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1.35MB ,
资源ID:155123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15512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隔间结构.pdf)为本站会员(g****)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隔间结构.pdf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28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CN204001282U(21)申请号 201420310178.1(22)申请日 2014.06.12E04B 2/74(2006.01)E04B 2/82(2006.01)(73)专利权人刘鸿鸣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德惠街55之1号(72)发明人刘鸿鸣(74)专利代理机构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代理人朱凌(54) 实用新型名称建筑隔间结构(57) 摘要一种建筑隔间结构,包含有上固定件、下固定件、侧固定件、隔杆及多个的模板,以供应用于室内、外空间的隔间,可作为室内、外隔间墙。其中上固定

2、件、下固定件供分别设于室内或室外空间的上侧、地面,该多个模板包含两面板,使面板间形成一容室以减轻重量,模板的侧边分别具有组接部,使组接部与上固定件、下固定件及隔杆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且各模板间的组接部亦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从而使模板可便捷、快速地组装及拆卸且便于搬运,且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01282 UCN 204001282 U1/1页21.一种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

3、上固定件,设于室内、外空间的上侧;一下固定件,设于地面且对应于该上固定件,并保持一距离;隔杆,为两杆体,于两杆体设有间隔排列的横杆,以形成多个的空间;多个的模板,包含有设于该模板两侧的两面板,使该面板间形成一容室,该多个模板界侧边分别具有组接部,使该组接部与该上固定件、该下固定件及隔杆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且该模板间的该组接部也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模板的面板由水泥、网筋结合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固定件的底侧设有一导槽,位于该模板上侧的该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该导槽,且为间隔排列的凸体,使模板上侧的组接部卡合

4、于该导槽;该下固定件为凸条,位于该模板下侧的该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该下固定件的凹槽,且使该模板下侧的组接部卡合于下固定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侧固定件,该侧固定件一侧设有一导槽,位于该模板一侧相对应于该侧固定件的该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该导槽的凸体,且使该模板一侧相对应于该侧固定件的该组接部导合于该导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侧固定件底端延伸适当长度的卡合部,以供嵌置于地面所设的嵌孔构成定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模板的上缘及下缘于组接部外侧分别设有并排的凹槽,以供卡合于隔杆的杆体,从而使模板定位。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模板间设置一立柱状的转接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隔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接件的水平剖面状为L形且于两侧设两插槽,使该模板的该组接部插设于插槽,使该模板、该转接件相组接形成L形隔间墙,而该上固定件、该下固定件配合该L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01282 U1/4页3建筑隔间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建筑隔间结构,尤指一种作为室内、外隔间墙,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的建筑隔间结构。背景技术0002 按;现代建筑为增进室内空间利用性,通常会于

6、室内空间再借由隔间墙区隔形成更多隔间,而隔间墙应该具有易安装、施工、调整及便于搬运与重复使用等特点,当然,隔间墙也应该可以应用在室外空间的隔间;但是习用的隔间墙构造却具有不便于安装、施工、调整,且不能重复使用及搬运等缺点。0003 是以,如何将上述隔间墙构造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设计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0004 爰是,本设计人今基于产品不断改良创新的理念,乃本着多年从事该项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计实验,于先前设计一种“快速组拆建筑隔间结构”,其虽可改善习知隔间墙的缺失,惟经设计人再加思索,为提高实用性,致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实用新型内容000

7、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建筑隔间结构,使室内、外隔间墙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0006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0007 一种建筑隔间结构,包含:0008 一上固定件,设于室内、外空间的上侧;0009 一下固定件,设于地面且对应于该上固定件,并保持一距离;隔杆,为两杆体,于两杆体设有间隔排列的横杆,以形成多个的空间;0010 多个的模板,包含有设于该模板两侧的两面板,使该面板间形成一容室,该多个模板界侧边分别具有组接部,使该组接部与该上固定件、该下固定件及隔杆形成凹凸配合状的结合,且该模板间的该组接部也形成凹

8、凸配合状的结合。0011 进一步,该模板的面板由水泥、网筋结合构成。0012 进一步,该上固定件的底侧设有一导槽,位于该模板上侧的该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该导槽,且为间隔排列的凸体,使模板上侧的组接部卡合于该导槽;该下固定件为凸条,位于该模板下侧的该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该下固定件的凹槽,且使该模板下侧的组接部卡合于下固定件。0013 进一步,更包含有一侧固定件,该侧固定件一侧设有一导槽,位于该模板一侧相对应于该侧固定件的该组接部形状为对应配合于该导槽的凸体,且使该模板一侧相对应于该侧固定件的该组接部导合于该导槽。说 明 书CN 204001282 U2/4页40014 进一步,侧固定件底端延

9、伸适当长度的卡合部,以供嵌置于地面所设的嵌孔构成定位。0015 进一步,模板的上缘及下缘于组接部外侧分别设有并排的凹槽,以供卡合于隔杆的杆体,从而使模板定位。0016 进一步,该模板间设置一立柱状的转接件。0017 进一步,该转接件的水平剖面状似L形且于两侧设两插槽,使该模板的该组接部插设于插槽,使该模板、该转接件相组接形成L形隔间墙,而该上固定件、该下固定件配合该L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001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多个的模板、上下固定件,配合隔杆,建筑隔间结构的改良,使室内、外隔间墙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附图说明0019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剖视图;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组装剖视图;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实施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组装实施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平面图。0024 【符号说明】0025 1、上固定件 11、导槽0026 12、固定孔 2、下固定件0027 3、侧固定件 31、导槽0028 32、卡合部 4、隔杆0029 41、杆体 42、横杆0030 5、模板 51、面板0031 52、组接部 53、凹槽0032 54、缺口 6、模板0033 61、面板 62、组接部0034 63

11、、凹槽 64、缺口0035 7、嵌孔 8、转接件0036 81、插槽 82、卡合部0037 9、侧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0038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0039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上固定件1、一下固定件2、侧固定件3、隔杆4及多个的模板5、6,使模板5、6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可作为室内、外隔间墙,说 明 书CN 204001282 U3/4页5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其中,上固定件1供设于室内或室外空间的上侧如室内天花板,其底侧设有一导槽11。0040 该下固定件2设于室内或室外空

12、间的下侧如地面,且对应于该上固定件1,并保持一距离,于本实施例中,该下固定件2为凸条。0041 该侧固定件3,以立设状设于室内或室外空间的左、右侧,且侧固定件3一侧设有一导槽31,底端延伸适当长度的卡合部32,以供嵌置于地面所设的嵌孔7构成定位。0042 该隔杆4为两杆体41,于两杆体41设有间隔排列的横杆42,以形成多个的空间。0043 该多个模板5包含有设于前后两侧的面板51、61,使面板51、61间形成一容室以减轻重量。该多个模板5、6侧边具有组接部52、62,于本实施例中,位于模板5上侧的组接部52其形状为对应配合于上固定件1导槽11的凸体,使模板5上侧的组接部52得以卡合于导槽11,

13、而位于模板5下侧的组接部52为间隔的凸体,使其得以卡合于隔杆4,且模板5底缘设有并排的凹槽53,以供卡合于隔杆4的杆体41。位于模板6上侧的组接部62为间隔的凸体,使其得以卡合于隔杆4,且模板6上缘设有并排的凹槽63,以供卡合于隔杆4的杆体41,下侧的组接部62其形状为对应配合于下固定件2的凹槽,使模板6下侧的组接部62得以卡合于下固定件2,而位于模板5、6一侧相对应于侧固定件3的组接部52、62其形状为对应配合于导槽31的凸体,且使模板5、6一侧相对应于侧固定件3的组接部52、62卡合于导槽31,据此,模板5、6得以借由组接部52、62与上固定件1、下固定件2、侧固定件3及隔杆4形成凹凸配合

14、状的结合。0044 前述模板5、6的面板51、61,可采用轻质、防火、隔音、防水、防霉等材料,以衍生附加的功效,且基于隔音、防火、调温等需求,也可于面板51、61容室中放入保丽龙、石粉及水袋等材料(图中未示),以达隔音、防火、调节温度等效果,亦可增进结构强度及减轻重量。0045 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使模板5、6可便捷、快速地组装及拆卸且便于搬运,且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0046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模板5下侧的组接部52为间隔的凸体,使其得以卡合于隔杆4,且模板5底缘于组接部52外侧有并排的凹槽53,以供卡合于隔杆4的杆体41,模板6上侧的组接部6

15、2为间隔的凸体,使其得以卡合于隔杆4,且模板6上缘于组接部62外侧设有并排的凹槽63,以供卡合于隔杆4的杆体41,从而使模板5、6定位。004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借由在模板5、6间设置隔杆4可强化模板5、6间组合结构的固定强度,也使模板5、6可再小尺寸化以便于组装大面积的隔间墙,且便于拆卸、搬运及调整。0048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可于数模板5、6间借由设置一立柱状的转接件8,以达到增加隔间数量。于本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状转接件8的水平剖面状似L形,且于两侧分别设有插槽81,并于底端延伸适当长度的卡合部82,以供嵌置于地面所设的嵌孔7构成定位,使两模板5、6、其凸体状的组接部

16、52、62得以插设于插槽81,使模板5、6转接件8相组接形成L形隔间墙,而上固定件1及下固定件2则配合该L形隔间墙的形状形成预定形状,据此,本实用新型可形成具有转角的室内、外隔间墙。0049 请参阅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可于模板5、6设有缺口54、64,并于上固定件1设固定孔12,使模板5上侧的组接部52固定于该多个固定孔12,且使模板5、6侧边固定于另一侧固定件9,以供于缺口54、64装设门体,且可将具有缺口54、64的模板5、6任意地调整说 明 书CN 204001282 U4/4页6到所需要的位置,及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005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多个的模板、上下固定件,配合隔杆,建筑隔间结构的改良,使室内、外隔间墙可便捷、快速地组拆且便于搬运,进而便于室内、外隔间墙的安装、施工、重复使用及调整。0051 以上为本案所举的实施例,仅为便于说明而设,当不能以此限制本案的意义,即大凡依所列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各种变换设计,均应包含在本案的专利范围中。说 明 书CN 204001282 U1/6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282 U2/6页8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282 U3/6页9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282 U4/6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01282 U10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