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8491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2CN104138491A21申请号201410425695822申请日20140827A61K36/8905200601A61P1/02200601A61K31/04520060171申请人庄妍地址266109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1户72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及其制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及其制法,其是通过将连翘、川芎、白芷、防风、荆芥穗、细辛、香附子、黄连、花椒、贯众、薄荷、生地黄、乌梅、茯苓、冰片、升麻、羌活、当归、甘草等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研磨制成药粉,该中药对牙龈
2、炎、牙痛等牙周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携带、易于推广应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8491ACN104138491A1/1页21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配方为以重量份计连翘715、川芎1017、白芷612、防风915、荆芥穗1220、细辛713、香附子510、黄连511、花椒1018、贯众1016、薄荷713、生地黄1017、乌梅1020、茯苓917、冰片47、升麻813、羌活915、当归1016、甘草9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
3、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配方为以重量份计连翘10、川芎12、白芷9、防风12、荆芥穗16、细辛10、香附子8、黄连8、花椒14、贯众12、薄荷10、生地黄13、乌梅15、茯苓12、冰片5、升麻10、羌活11、当归14、甘草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配方为以重量份计连翘13、川芎15、白芷8、防风11、荆芥穗18、细辛8、香附子6、黄连7、花椒16、贯众14、薄荷9、生地黄15、乌梅13、茯苓10、冰片6、升麻11、羌活12、当归12、甘草10。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制备工艺为步骤一、按配方准确称取连翘、川
4、芎、白芷、防风、荆芥穗、细辛、香附子、黄连、花椒、贯众、薄荷、生地黄、乌梅、茯苓、冰片、升麻、羌活、当归、甘草等各位中药材,分别洗净冰片除外,烘干,分别粉碎,备用;步骤二、将粉碎好的中药材混合,用胶体磨磨细、混匀,过150目筛,获得细粉,装瓶即为成品。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使用方法为漱口或刷牙,将口腔清理干净,净手,用手指蘸取粉末在疼痛部位的牙齿和牙龈处涂抹并按摩,直到有热麻感,等待半个小时,用清水漱口除去,每日3次,如果疼痛十分严重,也可增加使用次数,最多不超过每日6次。权利要求书CN104138491A1/5页3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及其制法技术领域0
5、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及其制法,属于中药领域。背景技术0002牙痛,是口腔科牙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牙周炎、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牙痛属于牙齿毛病的外在反应,有可能是龋齿、牙髓或犬齿周围的牙龈被感染,前臼齿出现裂痕也会引起牙痛,有时候仅是菜屑卡在牙缝而引起不适。另外,牙痛也可能是由鼻窦炎引发。0003中医认为风热侵袭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气穴不通,瘀阻脉络而为病。并且,手、足阳明经脉分别为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
6、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亦可引起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齿不洁,垢秽蚀齿而作痛者。因此,牙痛主因是气穴的通畅与否,次之与手足阳明经和肾经有关。0004目前,西医对于牙痛的治疗没有太好的办法,往往使用消炎药和止疼药,消炎药作用到患处时间长、效果差,止疼药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中医治疗牙痛,通过调理疏导,消炎止痛、祛火化瘀,往往可以标本兼治,根除牙痛。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一种中药配方可以治疗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0006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发明人在研究传统验方和自身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基础上,根据现代人所患牙周疾病的特点,精心配伍药材
7、,然后经过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和调整,获得了一个成熟的配方,对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了适用于更多患者,发明人经过科研攻关,在不改变配方功效的基础上,发明了一套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方法,该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携带、易于推广应用。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为以重量份计连翘715、川芎1017、白芷612、防风915、荆芥穗1220、细辛713、香附子510、黄连511、花椒1018、贯众1016、薄荷713、生地黄1017、乌梅1020、茯苓917、冰片47、升麻813、羌活915、当归1016、甘草915。0007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两个呈现最佳治疗效果的配方为0008配方一以重量
8、份计连翘10、川芎12、白芷9、防风12、荆芥穗16、细辛10、香附子8、黄连8、花椒14、贯众12、薄荷10、生地黄13、乌梅15、茯苓12、冰片5、升麻10、羌活11、当归14、甘草12。0009配方二以重量份计连翘13、川芎15、白芷8、防风11、荆芥穗18、细辛8、香附子6、黄连7、花椒16、贯众14、薄荷9、生地黄15、乌梅13、茯苓10、冰片6、升麻11、羌活12、当归12、甘草10。说明书CN104138491A2/5页40010本发明中药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00111、按配方准确称取连翘、川芎、白芷、防风、荆芥穗、细辛、香附子、黄连、花椒、贯众、薄荷、生地黄、乌梅、茯苓、冰片、
9、升麻、羌活、当归、甘草等各位中药材,分别洗净冰片除外,烘干,分别粉碎,备用;00122、将粉碎好的中药材混合,用胶体磨磨细、混匀,过150目筛,获得细粉,装瓶即为成品。00133、使用方法漱口或刷牙,将口腔清理干净,净手,用手指蘸取粉末在疼痛部位的牙齿和牙龈处涂抹并按摩,直到有热麻感,等待半个小时,用清水漱口除去,每日三次使用,如果疼痛十分严重,也可增加使用次数,最多不超过每日6次。0014本发明中药配方各味中药材的功用及配方分析0015连翘味辛、苦,性微寒;归心、小肠、肺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0016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0017白芷味辛,
10、性温;入肺、髀、胃经;祛风,燥湿,消肿,止痛。0018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0019荆芥穗味苦,性微温;归肺经、肝经;解表散风,透疹。0020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0021香附子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三焦经;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0022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0023花椒味辛,性温;归胃、脾、肾经;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0024贯众味苦、涩,性微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止血,杀虫。0025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疏风,散热,辟秽,解毒。0026生地黄
11、味甘苦,性凉;入心、肝、肾经;清热生津,凉后,止血。0027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0028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0029冰片味辛苦,性凉;入心、肝经;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0030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0031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0032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0033甘草味甘,性平;归胃、肺、脾经;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
12、胃,润肺。0034本发明中药是以川芎、白芷、防风、花椒、贯众、生地黄为君药,活血消肿、祛风止痛、凉血止血;以连翘、细辛、黄连、冰片、升麻为臣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解表泻火;以荆芥穗、乌梅、茯苓、当归为佐药,解表散风、渗湿利水、补血生津;以香附子、薄荷、羌活为使药,理气解郁、散表寒、辟秽毒;以甘草调和诸药,使诸药互相配合,协同作用,从而达到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清热泻火、活血散寒的功效,对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具有见效快、易除根、不复发等显著的治疗技术优势。0035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发明中药是纯中药制剂,在治疗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时,具有迅速止痛、快速消肿、无任何毒副作
13、用、治愈后不易复发说明书CN104138491A3/5页5等显著的技术特点,并且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0036一、利用本发明配方和工艺制作药粉的实施例,其中实施例1、2使用的是两个最佳配方的配方比例,实施例3是各味药材范围上限配比,实施例4是各味药材范围下限比例,实施例5是各味药材在配方范围内的任意比例,各实施例药材配比见表10037表1各实施例配方配比表0038003900401、按表1各实施例配方准确称取连翘、川芎、白芷、防风、荆芥穗、细辛、香附子、黄连、花椒、贯众、薄荷、生地黄、乌梅、茯苓、冰片、升麻、羌活、当归、甘草等各位中药材,分别洗净冰片除外,烘干,分别粉碎,备
14、用;说明书CN104138491A4/5页600412、将粉碎好的中药材混合,用胶体磨磨细、混匀,过150目筛,获得细粉,装瓶即为成品。0042二、动物的急慢性毒性试验00431、急性毒性试验00441、受试药品本发明实施例1、2所得细粉,按12加纯化水,制成稀糊状。00452、试验动物普通级NIH小鼠,体重22G4G,雌雄各半,雌性大鼠均无孕。00463、小鼠灌胃本发明中药粉稀糊,当灌胃剂量达到4518G生药/KG剂量时,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00474、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
15、粉的最大给药量为4518生药/KG/DLD504518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粉每日临床用药总量最大为015G生药/KG/D,且多数在漱口时洗掉;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3012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00482、长期毒性试验0049选用SD大鼠,给予不同浓度270、90、30G生药/KG的本发明的中药粉,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24小时后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4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在两次活杀前分别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
16、化AST、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0050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4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粉在高、中、低三个剂量270、90、30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
17、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0051三、临床效果试验00521、一般资料0053受试者来自沂水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筛选出258名适于做临床试验的患者,年龄1759岁,男女各半。按照国家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患有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00542、分组及试验方法00551、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个组,对照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男女均等,病情严重程度兼顾。00562、对照组服用甲硝唑片国药准字H44024120,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6G每次,每日3次,至少间隔5小时用药。0057实施
18、例1、2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2所制得的中药粉,将口腔清理干净,净手,用手指蘸取粉末在疼痛部位牙齿和牙龈处涂抹并按摩,直到有热麻感,等待半个小时,用清水漱口除去,每日3次,至少间隔5小时用药。说明书CN104138491A5/5页700583、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两周用药期间痊愈者可随时中止用药,停药两周以后对所有治愈者进行追踪,记录复发病例。00593、试验结果评判0060治愈患病部位症状全部消失,完全恢复正常。0061显效患病部位症状有所改善或好转,仍需继续治疗。0062无效患病部位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0063复发在原患病部位重新出现,治愈前症状。00644、试验结果统计0065试验全部结束后,统计试验结果,并进一步计算分析见表20066表2试验结果统计表006700685、试验结果讨论0069从试验结果统计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中常用治疗牙痛的抗生素类药甲硝唑相比,本发明两个最佳配方的中药粉,在有效率上与对照组相差不多,但在治愈率和复发率上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复发率仅为对照组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本发明中药在治疗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时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和技术优势。说明书CN104138491A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