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364.80KB ,
资源ID:4824200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48242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种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法.pdf)为本站会员(a1)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种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法.pdf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1494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0 CN 102714946 A *CN102714946A* (21)申请号 201210223851.3 (22)申请日 2012.07.02 A01C 1/02(2006.01) A01G 16/00(2006.01) (71)申请人 姜雯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 700 号 (72)发明人 姜雯 (54) 发明名称 一种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 性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提供了一种 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 法, 将待测水

2、稻品种种子经消毒灭菌处理后, 置于 培养皿中加蒸馏水于恒温培养箱 30下进行萌 动培养 ; 挑出露白均匀一致种子设脱落酸培养处 理和蒸馏水对照培养处理 ; 在恒温培养箱 30下 进行无光照培养 5 天后 ; 测定胚芽鞘干重, 并计算 其抑制率, 根据抑制率鉴定其抗旱性 ; 该方法采 用脱落酸替代聚乙二醇等高渗溶液室内水稻抗旱 性鉴定方法, 解决了目前水稻早期抗旱性鉴定不 能较准确反映后期抗旱性问题, 实现了水稻萌发 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同步鉴定, 具有较强的 推广与应用价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

3、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 将待测种子用 0.1升汞消毒 15 分钟, 然后用无离子水冲洗干净, 在太阳下晾晒 2 3d, 待测样品充分混匀后随机取成熟种子 1000 粒, 置于培养皿中, 加蒸馏水于恒温培养箱 30下培养 24 小时左右至种子萌动 ; 挑出露白均匀一致种子 800 粒, 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 ; 100 粒露白种子为一个重复, 均匀摆放在发芽盆中 50 孔发芽床上, 每孔摆放两粒, 脱落 酸胁迫培养处理和蒸馏水对照培养处理各四

4、次重复, 在恒温培养箱 30下进行无光照培养 5 天 ; 将各重复胚芽鞘于 105杀青 10min, 然后于 80烘干至恒重, 测定胚芽鞘干重, 并计 算其抑制率, 即 1-VS/VP, 其中 VS, VP 分别为脱落酸处理和对照条件下胚芽鞘干重值, 根据 抑制率鉴定其抗旱性。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脱落酸培养时, 脱落酸的处理浓度 为 : 7.810-6mol L-1脱落酸。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发芽盆长、 宽、 高分别 20cm20cm5cm, 发 芽盆中的发芽床采用聚乙烯泡沫板与尼龙网制成, 要求培养液面与种子充分接触。 4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根据胚芽鞘干重抑制率, 抗旱性分级标准 为 : 80.0 抗旱性极弱 (HS) ; 65.0 79.9 弱 (S) ; 50.0 64.9 中等 (MR) ; 35.0 49.9 强 (R) ; 34.9 极强 (HR)。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14946 A 2 1/3 页 3 一种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 抗旱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干旱在我国普遍发生, 近年来更有加剧的趋势。 我国干旱、 半干旱面积约占耕地面

6、积的51, 主要分布在西北、 华北地区。 南方稻区虽然雨量充沛, 但由于各月份分布不均, 强 季节性干旱也时有发生。 干旱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最主要障碍因子, 因此, 对水稻的抗旱 性进行合理评价、 鉴定和研究以及选育抗旱的水稻品种对于实现我国水稻丰产稳产具有重 要意义, 如何尽快提高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和准确鉴定其抗旱性, 已成为遗传育种工作者关 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 有关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表明,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干旱的反应 不同, 因此,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应选用不同的指标。 目前水稻萌发期或苗期抗旱性鉴定 一般采用高渗溶液法, 即采用不同浓度的高渗溶液 ( 聚乙二醇、 甘露醇、 蔗

7、糖、 生理盐水等 ) 对种子萌发或苗期生长进行脱水处理, 造成作物的生理干旱, 观察种子萌发率和植株能否 正常生长发育, 并结合测定一些指标来鉴定作物苗期的抗旱性, 但此法不便用于水稻后期 的抗旱性鉴定, 因此缺少一种即能用于早期而又能较准确反映水稻后期抗旱性的水稻抗旱 性鉴定方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法, 旨在解决目 前水稻萌发期或苗期抗旱性鉴定一般采用高渗溶液法, 即采用不同浓度的高渗溶液对种子 萌发或苗期生长进行脱水处理, 造成作物的生理干旱, 观察种子萌发率和植株能否正常生 长发育, 并结合测定一些指标来鉴定作物苗期的抗旱性,

8、但此方法不便用于水稻后期的抗 旱性鉴定, 而水稻后期抗旱性直接影响到产量, 目前对于水稻后期抗旱性鉴定一般在旱棚 盆栽或池栽土壤控水条件下进行, 鉴定需要时间长, 并且目前缺少一种即能用于早期又能 较准确反映后期抗旱性的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的问题。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法, 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05 将待测种子用 0.1升汞消毒 15 分钟, 然后用无离子水冲洗干净, 在太阳下晾晒 23d, 待测样品充分混匀后随机取成熟种子1000粒, 置于培养皿中, 加蒸馏水于恒温培养 箱 30下培养 24 小时左右至种子萌动 ; 0006 挑出

9、露白均匀一致种子 800 粒, 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 ; 0007 100 粒露白种子为一个重复, 均匀摆放在发芽盆 50 孔发芽床上, 每孔摆放两粒, 脱 落酸胁迫培养处理和蒸馏水对照培养处理各四次重复, 在恒温培养箱 30下进行无光照培 养 5 天 ; 0008 将各重复胚芽鞘于 105杀青 10min, 然后于 80烘干至恒重, 测定胚芽鞘干重, 说 明 书 CN 102714946 A 3 2/3 页 4 并计算其抑制率即 1-VS/VP, 其中 VS, VP 分别为脱落酸处理和对照条件下胚芽鞘干重值。 0009 进一步, 在进行脱落酸培养时, 脱落酸的处理浓度为 : 7.810-6m

10、ol L-1脱落酸。 0010 进一步, 发芽盆长、 宽、 高分别 20cm20cm5cm, 发芽盆中的发芽床采用 50 孔聚 乙烯泡沫板与尼龙网制成, 要求培养液面与种子充分接触。 0011 进一步, 根据胚芽鞘干重抑制率, 抗旱性分级标准为 : 80.0 抗旱性极弱 (HS) ; 65.0 79.9 弱 (S) ; 50.0 64.9 中等 (MR) ; 35.0 49.9 强 (R) ; 34.9 极强 (HR) 0012 本发明提供的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法, 对待测水稻品种 于培养皿中进行萌动培养 ; 挑出露白均匀一致种子进行脱落酸培养和蒸馏水对照培养处 理 ; 在

11、恒温培养箱 30下进行无光照培养五天后 ; 测定胚芽鞘干重, 并计算其抑制率, 根据 抑制率鉴定其抗旱性 ; 该方法采用脱落酸替代聚乙二醇等高渗溶液室内水稻抗旱性鉴定方 法, 解决了目前水稻早期抗旱性鉴定不能较准确反映后期抗旱性问题, 实现了水稻萌发期 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同步鉴定, 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 法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

12、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0015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方 法的实现流程。 0016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17 在步骤S101中, 将待测种子用0.1升汞消毒15分钟, 然后用无离子水冲洗干净, 在太阳下晾晒23d, 待测样品充分混匀后随机取成熟种子1000粒, 置于培养皿中, 单层滤 纸做发芽床, 加蒸馏水于恒温培养箱 30下培养 24 小时左右至种子萌动 ; 0018 在步骤 S102 中, 挑出露白均匀一致种子 800 粒, 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 ; 0019 在步骤S103中, 100粒露白种子为一个重复, 均匀摆放在

13、发芽盆50孔发芽床上, 每 孔摆放两粒, 脱落酸胁迫培养处理和蒸馏水对照培养处理各四次重复, 在 30恒温培养箱 进行无光照培养 5 天 ; 0020 在步骤 S104 中, 将各重复胚芽鞘于 105杀青 10min, 然后于 80烘干至恒重, 测 定胚芽鞘干重, 并计算其抑制率即 1-VS/VP, 其中 VS, VP 分别为脱落酸处理和对照条件下胚 芽鞘干重值。 0021 在步骤 S105 中, 根据胚芽鞘干重抑制率, 鉴定待测品种的抗旱性。 002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进行脱落酸培养时, 脱落酸的处理浓度为 : 7.810-6mol L-1。 002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发芽盆长、

14、宽、 高分别为 20cm20cm5cm, 发芽盆中的发芽床 采用 50 孔聚乙烯泡沫板与尼龙网制成, 要求培养液面与种子充分接触。 说 明 书 CN 102714946 A 4 3/3 页 5 002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根据胚芽鞘干重抑制率, 抗旱性分级标准为 : 80.0 抗旱性 极弱 (HS) ; 65.0 79.9 弱 (S) ; 50.0 64.9 中等 (MR) ; 35.0 49.9 强 (R) ; 34.9 极强 (HR)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6 将待测种子用 0.1升汞消毒 15 分钟, 然后用无离子水冲洗干净, 在太阳

15、下晾晒 23d, 待测样品充分混匀后随机取成熟种子1000粒, 置于培养皿中, 加蒸馏水于恒温培养 箱 30下培养 24 小时左右至种子萌动 ; 挑出露白均匀一致种子 800 粒, 用吸水纸吸干表面 水分 ; 100粒露白种子为一个重复, 均匀摆放在发芽盆(长、 宽、 高分别为20cm20cm5cm, 发芽盆中的发芽床采用 50 孔聚乙烯泡沫板与尼龙网制成, 每孔摆放两粒, 要求培养液面与 种子充分接触 )。脱落酸胁迫培养处理和蒸馏水对照培养处理各四次重复, 其中脱落酸处 理浓度为 : 7.810-6mol L-1。在恒温培养箱 30下进行无光照培养 5 天后, 将各重复胚芽 鞘于105杀青1

16、0min, 然后于80烘干至恒重, 测定胚芽鞘干重, 并计算其抑制率即1-VS/ VP, 其中 VS, VP 分别为脱落酸处理和对照条件下胚芽鞘干重值。根据胚芽鞘干重抑制率, 抗 旱性分级标准为 : 80.0 抗旱性极弱 (HS) ; 65.0 79.9 弱 (S) ; 50.0 64.9 中等 (MR) ; 35.0 49.9 强 (R) ; 34.9 极强 (HR) 0027 本技术采用脱落酸来替代聚乙二醇等高渗溶液, 解决了目前水稻早期抗旱性鉴定 不能较准确反映后期抗旱性问题, 从而实现了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同步鉴 定。 002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鉴定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

17、期抗旱性的方法, 待测水稻 品种经消毒处理后置于培养皿中先进行萌动培养, 然后挑出露白均匀一致种子进行脱落酸 培养和蒸馏水对照培养处理 ; 于恒温培养箱 30下进行无光照培养五天 ; 测定胚芽鞘干 重, 计算其抑制率 ; 根据抑制率鉴定其抗旱性 ; 该方法采用脱落酸替代高渗溶液室内水稻 抗旱性鉴定方法, 解决了目前水稻早期抗旱性鉴定不能较准确反映后期抗旱性问题, 实现 了水稻萌发期抗旱性和后期抗旱性的同步鉴定, 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2714946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4946 A 6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