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CN102900454A43申请公布日20130130CN102900454ACN102900454A21申请号201210429866522申请日20121031E21F1/0620060171申请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232001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路1号72发明人王俊涛王康健张炀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代理人张红54发明名称风筒连接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筒连接装置,包括卡箍,卡箍包括拆卸式固定连接的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拼凑形成环形的卡槽,卡槽用于卡持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风筒连接
2、装置,连接时,将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分别卡在两节风筒对应端的两个风筒箍上,然后固定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即实现了两节风筒的固定。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风筒连接装置,当风筒供风时,由于受风压作用,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相互产生反作用力,而出现背离运动的趋势,两个风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别卡在卡槽的两侧内壁上,以此实现风筒箍与卡槽的耦合,风压越大,耦合越充分,气密性越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1页21一种风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箍,包括拆卸式固定连接的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所述第一子箍和第
3、二子箍拼凑形成环形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卡持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箍和所述第二子箍都为半圆环结构,所述第一子箍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子箍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拆卸式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铰链,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通过棘齿锁连接;其中,所述棘齿锁包括棘齿销、棘齿槽和压把;所述棘齿销固定在所述第二端,所述棘齿槽固定所述第四端;所述
4、压把设置在所述棘齿销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棘齿销相对于与所述棘齿槽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箍和/或第二子箍一体冷压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开口宽度比所述风筒箍沿所述风筒轴向尺寸的二倍小2MM3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开口深度比所述风筒箍沿所述风筒径向尺寸的大2MM3MM。权利要求书CN102900454A1/4页3风筒连接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风筒连接装置。背景技术0002目前,矿井井巷通风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以风筒作为供风路径。随着
5、科技的发展,局部通风机功率越来越大,供风距离也越来越长,这就增加了风筒连接工作的工作量。0003风筒的两端都设置有连接用的风筒箍。现有技术中,风筒和风筒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先将第一节风筒的风筒箍塞入第二节风筒的风筒箍内;然后,使用细铁丝包扎;接下来,将风筒边进行反包扎;最后,再使用风筒胶将接头处用条带布粘贴。0004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上述连接工艺复杂,耗时耗力,不利于煤矿井下特种环境下快速连接风筒。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筒连接装置,用于提高连接风筒的效率。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筒连接装置,包括卡箍,包括拆卸式固定连接的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所述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拼凑形成环形的卡槽
6、,所述卡槽用于卡持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0007如上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优选的是,0008所述第一子箍和所述第二子箍都为半圆环结构,所述第一子箍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子箍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0009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拆卸式固定连接。0010如上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优选的是,0011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螺栓连接。0012如上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优选的是,0013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端铰链,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端通过棘齿锁连接;0014其中,所述棘齿锁包括棘齿销、棘齿槽和压把;0015所述棘齿销固定在所述第二端,所述棘齿槽固定所述第四端
7、;所述压把设置在所述棘齿销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棘齿销相对于与所述棘齿槽运动。0016如上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优选的是,0017所述第一子箍和/或第二子箍一体冷压成型。0018如上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优选的是,0019所述卡槽的开口宽度比所述风筒箍沿所述风筒轴向尺寸的二倍小2MM3MM。0020如上所述的风筒连接装置,优选的是,0021所述卡槽的开口深度比所述风筒箍沿所述风筒径向尺寸的大2MM3MM。0022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风筒连接装置,连接时,将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分别卡在两说明书CN102900454A2/4页4节风筒对应端的两个风筒箍上,然后固定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即实现了两节风筒的
8、固定。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风筒连接装置,当风筒供风时,由于受风压作用,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相互产生反作用力,而出现背离运动的趋势,两个风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别卡在卡槽的两侧内壁上,以此实现风筒箍与卡槽的耦合,风压越大,耦合越充分,气密性越好。附图说明0023图1为本发明风筒连接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0025图3为图1的棘齿锁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4为本发明风筒连接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0027附图标记0028100卡箍;110第一子箍;111第一端;0029112第二端;120第二子箍;121第三端;0030122第四端;130卡槽;140风
9、筒箍;0031150铰链;160棘齿锁;161棘齿销;0032162棘齿槽;163压把;170螺栓;0033180螺母;F反作用力;D开口宽度;0034H开口深度;倒角角度。具体实施方式0035实施例一0036图1为本发明风筒连接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如图1、图2所示,风筒连接装置包括卡箍100,卡箍100包括拆卸式固定连接的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拼凑形成环形的卡槽130,卡槽130用于卡持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140。0037具体地,卡箍100为一环形钢圈,其内径等于风筒箍140的外径。风筒箍140是风筒两端位置用于固定连
10、接的装置,为一个闭合性圆形钢圈,其沿风筒径向剖面呈圆形,如图2所示。卡槽130的内壁呈平滑的圆弧型,用于卡持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140。当风筒供风时,由于受风压作用,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140相互产生反作用力F,而出现背离运动的趋势,两个风筒箍140在反作用力F的作用下,分别卡在卡槽130的两侧内壁上,以此实现风筒箍140与卡槽130的耦合,风压越大,耦合越充分,气密性越好。0038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风筒连接装置,连接时,将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分别卡在两节风筒对应端的两个风筒箍上,然后固定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即实现了两节风筒的固定。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风筒连接装置,当风筒供风时,由于受风压作用,两
11、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相互产生反作用力,而出现背离运动的趋势,两个风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别卡在卡槽的两侧内壁上,以此实现风筒箍与卡槽的耦合,风压越大,耦合越充分,气密性越好。0039进一步地,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都为半圆环结构的钢圈,且第一子箍110说明书CN102900454A3/4页5具有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二子箍120具有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第一端111和第三端121、第二端112和第四端122拆卸式固定连接。00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11和第三端121通过铰链150连接,使风筒连接装置构成一个可随意张口活动式的整体,便于将风筒箍140卡持在卡槽1
12、30内。第二端112和第四端122通过棘齿锁160连接,用于在风筒箍140卡持在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拼凑形成的环形卡槽130内时,对第一子箍110的第二端112和第二子箍120的第四端122进行紧锁固定,将风筒箍140紧固在卡箍100内。0041图3为图1的棘齿锁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3,棘齿锁160包括棘齿销161、棘齿槽162和压把163。棘齿销161焊接固定在第一子箍110的第二端112,且棘齿销161上下两面具有棘齿。棘齿槽162焊接固定在第二子箍120的第四端122,且棘齿槽162上表面具有棘齿。棘齿销161的下棘齿用于与棘齿槽162的上棘齿卡实,且棘齿销161和棘齿槽
13、162要有一预设距离的伸缩行程,以提供卡箍100和风筒箍140之间的严密程度。在本实施例中,棘齿销161和棘齿槽162之间的伸缩行程为10CM。压把163设置在棘齿销161的上棘齿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棘齿销161相对于棘齿槽162运动,使棘齿销161的下棘齿与棘齿槽162的上棘齿卡实或者分离。压把163可为一圆柱体,也可为一长方体等,其一端呈斜锥形,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压把163可固定设置在棘齿销161上,也可采用分离式,将压把163设置成一独立装置,其长度一般以便于用手操作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压把163的长度为20CM。0042进一步地,第一子箍110和/或第二子箍120一体冷压成型,
14、其材质为冷轧板,冷轧板轻盈坚固,不易变形,便于携带、吊挂和复用。004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卡槽130的开口宽度D比风筒箍140沿风筒轴向尺寸的二倍小2MM3MM。卡槽130的开口深度H比风筒箍140沿风筒径向尺寸大2MM3MM,以便风筒箍140能卡持在卡槽130内。卡槽130的槽边呈向外延伸形成翘边结构,该翘边结构具有一定的倒角,该倒角为一预设角度,以防止风筒停风状态时风筒箍140脱落同时防止卡槽130槽壁刺破风筒,起到保护和防脱落功能。预设角度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5,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角度为15。00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筒连接装置,将卡箍的第一子箍的第一端和第二子箍的第
15、三端铰链连接,通过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拼凑形成环形的卡槽卡持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再将第一子箍的第二端和第二子箍的第四端用棘齿锁进行固定连接。当风筒供风时,由于受风压作用,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相互产生反作用力,而出现背离运动的趋势,两个风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别卡在卡槽的两侧内壁上,以此实现风筒箍与卡槽的耦合,风压越大,耦合越充分,气密性越好。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筒连接装置连接方便,省时省力,有利于煤矿井下特种环境下快速连接风筒。0045实施例二0046图4为本发明风筒连接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
16、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箍110的第一端111和第二子箍120的第三端121、第一子箍110的第二端112和第二子箍120的第四端122通过螺栓170和螺母180进行螺栓连接。先将两节风筒对应端的两个风筒箍140卡持在第一子箍110和第二子箍120拼凑形成环形的卡槽130说明书CN102900454A4/4页6内,然后将第一端111和第三端121、第二端112和第四端122通过螺栓170和螺母180进行螺栓连接,使风筒箍140紧紧卡持在卡槽130内,防止风筒箍140脱落。004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筒连接装置,连接时,将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分别卡在两节风筒对应端的两个风筒箍上,
17、然后使用螺栓和螺母对第一子箍和第二子箍进行螺栓连接固定,即实现了两节风筒的固定。当风筒供风时,由于受风压作用,两节风筒对应端的风筒箍相互产生反作用力,而出现背离运动的趋势,两个风筒箍在上述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分别卡在卡槽的两侧内壁上,以此实现风筒箍与卡槽的耦合,风压越大,耦合越充分,气密性越好。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筒连接装置连接方便,省时省力,有利于煤矿井下特种环境下快速连接风筒。00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说明书CN102900454A1/3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900454A2/3页8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900454A3/3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2900454A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