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9 ,大小:874.03KB ,
资源ID:5033793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50337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pdf)为本站会员(b***)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泄漏诊断装置、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pdf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4999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8.10 CN 102149990 A *CN102149990A* (21)申请号 200980135214.7 (22)申请日 2009.09.24 2008-251970 2008.09.30 JP F25B 49/02(2006.01) (71)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72)发明人 米森强 佐佐木能成 山口贵弘 吉见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李辉 黄纶伟 (54) 发明名称 泄漏诊断装置、 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 (57) 摘

2、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漏诊断装置。在用以对 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诊断有没有制冷剂泄 漏的泄漏诊断装置中, 使用制冷剂回路的回路构 成部件中的制冷剂放射本能的损失量实现制冷剂 泄漏的诊断。在泄漏诊断装置 (50) 中, 放射本能 算出部 (52) 基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放射 本能的损失量, 根据从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 冷剂量算出变化的泄漏指标值。 并且, 泄漏判定部 (53) 基于放射本能算出部 (52) 算出的泄漏指标 值, 判定制冷剂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 漏。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1.03.09 (86)PCT申请的申

3、请数据 PCT/JP2009/004824 2009.09.24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0/038382 JA 2010.04.08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26 页 附图 9 页 CN 102149992 A1/3 页 2 1. 一种泄漏诊断装置, 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 (30)、 放热器 (34、 37)、 减压 机构(36)及蒸发器(34、 37), 用以诊断在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中 有无制冷剂泄漏, 其特征在于 : 该泄漏诊断装置包括 : 指标值算

4、出部件 (31), 基于由所述回路构成部件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算出根 据从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 和 泄漏判定部件 (53), 基于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的泄漏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 剂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基于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 放热器侧指标值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 生了制冷剂泄漏。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

5、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气体制冷剂被冷却而冷凝,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不使用制冷剂在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 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算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制冷剂在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 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已是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 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放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 指标值。 5. 根据权利要求 4

6、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 所述减压机构 (36) 由开度可变的膨胀阀 (36) 构成, 调节所 述膨胀阀 (36) 的开度使得从所述放热器 (34、 37) 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却度成为一定值, 在基于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 况下, 当所述膨胀阀(36)的开度变到规定的判定开度以下时,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便判 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制冷

7、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 述放热器 (34、 37) 中制冷剂放热量中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 述压缩机 (30) 的输入中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被控制为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 ;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基于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 蒸发器侧指标值, 所述泄

8、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的制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49990 A CN 102149992 A2/3 页 3 剂泄漏是否进展到了规定水平。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基于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 蒸发器侧指标值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 生了制冷剂泄漏。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制冷剂在所

9、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 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是气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 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蒸发器 侧指标值。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 所述减压机构 (36) 由开度可变的膨胀阀 (36) 构成, 调节所 述膨胀阀 (36) 的开度使得从所述蒸发器 (34、 37) 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一定值, 在基于所述蒸发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的情况下, 当所述膨胀阀

10、 (36) 的开度变到规定的判定开度以上时,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 (53) 就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基于所述压缩机(30)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压缩 机侧指标值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压缩机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 生了制冷剂泄漏。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 述蒸发器 (34、 37) 中制冷剂

11、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 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 设置有用以从被吸入所述压缩机 (30) 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液 态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器 (38), 在基于所述泄漏指标值能够判定出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 下, 当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 (38) 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和从所述气液分离器 (38) 流出的制冷 剂的过热度之差达到规定的吸入侧标准值以上时,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 (53) 不判定所述制 冷剂回路 (20) 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15. 一种泄

12、漏诊断装置, 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 (30)、 放热器 (34、 37)、 减 压机构(36)及蒸发器(34、 37), 用以诊断在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 中有无制冷剂泄漏, 其特征在于 : 该泄漏诊断装置包括 : 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基于所述回路构成部件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算出根据 从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49990 A CN 102149992 A3/3 页 4 显示部件 (56), 显示基于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的泄漏指标值的泄漏诊断用 信息。 16. 一种

13、制冷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括 : 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压缩机 (30)、 放热器 (34、 37)、 减压机构 (36) 及蒸发器 (34、 37), 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20), 和 权利要求 1 或 15 所述的泄漏诊断装置 (50)。 17. 一种泄漏诊断方法, 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 (30)、 放热器 (34、 37)、 减 压机构(36)及蒸发器(34、 37), 用以诊断在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 中有无制冷剂泄漏, 其特征在于 : 该泄漏诊断方法包括 : 指标值算出步骤, 基于所述回路构成部件中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算出

14、根据从所 述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量而变化的泄漏指标值, 和 泄漏判定步骤, 基于所述指标值算出步骤算出的泄漏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49990 A CN 102149992 A1/26 页 5 泄漏诊断装置、 泄漏诊断方法及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诊断有没有从制冷剂回路泄漏制冷剂的泄漏诊断装置、 泄漏 诊断方法以及包括泄漏诊断装置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迄今为止, 用以诊断有没有从制冷剂回路泄漏制冷剂的泄漏诊断装置已为众所周 知。例如专利文献 1 中, 记载了作为这种泄漏诊断

15、装置的异常检测系统。该异常检测系统 构成为利用空调装置制冷循环的过冷却度、 过热度、 低压压力、 高压压力、 外气温度、 室内温 度及压缩机转速进行制冷剂泄漏的检测。 0003 又, 专利文献 2 中, 记载了分析制冷剂回路的回路构成部件 ( 例如压缩机 ) 中的制 冷剂放射本能 (exergy) 进行回路构成部件的故障诊断的制冷装置的分析装置。 0004 专利文献 1 :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 2006-275411 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 1 :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许第 4039462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然而, 迄今为止, 提出了使用根据从制冷剂回路泄漏的制冷剂泄漏量的指标值

16、进 行制冷剂的泄漏检测的方案。 但却还不知道可以从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中的回路构成部件中 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所述指标值。 为此, 诊断制冷剂回路中有没有制冷剂泄漏, 还没有考虑过使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0007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点而研发的, 其目的在于 : 在用以诊断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 剂回路中有没有制冷剂泄漏的泄漏诊断装置中, 使用制冷剂回路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 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0008 - 用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一 0009 第一方面的发明, 是以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 30、 放热器 34、 37、 减压 机构 36、 及

17、蒸发器 34、 37, 诊断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20 中有没有制冷 剂泄漏的泄漏诊断装置 50 为对象的。并且, 该泄漏诊断装置 50 包括 : 基于所述回路构成部 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算出根据从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 泄漏指标值的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和基于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的泄漏指标值, 判定 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泄漏判定部件 53。 0010 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基于例如放热器 34、 37 等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 能损失量, 算出根据从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并且

18、, 基于泄漏 指标值, 判定制冷剂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在此, 若制冷剂回路 20 中产生了制 冷剂泄漏, 就会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规定的变化。 因此, 若 使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就可以算出根据从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 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 泄漏指标值, 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就会发生规定的变化。 为 此, 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基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若制冷剂回路 20 说 明 书 CN 102149990 A CN 102149992 A2/26 页 6 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则算出发生规定变化的泄漏指标值

19、, 再基于这个泄漏指标值进行制冷 剂泄漏的诊断。 0011 另外, 所谓 “放射本能” , 是在某压力、 温度下使某物质变化到环境状态时, 能够转 变成的力学能量的最大功, 又称为 “有效能量” 。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 量, 是 “该回路构成部件中, 相对于理论循环 ( 逆卡诺循环 ) 的实际制冷循环下所需要的额 外的能量” , 意味着 “实际制冷循环中在该回路构成部件损失的放射本能的量” 。也可以将 “放射本能损失量” 表现为 “放射本能损失” 。具体说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 能损失量。 0012 理论循环的压缩行程中, 进行绝热压缩, 制冷剂的熵为一定的。另一方面

20、, 实际的 压缩机 30 中, 由于存在机械摩擦造成的损失、 热对制冷剂的出入等, 因此, 相对于理论循环 需要额外的能量。压缩机 30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相当于相对于理论循环所需要 的额外的能量, 表示在压缩机 30 上产生的损失的大小。 0013 又, 理论循环的放热行程中, 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为一定的。另一方面, 实施的放 热器 34、 37 中, 在制冷剂与例如空气等流体具有温度差而进行热交换的基础上, 在管路中 还产生摩擦损失, 为此, 相对于理论循环就需要额外的能量。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 射本能损失量, 相当于相对于理论循环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 表示放热

21、器 34、 37 上产生的 损失的大小。 0014 理论循环的蒸发行程中, 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为一定的。 另一方面, 实施的蒸发器 34、 37 中, 在制冷剂与例如空气等的流体具有温度差而进行热交换的基础上, 在管路上产生 摩擦损失, 为此, 相对于理论循环就需要额外的能量。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 损失量, 相当于相对于理论循环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 表示蒸发器 34、 37 上产生的损失的 大小。 0015 又, 理论循环的膨胀行程中, 进行绝热膨胀, 制冷剂的熵为一定的。 另一方面, 实际 的减压机构 36 中, 因为产生摩擦损失, 所以相对于理论循环就需要额外的能量。

22、减压机构 36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相当于相对于理论循环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 表示减压 机构 36 产生的损失的大小。 0016 第二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基于所述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 而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 剂泄漏。 0017 第二方面的发明中, 是基于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 器侧指标值作为泄漏指标值的。 在此, 若制冷剂回路20中产生制冷剂泄漏, 则放热器34、 37 中

23、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会伴随着制冷循环的高压的降低而降低。也就是说, 若发 生制冷剂泄漏, 则在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表现出规定的变化。为 此, 基于根据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 剂泄漏的诊断。 0018 第三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放热器 34、 37 冷却气体制冷 剂使其冷凝, 另一方面,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不使用制冷剂在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已处 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说 明 书 CN 102149990 A CN 10214

24、9992 A3/26 页 7 0019 第三方面的发明中, 不使用制冷剂在放热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 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放热器侧指标值。 0020 第四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制冷 剂在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的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 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0021 第四方面的发明中, 算出 “制冷剂在放热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 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25、” 和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 能损失量” 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在 此, 若制冷剂回路 20 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伴随着制冷循环的高压降低,“制冷剂在放热 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 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各自都降低。又因为放热器 34、 37 中的 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在放热器34、 37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流体的温度(例如室外空气 温度 ) 之差变小, 所以从放热器 34、 37 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

26、却度就变小。为此,“制冷剂在 放热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放热器 34、 37 中的 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中, 特别是后者大幅度降低。因此, 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就会在放热器侧指标值中表现出规定的变化。为此, 以 “制冷剂在 放热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放热器 34、 37 中的 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 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 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0022 第五方面的发明

27、, 是在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所述减压机 构 36 是由开度可变的膨胀阀 36 构成的, 调节所述膨胀阀 36 的开度使得从所述放热器 34、 37 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一定值, 并且,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 53, 即便是基于所述放 热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 只要所述膨胀阀 36 的开度变到规定的判定开度以下, 则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0023 第五方面的发明中, 在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 下, 若膨胀阀 36 的开度变到判定开度以下, 则判定为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在此,

28、 调节膨胀阀 36 的开度使得从放热器 34、 37 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一定值的情况下, 当从制冷剂 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状态下, 从放热器34、 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几乎 不变化。为此,“制冷剂在放热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 量” 和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在变成液态单相状态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中一个 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几乎不变化。也就是说, 放热器侧指标值 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 若由于制冷剂泄漏而使流过放热器 34、 37 的制冷剂减少, 则减小膨 胀阀 36 的开度使得从放热器 34

29、、 37 流出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不下降。若发生了制冷剂泄 漏, 则膨胀阀 36 的开度比放热器侧指标值先出现变化。第五方面的发明中, 注目于这样的 点, 在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制冷剂泄漏产生的情况下, 若膨胀阀 36 的开度变到判 定开度以下, 则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0024 第六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 出所述放热器34、 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述放热器34、 37中的制冷剂的放热 说 明 书 CN 102149990 A CN 102149992 A4/26 页 8 量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30、0025 第六方面的发明中, 算出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放热 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 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在此, 若制 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伴随着制冷循环高压的降低,“放热器34、 37中的制冷 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放热量” 几乎降低相同的量。并且, 前 者和后者中后者是相当大的值。 为此, 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放热器侧指标值中显示出规定 的变化。为此, 将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 冷剂放热量”

31、 中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 进行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 值的制冷剂泄漏诊断。 0026 第七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 出所述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述压缩机 30 的输入中的后一个比 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所述放热器侧指标值。 0027 第七方面的发明中, 算出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压缩 机 30 的输入” 中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放热器侧指标值。在此, 若制冷剂回路 20 中 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伴随着制冷循环高压的降低,“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

32、放射本能 损失量” 和 “压缩机 30 的输入” 几乎下降相同的量。并且, 前者和后者中后者是相当大的值。 为此, 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在放热器侧指标值中显出规定的变化。为此, 将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压缩机 30 的输入” 中的后一个比前一个的比率作为 放热器侧指标值, 进行基于该放热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诊断。 0028 第八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二至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被控制为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 并且,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基于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蒸发器侧指标值

33、,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 53, 基于所 述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了。 0029 第八方面的发明中, 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 剂泄漏, 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 20 中的制冷剂泄漏是否进展到了规定水平。 在此, 控制制冷剂回路 20 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的情况下, 是在从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状态下, 相对于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变 化得比较大, 而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则几乎不变化。但是, 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

34、放射本能损失量, 在从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多的状态 下, 变化比较大。第八方面的发明中, 注目于这样的点, 基于放热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 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制冷剂回路 20 中的制冷剂泄漏 是否进展到规定水平。 0030 第九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基于所述 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蒸发器侧指标值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 所 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蒸发器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 泄漏。 0031 第九方面的发明中, 基于蒸发器 34、 37

35、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蒸发器 侧指标值作为泄漏指标值。在此, 若制冷剂回路 20 中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会伴随着制冷循环的低压的降低而降低。也就是说, 若发生 说 明 书 CN 102149990 A CN 102149992 A5/26 页 9 了制冷剂泄漏, 则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规定的变化。为此, 基 于根据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蒸发器侧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 漏的诊断。 0032 第十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九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制冷 剂

36、在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制冷剂在所 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的一个放射本能损 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蒸发器侧指标值。 0033 第十方面的发明中, 算出 “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 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 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蒸发器 侧指标值。在此, 若制冷剂回路 20 中的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从蒸发器 34、 37 流出的制

37、冷 剂的过热度变大, 伴随于此,“制冷剂在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 射本能损失量” 增大。另一方面,“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 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没有那么大的变化。因此, 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在放热器侧指标 值中就显出规定的变化。 为此, 将 “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34、 37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 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 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蒸发器侧 指标值进行基于该蒸发器侧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诊断。

38、0034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十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 所述减 压机构 36 是由开度可变的膨胀阀 36 构成, 所述膨胀阀 36 的开度被调节使得从所述蒸发器 34、 37 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一定值, 另一方面,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 53, 在基于所述蒸 发器侧指标值无法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 若所述膨 胀阀36的开度变成规定的判定开度以上, 则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0035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 在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即便是无法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的情况下, 若膨胀阀 36 的开度变成判定开度以上,

39、 则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在此, 调节膨 胀阀36的开度使得从蒸发器34、 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变成一定值的情况, 当从制冷剂 回路20泄漏的制冷剂的量比较少的状态下, 从蒸发器34、 37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几乎不 变化。为此,“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 量” 和 “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 34、 37 中已处于气态单相状态的过程中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中 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几乎不变化。也就是说, 蒸发器侧指 标值几乎不变化。另一方面, 若由于制冷剂泄漏使得流过蒸发器 34、 37 的制冷剂减少, 则逐 渐开大膨胀

40、阀 36 的开度使得从蒸发器 34、 37 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不增大。若发生了制 冷剂泄漏, 则比起蒸发器侧指标值来先在膨胀阀 36 的开度上显示变化。第十一方面的发明 中, 注目于这样的点, 在基于蒸发器侧指标值即便是无法判定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 若膨胀 阀 36 的开度变到判定开度以上, 则判定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0036 第十二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基于所 述压缩机 30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压缩机侧指标值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 所 述泄漏判定部件53基于所述压缩机侧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20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 泄漏。 说 明 书

41、 CN 102149990 A CN 102149992 A6/26 页 10 0037 第十二方面的发明中, 基于压缩机 30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压缩机 侧指标值作为泄漏指标值。在此, 若制冷剂回路 20 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伴随着吸入压 缩机 30 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增大, 压缩机 30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也增大。也就 是说, 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在压缩机 30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上显出规定的变 化。为此, 基于根据压缩机 30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压缩机侧指标值进行制 冷剂泄漏的诊断。 0038 第十三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

42、, 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 31 算出所 述放热器34、 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和所述蒸发器34、 37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 损失量中的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所述泄漏指标值。 0039 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 算出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蒸 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 量的比率作为泄漏指标值。在此, 例如控制制冷剂回路 20 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定值 的情况下, 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伴随着制冷循环高压的降低,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 的放射本能损

43、失量也降低, 另一方面, 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几乎不 变化。为此, 泄漏指标值上显示规定的变化。又, 例如控制制冷剂回路 20 使得制冷循环的 高压成为一定值的情况也同样, 若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泄漏指标值上显示规定的变化。 为 此, 将 “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和 “蒸发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 本能损失量” 中一个放射本能损失量与另一个反射本能损失量的比率作为泄漏指标值, 进 行基于该泄漏指标值的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0040 第十四方面的发明, 是在所述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 在所述制冷 剂回路 20 中设置

44、有用以从吸入了所述压缩机 30 的制冷剂中分离液态制冷剂的气液分离 器 38, 另一方面, 所述泄漏判定部件 53, 在基于所述泄漏指标值能够判定出所述制冷剂回 路 20 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 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 38 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和从所述 气液分离器 38 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差变到规定的吸入侧标准值以上的情况, 不会判 定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0041 第十四方面的发明中, 在基于泄漏指标值能够判定出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 下, 当流入气液分离器 38 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和从气液分离器 38 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 差变到吸入侧标准值以上时, 也不做出产生

45、了制冷剂泄漏的判定。当气液分离器 38 中的出 入口处的过热度差变到吸入侧标准值以上的情况, 就变成了气液分离器 38 中贮存了比较 多的制冷剂的状态。第十四方面的发明中, 在基于泄漏指标值能够判定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的情况下, 当气液分离器 38 中贮存了比较多的制冷剂时, 也不做出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判 定。 0042 第十五方面的发明, 是以用以诊断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 30、 放热器 34、 37、 减压机构 36、 及蒸发器 34、 37, 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 20 有没有 制冷剂泄漏的泄漏诊断装置 50 为对象的。并且, 该泄漏诊断装置 50 包括 : 基于

46、所述回路构 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根据从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 的泄漏指标值的指标值算出部件31和基于所述指标值算出部件31算出的泄漏指标值显示 泄漏诊断用信息的显示部件 56。 0043 第十五方面的发明中, 是基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算出 说 明 书 CN 102149990 A CN 102149992 A7/26 页 11 根据从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标值。并且, 基于泄漏指标值的泄漏诊 断用信息显示在显示部件 56 上。为此, 就可以由看见显示部件 56 上显示的泄漏诊断用信 息的人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0

47、044 第十六方面的发明, 是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 30、 放热器 34、 37、 减压 机构36及蒸发器34、 37, 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和第一至第十五方面 任一方面的发明的泄漏诊断装置 50 的制冷装置 10。 0045 第十六方面的发明中, 制冷装置 10 包括使用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 能损失量算出泄漏指标值的泄漏诊断装置 50。 0046 第十七方面的发明, 是以对设置有作为回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 30、 放热器 34、 37、 减压机构36及蒸发器34、 37, 使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诊断有没有制冷 剂泄漏的泄漏诊断方法为对象

48、的。 并且, 该泄漏诊断方法包括 : 基于所述回路构成部件中的 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算出根据从所述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量变化的泄漏指 标值的指标值算出步骤、 和基于由所述指标值算出步骤算出的泄漏指标值判定所述制冷剂 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泄漏判定步骤。 0047 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中, 例如使用放热器 34、 37 等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 射本能损失量, 根据从制冷剂回路 20 泄漏的制冷剂量的变化算出泄漏指标值。并且, 基于 泄漏指标值, 判定制冷剂回路 20 中是否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中, 使用回 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算

49、出当制冷剂回路 20 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则 产生规定的变化的泄漏指标值, 基于这个泄漏指标值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0048 - 发明效果 - 0049 本发明中, 是基于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 算出当制冷剂回 路 20 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产生规定变化的泄漏指标值, 基于这个泄漏指标值进行制冷剂 泄漏的诊断。制冷剂回路 20 中的制冷剂泄漏, 例如, 能够通过监视泄漏指标值的变化来进 行检测。因此, 使用制冷剂回路 20 的回路构成部件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可以实 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0050 又, 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 若制冷剂回路 20 中发生了制冷剂泄漏, 则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中显出规定的变化, 所以基于根据放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 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算出的放热器侧指标值就可以进行制冷剂泄漏的诊断。因此, 使用放 热器 34、 37 中的制冷剂的放射本能损失量就能够实现制冷剂泄漏的诊断。 0051 又, 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 例如控制制冷剂回路 20 使得制冷循环的低压成为一 定值的情况, 即便是从制冷剂回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