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186564.8 (22)申请日 2016.03.2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81521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8.03 (73)专利权人 西北大学 地址 710069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72)发明人 郭斌 任岩岩 何美娜 何玮 傅艳萍 尉亚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1216 代理人 孙雅静 (51)Int.Cl. A01H 4/0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 102754595 A,2012.10.31,全文. CN 102283129 A,2011.12.21,全文. 马华升等.千层塔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灭 菌研究初报. 杭州农业科技 .2008, (第3期), 15-18. B. GUO et al.Effects of hypobaric growth conditions on morphogenic potential and antioxidative enzyme activities in Saussurea involucrata. BIOLOGIA PLANTARUM .2011,第55卷(第4期), 783-787. 审查员
3、 王岩 (54)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 灭菌效率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在低压环境中将千 层塔外植体采用灭菌剂进行灭菌, 灭菌后的千层 塔外植体在低压环境中培养; 所述的低压环境是 指压力为4060kP。 通过低压和高温结合处理的 方式, 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的灭菌效率; 同时, 提高了千层塔外植体的存活率。 本发明操作简 单, 在不影响千层塔后期培养的前提下, 提高对 其的灭菌效率, 可用于千层塔的组织培养。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5815218 B 2017.09.29 CN 105815218 B
4、 1.一种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在低压环境 中将千层塔外植体采用灭菌剂进行灭菌, 灭菌后的千层塔外植体在低压环境中培养; 所述的低压环境是指压力为4060KP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千 层塔外植体指千层塔的根、 千层塔的茎或千层塔的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千层 塔外植体采用灭菌剂进行灭菌包括: 取千层塔外植体依次经流水冲洗、 体积分数为75的 乙醇溶液浸泡、 体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及体积分数为7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千 层塔
5、外植体经NaOCl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时处于低压环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千层塔外 植体在NaOCl溶液中浸泡的低压环境时间为515min, 千层塔外植体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浸 泡的低压环境时间为510min。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经 过灭菌剂灭菌处理的千层塔外植体转接到MS固体培养基上于低压环境中培养, 2周后取出 千层塔外植体转移到常压培养室继续培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低压环境 中培养的光照强度为2000Lux, 低压环
6、境中培养的光周期为16h; 在常压培养室中的培养的 温度为2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 MS固体培养基中添加100200mg/L的两性霉素B。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低 压环境中培养的培养温度为304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815218 B 2 一种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种一种提高千层塔(Huperzia serrata (Thunb.)Trev.)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背
7、景技术 0002 千层塔(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为石松目(Lycopodiales)石杉科 (Lycopodiaceae)石杉属(Lycopodium L.)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 千层塔始载于 植物名实 图考 , 性味辛苦、 平。 具有散瘀消肿、 解毒和止痛的功效。 1927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报道了从 该植物中分离的石杉碱甲具有横纹肌松弛作用, 之后的大量研究发现石杉碱甲是一种高 效、 低毒、 可逆和高选择性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现在, 被石杉碱甲及经作为治疗阿尔茨 海默病(AD, Alzheimer disease)的药物, 同时在美国被用做益智的营养保
8、健品。 0003 但是, 千层塔自然资源严重短缺。 千层塔生长缓慢, 野生状态下千层塔的繁殖主要 以孢子繁殖为主, 孢子萌发周期长, 萌发后属地下生配子体, 需6-15年才能成熟。 因此极大 地限制了千层塔野生资源的再生。 千层塔中的石杉碱甲含量又很低(0.007), 再加上其全 合成石杉碱甲步骤繁琐、 价格昂贵且有副作用。 目前, 石杉碱甲的提取主要依赖于野生资 源, 提取率仅为0.006-0.1, 因而大量的市场需求、 受限的自然资源和自身生长繁殖的 限制。 因此, 不论是石杉碱甲直接或者间接获得都是以千层塔的原植物为原料, 这种自然界 有限的资源将处于灭绝的边缘。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可进行
9、珍稀和濒危药用植物的微繁殖, 建立高效和稳定培养系, 培育出脱毒的优质品种, 解决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人工种植存在的 种子稀少、 种苗奇缺、 种质退化等严重问题, 为千层塔的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手 段。 0004 但是, 千层塔组织培养过程主要采用的是叶片、 茎和根。 这些外植体存在外植体灭 菌困难、 无菌外植体获得率低, 而且灭菌后大部分死亡, 不能生长、 分化和增殖等问题。 因 此, 对于千层塔的组织培养, 外植体的灭菌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该方法能 够显著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的灭菌效率, 同时提高了千层塔外植体的
10、存活率。 0006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 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07 一种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在低压环境中将千层塔 外植体采用灭菌剂进行灭菌, 灭菌后的千层塔外植体在低压环境中培养。 0008 具体的, 所述的低压环境是指压力为4060KP。 0009 更具体的, 所述的千层塔外植体指千层塔的根、 千层塔的茎或千层塔的叶。 0010 进一步的, 千层塔外植体采用灭菌剂进行灭菌包括: 取千层塔外植体依次经流水 冲洗、 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 体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及体积分数为7 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千层塔外植体经NaOCl溶液和过氧化氢
11、溶液浸泡时处于低压环境。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815218 B 3 0011 具体的, 千层塔外植体在NaOCl溶液中浸泡的低压环境时间为515min, 千层塔外 植体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的低压环境时间为510min。 0012 另外, 将经过灭菌剂灭菌处理的千层塔外植体转接到MS固体培养基上于低压环境 中培养, 2周后取出千层塔外植体转移到常压培养室继续培养。 0013 还有, 低压环境中培养的光照强度为2000Lux, 低压环境中培养的光周期为16h; 在 常压培养室中的培养的温度为25。 0014 进一步的, 在所述的MS固体培养基中添加100200mg/L的两性霉素
12、B。 0015 优选的, 所述的低压环境中培养的培养温度为3040。 0016 本发明的优点为: 0017 (1)本发明通过低压结合温和的灭菌剂处理, 以及灭菌后的低压和高温培养, 不仅 提高了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效率, 同时还提高了千层塔的移栽成活率, 可用于千层塔的组 织培养, 为千层塔的灭菌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0018 (2)对千层塔外植体灭菌, 最好的方案是: 灭菌时, 5NaOCl浸泡时间为10分钟, 7过氧化氢浸泡时间为8分钟, 两种灭菌剂浸泡时的压力为50KP; 灭菌后前两周培养时, MS 固体培养基中含有的两性霉素B的浓度为150mg/L, 培养的压力为50KP, 培养的温度为3
13、5。 两周后进行正常的培养。 在这样的条件下, 千层塔的叶片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达到60和 75; 千层塔的茎除菌率和存活率达到55和78; 千层塔的根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达到 55和5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千层塔在人工组织培养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外植体污染严重。 如果灭菌时间 不够, 则灭菌效率极低; 如果灭菌时间过长, 则外植体成活率极低。 严重阻碍了千层塔组织 培养的成功。 本发明的提高千层塔外植体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通过低压结合温和的灭菌 剂处理, 以及灭菌后的低压和高温培养, 不仅提高了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效率。 此方法可用 于千层塔的组织培养。 0020 一种提高千层塔外植体
14、表面灭菌效率的方法, 按以下步骤操作: 0021 步骤一, 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 0022 取千层塔外植体(根或者茎, 或者叶片), 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75乙醇溶 液浸泡1分钟, 倒掉乙醇, 然后用体积分数5NaOCl溶液浸泡并立即放置到4060kP的压力 容器中, 515分钟后取出, 倒掉NaOCl溶液, 换用体积分数7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立即放置 到压力容器的低压环境中。 放置510分钟后取出, 倒掉过氧化氢溶液,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0023 步骤二, 千层塔外植体的培养: 0024 将灭过菌的千层塔外植体转接到含有100200mg/L两性霉素B的MS固体培养基 上, 并放置到
15、4060KP的压力容器中培养, 培养温度为3040, 2周后取出, 转移到培养室 培养。 在压力容器中和在培养室中的光照条件为: 光照强度为2000Lux, 光周期16小时。 在培 养室中的培养温度为25。 2周后统计外植体的除菌率和存活率。 0025 MS培养基组成: 1.65g/L的NH4NO3、 1.9g/L的KNO3、 0.17g/L的KH2PO4、 0.37g/L的 MgSO47H2O、 0.44g/L的CaCl22H2O、 0.83mg/L的KI、 6.2mg/L的H3BO3、 22.3mg/L的MnSO44H2O、 8.6mg/L的ZnSO47H2O、 0.25mg/L的Na2M
16、oO42H2O、 0.025mg/L的CuCl25H2O、 0.025mg/L的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815218 B 4 CoCl26H2O、 37.3mg/L的Na2EDTA、 27.8mg/L的FeSO47H2O。 0026 这里的各成分是按照每升液体计算的, MS是组织培养中比较常规的培养基, 固体 MS培养基, 在上述成分中添加琼脂粉; 0027 除菌率是指: 经过步骤一的方法外植体灭菌后, 再经过步骤二的方法培养2周后统 计出的没有染菌的外植体数目在总共外植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0028 存活率是指: 经过步骤一的方法外植体灭菌后, 再经过步骤二的方法培养2周后统
17、 计出的仍然是绿色(绿色部分占外植体总体积的1/3以上)且没有染菌的外植体数目在总共 没有染菌的外植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0029 实施例1(对照1): 0030 1、 步骤一, 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 0031 取千层塔叶片, 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 倒掉 乙醇,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15分钟后取出, 倒掉NaOCl溶液, 换用体积分 数为7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放置10分钟后取出, 倒掉过氧化氢溶液,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0032 步骤二, 千层塔外植体的培养: 0033 将灭过菌的千层塔叶片转接到含有150mg/L两性霉素B的MS固体培养基
18、上, 然后放 于培养室中培养。 培培养条件为: 温度为25,光照强度2000Lux, 光周期16小时。 2周后统计 外植体的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26和43。 0034 实施例2(对照2): 0035 将实施例1中外植体换成茎, 则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30和52。 0036 实施例3(对照3): 0037 将实施例1中外植体换成根, 则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47和25。 0038 实施例4: 0039 步骤一, 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 0040 取千层塔叶片, 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 倒掉 乙醇,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并立即放置到40KP的压力容器
19、中, 5分钟后取 出, 倒掉NaOCl溶液, 换用体积分数7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立即放置到压力容器的低压环 境中。 放置5分钟后取出, 倒掉过氧化氢溶液,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0041 步骤二, 千层塔外植体的培养: 0042 将灭过菌的千层塔叶片转接到含有100mg/L两性霉素B的MS固体培养基上, 并放置 到40kP的压力容器中培养, 培养温度为30, 2周后取出, 转移到培养室培养。 在压力容器中 和在培养室中的光照条件为: 光照强度为2000Lux, 光周期16小时。 在培养室中的培养温度 为25。 2周后统计外植体的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42和73。 0043 实施例5: 0044
20、步骤一, 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 0045 取千层塔叶片, 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 倒掉 乙醇,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并立即放置到50KP的压力容器中, 10分钟后 取出, 倒掉NaOCl溶液, 换用体积分数为7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立即放置到压力容器的低 压环境中。 放置8分钟后取出, 倒掉过氧化氢溶液,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0046 步骤二, 千层塔外植体的培养: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815218 B 5 0047 将灭过菌的千层塔叶片转接到含有150mg/L两性霉素B的MS固体培养基上, 并放置 到50kP的压力容器中
21、培养, 培养温度为35, 2周后取出, 转移到培养室培养。 在压力容器中 和在培养室中的光照条件为: 光照强度为2000Lux, 光周期16小时。 在培养室中的培养温度 为25。 2周后统计外植体的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60和75。 0048 实施例6: 0049 步骤一, 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 0050 取千层塔叶片, 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 倒掉 乙醇,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并立即放置到50KP的压力容器中, 15分钟后 取出, 倒掉NaOCl溶液, 换用体积分数为7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立即放置到压力容器的低 压环境中。 放置10分钟后取
22、出, 倒掉过氧化氢,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0051 步骤二, 千层塔外植体的培养: 0052 将灭过菌的千层塔叶片转接到含有200mg/L两性霉素B的MS固体培养基上, 并放置 到60kP的压力容器中培养, 培养温度为40, 2周后取出, 转移到培养室培养。 在压力容器中 和在培养室中的光照条件为: 光照强度为2000Lux, 光周期16小时。 在培养室中的培养温度 为25。 2周后统计外植体的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49和52。 0053 实施例7: 0054 步骤一, 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 0055 取千层塔茎, 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 倒掉乙 醇, 然后用体
23、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并立即放置到40kP的压力容器中, 5分钟后取 出, 倒掉NaOCl溶液, 换用体积分数为7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立即放置到压力容器的低压环 境中。 放置5分钟后取出, 倒掉过氧化氢,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0056 步骤二, 千层塔外植体的培养: 0057 将灭过菌的千层塔茎转接到含有200mg/L两性霉素B的MS固体培养基上, 并放置到 60kP的压力容器中培养, 培养温度为30, 2周后取出, 转移到培养室培养。 在压力容器中和 在培养室中的光照条件为: 光照强度为2000Lux, 光周期16小时。 在培养室中的培养温度为 25。 2周后统计外植体的除菌率和存活
24、率分别为28和33。 0058 实施例8: 0059 将实施例5中外植体换成茎, 则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55和78。 0060 实施例9: 0061 步骤一, 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 0062 取千层塔茎, 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 倒掉乙 醇,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并立即放置到60KP的压力容器中, 15分钟后取 出, 倒掉NaOCl溶液, 换用体积分数为7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立即放置到压力容器的低压 环境中。 放置10分钟后取出, 倒掉过氧化氢,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0063 步骤二, 千层塔外植体的培养: 0064 将灭过菌的千层塔茎转接
25、到含有100mg/L两性霉素B的MS固体培养基上, 并放置到 40kP的压力容器中培养, 培养温度为40, 2周后取出, 转移到培养室培养。 在压力容器中和 在培养室中的光照条件为: 光照强度为2000Lux, 光周期16小时。 在培养室中的培养温度为 25。 2周后统计外植体的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50和45。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815218 B 6 0065 实施例10: 0066 步骤一, 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 0067 取千层塔根, 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 倒掉乙 醇,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并立即放置到60KP的压
26、力容器中, 5分钟后取 出, 倒掉NaOCl溶液, 换用体积分数为7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立即放置到压力容器的低压 环境中。 放置10分钟后取出, 倒掉过氧化氢溶液,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0068 步骤二, 千层塔外植体的培养: 0069 将灭过菌的千层塔根转接到含有100mg/L两性霉素B的MS固体培养基上, 并放置到 40kP的压力容器中培养, 培养温度为30, 2周后取出, 转移到培养室培养。 在压力容器中和 在培养室中的光照条件为: 光照强度为2000Lux, 光周期16小时。 在培养室中的培养温度为 25。 2周后统计外植体的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36和39。 0070 实施例11:
27、0071 将实施例5中外植体换成根, 则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55和58。 0072 实施例12: 0073 步骤一, 千层塔外植体的灭菌: 0074 取千层塔根, 用流水冲洗干净, 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 倒掉乙 醇,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5的NaOCl溶液浸泡并立即放置到60KP的压力容器中, 10分钟后取 出, 倒掉NaOCl溶液, 换用体积分数为7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 立即放置到压力容器的低压 环境中。 放置10分钟后取出, 倒掉过氧化氢溶液, 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0075 步骤二, 千层塔外植体的培养: 0076 将灭过菌的千层塔根转接到含有200mg/L两性霉素B的MS固体培养基上, 并放置到 60KP的压力容器中培养, 培养温度为40, 2周后取出, 转移到培养室培养。 在压力容器中和 在培养室中的光照条件为: 光照强度为2000Lux, 光周期16小时。 在培养室中的培养温度为 25。 2周后统计外植体的除菌率和存活率分别为53和26。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815218 B 7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