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501.25KB ,
资源ID:1036256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d-10362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pdf)为本站会员(r7)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发送邮件至2870692013@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pdf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8262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8262ACN102338262A21申请号201010230821622申请日20100720F16L59/065200601F16L59/0220060171申请人益科博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地址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张东路1387号1幢101室72发明人项晓东54发明名称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所述隔热系统包括外管;内管,套设于所述外管内;绝热层,位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抽真空管,均位于所述绝热层和所述外管之间,所述抽

2、真空管为空心管,所述抽真空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孔,所述抽真空管的一端均和一抽真空机相连。本发明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在外管内设置抽真空管,通过连接抽真空机可以很方便的对隔热系统进行抽真空,提高了工作效率。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CN102338275A1/1页21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所述隔热系统包括外管;内管,套设于所述外管内;绝热层,位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抽真空管,均位于所述绝热层和所述外管之间,所述抽真空管为空心管,所述抽真空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孔,所述抽真空管的一端均

3、和一抽真空机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二外管之间通过一波纹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还包括一圆环,借助所述圆环,将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两端焊接为一体,实现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层由绝热材料和包覆所述绝热材料的柔性薄膜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材料为纳米气凝胶、泡沫塑料、超细玻璃纤维、矿物棉制品、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发泡水泥保温制品或胶粉EPS颗

4、粒保温浆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为铝箔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系统还包括多个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套设于所述绝热层所包覆的区域两端。权利要求书CN102338262ACN102338275A1/2页3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热力传输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背景技术0002对于一些热能应用领域,如太阳能光热利用,需要将高温的热传输介质如水或导热油从热力产生地输送至其他使用地。在此输送过程中,为防止热损失,业界通常在传送管道外包裹多层保温材料,如在管道外部依次包裹耐温防

5、腐层、耐热保温层、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及最外的防护层,以减少管道内介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此种结构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是保温效果并不太理想,另一方面是制造过程复杂,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针对此问题,业界也开发出隔热系统,具体可参考中国专利022638261所示,但此种结构均需要在外管上安装空气单向阀,通过抽真空装置将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间抽为真空,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内管外围包覆绝热材料之后,外管不易套入,从而导致安装不易,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此外,该抽真空的方式是在外管上开设一孔,用抽真空机通过该孔抽真空,该方法不但需要较大的功率,而且抽真空的效果也不理想。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

6、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抽真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所述隔热系统包括外管;内管,套设于所述外管内;绝热层,位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抽真空管,均位于所述绝热层和所述外管之间,所述抽真空管为空心管,所述抽真空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孔,所述抽真空管的一端均和一抽真空机相连。0005可选的,所述外管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二外管之间通过一波纹管连接。0006可选的,所述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还包括一圆环,借助所述圆环,将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两端焊接为一体,实现所

7、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密封。0007可选的,所述绝热层由绝热材料和包覆所述绝热材料的柔性薄膜构成。0008可选的,所述绝热材料为纳米气凝胶、泡沫塑料、超细玻璃纤维、矿物棉制品、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发泡水泥保温制品或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0009可选的,所述柔性薄膜为铝箔纸。0010可选的,所述隔热系统还包括多个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套设于所述绝热层所包覆的区域两端。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在外管内设置一抽真空管,通过连接抽真空机可以很方便的对隔热系统进行抽真空,提高了工作效率。说明书CN102338262ACN1023382

8、75A2/2页4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0013图2为本发明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0014图3为本发明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的抽真空管结构示意图。0015图4为本发明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的抽真空管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0017首先,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本发明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包括内管10,所述内管10用于输送热传输介质,所述内管为碳钢管;绝热层,设置于所述内管10的外围,所述绝热层由绝热材料13和包覆所

9、述绝热材料13的柔性薄膜12构成,所述绝热材料13为纳米气凝胶、泡沫塑料、超细玻璃纤维、矿物棉制品、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发泡水泥保温制品或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所述柔性薄膜为铝箔纸,采用铝箔纸的原因是铝箔纸质软容易变形,如纸一样,而且变形后不反弹,保证遮光,不会掉落,无污染,而且成本低,所述柔性薄膜12两端用胶粘接并折叠,使得所述胶位于所述绝热材料13和所述外管11之间,对于柔性薄膜,后面会详细介绍,所述胶为聚氨酯粘合剂、环氧型粘合剂、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粘合剂、硅橡胶粘合剂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外管11,套设于所述绝热层之外,且所述外管11的两端封闭,所述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还包括一圆环1

10、5,借助所述圆环15,将所述内管10和所述外管11的两端焊接为一体,实现所述内管10与外管11之间的密封,所述外管11和所述内管10一样,也为碳钢管,为保证外管11的热变形,所述外管11包括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和所述第二外管之间通过一波纹管16连接。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抽真空管14,均位于所述绝热材料13和所述外管11之间,所述抽真空管14为空心管,所述抽真空管14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孔16,所述抽真空管14的一端均和一抽真空机图中未视相连。在图1的实施例中,只设置了一个抽真空管14。0018接着,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一种隔热系统的抽真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2的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抽真空管14,均位于所述绝热材料13和所述外管11之间,所述抽真空管14的一端均和一抽真空机图中未视相连。此外,抽真空管14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放置相应数量的抽真空管14。0019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说明书CN102338262ACN102338275A1/2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38262ACN102338275A2/2页6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38262A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