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3410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1.09 CN 102234100 A *CN102234100A* (21)申请号 201010159414.0 (22)申请日 2010.04.28 B81C 99/00(2010.01) B29C 59/02(2006.01) (71)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 (深圳) 有限公司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 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 2 号 申请人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陈祥弘 (54) 发明名称 压印模具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印模具, 该压印模具用于 压印制造
2、微米级元件, 该压印模具包括成型面, 该 压印模具具有一排气道和一透气元件, 该排气道 具有一位于该成型面的开口, 该排气道通向该压 印模具的外部, 该透气元件封闭该排气道的开口 以使该成型面完整, 该透气元件为纳米布, 以使气 体经该排气道排出。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102234102 A1/1 页 2 1. 一种压印模具, 该压印模具用于压印制造微米级元件, 其包括成型面, 其特征在于 : 该压印模具具有一排气道和一透气元件, 该排气道具有一位于该成型面的开口, 该排气道
3、 通向该压印模具的外部, 该透气元件封闭该排气道的开口以使该成型面完整, 该透气元件 由纳米布构成, 以使气体经该排气道排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印模具, 其特征在于 : 该透气元件的形状与该开口的形状相 同。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印模具, 其特征在于 : 该纳米布为镶嵌有纳米二氧化硅的聚 酯纤维。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印模具, 其特征在于 : 该排气道贯穿该压印模具。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印模具, 其特征在于 : 该排气道的孔径在 0.5 微米至 1.5 微 米之间。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印模具, 其特征在于 : 该排气道的孔径为 1 微米
4、。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印模具, 其特征在于 : 该排气道位于每个成型面的中央。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印模具, 其特征在于 : 该压印模具具有一合模面, 该成型面相 对该合模面凹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34100 A CN 102234102 A1/2 页 3 压印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印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压印微米级元件的压印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制造尺寸为微米级 ( 通常几微米至几百微米 ) 的元件时, 如果在压印模具的压印 面上开设排气孔, 则压印模具的精度降低, 而且, 还容易在产品上留下排气孔的痕迹, 使得 压印转写
5、率降低, 因此, 此种压印模具的压印面一般不设置排气孔。但是, 如果无排气孔会 使得模腔内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 较容易发生气爆, 操作危险。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排气又不影响转写率的压印模具。 0004 一种压印模具, 该压印模具用于压印制造微米级元件, 其包括成型面, 该压印模具 具有一排气道和一透气元件, 该排气道具有一位于该成型面的开口, 该排气道通向该压印 模具的外部, 该透气元件封闭该排气道的开口以使该成型面完整, 该透气元件为纳米布, 以 使气体经该排气道排出。 0005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压印模具具有排气道, 该排气道连通压印模具内外,
6、透气元件封闭该排气道位于成型面的开口, 一方面可使模具内的气体经排气道排出, 一方面因 透气元件填补该开口而使成型面表面较完整, 从而减轻甚至消除排气道留在产品上的痕迹。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压印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7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压印模具的俯视图。 0008 图 3 是图 1 所示的压印模具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000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0 压印模具 10 0011 合模面 100 0012 成型区域 20 0013 成型面 201 0014 排气道 30 0015 第一开口 31 0016 第二开口 32 0017 透气元件 40 0
7、018 基板 50 0019 成型空间 70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2234100 A CN 102234102 A2/2 页 4 0020 请参阅图1及图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印模具10用于制造微米级镜片, 即镜片 尺寸在几微米至几百微米之间。 0021 压印模具 10 具有一个合模面 100, 该合模面 100 形成有多个成型区域 20, 每个成 型区域 20 用于成型一个镜片。在本实施例中, 每个成形区域 20 具有一个相对合模面 100 凹陷的成型面201, 用于形成一个与该成型面201形状相反的凸形镜片。 每个成型面201限 定一成型空间。 0022 每个成型面 2
8、01 开设有一排气道 30。该排气道 30 具有一第一开口 31 和一第二开 口 32, 该第一开口 31 位于该成型面 201。本实施例中, 该排气道 30 贯穿该压印模具 10, 该 第二开口 32 位于该压印模具 10 与成型面 201 相反的底面。该第二开口 32 亦可以位于该 压印模具 10 的其它表面, 例如侧面, 仅需该排气道 30 通向该压印模具 10 的外部即可。优 选地, 该排气道 30 的孔径在 0.5 微米至 1.5 微米之间, 通常为 1 微米即可。 0023 该排气道 30 位于压印模具 10 的每个成型面 201 的中央, 当然, 亦可位于每个成型 面 201 的
9、远离中央的位置。 0024 该压印模具10还包括一透气元件40, 该透气元件40封闭该第一开口31。 优选地, 该透气元件 40 的形状与该第一开口 31 的形状相同, 使该成型面 201 平滑完整, 在成型产品 时产品上进一步减轻第一开口 31 可能留下的压印痕迹, 提高模具精度和转写效率。 0025 透气元件 40 为纳米布, 即涂有纳米材料或镶嵌有纳米材料的纺织品, 例如镶嵌有 纳米二氧化硅的聚酯纤维。纳米材料的尺寸通常在几纳米至几百纳米之间。由于纺织品本 身具有孔隙, 当纳米二氧化硅附着或者镶嵌于该纺织品后使得纺织品的孔隙缩小可保证气 体通过, 同时还可阻止成型材料 ( 图未示 ) 流
10、入排气道 30, 且该透气元件 40 以不易变形为 宜。 因此, 成型材料可被完全限定在成型空间内, 不影响压印成型的效果, 而且, 成型空间内 的气体可排出, 保证生产安全。 0026 压印转写率的高低部分程度上取决于该透气元件 40 的形状和成型面 201 的匹配 程度。透气元件 40 使成型面 201 的形状越平滑, 则转写效率越高。 0027 请参阅图3, 压印成型镜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提供一基板50, 该基板50表面平 整, 也可采用具有另一成型面的模具配合该压印模具 10 ; 于该基板 50 表面涂布压印材料, 压印材料可均匀地覆盖于该基板50上, 亦可按照压印所在位置分区涂
11、布 ; 将压印模具10与 该基板50对准, 特别地, 一成型面201对准一预定的成型位置 ; 然后, 将压印模具10压于该 基板 50 上, 从而成型面 201 和基板 50 形成一成型空间 70, 压印材料充满该成型空间 70 ; 固 化该成型材料, 由于该压印模具 10 具有排气道 30, 因此该成型空间 70 与压印模具 10 外可 通过透气元件 40 相互通气, 而透气元件 40 的形状与该第一开口 301 的形状相同, 所以不会 影响产品的形状 ; 固化完成后, 移除该压印模具 10, 得到平凸型镜片。 0028 压印模具 10 的成型面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示, 但无论成型面的形状
12、为何, 排 气道 30 将压印模具 10 内外连通, 且排气道 30 位于成型面 201 上的开口 31 被透气元件 40 封闭, 因此, 既可减轻甚至消除开口 31 对产品的影响又能达到排气效果。 0029 压印模具的结构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示, 还可以系制造微米级甚至更小尺寸的 凹透镜、 滤光片等的压印模具。 0030 可以理解的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于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 都应包含在本 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2234100 A CN 102234102 A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34100 A CN 102234102 A2/2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34100 A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