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500.61KB ,
资源ID:6573337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65733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及其系统.pdf)为本站会员(罗明)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及其系统.pdf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72900.1 (22)申请日 2017.08.04 (73)专利权人 郭伟锋 地址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东街 道东山吴村9-3号 (72)发明人 郭伟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史明罡 (51)Int.Cl. A01K 61/60(2017.01) A01K 61/65(2017.01) A01K 61/80(2017.01) C02F 3/32(2006.01) C02F 103/20

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及其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贝类养殖的水 处理装置及其系统, 涉及生物水污染治理技术领 域。 该装置包括: 漂浮管、 升降管和进料管; 漂浮 管能够定位在水体的预设水位; 升降管用于通入 气体或水体, 进料管用于输送物料; 升降管与进 料管互相绑定; 升降管和/或进料管上设置有浮 力件, 浮力件能够使注水后的升降管刚好下沉; 升降管和/或进料管通过连杆与漂浮管连接, 使 升降管充气或充水后升降管与进料管能够绕漂 浮管上下摆动; 进料管连有寄养盒。 本实用新型 缓解了

3、传统养殖净化方法没有考虑生物成活以 及持续治理, 治理效率低的问题。 通过本实用新 型使贝类能够充分接触浮游动植物同时让贝类 在得到有限能量补充后, 充分、 持续发挥净化水 体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页 CN 207125156 U 2018.03.23 CN 207125156 U 1.一种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两端封闭的漂浮管、 升降管和 进料管; 所述漂浮管能够定位在水体的预设水位; 所述升降管用于通入气体或水体, 所述进料 管用于输送物料; 所述升降管与所述进料管互相绑定; 所述升降管和/或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浮力件, 所述浮力件能够使注水

4、后的所述升降 管和进料管刚好下沉; 所述升降管和/或所述进料管通过连杆与所述漂浮管连接, 使所述升降管充气或充水 后所述升降管与所述进料管能够绕所述漂浮管上下摆动; 所述进料管连有寄养盒, 用于对寄养盒内的贝类进行喂养。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水体底部设置有两 个固定桩, 两个所述固定桩通过连接绳分别与所述漂浮管的两端连接, 使所述漂浮管能够 漂浮在水体的预设水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管通过两 个连杆与所述漂浮管连接, 所述连杆端部分别通过抱箍套设于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漂浮管的 两端。 4.按照权利

5、要求3所述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箍两侧的所 述进料管与所述漂浮管的管体上套设有锁箍; 所述锁箍与所述抱箍之间的距离为0.53c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力件为浮 球。 6.按照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 管与所述寄养盒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 所述寄养盒中设有对接嘴。 7.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的水处理系统。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空气压缩机和水泵; 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水泵分别独立地与所述升降

6、管连通。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供料系统; 所述供料系统包括配料池、 储料罐、 压力罐、 输料管网和中央控制器; 所述配料池通过提升泵与所述储料罐相连, 所述储料罐通过压力泵和所述压力罐与所 述输料管网相连, 所述输料管网与所述进料管连通; 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配料池、 所述提升泵、 所述储料罐、 所述压力泵和所述压力 罐电连接, 以控制所述配料池进行配料, 控制所述提升泵将所述配料池中的物料提升至所 述储料罐, 并控制将所述储料罐中的物料通过所述压力泵和所述压力罐输送到所述输料管 网的管道内。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7、, 所述输料管网的管道上设有水流 开关和电磁阀; 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流开关和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所述水流开关将所述输料管网管道的水流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所述中央控制器, 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与闭合。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125156 U 2 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基于贝类养殖的 水处理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面大量广的农村面源污染, 基本以餐饮废水、 生活废水、 畜禽养殖废水等为主, 主 要成份为生物质有机物, 属于富营养化污

8、染, 与传统养殖水环境近似, 与工业废水有本质区 别。 0003 已有的水治理方法基本分为物理法、 化学法以及生物法。 富营养化水污染适合采 用生物法处理, 目前市场上的水治理生物法相对结构简单, 人力操作的成分居多。 研究发 现, 很多水产生物如贝类有很好的净水作用, 如何在水产养殖的基础上来净化水体成为人 们关注的焦点。 0004 目前利于水产养殖来净化水体的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在利用河蚌养殖 来净化水体的过程中, 因一般受污染水体的湖底沉积物淤泥较厚, 而河蚌在自然水域只能 栖息在较粘性的稀土中生存, 直接把河蚌投放到淤泥中会导致河蚌被 “淤泥淹死” , 成活率 极低, 导致河

9、蚌的治水效果有限。 因河蚌栖息在湖底水温较低, 水温低蚌的滤食量下降, 同 时浮游植物具有昼夜上下垂直迁移的习性, 白天水温上升而藻却处于水面上层, 河蚌在底 层难以达到理想的治水效果。 如用传统的河蚌挂养模式导致大量白色浮球、 绿色饮料瓶等 污染飘浮物遮盖在美丽的湖面上, 导致水面风景差, 该传统饲养方法除了导致湖面大量污 染物漂浮之外, 还导致湖面难以行船。 0005 现有技术结构简单、 操作繁杂而且由于没有综合考虑调节实际遇到的各种情况导 致治理效果欠佳或者并没有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此外, 类似的生物治理技术没有考虑到生 物的成活以及持续治理,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定的污染, 但治理的延

10、续性不佳, 能解决短 期残留但不能进行长期的治理。 0006 有鉴于此, 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该装置利用了 高密度贝类治水的功能, 通过升降管的升降可使贝类在预定水位进行滤食清水, 缓解了由 于浮游动植物的昼夜上下垂直迁移习性而造成的治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同时通过配合进料 管能够在不污染水体的前提下, 解决了贝类的喂食问题, 使水体能够得到持续性的治理。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的水 处理系统, 具有与上述水处理装置相同的优势。 0009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

11、述目的, 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 一种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包括: 两端封闭的漂浮管、 升降管和进料管; 0011 所述漂浮管能够定位在水体的预设水位; 所述升降管用于通入气体或水体, 所述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207125156 U 3 进料管用于输送物料; 所述升降管与所述进料管互相绑定; 0012 所述升降管和/或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浮力件, 所述浮力件能够使注水后的所述 升降管和进料管刚好下沉; 0013 所述升降管和/或所述进料管通过连杆与所述漂浮管连接, 使所述升降管充气或 充水后所述升降管与所述进料管能够绕所述漂浮管上下摆动; 0014 所述进料管连有寄

12、养盒, 用于对寄养盒内的贝类进行喂养。 0015 优选地,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水体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桩, 两个所述 固定桩通过连接绳分别与所述漂浮管的两端连接, 使所述漂浮管能够漂浮在水体的预设水 位。 0016 优选地,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进料管通过两个连杆与所述漂浮 管连接, 所述连杆端部分别通过抱箍套设于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漂浮管的两端。 0017 进一步,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抱箍两侧的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漂 浮管的管体上套设有锁箍; 0018 所述锁箍与所述抱箍之间的距离为0.53cm。 0019 优选地,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

13、浮力件为浮球。 0020 进一步,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寄养盒之间通过连 接管相连; 所述寄养盒中设有对接嘴。 0021 一种包括上述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的水处理系统。 0022 进一步,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空气压缩机和 水泵; 0023 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所述水泵分别独立地与所述升降管连通。 0024 进一步,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供料系统; 0025 所述供料系统包括配料池、 储料罐、 压力罐、 输料管网和中央控制器; 0026 所述配料池通过提升泵与所述储料罐相连, 所述储料罐通过压

14、力泵和所述压力罐 与所述输料管网相连, 所述输料管网与所述进料管连通; 0027 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配料池、 所述提升泵、 所述储料罐、 所述压力泵和所述 压力罐电连接, 以控制所述配料池进行配料, 控制所述提升泵将所述配料池中的物料提升 至所述储料罐, 并控制将所述储料罐中的物料通过所述压力泵和所述压力罐输送到所述输 料管网的管道内。 0028 进一步,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所述输料管网的管道上设有水流开关 和电磁阀; 0029 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流开关和所述电磁阀电连接; 0030 所述水流开关将所述输料管网管道的水流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所述中央控 制器, 所述

15、中央控制器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与闭合。 0031 与已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2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采用悬浮式、 能够自动升降的 挂养装置, 本装置可绑定贝类在装置上, 通过对升降管的充气与注水实现自动升降的功能, 通过自动升降使得贝类可以追逐藻类在预定水位进行滤食清水, 达到有效治水的目的。 通 过此装置系统借助贝类的滤食功能能够充分吸纳水中浮游动植物, 做到净化水体的功能。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207125156 U 4 0033 (2)本实用新型的挂养方式是一种悬浮式挂养, 且管路不会漂浮在水面, 避免了现

16、 有技术中用饮料瓶挂养方式导致饮料瓶污染鱼池或水面的问题发生, 绿色环保, 另外, 因为 装置和贝类寄养盒体都是悬浮在水中, 并位于预设的水位下, 这就使鱼池的水面可以使船 只通行。 0034 (3)本实用新型通过配合进料管给寄养盒中的贝类喂食, 投喂食物通过寄养盒中 的管道直接输送到贝类口腔内, 能够与水体零接触, 贝类喝的是 “脏水” 吐得却是 “纯净水” , 通过循环进食和滤水, 实现水体交换, 可滤食2000目以上的有机碎屑、 细菌及水体藻类。 在 不污染水体的前提下, 通过投喂让贝类在得到有限能量补充后, 充分、 持续发挥净化水体的 功能, 使水体能够得到持续性的治理。 0035 (

17、4)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及系统养殖贝类, 能够提供一种高效处理生物质有 机废水的方法, 具有处理量大、 成本低、 易操作、 省管理、 效果久的特点, 适用于大中小型富 营养水体的修复、 景观湖水体净化、 内湖与河流水体的净化, 适应范围广, 大可净化万亩以 上水域小可处理亩以下单位的水体。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及系统能快速去除水体中的 氨氮、 亚硝酸盐、 硝酸盐、 磷酸盐、 总氮、 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此外, 贝类对水体和河道底泥中 的铝、 铬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也有很强的吸收固化作用, 是环境修复和优选品种。 附图说明 003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

18、案, 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为图1中P处局部放大图; 003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标: 100-漂浮管; 200-升降管; 300-进料管; 400-连杆; 500-寄养盒; 210

19、-浮球; 110-固定桩; 120-连接绳; 410-抱箍; 420-锁箍; 510-连接管; 520-对接嘴; 600-配料池; 610- 储料罐; 611-提升泵; 612-压力泵; 620-压力罐; 710-水流开关; 720-电磁阀; 800-空气压缩 机; 90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

20、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上” 、“下”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 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207125156 U 5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其中: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

21、意图。 0045 如图1所示, 该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包括: 两端封闭的漂浮管100、 升降管 200和进料管300; 漂浮管100能够定位在水体的预设水位; 升降管200用于通入气体或水体, 进料管300用于输送物料; 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互相绑定; 升降管200和/或进料管300上 设置有浮力件, 浮力件能够使注水后的升降管200刚好下沉; 升降管200和/或进料管300通 过连杆400与漂浮管100连接, 使升降管200充气或充水后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能够绕漂 浮管100上下摆动; 进料管300连有寄养盒500, 用于对寄养盒500内的贝类进行喂养。 0046 这个装置能

22、够针对所有具有闭合功能的贝类而设计, 通过具有闭合功能贝类本身 的滤水特性来对水体进行净化。 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贝类包括: 海水贝类、 河蚌, 如: 三角帆 蚌、 褶纹冠蚌、 无齿蚌等。 优选河蚌。 0047 漂浮管100能够定位在水体的预设水位, 漂浮管100可以通过固定方式(如机械固 定)定位于水体的预设水位,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漂浮管100漂浮定位于水体的预设水 位。 预设水位为计划升降管200最高所能达到的水体上层预设水位与升降管200最低所能达 到的水体底层预设水位的中间水位, 也可以位于水体的中间部位。 0048 漂浮管100可以为实心管也可以为空心管, 漂浮管100取预设长度值,

23、 当为空心管 时, 将漂浮管100的两端封闭; 将漂浮管100定位于水体的预设水位, 升降管200捆绑着进料 管300, 进料管300与寄养盒500连通, 为寄养盒500中的贝类喂料。 0049 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的绑定方式可以采用常规方式进行, 优选地, 通过塑料织 带进行绑定。 0050 升降管200和/或进料管300上设置有浮力件, 优选在升降管200上设置有浮力件, 根据寄养盒500上的贝类重量在升降管200上绑上浮力件。 浮力件是指能够提供浮力的物 件, 如浮球或浮子, 优选浮球210。 以浮球210为例,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调试方法: 浮球210的 数量要控制在升降管200注

24、水后浮球210的浮力刚好支撑不住升降管200而沉入池底。 操作 时可先把升降管200注水, 然后捆绑足够支撑贝类的浮球210, 待在寄养盒500上放满贝类后 再逐一剪去捆绑的浮球210, 直到剪去的浮球210刚好看到升降管200下沉, 就立即停止剪 球, 调试就完成了, 这时只要对升降管200充气贝类就会漂浮回水面, 等到贝类体重长到超 出调试的负荷值时, 再适当加浮球210即可修正负荷值。 0051 升降管200和/或进料管300通过连杆400与漂浮管100连接, 优选进料管300通过连 杆400与漂浮管100连接, 使升降管200充气或充水后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能够绕漂浮管 100上

25、下摆动。 0052 通过漂浮管100的定位, 保持漂浮管100位置不变, 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能够通 过连杆400以漂浮管100为轴转动, 从而使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带着贝类围绕漂浮管100 做上下摆动升降运动。 当升降管200充气后, 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带着贝类在浮力的作用 下漂浮升至升降管200所能达到最高位置, 即预设水体上层水层; 而当升降管200充水后, 升 降管200与进料管300带着贝类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至升降管200所能达到最低位置, 即水体 底层水层。 0053 连杆400的尺寸根据处理水体的水深和计划最高升降高度计算, 连杆400尺寸 说 明 书 4/8

26、页 6 CN 207125156 U 6 (水深-计划最高升降高度)/2, 即漂浮管100定位于一定水位, 由于连杆400如同摆臂围绕漂 浮管100(以漂浮管100为轴)转动以实现贝类的升降, 因此通过漂浮管100所在水位和连杆 400尺寸能够达到计划所能达到的最高升降高度。 0054 进行水处理时, 白天对升降管200充气, 使升降管200和进料管300能够漂浮在水体 上层预设水层, 寄养盒500内的贝类能够滤食水体上层的浮游动植物; 晚上对升降管200注 水, 使升降管200和进料管300能够沉入水体底层预设水层, 寄养盒500内的贝类能够滤食水 体底层的浮游动植物。 本实用新型根据浮游动

27、植物的昼夜上下垂直迁移习性而设计, 通过 对升降管200的充气和充水实现贝类的上升和下降, 从而使贝类能够充分的接触浮游动植 物而充分发挥滤水功能。 0055 目前面源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 水体的氨氮、 总磷超标导致水体藻类繁殖过剩, 藻类都喜好阳光白天随温度阳光栖息在水体上层, 晚上随水温下降沉入湖底, 由于浮游动 植物具有昼夜上下垂直迁移的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采用悬 浮式、 能够自动升降的挂养装置, 本装置通过对升降管200的充气与注水实现自动升降的功 能, 通过自动升降使得贝类可以追逐藻类在预定水位进行滤食清水, 达到有效治水的目的。 0056 传统养殖贝类

28、在水体投放有机肥后限制了养殖密度, 因肥料投放到水体导致肥料 继续在水体发酵, 发酵会耗去水体大量氧份, 而且投放有机肥会繁殖出大量的藻类, 反而是 污染了水体。 传统养殖先把水体搞肥, 再让贝类去净化是起不到作用的, 只是浪费了人力物 力, 这无疑是在做水体的 “破坏性试验” , 最终导致传统养殖只能局限于1000只左右/亩的养 殖密度, 否则会导致水体大量蓝藻的爆发。 本实用新型缓解了这个问题, 通过配合进料管 300给寄养盒500中的贝类喂食, 投喂食物能够与水体零接触, 修复还原了水体回归到自然 状态, 水体溶解氧达到9mg/L以上, 而通过零投放换回的氧份充分保障了超传统养殖养5倍

29、以上密度贝类的需氧量, 能够进行贝类的高密度养殖, 通过贝类的循环进食和滤水, 实现水 体交换, 可滤食有机碎屑、 细菌及水体藻类, 在不污染水体的前提下, 通过投喂让贝类在得 到有限能量补充后, 充分、 持续发挥净化水体的功能, 使水体能够得到持续性的治理。 0057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水体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桩110, 两个固定桩110通过 连接绳120分别与漂浮管100的两端连接, 使漂浮管100能够漂浮在水体的预设水位。 0058 优选地, 漂浮管100为PVC管。 0059 漂浮管100取预设长度值, 并将漂浮管100的两端封闭, 两个固定桩110通过连接绳 120分别与漂浮管

30、100的两端连接, 且固定桩110固定在池底的预设位置, 拉紧连接绳120把 漂浮管100直立漂浮在水层的中间部位。 0060 在预设漂浮管100的尺寸时, 保证漂浮管100的浮力大于升降管200的浮力, 这样能 够保证当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带着贝类上升或下降时漂浮管100位置不发生明显变化, 较为固定。 0061 固定桩110固定在池底, 通过固定桩110和连接绳120使漂浮管100定位在水体的预 设水位, 这种定位方式操作方便、 容易控制。 0062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如图2所示, 进料管300通过两个连杆400与漂浮管100 连接, 连杆400端部分别通过抱箍410套设于进

31、料管300与漂浮管100的两端。 0063 连杆400的两头各连有一对抱箍环, 抱箍环分别套设于进料管300与漂浮管100的 两端, 即进料管300和漂浮管100两端套有抱箍410, 进料管300和漂浮管100同一端的两个抱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207125156 U 7 箍410之间通过连杆400相连, 实现连杆400与进料管300和漂浮管100之间的转动。 采用抱箍 410的方式方便操作, 在水体中能够稳定运转, 实现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的上升和下降。 0064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抱箍410两侧的进料管300与漂浮管100的管体上套设 有锁箍420; 锁箍420

32、与抱箍410之间的距离为0.53cm, 优选1cm。 0065 抱箍410与锁箍420中间留一定的间隙, 能够使抱箍410能在抱箍410外侧的两个锁 箍420之间充分做上下摆臂动作。 0066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进料管300与寄养盒500之间通过连接管510相连; 寄养 盒500中设有对接嘴520。 0067 通过连接管510使进料管300中的物料能够进入寄养盒500内并通过寄养盒500中 的对接嘴520直接对准贝类腮部进行喂料, 使喂料更精准。 通过该方式能够实现对贝类的有 效、 精准喂料, 物料不与水体接触, 直接进入寄养盒500中的贝类口中。 0068 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通

33、过利用贝类的滤水功能来净化水体, 根据浮游动植 物的昼夜上下垂直迁移习性而设计, 通过对升降管200的充气和充水实现贝类的上升和下 降, 从而使贝类能够充分的接触浮游动植物而充分发挥滤水功能, 同时, 该装置同时对贝类 进行投喂, 能够让贝类在得到有限能量补充后, 充分、 持续发挥净化水体的功能。 此外, 该喂 食方式与水体零接触, 不会重新对水体造成污染, 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更加充分、 有效, 净化效果好。 006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系统, 该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 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具有与上述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相同的优势, 再次 不再赘述。 0

34、07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空气压缩机和水泵; 0071 空气压缩机和水泵分别独立地与升降管200连通。 0072 分别独立地指空气压缩机与升降管200连通, 水泵与升降管200连通, 两者互不影 响。 0073 优选地, 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与升降管200连通, 用于向升降管200中充气, 水泵通 过管道与升降管200连通, 用于向升降管200中充水, 水和气的开关通过开关阀控制。 0074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如图3所示, 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供料系统; 0075 供料系统包括配料池600、 储料罐610、 压力罐620、 输料管网和中央控制器; 配料池 60

35、0通过提升泵611与储料罐610相连, 储料罐610通过压力泵612和压力罐620与输料管网相 连, 输料管网与进料管300连通; 中央控制器分别与配料池600、 提升泵611、 储料罐610、 压力 泵612和压力罐620电连接, 以控制配料池600进行配料, 控制提升泵611将配料池600中的物 料提升至储料罐610, 并控制将储料罐610中的物料通过压力泵612和压力罐620输送到输料 管网的管道内。 0076 通过控制器分别与配料池600、 提升泵611、 储料罐610、 压力泵612和压力罐620电 连接, 控制配料池600进行配料, 并控制提升泵611将配料池600中的配料提升到储

36、料罐610, 以实现将配料池600配好的配料通过储料罐610和压力罐620输送到输料管网的管道内, 从 而实现对寄养盒500内的贝类进行喂养, 达到高产能零排放, 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动化喂养, 较人工养殖方式效率更高。 0077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输料管网的管道上设有水流开关710和电磁阀720; 中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207125156 U 8 央控制器分别与水流开关710和电磁阀720电连接; 水流开关710将输料管网管道的水流信 息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电信号控制电磁阀720的开启与闭合。 0078 水流开关710是一种内设有传感器件, 能够

37、检测到输料管网的管道上的水流信息 的器件。 通过水流开关710将水流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此 电信号与预先设定的输送食料量进行比较, 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电磁阀720的开启与闭合, 实现定量定时地输送食料给输送管网, 进而再输送给寄养盒500内的贝类, 使喂料过程更加 自动化、 更加精准, 减少物料的浪费和过度喂食。 0079 该水处理系统不仅具有上述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装置所具有的优点还具有自 动喂料的优点, 通过自动配料、 输送、 控制, 能够定量定时输送食料, 实现自动化、 精准喂料。 0080 一种典型的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系统, 如图4所示, 包括: 两端封

38、闭的漂浮管 100、 升降管200和进料管300; 漂浮管100为PVC管, 水体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桩110, 两个固 定桩110通过连接绳120分别与漂浮管100的两端连接, 使漂浮管100能够漂浮在水体的预设 水位; 升降管200用于通入气体或水体, 进料管300用于输送物料; 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互 相绑定; 升降管200上设置有浮力件, 浮力件能够使注水后的升降管200刚好下沉; 进料管 300通过两个连杆400与漂浮管100连接, 连杆400端部分别通过抱箍410套设于进料管300与 漂浮管100的两端, 抱箍410两侧的进料管300与漂浮管100的管体上套设有锁箍420, 锁

39、箍 420与抱箍410之间的距离为1cm; 升降管200连通有空气压缩机800和水泵900, 使升降管200 充气或充水后升降管200与进料管300能够绕漂浮管100上下摆动; 进料管300连有寄养盒 500, 进料管300与寄养盒500之间通过连接管510相连; 寄养盒500中设有对接嘴520, 用于对 寄养盒500内的贝类进行喂养。 0081 进料管300连通供料系统, 供料系统包括: 配料池600、 储料罐610、 压力罐620、 输料 管网和中央控制器; 配料池600通过提升泵611与储料罐610相连, 储料罐610通过压力泵612 和压力罐620与输料管网相连, 输料管网与进料管30

40、0连通; 中央控制器分别与配料池600、 提升泵611、 储料罐610、 压力泵612和压力罐620电连接, 以控制配料池600进行配料, 控制提 升泵611将配料池600中的物料提升至储料罐610, 并控制将储料罐610中的物料通过压力泵 612和压力罐620输送到输料管网的管道内。 输料管网的管道上设有水流开关710和电磁阀 720; 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水流开关710和电磁阀720电连接; 水流开关710将输料管网管道的 水流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电信号控制电磁阀720的开启 与闭合。 0082 使用时, 漂浮管100取预设长度值, 并将漂浮管100的两端封闭;

41、两个固定桩110通 过连接绳120分别与漂浮管100的两端连接, 且固定桩110固定在池底的预设位置, 拉紧连接 绳120把漂浮管100直立漂浮在水层的中间部位, 升降管200捆绑着进料管300, 进料管300和 漂浮管100两端套有抱箍410, 进料管300和漂浮管100同一端的两个抱箍410之间通过连杆 400相连, 进料管300管道上留多个奶嘴式插入头子, 插入头子便于按插寄养盒500, 根据寄 养盒500上的贝类重量在升降管200上绑上浮球210, 浮球210的数量要控制在升降管200注 水后浮球210的浮力刚好支撑不住升降管200而沉入池底。 操作时可先把升降管200注水, 然 后捆

42、绑足够支撑贝类的浮球210, 待在寄养盒500上放满贝类后再逐一剪去捆绑的浮球210, 就像打手提秤一样, 直到剪去的浮球210刚好看到升降管200下沉, 就立即停止剪球, 升降装 置调试就完成了, 这时只要对升降管200充气贝类就会漂浮回水面, 等到贝类体重长到超出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207125156 U 9 调试的负荷值时, 再适当像砝码一样加浮球210即可修正负荷值。 在预设漂浮管100尺寸时 漂浮管100的浮力大于对应管辖升降管200的浮力。 0083 白天对升降管200充气, 使升降管200和进料管300能够漂浮在水体上层预设水层, 寄养盒500内的贝类能够滤食水体

43、上层的浮游动植物; 晚上对升降管200注水, 使升降管200 和进料管300能够沉入水体底层预设水层, 寄养盒500内的贝类能够滤食水体底层的浮游动 植物。 0084 采用该基于贝类养殖的水处理系统处理一处v类富营养水体的鱼池方案: 以每亩 3000只河蚌密度配置, 水温达18度以上后在3个月内即可把v类水降解到四类水, 6个月后可 把四类水降解到三类水, 并一直保持不再反弹。 0085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本实用新型, 然而应意识到, 在不背离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 因此, 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 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207125156 U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11 CN 207125156 U 11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2 CN 207125156 U 1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