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4015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23 CN 103940155 A (21)申请号 201410022226.1 (22)申请日 2014.01.17 13/744,830 2013.01.18 US F25B 41/00(2006.01) (71)申请人 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地址 韩国大田 (72)发明人 P奇兹 K沙思科 (74)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蔡胜利 (54) 发明名称 压力脉动阻尼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削弱声能的压力脉动阻尼装 置, 上述声能由通过流体系统循环的流体生成。
2、 阻 尼装置包括中空的管状体, 上述管状体具有第一 端部、 第二端部以及插入于上述第一端部与第二 端部之间的凸缘。管状体配置于流体系统的至少 一个导管的内部, 在导管的内部面与管状体的第 一端部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在导管的内部面与管 状体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另一空间。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40155 A CN 103940155 A 1/2 页 2 1. 一种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3、 导管, 由至少一个管部件形成, 以及 阻尼装置, 配置于上述导管的内部, 该阻尼装置包括中空的管状体, 上述管状体具有第 一端部、 第二端部以及插入于上述第一端部与上述第二端部之间的凸缘 ; 在上述导管的内部面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在上述导管的 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之间形成另一空间 ; 在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促进具 有第一所需振动频率的压力脉动波的削弱, 在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 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促进具有第二所需振动频率的压力脉动波的削弱。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流体系统,
4、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凸缘与上述导管 的一部分相接触, 以防止上述管状体在上述导管的内部发生轴线位移。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 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的长度基于上述第一所需振动频率决定, 上述第 一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阻尼装置削弱。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 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的长度基于上述第二所需振动频率决定, 上述第 二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阻尼装置削弱。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一
5、端部的长度 基于压力脉动波的第三所需振动频率决定, 上述压力脉动波的第三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阻 尼装置削弱。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的长度 基于压力脉动波的第四所需振动频率决定, 上述压力脉动波的第四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阻 尼装置削弱。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的长度 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的长度之比基于压力脉动波的第五所需振动频率决定, 上述 压力脉动波的第五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阻尼装置削弱。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及上述
6、管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可变流动截面积。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管由第一管部件和第二管部 件形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的至少 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一管部件,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二 管部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管部件与空气调节系统的 压缩机以能使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接, 上述第二管部件与上述空气调节系统的冷凝器以能 使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接。 12. 一种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7、CN 103940155 A 2 2/2 页 3 导管, 由第一管部件及第二管部件形成, 以及 阻尼装置, 配置于上述导管的内部, 上述阻尼装置包括中空的管状体, 上述管状体具 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上述阻尼装置的上述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一管部 件, 上述第二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第二管部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管部件与上述流体系统 的压缩机以能使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接, 上述第二管部件与上述流体系统的冷凝器以能使 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管的内部面与上述管状
8、体的上述第一端部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在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二 端部之间形成另一空间。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 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的长度基于压力脉动波的第一所需振动频率决 定, 上述压力脉动波的第一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阻尼装置削弱。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 管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的长度基于压力脉动波的第二所需振动频率 决定, 上述压力脉动波的第二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阻尼装置削弱。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流
9、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的长 度基于压力脉动波的第三所需振动频率决定, 上述压力脉动波的第三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 阻尼装置削弱。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的长 度基于压力脉动波的第四所需振动频率决定, 上述压力脉动波的第四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 阻尼装置削弱。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流体系统, 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的长 度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的长度之比基于压力脉动波的第五所需振动频率决定, 上 述压力脉动波的第五所需振动频率由上述阻尼装置削弱。 20. 一种车辆用空气调节系统, 其
10、特征在于, 包括 : 压缩机, 用于压缩流体, 冷凝器, 与上述压缩机以能使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通, 用于使上述流体冷凝, 蒸发器, 与上述压缩机和上述冷凝器中的至少一个以能使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通, 用 于使流体相变, 以及 阻尼装置, 配置于至少一个导管的内部, 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的中空的管状 体 ; 通过至少一个上述导管, 上述压缩机、 上述冷凝器及上述蒸发器以能使流体流动的方式 相连接, 在至少一个上述导管的内部面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一端部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在 至少一个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第二端部之间形成另一空间, 在至少一 个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状体的
11、上述第一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促进具有第一 所需振动频率的压力脉动波的削弱, 在至少一个上述导管的上述内部面与上述管状体的上述 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的上述空间促进具有第二所需振动频率的压力脉动波的削弱。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40155 A 3 1/8 页 4 压力脉动阻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力脉动阻尼装置, 尤其涉及用于空气调节回路的压力脉动阻尼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压缩机是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多个结构要素中的一种。 压缩机对在空气调节系统中 循环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并使制冷剂的压力及温度上升。 典型地, 压缩机为了加热或冷却所 需的空间, 与冷凝器、 膨胀阀及
12、蒸发器相结合地使用。 沿着通过空气调节系统的制冷剂的流 动方向, 空气调节系统能够以从所需的空间去热或向所需的空间供热的方式使用。 0003 空气调节系统内的噪音及振动可由被压缩的制冷剂中的压力脉动波 (pressure pulsation wave)引起。典型地, 制冷剂中的压力脉动波在压缩机的工作速度的谐波 (harmonics) 中产生离散窄带音 (discrete narrowband tone) 。被压缩的制冷剂中的压力 脉动波通常从压缩机的排出端口起源, 并向下游传播, 当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其他结构要素 相接触时, 引导追加的噪音及振动。当空气调节系统位于汽车内时, 噪音和振动尤其不
13、优 选。 0004 在空气调节系统中, 设计了多种阻尼装置, 用于削弱压力脉动波。对于活塞 - 驱动 压缩机而言, 典型地, 多个阻尼装置在缸盖的排出侧上包括位于压缩机的壳体的内部的膨 胀室。这些多个阻尼装置虽然能够防止压力脉动波向下游传播, 但与缸盖相邻的膨胀室的 配置使压缩机的工作效率降低, 并使压缩机的整体的尺寸增加。 0005 具有在压力条件下, 在搬运流体的系统 (例如, 汽车的动力转向系统) 中用于削弱 压力脉动波的其他公知的多个阻尼装置。 一种这样的阻尼装置作为用于削弱压力脉动波的 单元, 在压力条件下, 从一个穿孔导管向另一个穿孔导管传递流体的流动。尤其, 阻尼装置 包括 :
14、壳体, 具有在阻尼装置的内部形成的腔室 ; 具有多个孔的入口导管, 供流体从系统向 上述腔室流动 ; 以及具有多个孔的上述出口导管, 供流体从腔室向出口导管的内部流动, 并 回流到系统。虽然阻尼装置会削弱流体泵所生成的压力脉动波, 但阻尼装置会增加系统的 整体尺寸及复杂性。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 有必要制作能削弱空气调节系统的压缩机所生成的压力脉动波的同时, 能 将对压缩机的工作效率的影响、 空气调节系统的结构复杂性以及组件尺寸最小化的阻尼装 置。 0007 根据本发明, 实现了能削弱空气调节系统的压缩机所生成的压力脉动波的同时, 能将对压缩机的工作效率的影响、 空气调节系统的结构复杂性
15、以及组件尺寸最小化的阻尼 装置的惊人的进展。 0008 在一实施例中, 流体系统包括 : 导管, 由至少一个管部件形成, 以及阻尼装置, 配置 于导管的内部, 该阻尼装置包括中空的管状体, 上述管状体具有第一端部、 第二端部以及插 说 明 书 CN 103940155 A 4 2/8 页 5 入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凸缘 ; 在导管的内部面与管状体的第一端部之间形成一个 空间, 在导管的内部面与管状体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另一空间 ; 在导管的内部面与管状体 的第一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促进具有第一所需振动频率 (desired frequency) 的压力脉动 波的削弱, 在导管的内部面与管状体
16、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促进具有第二所需振动频 率的压力脉动波的削弱。 0009 根据另一实施例, 流体系统包括 : 导管, 由第一管部件及第二管部件形成, 以及阻 尼装置, 配置于导管的内部, 该阻尼装置包括中空的管状体, 上述管状体具有第一端部及第 二端部, 阻尼装置的第一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第一管部件, 第二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配 置于第二管部件。 0010 仍旧在追加的实施例中, 车辆用空气调节系统包括 : 压缩机, 用于压缩流体, 冷凝 器, 与上述压缩机以能使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通, 用于使流体冷凝, 蒸发器, 与压缩机和冷 凝器中的至少一个以能使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通, 用于使流体相变
17、, 以及阻尼装置, 配置于 至少一个导管的内部, 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的中空的管状体 ; 通过至少一个导管, 压缩机、 冷凝器及蒸发器流动 (fluidly) 地相连接, 在至少一个导管的内部面与管状体的第 一端部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在至少一个导管的内部面与管状体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另一空 间, 在至少一个导管的内部面与管状体的第一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促进具有第一所需振动 频率的压力脉动波的削弱, 在至少一个导管的内部面与管状体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的空间 促进具有第二所需振动频率的压力脉动波的削弱。 附图说明 0011 当从附图的观点考虑时, 通过阅读本发明的以下的详细说明, 能够使本发明所属
18、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地理解包括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在内的其他目的及优点。 0012 图 1 为包括如通常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公知的空气调节系统的, 由于其一部分 被切断而能够看到内部的车辆的局部立体图。 0013 图 2 为配置于空气调节系统的导管, 且实际上具有均匀的流动截面积的本发明的 实施例的阻尼装置的局部正面剖视图。 0014 图 3 为配置于空气调节系统的导管, 且具有可变流动截面积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 例的阻尼装置的局部正面剖视图。 0015 图 4 为示出导管的第一管部件的一部分及导管的第二管部件的一部分的, 配置于 空气调节系统的导管的内部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由于被切断而能够看
19、到内部的阻尼 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0016 图 5 为配置于空气调节系统的导管的应对性实施例的, 例示于图 2 的阻尼装置的 局部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记述和图示本发明的多种例示性的实施例。 详细的说明及 附图起到使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制作和使用本发明的作用, 且没有以任何 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的意图。 0018 虽然本发明的多种特征以提供今后用于汽车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噪音或能量阻尼 说 明 书 CN 103940155 A 5 3/8 页 6 装置的方式图示和记述, 但相信本发明的多种特征能够利用于在流体条件下, 尤其例如在 车辆的动力转向系统之
20、类的压力条件下搬运流体的其他适用物或系统中。 0019 图 1 示出如通常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所公知的车辆 10 的简化的空气调节系统 8。空气调节系统 8 包括冷凝器 12、 膨胀装置 14、 蒸发器 16 及压缩机 18, 上述冷凝器 12、 膨 胀装置 14、 蒸发器 16 及压缩机 18 通过用于搬运高压及低压制冷剂的流动 (未图示) 的相关 的多个导管 20、 22、 24、 26 以能使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接。相信空气调节系统 8 也可以包括 追加的结构要素、 传感器等 (未图示) , 用于工作。 如图所示, 冷凝器12配置于引擎舱28或者 更准确地配置于车辆 10 的散热器 (未图
21、示) 的正面, 蒸发器 16 配置于用于调节向车辆 10 的 客舱 32 供给的空气的的加热、 空气调节及通气模块 30。冷凝器 12 向客舱 32 的外部的周边 空气传输从客舱32及压缩工序中吸收到的热, 由此高压蒸汽制冷剂 (high pressure vapor refrigerant) 在冷凝器 12 内冷凝成高压、 低温液体制冷剂。从冷凝器 12 中排出的高压液 体制冷剂通过膨胀装置14, 膨胀装置使高压液体制冷剂向低压液体制冷剂内膨胀。 之后, 低 压液体制冷剂从膨胀装置 14 向蒸发器 16 内流动。低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蒸发器 16, 由此低 压液体制冷剂通过从客舱 32 吸收热量
22、来沸腾。从蒸发器 16 中流出的低压蒸汽制冷剂收容 于压缩机 18 的吸入侧内。在压缩机 18 内, 低压蒸汽制冷剂压缩成高温蒸汽制冷剂。之后, 被压缩的高温蒸汽制冷剂以从压缩机 18 的排出侧向冷凝器 12 流动的方式被引导。 0020 在空气调节系统 8 工作的过程中, 压缩机 18 生成压力脉动波, 压力脉动波由通过 多个导管 20、 22、 24、 26 流动的制冷剂传导。为了将如来自共鸣及振动之类的由压缩机 18 产生的噪音最小化, 例如, 如图 2 所示, 本发明的阻尼装置 100 配置于多个导管 20、 22、 24、 26 中的至少一个。在多个特定的实施例中, 阻尼装置 100
23、 配置于压缩机 18 与冷凝器 12 之 间的导管 26(即, 压力线) 或者配置于蒸发器 16 与压缩机 18 之间的导管 24(即, 回流线) 。 在其他多个实施例中, 阻尼装置 100 配置于两个导管 24、 26。为了简化, 以下只记述具有配 置于导管 26 的阻尼装置 100 的空气调节系统 8。但相信配置于导管 26 的阻尼装置 100 的 结构实质上与配置于其他多个导管 20、 22、 24 的阻尼装置的结构类似。 0021 如图 2 至图 4 所示, 导管 26 由第一管部件 40 形成, 上述第一管部件 40 具有第一 端部 (未图示) 和第二端部 42, 上述第二端部 42
24、 与具有第一端部 46 及第二端部 (未图示) 的 第二管部件 44 相结合。尤其, 第一管部件 40 的第二端部 42 与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 相结合。在多个特定的实施例中, 第一管部件 40 的第一端部与压缩机 18 以能使流体流 动的方式相连接, 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二端部与冷凝器 12 以能使流体流动的方式相连接。 只要是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就能预测如图 5 所示, 且如之后将详细记述的内 容一样, 导管 26 还可由单管部件形成, 并且, 相比于所图示的部件, 还能包括追加的多个管 部件。那些多种材料及组合能够以形成多个管部件 40、 44 的方式使用。例
25、如, 第一管部件 40 可由如纤维增强橡胶管等具有相当的伸缩性的聚合物质形成, 第二管部件 44 可由如钢 管等具有相当的刚性的金属物质形成。 0022 如图所示, 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 包括肩部 48 和多个隔开的放射状的向外 延伸带角倒钩 (barb) 50, 上述多个隔开的放射状的向外延伸带角倒钩 50 设置于上述第二 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 的外部面 52 上。第二管部件 44 的具有倒钩的第一端部 46 配置 于第一管部件 40 的第二端部 42, 以便第二端部 42 的表面 53 与第二管部件 44 的肩部 48 相 接触。多个倒钩 50 用于结合第一管部件
26、40 的第二端部 42 的内部面 54, 以便提供用于防 说 明 书 CN 103940155 A 6 4/8 页 7 止第一管部件 40 的分离的正电阻 (positive resistance) 。大致上, 圆筒形的套管 56 不仅 包围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 的外部面 52, 还包围第一管部件 40 的第二端部 42 的外 部面 58。套管 56 包括开放端部 60 和结束端部 62。结束端部 62 配置于肩部 48 与第二管 部件 44 的辊轧成型环形珠 (roll-formed annular bead) 64 之间, 来形成用于防止套管 56 的轴线位移的珠锁 (bea
27、d lock) 。如图所示, 套管 56 以皱褶形态形成于第一管部件 40 的第 二端部42上, 实际上, 为了形成流体的气密性连接并更加防止第一管部件40从第二管部件 44 分离, 使第二端部 42 夹入套管 56 与第二管部件 44 的具有倒钩的第一端部 46 之间。相 信第一管部件 40 的第二端部 42 的内部面 54 和 / 或外部面 58 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表面不 规则性 (例如, 滚花 (knurling) ) , 用于更加提高第一管部件40与第二管部件44之间的实际 作为流体气密性的连接, 来更加防止上述第一管部件 40 与第二管部件 44 之间的分离。相 信第一管部件 40
28、还可以根据通过例如夹紧、 焊接、 硬焊、 锡焊等方式或者借助粘结剂、 紧固 件等的这一类需要, 通过不同的单元与第二管部件 44 相结合。 0023 如图 2 至图 4 所示, 本发明的阻尼装置 100 为具有沿着相对于阻尼装置 100 的纵 向中央轴共轴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 103 的单一的大致呈细长形 (enlongated) 的中空管状 体 102。所示的管状体 102 具有第一端部 104、 第二端部 106 及以放射状向外延伸的环形凸 缘 108, 上述以放射状向外延伸的环形凸缘插入于上述第一端部 104 与第二端部 106 之间。 但相信若有需要, 阻尼装置 100 的管状体 102
29、 也可以由不同的多个区域 (sections) 形成。 管状体102的第一端部104配置于第一管部件40的第二端部42, 以便凸缘108的表面为了 防止阻尼装置 100 的轴线位移的发生而与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 的表面 66 相接触。 由于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外径小于第一管部件 40 的第二端部 42 的内径, 因而在 上述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与第一管部件 40 的第二端部 42 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空间。 第一环形空间在凸缘 108 的表面 112 结束。如图所示, 表面 112 大致为平面, 且相对于阻尼 装置 100 的纵向中央轴的螺距为约 9
30、0。但相信, 表面 112 可具有适于反射制冷剂的压力 脉动波的任意形状及轮廓。第一环形空间的长度 L1 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动 频率 F1(例如, 250Hz) 及其倍数 (例如, 500Hz、 750Hz 等) 决定。在多个特定的实施例中, 第 一环形空间的长度 L1 通过使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长度 L2 增加或减少来被调整。 第一环形空间的放射状宽度 W1 在所需振动频率 F1 条件下基于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 (NVH, 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 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决定。 0024 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31、106 配置于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在多个特定实 施例中, 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外径大于与套管 56 相邻的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 部 46 的内径。因此, 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向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 内压入, 而这会提供结构的坚固性以及对于第一管部件 40 与第二管部件 44 之间的连接的耐久力, 由此, 将泄漏的危险性最小化。其他情况下, 由于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外径小于第 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 的内径, 因而在上述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与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 之间形
32、成第二环形空间。第二环形空间在第二管部件 44 的第一端部 46 的表面结束。如图所示, 表面 68 大致为平面, 且相对于阻尼装置 100 的纵向中央轴的螺距 为约 90。但相信, 表面 68 可具有适于反射制冷剂的压力脉动波的任意形状及轮廓。第二 环形空间的长度 L3 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动频率 F2(例如, 375Hz) 及其倍数 (例如, 750Hz、 1125Hz 等) 决定。在多个特定的实施例中, 第二环形空间的长度 L3 通过使管 说 明 书 CN 103940155 A 7 5/8 页 8 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长度 L4 或大致从第二管部件 44
33、 的表面 66 延伸至表面 68 的压 接 (crimp connection) 的长度增加或者减少来被调整。第二环形空间的放射状宽度 W2 在 所需振动频率 F2 条件下基于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决定。 0025 如图 2 所示, 实际上, 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与第二端部 106 的各个流动截面 积可以均匀。但在多个特定的其他实施例中, 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和第二端部 106 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可变流动截面积。例如, 如图 3 所示, 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流动 截面积从管状体 102 的开放端部到相邻于凸缘 108
34、的地点逐渐减小, 并且, 如图 3 所示, 管 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流动截面积从相邻于凸缘 108 的地点到管状体 102 的反方向的 开放端部逐渐增加。 0026 当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具有可变流动截面积时, 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长度 L2 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动频率 F3(例如, 300Hz) 及其倍数 (例如, 600Hz、 900Hz 等) 决定。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流动截面积在所需振动频率 F3 条件 下基于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决定。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 部 104
35、的流动截面积的变化率例如像 1的变化率一样, 可以是在所需振动频率 F3 条件下 达到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的任意适当的变化率。 0027 类似地, 当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具有可变流动截面积时, 管状体 102 的第二 端部 106 的长度 L4 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动频率 F4(例如, 425Hz) 及其倍数 (例如, 850Hz、 1275Hz 等) 决定。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流动截面积在所需振动频率 F4 条件下基于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决定。管状体 102 的 第二端部 106 的
36、流动截面积的变化率例如像 1的变化率一样, 可以是在所需振动频率 F4 条件下达到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的任意适当的变化率。 0028 额外地, 当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及第二端部 106 中的至少一个流动截面积 发生变化时, 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长度 L4 与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长度 L2 之比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动频率 F5(例如, 500Hz) 及其倍数 (例如, 1000Hz、 2000Hz 等) 决定。 0029 在多个特定的实施例中, 阻尼装置 100 用于削弱声能, 上述声能从制冷剂的压
37、力 脉动波生成, 并具有约 200Hz 至约 2000Hz 范围内的振动频率。尤其, 阻尼装置 100 用于削 弱声能, 上述声能具有约 250Hz 至约 500Hz 及其倍数的范围内的振动频率。相信各个长度 L1、 L2、 L3、 L4 及长度 L4 与长度 L2 之比能够以使多个振动频率 F1、 F2、 F3、 F4、 F5(及其倍 数) 相互不同或相同或成为其任意组合的方式被调整。因此, 阻尼装置 100 可用于多种车辆 平台或系统。例如, 阻尼装置 100 可用于多种车辆, 上述多种车辆具有不同的引擎形态 (例 如, 柴油、 汽油、 乙醇等) 、 压缩机形态 (例如, 摇摆板 (wob
38、ble plate) 、 斜板 (swash plate) 、 涡旋物等) 及气缸的数量 (例如, 4- 气缸、 6- 气缸、 8- 气缸等) 。 0030 阻尼装置 100 的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及第二端部 106 分别由例如金属物质 或非金属物质之类的任意适当的物质形成。在多个特定的实施例中, 整个阻尼装置 100 实 际上由刚性物质形成。但如图 4 所示, 阻尼装置 100 的管状体 102 的至少第一端部 104 实 际上也可以由具有伸缩性的物质形成, 以使阻尼装置 100 收容于多个具有多种形状、 尺寸 及轮廓的导管。 0031 图 5 示出配置于图 2 至图 4 所
39、示的导管 26 的应对性实施例的图 2 所示的阻尼装 说 明 书 CN 103940155 A 8 6/8 页 9 置。为了明确性, 与图 2 至图 4 所示的类似的结构包括相同的附图标记及主要 ( ) 符号。图 5 中, 导管 126 由管部件 140 形成。其多种物质或组合能够以形成管部件 140 的方式使用。 例如, 管部件 140 可由如纤维增强橡胶管等实际上具有伸缩性的聚合物质以及如钢管等实 际上具有刚性的金属物质等形成。如图所示, 管部件 140 具有大致光滑的内部面 142。 0032 阻尼装置 100 为具有沿着相对于阻尼装置 100 的纵向中央轴共轴的方向延伸的 贯通孔 10
40、3 的单一的大致呈细长形的中空管状体 102 。所图示的管状体 102 具有第一端 部 104 、 第二端部 106 及以放射状向外延伸的环形凸缘 108 , 上述以放射状向外延伸的环 形凸缘 108 插入于上述第一端部 104 与第二端部 106 之间。但相信, 若有需要, 阻尼装置 100 的管状体 102 也可以由适当的多个部分形成。阻尼装置 100 配置于管部件 140, 以 便凸缘 108 的外周面与管部件 140 的内部面 142 相接触, 来形成干扰连接 (interference connection) , 以防止阻尼装置 100 在导管 26 的内部发生轴线位移。但相信管部件
41、 140 的内部面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表面不规则性 (例如, 滚花) , 以更加防止阻尼装置 100 在导 管 26 的内部发生轴线移动。 0033 由于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外径小于管部件 140 的内径, 因而在上述管 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与管部件 140 之间形成第一环形空间。第一环形空间在凸缘 108 的表面 112 结束。如图所示, 表面 112 大致为平面, 且相对于阻尼装置 100 的纵向 中央轴的螺距为约 90。但相信, 表面 112 可具有适于反射制冷剂的压力脉动波的任意形 状及轮廓。第一环形空间的长度 L5 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动
42、频率 F6(例如, 250Hz) 及其倍数 (例如, 500Hz、 750Hz 等) 决定。在多个特定的实施例中, 第一环形空间的长 度 L5 通过使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长度 L2 增加或减少来被调整。第一环形空 间的放射状宽度 W3 在所需振动频率 F6 条件下基于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 需的效率及性能决定。 0034 由于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外径小于管部件 140 的内径, 因而在上述管 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与管部件 140 之间形成第二环形空间。第二环形空间在凸缘 108 的表面 110 结束。如图所示, 表面 110 大致
43、为平面, 且相对于阻尼装置 100 的纵向 中央轴的螺距为约 90。但相信, 表面 110 可具有适于反射制冷剂的压力脉动波的任意形 状及轮廓。第二环形空间的长度 L6 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动频率 F7(例如, 375Hz) 及其倍数 (例如, 750Hz、 1125Hz 等) 决定。在多个特定的实施例中, 第二环形空间的 长度 L7 通过使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长度 L4 增加或减少来被调整。第二环形 空间的放射状宽度 W4 在所需振动频率 F7 条件下基于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 所需的效率及性能决定。 0035 如图 5 所示, 管状体 102
44、的第一端部 104 及第二端部 106 的各个流动截面积可 以相当均匀。但在多个特定实施例中, 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和第二端部 106 中的 至少一个具有可变流动截面积。例如, 阻尼装置 100 的流动截面积也可以与图 3 所示的阻 尼装置 100 的流动截面积类似地发生变化。 0036 当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具有可变流动截面积时, 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长度 L2 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动频率 F8(例如, 300Hz) 及其倍数 (例 如, 600Hz、 900Hz 等) 决定。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流动截面积在
45、所需振动频率 F8 条件下基于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决定。管状体 102 的第 说 明 书 CN 103940155 A 9 7/8 页 10 一端部104 的流动截面积的变化率例如像1的变化率一样, 可以是在所需振动频率F8条 件下达到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的任意适当的变化率。 0037 类似地, 当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具有可变流动截面积时, 管状体 102 的 第二端部 106 的长度 L4 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动频率 F9(例如, 425Hz) 及 其倍数 (例如, 850Hz、 1275Hz 等)
46、决定。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流动截面积在所需 振动频率 F9 条件下基于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决定。管状 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流动截面积的变化率例如像 1的变化率一样, 可以是在所需振 动频率 F9 条件下达到将噪音、 振动及声振粗糙度最小化时所需的效率及性能的任意适当 的变化率。 0038 额外地, 当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及第二端部 106 中的至少一个流动截面 积发生变化时, 管状体 102 的第二端部 106 的长度 L4 与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的长度 L2 之比基于由阻尼装置 100 削弱的所需振
47、动频率 F10(例如, 500Hz) 及其倍数 (例 如, 1000Hz、 2000Hz 等) 决定。 0039 在多个特定实施例中, 阻尼装置 100 用于削弱声能, 上述声能从制冷剂的压力脉 动波生成, 并具有约 200Hz 至约 2000Hz 范围内的振动频率。尤其, 阻尼装置 100 用于削 弱声能, 上述声能具有约 250Hz 至约 500Hz 及其倍数的范围内的振动频率。相信各个长度 L2 、 L4 、 L5 、 L6 及长度 L4 与长度 L2 之比能够以多个振动频率 F6、 F7、 F8、 F9、 F10(及 其倍数) 相互不同或相同或成为其任意组合的方式被调整。因此, 阻尼装
48、置 100 可用于多 种车辆平台或系统。例如, 阻尼装置 100 可用于多种车辆, 上述多种车辆具有不同的引擎 形态 (例如, 柴油、 汽油、 乙醇等) 、 压缩机形态 (例如, 摇摆板 (wobble plate) 、 斜板 (wobble plate) 、 涡旋物等) 及气缸的数量 (例如, 4- 气缸、 6- 气缸、 8- 气缸等) 。 0040 阻尼装置 100 的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及第二端部 106 可分别由例如 金属物质或非金属物质之类的任意适当的物质形成。在多个特定实施例中, 整个阻尼装置 100 实际上由刚性物质形成。但阻尼装置 100 的管状体 102 的至
49、少第一端部 104 实际 上也可以由具有伸缩性的物质形成, 以使阻尼装置 100 收容于多个具有多种形状、 尺寸及 轮廓的导管。 0041 配置于导管 26 的阻尼装置 100 和配置于导管 26 的阻尼装置 100 以相同的方式 工作。为简化, 以下仅详细记述配置于导管 26 的阻尼装置 100 的工作。 0042 就工作而言, 制冷剂以阻尼装置 100 的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相反于到达流 (arriving flow) 的方式通过第一管部件400流动。 随着压力脉动波进入形成于管状体102 的第一端部 104 与第一管部件 40 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 压力脉动波由凸缘 108 的表面 112 反射。基于凸缘 108 的反射在第一环形空间内使压力脉动波衰减, 而被反射的衰减波干扰 进入形成于管状体 102 的第一端部 104 与第一管部件 40 之间的第一环形空间的后续的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