和密封罗口50形成
23、双重罗口(cuff), 防止尿液 等从腿周围漏出。 0035 裆部构件 40 的前后端边缘 40a、 40b 处的外装片 45 与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的内表 面片 24、 34 相接合, 使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与裆部构件 40 相连结。将裆部构件 40 的吸液 构造体41以与前后腰部区域11、 12重叠的方式安装于前后腰部区域11、 12。 将与前后腰部 区域 11、 12 重叠的吸液构造体 41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的大约 70 90。 0036 如图 2 所示, 裆部构件 40 的前后端边缘 40a、 40b 被朝
24、向假想横向中心线 Q-Q 侧折 返到裆部构件 40 的上表面的内外表面片 24、 25 和内外表面片 34、 35 覆盖。利用这些片来 覆盖前后端边缘40a、 40b, 从而能够防止芯部42的构成材料损坏和防止由前后端边缘40a、 40b 与穿着者的身体相接触而导致的皮肤问题。 0037 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包含从腰部端边缘 22、 32 向裆部区域 13 侧延伸并与前后翼 部 46、 47 重叠的第 1 区域 71 和与第 1 区域 71 邻接的第 2 区域 72。第 1 区域 71 与第 2 区 域 72 被假想线 73 划分。第 1 区域 71 和第 2 区域 72 是在整个前后
25、腰部区域 11、 12 处形成 为环状的区域。 0038 在该实施方式中, 将从腰部端边缘 22、 32 到前后翼部 46、 47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 寸设为大约 20mm, 将前后翼部 46、 47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 20mm。将第 1 区域 71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 23mm, 将第 2 区域 72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 67mm。将上述第 1 区域 71 和第 2 区域 72 的长度尺寸之和设为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的长度 尺寸、 即大约 90mm。因而, 使第 1 区域 71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为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在
26、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的大约 26。 0039 在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的各内外表面片 24、 25 和内外表面片 34、 35 之间, 将第 1 腰部弹性体 81 安装于第 1 区域 71, 将第 2 腰部弹性体 82 安装于第 2 区域 72。第 1 腰部弹 性体 81 由从一侧的侧缘 21、 31 连续地延伸到另一侧的侧缘 21、 31 的多根弹性丝形成。在 该实施方式中, 将大约 470dtex 的四根弹性丝以在纵向 Y 上隔开大约 5.5mm 的间距的方式 进行安装。以向横向 X 伸长的状态可收缩地安装第 1 腰部弹性体 81, 从而使第 1 区域 71 在 横向 X 上具有弹
27、性。 0040 在第 2 区域 72 中形成有与芯部 42 重叠的非弹性区域 72a 和位于非弹性区域 72a 的横向两外侧的弹性区域 72b, 在弹性区域 72b 上安装有第 2 腰部弹性体 82。第 2 腰部弹 性体 82 以如下方式进行安装, 即, 其内端 82a 位于与芯部 42 重叠的位置, 其外端 82b 位于 侧边缘 21、 31。在该实施方式中, 作为第 2 腰部弹性体 82, 使用大约 470dtex 620dtex 的 十一根弹性丝, 并以在纵向 Y 上隔开大约 5.5mm 的间距的方式进行安装。以向横向 X 伸长 的状态可收缩地安装第 2 腰部弹性体 82, 从而使第 2
28、 区域 72 的弹性区域 72b 在横向 X 上具 有弹性。由于没有在非弹性区域 72a 中安装第 2 腰部弹性体 82, 因此非弹性区域 72a 不具 有弹性。 0041 在后腰部构件 30 的延伸区域 30b 中安装有延伸弹性体 37。延伸弹性体 37 以如下 说 明 书 CN 102686194 B 6 5/7 页 7 方式进行安装, 即, 其内端37a位于与芯部42重叠的位置, 其外端37b位于侧边缘21、 31。 在 该实施方式中, 作为延伸弹性体 37, 使用大约 470dtex 的两根弹性丝, 并以在纵向 Y 上隔开 大约 2.5mm 的间距的方式进行安装。以向横向 X 伸长的状
29、态可收缩地安装延伸弹性体 37, 使延伸区域 30b 在横向 X 上具有弹性。与第 2 区域 72 相同, 在延伸区域 30b 中的、 从一侧 的内端 37a 到另一侧的内端 37a 处也没有配置弹性体, 延伸区域 30b 也不具有弹性。 0042 在上述这样的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中, 将第 1 区域 71 的紧固力设为小于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 0043 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了紧固力。 0044 在尿布 10 的两侧边缘 21、 31 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分别切取第 1 区域 71 和第二区域 72 而将其用作样品。在切取各区域时, 对于存在吸液构造体 41 的区域, 也同时切取吸
30、液构 造体 41 而使其包含在样品中。在各样品中, 将从利用弹性体而处于收缩状态的一侧的接合 部 14 的内端到另一侧的接合部 14 的内端的距离设为 SW, 将从克服各弹性体的拉伸力而向 横向 X 伸长的状态的一侧的接合部 14 的内端到另一侧的接合部 14 的内端的距离规定为 PW。将各区域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 L。 0045 将样品固定在卡盘间被设定为 SW 的自动绘图仪 (autograph)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 所) 的卡盘上, 以卡盘速度 100mm/min 将样品拉伸至 0.85PW 的距离, 从该点掉转移动方向 并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将卡盘间的距离为 0.65PW 的时刻
31、的收缩力设为整体的紧固力 Fa (N) 。利用整体的紧固力 Fa(N) /L10 求出了单位面积的紧固力 F。将整体的紧固力 Fa 设为 0.65PW 的原因在于, PW 的 65是尿布穿着者的平均腰部尺寸。 0046 测定结果为, 第 1 区域 71 的紧固力 F 为大约 0.22, 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 F 为大约 0.30。第 1 区域 71 的紧固力 F 为大约0.20 0.32, 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 F 为大约 0.28 0.36, 能够将第 1 区域 71 的紧固力设为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的大约 70 90, 优选为 大约 74 76。 0047 如上所述
32、, 由于第 1 区域 71 的紧固力小于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 因此, 在扩展前 后腰部构件 20、 30 而欲使穿着者穿着尿布 10 的情况下, 易于扩展第 1 区域 71。因而, 特别 是, 能够较大扩展腰部开口, 从而能够易于穿着尿布 10。特别是, 容易给躺着状态的婴幼儿 等穿着者穿着该尿布10。 这是因为, 在对躺着状态的穿着者进行穿着时, 若在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处具有褶皱, 则该褶皱会与穿着者摩擦而刺激穿着者, 因此需要尽量抻开褶皱而进行 穿着。 0048 由于将第 1 区域 71 设为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的大约 26, 第 1 区域 71 的纵向 Y 的
33、长度尺寸较小, 因此, 若以夹着腰部开口的方式进行扩展该第 1 区域 71, 则能够使整个第 1 区域 71 在横向 X 上扩展, 能够易于抻开第 1 区域 71 的褶皱。第 1 区域 71 在纵向 Y 上的 长度尺寸并不限于该数值, 能够将其设定为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的 20 30, 从而起到 容易抻开褶皱且在穿着时紧贴于穿着者身体这样的效果。 0049 在尿布 10 的穿着状态下, 在第 1 区域 71 处, 内外表面片所产生的褶皱与穿着者的 皮肤直接接触, 但是, 由于该紧固力被设定得较小, 因此能够与穿着者柔软地接触。 因而, 能 够防止因第 1 区域 71 所产生的褶皱在皮肤
34、上留下较深的褶皱痕迹的情况。在第 1 区域 71 中, 第 1 腰部弹性体 81 中的至少一根位于与吸液构造体 41 的前后翼部 46、 47 重叠的位置。 因而, 能够使前后翼部 46、 47 紧贴于穿着者的皮肤侧, 能够防止尿液等从前后端边缘 40a、 说 明 书 CN 102686194 B 7 6/7 页 8 40b 漏出。 0050 在第 2 区域 72 中, 能够通过使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大于第 1 区域 71 的紧固力, 从而使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紧贴于穿着者。即使如上所述地增大紧固力, 由于在安装有第 2 腰部弹性体 82 的内外表面片 24、 25 和内外表面
35、片 34、 35 的内侧形成有吸液构造体 41, 因 此, 至少在与吸液构造体 41 重叠的位置处, 不会使片所产生的褶皱与穿着者的皮肤直接接 触, 能够防止在皮肤上留下褶皱的痕迹, 减少褶皱对皮肤的刺激。另外, 由于在第 2 区域 72 中形成有非弹性区域 72a, 因此, 也能够抑制在该非弹性区域 72a 处产生褶皱。 0051 本发明能够以尿布10在纵向Y上的长度尺寸较小、 特别适用于婴幼儿的尿布为对 象。优选的是, 即使在减小了尿布 10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的情况下, 为了避免尿液等的 吸收量减少, 并不减小吸液构造体 41。于是, 使吸液构造体 41 相对于尿布 10 的所占比
36、例 增大, 特别是, 吸液构造体 41 占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的大约 70 90。通常, 吸液构造体 41 的刚性较大, 因此, 若吸液构造体 41 所占的比例增大, 则可能会 导致尿布 10 在横向 X 上难以扩展, 难以供穿着者穿着。但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将靠近 腰部开口的第 1 区域 71 的紧固力设定得较小, 从而能够在横向 X 上容易扩展, 特别是能够 容易给躺着的幼儿穿着。 0052 在该实施方式中, 将第 1 区域 71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 23mm, 但是并不 限于该数值, 能够将其设为大约 15mm 35mm。同样的, 能
37、够将第 2 区域 72 在纵向 Y 上的长 度尺寸设为大约 55mm 120mm。 0053 本发明的尿布 10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为大约 400mm 520mm, 优选为大约 410mm 45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其设为 415mm。同样地, 裆部构件 40 在纵向 Y 上的长 度尺寸为大约 350mm 450mm, 优选为大约 370mm 38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其设为大约 375mm。形成前腰部区域 11 的前腰部构件 20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为大约 80mm 130mm, 优选为大约 85mm 125mm, 在该实施方式中, 为大约 90mm。形成后腰部区
38、域 12 的后腰部构 件 30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为大约 150mm 190mm, 优选为大约 155mm 185mm, 在本实施 方式中, 为大约 155mm。 0054 为了使前后腰部构件20、 30在横向X上实现弹性化, 使用了多根弹性丝, 但是并不 限于此, 也能够使用弹性片、 带状弹性体等各种弹性体。同样地, 作为密封弹性体 51 及阻隔 弹性体61也能够使用各种弹性体。 作为芯部42, 使用中间部在横向X上的长度尺寸小于前 后部在横向 X 上的长度尺寸的芯部, 但也能够使用在横向 X 上的长度尺寸都相同的芯部。 0055 第 2 实施方式 0056 图 6 表示本发明的第 2
39、 实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 在第 2 区域 72 的裆部区域侧还邻 接有第 3 区域 74。除该特征以外的构成要素与第 1 实施方式相同。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 省略详细说明, 使用与第 1 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0057 前后腰部区域 11、 12 被划分成第 1 区域 71、 第 2 区域 72 和第 3 区域 74, 并且, 第 2 区域 72 与第 3 区域 74 被假想线 76 划分。将第 2 区域 72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 约 44mm, 将第 3 区域 74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设为大约 27.5mm。但是, 各尺寸并不限于该 数值, 能够使第 2 区
40、域 72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在大约 27mm 50mm 之间进行适当变更, 使第 3 区域 74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在大约 25mm 36mm 之间进行适当变更。另外, 第 1 区域 71 在纵向 Y 上的长度尺寸与第 1 实施方式相同。 说 明 书 CN 102686194 B 8 7/7 页 9 0058 第 1 区域 71 和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与第 1 实施方式相同。第 3 区域 74 的紧固 力 F 为大约 0.16 0.28,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其设为大约 0.18。紧固力的测量方法与第 1 实施方式相同。将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设为比第 3 区域 74
41、 的紧固力高大约 20 50,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其设为比第 3 区域 74 的紧固力高大约 40。 0059 通过在第 2 区域的裆部区域 13 侧形成第 3 区域 74, 能够提高穿着者的穿着感。第 3 区域 74 与穿着者的大腿根部分相接触, 若将该大腿根部分处的紧固力设定得较大, 则特 别地有可能使前腰部构件 20 的内外表面片 24、 25 陷入到大腿根部分。但是, 能够通过形成 第 3 区域 74 来抑制该陷入。另外, 由于能够使第 2 区域 72 紧贴在穿着者的身体上, 因此不 会损害贴合性、 防漏的功能。将第 2 区域 72 的紧固力设为比第 3 区域 74 的紧固力高大约
42、2050, 通过处于该范围, 能够发挥在第2区域72处紧贴于身体而在第3区域74处防 止陷入这样的两种效果。 0060 在第 1 实施方式和第 2 实施方式中, 将第 1 区域和第 2 区域的紧固力设为在前腰 部构件 20 与后腰部构件 30 处相等, 但是, 也可以将其设为在前后腰部构件 20、 30 处不同。 例如, 能够将后腰部构件 30 处的第 1 区域的紧固力设为小于前腰部构件 20 处的第 1 区域 的紧固力, 从而更容易向横向X扩展后腰部区域12。 该情况下, 容易给仰面躺着的穿着者穿 着。将从腰部端边缘 22、 32 到芯部 42 的前后端边缘 42a、 42b 的分离距离设为
43、相等, 但是, 也可以将其设为不相等。 0061 附图标记说明 0062 10 尿布 (穿着物品) 0063 11 前腰部区域 0064 12 后腰部区域 0065 13 裆部区域 0066 41 吸液构造体 0067 42 芯部 0068 42a 前端边缘 0069 42b 后端边缘 0070 43 内装片 (覆盖片) 0071 45 外装片 (覆盖片) 0072 46 前翼部 0073 47 后翼部 0074 71 第 1 区域 0075 72 第 2 区域 0076 72a 非弹性区域 0077 72b 弹性区域 0078 74 第 3 区域 0079 81 第 1 腰部弹性体 0080 82 第 2 腰部弹性体 0081 X 横向 0082 Y 纵向 说 明 书 CN 102686194 B 9 1/5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4 B 10 2/5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4 B 11 3/5 页 1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4 B 12 4/5 页 13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4 B 13 5/5 页 14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86194 B 1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