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91118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9.28CN201991118U*CN201991118U*(21)申请号 201120031441.X(22)申请日 2011.01.30E04C 1/00(2006.01)(73)专利权人梁林华地址 100085 北京市朝阳区林翠路倚林佳园19号楼11单元201号专利权人梁彬(72)发明人梁林华 梁彬(54) 实用新型名称增强型墙体模块(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型墙体模块,其包括一个前壁板、一个后壁板、两个连接壁板,两个连接壁板位于前壁板和后壁板之间并且连接前壁板和后壁板,连接壁板的下方具有凹槽,连
2、接壁板的上方具有凸台,凹槽下方具有中隔板。由于中隔板的支撑和连接作用,可以避免模块在成型、搬运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塌陷、劈叉、断裂、损坏和变形现象。在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中隔板打掉或者保留,以提高墙体的芯注量,提高墙体强度。(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CN 201991119 U 1/1页21.一种增强型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壁板、一个后壁板和两个连接壁板,所述两个连接壁板位于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之间并且连接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所述连接壁板的下表面具有凹
3、入其中的凹槽,所述连接壁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具有凸台,所述凹槽与凸台能够嵌合在一起,使上下层模块对齐,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的高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下方具有中隔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为平行的长方体壁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为同轴的圆弧形壁板。4.如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壁板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个端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位于所述
4、凹槽的中部。7.如权利要求1、2、3、5或者6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上靠近其与所述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断裂槽。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使得所述中隔板的底面高于整个墙体模块的底面。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连接壁板上设置一个凹槽、一个凸台和一个中隔板。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连接壁板上设置两个以上且相同数量的凹槽、凸台和中隔板。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的一端和后壁板的一端设置有分别沿前壁板的外表面和后壁板的外表面延伸的外
5、连接片,前壁板的另一端和后壁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分别沿前壁板的内表面和后壁板的内表面延伸的内连接片;所述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相对应,使得当相邻两块墙体模块连接时,内连接片和外连接片搭接在一起,使相邻墙体模块连接一起。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的一端和后壁板的一端均设置有榫头,前壁板的另一端和后壁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榫槽;所述榫头和榫槽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相对应,使得当相邻两块墙体模块连接时,榫头插入榫槽内,使相邻墙体模块连接一起。13.如权利要求1、2、3、5、6、8、9、10、11或者12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的厚度为30
6、mm40mm,所述连接壁板的厚度为40mm,所述中隔板的厚度为8mm12mm。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其长度为400mm800mm,宽度为240mm400mm,高度为170mm350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991118 UCN 201991119 U 1/4页3增强型墙体模块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构筑墙体的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和优化结构的增强型墙体模块。背景技术0002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多种构筑方便的墙体模块。例如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图集编号为05SS522)公开了一种墙体模块,该模块包括一个前壁
7、板、一个后壁板和位于前壁板和后壁板之间并连接前壁板和后壁板的两个连接壁板,两个连接壁板的下表面具有凹槽,两个连接壁板的上表面具有与前述凹槽相对应的凸台;前壁板、后壁板以及两个连接壁板之间形成一个贯通的通孔,两个连接壁板分别与前壁板和后壁板的端部形成两个半孔,当两块墙体模块连接在一起时,相邻墙体模块端部的半孔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拼接孔。0003 由于在前壁板和后壁板之间只有两个连接壁板连接和支撑,当两个连接壁板之间的距离过小时,构成半孔的前壁板和后壁板的端部因过长而十分单薄,在成型、搬运和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前壁板和后壁板的端部发生断裂、损坏或者变形;当两个连接壁板之间的距离过大时,构成通孔的前壁板
8、和后壁板的中间部分因过长而十分单薄,在成型、搬运和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前壁板和后壁板的中部发生断裂、损坏或者变形。因为连接壁板的下表面具有凹槽,在成型过程中,尤其在混凝土凝固前和凝固过程中,连接壁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从凹槽处发生塌陷或者劈叉现象,当模块的宽度较大而使凹槽的跨度较大时,在成型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塌陷或者劈叉现象;而且在模块的搬运和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磕碰,也很容易导致连接壁板从凹槽处发生断裂、损伤、或者劈叉。尤其当为了降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降低钢筋的埋设深度)和降低模块重量,而使前壁板、后壁板和连接壁板的厚度缩减时,更容易导致前壁板、后壁板和连接壁板在成型、搬运和施工过程中发生断
9、裂、损伤、塌陷、劈叉或者变形。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和优化墙体模块的结构,提供一种增强型墙体模块,该增强型墙体模块在成型、搬运和施工过程中能够避免前壁板和后壁板断裂、损伤或者变形,也能避免连接壁板的凹槽处发生塌陷、劈叉、断裂、损坏或者变形;同时采用该增强型墙体模块构筑墙体时,利用该墙体模块能够码放成横孔相通、纵孔相贯的墙体框架,浇注在墙体框架内部的混凝土能够形成网状的混凝土填充体,提高墙体强度。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壁板、一个后壁板和两个连接壁板,所述两个连接壁板位于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之间并且连接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所述连接
10、壁板的下表面具有凹入其中的凹槽,所述连接壁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具有凸台,所述凹槽与凸台能够嵌合在一起,使上下层模块对齐,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的高度,所述凹槽的下方具有中隔板。说 明 书CN 201991118 UCN 201991119 U 2/4页40006 为构筑长方体墙体,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为平行的长方体壁板,使整个模块成为长方体墙体模块。0007 为构筑圆形井壁墙体或其他圆弧形墙体,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为同轴的圆弧形壁板,使整个模块成为圆弧形墙体模块。0008 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所述中隔板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壁板的厚度。
11、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所述中隔板可以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个端部,也可以位于所述凹槽的中部。在所述中隔板上靠近其与所述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断裂槽。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所述中隔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使得所述中隔板的底面比整个墙体模块的底面高。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所述每个连接壁板上可以设置一个凹槽、一个凸台和一个中隔板,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且相同数量的凹槽、凸台和中隔板。0012 为了提高相邻墙体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前壁板的一端和后壁板的一端设置有分别沿前壁板的外表面和后壁板的外表面延伸的外连接片,前壁板的另一端和后壁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分别沿前壁板的内表面和
12、后壁板的内表面延伸的内连接片;所述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相对应,使得当相邻两块墙体模块连接时,内连接片和外连接片搭接在一起,使相邻墙体模块连接一起。0013 为了提高相邻墙体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也可以采用榫头和榫槽结构。前壁板的一端和后壁板的一端均设置有榫头,前壁板的另一端和后壁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榫槽;所述榫头和榫槽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相对应,使得当相邻两块墙体模块连接时,榫头插入榫槽内,使相邻墙体模块连接一起。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所述前壁板和后壁板的厚度为30mm40mm,所述连接壁板的厚度为40mm,所述中隔板的厚度为8mm12mm。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长方
13、体墙体模块中,其长度可以为400mm800mm,即前壁板和后壁板的长度为400mm800mm,宽度为240mm400mm,即前壁板外表面与后壁板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40mm400mm,高度为170mm350mm,即前壁板和后壁板的高度为170mm350mm。0016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型墙体模块具有中隔板,由于中隔板的支撑和连接作用,能够避免模块在成型、搬运和施工过程中因自身重力而发生的连接壁板的塌陷、劈叉或者变形现象,也能避免连接壁板在成型、搬运和施工过程中而发生的断裂、损伤或者变形现象。由于连接壁板的凹槽处具有中隔板连接,增加模块中部的连接强度,可通过适当增加两个连接壁板之间距离而缩短模块端
14、部(前壁板、后壁板的任一端面和与该端面同侧的连接壁板之间的部分)的长度,进而提高前壁板和后壁板端部的强度,避免前壁板和后壁板的端部在成型、搬运和施工过程中发生断裂和损坏。在利用该墙体模块构筑墙体时,可以沿断裂槽打掉中隔板,使浇注在墙体内部的混凝土能够流过凹槽和凸台之间的间隙并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连接体;即使将中隔板保留,由于中隔板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中隔板的底面高于整个模块的底面,浇注在墙体内部的混凝土也能够从中隔板的下方通过,并在其两侧和下方形成连接在一起具有一定强度的连接体。附图说明说 明 书CN 201991118 UCN 201991119 U 3/4页5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
15、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型墙体模块作进一步说明。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增强型墙体模块的立体图;0019 图2是显示图1所示增强型墙体模块下表面的立体图;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增强型墙体模块的立体图;0021 图4是显示图3所示增强型墙体模块下表面的立体图;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增强型墙体模块的立体图;0023 图6是显示图5所示增强型墙体模块下表面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0024 实施例1002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增强型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壁板1、一个后壁板2和两个连接壁板3,两个连接壁板3位于前壁板1和后壁板2之间并且连接前壁板1和后壁板2,每个连接壁板3
16、的下表面均具有一个凹入其中的凹槽4,每个连接壁板3的上表面与凹槽4对应的位置均具有凸台5,凹槽4与凸台5能够嵌合在一起,使上下层模块对齐,凹槽4的深度大于凸台5的高度,所述凹槽4的下方具有中隔板6。中隔板6的厚度小于连接壁板3的厚度;中隔板6上靠近其与凹槽4的连接处具有断裂槽7。中隔板6位于凹槽4的中部,即中隔板6与连接壁板3的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中隔板6的高度小于凹槽4的深度,使中隔板6的底面高于整个模块的底面。0026 如图2所示,前壁板1的一端和后壁板2的一端均设置有榫头11,前壁板1的另一端和后壁板2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榫槽12;榫头11和榫槽12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相对应,使得当相邻两
17、块墙体模块连接时,榫头11插入榫槽12内,使相邻墙体模块牢固连接。002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壁板1和后壁板2为平行的长方体壁板,使整个模块呈长方体,该模块用于构筑长方体墙体。0028 在采用该模块构筑墙体时,可以沿断裂槽7将中隔板6打掉,将墙体模块码放在一起形成墙体框架,浇注在墙体框架内的混凝土在模块的纵向通孔10内形成纵向的强度构件,流经凹槽4和凸台5之间的间隙的混凝土在墙体内部形成横向强度构件,前述纵向强度构件和横向强度构件在墙体内部形成网状的强度构件,提高墙体强度。0029 实施例20030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增强型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壁板1、一个后壁板2和两个连接壁板
18、3,两个连接壁板3位于前壁板1和后壁板2之间并且连接前壁板1和后壁板2,每个连接壁板3的下表面具有两个凹入其中的凹槽4,每个连接壁板3的上表面与凹槽4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凸台5,凹槽4与凸台5能够嵌合在一起,使上下层模块对齐,凹槽4的深度远大于凸台5的高度,所述凹槽4的下方具有中隔板6。中隔板6的厚度小于连接壁板3的厚度;中隔板6上靠近其与凹槽4的连接处具有断裂槽7。中隔板6位于凹槽4的一个端部,使中隔板6的一个侧面与连接壁板3的一个侧面(靠近模块中心的侧面)重合在一起。中隔板6的高度小于凹槽4的深度,使中隔板6的底面高于整个模块的底面。0031 如图3所示,前壁板1的一端和后壁板2的一端设置有
19、分别沿前壁板1的外表面和后壁板2的外表面延伸的外连接片8,前壁板1的另一端和后壁板2的另一说 明 书CN 201991118 UCN 201991119 U 4/4页6端设置有分别沿前壁板1的内表面和后壁板2的内表面延伸的内连接片9;外连接片8和内连接片9的形状、位置和尺寸相对应,使得当相邻两块墙体模块连接时,外连接片8和内连接片9搭接在一起,使相邻墙体模块能够牢固地连接一起。00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壁板1和后壁板2为平行的长方体壁板,使整个模块呈长方体,该模块用于构筑长方体墙体。0033 实施例30034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增强型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壁板1、一个后壁板2和
20、两个连接壁板3,前壁板1和后壁板2为同轴的圆弧形壁板,两个连接壁板3位于前壁板1和后壁板2之间并且连接前壁板1和后壁板2,每个连接壁板3的下表面具有一个凹入其中的凹槽4,每个连接壁板3的上表面与凹槽4对应的位置具有一个凸台5,凹槽4与凸台5能够嵌合在一起,使上下层模块对齐,凹槽4的深度大于凸台5的高度,所述凹槽4的下方具有中隔板6。中隔板6的厚度小于连接壁板3的厚度;中隔板6上靠近其与凹槽4的连接处具有断裂槽7。中隔板6位于凹槽4的一个端部,使中隔板6的一个侧面与连接壁板3的一个侧面(靠近模块中心的侧面)重合在一起,或者使中隔板6的一个侧面成为连接壁板3靠近模块中心的侧面的一部分。中隔板6的高
21、度小于凹槽4的深度,使中隔板6的底面高于整个墙体模块的底面。0035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壁板1和后壁板2为同轴的圆弧形壁板,使整个墙体模块呈圆弧状,该墙体模块用于构筑圆形井壁墙体或者其他圆弧形墙体。0036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对其中的技术特征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的变化或组合仍然处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1991118 UCN 201991119 U 1/4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91118 UCN 201991119 U 2/4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91118 UCN 201991119 U 3/4页9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91118 UCN 201991119 U 4/4页10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91118 U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