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申请公布号CN102365356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9CN102365356ACN102365356A21申请号201080013915622申请日2010030909/5191720090325FRC12M1/0020060171申请人米克罗皮公司地址法国拜拉尔格72发明人阿尔诺米勒尔弗加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1代理人白华胜张一军54发明名称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光合反应器以及用于微生物培养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特别是藻类的光合微生物培养的光合反应器1,包括至少一个光合反应管2、至少一个返回管3、至少一个用于循环液体培养介质的装置4、至少一
2、个气体注射装置5以及定位在反应器1的顶部内的至少一个排气装置6,其中气体注射装置5的放置和/或反应管2或返回管3的构造被设计成使得经由注射装置5注射的气体通过在反应管2内沿着低到高的流动方向循环而再次升高到排气装置6,使得注射气体和液体培养介质在反应通道2的大致水平的反应区段23内形成气体/液体两相流动。本发明适用于培养光合微生物并特别是培养藻类的领域。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0926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FR2010/05039520100309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109108FR20100930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
3、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6页附图8页CN102365377A1/3页21一种适用于特别是藻类的光合有机体的培养的光合反应器1,包括至少一个光合反应管2,液体培养介质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合反应管2中循环,并且所述光合反应管2设置有至少一个大致水平的反应区段23,且至少部分由对于光线辐射透明的材料制成,所述反应管2具有定位在反应器1的低部内的低端21以及在所述低端21上方定位在反应器1的高部内的高端22;至少一个返回管3,其确保所述反应管2的低端21和高端22之间的流体连通;至少一个用于循环液体培养介质的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合反应器1包括至少一个气体注射装置5,其定位在反应区段
4、23内或相对于气体循环方向位于所述反应区段23的上游,所述气体注射装置5使得气体被注射到反应器1内;以及至少一个排气装置6,其定位在反应器1的高部内,并且允许注射到反应器1内的气体逃逸;其中气体注射装置5的布置和/或反应管2或返回管3的构造被设计成使得经由注射装置5注射的气体通过在反应管2内沿着从反应管2的低端21到高端22的循环方向循环而向上运动到排气装置6,使得注射气体和液体培养介质在大致水平的反应区段23内形成气体/液体两相流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1,包括至少一个液体注射装置7,所述液体注射装置7允许液体注射到反应器1内,排气装置6被构造成使得反应器1内的过多液体体积在注射气体逃
5、逸的同时逃逸。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循环装置4定位在返回管3中,以使得反应管2内的液体培养介质在与注射气体相同的循环方向上从所述反应管2的低端21循环到高端2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循环装置4定位在返回管3中,以使得反应管2内的液体培养介质在与注射气体的循环方向相反的循环方向上从所述反应管2的高端22循环到低端21。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气体注射装置5在循环装置4和反应管2的低端21之间定位在反应器1的低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返回管3具有定位在循环装置4和气体注射装置5之间的高度差39,所述高度差39形成循环装置4和气体注射装置
6、5之间的水平高度差,以避免通过注射装置注射的气体朝着循环装置4运动。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循环装置4是定位在返回管3内的机械推进装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循环装置4包括通过马达41的驱动而转动的推进器40,并且返回管3具有一个壳体35,壳体具有变宽的截面,所述推进器40能够在壳体35内以转动方式运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壳体35定位在液体培养介质循环的分支区域36和汇合区域37之间。10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返回管3具有位于高部内的变宽权利要求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2/3页3区域32,其中排气装置6
7、定位在所述返回管3的所述变宽区域32内。11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排气装置6相对于气体循环方向定位在用于循环液体培养介质的装置4的上游,以避免气体循环经过所述循环装置4并且不利于其操作。12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1,包括至少一个清洁主体10,该清洁主体10被构造成在反应管2和返回管3内循环并经过用于循环液体培养介质的装置4。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清洁主体10被构造成至少部分使得气体在反应管2内循环,同时适于被液体培养介质的循环驱动。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应器1,其中清洁主体10制成刷子形式,所述刷子包括刷毛、头发、条带或等同物的组件,所述清洁主体
8、10或者制成弹性材料中空球形式,所述中空球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穿有孔。15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1,包括短路管90,其平行地定位在返回管3上,并连接设置在反应器1上的两个连接点91,92,所述两个连接点91,92包括定位在反应管2上的第一连接点91和定位在返回管3或反应管2上的第二连接点92;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点91的两侧上的两个阀93,94,其中一个阀94定位在短路管90上;以及定位在所述第二连接点92的两侧上的两个阀95,96,其中一个阀96定位在短路管90上;使得通过操纵所述阀93,94,95,96能够将反应器1的、第一连接点91和第二连接点92之间的、位于反应管2侧的一部分隔离
9、,并且气体/液体培养介质混合物在短路管90和第一连接点91和第二连接点92之间的、定位在返回管3侧的反应器1非隔离部分中循环。16一种用于培养光合微生物的光合反应器1A;1B的组件,其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1A;1B,即第一反应器1A和第二反应器1B,并包括确保第一反应器1A和第二反应器1B之间的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连接管71,72和定位在所述连接管71,72上的至少一个阀77,78。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件,包括两个反应器1A,1B之间的两个连接管71,72,两个连接管71,72各自设置至少一个阀77,78,包括第一连接管71,其将定位在所述第一反应器1A的循环装
10、置4上游的第一反应器1A上的入口点73连接到定位在所述第二反应器1B的循环装置4的下游的第二反应器1B上的出口点74;以及第二连接管72,其将定位在所述第二反应器1B的循环装置4上游的第二反应器1B上的入口点75连接到定位在所述第一反应器1A的循环装置4的下游的第一反应器1A上的出口点76。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组件,包括插入在任一连接管71,72上的泵。1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1来培养特别是藻类的光合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权利要求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3/3页4将液体培养介质以受控的流速注射到反应器1内;通过气体注射装置5将气体
11、以受控的流速注射到反应器1内;通过循环装置4循环液体培养介质;控制循环装置4和气体注射装置5,以在反应区段23内形成层流或段塞流或细长气泡流类型的气体/液体两相流动状态。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步骤包括将反应管2内的液体循环速度控制在大约01和02M/S之间,以形成层流类型的两相流动状态。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步骤包括将反应管2内的液体循环速度控制在大约02和1M/S之间,以形成段塞流或细长气泡流类型的两相流动状态。22如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步骤包括将气体循环速度控制在大约05和08M/S之间的步骤。23如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其中循环装置4包括通过马达41驱动而转动的推进器40,其中推进器的转动速度小于大约每分钟100转。权利要求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1/16页5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光合反应器以及用于微生物培养的方法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培养光合微生物特别是藻类的光合反应器,并且还涉及一种使用这种反应器来培养微生物的方法。0002更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合反应器,其包括0003至少一个光合反应管,其中循环液体培养介质,并且设置至少一个大致水平的反应区段,且至少部分由对于太阳辐射透明的材料制成,所述管具有定位在反应器低部内的低端以及在低端以上定位在反应器高部内的高端;0004至少一个
13、返回管,确保反应管的低端和高端之间流体连通;以及0005至少一个用于循环液体培养介质的装置。0006本发明适用于任何光合有机体即在存在太阳辐射和例如二氧化碳等富含碳的气体的情况下、在适当营养培养介质中能够生长并进行光合作用的任何生命形式的培养。0007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合微生物中,更为具体地是指水生植物,例如微藻、苔藓原丝体、小微藻和多细胞植物的隔离细胞。这些水生植物在特别是医药、人类和动物营养、皮肤美容、能源和环境领域具有令人感兴趣的性能。0008类似于大多数光合微生物,获得这些资源基本上包括在适当反应器内进行辅助培养。由于光线是其主要培养基,培养介质应该具有接收光通量的光学界面。培养光合微
14、生物的难点在于它们本身形成作为其主要培养基的光线透过的障碍。培养物的生长将因此在光线不再透过培养物厚度时得到稳定。这种现象称为自屏蔽。0009光学路径的长度或“光路长度”允许不同封闭模式的特征,并且限定如下0010从光线经过透明光学界面进入培养物并尽可能远地到达相对的不透明壁的光路长度;或者0011在封闭空间经由两个相对透明光学界面接收光线时将两个透明光学界面分开的距离的一半。0012这种光路长度在几厘米和几分米之间变化,并且基本上确定了最后生长阶段的每单位时间和每光学单位表面的生物质的生产量单位为G/M2/D的表面生产率以及其间培养物的浓度单位为G/L。用来确保小水生植物的培养的不同的圈养模
15、式可因此根据这种特征长度来分类。0013光合反应同样伴随着二氧化碳CO2的消耗以及氧气O2的产生。过多的氧气抑制这种反应,而没有二氧化碳将由于缺乏待转换的培养基而使反应中断。因此应该放置气体/液体的界面,用于在这些气体和液体相之间进行质量转移。为了促进这种转换并避免不均匀性,培养物应该作为用来在所述光学界面处以及在此气体/液体界面处更新有机体的混合物的中心。0014光合反应器的第一公知的实施方式包括盆或罐类型的开放容器,其中培养物通过重力得以保持,并且具有通过本身实现光学界面和液体/气体界面的自由表面。培养物在盆内通过例如浆轮类型的一个或多个机械搅动装置混合。由此实现的盆培养物可覆盖相当大的表
16、面面积,并且此实施方式是当今世界微藻生产的起源,可以获得数千公吨的干重。通说明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2/16页6过这种类型的反应器产生的光合有机体主要是0015所谓的极端藻类,其介质对于例如螺旋藻或杜氏盐藻类等掠食者和竞争者的天敌;或者0016所谓的主导藻类,它们比其他类型的藻类例如小球藻、栅藻、骨条藻、齿状藻或者微绿球藻类型的藻类更能够经受机械应力或污染物。0017光合反应器的第二公知实施方式也包括储槽或罐氏的开放容器,但是其尺寸小于第一公知实施方式的盆。这些容器通常具有对于太阳辐射透明的侧壁,使得光学界面通过液体介质和透明侧壁两者形成。0018在此第二实施方式中
17、,传统上借助于在储槽低部进行的空气注射,这造成形成的气泡在液体中向上运动到自由表面。由此形成的气泡表面是气体/液体界面。通过向上运动到该表面,气泡向上携带培养物,由此产生可以扩散到整个容积的对流运动。二氧化碳CO2有时被添加到注射空气中,从而提供百分之几的预定摩尔分数的额外的碳。0019由于小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盆的容积,第二公知实施方式的储槽适用于更加受控的培养物,特别是用来在水产养殖中为鱼苗喂养软体动物的幼虫或活猎物的微藻的培养物。频繁清洁这些储槽以及单纯和批量预防接种使得储槽内的污染得以限制。在物种多达几十种的情况下,由此培养的微藻具有相对接近的温度和光线需求,使得它们可以在共同的条件下培养
18、。0020开放容器形式种的这两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从一到几分米的光路长度。0021光合反应器的第三公知的实施方式包括封闭的反应器,所谓的光生物反应器,其包括封闭的回路,其中循环液体培养介质,所述封闭回路包括反应管和返回管,其中反应管设置有由对于光线辐射或者光线透明的材料制成的反应区段,返回管确保反应管的相对端之间的连接。0022特别是在文件GB2118572A、ES2193860A1、GB2331762A、ES2150389A1、FR2685344A1和FR2875511A3中描述的光生物反应器提供了显著小的光路长度,与开放容器的实施例相比,其数量级为一到几分米,它们给出了得到几个G/L的光合有机
19、体的浓度的可能性,而不受空气中的污染影响。光生物反应器的反应管通常包括玻璃或塑料的透明板或板,其厚度和直径在1厘米的数量级,透明板或管经由弯管端对端连接,以便一起形成螺旋形式的管。0023返回管包括其中液体介质向上运动的所谓的竖直上升管,以及其中液体介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的竖直下降管。0024通常在光生物反应器内使用的气体注射系统包括气体虹吸装置,另外称为“气体提升器”或者气体提升装置,即在返回管的竖直上升管的底部处的气体注射中;所示气体注射用于循环或移动液体反应介质,并且还用于实现气体液体交换。气体提升器包括位于其高部的储槽,储槽具有负载或变宽的容积,其中较低的循环速度使得气体液体分离,
20、并且返回管的竖直下降管在装载储槽的底部内开口,以便为反应管供应液体。0025所述的光生物反应器采用了反应只出现在液相中的原理,换言之,这些光生物反应器致力于减小注射到反应器气体的体积,以便不过多减小液体培养介质的体积,同时考虑到不降低生产率。因此,在这些光生物反应器中,氧的提取通过所述的竖直上升管实现;形成气泡柱的所述竖直上升管通向接收液体培养介质的装载储槽,并且包括在低部注射气说明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3/16页7体,例如富含CO2的空气。如上所述,循环和气体转移功能都统一于这种称为气体提升器的单一装置中,气体提升器通过在液体质量和注射造成的气泡之间交换动量来产生
21、竖直上升循环。液体中过饱和的光合氧气通过空气的扫掠而进入气体中,同时CO2进入溶液。这些脱气和碳酸饱和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它们在此单一装置中同时发生。0026气体提升器具有的缺陷是产生气泡,气泡沿着光生物反应器的返回管的竖直上升管向上运动。申请人实际上已经观察到这些气泡对于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培养的有害作用0027一方面,气泡使得微藻受到机械应力,并且会损害脆弱的微生物;以及0028另一方面,气泡通过表面活性效应捕获具有表面活性性能的分子特别是有机分子、细胞残骸和活细胞的排泄产物。0029在没有气泡的情况下通常分布在介质内的这些物质因此在气泡破裂时作为聚集物收集在装载储槽的自由表面上。这样
22、,由于这些有机分子的强烈稀释作用而不能生长的细菌和真菌会找到有利于其生长的集中培养基。0030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避免或至少限制气泡的形成,以便0031例如限制细菌和真菌生长,从而保持与微生物培养中传统采用的卫生标准相符;以及0032限制液体培养介质内的机械应力,并由此使得某些脆弱微生物得以培养,而这些微生物现在不能在反应器中进行这种培养。0033在气体提升器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对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循环的液体培养介质的脱氧通过造成液体介质通过重力落入具有恒定高度水平的容器而得到。液体培养介质这里通过特别是离心泵类型的泵送装置循环,其中泵送装置定位在反应管内,其设计成不仅补偿管内的压力损失,而且用于
23、将培养物提升一个等于下落高度的高度。0034虽然产生了较少的气泡,具有离心泵的这种装置也会在机械上损害微生物和气体提升器。实际上,为了克服压力损失,在相对于泵送装置呈直角的每个通道处产生机械力,机械力会妨碍微生物的生长,并造成微生物在培养物内死亡。因此发现生产性能改变,有时是以不可接受的方式改变。0035例如,已经发现不能在包括用于循环培养物的离心泵的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所谓的脆弱微藻。这些脆弱微藻看上去对于机械应力更加敏感,这是由于它们形成链并且/或者它们具有例如鬃毛、鞭毛、针刺等附属物。某些例如雨生红球藻型藻的微藻通过形成厚的韧性细胞壁而失去鞭毛和包囊。另一方面,例如小球藻或微绿球藻类的藻的
24、微藻不具有任何附属物,并具有厚的细胞壁,使得后者不能进入泵送装置,特别是进入离心泵。0036但是,难以识别对于微生物存活和生长有影响的机械应力的特性。大多数作者同意剪切和加速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剪切产生张力,这会通过撕裂微生物的壁和细胞质积液来改变细胞整体性。加速通过增加重力场来改变细胞的结构。0037活细胞不能对这些力作好准备,并且或许更有甚者,生活在静力平衡状态下的水生细胞还没有发展出任何能够克服重力场的结构。另外,水生细胞敏感于阈值,并还可能敏感于变化和暴露时间。在当前知识状态下,难以预测流体动力学状态对细胞施加的机械效果。0038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减小施加到微生物的机械作用,特别是剪
25、切和加速类型的说明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4/16页8作用,从而增加反应器内能够培养的最为敏感于这些损害性机械作用的物种的数量,换言之,提供可以培养例如上述脆弱微藻的脆弱微生物的反应器。0039另外,申请人观察到,由于气泡的形成,装备有气体提升器或离心泵的光生物反应器的培养产出受到显著限制。实际上,申请人认为培养产出部分取决于气体液体转移过程中所涉及的现象,从而避免损失并减小这种大量花费项目。对用于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所产生的氧气的气体液体转换建立模型需要确定转移速度,这取决于表面转移系数。0040表面转移系数是表达气体/液体交换系统在稳定状态下的性能的关键参数。此表面转
26、移系数等于材料向液体的批量转移系数“KL”MS1和减小到容积“A”M1的界面面积的乘积,其中0041AGS/V0042A减小到容积的M1的界面面积;0043G相保持系数;0044S接触表面面积M2;以及0045V反应器的容积M3。0046表面转移系数因此取决于气体/液体交换系统的几何形状,而且还取决于液体和气体的理化性能。在竖直气泡柱内进行气体/液体交换的情况下,交换表面面积取决于气泡的数量及其尺寸。通过在液体中注射气体产生的气泡的传播取决于注射流速、注射器的几何形状以及注射器任一侧上的压差。0047本发明特别具有如下目的,提供光合反应器,该光合反应器使得光合微生物以及延伸到最为脆弱的物种得以
27、大量培养,反应器解决以下问题0048减小或者甚至避免总体上与培养介质的搅动和循环相关的机械应力,而这些机械应力减小了例如微藻以及特别是具有附属物的链式微藻的光合微生物的存活和生长性能;0049减小或者甚至避免小尺寸气泡的产生,而小尺寸气泡会促进有机分子聚集以及异养微生物的生长,因为有机分子会用作异样微生物的基体。0050同时实现将太阳辐射输送到光合微生物的光子转移、对于提供碳并移除氧气所必须的质量转移或气体/液体转移以及热量转移,热量转移用于移除辐射带来的卡路里,并且将培养物保持在正确温度;以及0051同时保持维持细胞整体性并避免与使其受到污染和溶解的周围介质进行交换的机械状态。0052为此,
28、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特别是藻类的光合微生物培养的适当的光合反应器,其包括0053至少一个光合反应管,其中循环液体培养介质,该光合反应管设置有至少一个大致水平的反应区段,且至少部分由对于太阳辐射透明的材料制成,所述管具有定位在反应器的低部内的低端以及在低端以上定位在反应器的高部内的高端;0054至少一个返回管,该返回管确保反应管的低端和高端之间的流体连通;以及0055至少一个用于循环液体培养介质的装置;0056至少一个气体注射装置,该气体注射装置定位在反应区段内或所述反应区段相对于气体循环方向的上游,所述气体注射装置使得气体注射到反应器内;以及说明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
29、5/16页90057至少一个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定位在反应器的上部内,并且使得注射到反应器内的气体逃逸;0058其中气体注射装置的放置和/或反应管或返回管的构造被设计成使得经由注射装置注射的气体在反应管内沿着从反应管的低端向上到达高端的循环方向循环的同时向上运动到排气装置,从而注射气体和液体培养介质在大致水平的反应区段内形成气体/液体两相流动。0059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液体培养介质和气体彼此接触并且同时沿着大致水平和透明的反应区段循环,并且沿着其公共路径交换某些组分。在低点处注射的气体在反应器的高点处逃逸,同时液体在一个或多个循环装置的推动下沿着回路进行循环。交换与透明区段的长度成正比,
30、从而后者的效率减小,由此可以考虑大规模增加。0060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因此特别设计成增加气体液体转移的效率并减小施加在培养物内的有机体的机械应力,从而将生产延及脆弱物种。另外,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可以限制小直径气泡的形成,由此减少耗氧的异养微生物的生长。实际上,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气体液体转移不再在竖直气泡柱内出现,而是沿着大致水平的管区段,其中流动处于水平的两相式状态。0061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给出了经由形成在反应管内液体的自由表面处、特别是在大致水平的反应区段内的界面来获得气体液体交换的可能性,其中在反应区段内,气体和液体的循环大致根据层流或段塞流SLUGFLOW或细长气泡流
31、ELONGATEDBUBBLEFLOW的气体/液体两相流动状态大致水平地形成。0062不同于上面描述的反应只出现在液相的原理,申请人从气体作为反应的整体部分并应该以和液体相同的方式进入到反应空间内的原理出发。通过优选的水平两相流动状态层流、段塞流或细长气泡流,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交换表面面积延伸到反应管的整个路径换言之沿着每个大致水平的反应区段,与现有技术的反应器相比,显著减少了气泡过多产生,因此减少了针对这些气泡所观察到的不利影响。0063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中,通过一个或多个产生减小的剪切和离心力的装置来确保液体培养介质形成循环不同于具有气体提升器的反应器的情况,循环功能不与气体液体交换
32、相关。0064根据一种特征,该反应器包括至少一个液体注射装置,使得液体注射到反应器内,排气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反应器内的过多液体体积在注射气体逃逸的同时逃逸。由此,可以更新液体介质,并且除了注射气体体积之外,确保了过多液体体积的逃逸。006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循环装置定位在返回管内,以便将反应管内的液体培养介质在与注射气体相同的循环方向上从所述反应管的低端循环到的高端。在此实施方式中,气体和液体沿着相同方向在反应管内循环,称之为顺流循环模式。采用这种顺流模式,流体气体和液体在相同方向上运动,并且它们的接触在由于速度差而分开之前持续几秒钟。气体和液体的顺流循环产生了与反应管的长度成正比的交换表面面积
33、,这使得反应管的尺寸增加,而不必使得脱气和碳酸化设备的数量倍增。0066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循环装置放置在返回管内,以便将反应管内的液体培养介质设置成在与注射气体的循环方向相反的循环方向上从所述反应管的上端循环到下端。在此实施方式中,气体和液体在反应管内沿着相反方向循环,称之为逆流循环模式。申请人因此说明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6/16页10观察到逆流循环比顺流循环效率更好,然而借助于逆流模式产生了调控问题,这是由于采用逆流模式,流体马上分开,使其只能以后再次接触。0067根据一种特征,气体注射装置在循环装置和反应管的低端之间定位在反应器的低部内。在此构造中,循环装置趋
34、于朝着反应管排出气体,由此避免气体在反应管内积累。0068根据另一特征,返回管具有定位在循环装置和气体注射装置之间的高度差,所述高度差形成循环装置和气体注射装置之间的水平差,从而避免注射装置注射的气体在循环装置的方向上运动。0069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循环装置是定位在返回管内的机械推进装置。0070优选地,循环装置包括通过马达驱动而转动的推进器,并且返回管具有截面变宽的壳体,所述推进器在壳体中以转动方式运动。0071有利地,推进器的壳体定位在液体培养介质循环的分支区域和汇合区域之间,从而确保返回管内的液压连续性,而没有速度的任何突然变化,从而限制压力损失、微生物所受到的加速和剪切力。0072根
35、据一个有利的特征,返回管在高部内具有变宽区域,并且排气装置定位在返回管的所述变宽区域内,由此使得出现气体逃逸的变宽区域内的液体速度减小,并由此防止气体被液体向下驱动。0073根据另一特征,排气装置相对于气体循环方向定位在循环液体培养介质的装置上游,以便防止气体循环经过所述循环装置并不利于其操作。007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应器包括至少一个清洁主体,该清洁主体被构造成在反应器和返回管内循环并经过用于循环液体培养介质的装置。清洁主体由此使得反应器内部清洁。0075有利地,清洁主体被构造成使得反应管内循环的至少部分气体经过,同时适于被液体培养介质的循环驱动,从而主体对于气体和液体介质之间的速度差没
36、有任何影响;所述速度差对于液相和气相之间的质量转移具有直接影响。0076还有利的是,清洁主体制成刷子的形式,其包括刷毛、头发、条带或等同物的组件,或者是弹性材料的中空球形式,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穿有孔。因此,露出的刷毛或孔使得气体经过,同时清洁主体的浸没部分对于液体介质循环形成障碍,从而能够带走这种液体介质。0077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反应器包括0078短路管,其平行地定位在返回管上,并连接设置在反应器上的两个连接点,这两个连接点包括定位在反应管上的第一连接点和定位在返回管或反应管上的第二连接点;0079两个阀,它们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点的两侧上,其中一个阀定位在短路管上;以及0080两个阀,它们
37、定位在所述第二连接点的两侧上,其中一个阀定位在短路管上;0081使得通过操纵所述阀就能够将反应器的、定位在反应管侧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一部分隔离,并且气体/液体培养介质混合物在短路管和定位在返回管侧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反应器的非隔离部分中循环。0082在此实施方式中,反应器设置有短路管,使得反应管的子容积得以隔离。由此可以在子容积被隔离的第一状态下接种和培养。接着,当在此子容积内获得足够程度的浓度时,四个阀转换成相反状态,使得反应器的其它部分置于循环中,并且通过子容积接种。说明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7/16页11008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适用于光合微生物培养的
38、光合反应器的组件,其包括至少两个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即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并且包括确保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之间流体连通的至少一个连接管和定位在所述连接管上的至少一个阀。0084该组件是特别有利的,从而具有能够连接的两个或多个平行反应器,特别是允许经由连接管接种,从而获得了高效和一致性的生产组件。为了使得一个反应器可以通过其相邻反应器接种,其浓度将获得高级阶段,可以将两个反应器互连,使其内容物混合在一起。0085根据一种特征,该组件包括位于两个反应器之间的两个连接管,每个连接管设置一个阀,并包括0086第一连接管,将定位在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循环装置上游的第一反应器上的入口点连接到定位在所述第
39、二反应器的循环装置的下游的第二反应器上的出口点;以及0087第二连接管,将定位在所述第二反应器的循环装置上游的第二反应器上的入口点连接到定位在所述第一反应器的循环装置的下游的第一反应器上的出口点。0088为了从已经操作并且其浓度已经达到操作水平的第一反应器对第二反应器进行接种,待接种的第二反应器填充无菌营养介质,并且通过打开连接管的两个阀建立循环,从而在两个反应器之间形成交叉交换。两个反应器之间的互连形成在循环装置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之间,使得通过循环装置得到的推进力促进交换循环。0089根据另一特征,该组件包括插入任一连接管上的泵,以便减小两个反应器之间交换的持续时间。0090本发明还涉及一
40、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来培养特别是藻类的光合微生物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0091将液体培养介质以受控的流速注射到反应器内;0092通过气体注射装置将气体以受控的流速注射到反应器内;0093通过循环装置循环液体培养介质;0094控制循环装置和气体注射装置,以便在反应区段内形成层流或段塞流或细长气泡流类型的气体/液体两相流动状态。0095如上所述,大致水平的层流或段塞流或细长气泡流类型的气体/液体两相流动状态的形成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减少气泡的产生,并通过显著增加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交换表面面积来增加反应器的产出。0096根据一种特征,控制步骤包括这样一个步骤将反应管内的液体循环速度控制在大约01和0
41、2M/S之间,以便形成层流类型的两相流动状态。0097根据另一特征,控制步骤包括这样一个步骤将反应管内的液体循环速度控制在大约02和1M/S之间,以便形成段塞流或细长气泡流类型的两相流动状态。0098有利地,控制步骤包括这样一个步骤将气体循环速度控制在与适用于反应所需的流速的速度状况相对应的大约05和08M/S之间。0099另外有利地,循环装置包括通过马达驱动而转动的推进器,其中推进器的转动速度小于大约每分钟100转,从而限制液体培养介质内的机械应力。010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参考附图来阅读示例性非限定实施方式的随后详细描述时得以清楚,附图中说明书CN102365356ACN10236
42、5377A8/16页12010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合反应器的示意前视图;0102图2是图1所示的反应器的示意侧视图;0103图3是图1所示的反应器内部的局部示意图;0104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光合反应器的示意前视图;0105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反应器经由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的局部示意图;0106图6A和6B分别示出了对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反应器来说溶解氧气和溶解二氧化碳随着时间流逝的变化;0107图7A和7B分别示出了对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反应器来说溶解氧气和溶解二氧化碳随着时间流逝的变化;0108图8A8EF示意表示了水平导管中分别具有分散气泡的流动、具有细长气泡的流动、平稳层流、波浪层流、段塞流
43、和环形流的多种流动状态。0109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光合反应器1,该光合反应器适用于特别是藻类的光合微生物的培养、特别是相对于机械应力来说脆弱并因此不适用于在现有技术反应器中培养的光合微生物培养。0110反应器1包括0111至少一个光合反应管2,其中循环液体培养介质,所述反应管2具有定位在反应器1的低部内的低端21以及在低端21上方定位在反应器1的高部内的高端22;0112至少一个返回管3,该返回管3确保反应管2的低端21和高端22之间流体连通;以及0113至少一个用于循环液体培养介质的装置4;0114至少一个气体注射装置5,使得气体注射到反应器1内;以及0115至少一个排气装置6,定位在
44、反应器1的高部内,并且使得注射到反应器1内的气体逃逸;0116至少一个液体注射装置7,使得液体注射到反应器1内。0117应该理解到在本申请的含义中,术语“低”和“高”的使用用来指代反应器1的多个部分,并且例如“之上”的使用指的是反应器的元件或部分沿着附图的箭头Z所示的竖直方向的相对放置。0118如图1所示,反应管2包括多个水平区段23,所述反应区段经由弯曲区段24连续连接,水平区段23和弯曲区段24以间隔方式串联连接,使得反应管2在其低端21及其高端22之间具有手风琴或螺旋形的连续导管的形状。这种反应管2主要沿着竖直平面延伸,其中水平区段23连续地彼此叠置。0119如图2所示,水平区段23连续
45、定位在竖直支承结构8的任一侧上,支承结构8包括0120经由螺栓81固定在地面的竖直立柱80;以及0121牢固附接到竖直立柱80并支承水平区段23的横梁82。二支承结构8通过竖直立柱81和横梁82来分担反应管2的重量,其中竖直立柱81彼此隔开的距离不超过水平区段23的横跨极限,而这种横跨极限会造成填充液体和气体的所述水平区段23由于其重量而破裂,横梁82保持水平区段23彼此隔开相同的竖直和水平距离。0122水平区段23至少部分由对于太阳辐射透明的材料制成,这些材料例如是玻璃材说明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9/16页13料,或者是塑料的或例如PLEXIGLASTM的丙烯酸聚
46、合物类型的合成材料。这些水平区段23制成具有直径为DC的圆形截面的直线管的形式。弯曲区段24制成180弯管的形式,以便端对端地连接连续的水平区段23。弯曲区段24具有类似于水平区段的直径为DC的圆形截面。0123返回管3具有大致“C”的形状,并且顺续包括0124经由连接器99连接到反应管2的高端22的水平上部区段30;0125经由形成大约90角度的第一弯管32连接到上部区段30的竖直或略微倾斜的中央区段31,如图2所示;0126下部区段33,其一方面经由形成大约90的第二弯管34连接到中央区段31,并且另一方面经由连接器98连接到反应管2的低端21并进入反应管2的最低水平区段23的延伸部,最低
47、水平区段23称为第一水平区段。0127返回管3由对于太阳辐射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并且/或者定位在远离光线的封闭房间内,而反应管2暴露于太阳光线,可选地在温室内。0128上部区段30制成其直径DC等于反应管2的水平区段23的直径的圆形截面的直线管。上部区段30进入定位在反应管2的最高处的水平区段23称为最后的水平区段的延伸部内,并且与后面的水平区段23相比,在相同竖直水平上延伸。0129中央区段31同样制成其直径DC等于反应管2的水平区段23的直径的圆形截面的直线管。此中央区段31相对于竖直方向Z沿着竖直或略微倾斜的方向延伸。0130定位在高部内的第一弯管32相对于具有相同直径DC的上部区段30和
48、中央区段31具有变宽的截面。排气装置6定位在所述第一弯管23上,并且呈现为通向第一弯管32内侧且具有预定尺寸的管道。因此,第一弯管32处的通道截面增加,从而减小所述第一弯管32内的液体流速,并避免气体被向下携带到中央区段31。排气装置6相对于反应管2的最高水平区段23定位在高部内,使得只有过多液体与气体同时地从反应器1逃逸。排气装置6被校准,从而使得反应器1内的过多的液体体积在注射气体逃逸的同时逃逸。0131反应器1包括定位在中央区段31的两个液体注射装置7,即使得液体培养介质和接种物分别注射到分压器1的第一和第二注射装置。这些注射装置7呈现注射孔口的形式,从而可以连接到具有无菌控制的来源上。
49、0132反应器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9,传感器9定位在返回管3上,并且特别是定位在中央区段31上,并适用于提供控制反应所需的信号,特别是表示温度、PH、溶解氧水平和液体介质的浊度的信号。这种控制主要用来调节向反应器1内的气体和液体注射。0133下部区段33具有壳体35,壳体相对于中央区段31的直径DC具有变宽的截面,用来部分接收循环装置4。该壳体35定位在第二弯管35的直接延伸部内,并沿着水平主方向A延伸。0134图13所示的循环装置4定位在返回管3内,至少部分位于壳体35内,以便将反应管2内的液体培养介质设置成从所述反应管2的低端21循环到高端22,换言之在反应管2内从底部循环到顶部。在这种构造中,液体介质在返回管3内从上部区段30朝着下部区段33循环,换言之在返回管3及其中央区段31内从顶部循环到底部。0135循环装置4制造成机械推进装置,其包括经由所述马达41的输出轴42通过转动马达41的驱动而转动的推进器40。马达41在第二弯管34处定位在反应器1的外侧,并说明书CN102365356ACN102365377A10/16页14且附接在板43上,板43特别是通过固定螺钉以可拆卸方式附接在返回管3的壁上。输出轴42以可密封方式横过所述板43,通向壳体35的内部,并且支承推进器40,推进器40因此在壳体35内以转动方式运动。输出轴42和推进器40围绕水平转动轴线A转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