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CN102828666A43申请公布日20121219CN102828666ACN102828666A21申请号201210310485522申请日20070906200625411520060920JP200701418420070124JP200702897620070208JP200780034893X20070906E05D15/46200601E06B3/50200601E06B7/04200601E05F1/0220060171申请人奥依列斯ECO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大石守中俣健治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代理人张兰英54发明名称自
2、然通风窗57摘要自然通风窗(1)具有框架板(2)和用于使框架板(2)打开和关闭建筑物的开口(4)的打开/关闭装置(5)。打开/关闭装置(5)具有用于支承框架板(2)的上轨(22)侧的部分(31)的支承机构(32),部分(31)被支承以使其可升降和沿R1方向围绕水平轴线S1可旋转;用于支承位于部分(31)下方的框架板(2)的部分(33)的支承机构(34),部分(33)被支承以使其沿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方向A可动和沿R2方向围绕水平轴线S2可旋转;以及用于使框架板(2)与限定开口(4)的窗框(11)配合的配合构件(35),框架板(2)配合以保持其完全关闭开口(4)的状态。30优先权数据62分案原申请
3、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2页附图1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2页附图18页1/1页21一种自然通风窗,包括框架板;以及打开/关闭装置,用于使所述框架板基于气流使建筑物的开口部分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打开/关闭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和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所述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位于所述部分下方或上方的另一部分,所述另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所述框架板的重心上方,而且相对于所述重心位于所述建筑
4、物内部或所述建筑物外部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适于沿垂直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的一侧的所述部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机构适于沿水平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和所述框架板的重心分别位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同一线上。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关闭装置还包括配合构件,所述配合构件用于使所述框架板配合限定所述开口部分的窗框,以保持由所述框架板完
5、全关闭所述开口部分的状态。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而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在所述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位于所述框架板的上轨侧的所述部分下方且相对于所述框架板的重心位于所述建筑物外部侧。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然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所述框架板的下轨侧上的部分,而所述框架板的所述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在所述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位于所述框架板的下轨侧上的部分上方且相对于所述框架板的重心位于所述建筑物内部侧。权利要求书CN102828666A1/22页3自然通风窗000
6、1本申请是名称为“自然通风窗”、申请日为2009年3月20日、进入中国的申请号为200780034893X、国际申请日为2007年9月6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7/000967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框架板基于气流的打开和关闭运动使建筑物的开口部分打开和关闭的自然通风窗。背景技术0003专利文献1JPA20032473710004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提出了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包括一端枢转地固定至框架板的竖框上部而另一端在比上述一端低的位置枢转地固定至窗框的垂直框的主臂、以及一端枢转地固定至该竖框的中间部分而另一端枢转地固定至垂直框下部的子臂,该子臂比该主臂长。
7、在窗户关闭的情况下该子臂的一端和框架板的重心分别被设置成使它们位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同一直线上。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06在这样的自然通风窗中,鉴于涉及的多种关系,比如主臂和子臂的旋转以及子臂一端和框架板重心相应的位置,当窗户打开时,赋予框架板的向建筑物开口部分的完全打开位置的转矩会增大。因此,难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难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0007而且,在这样的自然通风窗中,鉴于涉及的多种关系,比如主臂和子臂的旋转以及子臂一端和框架板重心相应的位置,当窗户打开时,赋予框架板的向建筑物开口
8、部分的打开位置的转矩会增大。因此,难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难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此外,通过这样的自然通风窗,期望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的开口部分打开运动过快以及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过快。0008此外,在这样的自然通风窗中,鉴于涉及的多种关系,比如主臂和子臂的旋转以及子臂一端和框架板重心相应的位置,当窗户打开时,赋予框架板的向建筑物的开口部分打开位置的转矩增大。因此,难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难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
9、部分关闭运动困难。此外,期望有一种自然通风窗,其中当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中时没有任何物体突出于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物外部。0009鉴于上述方面已设计出本发明,而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可以使框说明书CN102828666A2/22页4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困难,从而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以及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的打开/关闭运动过快。0010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
10、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困难,从而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以及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的开口部分打开运动过快和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过快。0011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困难,从而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而且其中当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中时没有任何物
11、体突出于建筑物内部和建筑物外部。0012解决问题的方法0013根据本发明,一种自然通风窗包括框架板;以及用于使框架板基于气流使建筑物开口部分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装置,其中该打开/关闭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和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的位于该部分下方或上方的另一部分,该另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框架板重心上方,而且相对于该重心位于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物外部中的一侧。0014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具体地说,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成位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
12、关闭位置的框架板重心上方,且相对于该重心位于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物外部中的一侧。因此,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而且可以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的打开/关闭运动过快。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第一支承机构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而第二支承机构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支承框架板的另一部分。因此当开口部分打开时,可以使框架板仅向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物外部中的一侧突出。
13、0015在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的优选示例中,第一支承机构适于沿垂直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0016在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第二支承机构适于沿水平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框架板的另一部分。0017在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处于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框架板的另一部分和该框架板的重心分别位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同一线上。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平衡而无需在框架板上安装重物或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向开口部分打开方向的运动停止而无需使用止挡件或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或其附近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
14、运动轻松。说明书CN102828666A3/22页50018在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打开/关闭装置还包括配合构件,该配合构件用于使框架板配合限定开口部分的窗框以保持由框架板完全关闭开口部分的状态。0019在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具体地,第一支承机构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而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位于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下方且相对于框架板的重心位于建筑物外部侧。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根据具体从建筑物外部向建筑物内部的气流的增加和减少能使开口部分关闭和打开。0020在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具体地,第一支承机构
15、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的下轨侧的部分,而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位于框架板的下轨侧的部分上方且相对于框架板的重心位于建筑物内部侧。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根据具体从建筑物内部向建筑物外部的气流的增加和减少能使开口部分关闭和打开。0021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包括安装在建筑物中的窗框;设置在由窗框限定的开口部分中的框架板;以及用于使开口部分基于气流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装置,该打开/关闭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该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位于该部
16、分下方或上方的另一部分,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当框架板处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时位于框架板的重心上方而且相对于该重心位于建筑内部或外部中的一侧,第二支承机构包括形成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中的被支承构件和装配到窗框以支承被支承构件的支承构件,支承构件包括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和连接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内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和连接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外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内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适于沿与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
17、可动地而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以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沿向建筑物内部的方向运动时使另一部分向上移位,和在另一部分沿向建筑物外部的方向运动时使另一部分向下移位,连接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外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适于沿与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可动地而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以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沿向建筑物内部的方向运动时使另一部分向下移位,以及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沿向建筑物外部的方向运动时使另一部分向上移位。0022根据依照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具体地说,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当框架板处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时位于框架板的重心上方且相对于该重心
18、位于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物外部中的一侧。第二支承机构包括形成在框架板另一部分中的被支承构件和装配到窗框以支承被支承构件的支承构件。支承构件包括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和连接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内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和连接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外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到线性运动支说明书CN102828666A4/22页6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内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适于沿与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可动地而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以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
19、沿向建筑物内部的方向运动时使另一部分向上移位,和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沿向建筑物外部的方向运动时使另一部分向下移位,连接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外部侧的末端部分的末端侧支承部分适于沿与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以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沿向建筑物内部的方向运动时使另一部分向下移位,以及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沿向建筑物外部的方向运动时使另一部分向上移位。因此,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
20、合适地提供通风。而且,在设置了接近建筑物外部侧的末端侧支承部分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的开口部分打开运动过快。在设置了接近建筑物内部侧的末端侧支承部分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过快。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第一支承机构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而第二支承机构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支承框架板的另一部分。因此当开口部分打开时,可以使框架板仅向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物外部中的一侧突出。0023在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优选示例中,线性运动支承部分和末端侧支承部分彼此协配形成细长孔或狭缝,该细长孔或狭缝用于沿
21、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和沿与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导被支承构件。0024在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第一支承机构适于沿垂直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或下轨中的一侧的部分。0025在根据本发明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处于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框架板的另一部分和该框架板的重心分别位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同一线上。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平衡而无需在框架板上安装重物或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向开口部分打开方向的运动停止而无需使用止挡件或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或其附近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轻松。0026在根据本发
22、明另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打开/关闭装置具有用于使处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的框架板配合窗框的配合装置。0027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第一支承机构可适于支承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而第二支承机构可适于支承框架板的另一部分以使其位于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下方且当框架板处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其相对于框架板的重心位于建筑物外部侧。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根据具体从建筑物外部向建筑物内部的气流的增加和减少能使开口部分关闭和打开。此外,第一支承机构可适于支承框架板的下轨侧的部分,而第二支承机构可适于支承框架板的另一部分以使其位于框架板的下轨侧的部分上方,且当框架板处于开口
23、部分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其相对于框架板的重心位于建筑物内部侧。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根据具体从建筑物内部向建筑物外部的气流的增加和减少能使开口部分关闭和打开。0028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包括安装在建筑物中的窗框;设置在由窗框限定的开口部分中的框架板;以及用于使开口部分基于气流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装置,说明书CN102828666A5/22页7该打开/关闭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和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可动地和围绕该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位于该部分下方的另一部分,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当框架板处于开口部分关
24、闭位置时位于框架板的重心上方而且相对于该重心位于建筑外部侧,第二支承机构包括形成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中的被支承构件;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的支承构件;旋转轴,其用于将支承构件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连接至窗框,以使其位于处于被支承构件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的状态的被支承构件下方且位于建筑物内部侧;引导构件,其装配到窗框并抵靠位于接近建筑物内部侧的被支承构件,以基于被支承构件沿向建筑物内部的方向的线性运动向上引导被支承构件,和基于被支承构件沿向建筑物外部的方向的线性运动向下引导被支承构件;以及保持机构,其用于将支承构件的旋转角保持
25、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被支承构件的状态。0029根据依照本发明又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具体地说,框架板的另一部分被设置成当框架板处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时位于框架板的重心上方且相对于该重心位于建筑物外部侧。第二支承机构包括以下部分形成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中的被支承构件;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的支承构件;旋转轴,其用于将支承构件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连接至窗框,以使其位于处于被支承构件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的状态的被支承构件下方且和位于建筑物内部侧;引导构件,其装配到窗框并抵靠位于接近建筑物内部侧的被支承构件,以基
26、于被支承构件沿向建筑物内部的方向的线性运动向上引导被支承构件,和基于被支承构件沿向建筑物外部的方向的线性运动向下引导被支承构件;以及保持机构,其用于将支承构件的旋转角保持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被支承构件的状态。因此,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因为通过引导构件引导被支承构件产生了抵抗框架板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阻力,所以可以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过快。而
27、且,因为支承构件基于被支承构件沿向建筑物内部的方向的线性运动经历向建筑物内部侧的旋转,所以在框架板处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支承构件既不向建筑物内部侧也不向建筑物外部侧突出。0030在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优选示例中,支承构件包括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线性可动地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和末端侧支承部分,其接近建筑物外部侧且连接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外部侧的末端部分,该末端侧支承部分适于沿与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可动地而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被支承构件,以在框架板的另一部分沿向建筑物内部的方向运动时使另一部分向下移位,
28、和在另一部分沿向建筑物外部的方向运动时使框架板的另一部分向上移位。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可以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在接近建筑物外部侧的末端支承部分中的开口部分打开运动过快。0031在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线性运动支承部分和末端侧支承部分彼此协配形成细长孔或狭缝,该细长孔或狭缝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说明书CN102828666A6/22页8方向和沿与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引导被支承构件。0032在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支承构件还包括末端侧支承部分,其接近建筑物内部侧而且连接到线性运动支承部分的接近建筑物内部侧的末端部分,该
29、末端侧支承部分具有比形成在线性运动支承部分中的细长孔或狭缝的部分扩大的部分,而且适于在扩大部分中支承被支承构件。0033在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引导构件装配到窗框,以在支承构件中产生基于被支承构件沿向建筑物内部的方向的线性运动的旋转之前或同时抵靠被支承构件。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可以防止抵抗框架板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阻力在接近支承构件的建筑物内部侧的部分处变得瞬时过大。0034在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第一支承机构适于沿垂直方向线性可动地支承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0035在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第一支承机
30、构具有推压构件,其用于相对于窗框向下弹性地推压框架板的上轨侧的部分,以将沿开口部分打开方向的运动力赋予框架板。0036在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又一优选示例中,处于开口部分打开位置的框架板的另一部分和该框架板的重心分别位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同一线上。根据这样的优选示例,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平衡而无需在框架板上安装重物或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定向于开口部分打开方向的运动停止而无需使用止挡件或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或其附近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轻松。0037在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自然通风窗的另一优选示例中,打开/关闭装置具有用于使处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的
31、框架板配合窗框的配合装置。0038发明优点0039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困难,从而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以及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的打开/关闭运动过快。0040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困难,从而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
32、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以及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的开口部分打开运动过快和防止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过快。0041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窗,其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变困难,从而可以通过框架板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而且其中当框架板在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中时没有任何物体突出于建筑物内部侧和建筑物外部侧。0042接着,将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给出实现本发明的模式的更具体描述。应当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说明书CN
33、102828666A7/22页9附图说明0043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说明性侧视图;0044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平面图;0045图3是用来说明图1所示实施例操作的示图;0046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开口部分打开状态的说明性侧视图;0047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开口部分关闭状态的说明性侧视图;0048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平面图;0049图7主要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二支承机构的说明示图;0050图8是用来说明图4所示实施例操作的示图;0051图9是用来说明图4所示实施例操作的示图;0052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开口部分打开状态的说明性侧视图;0053图11是根据
34、图10所示实施例的开口部分完全打开状态的说明性侧视图;0054图12是用来说明图10所示实施例操作的示图;0055图13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开口部分关闭状态的说明性侧视图;0056图14是图13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性俯视图;0057图15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开口部分关闭状态在省略框架板情况下的说明性侧视图;0058图16主要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开口部分打开状态中的第二支承机构的说明性放大示图;0059图17主要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开口部分关闭状态中的第二支承机构的说明性放大示图;0060图18主要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第二支承机构的引导构件的说明性放大示图;以及0061图19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另一
35、第二支承机构的说明示图。具体实施方式0062在图1至3中,根据此实施例的自然通风窗1包括框架板2和打开/关闭装置5,该打开/关闭装置5用于使框架板2基于气流3使建筑物的开口部分4打开和关闭。如图3所示,通过框架板2向建筑物外部6侧运动的开口部分打开运动,自然通风窗1适于使开口部分4打开;而如图1所示,通过框架板2向建筑物内部7侧运动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自然通风窗1适于使开口部分4关闭。0063开口部分4由安装在建筑物中的窗框11限定。窗框11具有上框12、下框13、以及一对垂直框14和15。如图1所示,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中用于抵靠框架板2的密封构件装配到上框12、下框13以及垂直框14和1
36、5。0064框架板2通过打开/关闭装置5装配到窗框11。框架板2具有由玻璃板或类似物构成的矩形框架板主体21、上轨22、下轨23、以及一对竖框24和25。支承轴51分别装配在竖框24和25的部分33中,而在此实施例中部分33突出于建筑物外部6侧。0065打开/关闭装置5包括支承机构32,用于可升降地和围绕水平轴线S1沿R1方说明书CN102828666A8/22页10向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2的上轨22侧的部分31;支承机构34,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可动地和围绕水平轴线S2沿R2方向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2位于部分31下方的部分33;以及配合构件35,用于使框架板2配合限定开口部分4的窗框
37、11以保持开口部分完全被框架板2关闭的状态。部分31和33分别设置在竖框24和25中。水平轴线S1和S2沿垂直于垂直方向V和方向A的方向延伸,其中方向A朝向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在此实施例中朝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也是水平方向(在水平面内的方向)H,但也可以是例如从建筑物内部7向建筑物外部6相对于水平方向H向上或向下倾斜的方向。0066支承机构32包括沿水平方向H延伸的支承轴41,其装配在竖框24的部分31和竖框25的部分31的相应一个中;以及沿垂直方向V延伸的引导构件42,其装配到垂直框14和15的相应一个以沿垂直方向V线性地引导支承轴41。0067引导构件42具有U形截面以形成沿垂直方向
38、V延伸的沟槽43。支承轴41沿垂直方向V线性可动地且围绕水平轴线S1可旋转地设置在沟槽43中。引导构件42被形成为一长度,该长度等于或长于支承轴41协同框架板2的打开或关闭运动而沿垂直方向V线性运动的距离。滚子可装配在支承轴41设置在沟槽43中的部分处。应当注意的是,为防止支承轴41被降低至低于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状态中支承轴41相对于引导构件42的位置,支承机构32还可包括用于在该位置抵靠支承轴41的止挡件。0068以水平轴线S1作为其中心的部分31位于开口部分关闭位置中的框架板2的重心G上方。在此实施例中,相对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的上述重心G,部分31稍稍位于建筑物内部7侧。这样的
39、支承机构32适于沿垂直方向V线性可动地支承部分31。0069支承机构34包括沿水平方向H延伸的支承轴51,其装配在竖框24的部分33和竖框25的部分33的相应一个中;以及引导构件52,其装配到垂直框14和15的相应一个以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线性地引导支承轴51,且其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延伸。0070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以水平轴线S2作为它们中心的支承轴51和部分33位于框架板2的重心G上方,且相对于该重心G位于建筑物外部6侧上。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中,部分33和支承轴51以及框架板2的重心G分别位于沿垂直方向V延伸的同一直线上。0071引导构件52具有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
40、的方向A延伸的细长孔53。支承轴51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线性可动地且围绕水平轴线S2可旋转地设置在细长孔53中。引导构件52被形成为一长度,该长度等于或长于支承轴51协同框架板2的打开或关闭运动而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线性运动的距离。其中限定了细长孔53的引导构件52的建筑物外部6侧的一个末端54具有止挡件的功能,止挡件用于抵靠支承轴51以防止支承轴51移动至建筑物外部6侧超过支承轴51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状态时的位置。滚子可装配在支承轴51设置在沟槽53中的部分处。0072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中,连接部分33和框架板2重心G的直线相对于沿垂直方向V延伸的直线倾斜。当框架板2接近
41、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时这样的倾角变小,且当框架板2设置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时这样的倾角变为零。这样的支承机构34适于在水平方向H中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线性可动地支承部分33。0073配合构件35由可旋转地装配到下轨23的L形杆构成。因为这样的杆在开口部分说明书CN102828666A109/22页11完全关闭状态时旋转地工作,所以该杆在建筑物内部7侧抵靠下框13,从而适于使框架板2能配合窗框11。通过配合构件35与安装在建筑物中的窗框11配合的框架板2向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运动被配合构件35可撤销地阻止。0074通过上述自然通风窗1将给出该窗户打开和关闭操作的描述。首先,如图1所示
42、,通过取消框架板2与窗框11之间通过配合构件35的配合,允许处于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框架板2的开口部分打开运动。当取消配合时,因为在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上部分33相对于重心G位于建筑物外部6侧,所以沿R2方向朝向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转矩被赋予处于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框架板2。被赋予这样的转矩并被允许向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运动的框架板2沿R2方向朝向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旋转。协同R2方向上的旋转,支承轴41沿沟槽43降低。如图3所示,当框架板2到达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时,部分33和重心G位于沿垂直方向V延伸的同一直线上,所以不再赋予框架板2沿R2方向的转矩。当框架板2逐渐从开口部分完
43、全关闭位置向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移动时,赋予框架板2的沿R2方向朝向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转矩逐渐减小。因为上述转矩这样地逐渐减小,所以可以防止框架板2的开口部分打开过快。同时,在框架板2反向地从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向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逐渐移动时的情况下,赋予框架板2的沿R2方向朝向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转矩逐渐增大。0075如上所述,在框架板2设置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当因为气流3的缘故建筑物外部6侧呈现正压而建筑物内部7侧呈现负压时,基于气流的沿R2方向朝向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转矩被赋予框架板2,所以框架板2向开口部分关闭位置运动。当框架板2基于气流3进一步向开口部分完全关闭
44、位置运动时,因为部分33相对于重心G位于建筑物外部6侧,所以向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的反向运动力被赋予框架板2,该反向运动力抵抗基于气流3向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运动。当框架板2接近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时,这样的反向运动力逐渐增大。因此,即使在气流3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基于气流3产生框架板2的打开和关闭运动,而且可以防止框架板2过快地关闭开口部分。0076根据此实施例的自然通风窗1包括用于支承框架板2的上轨22侧的部分31的支承机构32;以及用于支承框架板2的另一部分33的支承机构34,上述另一部分33位于部分31下方和框架板2重心上方,而且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相对于框架板2的重心G在建筑物外部
45、6侧。代替这些,例如,自然通风窗1可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用于可升降地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2的下轨23侧的一个部分;以及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可动地且围绕水平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2位于下轨23侧的上述部分上方的另一部分。此外,框架板2的上述另一部分可被设置成位于处于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的框架板2的重心G上方,且相对于该重心G位于建筑物内部7侧。通过具有这样的第一和第二支承机构的自然通风窗同样能证明上述和下述操作效果。0077根据上述自然通风窗1,该自然通风窗1包括框架板2;以及打开/关闭装置5,该打开关闭装置5用于使框架板2基于气流3打开和关闭打开和关闭建筑物
46、开口部分4。打开/关闭装置5包括支承机构32,用于可升降地而且围绕水平轴线S1沿R1方向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2的上轨22侧或下轨23侧的部分31;以及支承机构34,用于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可动地而且围绕水平轴线S2沿R2方向可旋转地支承框架板2的部分33,该部分33位于部分31下方或上方。部分33被设置成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位于框说明书CN102828666A1110/22页12架板2的重心G上方,而且相对于该重心G位于建筑物外部6侧或建筑物内部7侧。因此,可以使框架板2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3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轻松,而且可以使框架板2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基于气流3的开口
47、部分关闭运动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框架板2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侧基于气流3的打开/关闭运动合适地提供通风,而且可以防止框架板2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侧的打开/关闭运动过快。此外,支承机构32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2上轨22侧或下轨23侧的部分31,而支承机构34沿向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方向A可动地支承框架板2的部分33。因此当开口部分4打开时,可以使框架板2仅向建筑物外部6或建筑物内部7中的一侧突出。0078根据该自然通风窗1,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中的框架板2的部分33和框架板2的重心G分别位于沿垂直方向V延伸的同一直线上。因此,可以使框架板2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平衡而无需在框架板2上安装重物或
48、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2定向于开口部分打开方向的运动停止而无需使用止挡件或类似物。而且,可以使框架板2在开口部分完全打开位置或其附近基于气流3的打开/关闭运动轻松。0079在该自然通风窗1中,支承机构32可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2的上轨22侧的部分31,而且框架板2的部分33可被设置成位于框架板2上轨22侧的部分31下方,且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中相对于框架板2的重心G位于建筑物外部6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具体根据从建筑物外部6向建筑物内部7的气流3的增加和减少使开口部分4关闭和打开。另一方面,在该自然通风窗1中,支承机构32可适于可升降地支承框架板2的下轨23侧的部分,而且框架板2的另一部分
49、可被设置成位于框架板2的下轨23侧的上述部分上方,且在开口部分完全关闭位置中相对于框架板2的重心G位于建筑物内部7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具体根据从建筑物内部7向建筑物外部6的气流3的增加和减少使开口部分4关闭和打开。0080在图4至9中,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自然通风窗401包括安装在建筑物(未示出)中的窗框402;设置在由窗框402限定的开口部分403中的框架板404;以及用于使开口部分403基于气流打开和关闭的打开/关闭装置406。如图4所示,通过框架板404向建筑物外部407侧运动的开口部分打开运动,自然通风窗401适于使开口部分403打开;而如图5所示,通过框架板404向建筑物内部408侧运动的开口部分关闭运动,自然通风窗1适于使开口部分403关闭。0081窗框402具有上框412、下框413、以及一对垂直框414和415。如图4所示,在开口部分打开位置中用于抵靠框架板404的密封构件装配到上框412、下框413以及垂直框414和415。0082框架板404通过打开/关闭装置406装配到窗框402。框架板404具有由玻璃板或类似物构成的矩形框架板主体421、上轨422、下轨423、以及一对竖框424和425。在此实施例中,竖框424和425中分别装配入用作所要支承的构件的轴本体451的部分相对于框架板主体421突出于建筑物外部407侧。以此方式装配到窗框402从而能通过打开/关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