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438.06KB ,
资源ID:4927015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49270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C/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为本站会员(b***)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C/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40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16 CN 103724045 A (21)申请号 201310309232.0 (22)申请日 2013.07.23 C04B 38/00(2006.01) (71)申请人 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科教新城 健雄路 20 号路南 2 栋 (72)发明人 陈照峰 汪洋 (54) 发明名称 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 C/C 复合材料及其制 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由碳基体、 碳纤维增强体 和孔道组成, 其

2、特征在于孔道均匀存在于 C/C 复 合材料靠近表面的部分。在碳纤维编织或叠层形 成的增强结构中预制 Nb 丝在其中, 通过化学气相 沉积或液相浸渍的方法合成碳基体并增密复合材 料, 再石高温墨化, 然后使用氢氟酸和硫酸混合溶 液腐蚀掉复合材料中的 Nb 丝, 得到可传输冷却液 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作为生 物材料骨架, 电介质等其他生物物质可在该复合 材料内部运输, 亦可在该复合材料内部通入冷却 液或气以吸收热量, 降低材料的表面温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4045 A CN 103724045 A 1/1 页 2 1. 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 由碳基体、 碳纤维增强体和孔道组成, 其特 征在于孔道均匀存在于 C/C 复合材料靠近表面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C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道为圆形, 直径为0.5 2mm, 孔道层距离表面的厚度为 4 20mm。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C/C 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道占整体材料的体积比 率为 5 3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C/C 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道形

4、状可为直线形或弯 曲形, 孔道与孔道之间可平行分布或交叉分布。 5. 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顺序的步 骤 : (1) 在碳纤维编织或叠层形成的增强结构中预制 Nb 丝在其中, Nb 丝的直径为 0.5 2mm ; (2)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液相浸渍的方法合成碳基体并增密复合材料, 再在 2000 2700石墨化 ; (3) 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浸渍于氢氟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 保持一段时间 ; (4) 将复合材料真空除气、 除水, 或晾干, 或热风烘干 ; (5) 得到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24

5、045 A 2 1/2 页 3 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 C/C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 C/C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 C/C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0002 C/C 复合材料的比强度、 比模量高, 2000以上的高温仍保持其高强度、 摩擦性能 和抗热震性能, 是最有前途的高温结构材料。 然而, 碳在370的有氧气氛中开始氧化, 高于 500时迅速氧化, 导致 C/C 复合材料毁灭性破坏。通过基体改性的方法, 即在 C 基体中添 加各种抗氧化剂, 可以将C/C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抗氧化温度提高到800。 但作为实际用 途

6、上的耐高温抗氧化材料, 其高温抗氧化性还远远不够。对 C/C 复合材料的保护一般有两 种, 一种是降低材料的温度 ; 二是在材料表面刷涂层防止氧化。因此, 为了保证 C/C 复合材 料的高温强度, 可以对其进行降温处理, 而在 C/C 复合材料内部通入冷却液或气将是一种 有效的降低材料表面温度的方法。 0003 文献 “专利申请号是 200810231997.6 的中国发明专利” 公开了一种碳材料表面高 温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是采用料浆涂刷发在 C 材料表面制备高温抗氧化涂层, 工艺简单, 效率高, 可重复性好, 大幅降低炭材料的生产成本。 但是, 文献所提供的防氧化涂 层的存在一个

7、严重的缺陷是涂层结合强度较弱, 在高速气流冲刷环境下, 容易脱落, 无法实 现对基体的有效保护, 致使 C/C 复合材料使用性能严重下降。 0004 文献 “碳化铪改性炭/炭复合材料喉衬的热化学烧蚀, 沈学涛, 李克智, 李贺军.无 机材料学报, 2011, 26(4) : 427-432” 公开了一种提高复合材料抗烧蚀能力的方法, 该方法是 在 C/C 复合材料中渗入难溶金属碳化物, 以改性 C 基体的成分, 提高其抗烧蚀的能力。虽然 这种方法能使 C/C 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抗烧蚀能力, 但是作为实际用途上的耐高 温材料, 其性能还远远不够。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

8、现有 C/C 不宜在高温有氧环境中使用的缺陷, 提供了一种 在高温环境中能有效降低 C/C 复合材料表面温度的方法。 0006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提供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 合材料, 由碳基体、 碳纤维增强体和孔道组成, 其特征在于孔道均匀存在于 C/C 复合材料靠 近表面的部分。孔道为圆形, 直径为 0.5 2mm, 孔道层距离表面的厚度为 4 20mm, 其占 整体材料的体积比率为 5 35。所述的 C/C 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孔道形状可为直线形 或弯曲形, 孔道与孔道之间可平行分布或交叉分布。 0007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9、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 : 0008 (1) 在碳纤维编织或叠层形成的增强结构中预制 Nb 丝在其中, Nb 丝的直径为 0.5 2mm ; 说 明 书 CN 103724045 A 3 2/2 页 4 0009 (2)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液相浸渍的方法合成碳基体并增密复合材料, 再在 2000 2700石墨化 ; 0010 (3) 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浸渍于氢氟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 保持一段时间 ; 0011 (4) 将复合材料真空除气、 除水, 或晾干, 或热风烘干 ; 0012 (5) 得到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0、: (1) 可在该 C/C 复合材料内部通入冷却液或气以吸收热量, 可 显著降低复合材料的表面温度 ; (2) 由于该 C/C 复合材料内存在大量的孔道, 可作为生物材 料骨架, 电解质等其他生物物质可在该 C/C 复合材料内部运输 ; (3)Nb 丝经过氢氟酸和硫酸 的混合溶液腐蚀掉后, 会在内壁形成一层致密的 NbC 涂层, 可防止液体渗透到复合材料的 表面。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的截面图。 0015 图 2 是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应理解这些实

11、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 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0017 实施例 0018 图 1 是一种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的截面图。其中 10 是碳基体和 碳纤维增强体构成的 C/C 复合材料层, 20 是孔道, 其特征在于孔道均匀存在于 C/C 复合 材料靠近表面的部分。孔道为圆形, 直径为 1mm, 孔道层距离表面的厚度为 10mm。孔道占整 体材料的体积比率为 20。孔道形状为直线形, 孔道与孔道之间平行分布。上述可传输冷 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0019 (1) 在碳纤维编织或叠层形成的增强结构中预制 Nb 丝在其中, Nb 丝的直径为 0.5 2mm ; 0020 (2)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液相浸渍的方法合成碳基体并增密复合材料, 再在 2000 2700石墨化 ; 0021 (3) 将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浸渍于氢氟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 保持一段时间 ; 0022 (4) 将复合材料真空除气、 除水, 或晾干, 或热风烘干 ; 0023 (5) 得到可传输冷却液或气的 C/C 复合材料。 说 明 书 CN 103724045 A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24045 A 5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